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王洪義
Ⅰ 上海大學美院和四川美院都有哪些優勢分別介紹下
怎麼說好呢,個人到是覺得上海大學美院好 川美的油畫系全國第一 這沒話說的 羅中立校長親自任教。該校設有國畫系、油畫、版畫、雕塑、設計藝術、工業設計、美術學、美術教育、建築藝術、影視藝術等的綜合美術院校 上海大學美院設中國畫系、油畫系、雕塑系、工藝美術系五年制本科和中專部。師資形成了實力雄厚的學術梯隊,截止至2009年底有教職人員168人,其中專任教師119人,正副教授53人,講師 39人,助教10人,教師隊伍中有相當部分是國內和本學科中的學術領軍人物或知名學者,其中有:邱瑞敏、汪大偉、張培礎、楊劍平、王劼音、凌啟寧、金紀發、章德明、姜建忠、潘耀昌、徐建融、陳平、王孟奇、戴明德、郭力、黃阿忠、武雲霞、陳青、王海松、羅林、鄒其昌、庄小蔚、樂震文、周國斌、徐龍寶、張海平、王洪義、黃建平等,同時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知名藝術家、設計師任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一批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在國內享有盛譽,在各項展覽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都為上大美院躋身中國一流美術學院奠定了基礎。
Ⅱ 求首都師范大學漢藏佛教美術研究考研參考書目有哪些呢
以下是首都師范大學漢藏佛教美術研究考研參考書:
《美術史權威筆記》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史思維導圖》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史必備題庫》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史簡答題、論述題專題整理》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史概論》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史重點筆記》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概論課程講義》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中國美術史》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外國美術史》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高分三駕馬車·權威筆記》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高分三駕馬車·思維導圖》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高分三駕馬車·必備題庫》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藝術概論簡答題、論述題專題整理》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藝術學概論重點筆記》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中國文化讀本重點筆記》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藝術概論課程講義》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中國美術史》 李福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01出版)
《中國美術簡史》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史教研室集體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國美術簡史》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史教研室集體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美術概論》 袁寶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繪畫通史》 王伯敏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 2000 年
《中外美術史》林木 人民美術出版社
《中外美術史簡明教程》 王洪義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藝術概論》王宏建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
《藝術學概論》彭吉象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藝術概論》 蔣勛 三聯書店
《藝術學概論》楊琪 高等教育出版社
Ⅲ 美術(平面設計)專業:我是否要考研
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050403美術學 6
01書法史論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 俄 語或203日語③338美術史論④ 804漢字與古漢語 報考01、02方向考生交報名材料時附書法作品一幅(原件或照片),附已發表的論文一至兩篇。
02書法技法研究 同上
03美術創作與研究(油畫)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 俄 語或203日語③338美術史論④ 805美術創作與技法研究 報考03方向考生必須在北京報名並附作品.復試:創作構圖。
專業代碼. 研究方向 專 業 考 試 科 目 導 師 及 其 研 究 方 向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2006年碩士研究生專業
050403 美術學專業
