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四川大學科研院

四川大學科研院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13:51

① 成都四川大學科技園博士我想了解具體情況大汪慧強

不清楚你是問的是川大科技園職業技能培訓學院,還是川大國家大學科技園?不過這兩個很近,都挨著川大望江校區西門,第一個就在川大西門旁邊,在學校外,科華北路上。另外一個在學校裡面,從科華北路那個門(西門)進去,直走100米左右吧,到頭轉
四川大學\科技園,博士,具體情況\成都
不清楚你是問的是川大科技園職業技能培訓學院,還是川大國家大學科技園?不過這兩個很近,都挨著川大望江校區西門,第一個就在川大西門旁邊,在學校外,科華北路上。另外一個在學校裡面,從科華北路那個門(西門)進去,直走100米左右吧,到頭轉

② 四川大學有哪幾個校區

四川大學現在有3個校區,分別為:望江校區、華西校區和江安校區。

拓展資料:

1. 四川大學望江校區

①地址:成都市一環路南一段24號 。

②郵編:610065 。

③簡介:四川大學望江校區為川大校本部,佔地3000多畝,主要為四川大學大三、大四及碩、博士研究生同學學習的地方,望江校區位於成都市一環路上,分設東西南北四個門,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

5. 四川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並而成。原四川大學起始於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奉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原成都科技大學是新中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華西醫科大學源於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會組織在成都創辦的華西協合大學,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西式大學和中國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技大學合並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2000年,四川大學與原華西醫科大學合並,組建了新的四川大學。

6. 國家重點實驗室: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口腔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7.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生物治療轉化醫學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8.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煙氣脫硫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9. 國家工程實驗室:製革清潔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環保型高分子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口腔再生醫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能源植物生物燃油制備及利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10. 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視覺合成圖形圖像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11. 其他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空管自動化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

12.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皮革化學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輻射物理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資源與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綠色化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靶向葯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出生缺陷與相關婦兒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特種材料及制備加工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高能密度物理及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B類)、能源工程安全與災害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3.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2003年以來,學校每年在國際中國國內期刊上發表的論文總數和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均居全國高校前10位。根據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數據,2006年該校在國際中國國內共發表論文6395篇,全國排名第9位;中國國內統計源期刊論文4338篇,全國排名第6位;SCI收錄總數1066篇,全國高校排名第12位(2005年第14位)。

14.四川大學2005-2014年國際論文累計被引用22683篇(2013年為13845篇),共計167377次(2013年為125756次),篇數列全國高校第6位,次數列第9位;SCI學科影響因子前1/10的期刊論文504篇,佔全部論文的13.82%,在全國高校排名中列第9位;「表現不俗論文」(其被引用次數高於該學科國際平均線的論文)1516篇,佔全部論文的41.57%,較2013年上升7.06個百分點,在全國高校排名中列第7位,較2013年上升2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表現不俗」論文數在全國醫療機構中排名第1位。華西口腔醫院「表現不俗」論文數在全國口腔醫學領域排名第1位。

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四川大學哪個最強

斑竹把這個人封了 這個人經常跳出來挑起矛盾 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 作者:英雄本無淚 提交日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到現在才剛剛50年啊!!!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現在地位已經可以說是中國大學的老大了。從科學技術大學的人才培養,有50位當選院士,出國是中國老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人才遍步世界每個地方,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最有可能培養諾貝爾獎的大學,而且也有科學家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以後可能當選院士是中國最多的高校,但是四川大學以後110多年了,培養不到10個院士,基本上沒聽見四川大學校友在阿誰領域的聲譽,四川大學工科理科也落後科學技術大學很多啊!!!!!!!!!!!!!為什麼百年四川大學還不如一個剛剛滿50年的科學技術大學呢??? 作者:英雄本無淚 提交日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這個名字聽起來到好象很了不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難道真的那麼牛嗎???雖然從科研實力,中國任何一所大學都比不上它,但也不至於被人吹的那麼神氣吧!!!有的人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最有可能培養出諾貝爾獎。有的人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最先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大學,甚至貶低很多大學,我覺得什麼事情不克不及光看現在。曾經也有很多大學了不起但後來也走下坡路,好比當年的唐山交通大學請問有那所大學能和它相提並論,當年中央大學請問實力怎麼樣絕對比北大清華強吧!!!!!!!!還有更多的大學,但後來都落後了,我認為看待很多事情不克不及光看現在,好比有很多人貶低四川大學說它很垃圾,就算清華北大現在實力是最不了起的,但是我想總有一天會被有些大學超出的。 作者:英雄本無淚 提交日期: ?說到這里肯定是江蘇和浙江雄霸天下不管從那方面,其他省都不克不及和這兩個省比,可能江蘇和浙江雄霸天下這個位置至少還要幾百年,其他省是比不了的了。

