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巢文言文解

巢文言文解

發布時間: 2020-12-04 10:30:54

1. 巢 的文言文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農家也,少從士大夫讀書,老為里校師。谷幼傳父學,雖朴而博。舉進士京師,見舉武藝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棄其舊學,畜弓箭,習騎射。久之業成,而不中第。

西邊多驍勇,騎射擊刺為四方冠,去游秦鳳、涇原間,所至友其秀傑。有韓存寶者,尤與之善。谷教之兵書,二人相與為金石交。熙寧中,存寶為河州將,有功,號
熙河名將,朝廷稍奇之。會瀘州蠻乞弟擾邊,諸郡不能制,乃命存寶出兵討之。存寶不習蠻事,邀谷至軍中問焉。及存寶得罪,將就逮,自料必死,謂谷曰:"我涇
原武夫,死非所惜,顧妻子不免寒餓,橐中有銀數百兩,非君莫使遺之者。"谷許諾,即變姓名,懷銀步行,往授其子,人無知者。存寶死,谷逃避江、淮間,會赦
乃出。予以鄉閭故,幼而識之,知其志節,緩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嘗一見。紹聖初,予以罪謫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游,平生親友無復相聞者。谷
獨慨然自眉山誦言,欲徒步訪吾兄弟。聞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遺予書曰:「我萬里步行見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見,死無恨矣。」予
驚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見,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厭。時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復昔日元修也。將復見子瞻於海南,予愍其老且
病,止之曰:「君意則善,然自此至儋數千里,復當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視未即死也,公無止我。」留之不可,閱其橐中無數千錢,予方乏困,亦強
資遣之。船行至新會,有蠻隸竊其橐裝以逃,獲於新州,谷從之至新,遂病死。予聞哭之失聲,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趙襄子厄於晉陽,知伯率韓、魏決水圍之。城不沉者三版,縣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禮。及襄子用張孟談計,三家之圍解,行賞群臣,以
恭為先。談曰:「晉陽之難,惟恭無功,曷為先之?」襄子曰:「晉陽之難,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禮,吾是以先之。」谷於朋友之義,實無愧高恭者,惜其不
遇襄子,而前遇存寶,後遇予兄弟。予方雜居南夷,與之起居出入,蓋將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之。聞谷有子蒙,在涇原軍中,故為作傳,異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見之循州,改名谷雲。
(節選自蘇轍《巢谷傳》)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自梅州遺予書曰遺:遺留,留給
B.遂棄其舊學,畜弓箭畜:儲備,置辦
C.予愍其老且病愍:憐憫,同情
D.縣釜而爨,易子而食縣:同「懸」
【小題2】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所至友其秀傑友:以…為友,結交
B.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徙:搬家,遷徙
C.號熙河名將,朝廷稍奇之。稍:漸漸
D.死非所惜,顧妻子不免寒餓顧:只是
【小題3】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B.予以罪謫居筠州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毛一鷺
C.昔趙襄子厄於晉陽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D.故為作傳,異日以授之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小題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主要通過巢谷的棄文從武、與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畫了他重朋友義氣,具有古代俠士遺風的義士的形象。
B.當作者兄弟倆被貶謫嶺南時,巢谷以年老多病之體,萬里步行,去見蘇軾後,再去見蘇轍途中,病死。這突出表現了巢谷的古道熱腸、俠士氣概。
C.本文選材典型,語言樸素平易,看似平淡卻又回味無窮,人物形象鮮明,意蘊高妙,這就是蘇轍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後部分作者發表議論,將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於趙襄子的高恭,除了褒揚巢谷之高義外,還有譏刺世人趨炎附勢的意味。
【小題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9分)
(1)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游,平生親友無復相聞者。(3分)
(2)予聞哭之失聲,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3分)
(3)予方雜居南夷,與之起居出入,蓋將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之?(3分)

2. 文言文:《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翻譯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又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覆巢無完卵」、「巢覆卵破」等。漢朝陸賈的《新語·輔政》中有這樣的論述:「秦以刑罰為巢,故有覆巢卵破之患。」《世說新語·言語》中有如下的記載:「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漢獻帝時,曹操獨攬朝政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次,曹操率領大軍南征劉備、孫權,孔融(孔子後代)反對,勸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聽,孔融便在背地裡發了幾句牢騷。御史大夫郄慮平時與孔融不睦,得知這個情況後,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報告,並挑撥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禰衡對您無理謾罵,完全是孔融指使的。」曹操一聽,大怒,當即下令將孔融全家抓起來一並處死。