1、架上繪畫研究 (1)素描人物 (2)油畫人物 章德明教授:新具象表現油畫 姜建忠教授:新具象油畫黃阿忠教授:現代中國油畫 李朝華副教授:油畫風景與靜物金晶石副教授:架上繪畫新具象寫實表現 李躍濱副教授:油畫人物浦 捷副教授、秦一峰副教授:現代架上繪畫
2、水墨畫研究 (1)水墨基礎 (2)命題創作 王孟奇教授:寫意人物畫 樂震文副教授:山水畫張培成教授:水墨的延伸與演進 韓 峰副教授:實驗水墨 湯寶玲副教授:花鳥畫 肖素紅副教授:綜合材料與技法研究
3、雕塑藝術研究 (1)素描人體 (1)泥塑人體 楊劍平教授:新具象雕塑研究 張海平教授:現代公共雕塑王建國副教授:材質與雕塑(主攻木雕)劉建華副教授:當代雕塑創作 夏陽副教授:架上具象雕塑
4、絲網版畫研究 (1)素描 (2)色彩 周國斌副教授:絲網版畫 徐龍寶副教授:木刻版畫研究王德源副教授:版畫語言研究
5、美術史研究 (1)美術史 (2)美術理論 潘耀昌教授:近現代美術史、公共藝術研究 陳 平教授:西方美術史徐建融教授:中國書畫與實踐美術史學 李超副教授:東西方美術交流 王洪義教授:視覺形式分析、西方後現代美術
6、素描藝術研究 (1)素描 (2)速寫 於樹彬教授:素描藝術研究
050404設計藝術學專業
1、公共視覺傳達設計研究 (1)人物線描寫生 (2)平面設計 黃建平教授:公共視覺傳達、CI設計、招貼杜士英副教授:招貼、圖形、導向藝術設計 董衛星副教授:視覺傳達
2、環境藝術設計研究 (1)環境藝術設計基礎(2)環境藝術設計理論 田雲慶副教授:室內與室外環境藝術設計 劉森林副教授:室內設計 何小青副教授:室內外環境設計及其理論廖志豪副教授:環境藝術設計
3、裝飾壁畫研究 (1)人物線描寫生(2)壁畫創作 楊清泉教授:裝飾環境藝術研究(壁畫)阮祖隆副教授:西洋傳統壁畫
4、數碼交互藝術研究 (1)造型基礎(非藝術類專業考生考:邏輯演義)(2)創意文案 汪大偉教授:互動創作研究
5、材料(玻璃)藝術研究 (1)素描人物 (2)色彩靜物 庄小蔚副教授等:玻璃藝術、陶瓷藝術、綜合材料藝術、飾品藝術
6、現代建築研究 (1) 中外建築藝術史(2) 中外建築形態設計原理 武雲霞教授:地域文化與現代建築創新 蔡鎮鈺教授:生態建築設計陳海龍高級工程師:城市軌道交通公共空間設計研究王海松副教授:建築形態及環境
7、城市藝術體驗設計研究 (1) 城市藝術體驗原理(2) 城市藝術體驗設計 關陽:城市藝術體驗設計
8、會展藝術與技術 (1) 會展設計理論(2) 會展策劃設計 郭力教授、費欽生研究員、汪均益教授註:新增方向。報考本研究方向的考生須在網報時選擇研究方向02環境藝術設計研究,在專業考試報名時向美術學院教務辦公室說明並經考生本人簽字確認後,發本研究方向的專業課考試准考證。
050401藝術學專業
美術傳播的理論及歷史 (1) 中外美術史(2) 傳播學及美術出版基礎知識 陳 平教授:美術傳播理論及歷史
Ⅳ 生活美學的後 記
一種當代美學的最新轉向
我們正在經歷的,是當代生活和藝術所發生的「審美泛化」的質變。一方面是「生活的藝術化」,特別是「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則是「藝術的生活化」,它凸顯為藝術與生活界限的日漸模糊。當代藝術也以「反美學」的姿態正走向觀念(conceptual art)、走向行為(performance art)、走向環境(environment art),也就是走向了「審美日常生活化」。
面對這種歷史性的變遷,2004年5月,高建平先生邀請國際美學協會的前主席阿諾德·柏林特(Arnold Berleant)先生訪華,他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做了題為《重思美學》(Rethinking Aesthetics)的演講(這是他出版新著里重要的一章)。他明確提出:要解釋這些新的文化現象,首先置疑的就是康德的「審美非功利」思想(這與我們真的是不謀而合)。進而,須在康德的美學(實際上是審美自律論)與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的美學(實際上是審美他律論)之間,做一種折衷式的考量,然後再來直面與沃爾夫岡·韋爾施(Wolfgang Welsch)在《重構美學》(Undoing Aesthetics)中所同樣面臨的「當代審美泛化過程」的問題。其實,他的這種折衷思想的阿基米德點支點,仍是吸收了某些後現代主義要素的一種「新實用主義」。這是美國人式的「調和持中」的實用主義思維方式和綜合態度,其實從東方文化來看似乎更加貼切。
同月,柏林特的繼任者阿列西·艾爾雅維奇(Ales Erjavec)也來造訪社科院,在題為《全球化與美學 / 作為全球化的美學》(Aesthetics and/as Globalization)的演講裡面,特別強調美學研究雖然要以全球化的視野為參考(這是我們所謂的「全球價值的普遍化」的一面),但是更要注重其在民族性與地方性的語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的問題(這就是「地域價值的全球化」的一面)。當時筆者曾追問說,我們能否建立一種「全球美學」(global aesthetics)——這種美學吸納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美學元素——的時候,阿列西給予了否定的答復,但卻認定形成一種「復數的」美學是可能的。
還記得若干年前的深秋,在我被借調到中國文聯《美術》雜志工作期間,世界著名的列賓美術學院來華辦畫展,展覽題記上,鐫刻著雋永的圓體燙金俄文——「美是生活」!這一思想看似已塵封了許久的美學思想,還跳躍著思想的火花,它之所以曾被本土文化那麼容易地接近和接受,似乎自有其道理所在。也許,美與生活,在中國古典文化里向來具有「妙在不即不離」的微妙關聯。來年的初春,與《美術》雜志同仁拜訪藝術理論家和雕塑家王朝聞老先生。有趣的是,王老精神矍鑠地借用「事實勝於雄辯」的話,來說明較之「審美關系」更為重要的是——「美的事實」的生活本身。
如是觀之,「生活美學」是不是一種新的思路呢?不僅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杜威這些現代哲人在美學運思中都有回歸生活的路向,而且,這種切近生活的態度似乎更契合於中國人的心靈。這本書其實就是一部在「現象學視界」內的「生活美學」導論,它要試圖闡釋和解決的是當代美學的轉向這個「新問題」。
這樣,一種活生生的「生活美學」(Performing Live Aesthetics)便逐漸浮出了地平線,呈現在我的視野當中。筆者寫作的內在動力就是——面對「後現代」歷史境遇,如何以另一種「全面的現代性」來詩意的棲居?也就是如何在「後現代」中來重構「現代」,來重構「現代審美精神」?
