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生寫生感受
寫生是藝術創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自然界本身就是豐富多彩的,而寫生是學習繪畫的主要訓練方法之一,也是繪畫創作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通過寫生可獲得第一手的創作素材,真實而又自然。在寫生中可以把研究生活、吸收傳統、醞釀創作三個環節結合在一起。走進自然、體驗生活、表達情感等一系列主體與客體之間的活動,都能在寫生中實現。只有積累豐富的寫生經驗,真實地描繪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達出對自然的理解、感受和認識,才能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人們經常說,藝術是心靈的寫真,唯有真誠才動人心弦。所以,課外寫生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義。
一、美術教學存在的弊端
在美術教學中存在輕視課外寫生的問題,學生依賴性大,動手能力差。
在當前的美術教學中,寫生課是美術教學中的一門必修課。
但是寫生課卻得不到行政領導的重視,寫生課時少得可憐,所謂外出寫生課也流於形式,幾乎變成了旅遊,老師帶著學生外出寫
生,大多數學生都會帶著相機,都不願意直接對著景物寫生,出去遊玩一趟,拍些照片就回來了,學生普遍輕視寫生課,許多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也不認真,沒有吃苦耐勞的學習精神。
搞創作時,學生對著照片就開始閉門造車,東拼西湊,畫得雜亂無章,既沒有主題,又不能感人,沒有一點樂趣,也激不起作畫的激情,加之繪畫基本功差,作品更是枯燥空洞,顯露出公式化、概念化、呆板化的弊病。
二、課外寫生的重要性
1.課外寫生是提高繪畫創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1)課外寫生培養了我們對生活的觀察力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在《遺囑》一文中說:「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
在課外寫生中,學生就要善於培養發現自然美的敏感力,把
潛伏在大自然當中的美的寶藏通過我們的眼睛給發掘出來,用手把大自然中的美給表現出來。面對課外寫生中自然的人物和風景,要求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簡單地再現自然,而重在對所觀察景物或對象的重新認識和發現。細心觀察所要描繪的對象,要善於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感人的細節。一方面提高寫生的細節刻畫能力,使作品更加的深入和完整,另一方面培養了我們善於發現生活中美的能力。大自然中的色彩、明暗、構圖等細節都會使我們對自然的觀察日漸豐富,日積月累,將匯集成藝術創作中的直接源泉和營養。我國古代著名畫家顧愷之曾經說過的「遷想妙得」,形象地說明了藝術從生活中汲取營養的作用。多走、多看、多思考,用畢生的精力去學習,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個人的品位,才能步入創作的佳境。
(2)課外寫生是培養學生創作激情、提高繪畫技能和創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課外寫生是美術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科目。在課外寫生過程中,我們可以把研究生活、體會藝術規律、啟發創作三個環節有機結合在一起。除了能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力之外,還能夠使學生具備較高的繪畫技巧及控制畫面和處理畫面的能力。
在美術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學生心中有了想要表達的內容,可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藝術修養及手法,想表達的東西畫不出來。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各種寫生課學習階段對於繪畫技法的實踐不夠。相反,很多在課外寫生學習階段能夠較快掌握一定繪畫技巧和畫面處理能力的學生,在藝術創作階段就顯得得心應手,能夠較輕松地將自己的想法付諸畫面上,這就是寫生課的訓練為他們提供了堅實的繪畫技術上的基礎。藝術專業不同於其他專業,一般性規律可以從書本和課堂中得來,而在進行具體的畫面操作技巧上就只有憑借個人的悟性和在大量的寫生練習中得到。
(3)只有深入大自然,才能激發學生的強烈藝術創作願望和
激情
大自然絢麗多彩、五彩繽紛、魅力無窮,讓我們獲得最直接、最豐富的色彩感受和最自然、最真實的美感。這種感受和激情是單純呆在畫室里所難以取得的,它是一種帶有個人真摯感情色彩和強烈鄉土生活氣息的審美體驗。同時課外寫生和室內寫生最大的區別在於,外出寫生可以讓畫家獲得一種既新鮮又興奮的感受,作畫時充滿激情。
在課外寫生的過程中,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更多的自然景色,
投身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對於生活在都市中的我們,在面對自然美景時會強烈地感受到藝術和生活的聯系竟然如此的親近,藝術創作的選擇竟會如此的豐富,藝術創作的熱情竟會如此的高漲!
