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刀教學
Ⅰ 日本刀術為何稱劍道而不是刀道
「劍道」一詞最早源於中國先秦時期古籍《吳越春秋》。早在兩漢時期,中日即有兵器及冶煉鑄造技術的交流往來。同時中國一脈相承的雙手刀法經過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官方往來,以及朝鮮半島和大陸沿海周邊地區和日本群島的民間交流,於隋唐時期流傳到了日本。
傳統的古劍道,日語叫劍術(剣術),(kenjutsu),(けんじゅつ),是古代日本武士在戰斗時所使用的「真正的」武士刀格鬥技。
據我估計,可能是小日本覺得『劍』這個詞比刀高雅……
Ⅱ 武術基本功基本動作教學方法
武術基本功基本動作教學方法
(一)武術基本動作的主要內容
1、基本手型和手法
手型和手法是武術技術中上肢進攻和防守時,手的形狀(手型)和手臂的運動方法(手法)。屬於武術 「四擊(踢、打、摔、拿)」 技術中內容最豐富的一類。武術中的手型、手法因拳種流派各異,方法多、變化奇巧。
(1)基本手型
手型按其形態可分為拳、掌、勾、爪等幾種。 各種手型均要求造型規范。
(2)基本手法
手法按其作用可以分為進攻和防守兩類。進攻手法主要攻擊對方的頭部和軀乾等部位,按其基本運動形式可以分為直線向前擊打手法,如沖拳、推掌等;弧線側擊的手法,如貫拳、鞭拳等;由下向上的如勾拳、挑掌等;由上向下的如劈掌、砸拳等;講究擊打的速度和力度。防守手法按主要阻止對方的攻擊,按其基本運動形式可以分為由外向內的拍擋;由內向外的格擋;由下向上的架檔;由上向下的壓檔;以及用肩背阻擋等;強調防守的時機和准確度。 各種手法均要求出擊迅速,力點准確。
2、基本步型和步法
步型和步法是武術各類技術的技術基礎。可以說武術「踢、打、摔、拿」各類技術都是在的步型和步法的基礎上完成的。
(1)基本步型的主要內容
馬步、弓步、仆步、虛步、獨立步。 各種步型均要求平穩扎實,重心清晰。
(2)基本步法的主要內容
上步、進步、退步、閃步、墊步、插步。
攻擊和防守大多是在移動中進行的,在移動中調整與對方的距離,尋找和創造進攻與防守的最佳機會。在接近對手和與對手對峙時的身體移動是「步法「。
3、基本腿法
腿法在武術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拳諺有「手似兩扇門,全憑腿打人」的說法,表明腿法在武術中的重要作用。腿法是武術「四擊(踢、打、摔、拿)」技術中較有難度的一類技術,因此必須要經過腿部的柔韌性練習和踢沙袋等硬度練習,腿法才能達到一定水平。腿法按其運動形式可分為直擺性腿法,如正踢腿、外擺腿;伸屈性腿法,如彈腿、瞪腿;掃轉性腿法,如前掃腿、後掃腿;擊響性腿法,如拍腳、里合腿擊響等。
主要的腿法有:彈腿、蹬腿、側踹腿。
4、基本跳躍動作
跳躍是兩腳蹬地起跳,身體在騰空時完成攻防招數的各種動作。是武術中難度較大的一類技術。跳躍技術不僅是武術套路中「錦上添花」的動作;在格鬥實戰中有時也可以取得出其不意的進攻效果。 跳躍技術主要包括四類:
(1)屈伸與直擺跳躍(如騰空飛腳等)。
(2)轉體跳躍(如旋風腳等)。
(3)旋翻跳躍(如側空翻等)。
(4)遠竄跳躍(如大躍步等)。
跳躍動作是武術中難度較大的技術,是武術套路中「錦上添花」的動作。平衡動作是體現身體平衡能力的動作。二者都需要有腿法基礎和彈跳、協調等身體素質,以及騰空後對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武術基本動作的內容和教學要點
