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愛的美術

愛的美術

發布時間: 2020-11-19 16:10:24

『壹』 書《愛的藝術》弗洛姆txt ,謝謝

弗洛姆 趙正國譯 前言 第一章 愛是一門藝術嗎? 第...那麼所有愛的努力都註定要失敗;如果沒有愛自己鄰人...這本書里的許多觀點重復了我在上幾本書

『貳』 「愛」的藝術字體

『叄』 愛的藝術 作者

《愛的藝術》是200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裔美籍心理學家、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艾里希·弗洛姆。

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 達到這目標盡管困難,但這不足以成為理由,從而不去尋找造成這一困難的原因和了解克服困難的條件。為了使這一問題不再復雜化,我努力在這本書里避免使用專業詞彙,同時也盡量不援引別的資料。 但是在另一個問題上,我卻沒有找到圓滿的解決辦法。我這里尤其指的是我在這本書里重復了我以前著作里的思想。我的《逃避自由》和《精神分析和倫理學》這兩本書的讀者會在這本書里看到我在上兩本書里已經提到過的思想。但是《愛的藝術》絕不是這兩本書的總結,這本書還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當然就是舊一點的思想在這本書里也會獲得一層新的意義,因為這些思想都圍繞著一個重點:愛的藝術。

『肆』 愛的藝術寫法

『伍』 愛的藝術有哪些主要內容

《愛的藝術》內容精要:「愛」歷來是文學家、倫理學家、教育家等倡導的永恆的主題。然而「愛」的心理實質是什麼?古代和近代的西方學者,未能揭示其奧秘。現代心理學家麥獨孤把「愛」作為十幾種人類本能之一,華生把「懼、怒、愛」並列為人類三種原始的情緒,這些分析,基本上停留在生物學層次上。弗洛伊德的《性學三論》(1905年)和《愛情心理學》(1910~1918年)問世,「愛」尤其是「性愛」成了心理學界關注的課題。弗洛伊德在「愛的心理學」上是一個勇敢的拓荒者,但他仍未打破生物學化的老框框。任重而道遠,弗洛姆從人道主義立場出發,挑起了探討愛的心理學基本理論的重擔。

《愛的藝術》一書共分四章:第一章「愛是一門藝術嗎」;第二章「愛情的理論」;第三章「愛情及其在當代西方社會的衰亡」;第四章「愛的實踐」。四章內容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該書對弗洛姆關於「愛」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系統而深刻。

(1)「愛」的心理實質是什麼?

弗洛姆一針見血地指出:「弗洛伊德的錯誤是:他把愛僅僅視為性本能的表達或升華,拒絕承認性慾只是人渴望愛及融合的表徵。但他的錯誤遠不止於此。與他的生理唯物主義相一致,他提出了這樣的看法:人體的化學變化導致了緊張狀態,而緊張造成的痛苦迫使人尋求緩解緊張的途徑,這樣便產生了性本能。性慾的目的即是消除令人痛苦的緊張狀態。而性滿足則標志它已經被消除。說起來矛盾得很,弗洛伊德所忽略的恰好是性慾的心理——生物基礎,即兩性分化與通過結合而貫通兩極的要求。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疏忽或許產生於他極端的父權主義,促使他完全抹煞了女性特有的性慾,得出了性慾具有陽性性質的結論。」

弗洛姆認為,事實上,異性間的相互吸引遠遠超出性慾吸引的范圍。男女兩性的分化不僅存在於性功能上,而且也體現在性格的差異中。他寫道:「可以這樣來刻畫男性性格:主動進入,統轄引導,能動活躍,嚴於律己,大膽冒險。而女性的性格特徵則是:主動接受,防禦保護,現實主義,忍辱負重,溫柔慈愛。」這樣一來,弗洛姆對「性愛」的實質的分析,就從弗洛伊德的「生理學的解釋」的層次上,提升到心理學的層次上。

(2)愛的四個基本要素:弗洛姆從愛是人積極能動的力量這一基本觀點出發,指出:愛使人克服孤獨和分離感,然而又讓他仍為他自己,依然立於其整體性中。「除給予而外,愛所包含的其他本質要素也充分展示了它活潑能動的性格。這些為一切類型的愛所共同具有的要素是:關切、責任、尊重、知識。」

①關切(關懷)。母愛最典型地說明了愛蘊含關切。愛是我們對所愛者的生命與成長的主動關切,不言而喻,愛的本質當為「為其辛勞,促其生長」,愛與操勞不可分離。

②責任。在今天,責任經常用於指某種外加於人的職責,但本質意義上的責任乃是絕對自願的行為;是我對他人的要求所做出的積極「響應」。對成人之愛來說,它主要指關切他人的精神需要。