實際上,當代歐美美學家們也都注意到了這一美學的「新生長點」。韋爾施的《重構美學》、費德斯通(Mike Featherstone)正在應金惠敏先生之邀編撰的論文集《審美泛化》(Aestheticization)和柏林特的《藝術與介入》(Art and Engagement),都聚焦在審美與生活的之間界限的日漸模糊趨勢上,並力圖從多元化的視角給出自己的美學解答。還有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千禧年出版的新書,就直接在杜威思想基礎上,來試圖來直接重建一種生活化的美學。只可惜,柏林特和舒斯特曼的這些最新的美學研究,都是我完成書稿後再過三年才看到的,但的確與他們的思想有「所見略同」乃至「相見恨晚」之感(本書在修改中增加了一章的內容)。不過,當代歐美美學所面臨的歷史境遇,同當代中國美學所直面的問題並不相同,它要力圖擺脫的是占據主流的分析美學傳統,特別還要面對「藝術的終結」後的美學境遇。相形之下,當代中國美學建構主要面對的仍是實踐美學及其後的問題,或者說是面臨的還是「實踐與生命的張力」的現實語境,而且,主流藝術境遇亦與歐美形成了歷史性的錯位。
而且,追本溯源,中國本土的思想傳統裡面,歷來就有「生活美學化」與「美學生活化」的傳統。在中國古典文化看來,藝術與生活、美與生活、創造與欣賞、欣賞與批評,都是內在融通的,從而構成了一種沒有隔膜的親密關系。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古典美學就是一種「活生生」的「生活美學」,浸漬在其中的人生就是一種「有情的人生」。從莊子的「美的哲思」再到明清的小說批評,那種生活見識與審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漬著中國傳統原生的美學智慧。
實際上,李澤厚先生的「實踐美學」倒頗有幾分回歸生活的色彩。李先生從(來自傳統文化根基的)「實用理性」出發,甚至還吸納了一些實用主義的要素。根據個人的體會,有的時候我總感覺李先生的觀念與杜威的思想之間竟有許多「異曲同工」之妙!巧合的是,李先生最近也承認他在寫《批判哲學的批判》時受到了杜威思想的內在影響。
在很大意義上,我倒更願意將生活美學視為實踐美學在「本體論」上的繼續發展的努力和嘗試之一,因為「生活的」實踐與「實踐的」生活確實是內在相通的。還有,幾次到歸國的李先生那裡拜訪令晚輩真有些「醍醐灌頂」之感(特別是美術館門前偶遇的交談令人難忘),先生的思想仍是那麼的「鮮活」。
總之,還是那句話,忘記生活世界,終將被生活世界所遺忘!
與其他學科相比,美學更需回歸於生活世界來加以重構,這是由美學的學科本性所決定的。生活美學,也許也正是未來美學的可選擇的發展方向之一,筆者也正在這條「林中小徑」上漫步著。
滕守堯先生、聶振斌先生、王南湜先生、金元浦先生、童坦先生、李醒塵先生和包曉光先生都曾是改變我生活道路的恩師,您們的恩情令學生終生感念。我要感謝滕守堯先生將我引領到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美學室這一學術殿堂來工作,並給予我多方面的熱心幫助,感謝聶振斌先生的熱忱而認真的指教,並欣然命筆為本書作序(還為本書定了名)。我要感謝王南湜先生在「做事」和「做人」兩方面對我的諄諄教誨,學生至今仍在從中受益。我要感謝李德順先生和陳晏清先生對晚生高屋建瓴的指正。我要感謝高建平先生、金惠敏先生、王生平先生、張法先生、彭鋒先生、張曉明先生、陶東風先生、王南先生、王一川先生、徐亞莉女士、閆孟偉先生、寧宗一先生、盛英女士、王興華先生、彭修銀先生、陸揚先生、薛富興先生和我們美學室的章建剛先生、王柯平先生、田時綱先生、徐碧輝女士、梁梅女士在各方面對我的真誠幫助。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我曾求教於美術界的邵大箴先生、王仲先生、王宏建先生、梁江先生、王洪義先生等諸位方家,在此一並對你們表示謝意!感謝安徽教育出版社王競芬編輯的辛勤工作!還有我的父母雙親和愛人小桂,你們給了我太多生活的鼓勵!
衷心謝謝你們!