學校體育教材中的武術基本動作主要是拳、掌、勾等手型;沖拳、推掌、擺掌、撩掌等的手法;弓步、馬步、仆步等步型;彈踢、蹬腿等腿法。這些內容是單一的武術動作,形式簡單,細節要求多。教學時要在示範的基礎上,向學生依次講清動作的外型、結構、運動路線的幅度、主要的作用等內容。另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在拳、掌、勾等手型的教學時,要重點強調每種手型的動作規格。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不同手型的變換練習,提高練習興趣。
2、教師在的'教學沖拳、推掌、擺掌、撩掌等的手法時,要重點強調每種手法的動作規格和勁力。強調沖拳推掌不能只用手臂的動作和力量,要藉助擰腰的力量,配合步型時要藉助腿的蹬地之力。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單個手法的練習,也可以把幾種手法組合起來進行練習。
3、教師在馬步、弓步、仆步等步型的教學時,要重點強調每種馬步、弓步的動作規格。因為學武
術教材中的步型主要是馬步和弓步。練習步型也是武術的傳統要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步型的變換練習和適當的站樁練習。盡快使步型定型。
4、教師在彈踢、蹬腿等腿法的教學時,要重點強調每種腿法的動作規格和要點。要先教學生彈腿,強調綳腳尖;因為有些學生沒有綳腳尖的意識。掌握了彈腿之後蹬腿容易掌握。另外,教學腿法的同時要柔韌性的練習相結合。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彈踢和蹬腿的行進間連續練習。
Ⅲ 劍道是什麼樣的
劍道是日本傳統的競技性器械武術。正式比賽通常在室內進行,因選手赤足,因此對場地木地板的質量有較高要求。選手一對一進行比賽,雙方均穿劍道服,戴護具,持竹劍,按規則相互擊打有效部位,由裁判計點數判勝負。亦可舉行團體比賽,由選手數相等的團體雙方分別一對一決出勝負後計算總分。
劍道」一詞最早源於中國先秦時期古籍《吳越春秋》。早在兩漢時期,中日即有兵器及冶煉鑄造技術的交流往來。同時中國一脈相承的雙手刀法經過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官方往來,以及朝鮮半島和大陸沿海周邊地區和日本群島的民間交流,於隋唐時期流傳到了日本。傳至日本的刀法經過日本長年的戰爭歲月不斷演變,在日趨穩定的日本江戶時期,模仿日本盔甲的樣式,製作了劍道護具與竹劍的基本形制,確立了日後體育劍道的雛形。
一般情況下,劍道(剣道)(けんどう)(kendou)專指現代劍道、又稱體育劍道。是近代為適應社會發展而改造過的武術、體育類競技。 而傳統的古劍道,日語叫劍術(剣術),(kenjutsu),(けんじゅつ),是古代日本武士在戰斗時所使用的「真正的」武士刀格鬥技。
劍道(kendo)和劍術(kenjutsu)的另一個重要區別在於劍道(Kendo)通常使用竹刀(しない)(Shi Na I)進行訓練,而剣術通常使用的是武士刀 (かたな) (katana) (為了安全起見,可能是未開刃的)。劍道、居合道、拔刀術、斬道均是脫胎於古劍道(即劍術)的分支武道。
起源的傳聞
一、飛鳥、奈良、平安朝時期——日本劍道起源的傳聞 最初創定劍法三個段位者「天地人」也就是「上中下」段的人,據傳為二世紀初,日本景行天皇之子「日本武尊」。此說乃是記載於距此六百年後(712年)完成的日本最初之書《古書記》和《日本書記》上的,但書上的內容大多屬於類似神話的傳說,內容就令人懷疑了。到第四紀中葉,在常陸國鹿島的國摩真人,創出「神妙劍」的劍法,此即為有名的「鹿島之太刀」,後世流派多源出於它。第八世紀末,桓武天皇的皇宮大夫和氣清磨,建立武德殿,武人於此練武,始自桓武天皇於至歷代「平安朝」的天皇,每年的五月五日,在此舉行「天覽比賽"。
古劍道的雛形
