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譯

曲突徙薪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1 18:38:23

『壹』 文言文—曲突徙薪

要隨時對危險保持警惕,居安思危,這樣才不會在困難面前束手無措

『貳』 文言文《曲突徙薪》劃節奏

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旁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

『叄』 文言文點擊上的曲突徙薪的譯文是什麼

曲:彎曲;突:煙囪;徙:遷移;薪:柴火。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消除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因素,防患於未然。
譯文:當初,霍氏一家驕橫奢侈,茂陵人徐福就曾指出:「霍氏必亡。凡奢侈無度,必然傲慢不遜;傲慢不遜,必然冒犯主上;冒犯主上就是大逆不道。身居高位的人,必然會受到眾人的厭惡。霍氏一家長期把持朝政,遭到很多人的厭惡,天下人厭惡,又作出大逆不道的事,怎麼可能不滅亡呢!」於是,上書朝廷說:「霍氏一家權勢太大,陛下既然厚愛他們,就應隨時加以約束限制,不要讓他們發展到滅亡的地步!」上書三次,天子聽到了,未加採納。後霍氏一家被誅殺,曾告發過霍氏的人都被封賞,有人上書漢宣帝,為徐福鳴不平說有一個過訪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爐灶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積著柴草,便對主人說:「把煙囪改為拐彎的,使柴草遠離(煙囪)。不然的話,將會發生火災。」主人沉默不答應。不久,家裡果然失火,鄰居們一同來救火,幸好把火撲滅了。於是,(主人)殺牛置辦酒席,答謝鄰人們。被火燒傷的人安排在上席,其餘的按照功勞依次排定座位,卻不邀請提「曲突」建議的客人。有人對主人說:「當初如果聽了那位客人的話,也不用破費擺設酒席,始終也不會有火患。現在評論功勞,邀請賓客,(為什麼)提『曲突徙薪』建議的人沒有受到答謝、恩惠,而被燒傷的人卻成了上客呢?」主人這才醒悟去邀請那位客人。茂陵人徐福多次上書說霍氏將會有叛逆行為,應預先加以防範制止。假如陛下接受徐福的勸告,則國家就沒有劃出土地分封列候的費用,臣下也不會謀逆叛亂,遭受誅殺的大禍。現在事情已經過去,而只有徐福的功勞沒有受到獎賞,希望陛下明察,嘉許其『彎曲煙囪、移走柴薪』的遠見,使他居於『焦頭爛額』者之上!」漢宣帝這才賜給徐福綢緞十匹,後又任命他為郎官。

『肆』 曲突徙薪文言文

曲突徙薪

【發音】qū tū xǐ xīn

【釋義】曲:彎;突:煙囪;徒:遷移;薪:柴草。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出處】《漢書·霍光傳》:「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典故】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裡作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做任何錶示。不久主人家裡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後火被撲滅了,於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是並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准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

【心得】一般人認為,足以擺平或解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棘手問題的人,就是優秀的管理者,其實這是有待商榷的,俗話說∶「預防重於治療」,能防患於未然之前,更勝於治亂於已成之後,由此觀之,企業問題的預防者,其實是優於企業問題的解決者
1.秉:掌握 2.害:嫉妒,怨恨 3.宜:應該 4.至:到 5.過:拜訪。 6.突:煙囪 7.傍:同「旁」,旁邊。 8.更:改變 9.不者:如果不這樣的話。不:同「否」,否則。 10.且:將要 11.嘿(mò)然:不說話的樣子。嘿,同「默」。 12.應:應答 13.俄而:不久 14.息:同「熄」,滅。 15.灼(zhuó )爛者:被火燒傷的人。灼,燒。 16.次:按次序 17.坐:同「座」,座位。 18.錄:採納引申為邀請 19.鄉(xiàng)使:當初如果。鄉同「向」,一向,從前;使,假如。 20.亡(wú):同"無",沒有。 21.乃:於是,就 22.寤:同「悟」醒悟,覺悟。

