賣桃文言文
「桃子的花」當然就是「桃花」了!
2. 文言文《土偶與桃梗》的翻譯
原文
孟嘗君將入秦,止者⑵千數而弗聽。蘇秦欲止之,孟嘗曰:「人事者,吾已盡知之矣;吾所未聞者,獨⑶鬼事耳。」 蘇秦曰:「臣之來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見君。」 孟嘗君見之。謂孟嘗君曰:「今者臣來,過於淄上,有土偶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挻⑷子以為人。至歲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則汝殘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⑸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今秦四塞⑹之國,比若虎口,而君入之,則臣不知君所出矣。」孟嘗君乃止。
注釋
⑴選自《戰國策·齊策三》。土偶:用泥巴捏的泥人。桃梗:用桃木雕刻的木人。 ⑵止者:勸阻的人。 ⑶獨:唯有,只有。 ⑷挻:疑是「挺」(揉和)之誤。 ⑸東國:東方。 ⑹四塞:四面都有險要的關口。
譯文
孟嘗君接受秦國的邀請,准備到秦國去。成千的人勸阻他,怕他被秦國扣留,他都不肯聽。著名的說客蘇秦求見,也想來勸阻。孟嘗君有些不耐煩,便說:「關於人世間的事情,我全知道了;沒聽到的,只有鬼事罷了。」 蘇秦說:「為臣前來,本來不敢再談人事,只是談些鬼事。」 孟嘗君接見了他。他對孟嘗君說:「這次我來的時候,路過淄水,聽到泥巴人和桃木人說話。桃木人對泥巴人說:『您,本是河西岸的泥巴,是人們把您捏成人形的,如果到了八月份,天降大雨,淄水暴漲,那您就會被沖壞了。』泥巴人說:『不對。我本來就是河西岸的泥巴,沖壞了仍舊回到西岸泥巴堆里去。而您,本來是東方的桃梗,是人們把您雕刻成人形的,如果下大雨,淄水猛漲,把您直沖而下,您將漂流到什麼地方去呢?』現在,秦國四面都是險要關口,就像虎口一樣,您到了秦國,那為臣就不知道您能不能回來了。」孟嘗君聽了他的話,就取消了到秦國的打算。
編輯本段土偶與桃梗(2)
原文
淄(讀音zi一聲,河流名稱)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桃梗謂土偶曰:「子,西岸之土也,挺(應為『挻』,通『埏』讀音shan一聲,用水和土)子以為人,至歲八月, 降雨下,淄水至,則汝殘矣。」 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今子東國之桃梗也,刻削子以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 去,則子漂漂者將何如耳?」
翻譯
在淄水河岸上,有泥人桃木雕刻聊天。桃木雕刻對泥人說:「您,是西岸的土,和水捏成人形,到今年的八月份,下雨了,淄水河的洪水來了,那時你 就殘缺不完整了。」 泥人說:「非也!我是西岸的土,化為土就還是回西岸。現在您是東方的桃樹梗,雕刻你成人形,下雨後,淄水 河的洪水來了,您隨著流水漂去,那時您漂漂盪盪將去向何方呢?」
3. 來一斤桃子用文言文怎麼說
【現代文】來一斤桃子
【文言文】稱斤桃
(稱斤桃兒)
(稱桃一斤)
4. 文言文《王翊夢鹿剖桃核而得雄黃》的翻譯
以下;
黃州岐亭有個叫王翊的,家中富裕又樂善好施。曾在夢中看見一個人被毆打專快死去了,看見屬他
向他求救,,翊救了他。第二天偶然到水邊,看見一隻鹿被獵人捕獲。翊若有所悟,用數千錢贖
回了。鹿隨翊起居,不肯離開他半步。翊所居住的後邊有茂林果木,一日,有村婦林中見一桃,已經熟了體積極大,長在樹梢上,取而食之。翊適見,大驚。婦人吃完後把桃核丟棄了,翊取而剖之,得雄黃一塊如桃仁,及嚼而吞之,甘美異常。從此以後斷絕葷腥,每天只吃一頓飯,不復殺生,亦
可謂異事也。
5. 文言文記桃核念珠中具或至的意思
高士奇:記桃核念珠
【原文】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為之,圓如小櫻桃,一枚之中,刻羅漢三四尊,立者,坐而課經者,荷杖者,入定龕於中者,萌樹跌坐而說法者,環坐指畫議論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去而後侍者,合計之,為數五百。蒲團,竹笠,茶奩,荷策,瓶缽,經卷畢具,又有雲龍風虎,獅象鳥獸,狻猊猿猱錯雜期間。初視之,不甚了了,明窗凈幾;息心諦觀,所刻羅漢,僅如一粟,梵相奇古,或衣文織綺綉,或衣袈裟褐,而神情風致,各蕭散於松柏岩石,可謂藝之至矣!