我們常常說到的「有感而發」正說明了主觀感受對藝術表達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認真觀察景物的內在美,從內心深處去感悟自然萬物的美好屬性,經常到大自然中去寫生,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提高認知能力和感悟能力。
2.寫生與創作的關系
對於「寫生與創作」的關系,有些人會有這樣的誤解,認為寫生只是一種訓練基本功或收集素材的方法,而忽略「寫生也是創作」這一重要方面,其實西方繪畫面對物象寫生就是創作,有時提到創作,人們往往會認可那些利用照片或素描稿一絲不苟地放大精製而成的作品,卻忽略了寫生創作的作品。在課外寫生中我們不僅要對客觀現象、自然景物有著敏銳的感受,還要將獨特的個人感受轉化到畫面上。藝術家的個人繪畫風格都不是憑空想像或主觀臆造出來的,都是在長期的、大量的繪畫作品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在這其中,課外寫生使得技術與思想的結合為創作的精神與思想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以開放的姿態,拓展的思維發揮寫生方式的特性,以促進寫生作品的個性化、風格化的形成。因此課外寫生成為畫家個性、情感表現和表達的重要途徑。
寫生是對現實的一種創造性表現,其形象含有豐富的想像
力、創造力,具有美的視覺效果。寫生不等同於創作,但是創作需要的某些最普遍的規律、法則的集中表現,是從歷代藝術家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提煉出來的藝術語言的規范化。同時寫生與創作是兩個遞進的過程,他們是緊密相連的。對景寫生、對景創作也是對「師法造化」的發揚。
3.繼承我國歷代繪畫大師重視深入自然的寫生精神
深入自然寫生,在表面看來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在實際生活中卻是艱難的、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的活動。我們可以想一想,像宋代的畫家易元吉,為了畫好活生生的猿猴,他竟然冒著生命危險到深山老林里去實地生活和考察。這種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當代的畫家李可染、黃胄、劉文西等都是靠寫生畫出來的,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的執著和勤奮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三、端正課外寫生態度,培養良好的課外寫生習慣
大自然賦予我們那樣美的景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閱讀,並
在寫生中提煉意境和主題,因此,我們只有端正課外寫生態度,培養良好的課外寫生習慣。回顧歷史,許多藝術大師莫不是以寫生作品奠定其成功的基石,因為藝術家深知「寫生」是通往藝術之路的捷徑――畫家到大自然中去「師法自然」,培養畫家良好的視覺閱歷和高雅的審美能力,同時鍛煉畫家體會自然、觀察自然、歸納自然和表現自然的能力。培養對自然風景和環境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因此明確了課外寫生的重要性,有利於我們進一步把寫生課和藝術創作有機結合起來,特別是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更應正確地理解和把握這種關系。
作為一個畫家,必須經常對自然寫生,與自然親切對話,不斷提高駕馭畫面的能力,使其畫面不斷完美。培養良好的課外寫生習慣:一方面培養寫生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積累寫生的經驗、觀念和藝術修養。面對自然的寫生應重視對自然體驗和表現,重視在單純精煉的藝術語言中追求表現的深度。主體與客體的有機結合,既是繪畫認識和總結,又恰恰是課外寫生最確切的定義。深入生活和自然,端正對課外寫生的態度,是藝術家與生活溝通的橋梁,能使藝術家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生活,挖掘生活的深層次內涵,也是有利於實現繪畫變革的基本途徑。
⑵ 學習美術的感想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孩子的藝術發展,美術教育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教育教學的重點。新《課標》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這一論述充分說明基礎美術教育不是專業美術教育,而是一種生活美術教育。因此,我們要充分結合美術教材的特點,引導學生主動接觸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大膽創造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從而構建生活化的美術教育體系。
一、觀察生活――發現美。
「生活中到處存在著美,關鍵是給兒童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每個人的觀察角度不同,所以發現的美也就不同。現實生活對兒童畫畫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兒童的繪畫能力並不是單靠老師通過講授技法就可以教出來的,為他們創造一定良好的成長環境,激發他們熱愛生活、表現生活的繪畫興趣,才是我們應該去做的事。因為美是人類生活中永恆的主題,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美的藝術幾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美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美、創造美。只有植根於生活世界,並為生活世界服務的教學才是具有強烈生命力的教學。
1.采擷生活,提高審美認識