『伍』 文言文曲突徙薪的譯文

原文客有過⑴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⑵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積薪;不者⑶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⑷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⑸。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⑹在其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⑺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⑻聽客之言,不弗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⑼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悟⑽而請之.注釋⑴過:拜訪。⑵傍:同「旁」,旁邊。⑶不者:如果不這樣的話。⑷默然:不說話的樣子。⑸息:同「熄」,滅。⑹灼(zhuó )爛者:被火燒傷的人。灼,燒。⑺而不錄:卻不邀請。而,卻;錄,錄用,此處指邀請。⑻鄉(xiàng)使:當初如果。鄉,同「向」,從前;使,假如。⑼亡(wú):同"無",沒有.⑽悟:醒悟,覺悟。譯文有一個拜訪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爐灶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積著柴草,便對主人說:「把煙囪改為拐彎的,使柴草遠離(煙囪)。不然的話,將會有發生火災的隱患。」主人沉默而不答應。不久後,家裡果然失火,鄰居們一同來救火,幸好把火撲滅了。於是,(主人)殺牛置辦酒席,答謝鄰人們。被火燒傷的人安排在上席,其餘的按照功勞依次排定座位,卻不邀請提「曲突」建議的客人。有人對主人說:「當初如果聽了那位客人的話,也不用破費擺設酒席,始終也不會有火患。現在評論功勞,邀請賓客,(為什麼)提『曲突徙薪』建議的人沒有受到答謝、恩惠,而被燒傷的人卻成了上客呢?」主人這才醒悟去邀請那位客人

『陸』 曲突徙薪的文言文解釋

原文
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內積薪;不者且容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其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弗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悟而請之。

譯文
有一個拜訪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爐灶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積著柴草,便對主人說:「把煙囪改為拐彎的,使柴草遠離(煙囪)。不然的話,將會有發生火災的隱患。」主人沉默而不答應。不久後,家裡果然失火,鄰居們一同來救火,幸好把火撲滅了。於是,(主人)殺牛置辦酒席,答謝鄰人們。被火燒傷的人安排在上席,其餘的按照功勞依次排定座位,卻不邀請提「曲突」建議的客人。有人對主人說:「當初如果聽了那位客人的話,也不用破費擺設酒席,始終也不會有火患。現在評論功勞,邀請賓客,(為什麼)提『曲突徙薪』建議的人沒有受到答謝、恩惠,而被燒傷的人卻成了上客呢?」主人這才醒悟去邀請那位客人。

『柒』 文言文翻譯39篇

1.荀巨伯以德退敵
荀巨伯到遠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來攻城。友人對巨伯說:「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趕快走吧!」荀巨伯說:「我遠道而來探望你,你卻要我離開;這種為了貪生怕死而敗壞道義的行徑,難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來的嗎?」 等到賊兵來了,問荀巨伯說:「大軍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麼人,竟敢獨自停留在這里?」荀巨伯回答說:「友人有病,不忍心拋下他,寧願用我的身體來換取朋友的生命!」賊兵聽了相互說道:「我們這些無義的人,竟然攻入這個講究道義的國家!」於是整個軍隊撤離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2.蔡洪赴洛
蔡洪來到洛陽,洛陽當地的人對他說:「官署剛剛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屬,在出身卑微中求英才,於山野隱士中征俊傑。你是吳楚之地的讀書人,亡國之人,有什麼特殊才華來參加徵召呢?」蔡洪回答:「 夜明珠不一定出產在孟津河裡;滿握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侖山中。大禹生在東夷,文王生在西羌。聖賢的誕生地,不必是一個固定的地方。從前武王討伐紂王,,把商朝愚頑的百姓遷到了洛陽,難道諸位就是那些百姓的後代嗎?」

3.石崇與王愷爭豪
石崇和王愷爭比闊綽,兩人都用盡最鮮艷華麗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裝。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常常幫助王愷。他曾經把一棵二尺來高的珊瑚樹送給王愷,這棵珊瑚樹枝條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當的。王愷拿來給石崇看,石崇看後,拿鐵如意敲它,隨手就打碎了。王愷既惋惜,又認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寶物,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非常嚴厲。石崇說:「不值得遺憾,現在就賠給你。」於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裡的珊瑚樹全都拿出來,有三尺、四尺高的,樹干、枝條舉世無雙而且光彩奪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愷那樣的就更多了。王愷看了,惘然若失。