【譯文】
得到108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做成的,圓得像小櫻桃一樣,一枚念珠上刻著羅漢三四尊,有站著的,有坐著的誦經的,有拄著禪杖的,有在佛龕中入定的,有在樹陰下盤坐著說法的,有(幾個人)環坐在一起用手比劃著討論(佛法)的,有赤著腳蜷坐著的,還有向南走去後面跟著。合計來看,一共有五百種。(這些刻畫里)蒲團,竹笠,茶盒,挑東西的木杖,(化緣用的)瓶缽,經卷等等物件都有,又有雲龍風虎,獅象鳥獸,狻猊猿猱之類動物在中間錯雜交坐。乍一看去,不很清楚,(但是)窗明幾凈;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卻發現)所刻畫的羅漢,僅僅就像一顆粟米大小,而佛像很古奧,有的禪衣上織綉著綺麗的紋飾,有的穿著褐色的袈裟,而且(羅漢的)神情風度,在松柏岩石之間,都非常瀟灑,(這真)可以稱得上是藝術的極致了啊!
【注釋】
1、具:具備。這里是「有;存在」的意思。
2、至:名詞,極致;極點。
6. 桃潛之略傳文言文翻譯
桃潛之略傳文言文翻譯
陶潛,字元亮,是大司馬陶侃的曾孫。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時心懷高尚,知識淵博善於做文章,灑脫大方不拘謹,自得於真性情,被鄉里鄰居所看重。曾經作《五柳先生傳》來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什麼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所以以此為號。清閑安靜少說話,不愛慕虛榮實利。喜歡讀書,卻不去窮根究底的解釋,一旦對書的內容有所感悟,就高興得忘了吃飯。本性愛喝酒,可是家裡窮不能經常得到。親朋故舊知道這樣,有時就置辦酒招他過來,他去飲酒一定會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醉以後回去,一點也不收斂情緒。家裡四壁空空,不能遮陽擋雨,舊衣衫十分破爛,盛飯的容器經常空著,也不在意。經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很能顯示自己的志向,不計較得失,用這來結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這樣,當世人說是實錄。
偃兆因為他親人年邁家裡貧窮,任用他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這個職務,沒幾天就自己回家了。州里聘用他為主簿,不去,自己種田來養活自己,於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鎮軍、建威參軍,對親戚朋友說:「想做個文官,來掙些補貼家用的錢(意譯)。」管這些事的人聽說了,任用他 為彭澤令。在縣里,公田全部命令種秫谷(可釀酒),說:「讓我一直醉酒就夠了。」妻子和孩子堅持請求種粳米。於是命令 一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米。向來簡朴自愛,不諂媚長官。郡里派遣督郵到他的縣,他的下屬說應該束上帶子(穿正裝)見督郵,陶潛嘆息說:「我不能為五斗米(這些俸祿)彎腰(喪失尊嚴),小心謹慎的為鄉下的小人做事啊!」義熙二年,將印綬交還離開了彭澤縣,於是作了《歸去來兮辭》。辭是這樣寫的: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麼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船在水面輕輕地飄盪著前進,微風徐徐地吹動著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遺憾的是天剛剛放亮。 剛剛看見了自家的房子,一邊高興,一邊奔跑。