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悴
① 文言文《魏書.宋弁傳》原文及翻譯
【譯文】
宋弁,字義和,廣平列人人。祖宋..,與堂叔宋宣、博陵崔建都很出名。魏世祖時,歷職中書博士、員外散騎常侍,出使江南,朝廷賜爵為列人子,還拜廣平太守。興安三年(454)去世,朝廷贈為安遠將軍、相州刺史,謚稱惠。長子宋顯襲其爵位。宋弁伯父宋世顯沒有子嗣,養弁為後。宋弁父宋叔珍,是李敷妹夫,因李敷的事情而死。
宋弁才學俊傑,少有美名。高祖初年,曾經來到京師,見尚書李沖,交談移日。李大覺驚異,退而言曰:「此人一日千里,是王佐之才。」宋顯死後,宋弁襲其爵位。宋弁與李彪同鄉,兩人交情很好。李彪任秘書丞,宋弁自中散李彪推薦為著作佐郎後,不久又被任命為尚書殿中郎中。魏高祖曾在群臣朝會的時候,歷訪治國之道,宋弁年少官微,自下而對,聲音容姿清亮,行止可觀,高祖稱贊了好長時間。因此宋弁大被皇上知遇,賜名宋弁,意取卞和獻玉,楚王不知寶的典故。
遷任中書侍郎,兼任員外郎,出使蕭賾。蕭賾的司徒蕭子良、秘書丞王融等都稱其美儀,認為志氣剛烈不及李彪,而體韻和雅、舉止閑適則超過了他。轉任散騎侍郎,當時散騎位在中書之上。高祖曾與他討論江南事宜,帝問宋弁說:「卿此番南行,入其堂奧,他們那邊政道如何?興亡氣數能夠知曉嗎?」宋弁回答說:「蕭氏父子無大功於天下,既以逆取,不能順利守據。不理德政,徭役繁劇,內無股肱之助,外有怨叛之民,由臣看來,肯定不能遺福到孫子輩,保有南海。如果人們懼怕其威,最後他能保全性命就是慶幸了。」
後來皇帝車駕南征,任命宋弁為司徒司馬、曜武將軍、東道副將。軍隊中有人盜竊馬谺,給他抓起來斬殺示眾,於是三軍震動畏懾,無人再敢犯法。
黃門郎崔光舉薦宋弁代其官職,高祖不答應,但也欣賞崔光知人。沒多久,任宋弁兼任黃門,不久正除,兼任司徒左長史。當時朝廷大選內外群官,並確定海內士族,宋弁充當銓量之任,處理事務十分恰當。但他好說別人隱私缺點,高門大族不與他交好的,宋弁都出言詆毀;至於那些舊族淪滯之人,只要他們不用忌憚的,又申薦他們。宋弁又任本州大中正,豪門姓族多被降抑,頗被時人怨憤。
宋弁跟從皇駕南討,帝詔宋弁在豫州都督部眾及東荊州領葉,皆減戍士讓他們經營農事,水陸兼作。遷任散騎常侍,不久遷任右衛將軍,領黃門。宋弁屢屢陳求讓職,高祖說:「朕想要你做的,卿不可推辭,哪能專守一官,而不幫助朕處理政務的?況且常侍是黃門中粗冗之職,領軍只不過是二衛的假攝,不足以空存推讓,以棄朕之大任。」其被皇帝知遇可見一斑。
開始,高祖在北都選官,李沖參預很多,很是排抑宋氏。宋弁心恨李沖,而與李彪交結,雅相知重。及李彪沖撞李沖,李沖對李彪說:「你如狗一般,被人驅使。」但等到李沖彈劾李彪,終而沒被治成大罪,宋弁從中出了力。李彪被除名為民,宋弁大相嗟嘆感慨,暗暗決心報復。
高祖在汝南得病,病重,前後十幾天,不見侍臣,左右只有彭城王元勰等數人而已,稍稍轉好,便引見門下以及宗室長幼諸人,進來的人未能盡其悲泣之節,宋弁獨獨進到御床邊,欷..流淚說:「為臣沒想到陛下聖顏如此的憔悴毀壞!」從此皇上更加器重他。帝車駕征討馬圈,留下宋弁以本官兼任祠部尚書,攝管七兵事務。臨行時,皇上握著宋弁的手說:「國家大事,在於祭祀征戰,所以朕讓你總攝二曹,卿不能不自勉。」宋弁頓首辭謝。宋弁勤勉務公,早晚在衙,他受到的恩澤,同僚中無人可以趕得上,名重朝野,僅次於李沖。高祖經常說宋弁可任吏部尚書。等到駕崩時,遺詔讓宋弁任吏部尚書,與咸陽王元禧等六人一起輔政,但弁已先去世,享年四十八歲。帝詔賜給他錢十萬、布三百匹,贈官安東將軍、瀛州刺史,謚稱貞順。
宋弁生性喜歡自誇,自己往自己臉上貼金。高祖因郭祚家是晉、魏名門,從容對宋弁說:「卿理所當然地推舉郭祚一門。」宋弁笑著說:「臣家未肯推舉郭祚。」高祖說:「卿家自漢魏以來,既無高官,又無雋秀,憑什麼不推郭祚?」宋弁說:「為臣清素自立,就是不推郭祚。」侍臣出去之後,高祖對彭城王說:「宋弁這個人本身並不壞,卻偏偏要自矜家族門戶,真是非常奇怪。」
② 寒松賦文言文翻譯
你好!!!
