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少兒美術興趣班范畫

少兒美術興趣班范畫

發布時間: 2020-11-21 11:28:28

1. 幼兒繪畫時為什麼不宜提供范畫

現在還給孩子繪畫時提供范畫的老師可真的別再教學了,坑學生啊。
從小就知道照著范畫 畫畫,他們慢慢就變得不敢畫,沒創造性,只知道自己需要一個標准去臨摹去模仿,會產生一個「只有畫的和范畫一模一樣才好看」的心理。
你沒有教學讓孩子上來就去臨摹,就是在剝奪孩子觀察和思考的過程。這相當於毀掉小朋友的一條接觸世界的軌道啊。
所以如果發現美術機構會給孩子提供范畫,趕快撤吧,坑了錢還坑了孩子

2. 幼兒園上美術課畫范畫有什麼好處

建議你這樣試試看:

  1. 讓孩子自由畫

  2. 畫范畫

這樣做的好處:

1.拓展孩子的想像力

2.讓孩子畫的更規范

3.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4.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5.提高孩子表達自己的能力

注意事項:一項技能本來就是要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獲得,要耐心引導孩子。

3. 幼兒繪畫時,為什麼最好不要讓他看范畫

我們讓幼兒繪畫的意義在於培養他個人的興趣和創造性,而如果讓幼兒照著范畫來畫的話,不免給了幼兒固定的思維,阻礙了他自身想像力的發展。繪畫作為藝術領域的其中一項,應該讓幼兒用自己的審美標准去定義自身的畫作,我們則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對於幼兒自己認為好的地方,我們不該過多的做出評判,而是讓幼兒自由發揮,更好的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其實不光是在藝術領域,在很多方面,我們都不應該阻礙幼兒自身的創造性思維,而是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創造出更多屬於他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認為,在幼兒繪畫方面,不宜使用范畫。

4. 如何不用范畫進行幼兒美術教學

幼兒繪畫時,為什麼不宜提供范畫
這句話不對,關鍵是你怎麼去使用范畫。其實,幼兒繪畫前,最好提供盡能多的優秀范畫,一是激發幼兒的繪畫慾望,導入繪畫狀態。二是豐富想像力,並產生更多的聯想。三是對造型有個基本認識,從而體驗各種造型手段。優秀的老師和家長,是不會對幼兒過分指導和強加干預,只會因勢利導,巧用優秀范畫,引導和發揮幼兒興趣和特性,畫出更多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及獨具特色美的童真畫面。

