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親文言文

親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24:10

Ⅰ 接吻在文言文怎麼

接吻就可了,有例:接吻噓氣,血腥貫鼻,不覺暈絕,意思為接吻吐出的氣,像血腥氣一樣充斥他的鼻息,忽然就昏暈了。

Ⅱ 文言文翻譯,親!

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辭逆我,余豈堪哉
(你專管我的喉舌,卻用難聽的話忤逆我,我怎麼受得了呢)
然其正色苦諫、竭力許國、不為身計、蓋有以取之
(那麼他正直的本色、苦苦勸諫的精神,盡心盡力報效國家、不替自己考慮的品行,那是有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
(1 )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長大後,知道出身家世,感動哭著辭別母親,離開到南都,進入學堂)
(2) 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擅粥不充,日昃始食 (有時候發昏疲倦,就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頓稀粥都吃不飽,每天要到太陽過午才開始吃飯)

Ⅲ 「親」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 父母。《莊子。養生主》:「可以全生,可以養~。」【親戚】內外親屬,專包括父母和兄弟。屬《墨子。節葬》:「秦之西有儀渠之國者,其~~死,聚柴薪而焚之,熏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此指父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周公)封建~~,以番屏周。」此指子弟。


2.親人,親戚。《論語。泰伯》:「君子篤於~則民興於仁。」杜哺《登岳陽樓》詩:「~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無一字:指一、無音信。)


3.愛,親愛。《孟子。梁惠王下》:「君行仁政,斯民~其上,死其長矣。」


4.親自。《詩經。大雅。韓奕》:「王~命之。」《史記。秦始皇本紀》:「~巡天下,周覽遠方。」(周:普遍。)


5.親近。《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

Ⅳ "親」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舉實例。

親(拼音:qīn、qìng)是漢語常用字 ,最早字形見於西周金文 。《說文解字》將「親」解釋為「至也」。「親」本意為感情深厚,關系密切,又引申指「父母」,由父母引申指有血緣或婚姻關系。由關系密切義引申,指自己。以上義讀qīn。「親」字是個多音字,讀作qìng時,引申指夫妻雙方的父母彼此的關系或稱呼,如:親家。
1、感情深厚,關系密切(與「疏」相對)。《孟子·滕文公上》:「夫夷子,信以為人之親其兄之子。」
2、血統最接近的。《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滿生心裡也覺快活,隨去見那親叔叔滿貴。」

3、有血統或婚姻關系的。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4、准,真切。《宋史·兵志九》:「教射唯事體容及彊弓,不習射親不可以臨陣。」

5、指親愛的心。 唐玄宗《〈孝經〉序》:「親譽益著。」邢昺疏:「慈愛之心曰親。」
6、有血統或婚姻關系的人。 李白《蜀道難》:「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7、父母。亦偏指父或母。《詩經·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8、指新婦。 朱湘《王嬌》詩:「這負心漢已經另娶了親。」
9、跟人親近、和睦(多指國家)。 《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10、接近;接觸。 《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11、特指用嘴唇接觸人或東西,表示喜愛、親熱。茅盾《追求》:「仲昭把這信讀了兩遍,又拿到嘴唇上親著。」

12、信任,相信。 《史記·樂毅列傳》:「恐侍御者之親左右之說,不察疏遠之行。」
13、結交。 《史記·蘇秦列傳論》:「夫蘇秦起閭閻,連六國從親,此其智有過人者。」

14、嫡派相傳(表示正統)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進退誠敬,禮如親弟子者。」
15、結親;婚配。無名氏《玉泉子》:「(鄧敞)既登第,就牛氏親。不日挈牛氏而歸。」

16、自己直接(做)。 《左傳·僖公六年》:「武王親釋其縛,受其璧而祓之。」
17、通「新」。《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Ⅳ 親 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父母。2,親人,親戚。3,愛,親愛。4,親自。

