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美術色彩教學

美術色彩教學

發布時間: 2020-12-04 03:33:49

『壹』 作為新手美術生的我,美術集訓色彩怎麼能從入門到精通

現在對於你來說,最重要的是面對藝考。
色彩不像素描,把握好造型和明暗關系這些大塊面的處理,色彩更趨於感性。如果你即將參加美術集訓的話,我覺得你不用擔心太多。因為我相信帶你們集訓的老師肯定會從頭教你們基本的色彩知識的。
如果你要問色彩怎麼畫,我覺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你上網找一些老師錄的水粉教學視頻或者說是直接買水粉的教學書去看,那樣對你來說也是更加的直觀。但是,如果你要問需要多長時間,就真的沒人能告訴你了,因為這不僅取決於你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更加是取決於你對於色彩的領悟。色彩和素描其實步驟差不多,就是定位置,把形畫出來,然後上大塊面的顏色(明暗交界線、暗部),然後再不斷的細化。
作為已經考上美院的老人家,就淺淺的談一下我的建議吧。首先,就是要把你的基本功打扎實,多臨摹范畫,學習范畫的用色和用筆技巧。其次,再去進行寫生,你可以把你的作品與類似的范畫進行對比,學一些好看的用色。多請教老師,多去問問題,不斷的臨摹加寫生。這段時間對你來說就是不停的畫畫,不斷的練習。我相信你只要有想學好色彩的心,有不考上心儀的大學決不罷休的信念,有堅持的毅力,沒什麼可以難到你的。
最後,推薦幾本書吧,一個是完美教學的色彩靜物(完美教學的書對我來說都是寶典),一是敲門磚系列的色彩書,可以選擇性的買幾本。不要去買什麼色彩入門教程之類的書,那些不太適合藝考。最後可以再買一本靜物的照片書,照片書一般來說色調都很統一,很適合練習。最後的最後,希望你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加油!

『貳』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案色彩的認識

教學目標:
1、 認識鄰近色,掌握鄰近色的調配規律。
2、 用鄰近色進行塗色練習。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學重點:
認識鄰近色並掌握其調色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運用鄰近色表現出和諧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畫面效果。
教學准備:
教師:課件、水粉顏料和繪畫工具。
學生:水粉顏料,毛筆,調色盤,筆洗,報紙,抹布。
教學思路:
本課首先通過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鄰近色,使他們感受到鄰近色的和諧美;接著通過觀察色輪表,明白鄰近色之間的色彩關系和變化規律,並在多媒體的演示下理解鄰近色的調配方法;最後最後通過動手實踐達到本課的學習目的。
教學過程:
1、引導欣賞:
(1) 播放錄象,欣賞生活中的鄰近色畫面
(2) 出示課題——「色彩的和諧」。
(3) 復習對比色,比較鄰近色與對比色的區別。
2、目標發展:
(1) 什麼是鄰近色?(出示色輪)
在色環上,相鄰近的色彩,稱為鄰近色。如:
黃——黃綠——綠
紅紫——紫——藍紫
黃橙——橙——紅橙
(2) 尋找鄰近色(師生互動)
A、 家居圖片
B、 生活圖片
C、 建築圖片
(3)欣賞畫家作品,找出鄰近色,並說說鄰近色在畫面中產生的效果:和諧
(4)師示範鄰近色的調配方法
3、實踐活動:
(1)作業:用鄰近色組織一幅畫面。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4、作業展評。