5. 幼兒繪畫時,為什麼不宜提供范畫

自從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後,我知道了每個幼兒心裡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在藝術領域方面應該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准去評判幼兒,在幼兒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的干預,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幼兒,更不能為追求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其想像與創造的萌芽。 《指南》藝術領域指出,幼兒繪畫時,不宜提供范畫,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范畫來畫,對此我感到十分困惑,范畫不是歷來作為培養幼兒美術能力的手段嗎?」於是,我通過翻閱專家的著作《指南》解讀,來給自己解惑答疑了。 一、現實中有很多例子是「教幼兒如何畫畫,而沒有教幼兒喜歡畫畫」。比如教幼兒畫小草就是很死板的畫三叉的小草,雖然符合大人的想法,但純粹是繪畫的技能練習,框死了孩子的思維,打消了孩子自由創作畫畫的興趣。如果畫的與教師范畫不像了,教師還會評價:「XX不認真,畫的不好。」這與《指南》藝術領域的目標重點培養幼兒的興趣是背道而馳的。 二、說說簡筆畫范畫教學。 教師提供的范畫,是將線條、形狀從事實形象中抽象出來,為幼兒模仿用的一種概念化符號化的模式,是一種畫法的示範。客觀的說,就是簡筆畫。它本身很好地描繪了某些事物的基本結構和主要特徵,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問題在於,這種描繪是是簡筆畫創作者自己的概括與抽象。即使老師提供多幅范畫,讓幼兒選擇一幅來照著畫,那也是一種被動模仿,這違背了作為自我表現的藝術的本質,忽視了美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一種語言。在幼兒被動模仿的作品裡,全然沒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投注。兒童學簡筆畫,學到的是別人已經「嚼過」的東西,這使他們失去了獨立的視覺思考與體驗審美心理意象的機會。 一次大班美術課《柳樹寫生》,讓孩子畫樹。在去大操場觀察柳樹前,作為老師的我怕孩子不會畫,就事先在黑板上做了范畫,樹干一端就是兩個尖尖角,其他是垂下來的柳條,還不忘告訴孩子們這是柳樹的頭發。於是,可想而知孩子們的畫畫就是千篇一律的。往往在過程中,班裡的好孩子會規規矩矩的照著你的范畫畫像畫得符合大人心理上的畫好標准。而其中一些比較調皮的男孩子,卻寫生出了不一樣的效果。他的畫畫作品別樹一幟。比如「李益周」這個男孩,就說出了這樣的話,「我靠近樹干畫的樹就不一樣,我把椅子就放在這里了。」這是一句看似簡單的話,但如果是一位比較專業的美術老師就應該明白美術寫生,待在事物的角度不同,每個人畫出來的畫是不盡相同的。這個孩子觀察並了解到了這一點。而做為老師的我,卻在陳園後來的提點中說到《指南》,才有所醒悟。我想,美術課每年都在循環的上,教師是否能時刻結合《指南》有所反思,不斷更進教學呢?雖然每次教案都差不多,每個教師都這樣上,但教師是否對《指南》有了真正的領悟呢? 在這一美術寫生過程中,兒童做的僅僅的是用自己的手將別人已經構思的東西臨摹出來,也即只有單純的手的動作的訓練,而沒有運用自己的視覺藝術思維能力去概括、抽象對象的審美特徵,更談不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所以,簡筆畫教學是用成人的視知覺代替兒童的視知覺,用成人的藝術思維代替兒童的藝術思維,用成人的審美體驗代替兒童的審美體驗,兒童因此而失去了自主學習與發展的機會。同時,運用簡筆畫所畫出的畫面是模式化的,缺乏兒童獨特的個性,它只會讓兒童產生一種「繪畫就是要畫得跟老師一樣」的想法,而這與藝術倡導的獨創性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必須清楚地知道,簡筆畫教學中的臨摹對兒童創造力的發展只會起到消極的作用,它從來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佳的美術教學方法,尤其是幼兒這一年齡階段。這種把技能學習當作幼兒美術學習的中心目標的簡筆畫教學有百害而無一利。 我想,如果下次再上美術寫生課。我應該在活動前一天給孩子布置任務,讓他們去公園或在校園里觀察各種各樣的樹。同時,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許多各種各樣的樹的圖片。上課的時候讓孩子發言,你看見的樹是什麼樣子的?我想孩子們會給我很多豐富有趣的答案。接著我為孩子們展示各種樹木的圖片,引導孩子們觀察。最後,去大操場上對柳樹寫生。讓幼兒在遠近不一樣,角度不一樣去觀察樹枝、樹乾等,之後再進行繪畫活動。如此一來,孩子的繪畫作品,肯定能妙筆生花,百花齊放,有不同的繪畫作品出來。 三、仔細揣摩其中的字眼,幼兒繪畫是,「不宜」而非「不能」提供范畫,並「特別不應要求幼兒完全按照范畫來畫。」 那麼,提供這個范畫的完成度到底有多少呢?這不禁又成為了我的困惑。「《指南》反對的是對范畫的被動模仿,是照著范畫進行復制,但並不反對幼兒的模仿學習。但強調的是自發模仿,而非被動模仿。強調的是個體從自己的需要出發進行的主動模仿,而不是集體統一的被動模仿。自發模仿,主動模仿的是幼兒自己的感知對象,幼兒通過模仿再現的是對這個對象的感知印象。同一個對象不同的幼兒去模仿,因為認知不同,感受不同,影響和興趣不同,模仿出來的作品並不會一模一樣。」以上是一段摘自《指南》解讀的一段話。讀後,在想是否和我對「不宜」和「不能」的關鍵字眼理解所對上號呢? 老師們通常會認為,范畫目的是教會幼兒一種美術語言,當幼兒掌握了這種語言,才能夠通過繪畫進行表現和表達。我想如果教師真的需要一些范畫,那麼一定要把握好范畫的度。因為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所提供的范畫,傳遞給幼兒的是魚,不是漁。那麼,通過《指南》解讀了解到幼兒的美術語言不是被范畫教會的,而是在表現表達的過程中自然習得的,這一過程需要有大量自發表現的機會。強調幼兒的自發模仿,但並不是不能進行集體性的模仿學習。如集體寫生活動就是一種很好的集體模仿學習,因為幼兒在感知真實的基礎上用自己的方式去再現。但是我們要清楚,提供作品,實物和提供簡筆模式畫是不同的。同時,讓幼兒自發模仿自己感知的對象和以統一的要求畫沒有任何體驗的對象是完全不同的。 上次,微信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從畫蘋果看中日美三國老師課程文化的差異》,其中中國老師直接自己范畫一個蘋果,中國學生一次就畫出了最像蘋果的「蘋果」;日本老師,拿來了一個蘋果,讓學生看看,聞聞,摸摸,但不能吃,因為只有一個蘋果。蘋果這個觀察對象還在,學生第一次有可能畫得像梨,但第二次就畫得有點像蘋果了;美國老師提著一籃子蘋果進教室,讓學生每個人拿一個去看看,聞聞,摸摸,玩玩,最後可以吃掉它。因為老師特意把它們洗干凈了。一段時間過去,許多學生吃掉了蘋果。而此時,美國老師才布置畫蘋果。蘋果已經吃了,學生第一次有可能畫得像南瓜,第二次有可能像梨,第三次才畫得有點像蘋果。這一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千人一面的標准化教育,只能抑制孩子的創造天性。美國老師做到了讓孩子在美術寫生中自發模仿,去感知體驗的對象。而中國老師呢,磨滅了孩子的個性和創新潛能。當看到這篇文章,就會覺得《指南》的出現,猶如久旱逢甘霖,對中國的幼兒教育是多麼重要。

