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口技
1. 文言文口技注音
《 kǒu jì 》 [ qīnɡ ] lín sì huán
《 口 技 》 [ 清 ] 林 嗣 環
jīnɡ zhōnɡ yǒu shàn kǒu jì zhě 。 huì bīn kè dà yàn , yú tīnɡ shì zhī dōnɡ běi jiǎo , shī bā chǐ pínɡ zhànɡ , kǒu jì rén zuò pínɡ zhànɡ zhōnɡ , yì zhuō 、 yì yǐ 、 yí shàn 、 yì fǔ chǐ ér yǐ 。 zhònɡ bīn tuán zuò 。 shǎo qǐnɡ , dàn wén pínɡ zhànɡ zhōnɡ fǔ chǐ yí xià , mǎn zuò jì rán , wú ɡǎn huá zhě 。
京 中 有 善 口 技 者 。 會 賓 客 大 宴 , 於 廳 事 之 東 北 角 , 施 八 尺 屏 障 , 口 技 人 坐 屏 障 中 , 一 桌 、 一 椅 、 一 扇 、 一 撫 尺 而 已 。 眾 賓 團 坐 。 少 頃 , 但 聞 屏 障 中 撫 尺 一 下 , 滿 坐 寂 然 , 無 敢 嘩 者 。
yáo wén shēn xiànɡ zhōnɡ quǎn fèi , biàn yǒu fù rén jīnɡ jiào qiàn shēn , qí fū yì yǔ 。 jì ér ér xǐnɡ , dà tí 。 fū yì xǐnɡ 。 fù fǔ ér rǔ , ér hán rǔ tí , fù pāi ér wū zhī 。 yòu yí dà ér xǐnɡ , xù xù bù zhǐ 。 dānɡ shì shí , fù shǒu pāi ér shēnɡ , kǒu zhōnɡ wū shēnɡ , ér hán rǔ tí shēnɡ , dà ér chū xǐnɡ shēnɡ , fū chì dà ér shēnɡ , yì shí qí fā , zhònɡ miào bì bèi 。 mǎn zuò bīn kè wú bù shēn jǐnɡ , cè mù , wēi xiào , mò tàn , yǐ wéi miào jué 。
遙 聞 深 巷 中 犬 吠 , 便 有 婦 人 驚 覺 欠 伸 , 其 夫 囈 語 。 既 而 兒 醒 , 大 啼 。 夫 亦 醒 。 婦 撫 兒 乳 , 兒 含 乳 啼 , 婦 拍 而 嗚 之 。 又 一 大 兒 醒 , 絮 絮 不 止 。 當 是 時 , 婦 手 拍 兒 聲 , 口 中 嗚 聲 , 兒 含 乳 啼 聲 , 大 兒 初 醒 聲 , 夫 叱 大 兒 聲 , 一 時 齊 發 , 眾 妙 畢 備 。 滿 坐 賓 客 無 不 伸 頸 , 側 目 , 微 笑 , 默 嘆 , 以 為 妙 絕 。
wèi jǐ , fū kù shēnɡ qǐ , fù pāi ér yì jiàn pāi jiàn zhǐ 。 wēi wén yǒu shǔ zuò zuò suǒ suǒ , pén qì qīnɡ cè , fù mènɡ zhōnɡ ké sou 。 bīn kè yì shǎo shū , shāo shāo zhènɡ zuò 。
未 幾 , 夫 齁 聲 起 , 婦 拍 兒 亦 漸 拍 漸 止 。 微 聞 有 鼠 作 作 索 索 , 盆 器 傾 側 , 婦 夢 中 咳 嗽 。 賓 客 意 少 舒 , 稍 稍 正 坐 。
hū yì rén dà hū : 「 huǒ qǐ 」 , fū qǐ dà hū , fù yì qǐ dà hū 。 liǎnɡ ér qí kū 。 é ér bǎi qiān rén dà hū , bǎi qiān ér kū , bǎi qiān quǎn fèi 。 zhōnɡ jiān lì lā bēnɡ dǎo zhī shēnɡ , huǒ bào shēnɡ , hū hū fēnɡ shēnɡ , bǎi qiān qí zuò ; yòu jiá bǎi qiān qiú jiù shēnɡ , yè wū xǔ xǔ shēnɡ , qiǎnɡ ó shēnɡ , pō shuǐ shēnɡ 。 fán suǒ yīnɡ yǒu , wú suǒ bù yǒu 。 suī rén yǒu bǎi shǒu , shǒu yǒu bǎi zhǐ , bù nénɡ zhǐ qí yì ān ; rén yǒu bǎi kǒu , kǒu yǒu bǎi shé , bù nénɡ mínɡ qí yí chù yě 。 yú shì bīn kè wú bú biàn sè lí xí , fèn xiù chū bì , liǎnɡ ɡǔ zhàn zhàn , jǐ yù xiān zǒu 。
忽 一 人 大 呼 : 「 火 起 」 , 夫 起 大 呼 , 婦 亦 起 大 呼 。 兩 兒 齊 哭 。 俄 而 百 千 人 大 呼 , 百 千 兒 哭 , 百 千 犬 吠 。 中 間 力 拉 崩 倒 之 聲 , 火 爆 聲 , 呼 呼 風 聲 , 百 千 齊 作 ; 又 夾 百 千 求 救 聲 , 曳 屋 許 許 聲 , 搶 奪 聲 , 潑 水 聲 。 凡 所 應 有 , 無 所 不 有 。 雖 人 有 百 手 , 手 有 百 指 , 不 能 指 其 一 端 ; 人 有 百 口 , 口 有 百 舌 , 不 能 名 其 一 處 也 。 於 是 賓 客 無 不 變 色 離 席 , 奮 袖 出 臂 , 兩 股 戰 戰 , 幾 欲 先 走 。
hū rán fǔ chǐ yí xià , qún xiǎnɡ bì jué 。 chè pínɡ shì zhī , yì rén 、 yì zhuō 、 yì yǐ 、 yí shàn 、 yì fǔ chǐ ér yǐ 。
忽 然 撫 尺 一 下 , 群 響 畢 絕 。 撤 屏 視 之 , 一 人 、 一 桌 、 一 椅 、 一 扇 、 一 撫 尺 而 已 。
2. 有關口技的古文
《口技》,清代林嗣環作,主要描寫當時一名京中善口技者表演隔壁戲口技的場景。此文以被收錄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語文課本。
2.1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2.2譯文