孔融被捕時,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個個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兩個八、九歲的孩子卻在那兒玩琢釘的游戲,沒有一點惶恐的樣子。家人以為孩子不懂事,大禍臨頭還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們趕快逃跑。孔融也對執行逮捕任務的使者懇求說:「我希望只加罪於我本人,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兩個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說:「爸爸,你不要懇求了,他們不會放過我們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懇求有什麼用?」結果,兩個孩子從容不迫地和父親一起被抓去處死。

後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語用,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3. 古文中巢是什麼意思

[譯文]
翠鳥先是復把巢築得高高的以避免制禍患。等到它生了小鳥,特別喜愛它,惟恐它從樹上掉下來,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鳥長出了羽毛,翠鳥更加喜愛它了,又把巢做得更低了一些,於是人們就把它們捉住了。
一.解釋字
患:災禍
墜:落,掉下。
復:又。益:更。
下巢:把窩做低
遂:遂,於是。
矣:文言助詞,用於句末,與「了」相同.
二.解釋句子
及生子,愛之,恐墜,稍下作巢。
等到它生了小鳥,特別喜愛它,惟恐它從樹上掉下來,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

4. 巢刺王元吉文言文翻譯

新唐書·李元吉傳
原文:
巢刺王元吉小字三胡。高祖兵已西,留守太原,封姑臧郡公,進齊國,總十五郡諸軍事,加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帝受禪,進王齊,為並州總管。
初,元吉生,太穆皇後惡其貌,不舉,侍媼陳善意私乳之。及長,猜鷙好兵,居邊久,益驕侈。常令奴客、諸妾數百人被甲習戰,相擊刺,死傷甚眾。後元吉中創,善意止之,元吉恚,命壯士拉死,私謚慈訓夫人。
劉武周略汾、晉,詔遣右衛將軍宇文歆助守。元吉喜鷹狗,出常載罝罔三十車,曰:「我寧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獵。」夜潛出淫民家,府門不閉。歆驟諫,不納,乃顯表於帝曰:「王數出與竇誕縱獵,蹂民田,縱左右攘奪,畜產為盡。每射於道,觀人避矢以為樂。百姓怨毒。不可與共守。」有詔召還。元吉密諷民詣闕請,乃得歸。武周以五千騎屯黃蛇嶺,元吉使將軍張達以步卒百人嘗寇,達辭兵少,強之,至則盡沒。達怒,導武周陷榆次。元吉保祁,賊急攻之,遁還並州,賊張甚。元吉紿司馬劉德威曰:「公以老弱守,吾率銳士拒賊。」因齎寶物、攜妻妾夜出,委軍奔京師,並州陷。帝怒,自是嘗令從秦王征討,不復顓軍矣。
尋授侍中、襄州道行台尚書令、稷州刺史。秦王圍東都,竇建德來援,王以精騎逆戰,留元吉、屈突通守,而世充易之,輒出兵,元吉設伏劫之,斬首八百級,禽其將。東都平,拜司空,賜袞冕服、鼓吹二部、班劍二十人、黃金二千斤,與太子、秦王得三爐鑄錢。累進司徒,兼侍中、並州大都督。
時秦王有功,而太子不為中外所屬,元吉喜亂,欲並圖之。乃構於太子曰:「秦王功業日隆,為上所愛,殿下雖為太子,位不安,不早計,還踵受禍矣,請為殿下殺之。」太子不忍,元吉數諷不已,許之。於是邀結宮掖,厚賂中書令封德彝,使為游說,帝遂疏秦王,愛太子。元吉乃多匿亡命壯士,厚賜之,使為用。元吉記室參軍榮九思為詩刺之曰:「丹青飾成慶,玉帛禮專諸。」元吉見之,弗悟也。其典簽裴宣儼免官,往事秦府,元吉疑事泄,鴆殺之。自是人莫敢言。秦王嘗從帝幸元吉第,伏護軍宇文寶寢內,將以刺王,太子固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於我何害?」
突厥郁射設入圍烏城,建成薦元吉北討,乃多引秦王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與行,又籍秦府精兵益麾下。帝知之,不能禁。元吉承間密請害秦王,帝曰:「是有定四海功,殺之無名。」元吉曰:「王昔平東都,顧望不即西,散金帛樹私惠,豈非反邪?」帝不應。太子與元吉謀:「兵行,吾與秦王至昆明池,伏壯士拉之,以暴卒聞,上無不信。然後說帝付吾國,吾以爾為皇太弟,而盡擊殺叔寶等。」率更令王晊密以謀告秦王,王召僚屬謀,皆曰:「元吉戾很,使得志,且不能事其兄。往者護軍薛寶以元吉字合之,其文成『唐』,元吉喜曰:『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為亂未克,已復傾奪,大王不蚤正之,社稷非復唐有。」秦王由是定計。
死年二十四。子承業為梁郡王,承鸞漁陽王,承獎普安王,承裕江夏王,承度義陽王,並伏誅。貞觀初,改葬,追爵海陵郡王及謚。後改封巢,以曹王明嗣。