4.王羲之機智
王羲之十歲的時候,大將軍十分喜愛他。常讓他在帳中睡覺。王敦曾經先起身出帳,王羲之還沒有起來。一會兒,錢鳳進來了,商量大事,都忘了王羲之還在帳中,就談背叛朝廷的計劃。王羲之醒來後,聽到他們談話的內容,驚駭之餘,知道自己沒有性命了,於是吐口水污穢自己頭臉和被褥,假裝睡著。王敦他們剛剛密謀到一半,才想起了王羲之還沒有起,兩人十分驚慌,生怕小孩泄露出去,都說:「不得不除掉他 !」等到揭開帳子,卻見王羲之吐的唾沫滿臉,相信他確實是睡著,於是得以保全。在當時稱贊他聰明。

5.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縣縣令班彪的兒子。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6.陸績懷橘
陸績,是三國時期吳國人。他的父親名叫陸康,曾經做過廬江地方的知府,和袁術關系很好。陸績六歲那年,在九江見到袁術,袁術叫人拿了橘子給他吃。陸績偷藏三隻,臨走告辭袁術,橘子掉在地上。袁術笑著說:「陸郎做客卻帶著橘子,為什麼呢?」陸績跪著回答說:「是橘子甜,想拿回去給母親吃!」袁術說:「陸郎這么小就知道孝順,長大後必然成大才!」袁術感到驚奇,後來常常稱道此事。
現在有人在席間在懷里藏果,想逗弄小孩。同樣藏到懷里回去,為什麼不把愛孩子的心轉化愛父母的愛心呢。奇才呀陸郎,可以作為典範了。

7.蘇武牧羊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 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8.楚襄王問於宋玉
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也許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什麼士人百姓都那麼不稱贊你呢?」 宋玉回答說:「是的,是這樣,有這種情況。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允許我把話說完。」 「有個客人在都城裡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後來唱《陽阿》、《薤露》,都城裡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裡跟著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後引用商聲,刻畫羽聲,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裡跟著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9.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他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曾經沒有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澆臉。吃飯上頓不接下頓,每天只吃兩頓飯。於是他精通了六經的主旨要義,他慷慨激昂地立下為國家做一番事業的大志。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10.任末負笈從師
任末14歲,背著書箱拜了老師,不怕艱難。常說:人如果不學習,憑什麼去完成事業?有時靠在樹下,搭一個草棚,削荊棘為筆,樹汁當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書,沒有月亮的日子就點燃枯草照明。每當讀書有體會時,把心得寫在衣服上,來記事情。他徒弟佩服他刻苦勤學,常用干凈的衣服跟他交換。不是古代聖賢的著作是不看的。臨死時告誡說:「一個人如果好學習,即使死了還活著;要是不學習,即使活著,也只算行屍走肉罷了。」

11.郢(yǐng)書燕悅
從前有人從楚國的都城郢寫信給燕國的相國。 寫時是夜晚,光線不夠明亮,就對舉著蠟燭的僕人說:「舉燭。」。結果無意識 地在信里寫上了「舉燭」兩個字。 燕相看到信中「舉燭」二字,很高興,說「『 舉燭』,就是崇尚清明廉潔。要施行清明政策,則應舉薦賢才擔任重任」。燕相 把這個意思告訴燕王,燕王很高興,並予以施行。結果燕治理得很好。國家倒是治理好了,卻不是寫書人的本意。現在求學的人大多都是這樣。

12.不食盜食
東方有一個人,名字叫爰旌目,准備到遠地去,但在半路上已經餓得奄奄一息。狐父地方有個叫丘的強盜,見他餓倒在地上,便拿來一些湯水喂給他吃。爰旌目吃了三口以後,眼睛能看得見東西了,一看到丘,就問:「你是干什麼的呢?」丘回答說:「我是孤你人,名字叫丘。」爰旌目說:「呀,你不就是那個強盜嗎?為什麼還喂我飯食呢?我是一個講仁義的人,不吃你們強盜送來的飯!」他便兩手趴在地上用力嘔吐,嘔吐不出來,喉嚨里格格作聲地趴在地上死去了。

13.小巷渡者
庚寅年冬,我從小路想進入蛟州城,命令小書童用木簡捆書跟從。這時夕陽下山,傍晚的煙繞著樹,望城有兩里多路。於是問渡船人:「還能趕上南門開嗎?」渡船人仔細看小書童,回答:「慢走,還開著;快走,那麼關了。」我生氣開玩笑。快走到一半,小書童摔了,捆書繩子斷了,哭著沒立刻起來。整理捆好書,但南門已上鎖。我豁然開朗,想渡船人淺近的道理。天底下因急躁失敗,昏天黑地而沒有到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這樣的吧,大概就像這樣的吧!

