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學科素養
素養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從不同層次認識物質的多樣性,並對物質進行分類;能從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形成「結構決定性質」 的觀念。能從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視角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是運動和變化的,知道化學變化需要一定的條件,並遵循一定規律;認識化學變化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並伴有能量的轉化;認識化學變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調。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
(1)化學學科素養擴展閱讀:
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是連接宏觀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與具體教育教學實踐的中間環節。黨的教育方針通過核心素養這一橋梁,可以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於理解的具體要求。
明確學生應具備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中觀層面深入回答「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根本問題,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18個基本要點。各素養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揮作用。
為方便實踐應用,將六大素養進一步細化為18個基本要點,並對其主要表現進行了描述。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② 如何培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化學認知活動中發展起來並在解決與化學相關問題中表現出來的關鍵素養,反映了學生從化學視角認識客觀事物的方式與結果的水平。
這一素養不僅體現了學生從化學視角對 客 觀事物能動反映方式,而且反映了學生對客觀事物能動反映的結果。因此,化學核心素養同時具有指向認知結果的「結果屬性」和指向認知過程的「過程屬性」。
③ 什麼是化學學科素養
我們老師說 簡單的解釋是 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比如 咱們學過氯氣的性質 如果氯氣泄漏 我們應該怎樣做?
應該逆風跑 向高處跑 可以用弱鹼性溶液將毛巾浸濕 堵住口鼻
這就是實際應用
④ 如何在化學課堂落實具有化學學科的學科素養
科學素養也稱科學素質,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其重點在於是對科學的態度、觀察和思內考問題的科學性以及批容判精神,同時也包括知識技能的獲得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知識和辦法。科學素養是有結構的,其基本結構可以表達為三個層次:一是價值取向層面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價值觀;二是知識能力層面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方法與能力;三是具體行為層面的科學行為與習慣。
⑤ 初中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有哪些
素養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能同層認識物質性並物質進行類;能元素原、水平認識物質組、結構、性質變化形結構決定性質 觀念能宏觀微觀相結合視角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素養2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能認識物質運變化知道化變化需要定條件並遵循定規律;認識化變化本質新物質並伴能量轉化;認識化變化定限度調
⑥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學科素養
科學素養也稱科學素質,是人的一種內在品質,其重點在於是對科學的態度、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科學性以及批判精神,同時也包括知識技能的獲得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具體知識和辦法。科學素養是有結構的,其基本結構可以表達為三個層次:一是價值取向層面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價值觀;二是知識能力層面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方法與能力;三是具體行為層面的科學行為與習慣。(如圖1)。
化學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義
圖1 科學素養的基本結構
務教育化學課程標准規定,化學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物質世界的變化規律,而且要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強化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課程標准還提出,義務教育段對學生科學素養的要求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體現。可見,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化學課程的核心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而且是在科學素養的三層結構上全面發展,只不過在科學知識方面以化學知識的積累為主;在科學方法方面既有一般科學方法滲透和訓練,也重視化學學科獨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終影響學生在社會生活活動中,增加化學視角,用科學的方式解決問題。
一、化學教師學科素養的構成
化學教師作為化學課程的實施者承擔著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發展的重要任務。化學教師的科學素養,特別是基於化學學科的學科素養,直接影響化學課程的實施效果,影響教育目標的充分實現。