二、平安朝末期、鐮倉時期——古劍道的雛形 到了平安中葉的十一世紀初,由過去在戰場上實戰的經驗,發現在馬上作戰時,使用砍斬的機會比刺擊多並較有利,也為了利於拔刀,於是將原來單手使用,以刺擊為主,砍斬為副的三尺雙刃直劍,改變為雙手使用,以砍斬為主,刺擊為副的單刃彎刀,這也就成為今日「日本刀」的雛形。 平安時代中末期至鐮倉幕府建立,日本國內連年的內戰客觀上促進了古劍術的進步,掀起了第一次古劍術革命,涌現出許多有名劍術武藝家,其中的代表為: 鎮西八郎源為朝,劍技凌駕號稱「西陲第一」之乃師,復創「陰陽」也即「左右」兩個段位,加上原有的「上中下」其五個段位的構型,成為後世的規范。 源義經(幼名牛若丸),「賓士之亂」其父源義朝被平清盛所殺,其母被擄並被納為妾。而義經得免死,被軟禁於山城國鞍馬寺,讀書習武。一日,於後山山谷中,遇上自稱為「天狗」的異人傳授劍技。義經將其融入日本刀的使用法,成為源家一統的劍法。此劍法遂經其門下,么一法眼的門下八達人,成為有名的「京八流」或稱「鞍馬八流」,其支流一直流傳至今。 鐮倉幕府(1185——1333)建立後,作為日本第一個以武士階級為基礎建立的軍事政權,大力推崇軍事力量及武藝對社會穩定的作用,在此期間劍術、弓術、騎術是三種最主要的武藝。劍術及其他武藝的發展同時受到佛教禪宗思想的深刻影響。禪宗關於自然與生死的概念及人生哲理等與武士階級生活方式相結合,使古劍術產生了獨特的哲學內涵與教育作用。在這一時期,隨著劍術的發展,許多以教授武藝為目的的「武館」和各有特色的「流派」逐漸興起。 同時攻防的劍技與武具亦益形進步與發達,為了防禦戰場上強而有力的矢箭,遂必須穿著厚厚的甲胄。而一旦到了白刃戰時,為了對付此類甲胄,遂將三尺以上,甚至於達到四至五尺長的太刀,把劍尖垂斜於右或左後,揚劍從斜上方往斜下方砍下,或從斜下方往斜下方揮斬,所以才產生了「脅構」的構型。
進一步發展
三、室町時代、戰國時代——古劍道的進一步發展 室町幕府末期長達百年的戰國時代大大促進了古劍術的發展。,1544年火繩槍輸入日本之後,厚重的甲胄已失去其防護的能力,遂改著用利於進退的輕巧護甲,刀劍的尺寸也改短。由常佩刀(刀刃向下,水平式掛吊於腰帶上)改成為刀刃向上,斜插於腰帶上,劍技也以攻擊頸、喉、腰、腋下、股間與手腳關節等等,護甲所保護不到的地方為主。此時代學習劍法,以真劍、刃引(鍛劍時沒有嵌入刃鋒的刀)、木刀等作「型」的練習。 一代劍聖上泉伊勢守信綱,發明以三尺余長的竹子,從留下刀柄的部分,往刀尖方向逐段割成四片、八片、十六片或卅二片,再以厚木棉布作成袋子把它套起來,做成素麵素小手,可直接互相擊打練習的「袋竹刀」,但一直到後世它除了其傳下的新陰流,新當流,和部分一刀流所接納沿用之外,它的流傳並不普遍。
古劍道的成熟
四、江戶時代——古劍道的成熟及近代化過渡 戰國過去,經桃山時代進入到江戶時代,天下劍豪輩出,武道之興盛達最高潮。德川幕府的尚武政策使得安土桃山時代劍術發展成果得以保存和深入發展。1764年前後,中西忠藏仿擬頭盔,護胸,籠手而發明了面,胴,小手等護套,並將竹子割成四片,加上先革,中結,約絲,柄革,鍔而做成竹刀,然後限定打擊有護套保護下的任何地方。當時劍術的練習與比賽,這就是現代「劍道」之雛型。但各流各派,仍保有其各自獨創之「型」的劍法,故以真刀實戰,仍需輔以型的練習,到德川幕府末期,天下的劍法流派,達二百餘流之多。大劍豪千葉周作在前人基礎上總結出「劍術技を68手」、改進並使用中西派護具竹刀進行日常練習標志著古劍道體系已經完備和成熟,同時為劍道增加了濃厚的藝術色彩。 明治維新後,廢藩治縣,失去主家的武士們,紛紛淪為浪人。1876年發布除軍人警官之外,一般人的帶刀禁止令,使原來的武士們,為了生活不得不轉事農工商之工作,但卻又因不擅其事,以致多陷入衣食無著,生活窮困的地步。各地劍術道場也因此逐漸凋敝,劍術的繼承和發展陷入困境。 明治十年西南戰爭爆發,逐漸認識到劍術仍然是重要軍事力量以及武士道等傳統民族精神核心的警視局招募全國劍士,組織「拔刀隊」討伐西鄉隆盛,明治十二年JCH正式興習劍術,同年五月,集各地劍士舉行擊劍會,首創制定「勝負三次」的辦法,並由直心影流,鞍馬流,寶山流,立身流,一刀流,傳流,自源流,無念流,柳生流,鏡新明智流等十流中,各采一式,制定成「警視廳流」之劍道型,此型後來也為全國的警察學校所採用。