③尊重。關懷他人,使其能發展自己,敞亮自己,這即是尊重。尊重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上,尊重非為恐懼或敬畏。

④知識(理解)。尊重人以理解人為前提,沒有知識引導的關切與責任是盲目的,但不以關切為動機的知識則是空洞的。除非我超越對自己的關切,設身處地理解他人,否則這種知識根本不會產生。由此可見,關切、責任、尊重及知識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毫無疑問,這四個要素也是愛的心理實質的組成部分。

(3)愛的幾種類型:愛是一種態度,一種性格傾向,愛的對象的不同類別決定了愛的不同類型:①兄弟之愛;②母愛;③性愛;④自愛;⑤信仰之愛。

(4)當代西方社會中愛的蛻變:如果說愛是人們成熟的富有創造性的性格所具有的一種能力,那顯然人們無論生活在何種社會,其愛的能力將取決於他們所在社會的文化對普遍社會成員的性格所產生的影響。例如:「將愛當作相互的性慾滿足,以及將愛當作『同舟共濟』和逃避孤獨的『避風港』這是現代西方社會最為常見的兩種愛的蛻變形式,是社會化的病態愛情。」他尖銳地指出: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全部本能慾望如能得到毫無壓抑的充分滿足,人就可以獲得精神健康和幸福。但是,臨床病例顯然表明,那些致力於追求無拘無束的性慾滿足的男性和女性,不但沒有得到幸福,而且還得常常承受嚴重的神經質沖突或神經症狀的痛苦。

弗洛姆的忠告,確實值得當代青年記取。目前西方社會艾滋病患者數以萬計,與日俱增,引起了極大的社會驚慌,證實了他的觀點,他是反對「性自由」的嚴肅學者,有人誤把他列入性放縱鼓吹者一夥人之中,是必須予以澄清的。

(5)愛的實踐:弗洛姆強調:「愛,乃是純個人的體驗,無論何人,都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體驗。」因此,「愛的藝術」沒有什麼捷徑和妙計良方,它如同一切藝術實踐一樣,都要達到以下幾項要求:一要有一定的訓練,即除了堅持練習外還要嚴於律己。

二要專一。因為當代美國的文化「總是引向一種見異思遷和朝三暮四的生活方式,這是其他社會很難與之相比的。」「人成了貪婪的消費者,渴望著隨時去吞噬一切——圖畫、酒、知識等。」這樣一來,「專一」就難能可貴了。

三要耐心。想一步登天的人不可能學到藝術。不言而喻,閃電戰也難以贏得真正的愛情。「不幸的是,對於現代人來說,做到有耐心並不比嚴於律己和專心致志更容易。」

四要全力以赴。「在愛的藝術中,只有半瓶子醋的人遠遠多於真正精於此道的人,其比例超過了其他任何藝術。」總之,要想真正掌握某項藝術,非有獻身精神不可,起碼也要畢生與之息息相連。

『陸』 《愛的藝術》:愛是一門藝術嗎

愛是一門藝術
弗羅姆(E.Fromm)-----著名社會哲學家、心理學家關於愛情的論述。
弗羅姆研究愛,是因為他深感現代社會太缺少愛。他痛心疾首地看到,當代西方社會冷漠無情,木石之心,夏日可危,無論是夫婦之情、師生之誼,還是同胞之愛,都寥若晨星,越發罕見。在市場經濟的導向下,愛在不斷蛻變,愛或者被當作一種交換行為,或者被當作相互的性慾滿足、「同舟共濟」和逃避孤獨的「避風港」。更甚者,愛被種種偽愛所取代,最常見的偽愛形式有:偶像崇拜的愛、幻想化的愛、神經症病態形式的愛。
他強調,愛是一門藝術、一種學問,它是需要不斷地學習的。

