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美術的書法
⑴ 描寫書法或繪畫技藝高超的成語或四字詞語
書法:龍飛鳳舞,顏體柳骨, 入木三分, 力透紙背。繪畫:栩栩如生,畫龍點睛,妙筆丹青, 活靈活現。3494634
⑵ 即可贊美繪畫又可贊美書法的成語短詞
美不勝收
【解釋】: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
【出自】:清·錢泳內《履園叢話·藝能容·治庖》:「惟魚之一物,美不勝收。」
【示例】:展覽館里展出的各種工藝品琳琅滿目,~。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⑶ 書法是美術類的嗎
不是,書法跟美術都同屬於藝術類,兩者就像孿生姐妹一樣,地位平等的。書法與繪畫是我國古今藝術門類中兩種極為重要的藝術形式,它們象一對同根同源的孿生姊妹,在中華文化藝術的大舞台上共同展示著高雅的魅力。因此,自古以來都有「書畫同源」之說。研究發現,繪畫藝術的重要美學環節,無不與書法藝術的美學環節一脈相通。
人們常說的「書畫同源」,可能是指漢字的產生是從「象形」發物的。「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潔拙,日月是也」《說文解字》。其實,這「源」,是指藝術創作中最本質的源。遠在還沒有文字的時候,人類早就用繪畫來表現與他們生活有密切關系的事物。中國書法藝術形成晚於繪畫。然書與畫二者是「異形而同品」。
也就是說:「字與畫同出於筆,故皆曰寫,寫雖同而功實異也」(湯貽芬《畫荃析覽》)。中國書畫的創作方法、手段有著驚人的一致。
都以紙、筆、墨為工具材料,把運筆分為落筆、行筆、收筆三個階段,都用中鋒、偏鋒、順筆、逆筆、回筆等,以提、按、頓、挫、輕、重、緩、急來表現高、低、強、弱、俯、仰、爭、讓,追求干、濕、濃、淡、疏、密、虛、實等的變化,創作出具有神彩飛揚、氣韻生動的作品為最終目標。
但中國書法賴以存在的文字,創造漢字的藝術造型為主,繪畫以現實生活為源泉,創造物象為主。前者是「書以言情,書為心畫」,後者是「畫以狀物,畫狀物形」。書畫在基本作用上,有兩種美感。一是發於意志,曰氣,代表氣勢的陽剛之美,一種是發於情感,曰韻,代表風韻的陰柔之美。
書畫所表現的風格,是氣和韻的流露。繪畫既有線條,又有形像和色彩(亦有不著色的)。而書法只有抽象的線條。所以,書法線條的氣、韻表現比繪畫更為強烈。同時,書法與繪畫又互相影響,互為補償。
南齊的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提出的繪畫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除應物象形、尤其隨類賦彩離書法較遠外,余者也是書法創作的法則,清劉熙載說:「畫山者必有主峰,為諸峰所拱向,作字者必有主筆,為余筆所拱向。主筆有差,則余筆皆敗,故善書者必爭此筆」。
這是以畫理來喻書理。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有了王獻之的一筆書,便有了陸探微(南朝時宋人)的一筆畫。南朝梁的張僧繇作畫按東晉書法家衛夫人的《筆陣圖》。唐代畫聖吳道子的用筆來自張旭的草書。唐寅說:「工筆畫如楷書,寫意畫如草隸」。元代畫家昊鎮以書法作竹,蘇東坡以竹法作書。
而明代王線說得更具體:「畫竹之法,干如篆,枝如草,葉如真,節如隸」。趙孟頫在其《枯木竹石》圖上自題曰:「石如飛白樹如摘,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鄭板橋「以畫之關紐,透入於書」,「以書之關紐,透入於畫廿,他得出結論:「要知畫法通書法,蘭竹如同草隸然。」有不少老畫家主張「未曾學畫先攻書」。
可見書與畫相互促進的關系。「工畫者多善書,善書者易工畫。」所以,我國歷史上出現一大批能書善畫,能畫善書的藝術家,如蘇軾、米芾、趙孟頫。董其昌、鄭板橋、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不勝枚舉。
(3)描寫美術的書法擴展閱讀
書法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 書法是指以文房四寶為工具抒發情感的一門藝術。工具的特殊性是書法藝術特殊性的一個重要方面。藉助文房四寶為工具,充分體現工具的性能,是書法技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離開文房四寶,書法藝術便無從談起。
2、 書法藝術以漢字為載體。漢字的特殊性是書法特殊性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中國書法離不開漢字,漢字點畫的形態、偏旁的搭配都是書寫者較為關注的內容。與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漢字是形、音、義的結合體,形式意味很強。
古人所謂「六書」,是指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有關漢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極具指導意義。
3、 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文化。書法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傳統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發展的背景。
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漢代以來的書法理論,具有自己的系統性、完整性與條理性。與其他文藝理論一樣,書法理論既包括書法本身的技法理論,又包含其美學理論,而在這些理論中又無不閃耀著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
比如關於書法中如何表現「神、氣、骨、肉、血」等范疇的理論,關於筆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論以及創作論、品評論等等,都是有著自身的體系的。
