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祭文怎麼寫文言文

祭文怎麼寫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4 01:38:09

㈠ 求一篇文言文寫的祭文

拭淚執筆,拂涕銘文,勒石慰痛,記吾慈親! 五四年秋,九月二四,庄浪柳族, 生不逢時,野菜為稀,五歲失恃,飄蓬無依。 及至成年,地貧災荒,飢人背井,弱女離鄉。 移徙彬縣, ,從此以沫,冷暖相濡。 寒舍不富,國運不昌,上孝公婆,食菜省糧。 餓腹操勞,縫織綴補,愛我家姊,如同己出。 七九年後,伊始包田,瘠土創業,蜚譽區縣, 經緯有方,刻苦勤勉,三八紅旗,屢授模範。 禍福旦夕,慈母罹恙,堅強抗病,三載痾床。 彌留之際,猶思遠方,為兒不孝,累母牽腸。 回天乏術,零五永別,音容杳杳,人天相隔。 怨蒼天兮,不待皓首,怨隆地兮,嗚咽之秋! 五旬遺德,百年流芳,劬勞修身,賢孝名揚。 養育千恩,海闊天長。銘記於斯,喻嗣不忘!

㈡ 文言文祭文、

祭十二郎文 ---韓愈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後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於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於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雲:「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雲,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餘奴婢,並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然後惟其所願。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於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韓愈)