『叄』 如何輕松掌握色彩繪畫技巧

色彩,是美術院校入學考試的重要科目之一。我在色彩教學中將色彩基本原理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針對考試短期內讓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學生理解與表現能力同步提高。考試主要是考察學生對色彩的認識、理解和運用能力以及表現色彩的能力。所以,我重點從感受色彩入手,鑒賞優秀的色彩作品,不斷提高學生的眼界。保持整個教學中學生的眼高於手的狀態。 色彩考試內容多為我們常見的陶瓷品、玻璃器皿、金屬器具、瓜果蔬菜以及鮮花和各式襯布等。近幾年考試的形式基本是在靜物寫生與默寫中交替進行。寫生比較容易,可直接觀察靜物,找出它們之間的主次關系、素描關系、色彩關系、冷暖關系、虛實關系等。而默寫就難多了,它完全脫離了具體的物象,要求考生根據平時寫生的經驗,將所要考的內容組織好。 因此,合理安排寫生非常重要。 一、重視色彩寫生,提高學生能力 1、 合理運用光線 在室內有穩定的光源,這種穩定只能停留在光照角度與投影的穩定,嚴格地講,如一組靜物畫一天,從早到晚的光線強弱是不穩定的,另外室內光多是依靠天光,天的忽晴忽陰不但給明暗帶來微妙的變化,色光也有冷一點,暖一點變化之分。這些在作畫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光照變化能引起色彩冷暖的變化。控制這種變化很簡單,也就是當你在很短一段時間內把畫面大的色彩關系布置到畫面上去後,如果大關系准確,實際上畫面的關系已成立,下面要做的准備是不斷加強這種關系和深入畫面。;如光線變化不大,對靜物的影響也不大,可以完全依靠這種關系畫下去,一直完成畫面。假設畫面的顏色剛鋪上一半,突然外面烏雲密布,室內光線大變,這種情況最好是停下來,等光線有所恢復再畫。 還有一種情況不可取,我看到有的同學為搶時間,白天沒畫完的寫生,晚上還在靜物旁邊接著畫。白天和晚上是兩種不同的光源,試想一幅畫怎能在兩種光源下完成呢?這種做法既浪費時間,又毀了白天畫的部分,實屬得不償失。 一般情況下,室內光線基本上相對穩定,只要我們從開始就有條理有順序地布置好大的色彩關系,而不是從早到晚在畫面大面積的地方改來改去,控制光色的變化並不難。 在室內天光下的靜物色彩,基本上是呈現以下的物體色光變化: 高光:天光色;亮面:固有色加天光色;亮灰面:固有色。暗面:固有色加暗加環境色加少量亮面對比色;明暗交界線:物體色彩最暗處,既含亮面色,也含暗部色;投影:影底固有色加暗加物體色加環境色加天光色加少量亮面對比色。以上這些物體色彩變化,可在我們作畫時參考運用。 色彩的冷暖、明暗都充滿了矛盾,應如何解決好矛盾之間的關系?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這是一個哲學上的道理,我們作畫也不例外。如物體的主次強弱、大小方圓,色彩的冷暖明暗等等,矛盾的雙方互相滲透、互相貫通、互相依存、互相聯結、互相轉化,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同時又互相排斥、互相對立,這就是矛盾的斗爭性。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斗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而我們作畫就是利用這種矛盾規律,有意地在畫面上製造矛盾,然後想辦法解決矛盾。如:在我們開始布置畫面色彩關系時,為了塑造畫面物體的體積、空間、質感等,著色時便有意加強畫面的明與暗、冷與暖、虛與實等矛盾沖突,故意使它們之間對立而排斥。然後,利用物體的明暗交界線,畫面虛實銜接處,去找解決矛盾強烈沖突的「媒介」。如:明與暗的沖突,往往明暗交界線是矛盾沖突高峰,也是分水嶺,以交界線為界向暗部逐漸變暗變灰至反光。交界線又逐漸向亮灰、亮過渡,這就便明與暗之間得到互相滲透和貫通。又如:冷與暖之間的色彩是對立的,就像水火互不相融一樣,解決它們之間的色彩沖突,也是通過交界線向冷色與暖色滲透和貫通。假設一幅畫亮面是冷色,而暗面是暖色。交界線的色彩應是一種亮暗兩色綜合的最重深色,並以交界線的綜合性深色向暗面逐漸推暖,向亮面逐漸推冷。因而,交界線也是聯結冷暖矛盾對立的折中線。另外,畫面環境中色彩冷暖的沖突矛盾解決,一是靠交界線,二是靠色彩虛實的漸漸過渡和自然銜接而緩解。 由此可見,作畫中只有敢於利用明暗、冷暖、虛實的互相矛盾,並從中尋找矛盾雙方轉化的同一性,才能創造出最美的色彩和諧,這也是作畫中解決矛盾並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的根本法則。 