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小人的文言文
⑴ 誰能給我一句古文,用來諷刺小人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懂得義,小人只知道利)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勾結,小人勾結而不團結。)
雞鳴狗盜,也是形容偷偷摸摸的小人行為。
⑵ 誰知道完整的《聊齋志異》裡面的全部故事目錄
卷一:
考城隍,耳中人,屍變, 瞳人語 ,畫壁 ,山魈 , 咬鬼, 捉狐,蕎中怪,宅妖,王六郎,偷桃,種梨,丐仙,僧孽,鬼哭,蛇癖,廟鬼,義鼠,地震,豬婆龍,陝右某公, 好快刀 ,江中鬼 ,戲術,蟄龍 ,小髻 ,金永年,夏雪,美人首,車夫,楊疤眼,鼠戲。
卷二:
嶗山道士,長清僧,蛇人,斫蟒,犬奸,雹神(王公筠蒼···),狐嫁女,嬌娜,妖術,野狗, 三生(劉孝廉···), 狐入瓶,真定女,焦螟,葉生,四十千,成仙,新郎,靈官,王蘭,王成,夢別,李公,鄱陽神,罵鴨,柳氏子。
卷三:
青鳳,畫皮,賈兒,董生,齕石,陸判,嬰寧,聶小倩,海公子,丁前溪, 張老相公,水莽草 ,造畜,頭滾,侯靜山,錢流,龍肉,魁星,潞令,山神。
卷四:
鳳陽士人,耿十八,珠兒,小官人,胡四姐,祝翁,俠女,酒友,蓮香, 阿寶,九山王 ,遵化署狐,張誠,跳神,鐵布衫法,吳門畫工,豢蛇,化男。
卷五:
汾州狐,巧娘,吳令,口技,狐聯,濰水狐,紅玉,林四娘,魯公女,道士,胡氏,丐僧,伏狐 蘇仙,李伯言,黃九郎 ,金陵女子,湯公,閻羅(萊蕪秀才···),厙將軍,雷公,戲縊 ,死僧 , 赤字 ,梓潼令,鬼津,祿數,鬼令,禽俠,負屍。
卷六:
連瑣, 單道士,白於玉,夜叉國,西僧,老饕,連城,霍生,汪士秀,商三官,於江,小二,庚娘,宮夢弼,泥鬼。
卷七:
鴝鵒,劉海石,諭鬼,犬燈,番僧,狐妾,雷曹,賭符,阿霞,李司鑒,毛狐,翩翩,黑獸,余德,青梅,羅剎海市,紫花和尚,鞠樂如,盜戶,某乙。
卷八:
田七郎,保住,公孫九娘,促織,柳秀才,水災,諸城某甲,庫官,酆都御史,狐諧,雨錢,妾杖擊賊,秀才驅怪,姊妹易嫁,續黃粱,小獵犬,棋鬼,辛十四娘,男生子。
卷九:
白蓮教(白蓮教某···),雙燈,蹇償債,鬼作筵,胡相公,念秧,泥書生,土地夫人,寒月芙蕖, 酒狂,陽武侯,趙城虎,武技,小人,秦生,鴉頭,封三娘,狐夢。
卷十:
布客,農人驅狐,章阿端,花姑子,武孝廉,西湖主,孝子,閻王(閻羅王),土偶,長治女子,義犬(潞安某甲···),伍秋月,蓮花公主,綠衣女,黎氏,荷花三娘子,採薇翁,鹿銜草, 小棺,李生,蔣太史,澄俗。
(2)諷刺小人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
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
《聊齋志異》,清朝蒲松齡編著的短篇文言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歷時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齋」是他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
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在文學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
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人獸,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系,反映了17世紀的中國的社會面貌。青年作家賈飛曾評價,現當代所有奇幻、玄幻、鬼故事所用的套路和手法,都是蒲松齡用剩下來的,其《聊齋志異》堪稱這些小說類作者的鼻祖。
《促織》寫明朝宣德皇帝好玩促織(蟋蟀),責令地方上每年給他進貢,致使促織也成了可居的奇貨,「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華陽縣有位叫成名的人,因為交不出應征的促織,被打得「兩股間濃血流離」。
受女巫的指引,成名好不容易捉到一隻促織,卻又被小兒子不慎弄死了,小兒子因為害怕父親責怪,竟投井自殺。後來,兒子的靈魂化成一隻促織,能征善戰,,成名因此受到了賞賜,成了秀才,還發了大財。
一隻蟋蟀,竟然決定了人的生死!這是血淚的控訴,也是絕妙的諷刺。