現代劍道的產生和發展
五、明治時代、大正時代、昭和時代——現代劍道的產生和發展 明治時代 1895年(明治28年) -明治二十八年各地武藝家於京都平安神宮內舉行武德祭,並重建武德殿,成立「大日本武德會」。 1905年(明治38年)8月 - 京都武術教師培養所成立 1911年(明治44年) - 武術教師培養所改稱為武術專門學校,同時劍道成為舊制中學中的正課。 大正~昭和時代 1920年(大正8年)參考講道館將「柔術」改為「柔道」的方法,將「擊劍」「劍術」等稱為「劍道」並逐漸推行。同時重新制定和改良了以往的練習方法,使劍道得以保存和推廣。 1929年(昭和4年)5月、第一屆劍道天覧試合 1934年(昭和9年)5月、第二屆劍道天覧試合 1940年(昭和15年)6月、「皇紀2600年」劍道天覧試合 在此時代中,一方面劍道得以復興和發展,另一方面劍道精神被軍國主義所利用,成為軍國主義便利的戰爭工具,是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萬歲突擊」、「玉碎」等悲劇的遠因。 二次世界大戰後 1945年(昭和20年)11月6日、佔領軍總司令部全面禁止學校中(GHQ武道禁止令)。 1946年(昭和21年)8月25日、限制劍道在社會體育中開展 1946年(昭和21年)~1947年(昭和22年)大日本武德會解散 1950年(昭和25年)3月5日、「全日本撓競技聯盟」成立 1952年(昭和27年)10月14日、全日本劍道聯盟結成 1953年(昭和28年)5月19日、文部省解除對社會體育中劍道的禁止 1954年(昭和29年)3月14日、全日本撓競技聯盟以及全日本劍道聯盟統合為全日本劍道聯盟。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的日本,被日本國土佔領軍總司令部,認定劍道為殘酷恐怖的武技,遂與射擊、銃劍術等,全面的禁止練習,一般人所擁有的護具,全部沒收並予焚毀等。後來由森順造氏等出面陳情並反駁謂:「劍道並非如貴部所思,專為學習殺刃為本旨之技,其所含更高次元的精神意義為:承習古傳諸流攻防體技之間,不僅形而下之體格、體力、健康、長壽等之增進,更能具備形而上之觀察、理解、判定、斷行、思考、克己、撙節、禮讓、信義、仁愛等精神上的教育,故貴部如此禁絕,是否悖民主主義之自由精神,何況,際此原子武器的時代,而卻對此劍道有所畏懼而予禁絕,豈不是一件非常可笑的怪事,與淺慮謬誤之指施?」,如上反駁提出後,劍道禁止的命令果獲停發。昭和廿四年舉辦戰後首次全國劍道競技選手權大會,向總部提出申請,卻未獲正式批准,但也並不加以禁止,故就在這樣形同「默許」的狀態下舉行。
全日本劍道聯盟
1954年全日本劍道聯盟成立後,為劍道的復興和現代化做出了巨大貢獻,並於1975年重新定義了現代劍道的宗旨,是:「磨練身體與心智,塑造強大的精神力量;籍由正確而嚴格的訓練來使自身劍技得以進步、使人禮儀和榮譽感得以培養、使人學會與人真誠相待,同時提高練習者的文化修養;以促使練習者能熱愛祖國和社會,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廣泛的貢獻。」
編輯本段需要的配備