2、有效提煉繪畫方法 不同的畫傢具體的著色方法是有區別的。這里介紹的是適合初學者練習的方法步驟。水粉工具性能決定著色順序大都是先畫暗色,後畫明色,要從整體到局部。畫水粉的畫板放置角度不能接近直立,因為直立時水色極易流淌破壞形體。畫板的放置角度可以根據水分的需要變換角度,一般情況下保持三、四十度的狀態為宜。我們都是用可右手執筆塗色,容易使塗過的顏色映入視野,得於照顧整體關系和色彩效果。當然,也不是那麼絕對,塗完整體關系之後,就不受這些局限了。 以干畫法為主的著色順序是: (1)、用HB或B的鉛筆認真起稿,最好不用橡皮,擦磨紙面會影響著色的勻凈。高光和明暗交界線都用鉛筆輕輕畫出,多餘的鉛筆線待畫完干後再用橡皮擦掉。 (2)、塗第一遍色,預先分析一下大體的色彩關系,從明度、純度、冷暖等方面分析,找出層次,做到心中有數,然後開始著色。第一遍色不能得過淡,抓住總的色彩印象,畫到實際色感受的五六成或七八成,有把握之後能一次畫准更好。這一遍色除要留空之處外,基本鋪滿畫面,物體的明暗不要平塗,利用濕接畫大體變化。 (3)、第二遍色並非要求到處再加一遍色,應該保留第一遍色比較正確的部分。這一遍色用水適當減少,進一步塑造對象的體積關系與色彩關系,並力求准確。 (4)、深入刻畫、調正完成。這一步主要是收拾、加強,把重要細節加上,用筆要果斷,使之更深刻充分。最後檢查一下,如有色彩不統一之處,可罩色修正。有錯誤之處洗一洗再作調正,即可收筆。 干畫法的著色步驟比較好掌握,初學時不管畫風景、靜物或人物寫生,先練習這種方法,便於打好根基。 濕畫法為主的著色順序較難掌握,可先選取簡單的靜物或風景進行練習。 二、適時安排模擬考試 平時的練習多了,學生的理解與表現能力就得到了加強。而這時有必要的安排模擬考試就很重要。學生也能將平時作業時老師強調的重點鞏固與運用。 在考試中,首先得考慮構圖完整,飽滿。其次,要考慮物體的形體比例是否准確,把握層面的層次關系和疏密關系。如果規定了色調,還要注意畫面的定調問題,當在,也不能一味地強調色調而忽略了物體自身的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當然,色彩的整體性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幅優秀的色彩靜物寫生作品必然是有其獨特色調傾向的,那種雜亂無章、各自為政、無調性的色彩作品是不會引起人們的美感的。 在一組靜物中,我們如何感受或「找到」這種色調呢?色調是指在一組靜物中的物體色彩所構成的總的色彩傾向。在寫生訓練中,有時我們注視對象,感到色調的傾向不是很明顯,這時我們應當採取整體觀察和歸類定位的方法,這樣我們就能抓往一組物體的基本色調。例如:我們首先感受一下靜物的背景,襯布與物體之間哪種色彩占的比例大,襯布的色彩傾向與主要靜物的色彩是協調的還是對比關系。如果襯布與主要靜物的色彩屬同類色系的范圍,那麼它們就基本決定了這組靜物的色調傾向,占據畫面主要位置大面積的襯布顏色就構成了該畫面的主要色調。靜物的擺布與組織,通常是在以大面積的具有某一色彩傾向的襯布或物體占據主控位置的基礎上,配以具有其他色彩的一些小面積的襯布,以此與物體產生對比關系,從而活躍畫面。 在對一組靜物的色塊面積的分布和比例構成上有了初步的感受和比較分類之後,為了明確色調的具體定位,我們應當學會從下列幾個方面來辨別其特點:從明度上來分,有亮色調(或稱高調),有暗色調;從色性上來分,有冷色調、暖色調和中性色調;從色相上來分,有褐調子、紫調子、黃灰調子等。這些都是該組靜物中的整體色彩的總體傾向所構成的色調。我們應在寫生中牢牢地把握並記住靜物的色調,並將其貫穿於寫生的始終。 畫面的構圖和色調確定之後,要考慮如何進行塑造的問題。用色彩塑造形體往往會出現只有色彩關系而忽視素描關系,或只有素描關系而忽視色彩關系的現象。因為沒有具體物體作參照,很容易把握不好,容易概念化。這就要求考生在作畫時,須一邊考慮色彩關系一邊把握素描關系,根據以往的作畫經驗和對物體形體結構的把握和理解,抓住大的明暗關系。 三、及時反饋作業情況,解決學生繪畫過程中常見問題 初學水粉畫的人易犯臟、粉、火、花的毛病,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作畫過程中的不良習慣造成的。 有的人在作畫時不能及時清洗畫筆、調色盤,致使殘留的顏色影響了下一筆色彩的准確性。比如殘留的色彩中有白色,而要畫的下一筆調子又較深,在畫面沒有乾的時候還看不出影響,等畫面幹了以後就會發現已經粉了。看起來並不起眼的細節就會讓畫面的純度、明度提不高,色相對比達不到要求。