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文言文
問題應更正為:劇本、相聲、記敘文和文言文文體上有什麼不同
回答如下:
劇本:是以代言體方式為主體,表現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也是戲劇演出的文字依據。由劇中人物的對話、獨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組成。劇本的空間和時間高度集中,情節的矛盾尖銳突出,且語言充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
相聲: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屬於傳統曲藝的一種,採取聊天、話家常的表現形式,語言簡潔干凈,絕少拖泥帶水的附加成分,具有口語化的特色。常用的文學手法有:運用同音諧音、同義近義、語義對立、一詞多義等漢語語言現象,穿插方言、土語、外國話,藉助其他曲藝形式和文學形式語言等等
以上兩種都以對話為主要形式,與以下兩種有明顯分別。
記敘文: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可以採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在中學階段,常把消息、通訊、人物傳記、回憶錄、寓言、童話、小說等都歸為記敘文。
文言文:文言文並不是一種特殊的文體,而是中國古代的書面寫作用語,和現在廣泛使用的白話文相對。
⑵ 求一些好聽的相聲,最好有文言文的。
楊氏徔孒
⑶ 文言文的相聲
曹:這個相聲大會節目一場接著一場
劉:是
曹:相聲是語言的藝術,中國的語言是博大精深
劉:沒錯兒
曹:每個字兒都有它有用意
劉:哦?
曹:別說一個字兒,哪怕是一個標點符號,要是不注意也會鬧出笑話。
劉:是嗎?
曹:哎 就拿我們家來說吧
劉:怎麼了?
曹:我有一個朋友 山西人 在山裡邊長大的 沒念過書 沒學問 不識字 這
個年紀呢 三十多歲快四十了 我們兩個人稱得起是忘年交 我呢 論著
管他叫二哥。有一回他請我吃飯
劉:嗯
曹:定的是中午十一點半到
劉:哦
曹:我呢 到時候就上家去了 他呢 還請了一位陪客
劉:哦
曹:可是等到十二點 這位沒來
劉:喲
曹:他著急了 於是呢他就畫了一張便條
劉:不 不 您等會兒 干嗎畫啊
曹:因為他不會寫字
劉;噢
曹:所以呢就畫了一張便條
劉:只能畫
曹:我一瞧 畫的什麼啊?畫了一個小人貓著腰 一個手捂著嘴 一個手捂
著屁股 不明白這什麼意思?
劉:挺奇怪的
曹:他疊好了 打發門口的小孩 去 給前院的大爺送去 這位住的不遠 就
在前院住 去送去吧 一會兒的工夫小孩回來了 人沒帶來 也帶回來
一張便條 我一瞧畫的什麼啊 也是一幅畫 畫了一個鳥籠子 鳥籠子里
面有一個王八 這個王八腦袋在鳥籠子外邊探著 王八身子在鳥籠子里
邊 他一瞧 行了 咱甭等他了 咱吃飯吧 我說別別別介 別介 我說我
還不明白什麼意思呢
劉:是啊
曹:您剛才那畫一小人貓著腰 一個手捂著嘴 一個手捂著屁股 什麼意思
啊
劉:干嗎呢
曹:嗨 我跟他說午後請他吃飯
劉:嗨
曹:噢 捂著屁股就是午後 那他這個畫一鳥籠子 里邊有一個王八 王八腦
袋在鳥籠子外邊探著 王八身子在鳥籠子里邊 這什麼意思啊
劉:嗯
曹:他告訴我 大概出不來(曹劉二人都摸著下巴尋恩)
哦 大蓋兒出不來?高科技呀這東西
劉:間諜的底子
曹:唉呀 吃吧 吃吧 酒過三巡 菜過五味 我說了 二哥 下禮拜不能陪你
喝酒了
劉:怎麼呢
曹:下禮拜我上山西太原演出 您的老家也是太原的 有什麼需要我往家裡
邊帶的話 帶的東西 您給我 我幫您帶 二哥一聽這高興了 太好了 太
好了 你到了太原 你找杏干村的酸老爺 杏干村的酸老爺 那就是我父
親 你幫我帶點兒東西 帶什麼啊 帶一封信 還有五百塊錢 一封信
五百塊錢 不就這點兒東西嗎 對 一封信 五百塊錢 交給我吧 我把東
西都收到了 簡短截說 轉過天來 上火車奔太原演出
劉:這就走了
曹:上了火車(嘆氣)我呀 也沒帶個游戲機
劉:帶那干嗎
曹:也沒帶本書 長路漫漫 無心睡眠 您說我干嗎?
(台底下一觀眾喊:拆信)
曹:知音 這是知音(美的慌)我拆信看看
劉:不 不 您等會兒 你先別美 這不道德 知道嗎?
曹:知道
劉:知道還拆它
曹:您管著嗎 我拆你信了 我拆你信了
劉:沒 沒有
曹:有你什麼事 我樂意 你管著嗎 你管著嗎 你管著嗎?
劉:碎嘴子
曹:管你什麼事
劉:不管
曹: 就看 就看 就看 呲兒(筆畫拆信)拿出來一瞧 嗬 我高興了
劉:怎麼了
曹:又畫了一幅畫
劉:怎麼全是畫?
曹:唉 畫了一幅畫 這畫挺熱鬧
劉:都有什麼啊
曹:信的這邊畫了七個駱駝
劉:駱駝?
曹:駱駝 知道嗎
劉:駱駝 知道
曹:(用手比劃七個駱駝)
劉:我說我說 等會 甭把七個都比劃出來行不行啊
曹:畫了七個駱駝 信的這邊畫了一顆大樹 樹叉上邊落了兩只蒼蠅 樹底
下趴著四個王八 立著兩把酒壺 旁邊還有一個雞蛋 (無耐)這什麼
意思 不明白 疊好了 裝信封里 睡一覺吧 一會兒的工夫就到太原了
到了太原 奔劇場演出 演出完了 轉過天來 在當地轉一轉
劉:玩玩
曹:買點兒什麼土特產品 對不對?
劉:對
曹:說是土特產 無非就是煙酒什麼的
劉:沒錯兒
曹:酒 我北京的喝慣了 別地兒的酒不愛喝 買點煙吧
劉:唉 這行
曹:當地的煙 我一瞧 唉 煙灘 這山西名煙多少錢 一百塊錢一條
(猶豫)便宜點兒 不便宜 就一百塊錢一條 你買你就買 不買拉倒
劉:不還價
曹:也不貴 買一條吧 來一條 把煙拿過來 我想起來了 我上這兒來還有
正事兒呢
劉:什麼事兒啊
曹:上二哥家送東西去
劉:哦 對
曹:對不對 杏干村酸老爺嘛
劉:沒錯兒
曹:找吧 挺容易就找著了
劉:好找
曹:一看這家 我走到門口 啪啪啪 扣打柴扉
劉:不 這陣兒就不用拽了 你可以說敲門
曹:搗亂是嗎
劉:沒有
曹:啪啪啪 敲門
劉:就別用那啪啪啪了
曹:啪啪啪 叮咚 敲門
劉:你麻煩不麻煩 有門鈴你還敲什麼啊
曹:我都試試 看看響不響
劉:跑這兒玩來了
曹:吱拗門開了 站著一老頭兒 年近六旬左右 站這 我說你是杏干村的酸
老爺嗎 對 我是酸老爺(山西方言)聽您這味就挺酸的 我說您兒子
讓我給您帶點兒東西 俺兒子讓你給我帶什麼東西? 來來來 進來 進
來
劉:讓屋裡了
曹:讓到屋裡來 俺兒子讓你給我帶什麼東西 嗨 你兒子啊讓我給你帶一
封 還有四百塊錢
劉:不 您等會兒 說錯了 五百塊錢
曹:四百
劉:不 你剛才還說是五百呢
曹:我說了怎麼說吧
劉:不是 那這里差一百塊錢呢
曹:廢話 買煙了
劉:拿別人錢買煙呢?
曹:我替他嘗嘗好抽不好抽
劉:人家用你嗎?