14.一舉而三役濟
祥符年間,宮中失火。丁晉公奉命修建宮室,怕取土遠。丁晉公就命令在大街挖土,沒幾天都成了深溝。命令將汴河水引進溝中,用竹排和船運材料,全順著溝水運進宮中。事情完了,將被燒器材和多出材料填溝里,重新填街。一舉做了三件事,計算省下錢過億萬。

15.物各有所長
甘戊出使齊國,渡河。船夫指著河水說:「這條河流隔開兩岸,你不能的本事渡過去,你么能替國王完成出使齊國的任務呢?」甘戊反駁船夫說:「世間萬物,各有所能,比方說,駿馬日行千里,可是如果叫它去捕捉老鼠,那它肯定不如一隻小貓;寶劍削鐵如泥,可是如果木匠來劈砍木柴,那它肯定不如一把斧頭。就像你我,要說在江河上行船劃槳,我的確比不上你;可是若論出使大小國家,你能跟我比嗎?」

16.推敲
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往京城裡。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想用「推」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詠,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姿勢。行人看到賈島這個樣子都很驚訝。當時韓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手勢。於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迴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於是並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議論作詩的方法,互相捨不得離開,共有好幾天。(韓愈)因此跟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17.刮目相待
起初,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就開始完成學習。等到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天,就要換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他。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18.知度
明君不是遍見萬物,而是明了於君主所應執掌的事務。有術的君主,不是凡事都親歷親為,卻要通曉百官的要旨。通曉百官的要旨,所以省事而國治。明於君主所應執掌的事務,才能集權而止奸。止奸則搖唇鼓舌的不來,而實情得以明了。實情不加粉飾,而事實才能顯露。這就叫做至治。

19.誡子書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朴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里,悲傷嘆息,還有什麼用呢!

20.君子志道
孟子說:「孔子登上了東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了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所以看過大海的人,就難以被別的水吸引了,在聖人門下學習的人,就難以被別的言論吸引了。觀賞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觀賞它的波瀾。日月都有光,細小的縫隙必定都照到。流水這東西,不流滿窪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於道,不到相當程度就不可能通達。」

21.以身作則,心平氣和
父輩兄長有好的行為,晚輩學來可能學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長輩有不好的行為,晚輩倒是一學就會,沒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長輩教晚輩,一定要端正自己的行為來率領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學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辭中白費工夫,不能以身作則。有道德的人行為若稍有超過或偏失之處,一些無德之人因為嫉妒,一定無法容忍而群起攻擊。但是有德之人即使不犯過失,小人也不見得能容他。由此可知,有道德的君子和無道德的小人相處時,一定要平心靜氣地對待他們,不可過於急切地責罵他們。

22.有度
國家沒有永久的強、也沒有永久的弱。執法者強國家就強,執法者弱國家就弱。楚莊王並吞國家二十六個,開拓疆土三千里、庄王滅了他國,楚也就衰弱了。齊桓公吞並國家三十個,開辟疆土三千里;桓公滅了他國,齊也就衰弱了。如今這些國家都成了弱國,是因為它們的群臣官吏都專干亂國的事,而不幹治國的事。這些國家混亂衰弱了,又都丟掉國法去營私舞弊,這好比背著乾柴去救火,混亂衰弱只會加劇。

23.至樂
天下有最大的快樂還是沒有呢?有可以存活身形的東西還是沒有呢?現在,應該做些什麼又依據什麼?迴避什麼又安心什麼?靠近什麼又舍棄什麼?喜歡什麼又討厭什麼?
世上的人們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貴、長壽和善名;所愛好喜歡的,是身體的安適、豐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飾、絢麗的色彩和動聽的樂聲;所認為低下的,是貧窮、卑微、短命和惡名;所痛苦煩惱的,是身體不能獲得舒適安逸、口裡不能獲得美味佳餚、外形不能獲得漂亮的服飾、眼睛不能看到絢麗的色彩、耳朵不能聽到悅耳的樂聲;假如得不到這些東西,就大為憂愁和擔心,以上種種對待身形的作法實在是太愚蠢啊。

24.孔子世家贊
太史公說:《詩經》有:「高山讓人仰望,美德讓人效仿。」雖然不能達到那最高點,但是心中始終嚮往它。我讀孔家的書,就想像到他的為人。來到魯國,瞻仰孔子的廟堂、坐車和服裝、祭祀的器具,眾學生按時在他的家裡學習禮儀,我徘徊留連,不忍離去。天下的君王,直到賢人眾多啊!他們大多是當時榮耀,過去了就完結了。而孔子一平民百姓,卻傳了十幾代,讀書人都以他為宗師。從天子到到王侯,中國談到六藝,都是以孔夫子的言判為標准,可以說是最高的聖賢啊!

