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的文言文怎麼說
我記得在歐陽修的《賣油翁》裡面有意思相同的一句話,為你奉上:
很簡單就兩個字:無他!
原文是:我亦無他,唯手熟爾。翻譯為(我這兩下子又算得了什麼呢?不過就是熟練罷了!)
請你參考。
2. 用文言文怎麼說:又有什麼好埋怨的呢
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於是作《哀溺》.
翻譯
永州的百姓都善於游泳.一天,江水猛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橫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都游起泳來.其中一個人盡力游卻游不了多遠.他的同伴們說:「你最會游泳,今天為什麼落後了呢?」他說:「我腰上纏著一千文錢,很重,因此落後了.」同伴們說:「為什麼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了搖他的頭.過了一會兒,他更累了.已經游過去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十分愚蠢、十分蒙昧,自己將要淹死了,還要錢干什麼呢?」他又搖了搖他的頭.於是淹死了.我對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這樣,難道不會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嗎?我於是寫下了《哀溺》.
寓意
《哀溺文序》本文諷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並進而警告
一些貪財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頭,必然葬身名利場中.但同時也告訴我們,丟失了性命,再多的錢財也是無用.
「哀溺」是哀嘆溺水者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嘆那個至死還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對錢財的貪婪使他喪失了對生命的顧及,從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從而表達了其對官場貪圖名利者的擔憂與諷刺!
《哀溺文序》通過記敘一個平素最善於游泳的人因捨不得錢財而被淹死的故事,諷刺了世上愛財如命之人的愚昧無知,警告他們若不猛醒回頭,必葬身於名利場中.那些見錢眼開,掉進錢眼裡的人,寧可放棄自己生命也不願丟掉錢財的人.「錢乃身外之物」我們不應該重視錢財.
《哀溺文序》寫作特色
寫作特色.
(1)《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主要刻劃了溺死者要錢不要命的心態,使全文敘述相當精煉,人物形象十分生動傳神.
正面描寫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行動描寫,「盡力而不能尋常」,暗示錢的累贅;二是語言描寫,「吾腰千錢,重,是以後」,說明他明知關鍵在錢,卻仍不願割捨;三是表情描寫,兩次「不應,搖其首」,說明他要錢不要命,至死不悟.
側面烘托也是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反襯,「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於游泳,從而反襯他今日「盡力而不能尋常」的反常行為;二是對比,把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與本來游水本領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達彼岸進行對比.三是用「己濟者」的呼號,從側面揭示他的蒙昧心隆.
3. 全部文言文中怎麼說
第一 結構助詞 表示都情況 俱 咸 皆 均 等
第二 做形容詞 表示所有的情況 眾 諸等
第三 做副詞 表示全的情況 盡 窮 極等
4. 「另外」用文言文怎麼說
古代沒有「另」字,現代「另、另外」的意義在古書中常用「別」字來表示。出自西漢班固《後漢書·班超梁慬傳》:「已別有旨。」白話文:已經有另外的旨意了。
別,多音字:
讀作bié時,意思有分離;差別;分類;另外的;卡住,插住,綳住;不要,不準。
讀作biè時,用於」別扭「。
相關詞語有別有心腸、別置、另娶、別有肺腸、又當別論。
(4)又的文言文怎麼說擴展閱讀:
詞語解析:
一、別有心腸
【解釋】:指另有打算和企圖。猶別有肺腸。
【出自】:現代魯迅《朝花夕拾·》:「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二、別置
【解釋】:另行安排。
三、另婚
【解釋】:另娶別人。
四、又當別論
【解釋】:應當另外作出評價。
【出自】:現代瞿秋白《亂彈·世紀末的悲哀》:「到黃金時代的路上,究竟是悲哀,是痛苦,是興奮,是痛快?這都是又當別論,不在亂彈之列。 」
五、別有肺腸
【解釋】:別有:另有;肺腸:指思想。比喻人動機不良,故意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的奇特的主張。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七回那老太太卻別有肺腸,非但不驚不嚇,還要趕到房裡,把席面掃個一空,罵了個無了無休。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另有所圖
5. 古文中要怎麼說
欲:[如]可汗問所欲。(欲:想要,希望。)
雞鳴外欲曙。(欲:將要。)
將:[如]曾不知老之將至。(將:將要。)
索:[如]使其黨人索財物。(索:要,討取。)
6. 「為什麼」用文言文怎麼說
「為什麼」用文言文說是:為何、何、何故等。
一、為何
出自清·李漁《奈何天·助邊》:「你做朝廷之官,就該干朝廷之事,為何把皇家功令視若弁髦。」
釋義:你是朝廷的官員,就應該做朝廷吩咐的事,為什麼這么鄙視皇家的命令?