㈢ 求 祭文 要古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於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於浙而葬於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是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予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日長成,遽躬蹈之。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奓入戶,聞兩童子音琅琅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雲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悔當時不將嫛婗情狀,羅縷紀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
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辦治。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義,諳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於此微缺然。故自汝歸後,雖為汝悲,實為予喜。予又長汝四歲,或人間長者先亡,可將身後托汝,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終宵刺探,減一分則喜,增一分則憂。後雖小差,猶尚殗碟,無所娛遣,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歡。嗚呼!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醫言無害,遠吊揚州。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及至綿惙已極,阿奶問望兄歸否?強應曰:"諾"。已予先一日夢汝來訣,心知不詳,飛舟渡江。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已辰時氣絕。四肢猶溫,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嗚呼痛哉!早知訣汝,則予豈肯遠游?即游,亦尚有幾許心中言,要汝知聞,共汝籌畫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 當無見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見汝;而死後之有知無知,與得見不得見,又卒難明也。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惟汝之窀穸,尚未謀耳。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於斯,便祭掃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兩冢,一為阿爺侍者朱氏,一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礦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侄詩後,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後,才周晬耳。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發禿,暗裡自知,知在人間,尚復幾日!阿品遠官河南,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汝死我葬,我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
嗚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後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譯文
隆丁亥年冬季,安葬我的三妹素文於上元縣羊山,作文祭奠她說:
唉!你生在杭州,卻安葬在這里,距離我們家鄉7印里呀。當你初生的時候,即使做奇離的夢,做虛幻的想像,又怎麼料到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你由於堅持貞節的一種念頭,遭人離棄,以致孤獨憂傷,困苦失意。雖然是命中註定,實際上是上天造成這種不幸;但是連累你到這種地步,未嘗不是我的過錯啊。我小時候聽先生講授經書,你同我並肩坐著,喜歡聽古人講求節操的事例;一旦長大成人,就親自付諸實踐。唉!假使你不懂得詩書,也許未必這樣苦守貞節啊。
(記得兒時),我捉蟋蟀,你舉著手臂出現在那裡;天冷時蟋蟀凍僵了,我們一同到它的穴邊。今天我裝殮你安葬你,當日的情景便清楚地呈現在眼前。我九歲時,(有一次)在書齋休息,你梳著成對的發髻,披著細絹單衣來到,(一起)溫讀《緇衣》一章,正好先生開門進來,聽到兩個童子書聲琅琅,不覺微微含笑,連連發出「噴嘖」的贊嘆聲。這是七月望日的事,你在地下應當清楚地記得這一情景。我剛成年到廣西去,你牽著我的衣裳傷心大哭。過了三年,我中進士還家,你從東邊廂房扶著幾案出來,全家睜眼看著歡笑,不記得當時話題從何說起,大概是說在長安考中進士,遞信人報信的遲早的情況,如此等等。所有這些瑣事,雖然已經成為陳跡,然而我一天沒死,就一天不能忘掉。過去的事充滿心胸,一想起它們就悲傷哽咽,就像影子一樣清清楚楚,逼近捕捉時,卻消失無蹤。我後悔當時沒有將童稚時的情況,詳細地記錄保存下來。然而你已經不在人間,即使光陰倒流,兒童時代可以再次出現,也沒有給它印證的人了。
你秉持道義與高氏離婚回來後,堂上阿母依靠你扶持,家中文字方面的事務巴望著你辦理。我曾經說過女人中很少有明了經書的旨意和熟悉典故的,你嫂子不是不柔順和靜,但是在這方面稍有欠缺。所以自你回來後,雖然替你悲傷,其實又替我自己高興。我比你大四歲,假若按人世間年長的先死亡的常例,我可以將身後之事託付給你,卻不料你在我之前離開了人世啊!
前年我患病時,你通宵探問,病情減一分就高興,增加一分就擔憂。後來雖然病情稍稍好一些,還是半坐半卧,沒有什麼可以娛樂消遣。你來到床前,替我講小說野史上的使人高興和驚訝的故事,姑且給我一點歡樂。唉!今後我若再患病,叫我向哪裡呼喚你啊!
你患病時,我聽信醫生說沒有危險,遠遠地到揚州弔唁友人。你又怕我為你心憂,阻止別人趕來告知(你的病情)。等到病情發展到氣息奄奄,阿母問你盼望哥哥回來否,你才勉強答應一聲「好」。我已經先一天夢見你來永訣,心知不吉利,飛舟渡過長江。果然,我在未時回到家中,而你在辰時已經氣絕。四肢還溫熱,一隻眼睛還沒有閉,你還在掙扎著不死等我啊!唉,悲痛啊!早知道會和你永別,那麼我怎麼肯遠行!即使要遠行,也還有多少心裡話要讓你聽到、了解,(有多少事)要和你一同商量啊!可是現在(一切都)完了!除了我死之外,將沒有相見的日子。我又不知哪一天死,可以見到你,並且死後有沒有知覺,能不能和你相見,也終究難以明白。這樣說來,那麼抱著這無邊無際的遺憾;是天意呢,還是人事呢,卻竟至如此呢!
你的詩稿,我已經付印;你的女兒,我已經代你嫁了;你的生平,我已經作傳;只有你的墓穴還沒有籌劃。祖先的墳墓在杭州,江廣河深,勢必難以運回家鄉安葬,所以請得母親的吩咐權且把你安葬在這里,為的是便於祭弔掃墓。你墓旁葬著你的女兒阿印。下首兩座墳墓,一座是阿爺的侍妾朱氏,一座是阿兄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曠遼闊,朝南可望見低濕的原野,朝西可望見棲霞山,刮風下雨,早晨黃昏,你寄居他鄉的魂靈也有個伴侶,應當不會孤單寂寞。可憐的是,我自從戊寅年讀你寫的哭侄詩後,至今沒有男孩,兩個女孩正在牙牙學語,出生在你死後,不過剛剛周歲。我雖然母親健在不敢說自己年老,但是牙齒動搖,頭發掉光,暗中自己明白,知道在人世間還能有幾天啊!阿品遠遠地在河南作官,也沒有子女,九族沒有可以繼承的人。你死了我埋葬,我死了叫誰埋葬?你如果有靈,能不能告訴我呢?
唉!你身前的事既已不堪回首,你身後的事又不能知道,哭你既沒聽到你答話,祭奠你又沒見到你吃祭品,紙灰飛揚,北風猛烈。你的哥哥回去了,還屢屢回頭望你呀。唉,悲傷啊!唉,悲傷啊!

㈣ 跪求魯迅祭文 用文言文寫

林語堂:悼魯迅
關注公益館 於2011-10-18 17:52:47發表民廿五年十月十九日魯迅死於上海。時我在紐約,第二天見Herald-Tribune電信,驚愕之下,相與告友,友亦驚愕。若說悲悼,恐又不必,蓋非所以悼魯迅也。