翻譯:
巢剌王李元吉小字三胡,是高祖的第四子。高祖起兵西行時,留守於太原,封為姑臧郡公,進封為齊國公,總管河東十五郡諸軍事,加官為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高祖受禪即位之後,進封為齊王,擔任並州總管。
起初,元吉出生時,太穆皇後不喜其貌,不想養他,其侍媼陳善意私自乳養。長大成人之後,為人殘忍好兵,居守邊郡日久,愈益驕奢淫逸。常令奴僕、諸妾數百人披甲練習交戰,相互擊刺,以致死傷甚眾。後來元吉被刺傷,善意制止他這樣胡作非為,元吉發怒,命壯士將她弄死,而私謚她為慈訓夫人。
劉武周進犯汾、晉地區,朝廷下詔派遣右衛將軍宇文歆協助他防守並州。元吉喜好鷹狗,出城常載獵網滿三十餘車,並說:「我寧可三天不吃飯,也不能一日不行獵。」夜裡潛出府門縱淫於民家,不閉府門。宇文歆多次勸諫,完全不聽。宇文歆便上表於高祖說:「齊王多次出城與竇誕肆意游獵,蹂踐民田,放縱左右公然劫奪,民間六畜殆盡。常常當道而射,觀人避箭以為樂笑。百姓無比怨恨。不可與他共守此城。」有詔書召他還京。元吉暗示父老百姓赴京請留,才得以恢復其職。武周率五千騎兵駐於黃蛇嶺,元吉派將軍張達率步兵一百人試著與賊寇交戰,張達因兵少不願出戰,元吉強使他出戰,結果盡沒於陣。張達大怒,便引導武周攻陷榆次縣城。元吉退保祁縣,賊眾急攻其城,元吉隨即逃回並州,賊寇氣勢甚張。元吉哄騙司馬劉德威說:「您帶老弱守城,我率銳士出戰擊賊。」因而攜帶妻妾寶物夜出,拋棄軍隊奔還京師,以致並州失陷。高祖大怒,此後只讓他隨同秦王征討,而不再讓他獨擋一面了。
不久,任職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書令、稷州刺史。秦王圍攻東都時,竇建德前來援救,秦王率領精騎迎戰,而留元吉與屈突通繼續圍困東都,世充小看他們,隨即出兵進戰,元吉設伏劫擊,斬首八百級,生擒其戰將。東都平定之後,拜為司空,賜予袞冕禮服、鼓吹兩部、執劍衛士二十人、黃金二千斤,與太子、秦王各得三爐鑄錢自用。累進為司徒,兼領侍中、並州大都督。
當時秦王建有大功,而皇太子不為朝廷內外所矚目,元吉惟恐不亂,想一起除去兩人。於是向太子建成說:「秦王功業日隆,為皇上所愛,殿下雖為太子,其位不安,不早為計,轉眼就會受禍,請為殿下殺掉秦王。」太子不忍心,元吉多次勸說不止,太子方才答應。於是邀結宮中妃嬪,厚賄中書令封德彝,讓他們游說高祖,以致高祖果然疏遠秦王,親近太子。元吉還藏匿許多亡命壯士,厚賜他們以錢財,使之為己所用。元吉的記室參軍榮九思做詩諷喻他說:「用丹青裝飾成慶,拿玉帛禮遇專諸。」元吉見後,不悟其意。其典簽裴宣儼罷官後,前往侍奉於秦王府,元吉懷疑其事會被泄露,因而毒殺宣儼。從此以後人莫敢言。秦王曾經隨同高祖前往元吉宅第,元吉命其護軍宇文寶埋伏於寢室之內,准備刺殺秦王,太子堅決制止這樣做,元吉發脾氣說:「這是為兄考慮,他對我有什麼危害呢?」
後逢突厥酋帥郁射設進圍烏城,建成推薦元吉領兵北討,還引薦秦王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多人全都同行,又將秦王府精兵並入其府。高祖知其謀而不能禁制。元吉乘機密請加害秦王,高祖說:「他有平定四海之功,殺他沒有理由。」元吉說:「秦王從前平定東都後,顧望而不西還,散發金銀絲帛以立私恩,難道不是反狀嗎?」高祖不予回答。太子便與元吉謀議說:「大軍出發時,我與秦王到昆明池宴別,埋伏壯士殺秦王,而以暴逝奏聞,皇上沒有不相信的。然後再勸說父皇將帝位讓給我,我就封你為皇太弟,而盡殺秦叔寶等人。」率更令王日至暗中將其陰謀告知秦王,秦王召集僚屬商議,大家都說:「元吉兇殘陰險,使他得志,終究不能侍奉其兄。從前護軍薛寶上符錄說,『元吉』二字可合成一個『唐』字。元吉大喜說:『只要除去秦王,奪取東宮易如反掌!』製造此亂還未如願,就已復懷攘奪之心。大王如不早日正定其亂,社稷江山就會非復唐室所有。」秦王由此定計平亂。
元吉死時年齡為二十四歲。其子承業受封為梁郡王,承鸞為漁陽王,承獎為普安王,承裕為江夏王,承度為義陽王,全都連坐誅死。貞觀初年,下詔改葬元吉,追封海陵郡王的爵位與謚號。後來又改封為巢王,並將曹王李明過繼給他以主持其祭祀。