這種反映社會黑暗,抨擊封建統治階級壓迫、殘害人民的作品,還有《紅玉》《夢狼》《竇氏》等。
《青娥》寫霍桓對青娥一見鍾情,卻無法與之相會,後從一個道士那裡得到了一把斫石如泥的小鏟,挖開牆壁,與青娥相見,並贏得了青娥的愛情。但這種愛情又受到女方家庭的阻撓,幾經周折,才在縣令的幫助下成了親。
幾年之後,青娥又被父親招到深山。霍桓找到山裡,用那把小鏟奮力「鑿石攻進,且攻且罵」,終於把青娥接到家裡。
這個故事歌頌了這些青年男女之間純真的愛情,譴責了阻撓、破壞這種愛情的封建勢力,表現了自己美好的理想。
《聊齋志異》中,這種描寫理想愛情的故事很多,如《嬰寧》《青鳳》《阿綉》《連城》《鴉頭》等。
《司文郎》寫了一個有特異功能的瞎眼和尚,只要在他面前把一篇八股文燒掉,他用鼻子嗅一嗅,就能立刻說出文章的好壞。書生王平子虛心好學,受過高人指點;餘杭生則慣好吹牛,對寫文章一竅不通。倆人一起來向瞎眼和尚請教。
和尚嗅過王平子的文章後說:「君初法大家,雖未逼真,亦近似矣。」又嗅餘杭生的文章,嗅一篇便「咳逆數聲」,連呼「勿再投矣」!
可是應試的結果卻是王平子落第,餘杭生高中。和尚感嘆地說:「仆雖盲於目,而不盲於鼻,簾中人並鼻盲矣。」這是多麼辛辣的諷刺!
這種揭露科舉制度的腐敗和弊端,控訴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毒害的作品,還有《葉生》《於去惡》《考弊司》《賈奉雉》《王子安》等。
《席方平》中,席方平在冥司告狀的過程中受到嚴刑拷打,城隍、郡司又許以千金,他均不為所動。到了冥王那裡,又受笞刑,他喊道:「受笞允當,誰叫我無錢耶!」冥王又把他放在火床上,「骨肉焦黑,苦不得死」。
冥王問他:「敢再訟乎?」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必訟!」冥王又命令把他鋸成兩半。雖是「痛不可禁」,他卻「忍而不號」。
他的這種精神使得行刑的小鬼也不由地發出「壯哉此漢」的贊嘆。冥王沒有辦法,只好又來軟的,叫他回到陽間,答應讓他發財,給他增壽,並當場把這些寫在生死簿上。但他毫不動心,終於在二郎神那裡告了一狀,取得了最後勝利。
這種歌頌被壓迫人民對惡勢力的抗爭的作品,還有《商三官》《向杲》等。
《勞山道士》寫一個慕道的王生往勞山拜師學道,卻又受不了山中艱苦的勞動生活,終於半途而廢。
臨行前,他請老師教給他穿牆之術,老師答應了他的請求,並告訴他,法術不能亂用,否則就不靈了。他回到家裡,卻馬上向妻子吹噓自己的本領。妻子不信,他便當場試驗,結果一頭撞在牆上,額頭上鼓起一個大包。作者在篇末說:
「聞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為王生者,正復不少。」
顯然,作者寫這篇小說的目的,就是要諷刺王生這一類喜高名、好賣弄,卻又不願付出艱苦的勞動去學一點真本事的人。
這類故事總結了生活中的經驗教訓,教育人要誠實、樂於助人、吃苦耐勞、知過能改等等,帶有道德訓誡意義。還有《種梨》《畫皮》《瞳人語》《狼》等。
蒲先生真是個會講故事的人。他講的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勝,讓人讀之,欲罷不能。
比如《西湖主》講書生陳弼教一個偶然的機會救了一個豬婆龍,後在洞庭湖遇風翻船,流落到個小島上。原來被他救的豬婆龍正是洞庭湖君的妃子,恰巧住在這里。相遇之後,,妃子把女兒嫁給他,他因此得以發財成仙。
這個故事並不復雜,可是到了作者筆下,卻寫得起伏跌宕,一波三折。陳弼教誤入園亭的一段尤其精采。
陳弼教在島上誤入王妃園亭,偷看了打鞦韆的公主,一見鍾情。後在鞦韆架下拾到公主的紅巾,遂題詩一首。一會兒,一個侍女來尋紅巾,見紅巾已被玷染,大吃一驚,告訴他:竊窺宮儀,又玷染紅巾,其罪當死。
看到這里,讀者不能不為陳弼教的安危擔心。
過了許久,侍女又來告訴他:公主並不生氣,看來求生有望。讀者也隨之鬆了一口氣。後來,公主又派人接連給他送來飲食,讀者又鬆了一口氣。
不想,就在問題趨於解決的時候,又掀起一重大波瀾: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王妃,王妃十分生氣,「大罵狂傖」。氣氛一下子又緊張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有幾個人拿著繩索來捉他。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就在這時,事情卻發生了戲劇性變化:當年跟隨王妃的婢女認出了陳弼教,報告了王妃,於是他一下子由階下囚變成了座上客,還真的與公主結了婚!