解決它的方法就是勤於清洗畫筆、調色盤,特別在畫較暗、較亮、較純處時更應注意。 2、作畫時用筆用色應飽和一點,不要出現太多的飛白(有目的的除外)。因為後面的一筆如果不能完全把原有的色覆蓋住,上下的色彩滲到一起會顯得臟。調色應勻(也稱熟)一些,如果在畫面上大范圍出現沒調勻的色彩也會顯得臟。 3、由於作畫者沒有熟練地把握水粉顏料的性能。水粉顏料在未乾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比較純、亮,等它幹了以後,會有很大的變化,其純度明度的對比都變低了,畫面也隨之變得灰、粉。這種性能如何把握呢?比較可行的方法是:作畫時把每一色彩的純度、明度都有意識地提高,比你所看到的色彩純度、明度要高一點,等幹了以後正是你所要求的效果。至於明度、純度提到什麼樣為好,就需要自己在作畫過程中不斷地摸索總結提高。 4、如果在畫完以後才發現畫面臟、粉,可以在每個物體較深的灰面用上一些較純的色。一般用筆不要太多,面積不要太大,把物體的亮部加亮一些,用筆同樣要少,必要時還可以把明暗交界線加深一些,以提高畫面的對比度。 「火」,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用色純度過高,幾乎用管裝或瓶裝的顏料原色未加調和即直接作畫,給人以火、生、楞的感覺。此外,用色太厚,特別是用非常厚的顏色在畫面上「干拖」、「干拉」都會造成畫面的焦枯、火氣。這些都說明初學者缺乏水粉畫的調色和用筆經驗。 「灰」,是指在整幅畫面中缺乏物體的暗部與亮部的色彩對比,這其中包括明度對比和色彩的冷暖對比。此外,靜物中有些鮮艷、明亮的色彩因純度不夠從而產生灰的感覺。另外一個比較普遍的原因是用色彩表現某一物體時,調配色彩的種類過多,復色間相調必然產生灰、悶的感覺。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水粉寫生用過量的水分調少量的色彩,畫出的作品也會產生灰、臟的感覺。這是由於水粉顏料的特性造成的,因為水粉顏料主要由填充劑和著色劑混和而成,加水稀釋後,飽和度就會降低,色彩會變得灰暗。它與水彩顏料的性能不同,稀薄的水彩會產生透明、柔和的微妙效果,而水粉顏色調了過多的水分就會變得蒼白無光。所以調色時一定要控制用水量,以保證顏色的鮮明度。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水粉的優勢。 「臟」,造成畫面臟色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在表現某種色彩時,調配的色彩種類過多,最後導致色彩傾向不明確而成為臟色。另外一個很典型的原因是,很多初學水粉畫或經驗不足的考生,在水粉靜物寫生中經常會用水或很稀薄的色彩在較厚的底色上刷抹、揉擦並加以修改,以求協調柔和的過渡面色彩。這樣畫出的物體色彩,乾燥生就會產生臟、灰暗的感覺。協調鄰近色、過渡色,必須調出明確的傾向色彩,擺上或趁濕畫上去,這樣的色彩銜接才是真實而漂亮的。 「花」,產生的原因是對整組靜物大的色彩關系、大的明度關系缺乏把握的能力。有這方面問題的考生往往素描基礎也比較薄弱,作畫時容易一頭鑽進細節關系,一味去摳細小的色彩變化,從而喪失了物體大的色彩冷暖關系及色調傾向,特別是大的明暗層次關系。要克服這個毛病,需要在觀察和著色時從大處著眼。建議考生用寬大的扁筆進行開始階段的鋪色,注重大的暗面、中間面及亮面的色彩變化,暫時忽略細微的起伏及微妙的色彩變化,抓住並控制了大的體面色彩關系後,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表現,相對較容易克服瑣碎的毛病。但從根本上說,整體觀察與整體表現才是克服瑣碎毛病的有效方法 無論是寫生還是默寫,在作畫過程中,還須注意物體所具有的個性因素,如色相、純度、明度、冷暖等,把物體畫得豐富而有變化。將自己對物體的感受表現出來,不要單純去追求客觀色彩的真實和相似,這樣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色彩也難免單調。 深入塑造具體物體時,力求用筆、用色准確,色彩層次要銜接自然,質感的表現也要充分。高光是表現物體質感的重要因素,不能過於簡單和隨便,以免破壞結構。襯布在畫面中主要起陪襯和調劑色彩的作用,表現時可根據畫面的需要進行處理,有的地方可表現得充分一些,有的地方只需一筆帶過,畫面中次要的物體簡單的交待出形和色就可以了,切不可面面俱到, 到處都刻畫得很仔細,造成主次不分、呆板、沒有層次和空間感的現象,也容易破壞畫面的整體效果。 在畫面基本完成的時候,要注意從色彩、素描、冷暖、空間等幾個方面去檢查。