美術課程改革強調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學生角度出發,去發現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共鳴,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講《會變的線條》一課時,我讓學生從自然和生活中尋找美麗多變的線條,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多種線條:黑板邊的直線、窗外護欄上的螺旋線、老師頭發上的波浪線、花盆邊上的弧線、花葉子上的鋸齒線……,這樣的引導不僅使學生很快進入新課,同時又使他們在不經意間復習了以前學過的線條。接著我又進一步引導他們發現,原來在我們的身邊藏著這么多美麗的線條,而且它們多種多樣、變化多端,美化著我們的生活。創作中我又啟發學生想像微風中的柳條、大風時散亂的頭發、沙漠中一層層的沙子……學生輕松地畫出自己熟悉而又富有美感的線條,他們的作品便充滿了韻律。這樣既結合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感受美、鑒賞美,又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表現手法來源於生活,藝術中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節課既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又提高了他們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2.走進自然,強化審美感受
「課堂不等於教室。」以往的美術課通常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教材傳授技能,然後讓學生坐在課堂里臨摹,或憑記憶冥思苦想,不但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慾望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結果學生不但畫不好,更不會有創意。因此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組織學生以寫生、采風等方式,到大自然中去感悟,這樣孩子們不但興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實感,而且在寬松愉快而自由的環境里,也會陶冶個性和情操,同時為美術的創作增添了不少素材。如舉辦《我是小小畫家》活動,雖然只是改變了場地,但是當學生背著畫夾,坐在校園里寫生時,那種感覺完全不同,清新的空氣,開闊的視野,令人身心愉悅。其他同學羨慕的眼神,令寫生的學生個個神氣十足。校園里熟悉的一切在同學們的眼中,一筆一筆的創作是那麼的新鮮與美麗。學生的作品雖然還很幼稚,但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學生享受著室外創作所帶來的那份喜悅與快樂。因此,我們美術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融入社會,讓學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麗、品嘗生活的快樂,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描繪生活、創造生活。
二、實踐生活――體驗美。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學生體驗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感悟到生活的美醜現象。生活中的碧海藍天、紅花綠柳、高樓大廈、市井人群、民俗民風、悲歡離合……都是學生難以忘懷的。對這些生活場景的耳濡目染,他們談起來津津樂道、各抒己見,畫起來直抒胸臆、色彩斑斕。作為美術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說真話、訴真情,對學生的情感加以引導、發展,增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術的感悟。
1.創設生活情境,體驗快樂感受
陶行知先生認為: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設生活化的環境更易於學生理解和接受。他認為,教師的職責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情境創設一定要與學生的生活興趣結合起來。因而,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努力創設一種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情境內容和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自然貼切,緊扣主題。如,在講《奇妙的爬行》一課時,導入新課環節中我播放了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動畫片,創設了一個動物園的情境,引導孩子們找一找功畫片中的爬行動物,並把課堂變成一個爬行功物的展覽廳,讓學生們模仿動畫片中看到的和自己喜歡的爬行動物,使他們很快地進入到教學活動中,並以此引出課題,輕松地在動畫中欣賞美、感受美。學生們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微觀世界裡的小動物,我帶領他們閉上眼睛進入奇妙的大自然。我們不再是直立行走的人類,而是渺小的爬行動物,周圍的事物會怎樣?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能想像到的一切,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既營造了活躍、歡快的課堂氛圍,同時又讓學生體驗到了平日中忽略的快樂。從而培養他們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在奇妙的爬行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激起內心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繪畫藝術的情感。