京城裡有一個善於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屏障,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障內,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屏障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只聽到遠遠的深巷裡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欠,伸著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婦人拍著孩子,給他餵奶,孩子口裡含著乳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嗚嗚地哼唱著哄他睡覺。又一個大孩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中嗚嗚哼唱的聲音,小孩子含著乳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場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凝神地聽著,微笑著,暗暗贊嘆著,認為妙極了!
沒隔多久,丈夫的鼾聲響起來了,婦人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地拍一會兒停一會兒。隱隱地聽到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聲音,婦人在夢中咳嗽的聲音。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鬆了,身子漸漸坐正了。
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喊道:「著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剎時間,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來,成百上千的小孩兒哭了起來,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來。中間夾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而發出的爆烈聲,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子時一齊用力發出的呼喊聲,在火中搶奪物件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一隻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明其中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揚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抖,幾(jī) 乎都想爭先恐後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都消失。撤掉屏障一看裡面,(仍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3. 文言文 口技 原文
口技 林嗣環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譯文』
京城裡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正趕上(一家)大擺筵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風後面,裡面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眾多的賓客相聚而坐。一會兒,只聽得屏風後面醒木一拍,全場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高聲說話的。
遠遠聽到長長的巷子里傳來了一陣狗叫,隨即就有一個婦人驚醒後打呵欠,伸懶腰,他的丈夫說著夢話。不久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著小兒子,給他餵奶,小兒子含著奶頭啼哭,婦人拍著小兒子,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接著大兒子也醒了,連續不斷地說話不停止。在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嘴裡哼唱著哄孩子入睡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兒子剛剛醒來說話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兒子的聲音,同一時候一齊發出,各種聲音都摹仿得極像。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眼旁視,微露笑容,默默贊嘆,認為好極了。
不多久,丈夫打鼾聲響起了,婦人拍孩子的聲音也越來越輕逐漸停止了。隱隱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傾斜翻倒,婦人在夢中咳嗽的聲音。客人們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坐端正了。
突然有一個人大喊:「失火啦!」隨即丈夫起來大喊,婦人也起來跟著大喊。兩個孩子齊聲啼哭。一會兒,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成百上千的孩子號哭,成百上千的狗狂叫。裡面夾雜著噼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的爆裂聲,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的呼救聲,(眾人)拉蹋(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滅火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即使一個人有一百隻手,一隻手有一百個手指頭,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即使一個人有一百張嘴,一張嘴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任何一處。在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慌失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哆嗦發抖,幾乎想要搶先逃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撤去屏風一看,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4. 