《寒松賦》
松之生也,於岩之側。流俗不顧,匠人未識,無地勢以容,有天機而作色。徒觀其貞枝肅矗,直干芊眠。倚層巒則捎雲蔽景,據幽澗則蓄霧藏煙。穹石盤薄而埋根,凡經幾載;古藤聯緣而抱節,莫記何年。於是白露零,涼風至。林野慘栗,山原愁悴。彼眾盡於元黃,斯獨茂於蒼翠。然後知落落高勁,亭亭孤絕。其為質也,不易葉而改柯;黃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葉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節。若乃確乎不拔,物莫與隆。陰陽不能變其性,雨露所以資其豐。擢影後凋,一千年而作蓋;流形入夢,十八載而為公。不學春開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亂曰:負棟梁兮時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諒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
無地勢以炫容, 炫容:誇耀外形。 炫,誇耀
穹石盤薄而埋根, 穹,高、大 盤薄:牢牢地 埋根:紮根
林野慘栗,栗:顫抖
山原愁悴。悴:憔悴
彼眾盡於玄黃,玄黃:天地,指大自然的變化
然後知落落高勁,落落:孤零的樣子 高勁:高大峻拔
亭亭孤絕。亭亭:孤高的樣子 絕:極
葉幽人之雅趣,葉:遮庇 相合
物莫與隆。隆:高
雨露所以資其豐。資:幫助 豐:茁壯成長
擢影後凋, 擢:聳起 長高
亂曰:負棟梁兮時不知, 亂:辭賦篇末總括全篇要旨的一段。 負:擔荷,此作 「具有」講
諒可用而不用,諒:確實
固斯焉而取斯。固:此指鄙視。 取:取法。
松樹生長在岩壁的側面俗人看不到它木工匠人發現不了它松樹沒有寬闊的地理形勢來炫耀自己的外形,只有天然給予的自然之色,它樹枝高揚挺拔.枝條茂密,掩映著景色,處在深幽的澗水邊就 積聚著霧靄.收藏著煙霞,穹石高大堅固它卻埋下了根系
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再問我。
謝謝!!!
③ 文言文《範文正公仲淹貧悴……》答案
範文正公仲淹貧悴,依睢陽①朱氏家,常與一術者②游。會術者病篤,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煉水銀為白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與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內范仲淹懷中,范仲淹方辭避,而術者氣已絕。後十餘年,范仲淹為諫官,術者之子長,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出其方並白金授之,封識宛然。
【注釋】①睢陽:地名。 ②術者:指以占卜、星相等為職業的人。 ③俾:使
11.解釋上文中加點的詞語。(4分)
(1)會術者病篤( ) (2)吾善煉水銀為白金 ( )
12.范仲淹「出其方並白金」給術者之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3.對文中劃線句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范仲淹正想推辭迴避,那個術士氣急敗壞。
B.范仲淹正想推辭迴避,那個術士已經氣絕而死。
C.范仲淹正想告別迴避,那個術士氣急敗壞。
D.范仲淹正想告別迴避,那個術士已經氣絕而死。
14.從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參考答案:
課外文言文(12分)
11.(1)正好,恰巧。(2)擅長。(每一詞解釋各2分)
12.而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或今汝成立,當以還汝。(2分) 13.B(3分)
14.為人誠信,不貪戀錢財(講出一點給1分,講出兩點且正確給3分
④ 文言文翻譯
即使大雪覆蓋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餘處創傷,他也不覺得凄苦。
出自《史記 屈原列傳》原文:
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屈原至於江濱,被發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譯文:
誠信卻被懷疑,忠實卻被誹謗,能夠沒有怨恨嗎?屈原之所以寫《離騷》,其原因大概是從怨憤引起的。《國風》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而失當。《小雅》雖然多譏諷指責,但並不宣揚作亂。像《離騷》,可以說是兼有二者的特點了。
