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學科思維導圖

學科思維導圖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17:07

A. 學科思維導圖的為什麼要提出「學科思維導圖」的概念

為什麼要提出「學科思維導圖」這一概念呢?劉濯源主任說:「因為博贊思維導圖並不直接適用於學科教學!」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博贊思維導圖傳入中國,很多思維導圖愛好者開始在各領域進行應用嘗試,其中在企管培訓領域傳播的最為廣泛,後來在教學領域也有不少應用實踐及研究,思維導圖在中國越來越熱。作為中國最早的思維導圖應用研究者,劉濯源主任說自己曾經是博贊思維導圖的忠誠擁躉,但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展開,他逐漸發現博贊思維導圖所倡導的「自由發散式」思考並不適合中國的學科教學,因為任何一個學科都有自己嚴格的知識結構及規律,不尊重學科本身的特點,想到什麼就畫什麼是行不通的。而在網路上大量傳播的思維導圖基本上都是博贊思維導圖而非學科思維導圖,所以用在教學上效果並不理想!基於以上原因,華東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思維可視化教學體系」研究團隊在劉濯源主任的帶領下對思維導圖如何在教學領域有效應用開展了深入的系統研究,最終提出了「學科思維導圖」的概念,使其成為「思維可視化教學體系」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工具。2011年,「思維可視化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獲國家教育技術「十二五」重點規劃課題立項,到2012年底,全國已有近百所中小學參與了該課題的實踐研究。

B. 學科思維導圖是什麼和思維導圖不一樣嗎

「學科思維導圖」是由華東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主任劉濯源提出,就是以思維導圖技術為表現形式,融入邏輯思維理念的內涵,結合中小學各學科,思維規律、學科規律、考試規律,以實現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高效學習工具。作為一種「基於系統思考的知識建構策略」已被全國五百多所課題實驗學校引進,並在教學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那麼,「學科思維導圖」與東尼·博贊發明的「思維導圖」到底有什麼區別?兩者又有什麼淵源?

●學科思維導圖與思維導圖的差異

從直觀上看,學科思維導圖與思維導圖的確長得很像:①兩者都主要是由關鍵詞和引導線構成;②都呈現出中心向四周發散的層級結構;③都圖文並茂。但「長得像」只是表象,二者之間存在著本質上,或者說是靈魂上的差異,具體見下表。

綜合上表,在思維方式上,思維導圖主要強調放射性思維,而學科思維導圖則更強調結構化思考。放射性思維重視自由聯想,對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沒有嚴格要求,想到即合理;而結構化思考非常重視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在關鍵詞的生成上,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主要依靠繪圖者的自由聯想或從材料中直接提取,難度不大;而學科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則要繪圖者依據學科特性來進行提煉、概括、添加標注,這對繪圖者的思維能力及學科功底是一種挑戰。另外,在功用上,思維導圖側重「整體感知記憶」和「發散思維策略」的培養;而學科思維導圖則更側重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及學習者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繪制學科思維導圖的難度更高,但其教學應用效果也更明顯。

以上內容摘自華東師范大學劉濯源教授思維可視化研究團隊學術論文《為什麼要給思維導圖「轉基因」》。

C. 初中數學一節新課,怎麼用學科思維導圖講課

1.分析教學內容,做好課程備課
課程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的載體,直接關乎學生學習的效果。所以初中科學教師要在開展課程教學前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並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此時授課教師可以在詳細分析教材內容和有關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來繪制一幅思維導圖,接著由備課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制定出一個比較完善的思維導圖,然後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將該思維導圖展示給學生。
2.改革筆記形式,增強記憶效果
記筆記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記筆記可以加強教師剛講解的課程內容,同時也利於學生後續復習。當前科學課學習過程中,學生做筆記一般是藉助文字、數字或者畫線等方式來記錄有關信息,並且僅用黑、藍、紅三種顏色筆,很大一部分學生也只是按照教師的板書來抄寫,根本沒有動腦思考。

這種簡單地照抄照搬記錄方法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甚至有時根本記不全教師的筆記,所以學習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教師可以為學生准備一些彩筆和卡片,引導學生藉助這些色筆以及簡單的關鍵詞、數字、代碼或趣味小圖等來將教學內容繪製成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無需埋頭苦記,可以主動、靈活地理解教師的每一句話。同時可以深化學生對於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即成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樣,不僅使學生能熟練掌握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同時,也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D. 思維導圖到底有什麼用,多舉幾個例子,說詳細點。

在生活中,有時候會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出去遊玩,如果沒有提前做好出行規劃,想必旅途的過程會很糟心。在工作中,有時候需要開展一個新項目,倘若沒有把項目的步驟和細節記錄下來,恐怕項目會一團亂。

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幫助你快速理解內容的核心。

用思維導圖工具,解決生活難題

功能一:讀書筆記

功能三:健康飲食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許多的規劃和總結都需要我們提前記錄下來。「MindMaster思維導圖」是一種合適的記錄方式。