魯迅不怕死,何為以死悼之?夫人生在世,所為何事?碌碌終日,而一旦暝目,所可傳者極渺。若投石擊水,皺起一池春水,及其波靜浪過,復平如鏡,了無痕跡。唯聖賢傳言,豪傑傳事,然究其可傳之事之言,亦不過聖賢豪傑所言所為之萬一。孔子喋喋千萬言,所傳亦不過《論語》二三萬言而已。始皇並六國,統天下,焚書坑儒,築長城,造阿房,登泰山,游會稽,問仙求神,立碑刻石,固亦欲創萬世之業,流傳千古。然帝王之業中墮,長生之樂不到,阿房焚於楚漢,金人毀於董卓,碑石亦已一字不存,所存一長城舊規而已。魯迅投鞭擊長流,而長流之波復興,其影響所及,翕然有當於人心,魯迅見而喜,斯亦足矣。宇宙之大,滄海之寬,起伏之機甚微,影響所及,何可較量,復何必較量?魯迅來,忽然而言,既畢其所言而去,斯亦足矣。魯迅常謂文人寫作,固不在藏諸名山,此語甚當。處今日之世,說今日之言,目所見,耳所聞,心所思,情所動,縱筆書之而罄其胸中,是以使魯迅復生於後世,目所見後世之人,耳所聞後世之事,亦必不為今日之言。魯迅既生於今世,既說今世之言,所言有為而發,斯足矣。後世之人好其言,聽之;不好其言,亦聽之。或今人所好之言在此,後人所好在彼,魯迅不能知,吾亦不能知。後世或好其言而實厚誣魯迅,或不好其言而實深為所動,繼魯迅而來,激成大波,是文海之波濤起伏,其機甚微,非魯迅所能知,亦非吾所能知。但波使濤之前仆後起,循環起伏,不歸沉寂,便是生命,便是長生,復奚較此波長波短耶?

魯迅與我相得者二次,疏離者二次,其即其離,皆出自然,非吾與魯迅有輊軒於其間也。吾始終敬魯迅;魯迅顧我,我喜其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大凡以所見相左相同,而為離合之跡,絕無私人意氣存焉。我請魯迅至廈門大學,遭同事擺布追逐,至三易其廚,吾嘗見魯迅開罐頭在火酒爐上以火腿煮水度日,是吾失地主之誼,而魯迅對我絕無怨言是魯迅之知我。《人世間》出,左派不諒吾之文學見解,吾亦不願犧牲吾之見解以阿附初聞鴉叫自為得道之左派,魯迅不樂,我亦無可如何。魯迅誠老而愈辣,而吾則向慕儒家之明性達理,魯迅黨見愈深,我愈不知黨見為何物,宜其刺刺不相入也。然吾私心終以長輩事之,至於小人之捕風捉影挑撥離間,早已置之度外矣。

魯迅與其稱為文人,不如號為戰士。戰士者何?頂盔披甲,持矛把盾交鋒以為樂。不交鋒則不樂,不披甲則不樂,即使無鋒可交,無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於胸中,此魯迅之一副活形也。德國詩人海涅語人曰,我死時,棺中放一劍,勿放筆。是足以語魯迅。

魯迅所持非丈二長矛,亦非青龍大刀,乃煉鋼寶劍,名宇宙鋒。是劍也,斬石如棉,其鋒不挫,刺人殺狗,骨骼盡解。於是魯迅把玩不釋,以為嬉樂,東砍西刨,情不自已,與紹興學童得一把洋刀戲刻書案情形,正復相同,故魯迅有時或類魯智深。故魯迅所殺,猛士勁敵有之,僧丐無賴,雞狗牛蛇亦有之。魯迅終不以天下英雄死盡,寶劍無用武之地而悲。路見瘋犬、癩犬、及守家犬,揮劍一砍,提狗頭歸,而飲紹興,名為下酒。此又魯迅之一副活形也。

然魯迅亦有一副大心腸。狗頭煮熟,飲酒爛醉,魯迅乃獨坐燈下而興嘆。此一嘆也,無以名之。無名火發,無名嘆興,乃嘆天地,嘆聖賢,嘆豪傑,嘆司閽,嘆佣婦,嘆書賈,嘆果商,嘆黠者、狡者、愚者、拙者、直諒者、鄉愚者;嘆生人、熟人、雅人、俗人、尷尬人、盤纏人、累贅人、無生趣人、死不開交人,嘆窮鬼、餓鬼、色鬼、讒鬼、牽鑽鬼、串熟鬼、邋遢鬼、白蒙鬼、摸索鬼、豆腐羹飯鬼、青胖大頭鬼。於是魯迅復飲,俄而額筋浮脹,睚眥欲裂,須發盡豎;靈感至,筋更浮,眥更裂,須更豎,乃磨硯濡毫,呵的一聲狂笑,復持寶劍,以刺世人。火發不已,嘆興不已,於是魯迅腸傷,胃傷,肝傷,肺傷,血管傷,而魯迅不起,嗚呼,魯迅以是不起。