屈原到了江濱,披散頭發,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詠著。臉色憔悴,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毫無生氣。漁父看見他,便問道:「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麼來到這兒?」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混濁的,只有我一人清白;眾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4)文言文悴擴展閱讀:
本文是《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關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刪去了屈原《懷沙》賦全文。這是現存關於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據。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生活在戰國中後期的楚國,當時七國爭雄,其中最強盛的是秦、楚二國。
屈原曾在楚國內政、外交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後,雖然遭讒去職,流放江湖,但仍然關心朝政,熱愛祖國。最後,毅然自沉汨羅,以殉自己的理想。
本文以強烈的感情歌頌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華和他對理想執著追求的精神。雖然事跡簡略,但文筆沉鬱頓挫,詠嘆反復,夾敘夾議,是一篇有特色的評傳式散文。
⑤ 文言文中雲瘁什麼意思
雲瘁
雲憔悴
《網路文言文翻譯》
這里說的雲,代表了『人雲亦雲』,『眾說紛紜』或『古人雲』講。
⑥ 文言文表達自己容顏憔悴
解答:
面若殘花,氣緩色衰,是思之深,念之切,獨枉戚戚然矣。
⑦ 文言文文言文
《媭砧課誦圖》,是我王拯到京城做官的時候請人畫的。我到京城做官,嫁到劉家的姐姐在家,奉養他的老婆婆,不能來我這里接受我的贍養。現在她的婆婆過世了,姐姐又到廣州借居在嫁到寧家的姐姐家,和我離得很遠。我從當官那天起,就立志要回到南方,到了今天,顛沛困頓、神思不定,自己被一些零散細微的事所牽累,所以沒有實現我的打算。
回想起我從七歲時,母親去世了,於是來投靠姐姐。姐姐恰逢剛剛死了丈夫,丈夫去世後她生下的孩子也夭折了,孤獨的一個人生活。屋後有個小花園,有幾丈平方,漂亮的樹木覆蓋著它。樹陰低下有兩間屋子,姐姐帶著我住在這里。我十歲以後,到私塾跟著老師學習,早晨出來傍晚回家。到了晚上,我姐姐常常手持女紅,點一盞燈,讓我在她的身旁讀書。夏天很熱,就停止了晚上上課。天剛一黎明,我就起床,搬一個小凳子,坐在花園樹下讀書。樹根下有兩塊巨大的石頭:一個姐姐用來作為搗衣服的石砧,一個讓我用來坐在上面讀書。太陽出來,姐姐就催我去私塾。所以我小時候,每天早上到私塾讀書,都比別的小孩熟練。有時晚上讀累了,稍微貪圖玩耍,姐姐一定會哭泣,告訴我母親勞累憔悴而死的情形;並且說:「你現在不勤奮讀書,母親在地下就會傷心!」我悲傷害怕,哭著告訴姐姐說:「以後千萬不再說這個了。」
唉!我很不爭氣,都三十歲了。想起十五六歲時,依然能夠做到拿著一本書在姐姐身旁來讀,每天生活在沉思憂慮之中,不敢有稍微的放鬆和安逸。從二十歲離開家,在社會上處身歷事,慢慢的把學業荒廢了。想到姐姐的教誨不能忘記,所以畫這幅畫來警示自己,希望使我就像依然在姐姐身旁讀書一樣,但願能挽救我的逐漸墮落荒廢,不至於到頭來一事無成。
19(B) 20(A) 21(1)一天,九獨自服侍,於是顧說:「你是可造之材啊!」於是,把自己的精華都傳個了他。(2)他姐姐就說:「你現在不努力學習,母親在地下也會傷心的!」拯感到悲哀害怕,哭著告訴姐姐說,以後再也不說這樣的話了。 22勤勉,知錯能改。
⑧ 范仲淹貧悴,依.是哪個文言文翻譯
«範文正正直»
【原文】
範文正公仲淹貧悴,依睢陽朱氏家,常與一術者游。會術者病篤,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煉水銀為白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與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內文正懷中,文正方辭避,而術者氣已絕。後十餘年,文正為諫官,術者之子長,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出其方並白金授之,封識宛然。
【翻譯】