④ 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的科研成果

2005年,學院縱向和橫向項目科研經費都達到了歷史新高,科研的發展和科研實力的進一步增強為學院的學科建設和各項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本年度SCI收錄論文8篇,EI收錄論文38篇,授權發明專利2項,組織專題學術講座十餘場,聘請兼職教授9人。2005年8月,在蘇顯渝教授的全力引薦下,我院有幸邀請到現任國際光學學會副主席,德國Münster大學生物物理實驗室主任,國際生命科學中的光學學會創始人和第1、2任主席,現任該學會名譽主席的Gert von Bally教授來我校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學術訪問和交流活動。
2005年,我院在縱向項目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院黃卡瑪教授獲准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蘇顯渝教授獲准自然科學基金專項基金1項。另外在部、省級項目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⑤ 四川大學院士在不同學院的分布

四川大學現在有專任教師4362人,科研人員389人,教授(級)1403 人,副教授(級)2074 人。其中有兩院院士14人,特聘院士30人(所謂的特聘就是雙聘,人事關系不在四川大學的)

⑥ 四川大學化工學院的科研成果

化學工程學院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礎,並取得了豐碩成果。先後獲國家教育部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學院主編教材獲國家一、二等獎共計8項。
科學和工程研究方面,學院建立了從化工基礎研究到工程應用轉化、從化工工藝開發到化工設備設計的一體化科研體系。化工學院的基礎研究集中瞄準學科前沿,在多相流傳遞過程、反應工程、膜科學與分離工程、分子計算化學與反應動力學模擬、冶金工程與設計、生物柴油與可再生能源、等離子化工、構型反應裝置與催化劑工程、電子材料、低碳技術、化工過程裝備等領域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研究團隊。近四年,學院共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項、面上基金18項,並獲得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973」、「863」以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多項基金支持;累計發表SCI/EI論文530餘篇。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攻關項目及部(省)級科研項目6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發明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億利達科學技術獎1項,發明專利150餘項。2010-2013年,到校科研經費累計超過3億元。

⑦ 為什麼四川大學院士那麼少

因為好多最優秀的四川大學本科生都到清華,天大,浙大,還有出國的。

⑧ 四川大學全國排名第幾

以高校科研影響力榜單為例,在2018-2019年度四川大學高校科研影響力榜單排名第七。

人民網發布了《2018-2019高校社會影響力排行榜》,其中在「高校科研影響力榜單」(註:評分指標有「生產知識基地指數」「學科水平指數」「師資水平指數」「學科科研總指數」「科研優秀成果加分」五項)中,四川大學以5.72分位居榜單第7位。

自2018年以來,四川大學實施了《四川大學領軍人才培育計劃》《交叉創新基地培育專項》《基礎研究培育專項》《四川大學「從0到1」項目支持計劃》《四川大學科學技術獎勵辦法(修訂)》《四川大學科技獎勵種子培育項目》等一系列計劃,為學校高端人才、重大科技項目、交叉創新平台、重要科技成果等做好培育和儲備,為前沿基礎研究、國家重大需求等科研領域做好布局,為科技創新能力提升打下堅實基礎。

2019年,學校繼續發揮「醫學+」「信息+」雙引擎支撐作用,結合優勢學科,推動有深度和實質性的學科交叉,開拓新領域方向,推動相關學科向「新工科」轉型,推動成立「3+1」工業互聯網研究中心;組建科技攻關大團隊,以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重點突破;

突破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藩籬,深化校地企合作,與地方共建一流大學,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促進學校形成濃厚的創新氛圍,培育志存高遠、勇於競爭的科研土壤,為學校科技創新注入新動力,保障學校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8)四川大學科研院擴展閱讀:

學校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並而成。

原四川大學起始於1896年四川總督鹿傳霖奉光緒特旨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近代高等學校;原成都科技大學是新中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華西醫科大學源於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會組織在成都創辦的華西協合大學,是西南地區最早的西式大學和中國最早培養研究生的大學之一。

1994年,原四川大學和原成都科技大學合並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2000年,與原華西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四川大學。

截至2020年2月,學校有望江、華西和江安三個校區,佔地面積7050畝,建築面積269.4萬平方米;有全日制本科生3.7萬餘人,研究生2.8萬餘人,外國留學生及港澳台學生近4500人。截至2019年底,專任教師4527人。