古文《口技》原文及翻譯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地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京城裡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一起圍坐在圍幕前面。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裡面醒木一拍,全場安靜下來,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遠遠地聽到深巷裡的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呵欠,伸著懶腰,她的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了。婦人拍著孩子餵奶,小孩含著奶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輕聲哼著哄他睡覺。又有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嘴裡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發出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維妙維肖。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眯著眼睛,微笑著,暗暗地贊嘆,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沒有過多久,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子等器具傾斜打翻的聲音,婦人在睡夢里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想要搶先跑掉。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圍幕一看裡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5. 口技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口技
作者:佚名
譯文
京城裡有個擅長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人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繞著屏風而坐。一會兒,只聽見屏風裡面醒木一拍,全場靜悄悄的,沒有人敢大聲說話。
聽到遠遠的深巷中傳來一陣狗叫聲,就有婦女驚醒後打呵欠和伸懶腰的聲音,她的丈夫在說夢話。過了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慰孩子餵奶,孩子含著乳頭哭,婦女又輕聲哼唱著哄他入睡。又有一個大兒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時候,婦女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裡哼著哄孩子的聲音,孩子邊含乳頭邊哭的聲音,大孩子剛醒過來的聲音,丈夫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響起,各種聲音都模仿得像極了。滿座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仔細聽,微笑,默默贊嘆,認為奇妙極了。
過了一會兒,丈夫打起了呼嚕聲,婦女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消失。隱隱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聲音,盆子、器皿翻倒傾斜,婦女在夢中發出了咳嗽聲。賓客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著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發出;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許許的聲音,搶救東西的聲音,救火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要爭先恐後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風一看裡面,(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6. 文言文口技的意思
課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與原文有刪改)
譯文
京城裡有個擅長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一家擺酒席大請賓客,在廳堂的東北角安放了八尺寬的屏風,讓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風中,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各位的賓客相聚而坐。一會兒,只聽見屏風中醒木拍了一下,在座的賓客都靜悄悄的,沒有敢大聲說話的人。 (客人們)遠遠地聽見深深的小巷中有狗叫聲,接著就有婦女驚醒後打呵欠和伸懶腰的聲音,她的丈夫說著夢話。過了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醒了。妻子輕拍孩子餵奶,孩子含著奶頭哭,婦女又哼著唱著哄他睡覺。床上另一個大孩子醒了,大聲嘮叨個沒完。在這時候,婦女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裡哼著哄孩子的聲音,孩子含著奶頭的哭聲,大孩子剛醒過來的聲音,丈夫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響起,各種絕妙的效果都有了。滿座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著眼睛,微微笑著,默默贊嘆,認為奇妙極了。 過了一會兒,丈夫打呼嚕聲響起來了,婦女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停下。隱隱聽到有老鼠活動的聲音,盆子、器皿歪倒了,婦女在夢中發出了咳嗽聲。賓客們的心情稍微鬆弛下來,逐漸端正了坐姿。 忽然聽到一人高聲呼喊「起火了!」丈夫起來高叫,婦女也起來高叫,兩個孩子一齊哭。