劉悅笛
2004年5月30日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Ⅳ 東北大學設計學研究生多少分錄取呀
你好,文都網校考研( wene )為您服務。
東北大學設計學專業2016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一、環境設計方向
1、手繪設計表達
2、環境設計電腦效果圖
參考書目:
《室內環境設計》,張青萍主編,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二、視覺與媒體設計方向
1、手繪設計表達
2、廣告設計或標志設計電腦表達
參考書目:
《現代廣告設計》,趙琛編著,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版。
三、裝飾繪畫藝術方向
1、素描
2、裝飾畫創作
參考書目:
1、《材質構成課題研究》,李宏主編,遼寧美術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2、《裝飾畫基礎教程》,王亞非編著,遼寧美術出版社,2005年7月第八版。
3、《裝飾圖案》,趙茂生編著,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年3月第九次印刷。
四、書法與設計藝術方向
1、臨帖(對臨指定碑帖四尺三開豎式)
2、創作(指定文字內容寫成書法作品,四尺三開豎式)
參考書目:
1、《書法教程》,歐陽中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
2、《新編書法教程》,朱利主編,東北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
五、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方向
1、手繪設計表達
2、實用裝飾產品設計電腦表達
參考書目:
1、《公共藝術概論》,王洪義著,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2、《產品的誕生》,[英]詹妮弗·哈德森 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3、《立體的世界》,陳放編著,黑龍江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Ⅵ 闡述一下黑土藝術如何健康發展
大量的史實與經驗都已證明,在美術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美術創作與美術理論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猶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黑龍江省雖然地理位置偏遠,缺少深厚的文化積淀,但新中國成立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黑龍江省的文化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58年黑龍江美術家協會成立之時,就在省美協配備美術理論幹部負責這方面的工作。1978年以後隨著美術創作的發展,美術理論有所發展,並初步形成了一支隊伍,在這個基礎上1980年美協黑龍江分會開始出版內部刊物《黑龍江美術通訊》,除了發表一些消息、報道、文章之外也發表一些我省理論家撰寫的文章。為適應美術事業發展的需要、出於加強理論建設的目的,2003年8月省美術家協會成立美術理論專業委員會。在省美協的高度重視下,美術理論委員會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工作,配合美協工作,推動我省美術創作健康的發展,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並成功舉辦了舉辦了「北大荒版畫30周年學術研討活動」、《新世紀黑龍江美術發展研討會》、《50年回望——黑龍江美術研討會》、《首屆黑龍江省美術評論獎》等學術活動。
縱觀黑龍江美術理論研究的發展,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緊緊圍繞黑龍江的美術創作,服務於黑龍江美術創作。引導美術創作形成黑龍江地域特色,推出了「北大荒畫派」藝術品牌,總結、推廣北大荒版畫基本經驗,介紹我省美術家等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縱觀黑龍江的美術理論研究主要表現在北大荒版畫、冰雪山水、基礎理論、民族藝術研究等方面的研究。
譴懷抒意 情系黑土——北大荒版畫
北大荒版畫是黑龍江省知名的文化品牌,其成功的主要經驗之一是突出群體作用,連續培養了幾代知名版畫家。
北大荒版畫誕生伊始就受到全國美術界的關注,我國美術界的著名畫家、理論家,我省的畫家、理論家和墾區領導者及北大荒版畫作者,紛紛寫文章高度評價北大荒版畫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和成功經驗。
北大荒版畫早期的畫家們在創作的同時,也進行理論方面的思考。版畫家晁楣、張禎麟、杜鴻年、張作良、張路、郝伯義等,理論家王觀泉、陶同、章華、於美成和於顯達等相繼在雜志報刊上發表文章介紹黑龍江的版畫藝術及其畫家。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1988年初共有242篇文章介紹北大荒版畫創作及黑龍江其他版畫群體,這些文章發表於《美術》、《美術史論》、《文藝評論》、《黑龍江美術通訊》、《黑龍江日報》等報紙刊物上。其中有161篇文章出自黑龍江作者之筆。(1)到目前為止在我國美術史上沒有那一個畫派有那麼多人寫如此多文章來肯定它的藝術成就,總結它的基本經驗,分析它的藝術道路和美學風格。這為北大荒版畫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為確立北大荒版畫在我國新興版畫運動史上乃至中國美術史上的地位,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北大荒版畫作者還撰寫了一些版畫創作基本方法和技法的文章。這方面的文章主要有晁楣的《幾種特殊效果的拓印方法》、《怎樣使用膠合板》、《套色木刻》、《色彩漫談》、《構圖實踐瑣記》、《刀法性能淺識》,杜鴻年的《木刻講座》,郝伯義的《套色木刻中白的運用》等。
晁楣作為北大荒版畫的領軍人物和黑龍江美術的領導者,他以極大熱情關注、引導北大荒版畫乃至整個黑龍江省美術的成長與發展。在晁楣的理論成果中,對北大荒版畫群體及畫家的創作進行總結、回顧、評述的文章佔有一定比例。晁楣對版畫家及作品的評析,涵蓋了北大荒版畫的三代作者,雖然這些評論文章均是應畫家與刊物之邀隨時撰寫的,但卻體現出作者力避浮誇,力求准確的版畫行家的客觀態度與學術水準。從作品的意蘊內涵到形式語言,細至色彩、刀法,可謂絲絲入扣,精細確當,從中足以見出晁楣對所論述對象的熟悉程度。