Ⅵ 解釋文言文詞語,親

臨 :靠近 圮:倒塌 閱:經過,過了 究:推究

Ⅶ 親吻在古文中怎麼說

古人認為親吻是淫穢行為(雖然他們自己也干),但在文字中諱言。到明清,才有白話小說,經常出現的有「親」「嘬」「咂」。古文中說起男女之事,大都含混不清,多用「房事」「雲雨」「御女」「猥褻」「猥狎」「戲謔」等,後邊三個詞多是貶義、調情的意思,可能包括了親吻動作。「吻」就是最早的表示接吻的字。

(7)親文言文擴展閱讀:

吻,口中有「一」,代表吮吸;昏,暈,表示忘乎所以。造字本義,兩唇相吸的激情與瘋狂。我們現在看到的「吻」不是最初的象形字。勿,表示,不要。口勿為吻,暗示「吻」非口部的一般飲食動作。

在社會生活中,吻常被當做動詞使用,意為親吻,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愛意的方式,可表達親情與愛情。

基本信息:

拼音:wěn

部首:口

部外筆畫:4

總筆畫:7

五筆86:kqrt

五筆98:kqrt

倉頡:rphh

筆順編號:2513533

四角號碼:67020

鄭碼:jrod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43B

漢字首尾分解:口勿

漢字部件分解:口勿

筆順編號:2513533

筆順讀寫:豎、橫折、橫、撇、橫折鉤、撇、撇

詳細解釋:

1、名詞

(1)形聲。從口,勿聲。本義:嘴唇

(2) 同本義 [lips]

吻,唇兩角頭邊也。——《華嚴經音義》

黃吻瀾漫赤。——左思《嬌女詩》

遂鼓吻奮爪以向先生。——馬中錫《中山狼傳》

(3)又如:接吻;親吻

(4)嘴;口 [mouth]

使人之吻助己言談。——《墨子·尚同中》

(5)又如:吻舌(吻唇。口和舌);吻吮(用口吹奏);吻流(利口之輩);吻創(口瘡);吻翰(口與筆);吻噤(閉口);吻儒(善謔利口的儒生)

(6)語氣;口氣 [mood]。如:口吻

(7)指鴟吻。古建築屋脊兩端的裝飾物 [ornament on roof ridge,in the shape of a legendary animal]

其制設吻者為殿,無吻者不為殿矣。——宋·葉夢得《石林燕語》

(8)動物的嘴;低等動物的口器或頭部前端的凸出部分。

2、動詞

(1)合;閉 [close]

道士搖著鈴注卵子,念幾句生意經,吻了材蓋。——清· 張南庄《何典》

(2)又如:吻著唇點點頭。

(3)親嘴 [kiss]。如:他渴望著吻她一下。

(4)緊接;相符合 [coincide]

閩城吻海而派江,輔山以居。—— 唐·沈亞之《閩城開新池記》

吻是指用嘴唇觸碰其他事物,通常是另一個人。特別的,接吻是指兩人的嘴唇互相接觸。親吻是一種經過學習的行為,從其他動物之間的行為學習而來。許多靈長類動物也有親吻的行為。據研究,親吻可能也具備了嗅取荷爾蒙的原始生物意義。

在現代西方文化中,親吻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愛意的方式。在彼此熟識的兩個人之間,相互親吻是一種見面打招呼或者說再見的方式。通常,這種親吻表現為短暫地用噘起的嘴唇觸碰臉頰,或是只是單單用臉頰互相接觸。在歐洲和拉丁美洲,這是男女之間和女人與女人之間常見的打招呼方式。長輩和孩子之間也可以通過親吻來表達感情。中小學生也可以接吻來表達愛。

接吻由來:

親吻是一種經過學習的行為,從其他動物之間的行為學習而來,許多靈長類動物也有親吻的行為。

據研究,親吻可能也具備了嗅取荷爾蒙的原始生物意義。

吻,在西方是較為流行的禮節。

關於「吻」的由來,東西方傳說不一,比較流行的看法認為,吻始於古羅馬嚴禁婦女飲酒,當男子外出歸來後,先要聞一聞妻子有沒有飲酒,假如妻子無酒味,丈夫就要親昵地吻上一口,這就是由「聞」到「吻」的過渡。以後相沿成習,成為夫婦見面時的第一道禮節。