曹:你管著嗎 我拿你錢了 我拿你錢了 有你什麼事兒 你老打抱不平 有你什麼
事啊
劉:你幹嘛這么碎叨 沒我事
曹:一封信 四百塊錢
劉:嗯
曹:把東西交過去了 老頭兒接過信來打開了一瞧 看看我 看看信 看看信 看看我
你跟我兒子什麼關系?—— 點頭之交
劉:不 你們可是把兄弟 你剛可說了
曹:(搖搖頭)這事不能說把兄弟
劉:怎麼呢?
曹:說把兄弟你偷人家一百塊錢買煙抽 顯著咱這人品次 你知道嗎?
劉:(氣憤)你這個人品就夠次的了
曹:你甭管 就這么說 點頭之交
劉:你瞧瞧這個
曹:老頭一看信一看我 不對 你跟我兒子是把兄弟 (疑問)你怎麼知道的?——信
上寫得明白 (疑問)哪兒寫著了?
劉:是啊
曹:你看 這個信上邊畫著七個駱駝 我們山西人叫駱駝有規矩
劉:什麼規矩?
曹:五個為一貫 六個為一串 七個為一幫 八個為一幫 這上邊畫著七個駱駝 就是說一
把子 所以說明你跟我兒子是把兄弟
劉:哦
曹:合著我們哥倆兒都是駱駝
劉:嗨 沒這么說
曹:我想壞了 這一百塊錢要破案
劉:我看也懸
曹:咱得咬住了牙 我兒子讓你給我帶多少錢 (小心意意)——四百
劉:虛了
曹:(看看信)不對! 耶!!!(抖了手)
劉:能不緊張嘛?
曹:翻包袱嘛這得
劉:嗨 別麻煩了
曹:就是四百 ——不對 五百 ——哪兒寫著 哪兒寫著五百了
劉:是
曹:信上寫得明白 (裝橫)哪兒寫著 哪兒寫著 哪兒寫著了
劉:碎叨勁又來了 你說說
曹:咱得假裝橫
劉:哦
曹:你看這個信上邊畫著一棵大樹 這樹叉上邊落著兩個蒼蠅 我們山西人
管這個蒼蠅不叫蒼蠅
劉:叫什麼呢
曹:叫蠅子
劉:蠅子?
曹:蠅子 我們花的這個錢也叫銀子
劉:哦
曹:你看這畫著兩只蒼蠅落在樹叉上面 這是我兒子告訴我 銀子 銀子 有數
(邊說邊比劃)
劉:(尋思了半天)哇! 太神奇啦!
曹:有數寫著五百了?——就是四百
劉:對!
曹:就是四百 就是四百——接著看樹底下叭著四個王八 立著兩把酒壺 四八
三十二 二九一十八 五十 ——那也是五十 啊 那也是五十 沒寫著五百
(裝橫)——旁邊還有一個雞蛋!
劉:嗨!
(台下笑場 噫!!!)
曹:(疑問)你們是地球人嗎?
劉:確實神奇
曹: 溝通的方式很特殊嘛?(老實了)大爺 咱實說吧 我拿一百塊錢買煙抽了
劉:說實話了
曹:沒關系 錢財乃身外之物
劉:瞧瞧
曹:你多咱走 我說我明兒個走 這樣 你晚上再上家裡邊來一趟 幫我帶點東西
我說行 您放心吧 簡短截說 晚上我又上家來了 老頭兒拿出兩個信封來
這兩個幫我帶一下 這個大的 是我給我兒子的 這個小的是你嫂子給你二哥的
劉:哦
曹:我說行了 交給我您放心吧 ——你可別拆開了看 我說不會的 不會的 我說這
里沒有錢吧?——不能 你這個人品不能給你錢
劉:喝~!
(繼續笑場中.......)
劉:太對了
曹:(不好意思)你這樣就沒意思了吧
劉:挺有意思的
曹:這說得我不好意思了都(捂臉)
劉:你還要臉呢
曹:拿了東西上火車回北京 上了火車呀 煩得慌
劉:是啊
曹:也沒帶個游戲機
劉:哦
(台底下一群人喊:拆信!!!)
曹:知音越來越多
劉:唉呀 你快學壞了
曹:我拆信看看 是他們跟我學壞了
劉:差不多
曹:我拆信看看
劉:拆吧
曹:我先把這大的拆了 呲(拆信聲音)把信拿出來一瞧 嗬 這信有意思!
劉:怎麼了?
曹:還是一幅畫
劉:都有什麼啊
曹:畫著兩個水桶 水桶扣著擱著 底兒朝上 扣著擱著 水桶上邊落著兩個蒼蠅 我
想甭問 這里邊有錢的事
劉:對 有銀子
曹:銀子嘛 咱們知道這個 他爸爸給我講一回了
劉:是
曹:再往邊上看 畫著一個大圈兒 畫著一個小圈兒 大圈兒里邊放著一個炮仗 炮仗
過年放的那個炮仗 一點當 小圈兒里邊放著一個蠶 蠶蛹外邊那層
劉:知道 知道
曹:蠶繭
劉:可以做絲線的
曹:唉 對 做絲線的那種東西 這是什麼意思 不明白(疑問) 疊好了 裝信封里 把
這小的拆開
劉:都得瞧瞧
曹:打開了一瞧 哇噻 !
劉:怎麼意思?
曹:太有意思了
劉:是啊
曹:太可樂了
劉:你給說說
曹:畫得熱鬧 畫的兩只鴿子 一隻鴨子 兩只鴿子 一隻鴨子 一共四隻鴿子 兩只鴨子
信的這邊畫著一隻大象 象鼻子上邊卷著一口刀 這個刀尖扎在一隻鵝的脖子上
把這鵝給扎死了 鵝脖子直流血
劉:唉呀
曹:信的底下畫著一個藕斷開了 但是絲還連著 還有一節小木炭 再往底下畫了一個小
人 留著一個小平頭 穿著一個黑大褂 這手拿著一百塊錢 這手拿著一條煙(邊說
邊比劃)
(台下笑翻 噫~!!聲不斷)
曹:(比劃著傻了,看看劉雲天)好像有我?
劉:(樂得都不行了)肯定有你!
曹:這什麼意思 不明白 裝信封里 等著 覺也不睡了 我跟著這兒等著
劉:好嘛 這不幹熬嗎
曹:一會兒的工夫到了北京了 由打北京站出來 我連家都沒回我直接奔我二哥那去了
劉:哦
曹:我二哥我把東西接過來 行 謝謝 謝謝 把抽屜拉開了 往抽屜里一放 關上了
行了 你走吧 —— 別介 別走啊 拆開看看 ——別介 我們家的信你看什麼
——有我(激動的比劃)那裡有我 真的 真的 真有我 真有我
劉:露餡兒了
曹:不 怎麼會有你 ——您甭廢話 你拆開看吧 ——行 行 我拆開你別跟外人說啊
先把這這大的拆開了 打開了一瞧 —— 好 金子啊 交朋友還得交你這樣的
劉:怎麼回事
曹:怎麼回事 你把錢給我帶到了 ——哪兒寫著呢 你看著 這畫著兩個水桶 水桶上
落著兩個蒼蠅 我們山西人管這個蒼蠅不叫蒼蠅 叫蠅子 ——我這這我知道 花
的錢也叫銀子 一樣的 ——哦 這你都知道了 我們管這個水桶也不叫水桶
劉:叫什麼啊
曹:叫水梢
劉:哦
曹:你看這兩個水桶扣著擱著 意思就水梢擱倒了 跟這個蒼蠅連起來就是一句話
劉:怎麼說呢?
曹:銀子 銀子 捎到了
劉:挺好
曹:水捎倒著擱著就捎倒了 好 好 我說那大圈跟那小圈是什麼意思啊
劉:嗯?