『柒』 愛是一門藝術嗎——談弗洛姆《愛的藝術》

愛情這東西,它真是讓人困惑、迷茫。 根據王海翎的同名小說拍的電視連續劇《中國式離婚》,劇終女主人公林小楓講了一個寓言:愛情和婚姻就如同沙子,在你的手上,你不用力抓緊,它在你手上是圓圓滿滿的,你抓得越緊,流失得越多。可是又有人說,愛情你不抓緊,它就會像風箏一樣,越飛越遠,最終你手中的那根線會被掙斷…… 在這個多變、善變的社會,愛的環境和條件也因之而改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變得更加遙不可及,變得更加奢侈。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正因為其不可預測性,所以「牽手到老」更成為水中月、霧中花一樣迷離惝恍。究竟怎麼去把握愛?怎樣去維持愛的恆久性?相愛的人之間常說「我永遠愛你」,可是永遠到底有多遠?愛是一種藝術嗎?愛需要能力和技巧嗎? 朋友推薦我閱讀一本書——《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新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之——E.弗洛姆(Erich Fromm)的著作。1956年問世,被翻譯成20多種文字。在書中,弗羅姆濃墨重彩地介紹了「對人類生存問題做出回答的愛情」。細細p品味,很多言論實為精闢而有洞見,讀後讓人產生豁然開朗的感覺。他告訴我們:「人們一方面渴望愛情,另一方面卻把其他的東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權力看得重於愛情。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我們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於努力達到上述目的,卻很少用來學會愛情這門藝術。難道只有獲取名利才值得人們付出代價?而「愛情」—只對靈魂有用,在現代意義上毫無用處的愛情只是一種奢望,一種不值得人們付出代價的奢望嗎?」 「這本書必定會使所有期望從這本書得到掌握愛的藝術秘訣的讀者大失所望。恰恰相反,這本書要告訴讀者,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這本書要說服讀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這就是作者告訴我們的愛的藝術和真諦。 當然,弗洛姆並沒有僅僅囿於兩性之間的愛情。《愛的藝術》還介紹了兄弟之愛、父母之愛、異性之愛、自我之愛和上帝之愛。書中弗羅姆常有精闢之論,如書中談到了父愛和母愛的區別,他認為母愛是無條件的,父愛則是有條件的。 再次,弗洛姆認為自愛不是自私,一個真正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關愛別人。艾克哈特(基督教神學家)說:「如果你愛自己,那麼你就會像愛自己一樣愛所有的人;如果你愛另外一個人更甚於愛自己,那麼你就不會真正地愛自己......」 好書,與讀友共享。也許可以讓人學會怎麼愛自己,愛他人,讓愛你的人更愛你,你愛的人更懂你!編輯:an

『捌』 以愛的藝術為題600字左右

還是自己寫的好啊你可以參考《愛的藝術》這本書很不錯的

『玖』 The Art of Love愛的藝術》

專輯名稱:The Art of Love
專輯藝人:Sandra
發行時間:2007年
專輯類型:Popmusic
資源類型:APE(image + cue)
Sandra出生於德國,本名Sandra Ann Lauer的Sandra1976年即發行了其首支單曲"Andy mein Freund",並於1979年加入Arabesque女子三人組擔任主唱,在日本掀起一股媲美ABBA在歐洲所創的Arabesque旋風。其更獻聲在其夫婿Michael Cretus所創之Enigma(謎)的"MCMXC A.D.""Cross of Changes"等名作中,平添神秘飄渺的氣息,更助Enigma創下全球數以百萬張的銷售數字。

《The Art of Love》是2007年Sandra出版發行最新個人大碟,整張專輯由英格瑪成員之一Jens Gad操刀製作,英格瑪原班人馬幾乎都參與了專輯的演出(比較奇怪的是只有她丈夫Michael Cretu沒有參與其中)。除了Sandra的天籟之音同樣引人注意外,另一個亮點無疑是Jens Gad。

Jens Gad做為英格瑪的成員,其外界認知度一直被Michael Cretu所籠罩,但在這最近兩年,Jens Gad的個人才華得以施展,專輯頻出,叫好又叫座,贏得了不少好評。這次又親自操刀Sandra的新專輯,嘗試各種音樂類型的創作,信手拈來,游刃有餘,凸現了Jens Gad的才華橫溢。

專輯曲目:
01 what d'ya think of me(4:34)
02 the way i am(3:31)
03 the art oflove(4:14)
04 what is it about me(3:54)
05 dear god ... if you exist(4:27)
06 silence beside me(3:38)
07 once upon a time(4:52)
08 put your arms around me(5:05)
09 what's left to say(4:36)
10 casino royale(3:51)
11 love is the price with dj bobo(3:23)
12 shadow of power(3:36)
13 all you zombies(5:03)

熱點內容
社會搖廣場舞教學視頻 發布:2025-09-13 06:12:04 瀏覽:6
語文教學改進措施 發布:2025-09-13 05:43:52 瀏覽:351
美麗的英語單詞 發布:2025-09-13 04:53:47 瀏覽:113
教育青少 發布:2025-09-13 04:51:27 瀏覽:117
學校師德師風考核表 發布:2025-09-13 04:34:41 瀏覽:432
生物倫理 發布:2025-09-13 04:03:46 瀏覽:960
office英語 發布:2025-09-13 02:30:29 瀏覽:12
武士刀教學 發布:2025-09-13 01:09:54 瀏覽:148
客房英語 發布:2025-09-13 00:55:23 瀏覽:256
老師掃帚 發布:2025-09-12 22:29:51 瀏覽: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