『肆』 美術藝考中色彩技巧都有哪些步驟

美術藝考生對於色彩考試的基本要求如下:
1、構圖完整、和諧,構圖可嘗試一些大構圖,就是跳開傳統的立面與平的靜物台式的的構圖,如靜物放在凳子上、椅子上、窗檯上等。
2、色彩關系准確,色調統一,符合色彩規律。鋪大色調是要緊緊抓住物體的色相,即概念意義上的固有色。處理好色彩三要素,色相、色度(明度、純度)、色性(冷暖)。
3、色彩中的造型,造型要准確,色彩中的造型雖不需素描中的細膩與嚴謹,但必須相對准確,而且要更簡練更概括,要體現形的立體感和空間感。
4、空間感、質感的表現。空間感在構圖時就要有所體現,比如襯布布紋的走向,物體的透視關系等。質感指表現不同材質的物體所要的技法,如金屬,玻璃製品,瓷器,陶器以及水果蔬菜等。
5、藝術表現技法。表現技法上的統一,手法要統一,最好不要在同一幅畫中用太多手法。如大小筆觸、艷灰調子、干濕畫法等。藝術表現是創造性活動的體現,直接體現藝術家對技法的把握能力和創新能力。
美術藝考生色彩訓練要求是什麼?
美術藝考生在訓練有關色彩的方法如下:
色彩臨摹是美術藝考生學習繪畫的主要途徑。色彩臨摹對於學習色彩十分重要,可以有助力我們了解色彩基本知識。不論學習什麼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包含著臨摹的內容。臨摹的目的,是為了研究了解優秀美術作品,學習其表現方法和藝術技巧,從中吸取營養,提高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與色彩認知。可配合寫生的內容、進度來選定合適的臨摹作品。臨摹前,對作品要先進行一些了解、分析,千萬不要一知半解地照葫蘆畫瓢。過多的臨摹或對質量很差的作品臨摹,甚至會產生完全相反的作用,要十分注意。也可用水粉的工具材料臨摹油畫作品,水粉畫顏料的不透明特性與油畫更有相似之處。油畫作品中的藝術處理,色彩和表現技法,都是水粉畫可以學習借鑒的。印刷品與原作在色彩上會存在一定距離,如要選用需要慎重。故最好是臨摹優秀的水粉畫原作。
色彩寫生是美術藝考生根據眼前的具體對象作畫的方式。寫生有室內寫生與室外寫生之別。室內寫生以靜物、人像為主;室外主要是以風景為主。依教學的順序,應先進行室內寫生練習,然後再進行室外寫生練習。室內組成的寫生對象,可以根據學員不同的程度和教學的要求來擺設,且主題明確、內容單純、光線穩定,便於學習基本技法,並為進入室外較復雜條件下進行寫生練習做好准備。室內寫生作業的畫幅大小、時間長短,都要根據具體對象與學習要求來決定。一幅題材不太復雜的4開寫生習作,一般需要6至10小時;內容較簡單的習作,可以用8開或6開紙,用3至4小時來完成;內容較復雜的靜物,可以用對開紙,約需20小時左右才可以完成。這樣的作業統稱為長期色彩作業,要求有嚴格的構圖、色彩有變化統一的效果,並能運用各種技法具體生動地描繪對象,畫面有整體效果。還有一種寫生作業,耗時較短,表現對象比較簡單扼要,或只重點描繪對象某些特徵,這稱作短期作業。寫生的過程,就是觀察、感受、理解、研究、反復探索表現對象的過程。繪畫能力的提高,常常是從失敗中接受教訓而獲得的。因此要重視完成習作後的總結。寫生是繪畫基礎訓練中比較重要的課題,沒有這個基礎,要想進行速寫、臨摹、記憶、想像畫等其他方式的作業練習,就會碰到比較大的困難。當然,其他方式的練習,也會促進寫生能力的提高。
色彩速寫這種練習可以提高美術藝考生對色彩的感受力,即對色彩的直觀反應能力。這與素描學習中強調畫生活速寫,來發展瞬間記錄對象形體動態的能力,道理是一樣的。從素描造型轉入色彩造型的初期,總是習慣於看對象的明暗關系,把對象畫成色彩單調的固有色素描。要改變這種認識色彩的錯誤習慣,採用色彩速寫這一作業形式是行之有效的。因為它著重於訓練提高學生在瞬間記錄對客觀對象色彩感受的能力。色彩速寫的時間要短,幾分鍾至十幾分鍾即可;畫幅要小,16開左右就行了,數量要多,著重將對象不同時間、光線、氣候、季節、環境的色彩調子區別出來,可不拘泥於對形體的具體刻畫。