E. 高中各科的思維導圖

高中各科的思維導圖,同學你是用來交作業,還是參考借鑒自己畫呢?建議你參考後一定要自己繪制喲,自己不動筆,思考就不會開始,也加深不了你對知識的理解,直接上圖參考吧,其實劉濯源老師的網路中,初高中各個學科都有:

F. 學科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怎麼應用最有效果

參考學科思維導圖概念的提出者劉濯源主任《思維可視化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課題手冊第10頁中介紹:
學科思維導圖是思維可視化教學體系中應用最廣的思維工具,可以運用於教學的整個過程(課前、課中、課後)中。
例如:在課前,教師可以運用學科思維導圖設計製作課件,學生也可繪制學科思維導圖進行課前預習;在課中,教師可以運用學科思維導圖課件呈現知識的結構化和思維的可視化,提高教學效能和品質;在課後,學生則可應用學科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梳理、解題、作文構思等高效能的復習和能力訓練。
當然,以上運用還只是學科思維導圖與學科教學的「表層整合」,真正「深層整合」是與「規律」的整合,即:考試規律——學科規律——思維規律——心理規律的層層遞進和有機結合,把這條「規律線」與學科思維導圖、學科規律建模等思維可視化教學技術有效整合起來,才是整體教學效能提高2-3倍的秘訣所在。
所以,學科思維導圖可以應用於教學的所有環節,但效果卻取決於您對學科的研究深度,也就是您繪制學科思維導圖的思維品質。

G. 如何畫高中學科思維導圖

高中學科思維導圖,要結合學科的知識結構、規律和特點來繪制。您可查閱「學科思維導圖」概念的提出者劉濯源的新浪博客查閱相關文章或下載相關例圖參考,貼2張思維可視化劉濯源團隊的高中學科思維導圖供您借鑒:

H.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

一、樹形思維導圖

學生運用樹形圖對數學知識進行梳理比較熟練。學生在生活中早已認識了樹的形狀,對樹干、樹枝、樹葉及分枝的感知非常清晰,也就很容易的聯想到樹干、樹枝與主題、分主題的邏輯關系。所以學生運用樹形圖的時候比較多,也繪制的比較好。

如圖1是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10章分式的樹形思維導圖.

I. 思維導圖和數型結構圖有什麼區別

思維導圖和數型結構圖區別,那要先區分您問的是華東師大劉濯源主任提出的學科思維導圖」還是東尼·博贊發明的「思維導圖」,二者之間有本質上的區別。思維導圖側重「整體感知記憶」和「發散思維策略」的培養;而學科思維導圖則更側重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及學習者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詳細了解可查閱學科思維導圖網路。

看你的問題分類是學習,就以學科思維導圖和數型結構圖的區別回答你的問題。

二者的共性:

學科思維導圖和數型結構圖都屬於結構化發散的非線性結構圖。

二者的區別是:

如將學科思維導圖和數型結構圖分別用於學科教學中:

  1. 應用樹型結構圖注重的是宏觀知識框架的搭建,而不注重知識的具體細節。而應用學科思維導圖是即注重宏觀清晰的知識結構,也注重知識細節處理的准確到位,參照劉濯源主任提出繪制學科思維導圖標準的其中一條是「層級三至五,宏觀到具體」。

  2. 應用樹型結構圖不強調關鍵詞的提煉,而應用學科思維導圖是要求必須提煉關鍵詞。

所以如果你是應用到學科學習中,就選擇學科思維導圖,因為知識要加工到位才有效,繪圖過程中也只有提煉關鍵詞,才能起到鍛煉思維能力的作用。如果應用數型結構圖,雖然搭建了宏觀的知識框架,但長時間對知識細節加工的不到位,養成粗枝大葉,不究竟的習慣,對後期的學習很不利。

J. 學科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怎麼應用最有效果更適合用於教學中的哪個環節呢

每一個關節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成千上萬的關節點,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而這些關節的連結可以視為您的記憶,也就是您的個人資料庫。

熱點內容
環境化學就業前景 發布:2025-09-12 05:46:00 瀏覽:336
化學恐怖襲擊 發布:2025-09-12 05:42:59 瀏覽:401
小學教師資格證模擬題 發布:2025-09-12 03:43:50 瀏覽:549
一年級下冊數學視頻 發布:2025-09-12 02:34:51 瀏覽:717
女教師監禁mdyd 發布:2025-09-12 00:28:58 瀏覽:995
生物的技術閱讀 發布:2025-09-11 21:59:25 瀏覽:472
內派教師 發布:2025-09-11 19:02:33 瀏覽:884
柚木老師 發布:2025-09-11 18:36:33 瀏覽:488
愛因斯坦教育 發布:2025-09-11 15:40:39 瀏覽:582
李建老師 發布:2025-09-11 14:09:05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