童僕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室,屋裡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看院子里的樹木,覺得很愉快。靠著南窗寄託著我的傲世情懷,深知住在小屋裡反而容易安適。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有園門卻常常閉關。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雲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
7. 桃核舫文言文閱讀答案
蘇州的金老漢,相貌很平凡,但是有雕花刻石的手藝。他最出色的,是用一枚桃核,雕成蘇東坡的遊船。船的形狀,上面彎下面平坦,前面美觀後面寬闊。中間,則是方方正正的船艙,船艙的四周都刻有花紋。上面有小窗二扇,可以開關。打開窗看裡面,一張桌子,三張椅子。中間那位穿著袍多胡須的人就是蘇東坡了,他坐在窗邊靠窗向外觀望。穿著僧衣僧帽,正對著東破坐著,並且還趴在桌上的那位,是佛印法師;桌上縱橫交錯的擺著三十二張牌,似乎正要重新和牌。一個少年隨意坐著,嘴邊拿著一隻竹簫在吹的的,是跟隨他們來的客人。遊船的船頭有一個童子,旁邊放著煮茶用的釜。這個童子身穿短衫平頭鞋,右手拿著扇子,正在彎腰扇火。船尾一個老翁,圓椎型發髻,腳穿芒鞋,身子斜著在撐船。船的外面,船帆,蓬,纜繩,之類的東西,無一不具備,船舷船身的形狀,沒有不好看的地方。細細地測算一下整隻船的體積,還不超過兩片指甲這么大。
另譯文供參考:
桃核舫姑蘇(姑蘇,舊指南京)金老(姓金的老頭兒),貌(相貌)甚(很,非常)朴(樸素,意思是一般)而(轉折連詞,但、卻的意思)有刻棘(棘,解剖結構上的一種刺狀突起或齒狀突起,這里指的是物體上的花紋)鏤( 雕刻)塵(蹤跡;業跡,這里指是紋絡)之巧(手藝),其最異(最精彩,最好的)者(。。。的),用桃核一枚,雕為東坡游舫(船。後泛指小船)。舫之形上穹(上面是彎的,穹,中間隆起的拱形。亦代指天空)下坦(平坦),前舒(寬廣)後奮(緊致),中則(則是)方倉,四圍(四周)左右,各有花紋。短窗二,可能開闔(闔,關上)。啟(開啟,打開)窗而觀:一幾(茶幾),三椅,巾袍而多髯(髯,鬍子)者(。。。的人)為東坡;坐而(並列連詞,無意)倚窗外望,禪(穿著禪衣)衣冠(穿著衣服,戴著帽子)坐對東坡而俯(彎著身子)於幾者為佛印師;幾上縱橫列(排列)三十二牌,若(好像)欲(想要)搜(檢查,檢點,意思就是看牌)抹(抹脫,意思是出牌)者然(。。。的樣子);少年隅(隅,一角)坐,橫洞簫(洞簫,簫的一種)而(連詞)吹者,則(是)相從(一起來的)之客也。舫首童子一,旁置茶鐺(溫器,似鍋,三足),童子平頭短襦(襦衣,即短衣服),右手執扇,傴(傴伏,曲背俯伏)而火。舫尾老翁,椎髻芒鞋(用芒莖外皮編成的鞋。亦泛指草鞋),邪立(側身立著)搖櫓。外而柁(房架前後兩個柱之間的大橫梁,這里是指船舵)篙(篙楫,篙槳等行船的工具);篷纜之屬,無不具(具有)也。舷檻(欄桿的縱木)檐幕(船帆)之形,無不周(周全,具備)也(語氣助詞,無意)。細測其體,大不過兩指甲耳(語氣助詞,無意)。康熙三十七年春,江南巡撫宋公(對人的尊稱,姓宋的一個人)家藏一器,左側窗敗(壞了),無(沒)有能修治(修繕,恢復)者(。。。的人),聞金老名,贈銀十餅(形狀像餅的東西),使(命令,讓)(中間省略「之)代金老漢)完之(修復那個東西)。金老曰:「此亦我手制也(這個也是我親手做的)。世間(人世間)同我目力(和我有一樣的眼神),同我心思(和我有一樣的心思),然(然而,轉折連詞)思巧(思路巧妙)而氣不靜(心氣不平靜),氣靜而神不完(心神不夠),與無巧同(沒有這么巧合,和我相同)。我有四子,唯行三(老三)者稍傳我法,而未得其精(也沒有得到的我精髓,而,轉折連詞),況他人乎!」
8. 求二桃殺三士的古文翻譯
1、譯文:
齊景公有三個大力士,非常勇猛。他們都覺得自己是天下無敵的人,所以驕傲得了不得,還自己起了個美名,叫什麼「齊國三傑」。
這「三傑」叫什麼名字呢?一個叫古冶子,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三個人平日里耍槍弄棒,胡作非為,老百姓誰也不叫他們「三傑」,都管他們叫「三害」。哭鬧著的小孩子聽說「三害」來了,立刻就住了聲。
這時候,大夫梁丘據的勢力越來越大,因為他會逢迎國君,所以齊景公很寵信他。他又和「三害」勾結在一起,朝廷里誰都不敢惹他。晏子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憂愁。
一天,魯昭公來齊國訪問。齊景公大擺宴席,隆重地招待他。魯昭公由叔孫舍陪著,齊景公由晏子陪著,四個人坐在堂上。堂下站著那三個大力士,一個個都是神氣十足,不可一世的樣子。
晏子越看心裡越發愁,心想:要是不把他們除掉,國家早晚要亡在他們手裡。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主意,就對齊景公說:「您種了多年的那棵『萬壽金桃』,今年剛好結了果。今天貴賓來到,我想去摘幾個金桃獻給二位國君嘗嘗新,您看可以不可以?」
齊景公很高興,因為這棵桃樹是一個海外的人獻的種子,齊景公讓人培育了很多年了,可是年年只見開花,不見結果。今年風調雨順,好容易結了幾只桃,齊景公早就盼著吃桃了。經晏子一提,齊景公馬上要派人去摘。晏子說:「這桃很寶貴,我要親自去看著他們摘。」
過了一會兒,管桃樹的人跟著晏子進來了。他手裡托著個漂亮的盤子,盤子上放著六個鮮桃,香氣撲鼻,一個個都有碗口那麼大,紅得好像燒著的炭。齊景公說:「就這么幾個嗎?」
晏子說:「還有幾個,不太熟,只摘了六個。」齊景公讓晏子斟酒獻桃。晏子給魯昭公和齊景公各獻上一個桃,致詞說:「桃大如斗,天下少有;二君吃了,千秋同壽。」魯昭公吃完,不住地誇獎。
齊景公說:「這桃很難得,叔孫大夫一向賢明,應該吃一個。」叔孫舍跪下說:「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晏相國協助國君,國內政治清明。國外諸侯佩服,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給相國吃。」
齊景公說:「你們不必謙讓,二位都有大功,每人各吃一個桃。」兩個大臣把齊景公賞賜給他們的桃吃了。
晏子說:「盤子里還剩下兩個桃,我看由您傳個令,讓每個大臣都說說自己的功勞,誰功勞大,誰就吃桃,好不好?」齊景公說:「好,就這樣辦。」馬上傳下令去:各位大臣都把自己的功勞擺出來,讓國相評評。
話剛剛說完,公孫接腆著肚子站出來了。這公孫接什麼模樣?只見他青青的臉,好像在染缸里染過一般,兩隻眼睛像銅鈴,個頭兒差不多有一丈高,站在那裡就夠嚇人的了。
他大聲喊:「有一次我陪同國君去打獵,忽然一隻老虎向國君撲去,是我飛跑上去,幾拳打死了老虎,救了國君,這個功勞大不大?」晏子忙說:「大!大!你救了國君,這功勞誰比得上?應該吃桃。」公孫接喝了酒,扔下酒杯,拿起桃,美滋滋的,一邊啃著,一邊退了下去。
隨後,另一個大力士古冶子跳了出來,炸雷似地喊:「打一隻老虎有什麼了不起?有一次我護送國君過黃河,突然起了大風,黃河波濤洶涌,船在浪濤間顛來顛去,眼看就要翻了。這時候,只見一隻大黿(就是大鱉)從水裡伸出頭來,要傷害國君。
是我跳到水裡,不顧自己的性命,在波濤里和大黿搏鬥,打了幾個時辰,終於殺死了大黿,保護了國君。這功勞大不大?該不該吃桃?」
說完就要伸手去拿桃。齊景公忙說:「對,對,那次要不是古冶將軍殺了大黿,船肯定就翻了,還有我的命嗎?這真是天下第一功。吃桃,吃桃!」晏子忙給他一個桃,又斟了一盅酒。
第三個大力士田開疆一看桃都分完了,急了,擼起袖子,氣呼呼地跑上來大嚷:「我曾經奉命去討伐徐國,冒著生命危險,不但殺了他們的大將,還抓了五百多名俘虜,徐國投降了,連附近的郯國、莒國嚇得都歸附了我們,這個功勞誰比得上?難道我就不該吃桃嗎?」