⑨ 四川大學化學學院的科學研究

科研實力及優勢領域科研實力
學院科研隊伍老中青結合,結構合理,實力強大。近五年來,承擔了大量國家和地方科研項目,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包括重點和重大項目)59項,973、863和國家重點科技攻關15項,省部級基金70項,企業委託110餘項。科研成果豐碩,近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通過國家和省部級鑒定成果9項;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近400篇、EI收錄10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學院與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十多個國家以及香港、台港和內地眾多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優勢領域
1) 高效高選擇性有機合成化學
復雜化合物和新化合物的高效高選擇性設計合成,各類醫葯、農葯及及中間體的合成。
2) 綠色化學與技術
是國內較早開展綠色化學研究的單位之一,並建立了綠色化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國內最早設立綠色化學博士點的單位。在生物質轉化、綠色合成方法學、清潔化生產技術、環境友好材料化學、過程化學與技術及綠色化學評價方面有相當優勢。
3)環境友好材料
依託於化學學院降解與阻燃高分子材料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的「四川大學生物基與環境友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與企業合作共建的專門從事各類生物基材料和環境友好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具有雄厚的研究開發實力。在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特別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水性系列粘合劑和塗料、快乾透明漆、去污上光蠟以及高吸水樹脂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高水平成果。
4) 阻燃材料
化學學院是國內外目前在阻燃領域研究力量最強的單位之一,建有阻燃高分子材料省重點實驗室,特別是在高效無鹵阻燃劑與材料的研究開發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應用。近年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技獎5項,發表大量的論文和發明專利。
5) 催化化學
有機金屬絡合催化,主要是以水溶性過渡金屬絡合物為催化劑的水/有機兩相催化體系中的催化反應及離子液體介質中的催化反應研究;新型高效催化劑的合成及工藝研究,包括天燃氣(液化氣)催化燃燒催化劑及技術、汽車/摩托車/通機尾氣凈化催化劑、室內空氣催化凈化、工業有機廢氣的催化處理技術、催化燃燒脫除飲食油煙、耐高溫高比表面氧化鋁新材料、高性能稀土儲氧材料等。
6) 有機/無機功能材料化學
各種功能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如電致發光液晶材料、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液晶聚合物與材料;無機納米材料合成、鋰電極材料、磁微球及納米磁粉、含鈦雙功能敏感材料等。
7)功能與醫用高分子材料化學
人體可吸收降解的手術縫合線、骨板和組織修復材料、人造皮膚、葯物緩釋材料;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分子設計、合成、自組裝、改性;功能化高分子合金與納米材料。
8)分析化學
各類化學分析及儀器分析。包括原子光譜分析;化學計量學;色譜分析;分子光譜分析;電化學分析;分析儀器的研發;環境監測研究等。
9)精細化學品化學
醫葯、農葯、染料、日化及中間體的合成及工藝、造紙化學品、高性能聚合物材料單體、塑料助劑(如抗氧劑、抗靜電劑、熒光增白劑、固化劑、阻燃劑等)等產品的研究與開發。
10)天然有機化合物及中草葯的研究
天然有機化合物及中草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和測定及化學合成;葯物分子設計與合成、葯物分析與檢驗。
11)放射化學
生物醫學中的核技術與標記化學;核材料合成與分離化學;同位素及輻射生物技術。
12)油(氣)田化學品研究
三次採油用高分子及表面活性劑等。
可參與科研技術合作領域
1)有機化學/精細化學品/天然產物領域
復雜和新化合物(包括醫葯、農葯及中間體)的設計合成
有機功能材料、自組裝納米材料的研發
仿生/仿酶催化劑及各種手性催化劑的合成及應用
塗料、染料、洗滌用品、化妝品等精細化學品的研究開發
烯烴氫甲醯化反應及其在葯物中間體和精細化學品合成中的應用技術開發
天然產物的分離提取及化學合成
2)高分子材料領域
新型阻燃劑與阻燃材料的研究開發
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開發
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開發
光電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開發
高性能高分子納米復合材料的技術開發
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與高性能化研究
三次採油用高分子及表面活性劑的研究開發
高分子材料的耐老化研究
廢棄塑料的回收與再利用新技術
微波和等離子體技術在高分子合成與改性方面的應用
高效水泥減水劑等、傢具、汽車等油漆、粘合劑、皮革化工,特別對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酯、醇酸樹脂等高分子合成的研究。
建築裝飾膠、塗劑、膠粘劑、皮革塗飾劑等
3) 催化技術領域
高性能汽車(汽油/柴油/CNG)尾氣凈化催化劑(達歐II、歐III標准新車和在用車)
高性能摩托車尾氣凈化催化劑(達歐II、歐III標准)
通用汽油/柴油機尾氣凈化催化劑
天燃氣/液化氣催化燃燒催化劑及技術(家用天然氣催化燃燒爐、家用催化燃燒熱水器及工業催化燃燒器等)
工業有機廢氣的催化處理技術
室內空氣催化凈化(光催化降解室內污染氣體)
催化燃燒脫除飲食油煙
CO、CO2天然氣及低碳烴的催化活化研究及綜合利用研究
不飽和化合物的催化加氫(均相、多相)技術研究與應用開發
4) 無機化學領域
耐高溫高比表面氧化鋁新材料
高性能稀土儲氧材料
廢水處理(印染廢水、重金屬廢水、放射性廢水等的處理)
生活用水中除去金屬離子、互陰離子及消毒與殺菌研究
天然非金屬礦物(如高苓土)的利用
5) 化學及儀器分析領域
各類單一及混和物質的鑒定及成分分析
環境監測
新型分析儀器的研製
三廢的回收與利用
6) 綠色化學領域
生物質轉化
清潔化生產技術
部分代表性科研成果簡介
1) 高效無鹵聚合物阻燃劑及應用:「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成果,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 光-生物降解澱粉塑料:國家級重點推廣項目,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3) 完全生物降解樹脂與一次性使用塑料,「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成果
4) 低成本完全生物降解樹脂及膜製品,「十五」國家863項目成果,包含8項國家發明專利
5) 阻燃聚酯納米復合材料:「十五」國家863項目成果,包含2項國家發明專利
6) 廢棄聚合物回收與利用新技術:中國發明專利 ZL03117935.5
7) 無鹵膨脹型阻燃聚烯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0510021216.7
8) 可生物降解的脂肪族與芳香族共聚酯: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0410040914.7
9) 高效無鹵阻燃聚碳酸酯,中國發明專利ZL0279.8
10) 同時具有阻燃和增強熱致性液晶聚酯原位復合材料,中國發明專利 ZL 0315.8
11) 具有阻燃和耐熔滴作用的聚合物阻燃劑,中國發明專利 ZL0512.6
12) 醫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資助項目,含3項中國發明專利
13) 低成本可生物吸收手術縫合線,國家重點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成果,含2項中國發明專利
14) 一次性使用可降解餐飲具,包括一項中國發明專利和一項韓國發明專利
15) 反應型阻燃劑與阻燃共聚酯及纖維,國家863項目成果,含2項中國發明專利
16) ABS和HIPS用無鹵阻燃劑及阻燃配方,含2項中國發明專利
17) 可熔融加工成型的聚乙烯醇/生物降解聚酯塑料,含3項中國發明專利
18) 熱塑性聚氨酯與生物基聚合物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成果
19) 以水溶性銠膦絡合物催化的稀乙烯制丙醛清潔技術,國家863項目成果,含6項中國發明專利
20) 乙苯空氣氧化制苯乙酮清潔化技術,中國發明專利
21) 鹵代芳香硝基化合物的高選擇性催化加氫技術及其在葯物中間體、精細化學品合成中的應用(系列技術)
22) 高性能汽車尾氣凈化催化劑,四川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成果
23) 高溫下保持高比表面氧化鋁及其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ZL01128872.8
24)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氣的催化劑,中國發明專利ZL01128871.X
25) 整體式燃氣燃燒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02127951.9
26) 鈰鋯鋁基儲氧材料及其制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0510020615.1
27) 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及其電致發光器件,中國發明專利ZL0382.4