隨著晁楣一件件作品的誕生,他也一直在進行著相關的思考。 「晁楣的理論是以感受為基礎的理性思考,既不作脫離實際的主觀臆斷,也不是言之無物的空洞說教。其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廣博的學識修養、朴實的辯證思想,以及較高的文化視點使他的理論文章通俗曉暢,知識性、專業性、學術性、可讀性融為一體,使讀者在知識獲取與思想啟示中產生一種滿足感、一種精神快感。」
每一位畫家都需要考慮他筆下作品的構思和創制過程中的手法、技巧等一系列具體細微的問題,考慮如何創新、如何凸現藝術個性的問題。而晁楣則考慮得更加深入,更加個性化。晁楣將這些思考記錄下來,形諸文字,便有了《畫境中的審美軌跡》(四川美術出版社 1988年)、《畫內畫外》(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1998年)等文集。這不僅是他勤奮的見證,也是他大半生藝術心路歷程的實錄,更是他數百件藝術作品誕生過程的記述,是作者對自己作品最直接最可靠的注釋。讀他的版畫,不可不讀他的這些文字,誠如英國科學家巴斯德所說:「只有理論才能激發和發揚發明創造精神。」
1988年是北大荒版畫誕生30年,為了記錄、總結它30年來的成就與經驗,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北大荒版畫三十年》(資料匯編)和《北大荒版畫三十年論文選集•吞吐大荒》。由北大荒版畫家和一些評論家的回憶錄、創作談及其作品評介等文章說明了各個時期的具體事件。比較客觀、全面的反映出北大荒版畫30年來的具體情況,也反映出了全國美術界、理論界對北大荒版畫的關注和探討。
1995年,由於美成主編,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晁楣論》問世。匯集了國內外著名藝術家及美術家撰寫的評論文章,其中囊括7篇我省作者的文章。這些文字從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的論述了晁楣的創作實踐及藝術生涯,是研究晁楣版畫藝術和以他為代表的北大荒版畫學派乃至中國新興版畫運動發展歷程的珍貴文獻。
2009年是晁楣從事藝術活動60周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晁楣藝術回顧展暨《晁楣藝術》六卷集首發式。《晁楣藝術論》亦即《晁楣藝術》中的一卷,是關於晁楣藝術的評論集。文集的書稿是在1995年出版的《晁楣論》的基礎上,又新收入至今十幾年來在報刊等媒體發表的文章中遴選出的30來篇,並重新進行了編輯。其中包括了衣俊卿、盧禹舜、趙國春、晁樾等龍江人的文章。《晁楣藝術論》回顧了晁楣藝術生涯的經歷,使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晁楣從藝60年來的理想信念、敬業自強、藝術風格、執著精神與藝術成就。與此同時,也使我們對北大荒版畫和北大荒文化精神實質有了進一步深入的認識。
冰魂雪魄 謳歌自然——冰雪山水
1980年於志學的「冰雪山水」出現之後,黑龍江省的美術理論家就熱情的撰文介紹,把它作為最能體現北方黑土文化特色的藝術加以評介。這些文章從「冰雪山水」的繼承與創新、形神關系、創作方法、藝術特點、繪畫技法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與評論,為「冰雪山水」的鞏固與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其中比較主要的文章有《藝苑新花---冰雪山水畫》(張秋瑩)、《北疆歌曲》、《於志學山水的形神---兼評個性的形神系統》、《筆墨當隨時代、丹青貴抒今情》、《妙筆描繪冰雪世界》、《創時代之新》、《冰雪山水畫的開拓者》、《彩筆描繪北疆美》(陶同) 、《遵循自然規律和藝術規律發展冰雪山水畫》、《試談冰雪山水的精神內涵》《解讀冰雪山水畫的冷逸之美》等文章。為打造「冰雪山水」藝術品牌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冰雪山水畫論》章華 余式暉編 (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1988年)包含了國內外介紹冰雪山水畫的文章,注重了多角度的闡釋。其中國外的文章8篇,都發表在各國的報刊上,有的盡管很短,卻代表了一種普遍的認識。國內的文章8篇,大都首次發表。書後還附有於志學撰寫的《冰雪山水畫技法》,這就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提供了冰雪山水畫的一個基本框架。
《中國畫黑白體系論》胡東放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1年)書中認為幾乎所有的中國傳統繪畫都是中國畫黑的體系的樣式,冰雪山水畫出現後,白的體系樣式才算有了第一個例證。
《冰雪藝術美學》楊治經、張樹賢著(今日中國出版社 1993年)全書共分六章,歸納整理了冰雪雕塑、冰雪山水畫等寒地藝術發展的史料。運用文藝社會學、藝術文化學、文藝心理學等科學研究方法,從美學角度,對冰雪藝術的生成、發展規律,美學特徵,創造技巧、 技法,以及創新價值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研究與總結,並對冰雪藝術未來發展的趨勢進行了預測。
2000年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美術家筆談」系列文集共六本。其中包括於志學以創作論談和人生感受為一體的《雪園漫筆》。書中的文章對「墨韻」和「白光」作了較為系統的論述,把「墨」與「光」兩者作為「中國畫黑白兩域審美內涵」,作為中國畫中兩個最基本的表現因素。「本集中收錄的文章大都不長,論述開門見山,直切主題,說個人見解,無陳言套話,語言平直,清新曉暢。讀者彷彿感到畫家正面對我們坦言心曲,那麼爽直率真。在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激情,即畫家本人對生活和藝術事業的熱愛,以及樂觀自信的情緒和積極向上的精神」。(2)
21世紀後,盧平作為冰雪山水畫研究會的秘書長,先繼寫了《冰雪畫派二十年》、《心有所想,象有所應——於志學訪談錄》等大量的文章,編寫了《中國名畫家全集• 當代卷• 於志學》宣傳介紹於志學的繪畫作品以及冰雪山水理論。
廣收博取 推陳出新——基礎理論
黑龍江省的美術基礎理論研究是1978年後開始起步的,隨著黨的文藝政策的變化和美術工作者、美術愛好者對了解美術知識的渴求,許多文藝工作者投身於美術理論的研究。