晏子說:「你的功勞比打老虎殺黿大多了,可是桃只有兩個,已經吃完了,等明年結了桃,第一個賞給你吃,好嗎?現在只好賜你一盅酒了。」
齊景公也說:「你的功勞可以說最大,可惜你說晚了。」田開疆手按著劍把,說:「殺黿打虎算什麼!我南征北戰,赴湯蹈火,反而吃不到桃,在兩國君主面前受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臉站在這兒?」說完,抽出寶劍自殺了。
滿堂的人都驚呆了。
公孫接跳了出來,說:「有大功的人,沒有吃到桃,自殺了,我還活著,不是要被萬世恥笑嗎?我不能忍受這個恥辱!」說完也自殺了。古冶子馬上走出來說:「他們兩個為吃桃都死了,我還活著,人家不是要笑我貪生怕死嗎?我一個人活著太丟人了!」
轉眼間,三個大力士都死了。魯昭公看到這個情景,嚇壞了。半天才站起來說:「我聽說三位都是有名的大力士,真可惜,為了兩個桃,都死了。」齊景公嘆了口氣,低下了頭,臉色十分難看。
晏子說:「大王不要悲傷,這三位都是匹夫之勇,只知道使蠻勁,沒有智謀。」
魯昭公說:「貴國這樣的勇士還有幾位?」
晏子說:「智勇雙全,有將相之才的總有幾十人。像他們這樣的莽漢武夫,那就更多了!」
魯昭公走了以後,齊景公對晏子說:「你在魯國國君面前說了大話,總算保住了齊國的面子。可是到哪兒還能找到這樣的勇士呢?」晏子說:「我早已經給您物色好一員大將了。這個人能文能武,智勇雙全,他才是輔佐您干大事業的好幫手呢!」
齊景公聽了,就叫人把他請來。
這個人就是後來威震諸侯的田穰苴。他來了以後,齊國真的又復興起來了。
2、原文:
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
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二桃殺三士」典故出自於春秋晏子《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8)賣桃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成語鑒賞:
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捨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他們開始時比較驕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
是古冶子的一番話讓另二人感到了羞恥,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情時,寧願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是一種很高貴的精神。古冶子後來的舉動同樣如此。所以他們自刎之後,無論是晏子還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為穩定朝野,反錯殺了三位大義將才。
二、相關典故:
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
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
盡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丑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9. 桃杏嫁東風文言文求翻譯!!!!!
宋代的范偁所著的來《過庭錄》中記自載:張子野的詞《一叢花》的結尾寫道:「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還比不上桃杏,(它們)還懂得嫁給東風)。」(這詞句)在因此在當時盛傳,歐陽修先生特別喜歡這詞句。子野(有一天)前去拜見歐陽先生,歐陽先生甚至倒穿著鞋子就出來迎接他,說:「這就是那個寫出名句桃杏嫁東風的郎中啊。」