2.調動生活經驗,開闊表現視野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應是知識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結合,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生活經驗調動學生對美術的探究與感悟。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來再現生活,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如《下雨了》一課,可以在教室里掛上一些雨傘、雨衣、雨帽等雨具,再放一段下雨時的錄音,讓小朋友閉上眼睛去體驗、去想像,在大街上、在學校里、在田野里、在樹林里你都看到了一幅幅什麼樣的雨中情景。同學們的思路會拓展得很寬,有的說看到了放學時校門口開滿了傘花,有的說小花小草洗了個澡感到舒服極了,還有的說看到了傘被風掀翻的趣事……。從學生們所描述的情景中可以看出,孩子們運用了自己的生活經驗,拓寬了表現視野,從而把日常生活中美麗的雨景留在了畫面上,激發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把小雨的自然美升華為藝術美,一顆顆天真無邪的童心自然會長出想像的翅膀,結出愛心的果實。
三、表現生活――創造美。
美術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好方法,即從重視教學的知識價值,轉向到重視教學的生活價值。學生通過深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他們的內心會充滿對生活的熱愛與激情,並急於將它表現出來。教師要啟發學生充分調動自身潛能,選取適合表現美的物質材料,經過藝術想像,藉助藝術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審美情趣,嘗試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創造生活的美。
1.多彩的生活,真情的表達
美術教育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要培養熱愛生活、內心充滿美、創造美好生活的人。教學中把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如,母親節來臨之際設立課題《我為媽媽獻真情》,引導學生動手用拼貼、拓印、繪畫等方法製作一張賀卡、寫上一句真心的話送給媽媽,在暖暖溫情中體會創作的樂趣,感受美術課的獨特魅力。美術課不是簡單的繪畫,美術課是一種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活動。一雙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顆感受美的心,一雙雙創造美的手!一種信念在每一次的動手創作中、每一次繪畫活動中得以升華。我們要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手中的畫筆表現出來,用藝術語言表現生活的縮影,放大生活的趣味。學生們每天都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在家裡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生活,他們之間有著許許多多溫馨的生活畫面,或郊遊、或購物、或嬉戲……當學生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創作時,這一個個精彩的瞬間都定格成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畫面:《過春節》《演電視》《節日的裝飾》《介紹我喜歡的玩具》……這些畫面都洋溢著愛的氣息,散發著濃濃的幸福與溫馨,讓人從有限的畫面想到無限的畫外,感受畫中的情,聽到畫外的音,真實的生活在畫中升華。
2.利用廢棄物,美化生活
審美體驗是學生成長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學生生活的一種基本方式。學生的審美體驗從哪裡來?從活動中來,從做中來,因而杜威先生把「從做中學」奉為至上的教學信念和法則。
生活中有許多普通的物品、廢舊的材料,它們看似平淡無奇、廢棄無用,可是只要同學們發揮豐富的想像力,運用靈巧的雙手把它美化一下,就能將它們變成一件件獨具魅力的藝術品。有一次上《面具》,一名從不帶用具的學生從地上揀了些別人的剩材料竟然也做出一件作品――大腳板海盜先生,同學笑他做的醜陋,我卻在全班表揚了他,表揚他的廢品再利用,表揚他的大膽設計。那是他第一次站在講台上露出燦爛的笑容。每一朵花都需要陽光,需要精心的呵護才能長大。你看,那造型奇異、活靈活現的紙盒――《可愛小動物》,那繪制在各種酒瓶上的大膽圖案――色彩艷麗的《漂亮的瓶子》,那創意無限的塑料瓶筆筒――《做筆筒》,還有那《巧用紙餐具》中百變的紙盤娃娃、紙杯小豬、昂首前行的烏龜……當孩子們把一個個廢舊物品變成一件件有趣的工藝品、或成為大家喜愛的玩具、或成為互相贈送的禮品、或擺在屋子裡點綴生活的裝飾品,他們會為自己感到驕傲,會對現實生活充滿激動和自豪,會對未來生活有一份美好的憧憬和無限的遐想,從而使一顆顆幼小的心靈對生活的感悟、對生活的熱愛會更豐富、更真切。
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是美術得以生長的土壤,美術讓生活更加精彩,美術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我們要引導學生閱讀「生活的教科書」,讓他們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感悟生活。讓我們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多給孩子一些陽光,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打開孩子創作之門,燃起藝術之花。
⑶ 誰能幫我寫一份美術寫生心得啊2000字左右,謝謝了!