曹:大圈是飯碗 小圈是茶碗 哦 我說那個大圈裡有一個炮仗 小圈裡有一個蠶繭這
是什麼意思啊 —— 我父親想我每天是茶里思飯里想——有一炮仗就是飯里響
你們家人太恐怖了
劉:厲害(伸大拇指)
曹:哦 行了 行了 行了 我明白了 啪 他疊好了 擱信封里 行了 行了 走吧 ——
別走 主要看那封(激動著說)
劉:這個關鍵
曹:那封有我 ——不是 我媳婦給我的信你就別 ——不行 不行 我得看 我得看
行啊 別跟外人說啊 把信打開了 二哥一瞧 眼淚下來了——二哥怎麼哭了
劉:嗯
曹:你看上面畫著兩只鴿子 一隻鴨子 兩只鴿子 一隻鴨子 這是你嫂子在喊我:哥
哥呀 哥哥呀
劉:嗨 這真是沒法說了
曹:(無語中)喊你也沒必要哭啊 ——你接著看啊 信的這邊畫著一隻大象 象鼻子
上邊卷著一口刀 這個刀尖扎在一隻鵝的脖子上 把這鵝給扎死了 鵝脖子直流
血 這跟頭里是一句話
劉:怎麼說呢
曹:哥哥呀 哥哥呀 想煞我了 (傻了)象殺鵝了?
劉:您這個玩意啊
曹:我說那這畫了一個藕斷開了 絲還連著 還有一節小木炭 這是什麼意思啊?
——你嫂子想我每天是長思短嘆!
劉:太精闢了!
曹:我說那底下畫了一個小人啊 剃著一個小平頭 穿著一個黑大褂 這手拿著一百塊錢
這手拿著一條煙 這什麼意思啊?
劉:嗯
曹:嗨 別提了 我這兒子不學好 偷我一百塊錢 買煙抽 ————我呀!
⑷ 求一個相聲貫口,大意是一個人覺得生活學習沒有動力,另一個人就勸他,用的是古文、古詩詞里的句子
也許中國傳統對口相聲八扇屏中的一段,現附全文,如果不是這個,也許你可以多提供一些信息
八扇屏 這是北京二趙的版本,也許對你有幫助
甲:您是~~?
乙:啊,我是相聲演員。 甲:哦,相聲演員。
乙:對了。
甲:我跟您還不一樣。
乙:哦,那您是?
甲:我是,文人哪。
乙:您是什麼?
甲:文人哪。
乙:文人。
甲:嗯。
乙:呵呵,這我還真不理會。
甲:不理會嗎?
乙:對了。
甲:我沒聞過您嘛。
乙:誒,我也得讓你聞呢。什麼叫聞我呀。
甲:文人墨客。
乙:誒,這對。 甲:每天我要讀讀書哇。
乙:哦~~。
甲:閱閱報哇。
乙:學習嘛。
甲:操操琴哪。
乙:嗯。
甲:舞舞劍哪。
乙:好。
甲:作作詩呀。
乙:嗯。
甲:尿尿炕啊。
乙:啊!
甲:啊,不,不是。這個,寫寫帳啊。
乙:他差點兒把實話說出來呀。
甲:啊,寫寫帳。
乙:這寫帳也是您的工作呀。 甲:那當然了。每天我要算一算,我收入多少。
乙:哦。
甲:支出多少。
乙:嗯。
甲:能不能保持平衡。
乙:生活有計劃。
甲:還經常到各個公園去遊玩遊玩。
乙:您喜歡到公圓去玩兒去。
甲:對,這話在~~,三月份吧。
乙:是呀。
甲:我還到北海去遊玩。
乙:您上北海去玩兒去了。
甲:遊玩哪。
乙:誒。什麼叫遊玩哪。你說玩兒去不就得了嘛。
甲:您不知道,因為我這個人說話就愛走大音。
乙:你那麼說多別扭啊。 甲:到北海去遊玩。
乙:誒,遊玩。
甲:那天的天氣還是比較好。
乙:哦。
甲:響晴白日。
乙:是呀。
甲:有點兒小風兒。
乙:嗯嗯。
甲:這個風嘛,也不大。
乙:夠幾級風呢?
甲:也就在一、二級左右。
乙:哦,不大。
甲:唉呀,我你看這個風景啊,非常的優美。
乙:是了。
甲:我一看這個河水,也是非常的清亮。
乙:哦。 甲:當時我一看這個河水這么清亮,我一高興啊。
乙:怎麼樣呢。
甲:我就洗了個棗。
乙:哦,啊!?
甲:那麼~~
乙:行、行,您別說了,別說了。要把你淹死怎麼辦呢。
甲:洗棗怎麼能淹死人呢。
乙:怎麼淹不死啊,北海那水深著呢,你脫了衣裳下河了洗澡去,會淹不死你?
甲:沖你這么一說呀,你這個人一定沒洗過棗。
乙:我怎麼沒洗過澡哇。
甲:洗棗我脫衣服干什麼呢。
乙:費話,你不脫衣服怎麼洗呀。
甲:我洗棗你懂不懂?
乙:懂啊,不就是脫了衣服,下河裡頭洗澡去嗎?
甲:嗯~~,洗棗!
乙:你怎麼個洗澡啊? 甲:就是地下有一個棗,我把它撿起來,到那兒洗了洗,然後我把它給吃了。
乙:哦,洗棗兒啊!
甲:啊,洗棗。
乙:嗐,那得說洗棗兒。
甲:我已經跟您說了,我這個人說話就愛走大音。
乙:你走大音可嚇我一跳啊。我還直怕你淹死呢。
甲:這是笑談。
乙:別取笑。
甲:我那天確實是很高興。
乙:哦。
甲:河水是非常的清亮。
乙:嗯嗯。
甲:這個小風兒刮的河水是一層一層的波浪。
乙:是呀。
甲:當時我一看這河水一層一層的波浪。我的詩性大發。
乙:哦,你作了一首詩。 甲:作詩的時間來不及了。
乙:那你作什麼了呢?
甲:當時我靈機這么一動,我就寫了一幅對聯。
乙:哦,作了一幅對子。
甲:對。
乙:那你這個對子以什麼為題呀?
甲:以這個風水為題。
乙:好,這對子你怎麼作的呀?
甲:干什麼?
乙:你念一念,我向你學習學習。
甲:念一念?
乙:啊。
甲:在哪兒念?
乙:就在這兒念哪。
甲:在這兒念?
乙:嗯。 甲:這兒可不能念。
乙:怎麼?
甲:這是什麼地方?
乙:這是娛樂場所呀。
甲:娛樂場所。
乙:嗯。
甲:讀書人之多,識字人之廣。倘有一字說差,豈不被大家恥笑我學生,那便如何是好呢。(上口)
乙:這是什麼鳥兒叫喚哪。
甲:如果大家要恥笑我那可怎麼辦哪。
乙:沒關系,恥笑你呀,我替你兜著。這還不行嗎?
甲:好,那我就給您念一念。
乙:誒。
甲:我這個對字是以風水為題。
乙:是呀。那您這個上聯兒是怎麼作的呢?
甲:上聯是,風吹水面層層浪。
乙:誒,還真不錯。呵呵呵。 甲:唉呀,見笑,見笑。
乙:唉呀,哪裡哪裡哪裡。
甲:啊,您這個下聯兒是什麼呢?
乙:真是顯丑哇顯丑。
甲:您太客氣了。
乙:那您這個下聯兒是~~?
甲:慚愧,慚愧。
乙:您太謙虛了。那您這個下聯兒是~~?
甲:真是,粗~~
乙:你還有完沒完了!干什麼呀。
甲:這是向您表示謙虛呢。
乙:您甭謙虛了,我問您哪,這個下聯兒是什麼呀?
甲:風就是刮風的那個風。
乙:哦哦,我沒問這個風。
甲:啊啊。
乙:我問您哪,下聯兒。 甲:風的下邊嘛,那就是吹。
乙:吹。
甲:這個吹嘛,就是口字邊,這邊一個欠債的欠字。
乙:這我認識。
甲:哦,這個認識。
乙:我問您哪,下聯兒。
甲:下邊就是水面。
乙:水。
甲:這個水面嘛,就當表面來講。
乙:對對對,這我懂。
甲:哦,這個也明白。
乙:我問你呀!下聯兒!
甲:再下頭就是層層。
乙:他沒有下聯兒吧?