10. 二桃殺三士文言文
春秋戰國時,齊國景公在位,文武大臣中有三個武士。第一位武丘叫田
開疆,此人身高一丈五尺,長了一張抹血似的紅臉,眼睛大如銅鈴,嘴巴和
老鷹的一般,又長又尖。兩腮隆起。就像魚腮一樣,滿口大黃板牙不見一點
縫兒。田開疆曾跟隨齊景公到桐山去打獵,忽然半路上跳出一隻猛虎,奔走
如風,直向齊景公的馬撲去。馬見老虎撲來,突然發驚,把齊景公掀翻在地。
猛虎又撲向齊景公。恰好此時田開疆就跟隨在齊景公身後,看見猛虎撲來,
甩去刀槍,揮舞雙拳迎向猛虎。田開疆用左手揪住猛虎的脖子,右手便揮拳
打去,用腳直踢猛虎的面門,一陣猛打猛捶,活活打死了那隻猛虎,救了齊
景公。文武百官,親眼看見這場搏鬥,沒有一個不害怕的。齊景公回到朝廷,
賞賜田開疆,封為壽寧君。從此以後,田開疆自恃有功,橫行霸道,無所顧
忌。
那第二個武士叫顧冶子,身高一丈三尺,臉就像塗了墨汁一樣,漆黑無
比,長了滿臉黃韭菜葉子似的胡須,兩只手就好像銅做的饒鉤,堅硬無比,
長了一嘴鋸齒牙,非常難看。
衛一次,他跟隨齊景公橫渡黃河,忽然大雨滂沱,波浪洶涌,幾乎就要
把船顛翻,齊景公非常害怕,看見雲霧之中有火一樣的東西閃爍,在水面上
游戲。顧冶子挺身而出,對齊景公說:「這一定是黃河中的鮫龍了。」齊景
公驚慌失措道:「那怎麼辦呢?」顧冶子鎮靜他說:「您不要擔心,讓我去
殺了它。」說完就脫衣拔劍下水,不一會兒,風平浪靜,雨過天晴,只見顧
冶子一隻手高舉著寶劍,一隻手提著鮫龍的頭,從水裡跳出來。齊景公賞賜
顧冶子,封他為武安君,從此以後,顧冶子自覺有功於齊景公,也漸漸張狂
起來,變得肆無忌憚。
第三個武土叫公孫捷,身高一丈二尺,長得頭如寺塔,眼呈三角,虎背
熊腰,粗壯如牛,能一個人舉起千斤重的東西。有一次,秦國攻打齊國,齊
景公率領軍隊迎戰,被秦國的軍隊打敗。齊景公慌張撤軍,逃至鳳鳴山,秦
國的軍隊隨後趕來,把齊景公圍困在鳳鳴山上。公孫捷聽說這件事,揮舞一
把約有 150 多斤的鐵鏟,殺入秦國軍隊。秦國雖然有 10 萬軍隊,竟然措手不
及,紛紛逃避,因而救了齊景公,被齊景公封為威遠君。從這以後,公孫捷
自恃有功,目無君臣,橫行無忌。
田開疆、顧冶子、公孫捷三個趣味相投,結拜為兄弟,發誓不願同生,
但願同死。這三個人目不識丁,不知謙讓,純粹是一介武夫。他們目無君臣,
橫行朝廷,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敢得罪他們,就連齊景公看見這三個人上殿,
也嚇得心驚膽顫,如芒刺背。
一天,楚國派中大夫靳尚到齊國商議和談事宜,面見齊景公,稟奏道:
「齊楚兩國,雖然相鄰,卻連年打仗,互相征討,使兩國的老百姓生活在水
深火熱之中。現在楚王特地派我來與您講和,永遠和睦相處。楚國有三江五
湖,地方千里,物產富饒,足食足兵。希望大王您三思。」當時正好田開疆、
顧冶子、公孫捷在朝,聽了這一番話,非常生氣,大罵靳尚道:「你們一個
小小的楚國,何足掛齒,我們三個人親自率領雄兵強將,把楚國踏為平地,
把你們楚國的人全部殺死,一個不留。」說完就喝斥靳尚離開宮殿,命令武
士把靳尚推出去斬首示眾。正在這危急關頭,從殿下走出一個人來,這人身
高只有三尺八寸,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原來是齊國丞相,名叫晏嬰,字平
仲。他走上殿來,喝住武士,把詳細情況問了一遍,就讓放了靳尚。田開疆、
公孫捷、顧冶子三個人非常生氣,說道:「我們要殺他,你為什麼要放了他?」
晏嬰說道:「你沒有聽說過『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嗎?他一人獨自來到齊
國求和,我們卻把他抓住殺了,讓鄰國知道了,足夠人家笑話一輩子的。本
人沒有什麼本領,只用一張嘴,親自到楚國去,保證讓他們都到大王殿下賠
禮,尊崇齊國為上國,用不著什麼刀槍劍戟,你們看我的辦法怎麼樣?」這
三個人聽了,怒發沖冠,齊聲吼道:「你是一個侏儒小人,國家沒有眼力,
選了你這樣的人當丞相,竟然敢口出狂言。我們三個人斬虎、誅龍、力敵萬