首先是劍道的服裝(在每一次考級或考段的時候,評委會對服裝非常在意,因為,服裝是劍道中「禮」的一部分。) 劍道服裝分為上下身兩個部分: 上身為劍道衣(Kendogi)以及下身的袴(Hakama),一般為靛藍布棉質材料。 其次是用具(劍道不使用真刀,在對練時使用竹刀,但是卻是象徵著真刀) 竹刀,木刀,是劍道最基本的用品之一,竹刀會根據形狀、重心分布等區別劃分為「胴張」「古刀」「實戰」等多個不同類別,品質也會因竹片本身的因素而各有差異。 木刀一般只用於劍道形(Kendo Kata)的練習,從中讓練習者體會刀的使用方法,不會用於實戰。 最後是劍道的護具(用來保護身體,尤其是打擊部位,非常安全) 劍道的護具由四部分組成,從上至下分別為: 面(MEN):保護頭、喉、肩 胴(DOU):保護胸部、腹部 甲手(KOTE):保護手背、拳頭 垂(TARE):保護下身 這四部分的護具保護著劍道練習中四個打擊部位是:MEN(頭頂)、KOTE(小手臂)、DOU(腹部)、TSUKI(咽喉)
劍道是屬於武術的運動,初學時較需要使用體力來施展劍技,當技術成熟後,則較多以智能謀略取勝,所以教學時需因人而異,給予適合的練習時間與次數。但是,學習的態度必須嚴格認真,才能得到實質的效果。 訓練的方式,對初學者,應先以分解動作開始,再由單擊動作做到連擊動作,然後,逐漸進入連鎖式的練習,再轉入密集型的沖擊訓練。訓練間倘若發現個人有不易學習的動作時,再給予個別指導。如此演進到全盤性的練習,並且將反擊動作巧妙地合並應用在練習當中,再擴展成互相對峙到心對心的攻守對抗。 再者就是,訓練的時候自己的頭腦要清晰,要不斷的思考與分析出對手下面的動作會是什麼。當進入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在腦海裡面浮現出和對手過招的畫面,那就是所說的冥想。
編輯本段段位
平成2年(1990年)4月1日 初段 一級資格所有者 中學2年級以上 二段 初段資格獲得後1年以上 16歲以上 三段 二段資格獲得後2年以上 18歲以上 四段 三段資格獲得後3年以上 21歲以上 五段 四段資格獲得後4年以上 25歲以上 六段 五段資格獲得後5年以上 30歲以上 七段 六段資格獲得後6年以上 36歲以上 八段 七段資格獲得後10年以上 46歲以上 九段 八段資格獲得後 65歲以上 十段 九段資格獲得後 練士 具有六段資格,有良好判斷能力者 教士 具有練士六段資格,有良好指導能力者 范士 具有教士八段資格,德操高潔、劍理精通、技術嫻熟,滿55歲以上
編輯本段劍道基本打擊名稱
基本打法
擊面 (MEN-UCHI) 擊手 (KOTE-UCHI) 擊腹 (DO-UCHI) 刺喉 (TSUKI) 擺震 (SUBURI) 擊面切返 (KIRIKAESHI) 碰體 (TAIATARI)
面部攻擊法
伸擊面(NOBI-MEN) 擦擊面(SURIAGE-MEN) 手連擊面(KOTE-MEN) 面連擊面(MEN-MEN) 刺連擊面(TSUKI-MEN) 單手擊面(KATATE-MEN) 退擊面(HIKI-MEN) 面擦擊面 (MEN-SURIAGI-MEN) 面擦擊腹 (MEN-SURIAGI-DO) 面拔擊腹 (MEN-NUKI-DO) 面返擊腹 (MEN-KAESHI-DO) 面返擊面 (MEN-KAESHI-MEN)
腹部攻擊法
挑擊腹 (HARAI-DO) 擦擊腹 (SURIAGE-DO) 手連擊腹 (KOTE-DO) 面連擊腹 (MEN-DO) 退擊腹 (HIKI-DO) 腹返擊面 (DO-KAESHI-MEN) 腹落擊面 (DO-UCHIOTOSHI-MEN)
手部攻擊法
挑擊手 (HARAI-KOTE) 觸擊手 (DE-KOTE) 擦擊手 (SURIAGI-KOTE) 刺連擊手 (TSUKI-KOTE) 退擊手 (HIKI-KOTE) 手擦擊面 (KOTE-SURIAGE-MEN) 手擦擊手(KOTE-SURIAGE-KOTE) 手拔擊面 (KOTE-NUKI-MEN) 手返擊手 (KOTE-KAESHI-KOTE) 手落擊面 (KOTE-UCHIOTOSHI-MEN)
喉嚨攻擊法