彭正清譯、周正校對了日本美術史家相良德二等人的《西洋繪畫史話》,後附圖80 幅(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1年)。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欣賞歐洲繪畫和雕塑,沒有一點希臘神話和基督教神話方面的知識,是會摸不著頭腦的。王觀泉以清晰質朴的語言寫作了《歐洲美術中的神話與傳說》。這本書自1955年開始寫作,在《美術》雜志上連載至1960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4年印刷出版。閱讀的過程,是讓人接受一次關於希臘神話和基督教神話啟蒙的過程,而一幅幅精美的插圖又是一次絕好的西方美術史回顧。讀者們可以如同依著一本詳盡的導游手冊,徜徉於西洋油畫和雕塑的長廊中。 2002年,這本書再次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再版,將最初的黑白粗紙印刷改為彩色銅版紙印刷。作者在初版170餘幅照片的基礎上,又增加了50餘幅印象主義至本世紀中期的作品,使之從歷史的角度更臻完善。王觀泉在黑龍江美協工作期間著有9萬字的《魯迅與美術》,並配有58幅插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9年);17萬字的《魯迅美術年譜》(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9年),為研究魯迅對新美術的貢獻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有關美術基礎理論和畫種分論的文章有陶同的《如何達到自由—也談藝術的本質》、《論感情—中國畫探討之一》、《試論連環畫特點—談連環畫腳本的創作》、《無真與傳真》、《從畫馬看中國畫和現實主義傳統》。
為了評介研究黑龍江的美術創作我省的理論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和美術家一樣功不可沒,這些理論家有王觀泉、周正、孟烈、陶同、楊詩糧、楊治經、章華、張秋瑩、於美成、胡東放等人。
進入上個世紀80年代以後我省的美術基礎理論研究有較大發展,基礎理論的研究者大部分是高校教師,他們成為黑龍江省美術理論隊伍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他們在授課教學的同時,進行著更深層次的思考,關注理論方面的研究,編著了許多教材,並有大量文章在全國各類期刊與雜志上發表。
這其中就有吳世元編譯的《談構圖》(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色彩構成》(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1998年),史春珊編著的《現代形式構圖原理——造型形式美基礎》(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5年)、《建築造型與裝飾藝術》(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8年)、《室內設計基本原理知識》(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9年)。於美成、田衛平、張大詳著的《壁畫與壁畫創作》(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1991年);吳士元;林建群編著的國家教育部九五重點教材《造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王洪義《視覺形式分析》(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7年)、《公共藝術概論》(中國美院出版社 2007年)等。
王維芳編著的《水彩縱橫談》(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06年)由兩部分組成。上部分是歷年結集十萬余字的華章;下部分為同數十位美術界前輩、道友進行的通信。「中國水彩畫壇,理論研究是薄弱的一環」,「水彩畫技法書多如牛毛。但論著卻少得可憐」,這本書「是中國水彩畫理論著作中,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其中有很多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3)
於美成等人的《新時期城市雕塑、建築壁畫與其空間環境的研究》是全國社會科學基金藝術科學「九五」規劃1997年度立項研究課題。據此出版的《當代中國城市雕塑•建築壁畫》(上海書店 2005年)添補了我國壁畫、現代裝飾藝術理論專著的空白,影響廣泛。一書以豐富翔實的圖片資料,公正務實的理論態度,對新時期我國城市雕塑和建築壁畫成就進行了梳理,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文獻價值。《當代中國城市雕塑•建築壁畫》是一部全面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在城市雕塑和建築壁畫方面取得的成就大作。作者「以客觀的眼光從全國數以萬計的城雕和壁畫中挑選出新時期各個階段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而隱藏在這些作品背後的是大量徵集工作和具有兼容各種藝術流派、藝術風格的專業水準的篩選工作,因此足以建立起在當代中國城市雕塑和建築壁畫方面的權威性。」(4)
藝術設計的存在是人類生之俱來的形態。從人類早期生活用品和勞動工具的產生,到各種生產、生活、戰爭諸多器具的不斷進化,都與設計的思想、製作、使用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研究藝術設計的發展與現狀,設計活動的存在和源流,就成為人類文化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我省的設計師們不但注重圖片的整理與出版,還把目光轉向了理論系統的研究。在設計理論方面,出版了田衛平主編的《現代裝飾藝術》(黑龍江省美術出版社 1996年)、高馳編寫的《CI—企業形象塑造》(黑龍江省美術出版社 1999年)等書籍。