人,只要親自率領精良部隊,可以踏平楚國,要你有什麼用?」齊景公接過
話來說道:「丞相既然這樣講了,必有良策,如果他出使楚國,真的可以使
楚國折服,比興兵打仗強多了。」三個人說道:「暫且先看這侏儒出使楚國
的情況,如果丟了我齊國的臉面,回來後,把他剁為肉醬。」三個人說完揚
長而去。齊景公說道:「丞相這一次出使,一定要謹慎小心,萬萬不可輕視。」
晏嬰說道:「主上放心,我一定會出色完成出使任務,使他們折服的。」於
是便向齊景公辭行。
晏嬰的車馬來到楚國郢都。楚國君臣商量道:「齊國的晏嬰是一個辯士,
可先想一個辦法,堵住他的嘴,使他不敢來饒舌。」君臣商議一定,就宣晏
嬰人朝。晏嬰到了朝門,只見金門不開,下面的閘板只留下半段,想叫晏嬰
低頭鑽進去,藉以侮辱他身材矮小。晏嬰望見下面閘板就鑽,隨從人員趕緊
拉住,說道:「他們是看見你矮小,專用這個辦法來侮辱你,你怎麼能中計?」
晏嬰仰天大笑道:「你們怎麼能知道,我聽說人有人門,狗有狗洞。出使到
人的國家就從門進,出使狗國,自然要鑽一下狗洞了。這又有什麼可以疑慮
的。」楚國的大臣聽了這話,趕緊開了大門讓晏嬰進去。晏嬰旁若無人,昂
然進去。
到了宮殿下,相互答禮完畢,楚王說道:「你們齊國地窄人稀嗎?」晏
子說道:「我們齊國東邊到大海,西邊和魏國秦國為鄰,北邊和趙國燕國相
鄰,南面與吳國楚國相鄰,雞犬之聲相聞,幾千里之內相連,怎麼能說是地
窄呢?」楚王又說道:「國土倒是廣闊的,只是缺少人啊!」晏嬰回答道:
「我們齊國人多,多到呵氣就能變成雲彩,淌汗就能下雨,摩肩接踵,浩浩
人煙,金銀財寶,堆積如山,怎麼能說是人少呢?」楚王說道:「既然地廣
人稠,為什麼要派一個小孩兒到我們國家來?」晏嬰早已料到楚王的這一著,
應口答道:「如果到大國去,就派一個大人,如果到小國去出使,就派一個
小孩。因此,特地派我到楚國來。」楚王無話可說,就叫晏嬰上殿坐下,賜
以美酒。晏嬰開懷暢飲,毫不在意。
過了一會兒,一群武士抓住一個人來殿下,被抓住的人口口聲聲只叫冤
枉。晏嬰一看,卻是自己從齊國帶來的隨從,心裡已知楚王又在搞什麼鬼把
戲。只聽楚臣向楚王報告說:「這個人到宴席上作賊,偷了我們的金銀酒器,
被當場抓獲,人贓都在這里。」楚國的大臣就問晏嬰:「丞相你從大老遠到
我們楚國來,為什麼不帶一些誠實的人,帶了這種偷雞摸狗的人,豈不是丟
了您的面子?」晏嬰笑道:「這人從小就跟在我身後,我是非常了解的,當
作心腹之人。現在他偷東西也是理所當然。過去在齊國,他是個謙謙君子,
為人極為誠實,現在到了楚國,卻變成了小人,這是因為楚國的風俗和齊國
不一樣。我聽說江南有一種樹,叫做橘子,所結的果子黃黃的顏色,味道香
極了,甜極了。如果把這種樹移植到北方,就叫做枳,所結的果子顏色青而
氣味臭,味道又酸又苦,這是因為水土不同了。以此推論下去,在齊國不偷
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大概是楚國的風俗喜歡偷東西吧。」
楚王非常難堪,急忙離開御座,向晏嬰拱了拱手,說道:「你真正是一
個賢士啊,我們楚國文武百官沒有一個能比上你的,希望聆聽教誨。」晏嬰
這才一本正經,嚴肅地說:「我們齊國有三個武夫,都是武功蓋世,能敵萬
人,早就想率領軍隊攻打楚國,是我竭盡全力勸住了他們,因為考慮到齊國
和楚國不能和睦相處,必然百姓受苦,心裡實在不忍。我現在來楚國求和,
楚王可以親自到齊國結親,使齊楚結為唇齒相依的聯盟。如果有其他國家攻
打我們,可以互相救應,永遠不要互相侵犯,可使兩國的江山永保萬代。如
果不聽我的勸告,馬上就會大難臨頭,還望大王三恩。」楚王說道:「看你
的才能過人,我願意和親,但害怕的是你們齊國的田開疆、顧冶子、公孫捷
這三個人,這三個人不仁不義,我又不敢去。」晏嬰回答說:「您只管放心,
我願意給您保駕,略施小計,保證讓他們三個人死在您的面前,根除兩國的
禍患。」楚王說道:「如果這三個人都死了,我們寧願稱作小邦,年年向你
們進貢。」晏嬰答應楚王。楚王大擺筵席款待晏嬰,一面派人先到齊國報信,
一面收拾進獻禮物隨後跟來。