雙手刺 (MOROTE-TSUKI) 單手刺 (KATATE-TSUKI) 打擊刺 (UTSU-TSUKI) 刺擦擊面 (TSUKI-SURIAGE-MEN) 刺落擊面 (TSUKI-UCHIOTOSHI-MEN)
編輯本段有效打擊的部位與判決認定
劍道的有效打擊部位為面部(包括正面、左右面)剌喉部、腹部(左右腹)、手部(左右手腕)以上均為身體的要害部位。判決認定:所謂有效打擊的認定,要依打擊時的氣勢、間距、機會、打擊位置、打擊力量等條件的符合,來認定是否為有效打擊。 如何去欣賞和觀看劍道 事實上劍技只是一種手段,雙方出手前的對峙;則是心對心的交戰,因此,欣賞和觀看劍道可從外在的技術和內在的心理兩方面來看。就技術方面,動作俐落姿勢優美,氣勢及精神飽滿,顯現強而有活力的表現。就心理方面而言,觀看其臨場情緒表現是冷靜或浮躁,交戰中是否能有敏銳正確的判斷力,如何採取妥適的因應對策,如「先發制人」、「以逸待勞」或「反擊致勝」的戰術運用等,便可看出習劍者的智慧與修練.
編輯本段劍道常用語
(中日對照)
普通用語
Ashi (あし) 腳,足 Ashi sabaki 步法,滑步 Ayumi ashi 步法,滑步(雙腿交替式) Bokken 木刀 Bokuto 木刀 Budo Lit. Warrior way Chaku za 坐下(正座,Seiza) Chigawa Leather loops on either side of the do Chika ma Close distance Chudan no kamae 中段持刀 Dan 段位 Debana waza 指在對手行動前實施行動(先先之先?) Do 胸/腰的護具 Dogu 泛指護具(Men, Kote, Do,等) Dojo 道場 Domo arigato gozaimasu 謝謝您,非常感謝 Dotatsu (有效)擊打 Fumi komi ashi 躍擊的步法 Gedan no kame 下段持刀 Hai (はい) 是,好 Hajime 開始 Hakama 道服中的褲子(裙子?) Harai waza 把對手竹刀掃出中間的技巧 Hasso no kamae Guard position with shinai held vertically Hiki waza 退擊技巧 Himo 繩(Men Himo, Do Himo, 等) Hiraki ashi 往兩側行動的步法 Isoku itto no maai 一步一擊打距離 Jigeiko 自由練習(一般指自由使用技巧的對戰) Jodan no kamae 上段持刀 Jogeburi 伸展揮刀,從非常高處揮刀至非常低處 Joseki Higher place Kaeshi waza 指巧妙運用對手攻擊力量進行反攻擊的技巧(後之先?) Kakari geiko 連續進行的練習(一般指某些套路:Men, Kote-Men, Men-Hiki-Men, 連續做) Kamae (te) 姿勢(一般是中段持刀的號令) Kamiza Seat of the Diety (God) Kata 劍道形 Katana 武士刀(打太刀) Katsugi waza Shoulder the shinai technique Keiko 練習 Keikogi Excercise jacket Kensen 竹刀的尖端 Ki 氣勢,精神 Kiai 喊(Men, Kote, Do, Tsuki, 等等) Kihon 基礎 Kiri kaeshi 劍道經典練習(切返?Men, Sayu-Men*9, Men, Sayu-Men*9, Men ) Ko ( こ)小的 Kodachi 小太刀 Kote 手腕 Kyu 初學者的段位 Men 頭部,頭盔 Men buton 頭盔中起保護作用的墊子 Men gane 頭盔上的金屬條 Metsuke 凝視,對視(眼神的溝通) Mokuso 沉思,冥想(正座的時候) Mune 胸部 Nanane buri Side to side