吻在非洲某些國家和地區,不只限於表示男女之戀,它還寄寓尊敬和關心之意。非洲土著居民視酋長為「父母官」,人們爭相親吻酋長走過的地面,以此表示祝福和對酋長的推崇,古羅馬時期,皇帝允許最高級的貴婦人和寵臣吻他的嘴唇,次者吻他的手,庶民只能以吻皇帝的膝蓋和腳背為「殊榮」。

世界上還有一種吻光頭的禮俗。在比利時王國的里茲鎮附近的桑朗村,每年的春秋雨季,都有一批來自德國、荷蘭、法國和比利時等地的「光頭佬」來這里「朝聖」,他們見面後以互吻一下對方的禿頭為樂趣。

在現代西方文化中,親吻是一種常見的表達愛意的方式。

作為一種愛情或者性慾的表達,親吻表現為兩人嘴唇與嘴唇的接觸,通常會更加強烈,並且持續更長的時間。熱情的情侶或配偶可能會吮吸彼此的嘴唇,或者將舌頭放到對方的嘴裡(法式舌吻)。帶有性意味的親吻可以是一個人親吻另一個人身體的各個部位,在浪漫和性感的親吻中,身體感覺是最重要的。

Ⅷ 親 請翻譯文言文

翻譯:
管寧、華歆同在園中除菜,見地上有小片黃金。管寧揮鋤不停,和看到石頭瓦片一樣沒有區別,華歆拾起金片而後又扔了它。他們又曾同坐一張席上讀書,有個坐著四周有障蔽的高車的官員從門前過,管寧讀書不停如故,華歆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割斷席子分開坐,說:「您不是我的朋友。」

Ⅸ 古文翻譯,親

你父親守邊二十來多年,只有這自一處宅第,你為什麼抵押給他人呢?

全段翻譯:
李允正字修己,以恩蔭補為供奉官。太平興國年間,掌管左藏庫,多次得以上殿奏事,太宗多記起他們的舊交。雍熙年間,李允正和張平同時掌管三班,不久任為閣門祗候。四年,升為閣門通事舍人。當時他的妹妹嫁給許王,把居住的宅第抵押給宋偓,太宗問他說:「你父親守邊二十多年,只有這一處宅第,你為什麼抵押給他人呢?」李允正把情況全部上奏,太宗就派宦官用車拉錢贖回宅第還給他,士大夫都賦詩贊美李允正。

Ⅹ 求親翻譯文言文~~

鄭定公和子產殺了太子建。太子建有個兒子名叫勝。事發後,伍子胥害怕了,便與勝一起逃往吳國。到了昭關,昭關的守吏想捉住他們。伍胥只好與勝獨身步行,幾乎不能逃脫。追捕他們的人緊跟在後,伍子胥逃到江邊上,江上恰有一位漁翁劃船而來,知道伍子胥情勢緊急,就將子胥擺渡過江。伍子胥過江以後,解下佩劍說:「這柄劍價值百金,就送給您老吧!」漁翁說:「楚國的法令規定,捉到伍子胥的人賜給粟米五萬石,封予執珪之爵,那又何止一把值百金的寶劍呢!」不肯接受伍子胥的劍。伍子胥還沒有走到吳國都城就生起病來,只好半道上停下來,討飯度日。到了吳國都城,正是吳王僚在掌權,公子光做將軍。伍子胥便通過公子光的關系求見了吳王僚。

熱點內容
蟲奉行什麼時候更新 發布:2025-09-12 08:55:11 瀏覽:133
鞋匠的兒子教學反思 發布:2025-09-12 08:45:51 瀏覽:72
數學里的集合 發布:2025-09-12 07:36:16 瀏覽:756
環境化學就業前景 發布:2025-09-12 05:46:00 瀏覽:336
化學恐怖襲擊 發布:2025-09-12 05:42:59 瀏覽:401
小學教師資格證模擬題 發布:2025-09-12 03:43:50 瀏覽:549
一年級下冊數學視頻 發布:2025-09-12 02:34:51 瀏覽:717
女教師監禁mdyd 發布:2025-09-12 00:28:58 瀏覽:995
生物的技術閱讀 發布:2025-09-11 21:59:25 瀏覽:472
內派教師 發布:2025-09-11 19:02:33 瀏覽: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