甲:這個層層嘛,當然就不是一層兩層。而是很多。層層。
乙:對對,我知道這個。我問你呀,下聯兒! 甲:盡下邊兒就是浪
乙:他是沒下聯兒。
甲:浪嘛,就是三點水兒
乙:行了,行了。
甲:誒~~。什麼意思這是?
乙:我問問你,就象你這像兒的文人,家裡住那房子,也安著門呢嗎?
甲:這什麼意思這是?那當然有門了。
乙:哦,也有門。
甲:啊。
乙:你們家那門,有門框沒有哇。
甲:沒有門框那門往哪兒安呢?
乙:哦,也有門框。
甲:啊。
乙:那比方說過年的時侯,你們家貼對子。這邊兒上聯兒你貼的是,風吹水面層層浪。那麼這個下聯兒你貼什麼呀?
甲:啊,明白你的意思。
乙:明白啦。
甲:你說嘛,兩個門框,這邊兒貼上,風吹水面層層浪。
乙:誒。
甲:這邊兒貼上什麼?
乙:對子得有上下聯兒呀。 甲:要不怎麼說你這個人腦筋太簡單哪。
乙:嗯?怎麼?
甲:這個對子是死的,你這人是活的呀。
乙:嗯?
甲:你可以再寫一張,再貼到這邊兒呀。那也沒有什麼關系嘛。
乙:哦!倆層層浪啊。
甲:仨也照樣貼呀。
乙:沒聽說過!你那怎麼念哪。
甲:我教給你呀。按我這么念。
乙:嗯。
甲:上聯把音壓下去,下聯把韻挑起來。你這么一聽,它就是對子上下聯。
乙:怎麼年呢?
甲:上聯是,風吹水面層層浪。
乙:下聯兒呢?
甲:下聯是,風吹水面層層浪。
乙:呵呵,那橫批? 甲:風吹水面。(同時)
乙:風吹水面。(同時)就這個呀。你什麼文人哪,你純粹是撿棗兒的。我認識你,我跟您各位一說,您就明白了。不錯,前些日子 呀,他還真上北海去玩兒去了。明著是玩去呀,暗含著就是撿棗兒去了。凈聽說那金絲蜜棗兒挺好吃的,可是沒嘗過。一想怎麼 辦呢?誒,北海那兒遊人多,保不齊呢,有掉棗兒的。如果有掉的呢,好撿起來嘗嘗,明兒好跟別人說古去。他正在河邊兒那兒 轉悠著呢,可巧前頭有兩個人,拿一大包子棗兒,人家是一邊兒走一邊兒吃。有一個人一看這個水波浪刮的停好看的,就跟他旁 邊兒這個人說,嘿,你看啊,真是風吹水面層層浪啊。旁邊兒那個人一聽,誒,好。你這一句話呀,夠個對子上聯兒,咱給記下 來吧。誒,人家呢,就拿筆給記下來了。不是人家積下來了嘛,他在後頭,他也給記下來了。那個人說咱們有上聯兒了還沒下聯 兒呢,那多不好啊。我呀,再給你對個下聯兒。剛要對下聯兒呀,一看手裡拿的那棗兒是壞的,人家一瞧是壞的就不吃了,啪一 下子就給扔了。他一看,這機會可來了。撒腿就追,等撿起這棗兒來,沒法兒吃,怎麼?掉泥里頭了。那怎麼辦呢?他也有主意 ,他就上河邊兒那兒去了,干嗎去了?就上那兒洗棗去了。
甲:嚇~~。
乙:等洗完了這棗兒,吃完了,壞了。人家那下聯也念完了,他沒聽見,這合著你就拿一上聯兒這唬我來了,是不是啊。那哪行啊, 常言說的啊,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人不言自能,水不言自流。金磚何厚,玉瓦何薄,自大念個臭,懂嗎!?知道我是干什 么的嗎?
甲:演員哪。
乙:誒~,對了,演員的肚兒是雜貨鋪兒,你買什麼我這有什麼。唬別人兒行了,唬我呀,你差點兒。我說你可不能白說,今天哪,我 要給你對上一個下聯兒來。
甲:哦哦。
乙:你記住嘍,明兒呢,好再唬別人兒去。聽見沒有。那麼你那個上聯兒是什麼呀?
甲:風吹水面層層浪。
乙:哦~,上聯兒有風吹。下聯我給你對雨打,對字嘛。呵呵,我給你對雨打沙灘萬點坑。聽明白沒有?
甲:聽明白了。
乙:記住了嗎?
甲:記住了。
乙:好,呵呵,撿棗兒去吧。別這兒起鬨了。什麼文人呢。
甲:唉呀,您真是高才呀,高才。
乙:呵呵,豈敢豈敢。 甲:都說相聲演員沒有多大學問。
乙:那是他們。
甲:嗯~,您是不然。
乙:啊。
甲:您可稱的起是,亂石之中,您算是一塊無暇的美玉呀。
乙:唉呀,不敢當,不敢當。
甲:亂草之中,會有您這么一棵靈芝,
乙:唉呀,過獎過獎。
甲:這狗食盆子里頭,會有您這么大塊兒的壇子肉。
乙:您太~~,那我還是狗食啊。你這是誇我呢嗎?
甲:誇你?我為什麼要誇你呢?
乙:給你對上下聯兒來了。
甲:對上下聯兒?
乙:嗯。
甲:你這下聯兒怎麼對的?
乙:雨打沙灘萬點坑啊。 甲:雨打沙灘萬點坑。
乙:嗯。
甲:怎麼個講法?
乙:當然有講兒啊。
甲:你說說。
乙:我說下雨呀,下了一萬個點兒,下到沙灘上了,把這沙灘哪,砸了一萬個坑兒。這不叫雨打沙灘萬點坑嘛。
甲:哦,下雨,下了一萬個點兒。
乙:嗯。
甲:你數著來了?
乙:沒有。
甲:那你怎麼知道下一萬個點兒呢?它就不許多下點兒,它就不許少下點兒嗎?它就不許下九千九百九十九個點兒嗎?它就不許下一 萬零一個點兒嗎?怎麼那麼寸,就下一萬個點兒呢?這一萬個點兒,全下沙灘上了?
乙:啊。
甲:馬路上沒有。
乙:啊,沒有,沒有。
甲:石頭上也沒下著。
乙:啊。 甲:那雨點兒下到石頭上這沒砸坑兒怎麼辦呢?這得請石匠,現鑿。
乙:那多麻煩呢。
甲:那麼這雨點兒要下到你腦袋上呢?那也得現鑽眼兒呀。
乙:那我腦袋就成漏勺了。
甲:那什麼叫雨打沙灘萬點坑呢?
乙:它這不且比你沒有下聯兒強的多呢嗎?
甲:你怎麼會知道我沒下聯兒呀。
乙:那有下聯兒你怎麼不念呢?
甲:這還沒容我念,我這剛想解釋解釋,您瞧這通催,下聯兒下聯兒下聯兒,我聽見了,我不愛理你,你知道不知道。
乙:那這么一說你有下聯兒。
甲:當然了,沒有下聯兒能跟你這兒說來嘛。
乙:那你這下聯兒是什麼呢?
甲:我這下聯~~,唉,跟你那也差不多。
乙:哦,一個樣。
甲:一個樣,那還說什麼,當然是不同。
乙:那你這是? 甲:我這下聯兒是,雨打沙灘點點坑
乙:雨打沙灘點點坑,我對的是,雨打沙灘點萬坑。
甲:一個樣嗎?
乙:嗐,差著一個字兒不咧。
甲:嗯?一個字兒不咧。這一字如公門是是九牛拽不出哇。比如說人家該你十塊錢,還你一塊錢行不行。
乙:那哪行啊?