『伍』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美術課的色彩教學

(小學美術「色彩」教學解析與案例評析)(2次)作業與要求1. 小學美術課程中的美術色彩知識教學一般應遵循哪些原則?請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實際教學中的具體做法。2. 請結合你自己的教學經歷或者具體案例,談談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色彩教學有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並對這些策略進行闡釋和說明。(以上作業二選一,必做一題,字數不少於 1000 字) 中興中心學校 陳明理剛進小學低年級學生在上美術課時,我們往往要求學生繪畫著色時通常用水彩筆、蠟筆等材料,這樣既可以較快認識顏色,並可以很好的完成作業,教師相應的完成教學內容。但生活中色彩是千變萬化的,相對的同時也讓學生失去了更進一步了解自然色彩的機會。反而養成了一些陋習,比如,以致有些學生依靠水彩筆來作畫。進入中年級,教學大綱要求使學生掌握調色方法,選用顏料著色,可以說顏料著色的要求比低年級上了一個台階。學生一方面對用顏料充滿新奇感,一方面在具體操作時,覺得相當困難,很多人不願意使用顏料認為這樣會『畫』得難看,以至於對色彩及顏料的使用望而卻步!在教學中學生剛接觸顏料作畫時的幾課時,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一些畏難情緒尤其應該值得注意。所以教學中對此應有足夠重視。學生養成良好的用色習慣對以後的教學是相當有利的,一般說來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材料性能介紹。在教學中要詳細介紹工具材料性能,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顏料作畫首先要對工具材料性能有所了解,才能在使用時得心應手,事半功倍。通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⑴根據學生特點,作畫時往往不能一筆畫到位也不要一步到位,有些色塊需要塗改,還有的容易畫出格,這些都要用較厚稠的顏料把它覆蓋掉重來,所以不易選擇透明的水彩顏料,宜選擇水粉顏料為好。⑵要准備大小兩支毛筆,大的以羊毫為好,可以蘸很多顏料,適宜平塗畫大的色塊;小的以硬毫為好,適宜勾勒出光滑、細挺的線條。⑶調色盤要保持整潔,洗筆的水要保持清潔,畫筆要洗干凈以免影響調色效果。⑷統一顏料色相稱謂,或者認識一些相同的顏料不同的名稱現在市場上顏料品牌較多,同一名稱的顏料擠出的色相並不一致,這樣不利教學。二.讓學生對色彩搭配有一定的認識的,在學生剛接觸顏料時,首要的事弄明白原色間色和復色的關系,,這樣既使學生知道色彩調配方法,又使學生在以後自己調色中能靈活運用色彩傾向的變化來調色。三.教師注意示範,用直觀的方式進行教學。⑴把顏料擠在調色盤中,要分格擠,不要把幾種顏料擠在同一格中相混,用多少蘸多少,不致浪費顏料。⑵在作畫前,把要用的顏料都擠好,學生在畫畫時如調色盤中只擠了兩種顏料,他們往往只有這兩種顏色畫整幅作業,而且全部擠好顏料,還能使著色有節奏,不致上一會兒色又要停下來擠顏料。⑶毛筆蘸水時要控制水份,可先只蘸一個筆尖,根據顏料濃稠再適當多蘸幾次,調到適合作畫濃度。學生作畫調色往往大刀闊斧式的蘸很多水去調色,這樣很容易使顏料變薄,學生上色時又不會調節筆頭上的水份,很容易把作業本上畫好的色塊滲化出格,准備一張試色紙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壓抑學生的個性,主張在基礎的調色方法之上運用有自己特色的色彩傾向的個性作畫。四. 欣賞不同風格的筆觸的繪畫作品,進一步了解色彩的樂趣梵高的作品最能讓學生感到親切,那是因為他那真摯的繪畫語言,富於節奏的筆觸形成的。優秀的啟蒙其實就是良好的開端,不言而自教,教師應該親身示範一些小品,讓學生在感官上更加深化色彩運用的魅力。對於高年級的同學來說了解色彩的性能以及色彩的一些理論知識尤為重要。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把這些理論和實際操作融合起來讓學生循序漸進。色彩的三要素,是調色的基礎根據色彩理論的分析,任何顏色都具有三種重要的性質,即色相、明度、純度,並稱為色彩的三屬性。色彩三要素是用以區別顏色性質的標准。從這三個方位去把握,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從而培養系統化、科學化的思維方法。因此強化中年級的基礎色彩練習將有助於日後的提高。1.認識色相色相指色彩的相貌,如紅、黃、藍等能夠區別各種顏色的固有色調。每一種顏色所獨有的與其他顏色不相同的表相特徵,即色別。在諸多色相中,紅、橙、黃、綠、青、藍、紫是7個基本色相,將它們依波長秩序排列起來,可以得到像光譜一樣美麗的色相系列,色相也稱色度。教學中應該對學生的辨色能力,和豐富色相的認識,不簡單的只知道比如紅色系展開就有大紅、朱紅、粉紅、土紅、曙紅、絳紅等。2.認識明度明度指色彩本身的朋暗程度。也指一種色相在強弱不同的光線照耀下所呈現出不同的明度。光譜7色本身的明度是不等的,亦有明暗之分。每個色相加白色即可提高明度,加黑色即可降低明度。在諸多色相中,明度最高的色相是白色,明度最低的色相是黑色。有了黑白的明度變化,讓單一的色彩立即豐富起來。3.認識純度純度指色彩的飽和度。達到了飽和狀態的顏色,即達到了純度要求,為高純度。分布在色環上的原色或系列間色都是具有高純度的色。如果將上述各色與黑、白、灰或補色相混,其純度會逐漸降低,直到鮮艷的色彩感覺逐漸消失,由高純度變為了低純度,純度可以暗示透視的變化和色彩語言的進一步細膩化,微妙的屬性得以加強。讓學生的認知更加深入。黑、白、灰等沒有色彩傾向的色稱為非色彩,也稱中性色,其純度為零。全部色彩都存在著色相、明度、純度這三個相互獨立的性質。各色相純度不同,明度也不同,執教者自己首先要自己很明確這些基礎的基本知識,從而達到引導的作用。小學美術的色彩和未來的審美教育,對於將來進一步認識感受美作用至關重要,總的來說,色彩的教學是一個引領的過程,是一個需要你去開發的寶藏。誰揮汗如雨,誰就會有碩果累累的金秋!