沒有好的語言,再好的故事也食之無味。《聊齋志異》用文言寫成,一方面繼承了文言文精煉、含蓄的優點,一方面又大量吸收民間口語,兼有生活化的長處,語言准確精練而又生動傳神。
如《紅玉》寫馮相如與狐女紅玉初次見面時的情景:
「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見東鄰女自牆上來窺。視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來亦不去。固請之,乃梯而過。」
短短的幾句話便把整個過程交待得清清楚楚。「視之」「近之」「招以手」「固請之」幾句寫馮相如,「美」「微笑」「不來亦不去」寫紅玉,文字簡練到無法再簡練的程度,內容卻十分豐富,不僅寫出了兩個人的動作、神態,而且准確地傳達出雙方微妙的心理變化。
人教版語文教材選了《狼》這個故事,你還記得對那隻狡猾的狼的描寫嗎?「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多麼生動傳神!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法國漢學家克羅德·羅阿說:「《聊齋志異》是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這都是對《聊齋志異》的高度贊頌。當然,受時代所限,《聊齋志異》在進步的思想內容中也夾雜著一些落後的成分,如封建倫理道德觀念,鬼神迷信和因果報應思想,追求功名利祿的庸俗傾向等,對某些低級趣味的故事也津津樂道等等,這是我們閱讀時應注意分析批判的。
⑶ 推薦好看的文學作品
張悅然的 誓鳥~
記憶如此之美值得靈魂為之粉身碎骨
故事簡介:在神奇的南洋歷時700天,張悅然從歷史遺跡中尋找一個斷了線的故事,在親歷的大海嘯中收到撞擊,從一枚貝殼中得到神秘的諭示,從而誕生出這部瑰麗動人的長篇小說。在大航海時代的宏大歷史背景下,一個美麗的中國女子遠下南洋,海嘯奪走了她的記憶,她在大海里,島嶼上顛沛流離,被欺侮,被拋棄,經歷生育,病痛,牢獄之苦,她刺瞎了自己的雙目,只為尋找遺失的記憶。
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美好動人震盪人靈魂的故事~也是我目前最喜歡的小說之一。樓主就算不選我的答案也推薦去看看啊~~~
輕小說:文學少女~
作者如果喜歡文學的話這部作品千萬不能錯過!! 因為它每話都套用一本實際存在的文學作品的部分特點和內容為故事的軸心講述細膩動人的成長故事~(我發現我自己寫的簡介真的很爛。。。)其涉及的名著及文學作品非常之廣且讓人閱讀後都會產生去拜讀原著的願望~(樓主感興趣還是自己去了解吧。。。ORZ)
落落的 全宇宙自此劇終 語言非常動人細膩~
貼近我們的生活~看到班霆與他爺爺之間的親情描寫很自然的聯想到了自身哭了很多次~
不過還沒完結~~~那麼就推薦塵埃星球與年華是無效信~總覺得看落落的小說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呢。。
那個童話集可以嗎。。。我以前珍藏過兩本童話集--來自天空的花朵 與快樂園 讀裡面的童話彷彿置身於大大的柔軟的花瓣中溫暖~時兒又如夏日的小溪般清涼的能喚起你童年最美好的記憶呢。。。(哎。。。我承認我語言貧瘠~~對不起被我介紹過的好作品)
三三的短篇小說:香豌豆的春天!!!短篇童話-守著十八個雞蛋等你 很溫馨的作品 以及像豬一樣飛翔 --又是賺人眼淚的.TAT。。。。一下子還真想不起來
最後說到電影 今天剛看了一部動畫電影
秒速5厘米 裡面的每一個場景都畫的非常漂亮~幾乎全可以截下來做桌面 故事雖然平淡但是非常美~在主人公淡淡的訴說中表達出了曾經純真的感情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消逝。即便這種感情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完成,但它必定會是心裡美麗的一段回憶。而龜縮於以往的傷痕中,不敢接受新的幸福,只會使心越來越蒼老,最後慢慢死去。回憶像酒,少許你便可覺得那其中的甘美,如果濫喝沉迷其中,只是一個神智不清的酒徒這一主題。。(餓。。還是推薦你親自去看)
就先到這吧~~
餓~~~MS我推薦的都不是名著哈...但是我覺得一本書的好看程度並不在於他所屬的類型~且一本好書也不能對其進行簡單的分類~關鍵是取決於閱讀者是否能在書中的藝術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並能與其中的人物化為一體~去體驗一場絢爛的心靈之旅並從得到對自己的思想寶貴的啟迪~也許許多言情小說都很膚淺~但只要哪怕其中有一處不經意間作者關於人的思考的閃光點~我覺得這就不是一本爛小說~~