廿六年十一月廿二於紐約

㈤ 文言文寫的祭文結尾總有兩個字,怎麼理解

古人寫文章喜歡嘆詞,而【尚饗】亦作「 尚享 」。 舊時用作祭文的結語,表示希望死者來享用祭品的意思。

㈥ 《祭文外婆》文言文版原文是什麼

文言文版原文: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後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於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於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雲:「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雲,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餘奴婢,並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然後惟其所願。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於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㈦ 求給爺爺的祭文,要文言文,謝謝

公歷X年復X月X日,乃吾爺爺仙逝安制厝之前夕,不孝XXX隨全家人等,虔具清酌時饈致祭於爺爺之靈前而哀泣:天蒼蒼,地茫茫,我哭爺爺別家堂,千呼萬喚不聞應,捶胸頓足淚汪汪。憶往昔,同舟共濟,甘苦共嘗。教我珠算,訓我禮儀。引我習字,育我詞章。教吾正直做好人,坦盪為君子。海深恩情長,爺爺深情永難忘。無奈黃天降不祜,您別我隻身西去。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喊天天不靈,哭您您不應。爺爺,你去得太早,走得太忙。吾號泣祭奠,難訴衷腸!願爺爺九泉有靈,矜憫愚誠,明此至誠。吾不勝受恩感激!嗚呼哀哉!伏食尚饗。

㈧ 求幾篇古代經典祭文

一、吊屈原文

出處:

柳宗元創作《吊屈原文》

原文:

後先生蓋千祀兮,餘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汨羅兮,攬蘅若以薦芳。願荒忽之顧懷兮,冀陳辭而有光。

先生之不從世兮,惟道是就。支離搶攘兮,遭世孔疚。華蟲薦壤兮,進御羔袖。牝雞咿嚘兮,孤雄束咮。哇咬環觀兮,蒙耳大呂。

堇喙以為羞兮,焚棄稷黍。岸獄之不知避兮,宮庭之不處。陷塗藉穢兮,榮若綉黼。榱折火烈兮,娛娛笑舞。讒巧之嘵嘵兮,惑以為咸池。

便媚鞠恧兮,美逾西施。謂謨言之怪誕兮,反寘瑱而遠違。匿重痼以諱避兮,進俞緩之不可為。

何先生之凜凜兮,厲針石而從之。但仲尼之去魯兮,曰吾行之遲遲。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議夫子兮,曰胡隱忍而懷斯。

惟達人之卓軌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從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視其覆墜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窮與達固不渝兮,夫惟服道以守義。

矧先生之悃愊兮,蹈大故而不貳。沈璜瘞佩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猶彷彿其文章。托遺編而嘆喟兮,渙餘涕之盈眶。嗬星辰而驅詭怪兮,夫孰救於崩亡。何揮霍夫雷電兮,苟為是之荒茫。

耀誇辭之黨朗兮,世果以是之為狂。哀餘衷之坎坎兮,獨蘊憤而增傷。諒先生之不言兮,後之人又何望。忠誠之既內激兮,抑銜忍而不長。芊為屈之幾何兮,胡獨焚其中腸。

吾哀今之為仕兮,庸有慮時之否臧。食君之祿畏不厚兮,悼爾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俞風之不可去兮,懷先生之可忘。

翻譯:

先生逝世後約一千年的今天,我又一次被貶逐乘船來到湘江。為訪求先生的遺跡我來到汨羅江畔,採摘杜蘅向先生敬獻芳香。願先生在荒茫中能顧念到我,讓我榮幸地向你傾訴衷腸。

先生不屈從世俗不隨波逐流,只遵循正確的政治主張。當時國家是那樣當時國家是那樣的殘破紛亂,你生活的世道實在令人憂傷。

華貴的禮服被拋棄在地上,卻穿起羊皮做的粗劣衣裳。母雞咯咯亂叫,昂然獨立的公雞卻不能放聲高唱。庸俗下流的曲調人們圍住欣賞啊,對高雅美妙的音樂反而捂住耳朵。

把毒葯當成美好的食物,卻把真正的糧食拋棄燒光。明明是牢獄卻不知迴避,丟下美麗的宮殿任其荒涼。陷進泥坑坐在骯臟的地方弄得滿身污穢,卻自以為很榮耀像披上錦綉禮服。

房屋已被烈火燒毀,卻還歌舞歡笑喜氣洋洋。喋喋不休的讒言巧語,卻糊塗地當成悅耳動聽的樂章。

本是阿諛奉承厚言無恥的小丑,卻把她看成比西施還要漂亮。把治國圖強的言論視為怪誕,反而塞住耳朵把它拋到遠方。有了重病還要諱疾忌醫,其實就是請來名醫也束手無方。

為什麼像先生這樣令人欽佩的人,還偏要磨礪針石去醫治那不能治癒的創傷?但從前孔子離開魯國的時候,曾說: 「我慢慢地走。」

柳下惠奉行「直道」,也曾說過去哪裡能實現這種主張。現在世上的人都在議論先生,說你為什麼那樣遭受打擊還要關懷楚國的興亡?

通達事理的人的卓越行為,本來是知識淺薄的人無法想像。拋棄自己的祖國去追求個人的私利,我知道先生決不忍心這樣。袖手旁觀坐視自己國家夭亡,這更不是先生的志向。

無論處境好壞都不改變自己的志向,你始終堅守自己的節操和理想。何況先生對祖國是這樣忠心耿耿,寧可壯烈投江而死也決不改變立場。沉在水底和埋進土裡的美玉,怎麼會變得幽暗無光?香草被隱藏起來,怎麼會因時間久了就失去芳香?

先生的容貌再也看不到了,但從你的文章里卻彷彿看到了你的形象。捧讀先生的遺著我滿腹感慨,禁不住熱淚盈眶。你呵斥星辰而驅逐各種怪異,那樣又怎能挽救國家的危亡?

你為什麼那樣指揮風雲駕馭雷電,姑且浸沉於那渺茫的幻想。你寫下了那些辭藻華美而又朦脆難明的文章,世上的一般人果真以為你在發狂。

唯獨我為你的遭遇深懷不平,內心充滿了憤怒和悲哀。如果先生不寫下這些文章,後世的人又如何把你敬仰?你那愛國的赤誠既然在胸中激盪,哪能長久忍耐在心中而不向外溢揚?

羋姓的楚國同你姓屈的能有多大關系,為什麼你憂心如焚地為它著想?

我對現在的那些當官的感到痛心疾首,他們中有哪一個關心國家的治亂興亡!他們只擔心自己的俸祿不多啊,又發愁自己的官運不昌。

我只好反身自守默不作聲,因為我也難以實現我的主張。既然這惡劣的世鳳難以改變,我只有長懷先生永不遺忘。


二、金瓠哀辭

出處:

《金瓠哀辭》,乃曹魏才子陳王曹植寫給他的女兒曹金瓠的悼文。

原文:

序:金瓠,余之首女。雖未能言,固已授色知心矣。生十九旬而夭折,乃作此辭。

辭曰:在襁褓而撫育,尚孩笑而未言。不終年而夭絕,何見罰於皇天?信吾罪之所招,悲弱子之無愆。去父母之懷抱,滅微骸於糞土。天長地久,人生幾時?先後無覺,從爾有期。

翻譯:

金瓠,是我的長女,她雖然還不會說話,但已能察覺大人的臉色,識別他們的情緒。她出生才一百九十天就夭折了,我心痛難當,於是寫下了這篇哀辭。辭文如下:


我可愛的孩子在襁褓中被細心撫育,她只會嬉笑耍鬧,還不能言語。
為什麼她要受到上天殘忍的責罰,她還不滿一歲,卻必須這樣死去?


一定是我的罪過所招致----有罪的是我,為什麼給無辜的孩子報應?
就這樣永遠的離開父母的懷抱,黃泉下她小小的身體,漸漸化成泥。


無情的天地長久得沒有極限,短暫人生又能蹉跎幾個年頭?
死亡的先後人們無從知曉,心如死灰的我也快要隨你而去。

三、吊魏武帝文

出處:

晉元康八年(西元二九八年)作者陸機

原文:

機答之曰:夫日蝕由乎交分,山崩起於朽壤,亦雲數而已矣。然百姓怪焉者,豈不以資高明之質,不免卑濁之累;居常安之勢而終嬰傾離之患故乎?