甲:誒,一個字不咧。
乙:那不成,還差九塊呢。
甲:那你這叫什麼雨打沙灘點萬坑呢?你對錯了對子,我還不惱你。您瞧剛才這一大套,什麼文人,純粹是撿棗兒的。你怎麼會知道 我是撿棗兒的。
乙:我瞧你象。
甲:瞧我象,
乙:對了。
甲:我這兒鏨著字兒呢,撿棗兒的。您聽這一大套,又什麼天不言自高了,地不言自厚了,人不言自能了,水不言自流。什麼什麼, 金磚何厚,玉瓦何薄,你這什麼亂七八糟的這個。又自大加一點念個臭了,那對嗎?
乙:怎麼不對呀?
甲:自大念個嗅,自大一點兒念個臭,你那點兒哪去了?
乙:我那點兒不是下到沙灘上了嘛。 甲:不像話。還什麼,演員的肚兒又雜貨鋪兒了。
乙:嘿~,對了。
甲:你那是雜貨鋪嗎?
乙:啊,雜貨鋪。
甲:大雜貨鋪,小雜貨鋪。
乙:小雜貨鋪。
甲:來包火柴。
乙:誒,不賣。
甲:買盒兒煙卷兒。
乙:不賣。
甲:賣什麼?
乙:什麼也不賣,今兒盤貨今兒個。
甲:對對子規矩你都不懂啊,有數對有數,無數對無數哇。如果說我上聯是千層浪,你下聯兒可以對萬點坑。我上聯兒是層層浪,你 為什麼要對萬點坑呢?知道再對,不知道別胡對呀。那常言說的卻好,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 不知人也,是求為可知呀。
乙:您聽吧,他又來勁兒了。
甲:完不了,我越想越生氣我。我有心我打你一通吧。
乙:什麼,打人!? 甲:我~,我又怕打不過你。
乙:你這不費話嘛。
甲:我有心罵你。
乙:你敢罵街。
甲:有失我學生的身份。不打你不罵你,難解我心頭之恨。完不了,限你三分鍾,你要答復我,否則的話,我在你這抽瘋。
乙:誒,別嗟。
甲:我還說抽就抽。
乙:誒、誒,先生先生,您怎麼真抽哇。
甲:完不了,我就問你,什麼叫雨打沙灘萬點坑。
乙:您說我著誰惹誰了我。沒法子,說你句好話,我給他央各走也就得了。呵呵呵。
甲:完不了!
乙:嚇我一跳,您哪,消消氣,啊,別跟我一般見識。我這人哪,不會說話,您就拿我當個小孩子。
甲:嗯?等會兒,你說你是什麼?
乙:我就是個小孩子。
甲:小孩子?
乙:對。 甲:哼哼,你比不了。
乙:這小孩子我怎麼比不了哇。
甲:那是一位古人。
乙:古人?
甲:嗯。
乙:我不知道。
甲:不知道?
乙:嗯。
甲:那好,我說說你聽聽,在想當初。
乙:什麼叫想當初哇?
甲:就是不是現在的事情。
乙:哦,過去的事兒了。
甲:大宋朝文彥博,幼兒倒有浮球之智。司馬文公,倒有破瓮救兒之謀。漢孔融,四歲讓梨,懂得謙遜之禮。黃香九歲溫席奉親。秦 甘羅一十二歲身為宰相。吳周瑜七歲學文,九歲習武,一十三歲官拜水軍都督,執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權,施苦肉,獻連環,借 東風,借鵰翎,火燒戰船,使曹操望風鼠竄,險些喪命江南。雖有卧龍、鳳雛之相幫,那周瑜也算小孩子當中之魁首。我說這幾個小孩子,閣下您比哪位呢?
乙:哪位我也比不了哇。對了,你凈說那好的了,那尿炕的你一個沒提呀。
甲:你說,什麼叫雨打沙灘萬點坑。
乙:我沒跟您說嘛,您哪,別生我的氣。我這人哪,什麼都不懂,我就是這么一粗魯人。
甲:嗯?
乙:您跟我~ 甲:你先等會兒。
乙:啊。
甲:你說你是什麼?
乙:我是個粗魯人哪。
甲:粗魯人!?
乙:啊。
甲:你比不了。
乙:怎麼這粗魯人我也比不了哇。
甲:那又是一位古人。
乙:我不知道。
甲:不知道?
乙:嗯。
甲:那好,我說說你聽聽,在想當初。
乙:還是過去的事。
甲:唐朝有一位粗魯人。此人復性尉遲,單字名恭,號敬德,保定山後劉伍州。日搶三關,夜奪八寨。自秦王,夜探白壁關,敬德月 下趕秦王,打三鞭,還兩鐧,馬跳紅泥澗。自降唐以來,征南大戰王世充,掃北收服皮克能。跨海征東,月下訪白袍。唐王得勝, 班師回朝。那尉遲恭,因救白袍,在午門外拳打皇親李道宗,打掉門牙兩齒。唐王大怒,貶至田莊。到後來,白袍訪敬德,那尉 遲恭獨座船垂釣,忽聽得,身背後人又喊,馬又叫。我乃征東薛平遼,特地前來訪故交,你我金殿去交旨,保你為官永在朝。敬 德言到,將軍不要錯認,我乃山野村夫,耕種鋤刨,一粗魯人也。粗魯人,敬德,門神爺,你比的了嗎?
乙:門神爺。 甲:啊。
乙:我連兔兒爺也比不了哇。
甲:那你說,什麼叫雨打沙灘萬點坑。
乙:還記著這茬兒呢。您哪,消消氣兒,我不說了嘛,您千萬別跟我一般見識。我這人哪,不會說話,就是這么一莽撞人。
甲:嗯?
乙:您說~
甲:等會兒。
乙:嗯?
甲:你說你是什麼?
乙:我是個莽撞人哪。
甲:莽撞人?
乙:啊。
甲:你比不了。
乙:怎麼莽撞人我也比不了哇。
甲:那又是一位故人。
乙:我不知道。 甲:不知道?
乙:嗯。
甲:那好,我說說你聽聽在想當初。(同時)
乙:我說說你聽聽在想當初。(同時)我倒霉就倒霉這想當初上了。
甲:後漢三國,有一位莽撞人。自從桃園三結義以來,大爺姓劉名備字玄德,家住大樹樓桑。二弟姓關名羽字雲長,家住山西蒲州梁 縣。三弟姓張名飛字翼德,家住涿州范陽郡。後續四弟,姓趙名雲字子龍,家住真定府常山縣,百戰百勝,後稱為常勝將軍。只 皆因長坂坡前,一場鏖戰。那趙雲,單槍匹馬,闖入曹營。砍倒大蠹兩桿,奪槊三條。馬落陷坑,堪堪廢命。曹孟德,在山頭之 上,見一穿白小將,白盔白甲白旗靠,坐騎白龍馬,手使亮銀槍,實乃一員勇將。心想,我若收服此將,何愁大事不成,心中就有 愛將之意。暗中有徐庶保護趙雲,徐庶進得曹營,一語未發。今日一見趙將軍馬落陷坑,堪堪廢命,口尊丞相,莫非有愛將之意? 曹操言道,正是。徐庶言道,何不收留此將。曹操急忙傳令,令出山搖動,三軍聽分明,我要活趙雲,不要死子龍。倘有一兵一將 傷損趙將軍之性命,八十三萬人馬,五十一員戰將,與他一人抵命。眾將聞聽,不敢前進,只有後退。趙雲一仗懷揣幼主。二仗常 勝將軍之特勇。殺了個七進七出,這才闖出重圍。曹操一見,這樣勇將,焉能放走。在後面緊緊追趕。追至到當陽橋前,張飛趕, 高叫四弟不必驚慌,某家在此,料也無妨!讓過趙雲的人馬,曹操趕到,不見趙雲,見一黑臉大漢,立於橋上。曹操忙問夏侯憞, 這黑臉大漢,他是何人?夏侯憞言道,此乃是張飛,一莽撞人。曹操聞聽,大吃一驚。想當初關公在白馬坡斬顏良之時曾對某家言 道,他有一結拜三弟,姓張名飛字翼德,在百萬軍中,能取上將之首級如探取物,反掌觀紋一般。今日一見,果然英勇,撤去某家 青羅傘蓋,觀一觀莽撞人的武藝如何?青羅傘蓋撤下,只見張飛豹頭環眼,面如潤鐵,黑中透亮,亮中透黑。頦下扎里扎沙一部黑 鋼髯,猶如鋼針,恰似鐵線。頭戴鑌鐵盔,二龍斗寶,朱纓飄灑,上嵌八寶雲羅傘蓋,花冠雲長。身披鎖子大葉連環甲,內襯皂 羅袍。足蹬虎頭戰靴,跨下馬,萬里煙雲獸,手使丈八蛇矛。正在橋頭之上,咬牙切齒,捶胸憤恨。大罵,曹操聽真,呔!今有 你家張三爺在此,爾或攻,或戰或進或退或爭或斗。不攻不戰不進不退不爭不鬥,爾乃匹夫之輩。大喊一聲,曹兵嚇退。大喊 二 聲,順水橫流。大喊三聲,把當陽橋嚇斷。後人有詩贊美日,長坂橋前救趙雲,嚇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留芳莽 撞人。莽撞人,張飛,你比的了嗎?