舊唐書·李元吉傳
原文:
巢王元吉,高祖第四子也。義師起,授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尋進封齊國公,授十五郡諸軍事、鎮北大將軍,留鎮太原,許以便宜行事。武德元年,進爵為王,授並州總管。二年,劉武周南侵汾、晉,詔遣右衛將軍宇文歆助元吉守並州。元吉性好畋獵,載網罟三十餘兩,嘗言「我寧三日不食,不能一日不獵」,又縱其左右攘奪百姓。歆頻諫不納,乃上表曰:「王在州之日,多出微行,常共竇誕游獵,蹂踐谷稼,放縱親昵,公行攘奪,境內六畜,因之殆盡。當衢而射,觀人避箭以為笑樂。分遣左右,戲為攻戰,至相擊刺毀傷至死。夜開府門,宣淫他室。百姓怨毒,各懷憤嘆。以此守城,安能自保!」元吉竟坐免。又諷父老詣闕請之,尋令復職。時劉武周率五千騎至黃蛇嶺,元吉遣車騎將軍張達以步卒百人先嘗之。達以步卒少,固請不行。元吉強遣之,至則盡沒於賊。達憤怒,因引武周攻陷榆次,進逼並州。元吉大懼,紿其司馬劉德威曰:「卿以老弱守城,吾以強兵出戰。」因夜出兵,攜其妻妾棄軍奔還京師,並州遂陷。高祖怒甚,謂禮部尚書李綱曰:「元吉幼小,未習時事,故遣竇誕、宇文歆輔之。強兵數萬,食支十年,起義興運之基,一朝而棄。宇文歆首畫此計,我當斬之。」綱曰:「賴歆令陛下不失愛子,臣以為有功。」高祖問其故,綱封曰:「罪由竇誕不能規諷,致令軍人怨憤。又齊王年少,肆行驕逸,放縱左右,侵漁百姓。誕曾無諫止,乃隨順掩藏,以成其釁,此誕之罪。宇文歆論情則疏,向彼又淺,王之過失,悉以聞奏。且父子之際,人所難言,而歆言之,豈非忠懇?今欲誅罪,不錄其心,臣愚竊以為過。」翌日,高祖召綱入,升御坐,謂曰:「今我有公,遂使刑罰不濫。元吉自惡,結怨於人。歆既曾以表聞,誕亦焉能禁制?皆非其罪也。」尋加授元吉侍中、襄州道行台尚書令、稷州刺史。四年,太宗征竇建德,留元吉與屈突通圍王世充於東都。世充出兵拒戰,元吉設伏擊破之,斬首八百級,生擒其大將樂仁昉、甲士千餘人。世充平,拜司空,余官如故,加賜袞冕之服、前後部鼓吹樂二部、班劍二十人、黃金二千斤,與太宗各聽三爐鑄錢以自給。六年,加授隰州總管。及與建成連謀,各募壯士,多匿罪人。復內結宮掖,遞加稱譽,又厚賂中書令封倫以為黨助。由是高祖頗疏太宗而加愛元吉。太宗嘗從高祖幸其第,元吉伏其護軍宇文寶於寢內,將以刺太宗。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元吉慍曰:「為兄計耳,於我何害!」九年,轉左衛大將軍,尋進位司徒、兼侍中,並州大都督、隰州都督、稷州刺史並如故。
高祖將避暑太和宮,二王當從,元吉謂建成曰:「待至宮所,當興精兵襲取之。置土窟中,唯開一孔以通飲食耳。」會突厥郁射設屯軍河南,入圍烏城。建成乃薦元吉代太宗督軍北討,仍令秦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並與同行。又追秦府兵帳,簡閱驍勇,將奪太宗兵以益其府。又譖杜如晦、房玄齡,逐令歸第。高祖知其謀而不制。元吉因密請加害太宗,高祖曰:「是有定四海之功,罪跡未見,一旦欲殺,何以為辭?」元吉曰:「秦王常違詔敕,初平東都之日,偃蹇顧望,不急還京,分散錢帛,以樹私惠。違戾如此,豈非反逆?但須速殺,何患無辭!」高祖不對,元吉遂退。建成謂元吉曰:「既得秦王精兵,統數萬之眾,吾與秦王至昆明池,於彼宴別,令壯士拉之於幕下,因雲暴卒,主上諒無不信。吾當使人進說,令付吾國務。正位已後,以汝為太弟。敬德等既入汝手,一時坑之,孰敢不服?」率更丞王晊聞其謀,密告太宗。太宗召府僚以告之,皆曰:「大王若不正斷,社稷非唐所有。若使建成、元吉肆其毒心,群小得志,元吉狼戾,終亦不事其兄。往者護軍薛寶上齊王符籙雲:『元吉合成唐字。』齊王得之喜曰:『但除秦王,取東宮如反掌耳。』為亂未成,預懷相奪。以大王之威,襲二人如拾地芥。」太宗遲疑未決,眾又曰:「大王以舜為何如人也?」曰:「浚哲文明,溫恭允塞,為子孝,為君聖,焉可議之乎?」府僚曰:「向使舜浚井不出,自同魚鱉之斃,焉得為孝子乎?塗廩不下,便成煨燼之餘,焉得為聖君乎?小杖受,大杖避,良有以也。」太宗於是定計誅建成及元吉。元吉死時年二十四。有五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並坐誅。尋詔絕建成、元吉屬籍。太宗踐祚,追封元吉為海陵郡王,謚曰剌,以禮改葬。貞觀十六年,又追封巢王,謚如故,復以曹王明為元吉後。