25.高帝求賢詔
聽說古代聖王中沒有能超過周文王的,霸主中沒有高出齊桓公的,周文王、齊桓公都是依靠賢人的幫助而成名,現在天下賢人的智慧才能難道不及古時候的人才嗎?憂慮的是君主不去和他們結交,不去結交,賢士怎麼能夠來呢?現在我依靠上天神靈的保佑以及賢士大夫的幫助,平定了天下,把天下統一成一家。我希望這個天下能長久地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祖先的宗廟以至無窮。賢人已經與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與我共同治理天下,使人民幸福,這可使得么?賢士大夫有肯跟我交遊的,我能夠尊敬他,讓他做大官,特把這個詔令布告天下,讓大家明白我的意思。御史大夫周昌把這詔令下達給丞相,丞相酇侯下達給諸侯王,諸王的御史中丞下達給郡的太守,那些確實稱得上德行賢明的人,郡守應該去勸他們出來,並為之駕車,送他們到丞相府,登記其經歷、容貌和年齡。如果有那樣的賢人而郡守不上報,發覺之後就罷免他的官,年老體弱多病的賢人,不要送來。

26.送楊寘(zhì)序
彈琴這種技藝,是很小的了。等這技藝到了極點,大的是宮聲,小的是羽聲,按著琴弦迅急彈奏,聲調便隨著情感的變化而變化;聲音急促的,顯得很凄慘;聲音和緩的,顯得很舒暢。有時好象山崩石裂,泉水從高山上湧出來,又好象夜晚發生了大風大雨;有時象曠夫、寡婦的嘆息聲,又好象和睦的雌鳥、雄鳥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憂慮稻悠遠的思緒,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遺音;它的悲慘、愁悶、感慨、憤激,就是孤兒伯奇、忠臣屈原所發出的嘆息。喜、怒、哀、樂的情緒,一定深深地打動人家的心弦;純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卻跟堯舜三代的語言、孔子的文章、《易經》所表現的憂患、《詩經》所包含的怨恨諷刺,沒有什麼區別。它能夠憑耳朵聽出來,能夠隨手彈出來。如果選取那和諧的音調,排遣憂郁,散發幽思,那麼,往往感動人心,極為深切。

27.曲突徙薪
有一個過訪主人的客人,看到爐灶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積著柴草,便對主人說:「把煙囪改為拐彎的,使柴草遠離煙囪。不然的話,將會發生火災。」主人沉默不答應。不久,家裡果然失火,鄰居們一同來救火,幸好把火撲滅了。於是,主人殺牛置辦酒席,答謝鄰人們。被火燒傷的人安排在上席,其餘的按照功勞依次排定座位,卻不邀請提「曲突」建議的客人。有人對主人說:「當初如果聽了那位客人的話,也不用破費擺設酒席,始終也不會有火患。現在評論功勞,邀請賓客,提『曲突徙薪』建議的人沒有受到答謝、恩惠,而被燒傷的人卻成了上客呢?」主人這才醒悟去邀請那位客人。

28.晉人伐刑
晉國出兵討伐邢國,齊桓公准備發兵援救邢國。大臣鮑叔牙獻計說:「如今就發兵太早了點,戰爭剛開始,邢國還沒有滅亡;晉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也還沒有達到疲憊的地步。如果晉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不耗盡,齊國在諸侯中的地位就顯不出它的重要。況且扶助處於危險之中的國家的功德,不如使滅亡的國家獲得重生的功德大。你不如晚一點再發兵去救邢國,先讓邢國和晉國互相攻打,這樣對齊國實在有利。等到邢國滅亡了,再去援助它重新復國,那樣的名聲才真正更美好。」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話,就放棄了馬上發兵救邢國的打算。