乙:您甭說張飛了,我連咖啡也比不了哇。
甲:你說,什麼叫雨打沙灘萬點坑。
乙:你怎麼還記著這茬兒呢。
甲:完不了。
乙:你說了半天啊,我不言語就算得了。
甲:得了,得了你還不吃去。
乙:你聽誒。
甲:我聽你唱。
乙:你瞧誒。
甲:我瞧你練。
乙:呦~~ 甲:夭哇,翻過來是個六。
乙:嗬~。
甲:喝~,你帶湯兒扒拉吧。
乙:別嗟,別嗟。
甲:別借過的去嗎?
乙:算了算了。
甲:蒜辣吃韭菜。
乙:我說我算了。
甲:你甭算了,你屬猴兒的。
乙:我不好。
甲:你不好請大夫瞧哇。
乙:誰讓我小。
甲:小我沒欺負你呀。
乙:我歲數小。
甲:還沒滿月哪。
乙:啊,我呀。
⑸ 和古詩有關的小品或者相聲。
給您推薦這段相聲:《古詩串串串》
主題是贊美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甲:聽說你最近在猛啃古詩,准備參加學校的古詩文大賽?
乙:嗯。(得意地點點頭)
甲:啃得怎樣?
乙:還可以吧。
甲:經得起我考一考嗎?
乙:當然。
甲:聽說你老家在安徽,到無錫來讀書,想不想家?
乙:你不是多此一問嗎?
甲:那我來考一考有關思鄉的古詩文,我出上句,你對下句。
乙:行,保你滿意。
甲:渭城朝南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乙: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甲: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乙: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乙: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乙: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甲:不錯,不錯。你喜歡梅、蘭、竹、菊嗎?
乙:我可喜歡了。
甲:你能背一背有關它們的詩詞嗎?
乙:那還不容易。瞧我的。
甲:梅。
乙:《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甲:蘭。孤蘭生幽園,眾草共無沒。
乙: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甲:很有韻味。請背與竹有關的詩詞。
乙: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甲:請你背一下李商隱的有關菊的詩句。
乙: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乙、甲: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甲:看不出你還真有一套。大自然真是造化人啊,你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多美妙。
乙:說到這個,我又要用一肚子的詩來贊美了。
甲:真的?那你來說說看。
乙:那你聽好了。唐/韓愈《早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甲、乙: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甲: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乙: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寫秋天的可多了,你要聽那一首?
甲:容易一點的《山行》就可。
乙:那你聽好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甲:佩服、佩服。
乙:冬天的詩句我也來背一點,你來猜一猜我背的是誰的作品。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甲: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我知道,這是唐朝柳宗元的作品。
乙:我告訴你啊,其實要我背古詩詞並不難,我還會根據詩詞來吟唱呢?
甲:真的?你還有這樣的本事?
乙:要不,我來一段。(唱《春曉》《憶江南》)我剛才唱的是什麼?
甲:《憶江南》、《春曉》。
乙:對,它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
甲:這句詩還貼在了我們學校食堂的牆壁上呢,讓它成為警世恆言。
乙:要背誦、吟唱古詩對我來說是小事一樁。我還會根據古詩畫畫呢。(出示)
甲:畫畫?你有這個本事?我有,你也有。
乙:你看(出示自己畫的畫)靈不靈?
甲:靈。
乙:妙不妙?
甲:妙。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應該好好地利用這個財富。
乙:對、對、對,我熟讀了唐詩三百首,你看,我不也成了詩人?
甲:詩人?你是詩人?
乙:不信?你聽聽我作的詩。
吟千古美文,
抒人文情懷。
當時代主人,
為中國爭光!
甲、乙: 吟千古美文,
抒人文情懷。
當時代主人,
為中國爭光!
⑹ 相聲里有兩段古文,其中一段有大明湖畔夏雨荷的詞句,這段子名字是什麼
皇上 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⑺ 急!!!!!!!!!有關古詩文的小品或相聲,小學生的,不要太長
【相聲文本】五行詩
甲:有這么一句話。
乙:啊,什麼呢?
甲:文人盡其文。
乙:對。
甲:吟人盡其吟。
乙:唉,是是。
甲:您看我這個人了吧。
乙:啊,您?
甲:你看看。
乙:嗯。
甲:啊。
乙:啊。
甲:這個風度。
乙:啊,這個風度。
甲:這個氣質。
乙:嗯。
甲:也是一個——
乙:唉,也別說,我還真看出您干什麼來了。
甲:眼力多好。
乙:唉,那是。
甲:您說我在——
乙:東站。
甲:哦。
乙:嘿,倆字兒。
甲:哦,站長。
乙:小偷兒。
甲:這個人,這個語言哪。
乙:唉,唉。
甲:他也不講文明。
乙:不不,有學問的人哪,沒有在這兒自誇的。
甲:可恥呀。
乙:哎呀呀呀呀,又可恥了。
甲:唉呀,跟您沒法兒談話。
乙:哎呀嗬,怎麼呢。
甲:我這個人哪,嗯,每天。
乙:干什麼?
甲:起居。
乙:嗯。
甲:行動。
乙:啊。
甲:各方面。
乙:是是。
甲:都有規律。
乙:哦,那就好
甲:呵呵呵。
乙:嗯,有什麼規律?
甲:早晨起來呀。
乙:啊。
甲:我要打打拳。
乙:嘿,鍛煉身體。
甲:舞舞劍。
乙:好。練一練。
甲:酌酌棋。
乙:是,開動腦筋。
甲:釣釣魚。
乙:嘿,這是好的消遣。
甲:繪繪畫。
乙:嘿,對。
甲:寫寫字。
乙:不錯。
甲:照照相。
乙:嗯。
甲:尿尿炕。
乙:尿,啊?先呆會兒吧。尿炕?!
甲:不是。
乙:嗯?
甲:啊,算算帳。
乙:嗨,沒事兒你算帳干什麼樣呀。
甲:唉,那不成啊,那您這不懂啊。
乙:啊。
甲:不懂啊。
乙:嗯?
甲:欠人家的應該怎麼還人家。
乙:啊。
甲:人家欠我的。
乙:啊。
甲:應該怎麼要。
乙:呀嗬。
甲:嗯。
乙:呵呵,這么說您,有點兒學問。
甲:也不敢說有點兒。
乙:啊啊。
甲:學問怎麼叫有點兒呀。
乙:嗯。
甲:在座的有很多大學生,有很多的教授。人家沒說我這學問,多點兒。
乙:哦,您呢?
甲:就是每天哪。
乙:啊。
甲:要吟吟詩。
乙:哎呦。
甲:會會友哇,以文會友嘛。
乙:嘿呀。你還能夠作詩?
甲:呵。
乙:啊?
甲:您,別生氣呀。
乙:啊,我干嗎生氣呀。
甲:作詩呀。
乙:啊。
甲:呵呵呵。
乙:您?
甲:我怎麼外號叫詩人呢。
乙:哦。詩人?