一會兒,成百上千的人高聲喊叫,成百上千個小孩哭喊,成百上千隻狗狂叫,當中還夾著劈里拍啦的聲音和房屋倒塌的聲音,著火爆炸聲,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起;又夾著成百上千個呼救的聲音,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聲音,搶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不具備的。即使一人有一百隻手,每隻手有一百個手指,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種;一人有一百張嘴,每張嘴有一百個舌頭,也不能說清其中一個地方。在這時賓客們沒有一個不變了臉色,離開席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打著哆嗦,幾乎想要搶先離開。 忽然醒木一聲,所有的聲音都沒有了。撤掉屏風再看,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注釋: 善:擅長 會:適逢,正趕上。 宴:舉行宴會。 廳事:大廳,客廳。 施:設置,安放。 屏障:指屏風、圍帳一類用來隔斷視線的東西。 撫尺:藝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但聞:只聽見。但:只。聞:聽見。 坐:通座 然:...的樣子。 滿坐寂然:全場靜悄悄的。坐,通「座」座位。 犬吠:狗叫(聲) 驚覺欠伸:驚醒後打哈欠,伸懶腰。欠伸:打哈欠,伸懶腰。 囈語:說夢話。 乳:餵奶。 嗚: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 絮絮:連續不斷地說話 一時:同時 眾妙畢備:各種妙處都具備,意思是各種聲音都模仿得極像。畢:全、都。備:具備。 側目:偏著頭看,形容聽得入神。 默嘆:默默地贊嘆。 未幾:不多久。 齁(hōu):打鼾。 作作索索:老鼠活動的聲音。 傾側:翻倒傾斜。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鬆弛。 稍稍:時間副詞,據《詞源》釋為「隨即」,這里是漸漸。 俄而:一會兒。 中間(jiàn):其中夾雜著。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擬聲詞。 曳屋許許(hǔhǔ)聲:(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曳:拉。許許:擬聲詞。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不具備的。形容聲音之雜。 雖:即使。 名:說出。 於:在。 是:這。 奮:張開。 出:露出。 股:大腿。 戰戰:哆嗦的樣子。 幾:幾乎。 走:逃跑。 絕:消失。 稍稍:漸漸。 而已:罷了。 團:聚集。 少頃:一會兒。 嘩:喧嘩。 既而:不久。 是:這 叱:大聲呵斥。 以為:認為。 絕:極。 一詞多義 1.坐:眾賓團坐(坐下) 滿坐寂然(同「座」,座位) 2.乳:婦撫兒乳(餵奶) 兒含乳啼(乳頭) 3.而:既而兒醒(表時間副詞的詞尾,不譯) 婦拍而嗚之(連詞,表並列) 4.妙:眾妙畢備(妙處) 以為妙絕(好) 5.指: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指出) 6.絕:以為妙絕(極) 群響畢絕(停止) 7.間: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從祠中(暗使)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一會兒) 通假字 滿坐寂然(「坐」同「座」,座位。句意:全場靜悄悄的。)
古今意異
1。會,古:適逢 今:會議 2。但,古:只 今:轉折連詞,但是 3。稍,古:漸漸 今:稍微 4。間,古:夾雜 今:事物兩端之間 5。股,古:大腿 今:屁股 6。走,古:跑 今:行走 詞類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擅長。句意:京城裡有個擅長表演口技的人。) 2、不能名其一處也(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說出。句意:不能說清其中一個地方。) 3、會賓客大宴(宴:名詞活用為動詞,舉行宴會。句意:正趕上一家擺酒席大請賓客。) 特殊句式 倒裝句:會賓客大宴(賓語前置句:「會大宴賓客」句意:正趕上一家擺酒席大請賓客。) 時間量詞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 少頃 未幾
解析
第一部分 (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時間、地點、設施、道具,以及開演前的氣氛。這部分是下文記敘精彩表演的鋪墊。 文章以「京中有善口技者」開篇,介紹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總說,即全文意在說明這位「善口技者」的技藝之「善」擅長。「會賓客大宴」,點明口技表演者獻技的時間和事由:這場口技表演是在一次「賓客大宴」之時;因是「大宴」,故有此盛舉。「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指明表演的地點和簡單設施,說明這是一個臨時演出場所,地方不大。再根據這次表演內容的特點,指出口技表演者是在幕後表演。又將簡單的道具一一列出,指明僅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以示別無他物,口技藝人的表演主要憑的是他的「口」。最後以「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點染表演即將開始時全場肅穆緊張的氣氛。這部分除一個「善」字外,對口技表演者不加任何贊詞,卻處處為其高超技藝張本,造成很強的懸念,使讀者料想必有一場精彩的表演。 第二部分 (第二段至第四段),寫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聽眾的反應。這部分是全文的主體,描寫口技藝人所表演的兩個場面: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 第一層(第二段),寫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驚醒的情形,以及賓客對口技表演的由衷贊嘆。 口技表演由遠遠聽到從深巷中傳來的犬吠聲開始。然後以一個四口之家作為想像中的「舞台」,使聽眾的注意力由外景轉入內景。先寫「婦人驚覺欠伸」,聽到犬吠聲而醒來,這就拉開了一家人深夜被驚醒的帷幕。再寫「其夫囈語」,畫面逐漸清晰。又由於「欠伸」「囈語」驚動了幼兒,幼兒「大啼」。至此帷幕大開,相繼出現許多聲響:丈夫被吵醒,大兒也被吵醒,於是「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打破深夜的靜謐,使口技表演達到第一個高潮。 