翻譯:
李元吉,是高祖李淵的第四個兒子。太原起義後,被任命為太原郡太守,封為姑臧郡公。不久晉封為齊國公,任十五郡諸軍事、鎮北大將軍,留下鎮守太原,賦予他自行處理軍政事務的權力。
高祖武德元年(618),他晉封為齊王,任並州總管。武德二年(619),劉武周向南進攻汾州、晉州,高祖詔令右衛將軍宇文歆協助他鎮守並州。李元吉愛好打獵,裝載羅網的車子就有三十多輛,他曾說「我寧可三天不吃東西,不能一天不打獵」,還放縱他身邊的人掠奪百姓的財物。宇文歆多次勸阻但是不聽,就向高祖呈遞奏表說:「齊王在並州,經常穿上便裝出城,和竇誕一起游樂打獵,踐踏農田莊稼,放縱身邊的人,公開掠奪百姓的財物,境內的家禽家畜,幾乎被他們搶光。他站在大路中間放箭射人,觀賞人們躲避,作為娛樂。把兵卒分成左右兩方,做打仗游戲,直到互相毆斗砍殺,造成傷殘甚至死亡。夜晚敞開府門,到別人家裡公然幹些淫猥勾當。黎民百姓怨恨,都是滿腔憤怒。憑著這種狀況守城,怎麼能夠守住!」李元吉終於獲罪免職。他又婉轉地動員當地德高望重的老人進京為他求情,不久恢復了官職。
當時劉武周率領五千名騎兵到了黃蛇嶺,李元吉派遣車騎將軍張達帶領一百名步兵先去試探。張達嫌人太少,堅決要求不去。李元吉強行派遣,一到黃蛇嶺就被殺光。張達憤恨惱怒,就為劉武周當向導攻克了榆次縣城,進逼並州。李元吉十分恐慌,欺騙他的司馬劉德威說:「您帶著年老體弱的人員守城,我帶上身強力壯的將士出城作戰。」乘著夜晚部隊出城的時機,他帶上妻妾丟下軍隊逃回了長安,並州很快失陷。高祖怒火萬丈,對禮部尚書李綱說:「元吉年輕,還不熟悉軍政事務,所以派竇誕、宇文歆協助他。精壯人馬好幾萬,軍糧預撥了上十年,我舉義旗打江山的發祥地,眨眼之間就丟了。宇文歆帶頭提出這種計策,我要殺掉他。」李綱說:「得虧宇文歆才讓陛下沒有失去愛子,我認為他有功。」高祖詢問原因,李綱回答說:「罪過出在竇誕沒有規勸齊王,致使士卒百姓怨恨憤怒。再說齊王年輕,肆無忌憚地干驕橫放縱的事,放縱身邊的人,掠奪百姓的財物。竇誕不曾勸諫制止,卻放任包庇他,所以造成了禍根,這是竇誕的罪責。宇文歆論感情要疏遠些,接近他的時間又短,齊王的過失,他已全部稟奏過了。何況是父子間的事情,別人不好說話,但宇文歆卻說了,難道還不忠誠?現在要追究他的罪責,不會使他心服,我認為很不恰當。」第二天,高祖請李綱進宮,讓他坐到自己身邊,說道:「現在我有了您,刑罰就不會失去分寸。元吉自己作孽,跟別人結下了怨恨。宇文歆曾上表稟奏,竇誕還怎能制止,都不是他們的罪錯。」不久任命李元吉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書令、稷州刺史。
武德四年(621),太宗征討竇建德,留下李元吉和屈突通在洛陽圍攻王世充。王世充出兵抵抗,李元吉設下埋伏打敗了他,斬殺八百人,活捉他的大將樂仁日方、士卒一千多人。平定王世充後,李元吉被授予司空頭銜,其餘官職照舊,另外賜給王侯的袞衣冠冕、前後兩部軍樂隊、二十名儀仗隊員、兩千斤黃金,跟太宗各賜三座熔爐鑄造錢幣供自己使用。武德六年(623),授予隰州總管。他後來跟李建成聯合算計太宗,分頭招募勇猛打手,收容逃亡罪犯。還勾結後宮妃嬪,挨個兒奉承,又重金賄賂中書令封倫作為幫凶。從此高祖疏遠太宗偏愛李元吉。太宗曾經陪同高祖到齊王府,李元吉讓自己的護軍宇文寶潛伏在卧室,准備暗殺太宗。李建成擔心不能成功就制止了,李元吉氣憤地說:「只是為你老兄著想而已,對我有什麼相干!」武德九年(626),改授左衛大將軍頭銜,不久提升為司徒、兼侍中,並州大都督、隰州都督、稷州刺史等官職全部照舊。