甲:我座哪兒哪兒濕呀。
乙:啊,這回好,不尿炕又尿褲子了啊。
甲:誰尿褲啊。
乙:座哪哪濕呀。
甲:我座到哪就想起作詩來。
乙:哎呦,嚯。
甲:您不相信,當著各位啊。
乙:啊。
甲:你,你別客氣。
乙:這么樣。
甲:咱們比劃比劃。
乙:哦,要跟我比劃比劃。
甲:唉。
乙:可以呀。
甲:出個題。
乙:叫我出個題目。
甲:你出題,我馬上答復你。
乙:咱們就打這個五行上來說。
甲:五行?
乙:金、木、水、火、土。
甲:這個沒嘛兒。
乙:啊,沒嘛兒。
甲:五行嘛。
乙:啊。
甲:五行,兩儀,四象、八卦。
乙:唉,不不不,那挨不上。咱不要作詩嘛。
甲:哦,由這個。
乙:由這五個字呀,做為題目。
甲:哦。
乙:我出個主意。
甲:可以。
乙:咱們先說這個金。
甲:哦,金。
乙:我說四句詩。
甲:嗯。
乙:其中要有一位古人。
甲:嗯,過去的。
乙:可你呢,隨著,還是要說四句詩。
甲:哦,跟你那一樣。
乙:唉,也要一位古人。
甲:嗯。
乙:這古人,兩個古人要一朝一代。
甲:這就難了這個。
乙:還得和轍押韻。
甲:嚯。
乙:最後還要加上四個小字兒。
甲:嗬。
乙:唉。
甲:這個難度特別大。
乙:這么樣我說著你不清楚吧。
甲:哦,你來來樣子。
乙:我說個樣子,你聽聽。
甲:嗯,你漾一回。
乙:哦,這叫什麼話呀。
甲:漾,漾漾。
乙:來個樣子。
甲:唉,你來個樣子,讓,看看。
乙:唉,可以呀。哎,干嗎我還得來個樣子呀。
甲:就說你來一套我先聽聽。
乙:唉,可以呀。
甲:我聽聽你這個。
乙:咱由這金字兒說啊。
甲:可以可以。
乙:金錘一對上下翻。
甲:這是頭一句。
乙:對。
甲:那麼第二句我聽一聽,是?
乙:兩軍陣前砸金蟬。
甲:嗯,錘震金蟬子。
乙:對。
甲:三一句呢?
乙:誰人不知岳雲勇。
甲:嗯。古人是岳雲。
乙:唉。
甲:四一句?
乙:力大無窮拔泰山。
甲:好。
乙:唉,怎麼樣。
甲:好好好好。
乙:啊。
甲:錘震金蟬子啊。
乙:唉,古人是岳雲。
甲:你聽我的。
乙:你說吧。
甲:比你那個清楚。
乙:唉,好,那您就說吧。
甲:比你講的明白。
乙:行咧。
甲:聽著啊。
乙:唉。
甲:金錘一對上下翻。
乙:二句?
甲:兩軍陣前砸金蟬。
乙:嗨,三句?
甲:誰人不知岳雲勇。
乙:嗯,四?
甲:力大無窮拔泰山。
乙:您這古人是?
甲:岳雲(同時)
乙:岳雲(同時),走吧你。你找什麼啊?
甲:房漏了?
乙:沒聽說過呀。
甲:什麼玩意兒,啪一下子。
乙:哦,我說完了你在說呀?
甲:不是這樣。
乙:你得另找。
甲:哦。
乙:唉,唉。
甲:我得另找。
乙:也得由金字兒上頭來說。
甲:也可以。
乙:嗯。
甲:金哪啊,
乙:金。
甲:金槍一桿抖威風。
乙:哦?二句?
甲:殺退兀術百萬兵。
乙:嗯。三句?
甲:秦檜的金牌十二道。
乙:嗯,四句?
甲:岳飛死在波亭。
乙:嗯,我古人是岳雲。
甲:我是岳飛。
乙:嗯?聽我這四個小字兒。
甲:你四個小字兒我聽聽。
乙:父子英雄。
甲:兒啊。
乙:啊。
甲:隨父盡忠。
乙:不去。我說你要便宜是怎麼著?
甲:誰要便宜。
乙:啊。
甲:誰要便宜。你趕上了。
乙:趕上了?
甲:趕上,你要先說岳飛呢,我來岳雲了。
乙:那好。
甲:還有嗎?還會嗎?
乙:咱改。
甲:改行啊。
乙:咱說這個木字兒。
甲:行,怎麼說法兒呢?
乙:一個人還要說四句。
甲:哦,還是四句。
乙:這行不行。
甲:可以,我聽你的,頭一句是?
乙:木梳青絲女嬋娟。
甲:好,好。那第二一句?
乙:花園拜月恨蒼天。
甲:說的對,三,第三一句?
乙:王允巧設連環計。
甲:嗯,第四一句呢?
乙:離間父子美貂嬋。
甲:貂嬋。
乙:唉。
甲:您這古人是?
乙:貂嬋哪。
甲:嗯,好。
乙:你說。
甲:我說啊。
乙:嗯。
甲:金槍一桿抖威風。
乙:唉,木了,木了。
甲:鐵槍一。。。。。。
乙:鐵槍干嗎,木。
甲:木。
乙:木。
甲:木。
乙:啊?
甲:都木了。
乙:嗨,哪兒的事兒?
甲:哪兒的事兒,你緊力兒打還不木。
乙:好,你倒說准嘍啊。
甲:准嘍,木啊。
乙:啊。木。
甲:木啊。
乙:嗯。
甲:木欄桿外美英雄。
乙:嗯,二句?
甲:散步來到鳳儀亭。
乙:嗯,三句?
甲:抬頭看見貂嬋女。
乙:四句?
甲:呂布畫戟刺奸雄。
乙:哦。
甲:哼哼。
乙:嗯,行。
甲:嘿嘿。
乙:聽我這四個小字兒。
甲:是?
乙:啊。
甲:你古人是誰呀?
乙:古人,貂嬋。
甲:我這呂布。
乙:呀嗬,
甲:唉。
乙:又要便宜啊。
甲:誰要便宜?
乙:啊。
甲:誰要便宜?
乙:嗯?
甲:船上的煙筒,你趕上了。
乙:嗨,好。
甲:唉。
乙:好好。聽我這四個字。
甲:我聽聽吧。
乙:眉目傳情。
甲:我是,心神不定。
乙:你怎麼心神不定啊?
甲:你那眉目傳情。
乙:嗨。
甲:我還不心神不定。
乙:哦,這怨我。
甲:怨你,本來嘛。
乙:這回呀,還要難為你了。
甲:還要難為我?
乙:咱們說這水字兒。
甲:水,水。
乙:不說四句了。
甲:多少了?
乙:一人說一句。
甲:嚯。
乙:一句之中要有一個古人。
甲:嚯,這難了這個。
乙:兩個人還得要一朝一代的。
甲:可以可以可以。
乙:啊,頂針續麻,咱們就那麼找。
甲:行。
乙:行嗎?
甲:行。
乙:聽我的。
甲:你說。
乙:水啊。
甲:水,水。
乙:水漫藍橋藍瑞蓮。
甲:嗯。
乙:古人是藍瑞蓮。
甲:我是。
乙:啊。
甲:蓮花池旁魏景元。
乙:魏景元?