雖然我推薦的書里有很多80後寫的~但它們也並非言情小說~也不能說是簡單意義上的青春小說......名著也看過卻因從中找不到自我而少有堅持的看完~
以上有點胡言亂語~但隱約就想表達出這個意思
也許我在思想上與這里的其他幾位回答者比還是欠缺深度的吧.....看過許多書被罵的很慘~但直到現在還隱約的認為一本書的存在必定有他存在的價值~只有一
個讀者的書也是有意義的存在.
⑷ 有哪些罵搬弄是非的的小人的文言文
行路難
行路難,君好看,驚波不在黤黮間,小人心裡藏崩湍。七盤九折寒崷崒,翻車倒蓋猶堪出。未似是非唇舌危,暗中潛毀平人骨。君不見楚靈均,千古沉冤湘水濱。又不見李太白,一朝卻作江南客。
⑸ 聊齋志異及蒲松齡的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漢族。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61歲時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蒲松齡生於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中國短篇小說之王。出身沒落地主家庭,一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志,71歲時才破例補為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觸。他畢生精力完成《聊齋志異》8 卷、491篇,約40餘萬字。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次井然,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曾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聊齋志異》書成後,蒲松齡因家貧無力印行,同鄉好友王士禎十分推重蒲松齡,以為奇才,聘為《聊齋志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至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方刊刻行世。後多家競相翻印,國內外各種版本達30餘種,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鑄雪齋本等,近20個國家有譯本出版。全國《聊齋》出版物有100多種,以《聊齋》故事為內容編寫的戲劇、電影、電視劇達160多出(部)。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另有相關同名電視劇和電影等。
《聊齋志異》,清代短篇文言小說集,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時
圖書(14張)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指在聊齋中記述奇異的故事。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 學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說集。全書共491篇,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仙、鬼妖、人獸,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系,反映了17世紀的中國的社會面貌。
《聊齋志異》,顧名思義,是記神仙狐鬼精魅的故事。其中「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內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
二是人與人或非人之間的友情故事;
三是不滿黑暗社會現實的反抗故事;
四是諷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訓誡故事。
版本信息
《聊齋志異》版本很多,現存的主要有: 山東淄川蒲松齡聊齋半部手稿本(解放初發行,曾影印出版),乃作者修訂本,從中可以看到一些原作面貌,可惜僅存203篇(《豬婆龍》重出文不計),約當原稿之半。稿本中有作者手錄的王士禎評語。手抄本現保存於遼寧省圖書館。