自己寫吧 自己寫比較好
⑷ 身為一名美術生有何感受
高中集訓的時候很辛苦但是也很開心,最快樂的就是出去寫生,寫生很專苦但是快樂更多,畫屬色彩進步最快的就是寫生的那段時間,看到了很多美景也畫了不少作品。可惜後來大學學了國畫,色彩就沒什麼用武之地了,再畫也沒有藝考時的感覺了。大學裡面的課程還是蠻輕松愉快的,學習主要靠自己鑽研,大一開始我迷上了書法,課餘生活基本上都花在了上面。大學時期出去玩和寫生的機會也非常多,邊玩邊畫,簡直不要太幸福呀
⑸ 美術聯考心得2000字
對於要參加美術高考的同學來說,離聯考越來越近,非常緊迫,尤其是對於應屆生來說,想要在考試拿到滿意的成績,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方法很重要。要學會揚長避短,要懂得研究考試規律。江蘇招生考試網小編給大家總結下美術高考考前一個月的練習重點,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我們在考前沖刺的目的是取得好成績,說到好成績,那麼我們就要從評分要點說起了,評分要點,就是必考點,也得得分點。做到了,在考試中,你才能拿到相應的分數。
聯考前訓練要點和方法總結
1,形要准
簡單說來就是要畫的像。
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明明沒畫像但結果仍是高分?因為閱卷老師根本不知道你畫的人到底是誰,所以,閱卷老師判斷你畫的像不象的唯一條件就是你畫的人結構正確,是個符合人比例,結構,頭骨,肌肉的人。(只限於真人頭像)
2、要完整
畫面完整是考試素描的關鍵。
什麼叫畫面完整?就是形完整,你所畫的光影也完整。所謂光影的完整不是說你畫的越黑,塗的越多就是完整了哦,而是說你把握的黑白灰關系正確,就是常說的素描關系正確,畫面才能說是完整。
3、有體積
特別是頭發,(因為很多同學畫不好)要是沒有,你就白畫了。 體積表現的是物體的厚度,體積的表現要在理解了結構的基礎上。 頭是個近似的球體,鼻子是個近似的長方體。。。那分解開來,或者你畫石膏像/分面像的時候所練習的,都是為了理解結構和學習表現體積。
4、訓練方法多種多樣
臨摹與寫生相結合,寫生與默寫相結合,局部臨摹、對著模特照片寫生等,這些形式都要練習,並且都要總結好規律,這樣在考試時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5、多角度練習
不要只在一個自己喜歡的角度畫畫,放棄其他角度的練習, 要知道考試的時候,可是哪個角度都有可能考到的,我們總結最常考的三個角度就是:四分之三面,正面和側面。如果把這三個角度研究透了,考任何角度都沒問題了。
從評分標准來看,我們把素描最基本的,構圖,形體,結構,黑白灰關系做到位,就能拿到基本分,絕大多數同學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你想和別人拉開差距,就要在塑造體積,空間,質感,節奏,表現手法上下工夫了。
⑹ 寫生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寫生中線條的運用說白了就是靈活的套用平時練習臨摹的線條,當然的根據眼見的情況實事求是的表現出來. 比如說畫樹乾的線條,就可以首先回憶以前臨摹類似的畫,然後根據所看到的樹乾的生長實際作優化後畫上去. 所以要多臨摹,並且不斷應用. 熟練了畫什麼都可以信筆拈來
⑺ 作為一名美術生,你有哪些記憶深刻的體驗
為了得到自己滿意的畫畫作品,然後一直對畫畫做修改,然後不知修改多少遍,估計上千遍,最後的時候,自己臉上到處是顏料。
⑻ 美術生第一次下鄉寫生是什麼體驗
第一次下鄉寫生,很開心,很激動。想把自己看到的所有東西都好好的畫下來。
⑼ 風景速寫寫生心得
寫作思路及要點:真情實感表達。
正文:
對於學習美術的同學來說,可以到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寫生是一件快樂的事。就在這美麗的春天,微風將我們吹向了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4月18清晨,我們全體美術生在美術樓集合,我們邁著輕快的步子踏上開往婺源的旅程。
萬里無雲的晴朗天空映襯著我們輕松愉快的心情,聽著輕快的音樂,很快,我們就走出了南京,踏上了異鄉的土地。不久,我們來到了安徽,來到了黃山腳下,在欣賞黃山美景的同時,看著邈遠的青山我們的心彷彿早已飄向了遠方,飄到了婺源:
在空氣清新的鄉村,我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拿著手中的畫筆,描繪出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下午1點,經過5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來到了嚮往已久的美麗鄉村,此時此刻,我們才真正拉開寫生的序幕。在宿舍里甜甜的睡了一覺後,大家都變的精神飽滿,鬥志高昂。
早上8點,我們從駐地出發,前往理坑進行第一天的活動。進入理坑,便看到屬於他們那特有的明清代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看到了那些古
建築群,彷彿是回到了以前的那個年代,置身其中。那些建築最具有的特色是:高高的圍牆,而且都有一個天井。因為那時的建築沒有窗戶,所以天井是用來通風照明的。天井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下雨天將雨水匯集在一起,一起排出去。有句古語不是說「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在這里就充分體現到了。
高高的圍牆讓人覺得有種安全感,那時女人在家,足不出戶,男人外出打工賺錢,這圍牆也就起到了防盜保護的作用。可見,那時人們建造房屋時所具有的獨特智慧。白牆黑瓦,小橋流水,整個村莊是那麼的清幽,民風是那麼的淳樸,讓我們有種身在桃花源的感覺。
同學們紛紛尋找適合自己的風景,在這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下,描繪這仙境般的美景,在繪畫的過程中,我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與大自然交流,贊賞它的美,感受他的氣息。
也許,我們不會有機會再回來,可是,我們一定忘不了這里的美麗。因為這里,陪伴著我們走過了難忘的3天,這里,伴隨著我們描繪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這里,是我們夢開始的地方。寫生回來已經有好多天了。
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那裡的房子,那裡的山,那裡的水,那裡的人,那裡的物,那裡的小吃,那裡的……好多好多……不知不覺,十一天的寫生就這樣結束啦,帶著遺憾歸來當然更有收獲,遺憾時間過得太快,但是收獲也是頗多,不僅僅是專業還有很多世事的體會。
寫生歸來,感覺班上的同學比以前更為熟絡,更了解彼此,也更團結了。寫生歸來,多了份責任,多了點成熟,多了些朋友。
⑽ 美術實習寫生的意義
一、寫生讓學生感受美術學習的特有樂趣
當前的美術新課程涉及多個學習領域,如繪畫中的素描、水彩、國畫等,造型表現學習內容,對繪畫技能的學習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范畫臨摹在今天的美術教學是普遍應用的最方便的教學手段,一般都是教師集中在課堂上進行畫法的示範講解,之後是臨摹學習,因為操作起來比較方便,以至於整個學期美術課都可以在教室里完成。臨摹雖然在繪畫技法的學習上能起到借鑒作用,但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的知識技能缺少實踐和鍛煉,一貫的臨摹教學很容易把孩子的思維拘束到一種固定的模式中去,學生的畫就是前人作品的復製品,全無個性和創造。
因此,教師要積極的運用戶外寫生這美術學習特有的教學手段,把課堂知識和寫生學習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寫生中去體會大自然充滿活力、豐富多彩的表現對象,通過觀察、概括等藝術手段進行自主的畫面處理。只有充分發揮視覺的直觀感受,才能使學生去發現自然之美,也只有置身於大自然的山石溪流林木之間,去看、去聽、去感受,才能激發繪畫的沖動,運用畫筆抒發自身的情感。也只有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交流和對話中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所特有的樂趣。