美術史論方面有田衛平《中國美術史》(湖南大學出版社 2004年);林建群《中國美術史——古典美術思想與優秀作平賞析》(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3年);劉劍虹著的《走進大師:從達•芬奇到杜尚》(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年); 王洪義、張賓雁《中外美術史簡明教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4年)。哈爾濱理工大學劉越完成了「十一五」規劃2007年度立項研究課題「《芥子園畫傳》研究」。哈師大美術學院 承擔了全國社會科學基金藝術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立項研究課題《黑龍江美術史研究》。
這些著作有很多是作為教材在高校教學中使用的。藝術家們對理論研究的直接參與,促進了自身的素質的提高,並使創作水平更上一層樓。隨著理論家們視野的不斷開闊,研究領域也向著專業化、系統化發展。
立足本土 發掘探索——民族藝術
歷史文化資源是民族文明的血脈和根基,是民族精神品格的體現與凝聚,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特有文化形態的依託和載體。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問題從來都是一個對民族的和本土的優秀歷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的問題,它直接關涉到民族精神的弘揚與傳承,關涉到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未來的發展與走向。
黑龍江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藝術構成了黑龍江區域美術的豐富多彩。研究黑龍江的美術就離不開她的歷史與獨特的民族文化。這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
黑龍江省美術出版社自2006年陸續出版了「黑龍江流域民族民間藝術研究系列叢書」,包括王益章的《赫哲族風俗畫》、聶保昌的《金源瓦當藝術》、白波的《金代銅鏡紋飾》。這系列叢書以文圖並茂的形式展現了黑龍江流域民族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生存狀態,以及黑龍江流域民族、民間藝術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收藏價值。
季敏編寫的《赫哲、鄂倫春、達斡爾服飾藝術研究》(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2007年),該書是文化部全國部藝術科學「十五」規劃2003年度重點課題,全國少數民族優秀圖書出版資金資助項目。通過對三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的歷史性、民族性、區域性、類別性、性別和職業性特點,填補了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藝術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在北方民族藝術文化傳承工作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先後承擔了包括「黑龍江流域審美價值及其內涵研究」、「黑龍江美術發展史研究」、「 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美術史研究」等課題4項,現已出版包括《黑龍江美術發展簡史》、《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美術史》(高卉民主編)等專著8部,相關論文獲獎16篇。
通過這些字里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心靈的律動與時代的脈搏。在漫長的藝術道路上,黑龍江的美術工作者在相互對話、相互理解中,主動從藝術語境、藝術美學、藝術形態的視角去看待和反思自身的文化精神,使我省的美術理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雖然有些理論家已不在黑龍江工作,但他們在全國的影響和他們對黑龍江的深厚感情以及文化上的緊密聯系都是不容置疑的,這也是黑龍江美術理論發展的重要資源和資本。
創作需要理論的批評、引領,理論也需要創作來印證、充實,只有它們之間建立了良師益友的關系,才能共同進步,我們的事業才能更上一層樓。
Ⅶ 中國美術學院山水研究生考試事項
050403 美術學專業
1、架上繪畫研究 (1)素描人物 (2)油畫人物 章德明教授:新具象表現油畫 姜建忠教授:新具象油畫黃阿忠教授:現代中國油畫 李朝華副教授:油畫風景與靜物金晶石副教授:架上繪畫新具象寫實表現 李躍濱副教授:油畫人物浦 捷副教授、秦一峰副教授:現代架上繪畫
2、水墨畫研究 (1)水墨基礎 (2)命題創作 王孟奇教授:寫意人物畫 樂震文副教授:山水畫張培成教授:水墨的延伸與演進 韓 峰副教授:實驗水墨 湯寶玲副教授:花鳥畫 肖素紅副教授:綜合材料與技法研究
3、雕塑藝術研究 (1)素描人體 (1)泥塑人體 楊劍平教授:新具象雕塑研究 張海平教授:現代公共雕塑王建國副教授:材質與雕塑(主攻木雕)劉建華副教授:當代雕塑創作 夏陽副教授:架上具象雕塑
4、絲網版畫研究 (1)素描 (2)色彩 周國斌副教授:絲網版畫 徐龍寶副教授:木刻版畫研究王德源副教授:版畫語言研究
5、美術史研究 (1)美術史 (2)美術理論 潘耀昌教授:近現代美術史、公共藝術研究 陳 平教授:西方美術史徐建融教授:中國書畫與實踐美術史學 李超副教授:東西方美術交流 王洪義教授:視覺形式分析、西方後現代美術
6、素描藝術研究 (1)素描 (2)速寫 於樹彬教授:素描藝術研究
050404設計藝術學專業
1、公共視覺傳達設計研究 (1)人物線描寫生 (2)平面設計 黃建平教授:公共視覺傳達、CI設計、招貼杜士英副教授:招貼、圖形、導向藝術設計 董衛星副教授:視覺傳達
2、環境藝術設計研究 (1)環境藝術設計基礎(2)環境藝術設計理論 田雲慶副教授:室內與室外環境藝術設計 劉森林副教授:室內設計 何小青副教授:室內外環境設計及其理論廖志豪副教授:環境藝術設計
3、裝飾壁畫研究 (1)人物線描寫生(2)壁畫創作 楊清泉教授:裝飾環境藝術研究(壁畫)阮祖隆副教授:西洋傳統壁畫
4、數碼交互藝術研究 (1)造型基礎(非藝術類專業考生考:邏輯演義)(2)創意文案 汪大偉教授:互動創作研究
5、材料(玻璃)藝術研究 (1)素描人物 (2)色彩靜物 庄小蔚副教授等:玻璃藝術、陶瓷藝術、綜合材料藝術、飾品藝術
6、現代建築研究 (1) 中外建築藝術史(2) 中外建築形態設計原理 武雲霞教授:地域文化與現代建築創新 蔡鎮鈺教授:生態建築設計陳海龍高級工程師:城市軌道交通公共空間設計研究王海松副教授:建築形態及環境
7、城市藝術體驗設計研究 (1) 城市藝術體驗原理(2) 城市藝術體驗設計 關陽:城市藝術體驗設計