乾隆十六年(1752),歷城張希傑(別號練塘)根據濟南朱氏殿春亭抄本過錄了一個本子,是為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此本共12卷,有目488篇,但有目無文者凡14篇,實有文474篇。此本也附有王士□評語。
與鑄雪齋抄本同時,另有一種《二十四卷抄本聊齋志異》(1963年發現,已影印出版)。其底本當是作者的另一稿本,並參照其他抄本作了校對、復核。此本共有文474篇(《王桂□》、《寄生附》合為一篇)。這是現在所見到的最完整的兩個早期抄本,對研究《聊齋志異》有重要價值。
現存最早的《聊齋志異》刻本,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趙起杲刻的青柯亭本。其「弁言」和「例言」,記述了底本的來源和刻者所作的工作。書共16卷,凡431篇。篇目雖不完全,但重要的篇章都已包括在內。其文字的更定,亦有可取者。
青柯亭本出後,一般通行本都據此翻印。此本也有幾種內容互有歧異的本子,一種是文目不全本,即比一般趙本少文10餘篇,少目40餘條;一種是刊有鮑遷博《刻書紀事》和「杭油局橋陳氏」書牌的本子;還有一種本子則無「紀事」和書牌。此本亦附有王士□評語,並在某些篇後附有有關的附錄。次年,即乾隆三十二年(1767),又有王金範刻本刊行。這是一個「冊繁就簡,分門別類」的選輯本,共18卷,分26門,收文270餘篇。此外,尚有同文書局繪圖本,其特點是在趙本附錄之外,又加了一些有關附錄。至於別種版本,如乾隆三十二年福建李時憲刻本、光緒七年(1881)邵州經畲書屋刻本以及小藝山樵精選本等,其文字大同小異。
《聊齋志異》的註解本,通行的有呂湛恩、何垠兩家。呂注原為 《聊齋志異》單刻,有道光五年(1825)刻本。道光二十三年(1843)廣東五雲樓刻本始將呂注與《志異》原文合刻,後又有廣百宋齋和同文書局繪圖本。何注有道光十九年(1839)花木長榮之館刻本,又有光緒七年(1881)邵州經畲書屋評注合刊本。兩種注本,指明典故,詮釋字義,都給讀者閱讀《聊齋志異》以很大便利。但呂注較為詳贍謹嚴,錯誤較少;何注則嫌蕪雜,錯誤較多。
《聊齋志異》的評語,最早者為王士□評。王評雖頗簡略,但時有精當之處。後刊刻成書,又有馮鎮巒、何守奇、但明倫諸人評語。諸家評語,或闡明作者旨意,或品評為文之法,或考據傳聞異同,都富有參考價值。但其迂腐附會之處,亦所難免。
《聊齋志異》尚有多種拾遺本。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了輯校的《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編定為12卷,合共491篇(其中「又」篇和附則,均屬正文,不作一篇計),連同附錄9篇,較通行本增補近70篇,采錄宏富,是目前較為完備的一個本子。清代刻本《詳注聊齋志異圖詠》
⑹ 古人說臟話嗎一般會怎麼說呢
含蓄?不一定的。含蓄是沒罵人,是在旁敲側擊,讓聽者自覺點。真罵人,呵呵,嘴損的也不少。另外,最大的關鍵是白話和文言文的差別。我們現代人對白話文中的罵人詞彙體會很深,但是對文言文中罵人的詞彙就沒有任何切身體會,所以看上去一些文言罵人的詞,我們覺得很文雅很含蓄,實際上在當時可能是非常「兇殘」的罵法。就像我們如果不是很熟悉英語的,聽到英語里說「F*ck」、「Son of b*tch」之類的,我們沒太大感觸,但是在美國或者英國這樣的英語母語國家,可能會引發流血沖突。
略舉一例:
最經典的,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罵死王朗的場景,仔細閱讀一下。
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朽木:這是古人的罵人詞彙,我們覺得好像沒什麼啊,什麼朽木不可雕,那不都是很常見的嗎?可是這詞要用在一個讀書人,尤其用在一個飽讀詩書的人身上,那簡直就跟挖了祖墳差不多。你這是質疑人的能力啊,質疑他學術造假啊。當然,這里不是罵王朗的,是罵漢朝堂。
禽獸:不用說,這也是罵人的。我們現代人對這個詞感觸也沒那麼深,甚至還有自嘲社畜的,朋友間開玩笑也可用說「你丫就是一禽獸」、「牲口們」。可是這擱在古人身上,那就是連帶祖宗都被辱罵了。
狼心狗肺、奴顏婢膝……這些也是很狠毒的罵人的詞彙。尤其後面奴顏婢膝。奴婢是指家奴、太監和婢女,不但沒地位,甚至連人都算不上。多毒辣啊?
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
諂諛:這個我們現代人也感受不明顯。說的是溜須拍馬、逢迎獻媚、投機鑽營,這么去罵一個六七十歲,還靠著自己的才能才爬上高位的人,換誰都受不了啊。就譬如你是個大明星,明明你的演技很好,可人就說你是靠人乾爹才上的位,你覺得受得了嗎?