二、寫生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以發展
在美術教育中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表現力及空間轉換能力是美術教育的目標之一。戶外寫生首先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繪畫大師馬蒂斯把「看」當做是一種「創造性的視覺能力」,這里的「看」就是觀察,是直接領悟事物本質特徵的直覺能力,即所謂在繪畫中的透視力和洞察力。在寫生中就是通過具有透視力和洞察力的觀察,把對象迅速准確的捕捉,將瞬間凝固在畫面使之成為永恆。
缺少深入的觀察,往往會形成對周圍事物的習慣和麻木,表現在繪畫中的是不假思索和想當然。在學生的寫生練習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這樣的問題,如寫生一棵樹,學生由於沒有做到深入的觀察,抓不住對象的特徵,畫面全然沒有表現出對象應有的姿態。藝術源於生活,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大自然里,才能有「風景如畫」的感受,使藝術表現的內容具有真情實感的動人魅力。否則作品就會流於程式化而缺少鮮活的生命力。會正確觀察是美術活動的必要前提,會觀察才會比較、分析、綜合、判斷等,如在水彩畫教學中經常需要學生通過對景物色彩的觀察比較色彩的冷暖,從而表現出畫面的空間和意境。所以必須把培養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美術寫生的首要任務。
三、寫生讓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得到提高
繪畫的構圖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景物在畫面上的位置安排,是在畫紙上落下第一筆時就會碰到的問題。初中學生的繪畫構圖意識不強,作畫時往往是隨手落筆,不太會在意景物的位置安排怎樣更好看,有時甚至把對象畫在畫面的邊角上。著名畫家毛文佐先生經常告誡說,要特別注意繪畫的構圖,構圖好了,作品已成功了大半。要培養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單靠課堂的臨摹和理論學習是不夠的,藝術美的形成絕不是關在教室里空想出來的,心靈與自然的脫節,勢必會造成畫意的扭曲,靈感的枯竭。只有面對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在理論的指導下,才能感受到繪畫構圖的奧密。
戶外寫生是對學生構圖的考驗,首先會遇到畫什麼,從哪個角度畫等問題,此時教師可以作適當的示範講解,指導學生取景時選擇自己認為景物中最美最動人的部分。可以用取景框來選擇景物,應該讓學生明確構圖中要有一個吸引觀眾最大注意力的視覺中心。但自然景物並非如靜物寫生可以自行擺設,景物中往往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就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構思進行一定的取捨,突出畫面的主題,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取景的過程是一個構圖的探索鍛煉過程,在學生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有意識的滲透構圖的知識,如均衡與對稱、對比等基本法則,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繪畫構圖能力。
四、寫生提高學生對繪畫空間的處理能力
空間的表現是繪畫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繪畫的空間是通過一定的藝術手段追求自然深度的幻覺,表現形體的立體形態。繪畫的空間是通過焦點透視、明暗法等手段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