甲:藍瑞蓮。
乙:哎呦,嚯。這是一對情人哪啊。
甲:倆人不錯。
乙:唉,別別別。行,你聽著。
甲:嘿嘿。
乙:元哪啊。
甲:元。
乙:轅門救夫穆桂英。
甲:我是,英勇宗保到帳前。
乙:呀嗬。前世姻緣白娘子。
甲:我這是,子都之貌是許仙。
乙:嗬,好嘛啊。
甲:嗯。
乙:仙傳武藝劉金定。
甲:我是,定劈夫牌君保男。
乙:嗯。
甲:高君保,劉金定。
乙:男子沒有樊梨花勇。
甲:勇冠三軍薛丁山。
乙:呀嗬。
甲:嘿嘿。
乙:嗯。
甲:兩口子。
乙:山前學藝庄氏女。
甲:女遇羅成配姻緣。
乙:嗬,他真找的啊。
甲:唉。
乙:緣盡銀河織女渡。
甲:渡走牛郎上九天。
乙:嗬,又追天上去了啊。天生潘金蓮多好看。
甲:看見我西門慶在這邊。
乙:什麼模樣呀。邊關孟姜女尋夫去。
甲:去找我范喜良未回還。
乙:嗯。還有婆惜樓上坐。
甲:我是,坐樓殺惜的宋老三。
乙:嗯。三堂會審玉堂春。
甲:春日王金龍到河南。
乙:嗯。
甲:哼哼。
乙:南柯驚醒林黛玉。
甲:玉腕搭在寶玉肩。
乙:誰往你那兒搭了。肩。
甲:肩。
乙:肩披金甲花木蘭。嘿嘿,行了。
甲:怎麼行了。
乙:花木蘭。
甲:啊?
乙:大姑娘。
甲:大姑娘。
乙:沒結婚。
甲:沒結婚?
乙:嘿嘿。這回看你怎麼辦?
甲:這個美的啊。
乙:唉嘿嘿。
甲:沒結婚是吧?
乙:對。
甲:我去吧。
乙:你,你干什麼去呀。
甲:沒結婚我去不正合適嘛。
乙:你干什麼去呀,啊。你接著還得給說字兒。
甲:啊。
乙:蘭。
甲:蘭哪。
乙:啊。花木蘭。蘭。
甲:蘭花池旁魏景元。哈哈。
乙:轅門救夫穆桂英。
甲:英勇宗保到帳前。
乙:前世姻緣白娘子。
甲:子都之貌是許仙。
乙:唉,象話嗎。
甲:怎麼了。
乙:嗬,楞難不住你。
甲:唉,難不住。你來吧,來吧,來吧。
乙:咱說這火字兒。
甲:火。
乙:咱們這回呀,說四句。
甲:四句。
乙:要頂針續麻。
甲:嚯,這難了。
乙:其中要有一段故事。
甲:還得故事啊。
乙:唉。對。
甲:啊。
乙:最後還有四個小字兒。
甲:好好好。
乙:都得要字頭咬字尾啊。
甲:可以可以。
乙:聽著啊。
甲:你先說。
乙:火。
甲:火。
乙:火紙圍新墳。
甲:墳。
乙:墳前一佳人。
甲:人。
乙:人人誰象我。
甲:我。
乙:我夫早歸陰。
甲:哦。
乙:知道這內容嗎?
甲:這小寡婦。
乙:小寡婦上墳。
甲:小寡婦上墳。
乙:唉,嘿嘿。唉,說呀你。
甲:想詞兒呀,你別忙啊。
乙:啊,火。
甲:火呀。
乙:啊。
甲:火了這回。
乙:唉,火。
甲:火化紙灰散。
乙:嗯,散。
甲:散步青年漢。
乙:漢。
甲:漢子未結婚。
乙:婚。
甲:婚姻把誰怨。
乙:嗯,你底的是怨。
甲:怨。
乙:我這個呢,是陰。
甲:陰。你這是?
乙:四個小字兒啊?姻緣有份。
甲:願你嫁我。
乙:不、不幹哪。我嫁給你干什麼呀。
甲:怎麼樣?跑不了。
乙:嗬。
甲:嘿嘿。
乙:除了要便宜沒別的啊。
甲:要便宜,你來吧。
乙:好咧。
甲:還有嗎?
乙:這回咱們就說最後一個字。
甲:哪個字兒啊。
乙:土字兒。
甲:土,土行啊。
乙:還是照著剛才那麼樣兒來說,頂針續麻。一人四句。
甲:可以,可以。
乙:聽著啊。
甲:我聽你頭一句是這個?
乙:土。
甲:土。
乙:土生奇花欄外香。
甲:二一句。
乙:香軀斜卧象牙床。
甲:嗯,三一句呢?
乙:床上常把情郎想。
甲:四一句?
乙:想到三更伴才郎
甲:好。
乙:啊。
甲:我的啊。
乙:唉,聽你的。土。
甲:土啊。
乙:嗯。
甲:土山遊玩轉回歸。
乙:嗯,歸。
甲:歸來輕輕入羅幃。
乙:嗯,幃。
甲:幃帳以內把賢妻叫。
乙:叫。
甲:叫上牙床把燈吹。
乙:哦。你底的是吹。
甲:唉。
乙:我這是郎。
甲:唉。
乙:聽我這四個小字兒。
甲:你四個小字兒是?
乙:郎來睡覺。
甲:吹燈。
乙:嗯?
甲:看報。
乙:去!
相聲劇本:
一些相聲劇本,你看看可以嗎
http://hi..com/%BF%EC%B2%CD%D5%E6%C8%CB
http://www.tingxs.com/Article/xstw/xswb/index.htm
http://www.gongwen123.cn/html/zhcl/index.htm
小品劇本,看看有你要的嗎:
http://www.coffbar.com/Article/Index.html
http://www.xsxpw.com/xiaopin/List/List_14.html
http://www.show160.com/xiaopin/
⑻ 求郭德綱的一段相聲名字,大致是這樣的:他翻譯一段貌似文言文的東西,育有三子,一子盡忠,一子什麼,一
這段叫《朱夫子》
傳統相聲,不是郭原創的
⑼ 文言文劇本相聲的特點
劇本是以代言體方式為主體,表現故事情節的文學樣式,戲劇演出的文字依據。在文學領域里,它是文學作品的一種特殊體裁。在戲劇實踐領域里,它是戲劇活動的基礎和起點。是以劇中人物的對話、獨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組成的。
1.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
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場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圍內。小小的舞台上,幾個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軍萬馬,走幾圈就可以表現出跨過了萬水千山,變換一個場景和人物,就可以說明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後…… 相隔千萬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過幕、場變換集中在舞台上展現。
劇本中通常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幕」指情節發展的一個大段落。「一幕」可分為幾場,「一場」指一幕中發生空間變換或時間隔開的情節。劇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長,人物不能太多,場景也不能過多地轉換。初學改編短小的課本劇,最好是寫成精短的獨幕劇。
2.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要尖銳突出
各種文學作品都要表現社會的矛盾沖突,而戲劇則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反映的矛盾沖突更加尖銳突出。因為戲劇這種文學形式是為了集中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而產生的,所以說,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又因為劇本受篇幅和演出時間的限制,所以對劇情中反映的現實生活必須凝縮在適合舞台演出的矛盾沖突中。
劇本中的矛盾沖突大體分為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尾四部分。演出時從矛盾發生時就應吸引觀眾,矛盾沖突發展到最激烈的時候稱為高潮,這時的劇情也最吸引觀眾,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編寫劇本和舞台演出的「重頭戲」,是最「要勁」、最需要下工夫之處。
3.劇本的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
劇本的語言包括台詞和舞台說明兩個方面
劇本的語言主要是台詞。台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台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台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台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台表演。
舞台說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台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弧(方招號或圓括弧)括起來。
相聲(Crosstalk),一種民間說唱曲藝。相聲一詞,古作象生,原指模擬別人的言行,後發展為象聲。象聲又稱隔壁象聲。相聲起源於華北地區的民間說唱曲藝,在明朝即已盛行。經清朝時期的發展直至民國初年,相聲逐漸從一個人摹擬口技發展成為單口笑話,名稱也就隨之轉變為相聲。一種類型的單口相聲,後來逐步發展為多種類型: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綜合為一體。相聲在兩岸三地有不同的發展模式。
特點:
相聲,是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眾發笑的曲藝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變而來的。到了晚精年代,相聲就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主要用北京話講,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的「方言相聲」。「說、學、逗、唱」是相聲傳統的基本藝術手段。「說」是敘說笑話和繞口令等,「學」是模仿各種叫賣聲,飛禽走獸的嗚叫聲,戲劇唱腔和各種人物的風貌,語言等,「逗」是捧哏逗笑,「唱」是編一些滑稽可笑的詞用各種曲調演唱,或把某些戲曲唱詞、曲調誇張演唱以引人發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