高祖准備到太和宮去避暑,秦王、齊王應當陪同,李元吉對李建成說:「等我到了太和宮,就派精悍的將士抓住他。把他關進地窖,只開一個洞口遞送食物。」恰逢突厥的郁射設統率軍隊駐扎到黃河南岸,圍攻烏城。李建成就推薦李元吉代替太宗督率軍隊北上討伐,照舊命令秦王府的猛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人一起出發。還調來秦王府的士卒花名冊,挑選精兵強將,准備奪取太宗的人馬來充實齊王府。還在高祖面前誣陷杜如晦、房玄齡,將他們趕回了家。高祖明知是他們的陰謀卻不制止。李元吉乘勢秘密請求除掉太宗,高祖說:「這人立有平定天下的功勛,罪行還沒有暴露,要是殺他,憑什麼理由?」李元吉說:「秦王經常違抗詔令。剛剛平定洛陽時,驕橫傲慢躊躇滿志,不願趕緊回京,分賞財物,樹立個人恩德。違背抗拒到這種程度,難道不是叛逆?只管趕快殺掉,不愁沒有理由!」高祖沒有應聲,李元吉就退出去了。
李建成對李元吉說:「已經奪取了秦王的精銳部隊,你統帥著幾萬兵眾,我和秦王到昆明池,在那裡為你餞行,命令勇士把他折殺在帷幕後邊,就說是暴病死去,估計父皇不會不信。我再派人勸說父皇,要他把朝政交給我。登位以後,把你立為皇太弟。尉遲敬德等人已經落到你的手中,到時活埋掉,誰敢不服?」率更丞王日至聽到這個陰謀,秘密報告太宗。太宗召集府中官吏們講了這事,他們都說:「大王您如不決斷,江山就不屬唐朝了。如果讓建成、元吉的罪惡陰謀得逞,那伙小人得志,元吉兇狠暴戾,終究不會侍奉建成。以前護軍薛寶向元吉呈遞的符籙說:『元吉二字合起來就是唐字。』元吉得到符籙高興地說:『只要除掉秦王,奪取太子易如反掌。』挑起內亂還沒有成功,就打好了互相爭奪太子的主意。憑著大王您的威望,除掉建成、元吉如拔小草。」太宗遲疑不決,大家又說:「大王您認為虞舜是位什麼樣的人?」太宗說:「他智慧深邃才華橫溢,溫和謙恭公正誠實,當兒子孝順,做君主聖明,怎能隨便評論他老人家呢?」大家說:「假使他淘井出不來,像魚鱉一樣淹死,怎能成為孝子呢?填塞倉庫裂牆時下不來,就被燒成了灰燼,怎能成為聖君呢?忍受小棍敲擊,避開大棒拷打,的確是有謀略的。」太宗於是定下計謀除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李元吉死時二十四歲。他有五個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一起株連被殺。不久頒發詔令把李建成、李元吉從皇家名冊中注銷。太宗登上帝位,追封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謚號叫剌,按照禮儀重新安葬。貞觀十六年(642),又追封為巢王,謚號依舊,還把曹王李明作為李元吉的繼子。