匹夫:我們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給帶了節奏。匹夫不但有普通人的意思,罵人的時候,「匹夫」大概類似於我們現在的「東西」、「傢伙」的意思。然而「東西」、「傢伙」在現代漢語中,語氣也弱化了。實際上在部分地區方言中,這兩個詞都是很狠毒的罵人的詞彙。這里「皓首匹夫」,大概就是「老不死的老東西」、「老不死的畜生」、「老狗」這樣的意思。
老賊:這個不用解釋,就現代也是罵人的話。
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貳臣:這個我們現代人毫無感覺,反正換公司跟喝水似的,誰也不會說你「不忠」。換國籍也毫無問題。但是這在古代,忠君簡直和婦女的忠貞一個等級了。一個臣子如果被罵不忠,那絕對是讓整個家族都蒙羞的事情。所以歷史上那些勾結敵國的,沒一個是有好名聲的。簡直就是被釘死在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斷脊之犬:這個很明顯了,現代話叫「跪舔」、「搖尾乞憐」。你說我跪舔某女神,我還沒多大意見。你要說我跪舔對手,我絕對跟你打個頭破血流。
上面來看,先罵了一句「(皓首匹夫)老東西」,再接一句「(蒼髯老賊)老畜生」,接著罵他是一條跪在曹氏腳下的哈巴狗。你覺得這還含蓄嗎?
所以,真不是文言文不罵人,而是我們現代人對文言文的理解和感受沒那麼深,沒體會中間罵人的「精髓」。看著文文雅雅的幾個字,實際上那都是尖刀挖肉、殺人誅心的話。絕對比我們現在的三字經國罵狠多了。
注意:真實的王朗和諸葛亮沒什麼交際,王朗是漢末大儒,其人飽讀詩書,詩、書、禮、易、春秋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詣,著述頗多。而且其人為官清正廉明,恭儉節約,為人樂善好施,嚴謹慷慨。經常拿錢財接濟窮人。和《三國演義》里的那個「王朗」幾乎是兩個人。王朗所著的《周易傳》曾經是魏國的「教材」,是學習「易經」的學生的必考科目。他的孫女嫁給了晉文帝司馬昭,生了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別搞錯了。
⑺ 哪些古詩古文是描寫小人得志,仗恃欺人的
諷刺小人得志的詩句:
1.有感
【宋】詹初
世道已趨末,人心覺更殊。
逐逐在勢利,權勢競吹噓。
忠言翻為怨,成風在諂諛。
諂諛勢立至,勢去還躊躇。
小人誇得志,君子思歸歟。
不忍同世濁,深山高結廬。
閉門守吾拙,勢利安可居。
勢利一時榮,時過禍反予。
不如守貧賤,履道常坦如。
所以介然志,三公不易諸。
2.麗人行
【唐】杜甫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衤及]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感鬼神,賓從雜沓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灸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3.相鼠.鄘風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4.小人吟
【宋】邵雍
小人無節,棄本逐末。
喜思其與,怒思其奪。
5.結交
【唐】孟郊
鑄鏡須青銅,青銅易磨拭。結交遠小人,小人難姑息。
鑄鏡圖鑒微,結交圖相依。凡銅不可照,小人多是非。
6.春帖子詞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宋】歐陽修
陽進升君子,陰消退小人。
聖君南面治,布政法新春。
7.第一百七十五
【宋】文天祥
小人困馳驟,後生血氣豪。
世事固堪論,我何隨汝曹
8.冬日讀白集愛其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之句作
【宋】陸游
漢禍始外戚,唐亂基宦寺。
小人計已私,頗復指他事。
公卿恬駭機,關河入危涕。
草茅豈無人,死抱經世志?
9.酒德
【唐】孟郊
酒是古明鏡,輾開小人心。醉見異舉止,醉聞異聲音。
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罪人免罪酒,如此可為箴。
10.君子法天運
【唐】韓愈
君子法天運,四時可前知。小人惟所遇,寒暑不可期。
利害有常勢,取捨無定姿。焉能使我心,皎皎遠憂疑
⑻ 罵卑鄙小人的詩句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第二》。釋義: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
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孔子的《論語·里仁》。釋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孔子的《論語》。釋義:君子可以與他周圍保持和諧融洽的氛圍,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該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雖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實際並不講求真正的和諧貫通。
4、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出自孔子的《論語·述而》釋義: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則是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5、小人無恥,重利輕死。這句話出自宋代邵雍的《小人吟》,這句話的釋義:品質低劣的人不齒於人,感受不到恥辱,重視利益而輕視死亡,從而不畏懼被殺死,更不會顧忌社會的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