夫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內;濟世夷難之智,而受困魏闕之下。已而格乎上下者,藏於區區之木;光於四表者,翳乎蕞爾之土。雄心摧於弱情,壯圖終於哀志。

長筭屈於短日,遠跡頓於促路。嗚呼!豈特瞽史之異闕景,黔黎之怪頹岸乎?觀其所以顧命冢嗣,貽謀四子,經國之略既遠,隆家之訓亦弘。

又雲:「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至於小忿怒,大過失,不當效也。」善乎達人之讜言矣!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以累汝!」因泣下。

傷哉!曩以天下自任,今以愛子託人。同乎盡者無餘,而得乎亡者無存。然而婉孌房闥之內,綢繆家人之務,則幾乎密與!

又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銅爵台堂上施八尺床,穗帳,朝晡上脯糒之屬。月朝十五,輒向帳作妓。汝等時時登銅維台,望吾西陵墓田。」又雲:「餘香可分與諸夫人。

諸舍中無所為,學作履組賣也。吾歷官所得綬,皆著藏中。吾餘衣裘,可別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既而竟分焉。亡者可以勿求,存者可以勿違,求與違不其兩傷乎?

悲夫!愛有大而必失,惡有甚而必得;智惠不能去其惡,威力不能全其愛。故前識所不用心,而聖人罕言焉。若乃系情累於外物,留曲念於閨房,其賢俊之所宜廢乎?於是遂憤懣而獻吊雲爾。

翻譯:

陸機回答說:日蝕是由日月相交相分而形成的,山崩是發生在土質朽壞的時候,這一切都是運數所決定罷了。

然而百姓終究還是免不了要感到驚奇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那日所稟受的資質雖然稱得上是高明,然而最終卻擺脫不了卑下污濁的牽累,那高山本來居於安穩的常態,結果卻遭到崩壞的禍患的緣故嗎?

一個人即使有使天回轉使日倒行的偉力,也不能使體內將死的生命再度振起;有的人即使有救助人世,平定大難的智慧,可是卻不得不受困於天子的宮闕之下。

到最後,有些人平建立的業績,可以說達到天地,可是死了也只有被裝進小小的棺木之中而已;再有些人,德行可說是廣被於四方之外,然而死了還隆是照樣被埋在一撮土中。

雄心被病中之情所摧毀,宏圖因為死亡的到來而結束。長遠的謀劃因為所剩的生命沒有幾天而被迫丟棄,遠大的功業,因為短促的人生而被迫中止。

唉!難道只是掌日蝕的史官因為日被蝕而感到奇異,百姓因為高岸塌壞而感到怪異嗎?看武帝臨死的時候,囑咐嗣子曹丕,又對丕、植、彪、彰四個兒子交代遺謀,治國的方略可以說是很遠,興家的訓誡可以說是很大。他又說:「我在軍中,執法是正確的。

至於有時也會生些小小的忿怒,也會犯些大的過失,這些你們四個不應該仿效。」這些說得很好,不愧為通達的人的正道之言。他又抱持姬妾所生的小女,同時指著小兒豹,對四位兒子說:「把他們交託給你們了!」於是哭泣起來。可悲啊!

從前以拯救天下為己任,現在也不得不把愛子託付給人。和一般人一樣,軀體死了,精神也就跟著消失;生命完了,威勢也就不再存在。不過,臨死的時候,在房間之內,表現得那麼婉順,在家人的事務上,是那麼地情意纏綿,也可以說是近乎細碎了。

他又說:「我的婕妤妓人,在我死後,都要把她們安置在銅雀台上。並在台堂上放一張八尺的床,床上照樣掛著穗帳,每天早上傍晚,給我供上干肉乾飯之類的食物。

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就讓妓人對著穗帳奏樂跳舞。你們幾個也要不時地登上銅雀台,望望我的西陵墓田。」他又說:「多餘的香料,可以分給眾位夫人。

眾妾無事可做時,可以讓她們去學習編織鞋上的絲帶去賣錢。我歷來做官所得的綬帶,可以都藏於一處。我多餘的衣裘等,可以另外藏個地方。

如實在做不到的話,你們兄弟幾個可以共同分掉。」他死後不久,這些衣裘果然被分掉了。將死的人,可以不必提出這樣的要求,活著的人,也不應該違背死者的意願,但現在死者竟求了,活著的人也違令分了。不是兩傷嗎?