根據前面對科學素養的分析,我們認為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應該包含以下三方面內涵:學科知識與技術、學科方法與能力、學科視野與情懷。
1.學科知識與技術
學科知識與技術指化學教師需要有豐富的化學學科知識,包括了解化學學科的學科體系、研究內容、發展歷程和研究進展;理解學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化學用語;熟悉較多的化學現象和化學事實;化學教師還應該掌握一定的化學實驗技術,如分離、提純、制備、研究物質性質及反應規律等的實驗技術。
2.學科方法與能力
學科方法與能力指化學教師應理解和掌握化學學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並能將這種思路方法應用於真實的問題解決過程,形成能力。這里的思路方法既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如科學探究,和一般科學方法,如測量法、數學法、模型法,也包括化學學科特徵的科學方法,如實驗法、化學用語。另外,化學學科中一些具體的方法也是教師必備的思路方法。如,化學學科認識物質的思路方法,認識化學反應的思路方法;以及一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如,制備物質的思路方法、分離物質的思路方法等。
3.學科視野與情懷
化學教師的學科視野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學科知識的視野,即面對同一化學問題,能否從化學學科的不同視角進行解釋或研究。比如,面對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教師能否自主的從物質性質視角、物質轉化視角、反應類別視角、能量視角、反應的微觀本質,反應的速率和限度以及化學反應的調節與控制等多個角度理解和認識。也許對任何單一角度,一旦提示教師,教師都可能調用相關知識解釋說明,但是如果缺少提示,有些教師就會局限在很少的認識角度上,缺乏全面豐富的認識視野。化學教師學科視野的另一方面體現在化學教師對化學學科價值理解的視野。每位化學教師都知道「化學為人類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化學無處不在」,但是如果具體追問「化學到底是怎樣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化學具體在哪些領域做出了貢獻」就不是每位教師都能說得清的事情了。學科情懷也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情感,一是胸懷。情感指教師熱愛學科,對學科有濃厚的研究興趣、擁有學科自豪感,教師的學 1
科視野越廣闊,學科情感也就越深厚。胸懷指教師對學科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認識,既認識到學科本身發展的階段性、局限性,目前形成的理論都還有被突破、被發展的空間;也認識到學科在發展帶給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要講究科學倫理,樹立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初中化學教學課程包含五個主題: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概括而言,初中化學就是要交給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認識物質的變化,並將這一能力遷移應用於理解、解釋和解決社會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和問題。因此,初中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包含四方面內容: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的知識與方法;基於化學視角認識化學反應的知識與方法;基於化學學科的思想方法,獲取、判斷化學新知的能力;有廣博的學科視野,對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敏銳發現、樂於探究、善於表達的意識和能力。「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轉化物質、創造物質、應用物質是化學學科的重要任務。因此基於化學視角認識物質的學科素養內涵就包括四方面內容: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認識物質的性質,認識物質的轉化,認識物質的應用。(見下圖)
2
只有教師認識到以上各方面的聯系,才能在教學中進行有效滲透。而且隨著化學新課程的實施,中學化學教學正由「知識為本」向「觀念為本」轉變。即化學教學必須超越傳授具體知識的層面,從傳授事實、掌握知識轉變為使用事實、發展觀念。要培養學生形成化學學科素養,首先要求學生形成化學基本觀念,從而逐步形成化學學科素養。
二、什麼是化學學科素養
而化學學科素養,就是指學生通過化學學習在頭腦中留存的, 是對化學科學的本質、特徵、價值的基本概括性認識。它雖然不是具體的化學知識,但它對一般化學知識具有統率作用,對學生的終生學習和發展都有重要作用。它具有以下特點:
(1)它不是具體的化學基礎知識,而是化學知識的核心和精髓,是通過具體知識與原理反復提煉形成的;(2)許多具體的化學問題能在化學基本觀念的框架下得到解決;(3)化學學科素養能引領學生從化學視角看待物質世界,形成獨特的化學思維方式;(4)化學學科素養需要在不斷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隨著認識事物的增多和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會逐漸豐富和透徹,進而會轉化為信念與智慧,從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科學素養。
三、初中化學學科素養的基本內容
在初中化學課程中要幫助學生形成的化學學科基本素養主要包括:形成物質觀、元素觀、微粒觀、化學反應與能量觀、分類觀、化學的社會價值觀。
1.物質組成的元素觀:認識物質由元素組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種類不變、同一種元素是核電荷數相同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元素周期表中列出了已發現的100多種元素,元素在自然界以單質或化合物狀態存在,人體中存在的各種元素,不論多或少,都與人的生長、健康有密切關系。
2.物質構成的微粒觀:認識物質的微粒性;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它們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可用元素化合價的概念說明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原子數的定量關系;用元素符號可以書寫原子、分子、離子的符號和物質的化學式。
⑦ 化學學科素養是什麼
化學的思考觀念,運用化學知識理論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