『陸』 如何進行高中美術色彩課教學

首先教學內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學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事物回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答的認知傾向,是一個人對事物感覺喜愛的一種情緒。學生對學習內容有無興趣,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書本上的教學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的內容,適當增添校本教材內容。尋找新授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相合」的結合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選用方面要靈活多變,遵循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滿足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樂於接受。

『柒』 關於美術色彩方面的訓練方法

看一下可不可以幫到你!關鍵詞:色彩 水粉 方法與步驟 學習與思考

色彩是大自然奇妙而又尋常的現象。認識色彩首先要了解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之間的聯系。明白色彩形成規律。要按正確的方法循序漸進的學習,還要明白色彩是感性的,要用審美的眼光去感受優美的色調和旋律。要培養自己的色彩感覺,必須多看多畫多寫生。對色彩要有美的情感和激情,走出戶外,去熱愛大自然的色彩。才能畫好紙上的色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經過大量的臨摹,大量的寫生是畫不好畫的。

學習色彩前要先畫一段時間的素描,掌握好明暗、虛實、體積、質感、空間等等後才能更好的進入色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學好色彩、畫好水粉必須應用好水粉工具。要准備齊全水粉的材料、工具,應用好水粉筆,把握好顏料和水份。必須要練習兩周左右的單色水粉。即用藍色或中性色來畫水粉素描。要知道一張漂亮的色彩如果拍成黑白照片後同時也是一張精彩的素描。下面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的一些具體的經驗和方法。

一、應用水粉工具要注意:

1、水的掌握,水是不可少的調色劑。要適度。不要太干,不能太濕。水粉畫要有油畫的厚重,又要有水彩的空靈。要取兩者所長。

2、顏料的特點,首先要熟悉常用顏料的性能和同類色的差別。顏料盒中顏料要按冷暖排列。色有億種,皆出於三---紅+黃=橙;紅+藍=紫;黃+藍=綠。學習三原色的混和規律,製作色環。還要會調配大量的冷色暖色。用八開紙畫滿1×1厘米小格。製作冷暖色表。