晏嬰派人先到齊景公那裡報信,齊景公聽了非常高興,命令大小官員都
跟隨他到郊外迎接晏嬰。田開疆、顧冶子、公孫捷聽了,更加生氣。晏嬰到
了都城,齊景公親自下車迎接,慰問完畢,又和晏嬰同乘一輛車回宮,齊國
人都出來觀看,人山人海。第二天早朝,晏嬰見田開疆等三人在玩游戲,就
上前施禮問候,可那三個人連頭也不回,置若罔聞,狂妄之氣,旁若無人。
晏嬰站著等了一會兒,見他們三個仍然不還禮,就悄悄走開,拜見齊景公,
把三個人無禮行為向齊景公講了一遍。齊景公嘆道:「這三個人經常帶劍上
殿,把我當小孩子對待,時間長了,一定會篡奪王位。我早就想把他們除掉,
只是沒有機會,」晏嬰安慰齊景公道:「主公只管放心,等來朝的楚王一到,
只管大擺宴席,臣就在宴席上略施小什,使他們自殺而死。他們就是一介武
夫,沒有一點謀略,只要這樣就可以清除他們。」說完對齊景公如此這般他
說了一通。齊景公非常高興。
第二天,楚王帶領文武百宮百十名,用車拉著金銀珠主及玩好之物,親
自來到朝門,晏嬰把他們請進去。齊景公和楚王各答禮還禮完了,大擺酒宴,
兩國君臣共同慶賀同歸干好。田開疆、顧冶子、公孫捷身佩寶劍,站在殿下,
狂妄自大,目空一切。酒喝到一半,齊景公說道:「我的御園金桃已經熟了,
可以摘了來吃掉。」不一會兒,一個宮監用金盤子盛了 5 個桃來。齊王說道:
「園里的桃樹,今年只結了這 5 個桃子,這種桃子味甜色香,和其他樹上的
桃子不一樣。丞相,請你捧杯敬酒獻桃,慶賀今日的盛會。」晏嬰就手捧玉
爵依次敬獻。先獻給楚王,楚王喝了一杯酒,吃掉一個金桃。接著獻給齊景
公,齊景公也喝一杯酒,吃了一個桃子。齊景公吃完桃子說道:「丞相使齊
楚二國合好,功勛卓著,可以吃一個桃子。」晏嬰跪著把一隻桃子吃了,喝
一杯酒。齊景公接著又說道:「齊楚兩國中,誰的功勞最大,就可以吃一個
桃子。」田開疆挺身而出,站在宴席上說道:「我從前跟隨主公在桐山打獵,
竭盡全力,打死猛虎,我的功勞怎麼樣?」齊景公答道:「你擎王保駕,功
勞最大。」晏嬰立刻獻酒一杯,請他吃一顆桃子。顧冶子接著跳了出來,說
道:「殺掉一隻老虎並不算什麼稀奇,我曾經在黃河裡殺掉一條鮫龍,救了
主公一命,在我看來,大風大浪,如走平地。我的功勞怎麼樣?」齊景公說
道:「這是蓋世無雙的功勞,趕快獻酒吃桃。」晏嬰連忙獻桃敬酒。這時,
公孫捷大步流星,來到宴席間,說道:「我曾經在 10 萬大軍中,手揮鐵鏟,
如入無人之境,救出主公,秦國的軍隊紛紛逃散。我的功勞怎麼樣?」齊景
公說道:「你的功勞可以說上頂天,下立地,沒有人能與你相比的,無奈沒
有桃子了,就獻酒一杯,明年這時再賜你一個金桃。」晏嬰接著說道:「你
的功勞最大,只可惜說得晚了一點,沒有桃子了,反而使你的顯赫功勛黯然
失色。」公孫捷聽了這么多話,拔劍在手,說道:「殺一隻老虎,誅一條斂
龍,這都是區區小事,我在 10 萬大軍中縱橫捭闔,如入無人之境,竭盡全力
救出主公。建立了這樣大的功勛,反而沒有桃子,在兩國的君臣面前受如此
奇恥大辱,被萬代之人所譏笑,哪裡還有什麼臉面活下去?」說完就自殺而
死。田開疆大驚失色,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們功勞小的反而吃了桃子,
公孫捷功勞大都沒有機子吃,我們的羞恥什麼時間才能洗涮清白?」說完也
自殺而死。顧冶子突然大喝一聲,揮劍說道:「我們三個人情同手足,義同
骨肉,雖不同生,寧願同死,兩個人都已經死了,我怎麼能還活著?」說完,
也自殺而死。晏嬰見此情景,大聲笑道:「如果沒有兩個桃子就不能殺掉這
三個人。現在,三害已除,該怎麼辦?」楚王離開座位,慨嘆道:「晏丞相
神機妙算,怎麼能不敬佩?從今天開始,我們楚國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永
遠尊敬你們,誓不侵擾。」齊景公命令手下人把田開疆、顧冶子、公孫捷埋
在都城東門外。
從那以後,齊楚結為同盟,永不相犯,齊國逐漸強大,遂成霸國。晏嬰
名揚千古,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