29.副使失物
李士衡在京朝昭文館任編校書籍職務期間,以使者身份出使到高麗去,一名武官做他的副手。對高麗作為禮品贈送的財物,李士衡都不關注和在意,一切都委託給副手去處理。當時,船底有滲漏的地方,裝船時,這個副手把李士衡所得的細絹及其他絲織品墊在船底,然後把自己所得東西放在上邊,以避免浸濕或漏落。航行到海上,遇到了大風,船將要傾覆,船工們非常恐懼,請求把所裝載的東西完全丟棄到海里去,不這樣,由於船太重必定難以免禍。這個副手在倉皇之時准備把船里的東西全部投到海里去,也沒有時間去揀擇。大約投到一半的時候,風停了船也平定了。過了一會點數、檢查所投的東西,都是這個副手的東西。而李士衡所得的東西,由於在船底就一無所失。

『捌』 文言文《曲突陡薪》的意思

應該是「曲突徙薪」吧
原文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則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眾必害之。霍氏秉(1)權日久,害(2)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3)以時抑制,無使至(4)亡。」書三上,輒報聞。其後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5)主人者,見其灶直突(6),傍(7)有積薪。客謂主人,更(8)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9)且(10)有火患。主人嘿然(11)不應(12)。俄而(13)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14)。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15)在於上行,余各以功次(16)坐(17),而不錄(18)盲曲突者。人謂主人曰:「向使(19)主人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20)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21)上客耶?」主人乃(22)寤(23)而請之。
譯文
當初,霍光族人驕橫奢侈,茂陵徐生說:「霍氏一定會滅亡。因為驕奢的人不懂得謙讓,不謙讓就會對皇上不尊敬,不尊敬皇上,這是大逆不道。位居眾人之上,人們一定嫉恨他們。霍家人掌權時間如此長,嫉恨他們的人自然也多。天下人嫉恨他們,而他們的行為又違反禮儀,不滅亡,更待何時!」於是上書說:「霍家太興盛了,陛下既然很寵愛霍家,就應該加以抑制,不使它滅亡。」上書三次,只回答說知道了。後來霍家誅滅,而告發霍家的人都受到封賞,有人為徐生上書說:「我聽說有一個造訪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爐灶的煙囪是直的,旁邊還堆積著柴草,便對主人說:『重新造一個彎曲的煙囪,將柴草遠遠地遷移。不然的話,會有發生火災的憂患。』主人沉默不答應。不久,家裡果然失火,鄰居們一同來救火,幸好把火撲滅了。於是,主人殺牛擺酒來感謝他的鄰人。被火燒傷的人在上位,其他的各自以功勞的大小依次坐,但是沒有請說改「曲突」的那個人。有人對主人說:『當初如果聽了那位客人的話,也不用破費擺設酒席,始終也不會有火災的憂患。現在評論功勞,邀請賓客,為什麼建議『曲突徙薪』的人沒有受到恩惠,而被燒傷的人卻被奉為上賓呢?』主人這才醒悟去邀請那位客人。」

『玖』 文言文--《曲突徙薪》的譯文與其中的 通假字是那些

曲:彎
突:煙囪
徙:遷移
薪:柴草
傍:通「旁」,旁邊
幸:幸好
過:拜訪
息:通「熄」,滅
灼爛者:被火燒傷的人
曲突徙薪:比喻事先採取措施,防止危險發生。近義詞:防患未然、未雨綢繆

『拾』 曲突徙薪 文言文中「薪」的意思

曲突徙薪 文言文中「薪」的意思薪:柴草。

熱點內容
消防安全教育視頻下載 發布:2025-07-16 22:21:59 瀏覽:578
o化學元素是什麼 發布:2025-07-16 22:17:00 瀏覽:716
烙餅怎麼和面 發布:2025-07-16 21:48:57 瀏覽:394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 發布:2025-07-16 21:39:07 瀏覽:172
英語培訓網站 發布:2025-07-16 20:30:30 瀏覽:184
六年級數學上冊的答案 發布:2025-07-16 18:48:24 瀏覽:861
2015英語聽力 發布:2025-07-16 18:45:10 瀏覽:624
山東高考語文選擇題 發布:2025-07-16 18:07:14 瀏覽:309
狼爸教育視頻 發布:2025-07-16 17:26:46 瀏覽:82
日語初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6 16:19:48 瀏覽: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