suburi Nakayui 竹刀中間的皮革繩子 Nidan waza 2個步驟的技巧 Nuki waza 躲閃對手攻擊的技巧(先之先?) O same to 收刀 Oji waza 防守技巧 Okii 大的 Okuri ashi 右腳在前的步法(滑步) Onegaishiimasu 請多多關照 Rei 鞠躬 Sakigawa 竹刀尖端的皮革套 Sandan waza 3個步驟的技巧 Sayu men 側擊Men Seiza 正座 Seme 用自己的竹刀破壞對手竹刀在中間的位置 Sempai 前輩 Sensei 老師 Seretsu 站成隊列,列隊 Shiai 比賽 Shiai jo 比賽場地 Shikake waza 進攻技巧 Shinai 竹刀 Shizentai 自然態,正常的站立姿勢 Sho men 團隊精神 Shomen 正的,中間的Men擊打 Sonkyo 正式的蹲姿 Suburi 泛指揮刀 Suki 疏漏(指沒有防範的地方:門戶大開?) Suriage waza 破壞對手中段持刀姿勢進而進攻的技巧 Tai 身體 Taiatari 身體的碰撞 Tare 放姓氏袋袋的那個護具 Tenogui 頭巾 Tenouchi Technique to stop the shinai To ma Outside distance Tsuba 竹刀上圓形的物品,可以起到保護手的作用 Tsuba dome 竹刀上Tsuba的膠皮套 Tsubazeriai Sword guard against sword guard Tsuka 竹刀的把手,手握刀的地方 Tsuki 保護喉嚨的護具(和Men一體),攻擊喉嚨的技巧 Tsuru 竹刀的線 Uchi 砍,揮 Uchi komi geiko 練習者攻擊對手特意漏出的部位 Uchiotoshi waza 把對手竹刀擊落的技巧 Waki no kamae Guard position with shinai held to the back Waza 技巧 Yame 停止 Zanshin 對周圍環境和對手的現狀了解(殘心?)
比賽用語
Ari (Men/Kote/Do/Tsuki)得分; 例如 Men Ari! Encho 延長 Gogi (裁判間的)討論 Hansoku 犯規(1/2分) Hantei 裁判的判定 Hikiwake 平手 Ippon 1分 Ippon gachi 1分獲勝的比賽 Nihonme (爭奪第二分)開始 Shimpan 裁判 Shimpan cho 比賽的主管 Shimpan shunin 主裁判 Shobu (決勝)開始 Shobu ari 比賽結束,勝負以分(裁判舉勝者邊的手) Wakare 分開 Yuko dotatsu 有效攻擊 Senpo 團隊中第一出場隊員 Jiho 團隊中第二出場隊員 Chuken 團隊中第三出場隊員 Fukusho 團隊中第四齣場隊員 Taisho 團隊中第五齣場隊員 常用用語 Migi (みぎ) 右 Hidari ( ひだり) 左 Mae 前進 Atoh 後退 Ichi 1 Ni 2 San 3 Shi (Yon) 4 Go 5 Roku 6 Shichi (Nana) 7 Hachi 8 Kyu 9 Ju 10
編輯本段劍道形
學習劍道形可以增加對劍道基本的綜合性理論的認識. 用劍的原理包括以如何正確使用太刀的理念為首, 刀的握法、身體姿勢、對戰身法、身體距離、對戰技巧、正確的打擊時機、氣劍體一致、三殺法、氣勢、呼吸等等,這些都是學會劍道動作由簡到繁的不二法門。 另外,如果知道劍道形練習方法的創立,以及其發展的過程,並且能了解一些有關武士道、武道精神和古代武士的鍛煉方法等知識的話,對於精神層面的鍛煉也能更上一層樓。 再者,劍道形是劍道技法之中,作為最基本的技法而被選定的,換句話說,它包含了正確的打擊、機敏的動作、學會控制間距、氣勢、對壞習慣的糾正。