5. 文言文 武陽君愛鳥 翻譯 巢,惡,集,窺詞

1.吾:蘇軾自稱。 . 庭:院。 3.巢:築巢,名作動。 4.武陽君:蘇軾的母親。 5.惡:厭惡。 6.殺生:虐殺小生靈。 7.婢僕:泛指家奴。 8.鷇:初生的小鳥。 9.俯:彎下腰。 10.窺:偷看。 11.至:極其。 12.訓擾:馴服順從。 13.殊:一點兒。 14.閭里間:鄉里人。 15.無他:沒有別的。 16.忮:兇狠。 15.野老:鄉下人。 16.去:離。 17.是:這樣。 18.異時:日後。 19.於:比。 20,異日:往後的日子。 21,得:能夠。 22,鷇(kòu ):貓頭鷹。 23,集:聚集。 24,惡:痛恨。 25,此無他,不忮之誠,信於異類也:又有一種叫桐華鳳的鳥,四五百隻聚集在這里飛翔。
翻譯
我在少年的時候,所居住的書房前,種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鬱郁蔥蔥地長滿在庭院里,許多鳥在上面築巢。武陽君對殺生的行為很痛恨,囑咐家裡的小孩、奴婢及僕人,都不能捕捉鳥雀。幾年的時間下來,鳥巢把樹枝都壓彎了,鳥巢里孵的小鳥低下頭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還有一種叫桐花鳳的鳥也有四五百隻,飛翔在院子里,這種鳥的羽毛是最為珍貴很難得見得到的,但(這種鳥)卻能很馴服不受干擾(地待在那兒),而且也不怕人。鄉村裡的人見到這種現象,都認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對待這些鳥雀的誠心,對待這些不同於人類的動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鄉間老人說:「鳥雀的巢離人很遠,就一定會有蛇、鼠、狐狸、鴟、鳶的憂患,人若不殺鳥雀,(他們)自然就親近人,以免去這樣的憂患。由此來看,那時鳥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為人比蛇鼠之類的更凶惡。

6.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文言文覆巢什麼意思

你好,覆巢:傾斜的鳥巢。比喻岌岌可危的環境。

7. 《巢刺王元吉》文言文翻譯

《巢刺王元吉》文言文翻譯如下:

巢剌王李元吉小字三胡,是高祖的第四子。高祖起兵西行時,留守於太原,封為姑臧郡公,進封為齊國公,總管河東十五郡諸軍事,加官為鎮北將軍、太原道行軍元帥。高祖受禪即位之後,進封為齊王,擔任並州總管。

起初,元吉出生時,太穆皇後不喜其貌,不想養他,其侍媼陳善意私自乳養。長大成人之後,為人殘忍好兵,居守邊郡日久,愈益驕奢淫逸。常令奴僕、諸妾數百人披甲練習交戰,相互擊刺,以致死傷甚眾。後來元吉被刺傷,善意制止他這樣胡作非為,元吉發怒,命壯士將她弄死,而私謚她為慈訓夫人。

劉武周進犯汾、晉地區,朝廷下詔派遣右衛將軍宇文歆協助他防守並州。元吉喜好鷹狗,出城常載獵網滿三十餘車,並說:「我寧可三天不吃飯,也不能一日不行獵。」夜裡潛出府門縱淫於民家,不閉府門。宇文歆多次勸諫,完全不聽。宇文歆便上表於高祖說:「齊王多次出城與竇誕肆意游獵,蹂踐民田,放縱左右公然劫奪,民間六畜殆盡。常常當道而射,觀人避箭以為樂笑。百姓無比怨恨。不可與他共守此城。」有詔書召他還京。元吉暗示父老百姓赴京請留,才得以恢復其職。武周率五千騎兵駐於黃蛇嶺,元吉派將軍張達率步兵一百人試著與賊寇交戰,張達因兵少不願出戰,元吉強使他出戰,結果盡沒於陣。張達大怒,便引導武周攻陷榆次縣城。元吉退保祁縣,賊眾急攻其城,元吉隨即逃回並州,賊寇氣勢甚張。元吉哄騙司馬劉德威說:「您帶老弱守城,我率銳士出戰擊賊。」因而攜帶妻妾寶物夜出,拋棄軍隊奔還京師,以致並州失陷。高祖大怒,此後只讓他隨同秦王征討,而不再讓他獨擋一面了。

不久,任職為侍中、襄州道行台尚書令、稷州刺史。秦王圍攻東都時,竇建德前來援救,秦王率領精騎迎戰,而留元吉與屈突通繼續圍困東都,世充小看他們,隨即出兵進戰,元吉設伏劫擊,斬首八百級,生擒其戰將。東都平定之後,拜為司空,賜予袞冕禮服、鼓吹兩部、執劍衛士二十人、黃金二千斤,與太子、秦王各得三爐鑄錢自用。累進為司徒,兼領侍中、並州大都督。