真是可悲啊!貪生過分的還是要失去生命,惡死太甚,還是要得到死,再有智慧的人,也不能拋掉他厭惡的死,再有威力的人,也沒有辦法保全他貪戀的生命。

所以前代的有識之士才不在這上面留心,而聖人也極少談這些事情。至於感情被外物所牽累,心意留戀於閨房之中,恐怕這是賢人俊士所應該廢棄的吧?於是心中煩悶起來,獻上弔文一篇。

四、自祭文

出處:

《自祭文》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為自己創作的一篇祭文。

原文:

歲惟丁卯,律中無射。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於征,草木黃落。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於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於今夕。

羞以嘉蔬,薦以清酌。候顏已冥,聆音愈漠。嗚呼哀哉!茫茫大塊,悠悠高旻,是生萬物,余得為人。

自余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絺綌冬陳。含歡谷汲,行歌負薪,翳翳柴門,事我宵晨,春秋代謝,有務中園,載耘載籽,乃育乃繁。

欣以素牘,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勞,心有常閑。樂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愛之,懼彼無成,愒日惜時。存為世珍,歿亦見思。嗟我獨邁,曾是異茲。

寵非己榮,涅豈吾緇?捽兀窮廬,酣飲賦詩。識運知命,疇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無恨。壽涉百齡,身慕肥遁,從老得終,奚所復戀!


寒暑愈邁,亡既異存,外姻晨來,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蕭蕭墓門,奢恥宋臣,儉笑王孫,廓兮已滅,慨焉已遐,不封不樹,日月遂過。匪貴前譽,孰重後歌?

人生實難,死如之何?嗚呼哀哉!

翻譯:

現在是丁卯年九月,天氣寒冷,秋夜漫長,景象蕭條冷落,大雁南飛,草木枯黃凋零。陶子將要辭別這暫時寄居的人世,永遠回到自己本來的住處。

親友們懷著凄傷悲哀的心情,今晚一道來祭奠我的亡靈,為我送行。他們為我供上了新鮮的果蔬,斟上了清酒。看看我的容顏,已是模糊不清;聽聽我的聲音,更是寂靜無聲。悲痛啊,悲痛!


茫茫大地,悠悠高天,你們生育了萬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間。自從我成為一個人,就遭遇到家境貧困的命運,飯筐水瓢里常常是空無一物,冬天裡還穿著夏季的葛布衣服。

可我仍懷著歡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著柴火時還邊走邊唱,在昏暗簡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從春到秋。

田園中總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斷滋生繁衍。捧起書籍,心中欣歡;彈起琴弦,一片和諧。冬天曬曬太陽,夏天沐浴於清泉。

辛勤耕作,不遺餘力,心中總是悠閑自在。樂從天道的安排,聽任命運的支配,就這樣度過一生。
這人生一世,人人愛惜它,唯恐一生不能有所成就,格外珍惜時光。

生前為世人所尊重,死後被世人所思念。可嘆我自己獨行其是,竟是與眾不同。我不以受到寵愛為榮耀,污濁的社會豈能把我染黑?身居陋室,意氣傲然,飲酒賦詩。我識運知命,所以能無所顧念。

今日我這樣死去,可說是沒有遺恨了。我已至老年,仍依戀著退隱的生活,既以年老而得善終,還又有什麼值得留戀!歲月流逝,死既不同於生,親戚們清晨便來弔唁,好友們連夜前來奔喪,將我葬在荒野之中,讓我的靈魂得以安寧。

我走向幽冥,蕭蕭的風聲吹拂著墓門,我以宋國桓魋那樣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恥,以漢代楊王孫那過於簡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

墓地空闊,萬事已滅,可嘆我已遠逝,既不壘高墳,也不在墓邊植樹,時光自會流逝。既不以生前的美譽為貴,誰還會看重那死後的歌頌呢?人生道路實在艱難,可人死之後又能怎樣呢?悲痛啊,悲痛!

五、祭屈原文

出處:

《祭屈原文》是南朝宋文學家顏延之創作的一篇駢文。

原文:

歲惟丁卯,律中無射。天寒夜長,風氣蕭索,鴻雁於征,草木黃落。陶子將辭逆旅之館,永歸於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於今夕。羞以嘉蔬,薦以清酌。候顏已冥,聆音愈漠。嗚呼哀哉!