4、 書法藝術本體包括筆法、字法、構法、章法、墨法、筆勢等內容。書法筆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內容。筆法也稱「用筆」,指運筆用鋒的方法。字法,也稱「結字」、「結構」,指字內點畫的搭配、穿插、呼應、避就等等關系。
章法,也稱「布白」,指一幅字的整體布局,包括字間關系、行間關系的處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濃、淡、干、枯、濕的處理。
⑷ 書法與美術的共通點是什麼
1、中國畫和書法皆以筆墨紙硯為工具,這是書畫會通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和起點。
中國書畫藝術之輝煌仰賴毛筆之發明。柔軟靈活而富有彈性的毛筆早在半坡人的彩陶繪制中便已出現,後人所謂的蒙恬制筆不過是對原始先民所用書寫與繪畫工具的改進而已。
2、中國畫和書法均以線條為主要藝術媒介。
書法以之構成和表現文字,講求於動靜節奏中表現意象與情感;中國畫以之表現物象,講求體感、質感和量感,書法之線在意象性、立體性、情感性方面的探頤賦予了繪畫更為豐富的造型力量。
(4)描寫美術的書法擴展閱讀:
千百年來,中國畫和書法歷來被視為血肉相連、手足與共的姊妹藝術。書畫會通特有其漫長的歷史淵源,且有其悠久的表現傳統,更有其深刻的本體基礎。「書畫同源」堪稱中國古典藝術最為著名的理論命題。
古來文人畫家皆重以書入畫,其畫法常於書法筆法中化出高古奇崛、婉通圓潤、停勻精密的線條,引起畫法革新。文與可畫竹,郭熙、唐棣畫樹,溫日觀畫葡萄,都借鑒了草書寫法而開一代畫風;王維雨點皴、李思訓斧劈皴、吳道子蘭葉描,均與書法藝術相關。
⑸ 古文中形容書法寫的好或者繪畫得好的句子有哪些
古文中形容書法寫的好或者繪畫得好的句子如下:
1、筆墨寫春秋,揮回毫斥方遒。行雲流水間,潑答墨如灑酒。
2、花氣薰人慾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思詩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3、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清風出袖,明月入懷。
4、或斂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攢翥而整齊,或上下而參差,或陰嶺而高舉,或落擇而自披。
5、詩苑書林覓古情,山陰道上踏歌聲。蘭亭雖遠終須到,莫向行人問路程。
6、驚濤洶湧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征帆不動亦不旋,飄如隨風落天邊。
7、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奴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8、楚公畫鷹鷹戴角,殺氣森森到幽朔。觀者徒驚掣臂飛,畫師不是無心學。
9、烏鵲滿樛枝,軒然恐其出。側腦看青霄,寧為眾禽沒。
⑹ 有關於花的美術作品及書法作品的名稱!
1、《向日葵》
《向日葵》(法語:Les Tournesols;荷蘭語:Zonnebloemen;英語:Sunflowers),是1888年8月—1889年1月期間荷蘭畫家文森特·梵高所繪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為主要內容的一系列油畫作品,作品分別繪制了插在花瓶中的3朵,5朵,12朵,以及15朵向日葵。
並分別收藏於德國慕尼黑新美術館、英國倫敦國家畫廊、日本東京興亜美術館、荷蘭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美國費城美術館。
如果用梵高所創作的「以插在花瓶中的向日葵為主題的油彩畫」來定義的話,那麼廣泛認為一共有7幅作品。其中有6幅被保存下來。保存下來的6幅向日葵作品中,其中有三幅繪有15朵向日葵,兩幅繪有12朵向日葵,一幅繪有3朵向日葵。
除此之外,如果算上在巴黎創作的作品,一共是11幅(或12幅),這其中包括沒有插在花盆中的向日葵作品。
梵高通過該系列作品向世人表達了他對生命的理解,並且展示出了他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
該系列作品也傳遞著這么一個信息:懷著感激之心對待家人,懷著善良之心對待他人,懷著坦誠之心對待朋友,懷著赤誠之心對待工作,懷著感恩之心對待生活,懷著一顆欣賞之心享受藝術,宛若眼前那燦若花開的向日葵。
⑺ 繪畫書法的成語
描寫繪畫的抄四字成語-妙手丹青襲
呼之欲出
活龍活現
身臨其境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躍然紙上
描寫建築的四字成語-
瓊樓玉宇
紅牆綠瓦
美輪美奐
精雕細刻
亭台樓閣
雄偉壯觀
描寫書法的四字成語-力透字背、妙筆生花、出神入化、法古鑒今
⑻ 一些關於美術,書法的基礎知識
請問您的抄年齡是多大?一般來說襲,書法最好是在小學開始,一方面能開始識字了,一方面能夠理解一些理論,比如書法需要熟記繁體字,詩詞等,但是如果是成年人,20-30歲之間學習書法,也不晚,理解能力能更強一些。書法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每天堅持書寫臨帖,不可間斷。我就是5歲開始寫的,一直沒間斷,今年30歲,期間一共臨習了10餘種帖子,當然書法的碑帖數不勝數,但是不能寫的太多,會很雜,選一些經典的,比如楷書顏真卿,隸屬張遷碑,曹全碑,魏碑的張黑女,張猛龍碑等,行書的米芾,二王,趙孟頫,草書的書譜等等……書法需要大量的文學奠基,尤其是對古漢語和詩詞歌賦。希望你能堅持學習,祝你成功!
⑼ 描寫書法或繪畫技藝高超的成語或四字詞語
書法:龍飛鳳舞,顏體柳骨, 入木三分, 揮灑自如
繪畫:栩栩如生,畫龍點睛,妙筆丹青, 活靈活現
⑽ 有關梅花的美術和書法作品
邊鸞的《梅花山茶雪雀圖》
揚補之的《四梅花圖》卷,《雪梅圖》卷
王冕畫的《墨梅圖》和他寫的詩《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