當時秦王建有大功,而皇太子不為朝廷內外所矚目,元吉惟恐不亂,想一起除去兩人。於是向太子建成說:「秦王功業日隆,為皇上所愛,殿下雖為太子,其位不安,不早為計,轉眼就會受禍,請為殿下殺掉秦王。」太子不忍心,元吉多次勸說不止,太子方才答應。於是邀結宮中妃嬪,厚賄中書令封德彝,讓他們游說高祖,以致高祖果然疏遠秦王,親近太子。元吉還藏匿許多亡命壯士,厚賜他們以錢財,使之為己所用。元吉的記室參軍榮九思做詩諷喻他說:「用丹青裝飾成慶,拿玉帛禮遇專諸。」元吉見後,不悟其意。其典簽裴宣儼罷官後,前往侍奉於秦王府,元吉懷疑其事會被泄露,因而毒殺宣儼。從此以後人莫敢言。秦王曾經隨同高祖前往元吉宅第,元吉命其護軍宇文寶埋伏於寢室之內,准備刺殺秦王,太子堅決制止這樣做,元吉發脾氣說:「這是為兄考慮,他對我有什麼危害呢?」

後逢突厥酋帥郁射設進圍烏城,建成推薦元吉領兵北討,還引薦秦王府驍將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多人全都同行,又將秦王府精兵並入其府。高祖知其謀而不能禁制。元吉乘機密請加害秦王,高祖說:「他有平定四海之功,殺他沒有理由。」元吉說:「秦王從前平定東都後,顧望而不西還,散發金銀絲帛以立私恩,難道不是反狀嗎?」高祖不予回答。太子便與元吉謀議說:「大軍出發時,我與秦王到昆明池宴別,埋伏壯士殺秦王,而以暴逝奏聞,皇上沒有不相信的。然後再勸說父皇將帝位讓給我,我就封你為皇太弟,而盡殺秦叔寶等人。」率更令王日至暗中將其陰謀告知秦王,秦王召集僚屬商議,大家都說:「元吉兇殘陰險,使他得志,終究不能侍奉其兄。從前護軍薛寶上符錄說,『元吉』二字可合成一個『唐』字。元吉大喜說:『只要除去秦王,奪取東宮易如反掌!』製造此亂還未如願,就已復懷攘奪之心。大王如不早日正定其亂,社稷江山就會非復唐室所有。」秦王由此定計平亂。

元吉死時年齡為二十四歲。其子承業受封為梁郡王,承鸞為漁陽王,承獎為普安王,承裕為江夏王,承度為義陽王,全都連坐誅死。貞觀初年,下詔改葬元吉,追封海陵郡王的爵位與謚號。後來又改封為巢王,並將曹王李明過繼給他以主持其祭祀。

8. 二燕爭巢文言文翻譯

二燕爭巢已經是文言文,中文是
兩個燕子爭巢

9. 蒙鳩為巢的譯文和寓意

寓意:打好基礎的來重要性。萬丈高樓自平地起,基礎要扎實。學習基礎要扎實,不然學得再多也是徒勞無益的!

原文: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shé),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譯文: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用羽毛編織作窩,用毛發編織,系在嫩蘆葦上,風一吹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

(9)巢文言文解擴展閱讀

在南方,有一種鳥叫「蒙鳩」,它的個性很古怪。古怪就古怪在它築巢時根基不牢,辛苦築窩,終歸徒勞。

蒙鳩築窩是用發絲把羽毛編織起來,做成它的窩,又把它的巢結在蘆葦桿頂尖上。風和日暖的天氣里,很溫暖。大風吹來,蘆葦桿折斷了,它的巢被大風掀掉了,窩里的雛鳥和蛋被掀掉在地上,雛鳥被摔死,蛋被打破了。

蒙鳩之所以遭遇到這樣的不幸,並不是它築建的窩不完善、不堅固,是因為它所築的巢系結在既不牢靠又經不起大風吹刮的蘆葦上啊。

學習或者工作,必須要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工作再認真細致,付出勞動再多,也是不行的。

熱點內容
臨沂市教育局網站 發布:2025-07-12 01:04:56 瀏覽:246
教師節資料50字 發布:2025-07-12 00:58:21 瀏覽:345
老師面試班 發布:2025-07-11 23:57:06 瀏覽:802
如何鋪地磚 發布:2025-07-11 22:46:37 瀏覽:232
田靜老師 發布:2025-07-11 22:21:52 瀏覽:758
文科生物會考知識點 發布:2025-07-11 21:32:18 瀏覽: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學 發布:2025-07-11 21:21:02 瀏覽:729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