編輯本段劍道比賽規則
第一章 : 一般規則
* 比賽場地要求: 比賽場地應為木板地; 比賽場地應為介於 9 -11m寬(包括地線的寬度)的正方形或長方形; 在場地中央畫有一個十字交叉,在交叉的兩面劃上兩條「開始線」,與交叉距離相等; 比賽場邊以外應有1.5m 寬的空間; 地線應是5 -10cm寬,白色; * 竹劍要求: 比賽的竹劍只可以是由竹、或者經日本劍道大聯盟批準的纖維造成的。 其次要注意的是: 劍內不可藏有Sakigawa(固定劍尖的東西)和 Chigiri(連接4片竹的鐵片)以外的東西。 竹劍的規格依照大會規定。 Tsuba(劍鍔)要是圓形的,直徑不可超過9CM。 尺碼:為成人男39(A/AA/AAA),女38(A/AA/AAA); * 劍道裝備要求: 劍道裝備應包括「面」、「小手」、「胴」及「垂」; * 劍道服裝要求: 劍道服裝應包括:上衣及Hakama; 名袋應放在垂的外面; 比賽者應在胴繩的交叉點上戴上一條紅/白色,長70cm寬5cm的布條,以標明比賽雙方。
第二章 : 比賽規則
* 比賽時間: 一場常規的比賽應是5分鍾,加時3分鍾。主裁判宣告有效得分及暫停比賽的時候將暫停計時。 * 如何裁定勝負: 比賽多是3分比賽,但有時由於時間關系,也可能是1分比賽。 在3分比賽中,誰先得2分為之勝出;另外,若一方先得一分,其後對手並未能得分,得一分者將勝出; 如在法定時間內雙方未能分出勝負,在加時比賽中誰先得分便是勝出。如沒有加時,勝負將由裁判決定;或抽簽;或是宣布平手。 團體比賽時,勝出者較多的一隊便是勝方,如勝出者數目相同,得分多的一方將勝出。如得分也相同,雙方將各派出一代表來決勝負。 如比賽是依Kachinuki(勝抜き)方法,雙方對打的時候,勝出的一位可繼續打下一場,對另一位對手,直至其中一隊可先把對方所有對手擊敗,將為勝方。 * 開始、終止及暫停比賽: 主裁判應宣布開始、暫停、繼續及停止比賽。 任何裁判均可宣告暫停比賽,之後由主裁判宣告繼續。 如比賽者因意外等原則不能繼續比賽,比賽者可舉手示意裁判,講出原因,要求暫停。 暫停(yame):當裁判叫暫停時,比賽者應返回起點線,等待裁判指示。 Gogi:這是裁判暫停比賽用來商議如何判決的時候的用語,比賽者需返回場邊的兩端坐低(sonkyo)。 分開(wakare):這是裁判在比賽者交劍或纏斗過久時叫他們分開的用語。比賽者應立即分開,作中段架式。 有效打突:在有氣合的情況下准確地用竹劍的有效打擊部分,打擊有效打擊點,擊中後有殘心為之有效打突。 得分:為一目(也有一本/一分/一枝的說法)。 * 竹劍用來打擊的部位:應是物打的刀鋒,物打大約是由劍尖至中結那部份。 * 有效打擊點:面[左面太陽穴至右面太陽穴的位置],小手[手套的前段],胴左右兩面[不包括心口位置],及突刺[喉嚨部位]。 如攻擊時,對手保持中段狀態,那攻擊並不算有效。 對手在中段狀態時,打到對方的左手並不算有效打突。 當比賽者打出有效打突時,裁判會叫有效部位的名稱,並舉旗示意,這時比賽者應返回場中央作中段架式待裁判宣布得分及繼續比賽。
第三章 : 禁止行為
1.比賽者不可服食違禁葯物; 2.參賽者不得侮辱裁判或對手; 3.使用定明以外之用具; * 如比賽者違反了1、2或3,對手將立即勝出,比賽者的得分將等於零; 4.比賽時走出場外; 5.比賽時跌了竹劍; 6.在沒充分理由的情況下暫停比賽; 7.蓄意打對手的腳; 8.蓄意/不公平地把對手趕出場外; 9.把手放在或捉住對方的手臂; 10.用手捉著對方或自己的劍鋒; 11.用手臂夾著對方的劍; 12.蓄意打對方的膊頭位置; 13.跌倒後裝摸作樣; 14.蓄意浪費比賽時間; 15.作出不公平之攻擊; * 如比賽者違反了4-15,一般會被減分; 16.違反其它在不同比賽時特別定明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