6. 少兒美術培訓有沒有比較好的推薦

關於給孩子選擇適合的培訓班,首先第一點就是,切記不要選擇課程形式太單一,教師毫無新意,孩子的作品全部是復刻的美術班,那將毫無意義。家長們在為孩子選擇培訓班前,先不要著急報名,先讓孩子去培訓班試聽一堂美術課,然後家長再觀察這堂課的全部學生作品。

為什麼我們這么重視這一點?因為藝術的效果應是百花齊放,千奇百怪也是孩子想像力的發揮,家長應該保護孩子的這種天真。如果一堂美術課結束,孩子作品千篇一律,就嚴重限制了每個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兒童美術教育中,應重點尊重每個孩子不同的想像力,作品一模一樣,孩子的想像力就會被抹殺掉,孩子只學會了模仿能力。

而我們所說的課程豐富多彩,不單單只是畫畫,還有各種各樣的材料創作,比如兒童油畫,兒童版畫,兒童手工等等。家長應該選擇課程形式豐富多彩的培訓班,孩子們也會體驗到各種材料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各種材料創作帶來的樂趣。

小熊美術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老師的授課非常的靈活多變,會給孩子很大的想像空間,讓孩子去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而且他還有最新的AI技術,能讓孩子的作品躍然於紙上,增加孩子對自己作品的自豪感,讓孩子的作品真的活過來!家長可以讓孩子進行一下嘗試。

家長切記不要選擇教師范畫太完整的美術班。美術培訓班的老師上一堂美術課,一般來說都要做范畫,但是如果老師做的范畫線稿太完整,那麼小盆友們就會喪失自己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餘地,老師范畫太完整,就會堵死小盆友們的想法,所以家長們應該選擇做范畫留太多餘地的美術教師。過於面面俱到,反而堵上了小朋友們發揮自己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空間和餘地。

7. 少兒美術教育到底做不做范畫呢

教少兒美術應該做范畫,做范畫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們照著范畫去臨摹內,而是要教他們掌握繪容畫的用筆和運筆方法及繪畫技法,通過范畫讓他們了解線、塊、面的用法。還有老師在課堂上做范畫不應一氣呵成,應該每畫一步講解一步,直到講完畫完。

8. 小班幼兒上美術活動適合范畫嗎

一、選擇貼近幼兒生活並帶有游戲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兒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驗較少,他們往往只對日常社會中經常接觸、熟悉和感興趣的物體有繪畫或製作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選擇小班美術活動教材時應選擇幼兒熟悉或感興趣的題材。比如小班幼兒喜歡小動物,我們就可以設計「給小兔喂青草」、「熊貓吹泡泡」、「小鴨游泳」等繪畫內容。還可以選擇他們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為題材,如「我幫媽媽繞絨線」、「畫氣球」、「捏糖葫蘆」等等。同時選擇的教材還必須具有游戲性,單調的塗色練習和臨摹活動都不是小班幼兒所喜歡的,他們更喜歡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所以教師在選擇小班幼兒的美術活動教材時一定要注意以上兩點。 二、創造適應的美術環境、材料 創設具有可參與性的美術物質環境和可操作性。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與被動,往往取決於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又常常與教育環境提供的有利機會和條件有關。當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有趣的材料時幼兒會為材料而吸引,自然會主動地操作材料,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去。小班幼兒由於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動手操作的能力較差,因此教師只有為幼兒提供豐富有趣且能使畫面產生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兒既能對美術活動產生興趣,又能讓幼兒輕松獲得成功,而且還能使畫面產生很好的效果。例如教師可為幼兒提供各種印章讓幼兒進行印章車,提供紙團讓幼兒壓印,提供彈子讓幼兒滾畫等。如在噴畫活動「放煙火」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裝有水粉顏料的噴壺,幼兒只需輕輕一噴,紙上便會散開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又如在印章畫「小兔的新衣」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切成各種圖形的蔬菜(胡蘿卜、藕)等等,幼兒用這些材料蘸上顏料印在衣服形的紙上,一件件漂亮的新衣就這樣完成了。活動結束時有的幼兒仍樂此不疲地為小兔做新衣,有的幼兒還在為自己的傑作而歡呼雀躍。豐富有趣的活動材料讓小班幼兒覺得繪畫原來就是「玩」游戲,繪畫是件快樂的事情。 三、讓幼兒在游戲中進行美術活動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小班幼兒,更離不開游戲。因此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對幼兒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皮亞傑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主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上的發展。」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東西都會使幼兒產生好奇心。幼兒受好奇心的驅使就會通過游戲活動來學習、成長。

熱點內容
教師幫扶學生記錄 發布:2025-07-18 20:01:06 瀏覽:677
運動鞋哪些好 發布:2025-07-18 18:41:48 瀏覽:456
師生迷情八 發布:2025-07-18 11:58:43 瀏覽:478
三字經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11:46:47 瀏覽:45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
淺談師德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03:09:46 瀏覽:807
怎麼瀏覽谷歌 發布:2025-07-18 02:29:49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