二、水粉的作畫步驟:

1、構圖,起稿要分布均衡、飽滿,一般紙上方留1指寬時紙下方留2-3指寬。即寧上勿下,畫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構圖應完整而生動。為了審美的多樣統一原則,如靜物放置不合理應大膽調整,主觀構圖。

2、用藍色長直線大形,短直線刻畫。准確細致的勾勒出物體透視中的內在結構,找出物體光源、明暗交界線、投影、畫好單色素描稿。

3、鋪暗色重色的調子和色塊,並進行暗色重色比較。不能用純黑色。鋪色彩的形體時開始可以放鬆一點。

4、運用單純而較潤的顏色,畫出物體的基本色,做到用色透明而艷麗。在暗色中提出亮色。找出自己的色彩感覺。此時最好不加白色。

5、從暗部、主體開始調整,全面展開。快速畫完空間背景、襯布。此時可以加白色進行調和。

6、從主體、前面的物體開始,再一次深入刻畫各物體之間的主要結構和細節。以及色彩之間的聯系。注意整體色調。

7、調整與修改,力求整體性,完美、精緻,大氣、典雅。(此時,可點出高光、修改主體、)畫面完成。

三、一些基本技法及思考:

1、先暗後明、先濕後干、 先色後粉、先薄後厚、先主體後環境、先鋪完後刻畫。

2、用筆

應有規律、有節奏、有韻味、要靈活豐富。能把主觀色彩與客觀色彩相結合。能按結構塑造物體,大筆鋪、小筆鉤、中筆塑造。畫畫要胸有成竹,要有計劃,先用大筆後用小筆,先畫暗色重色後畫亮色亮部;先鋪完整體色調的調子,再比較調整;然後刻畫主體與較近的物體、後襯布與其他物體;最後調整畫面,修改局部。

3、調色

一定要准確。找出最滿意的,連上帝都為之嘆服的未知色彩---灰色。暗部要潤而透明、塊面要柔而輕快,不悶、不濁。筆不沙、不幹。不能加白色或白色調出來的粉色。如過渡、反光可以考慮。亮部要厚而結實、塊面清晰而豐富,調色要干凈明亮,畫亮面要勤於洗筆。

4、最簡單的刻畫物體方法,用明度來刻畫。(即先從物體暗色開始加入色相漸亮的色)。然後注意光源色和環境色的補充和點綴。

5、呼應與對比

色彩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調出一個顏色之後畫好後要看其他地方還需不需要,然後才洗筆。總之觀察要全面,注意思考整體之間的關系。找出畫面最冷的物體,最暖的物體、最亮最暗的物體,經過觀察比較,中間層次的物體才好畫。

5、冷暖及色調

素描是黑白灰的問題,色彩是冷暖之間的關系問題。同一個色系的物體近暖遠冷、近強遠弱,不同的物體相互之間應冷暖相依(如素描的黑白相襯托)注意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之間的關系。

畫面的協調性和整體效果要統一而有變化,既明亮打眼又相互呼應。色調追求典雅、明快,忌太火或太冷。

6、色彩常犯的毛病

灰、臟---色彩缺乏大的對比,色彩傾向不明確。

平、板---素描基礎不過關,形體塑造困難。

花---主次不分,前後混亂,缺乏主體、整體。

生 ---用色單調、原始、孤立、平塗而且相互之間沒有聯系。

色彩是感覺的表現,不一定要追求寫實逼真。要注意心靈色彩的真實,體現色彩的豐富性與協調性。不一定要去畫表面的色彩,體會「似與不似之間」。在寫生中把具象色彩、裝飾色彩、理想色彩甚至抽象色彩認真體會。掌握好水粉、學好色彩,用色彩來傳遞感情。傳遞思想。傳遞美好。畫才越畫越好。藝術才越來越有激情。

『捌』 淺談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色彩教學有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

自然界的色彩隨著春、夏、秋、冬變化著。如想真正把握住自然的色彩,則必須通內過深入地觀察,並花費艱苦的努容力來磨煉技藝,而色彩寫生則是促使學生盡快進步和提高的重要手段。
在學畫過程中,由於各人素質不同,基礎不一,其中難免存在著色彩感覺的差異,然而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在長期實踐中刻苦磨練,完全可以改變這種狀況。所以,正確的訓練方法是教與學兩個方面都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

熱點內容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
歷史民權 發布:2025-07-10 03:34:51 瀏覽:53
tea化學 發布:2025-07-10 03:06:29 瀏覽:355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