8、會展藝術與技術 (1) 會展設計理論(2) 會展策劃設計 郭力教授、費欽生研究員、汪均益教授註:新增方向。報考本研究方向的考生須在網報時選擇研究方向02環境藝術設計研究,在專業考試報名時向美術學院教務辦公室說明並經考生本人簽字確認後,發本研究方向的專業課考試准考證。
050401藝術學專業
美術傳播的理論及歷史 (1) 中外美術史(2) 傳播學及美術出版基礎知識 陳 平教授:美術傳播理論及歷史
Ⅷ 美術設計類的學生考研都考什麼,怎麼報名,都必須考畫畫嗎是不是多要求英語成績吶
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050403美術學 6
01書法史論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 俄 語或203日語③338美術史論④ 804漢字與古漢語 報考01、02方向考生交報名材料時附書法作品一幅(原件或照片),附已發表的論文一至兩篇。
02書法技法研究 同上
03美術創作與研究(油畫) ①101政治②201英語或202 俄 語或203日語③338美術史論④ 805美術創作與技法研究 報考03方向考生必須在北京報名並附作品.復試:創作構圖。
專業代碼. 研究方向 專 業 考 試 科 目 導 師 及 其 研 究 方 向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2006年碩士研究生專業
050403 美術學專業
1、架上繪畫研究 (1)素描人物 (2)油畫人物 章德明教授:新具象表現油畫 姜建忠教授:新具象油畫黃阿忠教授:現代中國油畫 李朝華副教授:油畫風景與靜物金晶石副教授:架上繪畫新具象寫實表現 李躍濱副教授:油畫人物浦 捷副教授、秦一峰副教授:現代架上繪畫
2、水墨畫研究 (1)水墨基礎 (2)命題創作 王孟奇教授:寫意人物畫 樂震文副教授:山水畫張培成教授:水墨的延伸與演進 韓 峰副教授:實驗水墨 湯寶玲副教授:花鳥畫 肖素紅副教授:綜合材料與技法研究
3、雕塑藝術研究 (1)素描人體 (1)泥塑人體 楊劍平教授:新具象雕塑研究 張海平教授:現代公共雕塑王建國副教授:材質與雕塑(主攻木雕)劉建華副教授:當代雕塑創作 夏陽副教授:架上具象雕塑
4、絲網版畫研究 (1)素描 (2)色彩 周國斌副教授:絲網版畫 徐龍寶副教授:木刻版畫研究王德源副教授:版畫語言研究
5、美術史研究 (1)美術史 (2)美術理論 潘耀昌教授:近現代美術史、公共藝術研究 陳 平教授:西方美術史徐建融教授:中國書畫與實踐美術史學 李超副教授:東西方美術交流 王洪義教授:視覺形式分析、西方後現代美術
6、素描藝術研究 (1)素描 (2)速寫 於樹彬教授:素描藝術研究
050404設計藝術學專業
1、公共視覺傳達設計研究 (1)人物線描寫生 (2)平面設計 黃建平教授:公共視覺傳達、CI設計、招貼杜士英副教授:招貼、圖形、導向藝術設計 董衛星副教授:視覺傳達
2、環境藝術設計研究 (1)環境藝術設計基礎(2)環境藝術設計理論 田雲慶副教授:室內與室外環境藝術設計 劉森林副教授:室內設計 何小青副教授:室內外環境設計及其理論廖志豪副教授:環境藝術設計
3、裝飾壁畫研究 (1)人物線描寫生(2)壁畫創作 楊清泉教授:裝飾環境藝術研究(壁畫)阮祖隆副教授:西洋傳統壁畫
4、數碼交互藝術研究 (1)造型基礎(非藝術類專業考生考:邏輯演義)(2)創意文案 汪大偉教授:互動創作研究
5、材料(玻璃)藝術研究 (1)素描人物 (2)色彩靜物 庄小蔚副教授等:玻璃藝術、陶瓷藝術、綜合材料藝術、飾品藝術
6、現代建築研究 (1) 中外建築藝術史(2) 中外建築形態設計原理 武雲霞教授:地域文化與現代建築創新 蔡鎮鈺教授:生態建築設計陳海龍高級工程師:城市軌道交通公共空間設計研究王海松副教授:建築形態及環境
7、城市藝術體驗設計研究 (1) 城市藝術體驗原理(2) 城市藝術體驗設計 關陽:城市藝術體驗設計
8、會展藝術與技術 (1) 會展設計理論(2) 會展策劃設計 郭力教授、費欽生研究員、汪均益教授註:新增方向。報考本研究方向的考生須在網報時選擇研究方向02環境藝術設計研究,在專業考試報名時向美術學院教務辦公室說明並經考生本人簽字確認後,發本研究方向的專業課考試准考證。
050401藝術學專業
美術傳播的理論及歷史 (1) 中外美術史(2) 傳播學及美術出版基礎知識 陳 平教授:美術傳播理論及歷史
Ⅸ 求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花鳥畫創作與教學研究考研參考書目有哪些呢
《中國美術史》 李福順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2010 年
《外國美術簡史》(修訂本)中央美術學院外國美術史教研室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3月
《中國美術簡史》(新修訂本)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 中國美術史教研室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0-06出版)
《美術概論》 王宏建、袁寶林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中國繪畫通史》 王伯敏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 2000 年
《中外美術史》林木 人民美術出版社
《中外美術史簡明教程》 王洪義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美術史權威筆記》 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史思維導圖》 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史必備題庫》 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史簡答題、論述題專題整理》 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史概論》 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史重點筆記》 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美術概論課程講義》 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中國美術史》 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
《外國美術史》 才思考研考博·首都師范大學教研組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