范仲淹年輕時貧窮潦倒,寄居在睢陽一戶姓朱的人家裡,經常和一個術士游樂。正趕上那個術士病危了,便請人叫來范仲淹,告訴他:「我善於把水銀煉成白金,我的兒子年紀小,不能把這個秘方交託給他,現在我把它交給你。」於是把這秘方和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懷中,范仲淹剛想推辭,那個術士已經氣絕而死。後來過了十幾年,范仲淹當上了諫官,而當年那個術士的兒子長大了,范仲淹把他叫來說:「你的父親會使用神術,當年他過世的時候,因為你年紀還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如今你已經長大了,應當把這些東西還給你。」於是就拿出那個秘方還有白金一起交給術士的兒子,那個密封的標志依舊完好如初。
⑨ 范仲淹貧悴,依..是哪個文言文翻譯
范仲淹還金授方
原文:範文正公仲淹貧悴,依睢陽朱氏家,常與一術者游。會術者病篤,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煉水銀為白金,吾兒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與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內文正懷中,文正方辭避,而術者氣已絕。後十餘年,文正為諫官,術者之子長,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術,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當以還汝。」出其方並白金授之,封志宛然。
翻譯:文正公范仲淹年輕時貧窮潦倒,寄居在睢陽一戶姓朱的人家裡,經常和一個術士來往。一天那個術士病危了,便請人叫來範文正,告訴他:「我擅長把水銀煉成白金,我的兒子年紀小,不值得把這個秘方託付給他,現在我把它交給你。」於是把這秘方和煉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懷中,范仲淹剛想推辭,那個術士已經氣絕而死。後來過了十幾年,范仲淹當上了諫官,而當年那個術士的兒子長大了,范仲淹派人把他叫來說:「你的父親有神奇的術法,當年他過世的時候,因為你年紀還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經長大了,應當把這個東西還給你。」於是就拿出那個秘方還有白金一起交給術士之子,標識就和當初一樣。
⑩ 文言文中憔悴怎麼說
憔悴本來就是文言文詞彙。
憔悴:亦作「 憔瘁 」。
1.黃瘦;瘦損。《國語·吳語》:「使吾甲兵鈍弊,民日離落而日以憔悴,然後安受吾燼。」 韋昭 註:「憔悴,瘦病也。」《三國志·魏志·於禁傳》:「帝引見 禁 ,須發皓白,形容憔顇。」 唐 王建 《調笑令》詞之一:「玉顏憔悴三年,誰復商量管弦?」《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 保安 見 仲翔 形容憔悴,半人半鬼。」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三:「僅僅十天不見,我看見 立群 是憔悴了許多。」
2.凋零;枯萎。 漢 焦贛 《易林·需之否》:「毛羽憔悴,志如死灰。」 宋 梅堯臣 《風異賦》:「乾坤黯慘,物色憔悴。」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七:「花有點憔悴……我想這一點新鮮的水會使它們蘇生。」
3.引申為衰敗。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4.謂竭盡心力。《左傳·昭公七年》:「《詩》曰:『或燕燕居息,或憔悴事國。』」憔悴,今本《詩·小雅·北山》作「盡瘁」。《周禮·秋官·小司寇》「議勤之辟」 漢 鄭玄 註:「謂憔悴以事國。」
5.困頓。《孟子·公孫丑上》:「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戰國策·燕策一》:「西困 秦 三年,民憔瘁,士罷弊。」《明史·鄒智傳》:「風俗浮薄,生民憔悴。」 巴金 《利娜·第十封信》:「在小村莊里,在那些分散的破屋內,農民就憔悴地過著沒有希望的日子。」
6.憂戚;煩惱。《楚辭·劉向<九嘆·憂苦>》:「倚巖石以流涕兮,憂憔悴而無樂。」 王逸 註:「中心憔悴,無歡樂之時也。」《後漢書·清和王慶傳》:「 楊 失志憔悴,卒於家。」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飛煙傳》:「企望寬懷,毋至憔悴。」 元 武漢臣 《玉壺春》第四折:「強風情不曉事,呆廝!誰著你將錢去買憔悴。」
7.陋賤之人。《後漢書·應劭傳》:「《左氏》實雲雖有 姬 姜 絲麻,不棄憔悴菅蒯。」 李賢 註:「《左傳》曰:『《詩》雲:雖有絲麻,無棄菅蒯。雖有 姬 姜 ,無棄蕉萃。』 杜 注雲:『……蕉萃,陋賤之人。』蕉萃、憔悴,古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