茫茫大塊,悠悠高旻,是生萬物,余得為人。自余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絺綌冬陳。含歡谷汲,行歌負薪,翳翳柴門,事我宵晨,春秋代謝,有務中園,載耘載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牘,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勞,心有常閑。樂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愛之,懼彼無成,愒日惜時。存為世珍,歿亦見思。嗟我獨邁,曾是異茲。寵非己榮,涅豈吾緇?捽兀窮廬,酣飲賦詩。識運知命,疇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無恨。壽涉百齡,身慕肥遁,從老得終,奚所復戀!

寒暑愈邁,亡既異存,外姻晨來,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蕭蕭墓門,奢恥宋臣,儉笑王孫,廓兮已滅,慨焉已遐,不封不樹,日月遂過。匪貴前譽,孰重後歌?人生實難,死如之何?嗚呼哀哉!

翻譯:

大宋元嘉五年某月某日,湘州刺史吳郡張邵,遵奉皇帝之命,在過去楚國的土地上,豎起刺史的旌旗。訪問屈原的遺跡,尋找他投江的地方。在汨羅潭邊停住節旄,洲渚旁泊下了船隻。於是派遺戶曹掾某某,祭奠楚國三閭大夫屈君的英靈:

芳蘭因為香氣而受摧折,美玉因為質地細潔而遭毀壞。物品忌的是堅硬芬芳,人格忌的是明智高潔。

屈原先生啊,你生不逢辰。萬物在溫風吹拂中生長,而又在寒霜中被扼殺。秦、楚兩國爭端紛起,昭王用卑鄙的手段囚禁了懷王。你的才智壓倒張儀、靳尚;你的志節非子椒、子蘭所能比方。可是你被迫離開了郢都,你的足跡遍布湘江。

你像那香草,虯龍、鸞鳳才配得上做你的同類。你的聲名遠揚,如同鍾、磬奏出的音樂一樣宏亮;你的志節像太陽,像月亮,發出光芒。像開花的樹木,結實顆顆飽滿。

望著汨羅江,心中唏噓,神思飛越。我借用白茅等微薄的祭品獻給您,即使沾染上塵土也沒有關系,而用它們來表明我對您的一片忠心卻不可或缺啊!

㈨ 祭文外婆文言文版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後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於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於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雲:「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雲,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餘奴婢,並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然後惟其所願。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於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㈩ 怎樣用文言文寫悼念父親的文章

祭 父 文
庚寅申來月,祭奠吳父。鮮花寄自情,薄酒澆土。
朔風獵獵,衰草枯枯。長眠荒野,生死兩顧。
壽終七四,兒女痴木。回顧音容,心中泣哭。

其祖仙逝,其父力孤。其兄從戎,弟妹幼孺。
十六斷學,十八修屋。二十務工,閑時耕鋤。
助父理家,助弟成戶。孩童之驅,頂門立戶。

廿七迎娶,得妻勤苦。尊老愛幼,教子協夫。
三男一女,嗷嗷待哺。不畏艱辛,倍歷坎途。
頭腦縝密,手巧心悟。樂觀豁達,困難無阻。

德無遠近,愛無親疏。一生仁慈,無欺婦孺。
心存鄉里,有求必助。不求所報,單求心足。
教子行善,勿存小污。坦當為人,一生憂無。
勵子勤學,追求前途。培育後代,深思遠謀。

家貧至孝,立志宏圖。隱忍以行,用心良苦
為民供電,情系電都。三十餘載,日夜忙碌。
栽桿架線,維修電路。諸事親歷,躬身勝呼。

抄表收費,一清二楚。飽經風霜,餐風露飲。
一潔二干,心表一如。身正不染,人格張凸。
中和誠信,仁德志篤。寬厚善良,勤儉簡朴。

或許壽終,或許勞瘁。兒女當孝,命卻歸途。
安然仙去,駕鶴萬古。痛心斷腸,吾輩哭呼。
寄吾哀思,陰陽隔阻。報之何時?嗚呼吾父。

熱點內容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
歷史課前演講 發布:2025-07-09 20:27:46 瀏覽:635
三年級數學同步 發布:2025-07-09 20:04:31 瀏覽:338
高考全國卷化學 發布:2025-07-09 19:48:29 瀏覽:845
如何查看聊天記錄 發布:2025-07-09 19:15:55 瀏覽:807
化學元素族 發布:2025-07-09 17:19:25 瀏覽:656
貴州大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9 17:12:01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