二、何
「何」有三個讀音:hé、hè、hē
何 [hé]
1、疑問代詞:
①什麼,如「~人?」
②為什麼,如「~必如此?」
③哪樣,怎樣,如「~不?」「~如?」
④哪裡,如「~往?」
⑤發表反問,如「~樂而不為?」。
2、副詞,多麼,例如:~其壯哉!
3、姓。
何[hē]:古同「荷」,擔。
何[hè]:古同「呵」,譴責。
三、何故[hé gù]
出自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吳兵從未見如此舉動,甚以為怪,皆注目而觀之,互相傳語,正不知其何故。」
釋義:吳國的士兵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行為,覺得很奇怪,都在一旁圍觀,還相互耳語,因為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6)又的文言文怎麼說擴展閱讀
字形演變:
常用片語:
1、幾何[jǐ hé] :多少,例如價值~。
2、何處[hé chù] :哪裡,什麼地方。
3、任何[rèn hé] :指示代詞,不論什麼。~人都要遵紀守法。我們能夠戰勝~困難。
4、何故如此[hé gù rú cǐ]:為什麼會這樣。
7. 又能怎麼樣 古文里怎麼說
奈……何?這個句式,省略號是指省略了主語,意為:又能拿什麼怎麼樣啊?
為之奈何意為:怎麼辦啊?
8. 文言文中的「他」應該怎麼說
文言文中的「他」為:其、彼、渠
一、其拼音:qí
釋義:
1、第三人物代詞,相當於「他(她)」、「他們(她們)」、「它(它們)」;「他(她)的」、「他們(她們)的」、「它(們)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緘其口。獨行其是。自食其果。
2、指示代詞,相當於「那」、「那個」、「那些」:其他。其餘。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實。言過其實。
3、那裡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連詞,相當於「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5、助詞,表示揣測、反詰、命令、勸勉:「其如土石何?」
6、詞尾,在副詞後:極其快樂。大概其。
二、彼拼音:bǐ
釋義:
1、那,那個:彼岸。此起彼伏。
2、他,對方:知己知彼。彼此。
三、渠拼音:qú
釋義:
1、水道,特指人工開的河道或水溝:渠道(亦指途徑,門路)。溝渠。
2、大:渠帥。渠魁(首領)。
3、方言,他:渠儂(他,他們)。渠輩。
4、車輞,古代車輪的外圈。
(8)又的文言文怎麼說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其雨[qí yǔ]
希望下雨。
2、旁其[páng qí]
烏葯的別名。
3、茲其[zī qí]
茲基。鋤。
4、其那[qí nà]
其奈。
5、凄其[qī qí]
悲涼傷感。
9. 「依然」「依舊」這詞的文言文怎麼說是用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詞彙中也有「依然」「依舊」,大多出現在詩詞中。
如:
桃花流水依然在,不版見當時勸酒人。
今年元夜時權,月與燈依舊。
在文中多用「如故」。
如:
《資治通鑒·唐紀》:使擊柝如故。
《王文憲集序》:又授太子詹事,侍中僕射如故。
說明:「如故」一般只用在句尾。
10. 「有」文言文怎麼說
表達「有」與「有」的近義詞「擁有」、「佔有」、「具有」 意義的文言詞有:
有: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
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學》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木蘭詩》
擁(擁有):秦孝公據餚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過秦論》
擁百萬之眾。——《三國志·諸葛亮傳》
具(具有,具備):各具情態。——《核舟記》
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 《武昌九曲亭記》
王之走狗已具矣。——《說客諫諍諸侯 王斗諷齊王好士》
富(富有,多有):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塞翁失馬》
學富五車
書富五車
極富才華(富:充分地具有)
擁(擁有,佔有):擁雍州之地。——《過秦論》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隆中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