⑩ 四川大學研究生院現任領導

何繼業:全面負責學院黨委工作,分管黨建、組織、宣傳、統戰、離退休、安全工作。
左衛民:全面負責學院行政工作,分管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人事、財務工作。
悅 洋:分管紀檢工作、學生工作、招生就業、共青團、校友工作。
劉昕傑:分管科研、國際交流、圖書館、實驗室建設管理工作。
謝維雁:分管本科教學、實踐教學中心、成教自考網路、協管研究生工作。
四川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是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於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兩次"強強合並"組建而成。
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學2000年6月試辦研究生院,2004年5月24日正式建立研究生院。四川大學研究生院下設研究生招生辦公室、研究生培養教育辦公室、學位辦公室、"985工程"和學科建設辦公室以及綜合科。
四川大學研究生院是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單位,四川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單位。

熱點內容
環境化學就業前景 發布:2025-09-12 05:46:00 瀏覽:336
化學恐怖襲擊 發布:2025-09-12 05:42:59 瀏覽:401
小學教師資格證模擬題 發布:2025-09-12 03:43:50 瀏覽:549
一年級下冊數學視頻 發布:2025-09-12 02:34:51 瀏覽:717
女教師監禁mdyd 發布:2025-09-12 00:28:58 瀏覽:995
生物的技術閱讀 發布:2025-09-11 21:59:25 瀏覽:472
內派教師 發布:2025-09-11 19:02:33 瀏覽:884
柚木老師 發布:2025-09-11 18:36:33 瀏覽:488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