第二層(第三段),寫表演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以及賓客的情緒變化。 先寫丈夫的「聲」,並伴以婦人的拍兒聲,「漸拍漸止」,給人以時間緩慢推移而聲音漸弱的感覺。接著以老鼠跑動偷食、「盆器傾側」的聲音,婦人夢中的咳嗽聲,表示夜靜更深,全家人又入睡了。這一層,表現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由前一個高潮落入低潮,並為下一個高潮蓄勢。 第三層(第四段),寫表演一場突然而至的大火災的情形,以及賓客以假為真的神態、動作。 開始用類似畫外音的手法,以「一人大呼『火起』」,突然加快節奏。接著寫這個四口之家突然遭到意外變故的情形:「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氣氛驟然變化。然後內景轉為外景,以「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表現人們的驚恐萬狀,再以「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表現火勢的猛烈和火場的紛亂,又以「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極言聲音之雜亂、逼真。至此,口技表演達到了第二個高潮,即最高潮。 第三部分 (第五段),寫表演結束時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僅「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與首段相呼應,說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剛才的精彩表演的確是從「口」中發出的。 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令人嘆服.作者筆下的這場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7. 文言文《口技》的翻譯,
京城中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剛好碰見一戶人家宴請賓客。在大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個八尺高的屏風。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風里,屏風里放里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塊醒目罷了。可人么圍繞而坐,過了一會,只聽屏風里醒目一拍,全場寂靜。沒人再敢大聲說話。
8. 文言文《口技》的真實名字叫什麼
《口技》的原文是《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9. 古文《口技》原文及翻譯
《口技》-林嗣環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翻譯:
京城裡有個擅長表演口技的人。正趕上有戶人家宴請賓客,在大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眾多賓客圍繞著屏風而坐。一會兒,只聽見屏風裡面醒木一拍,全場馬上靜悄悄的,沒有人敢大聲說話。
遠遠地聽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叫聲,就有婦女驚醒後打呵欠和伸懶腰的聲音,她的丈夫在說夢話。過了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慰孩子餵奶,孩子含著乳頭哭,婦女又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又有一個大兒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
在這時候,婦女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裡哼著哄孩子的聲音,孩子邊含乳頭邊哭的聲音,大孩子剛醒過來的聲音,丈夫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響起,各種聲音都模仿得極像。滿座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看,微笑,心中默默贊嘆,認為奇妙極了。
過了一會兒,丈夫打起了呼嚕聲,婦女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消失。隱隱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活動的聲音,盆子翻倒傾斜,婦女在夢中發出了咳嗽聲。賓客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
其中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物品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發出;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救火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
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清其中一個地方。在這種情況下,賓客們沒有一個不變了臉色,離開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兩腿打著哆嗦,差一點爭先恐後地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風一看裡面,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9)文言文口技擴展閱讀
口技的發展及代表人物
1、唐宋時期
唐朝時期就有了專門培養口技人才的社會組織叫「學像聲社」。在《東京夢華錄》和《武林舊事》中都有「學像聲社」的描述。
宋朝是口技藝術的興盛時期,而《東京夢華錄》一書最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的社會生活。南宋孝宗年間(1163—1189 年)的杭州就已經有了口技演出團體,口技以一種藝術表演形式開始在社會上流傳。
2、明清時期
明朝時期,虞初續志·郭貓兒,他主要表演的口技是隔壁戲《殺豬》、《豬爭食》。
明末清初年間,著名口技藝人「畫眉楊」善學畫眉鳥叫,能與樹間鳥兒對答。他表演的《二鳥爭食》將兩只畫眉鳥人物化,編成故事表演,其技藝高超,驚現京城,傳承至今。
清代,口技從單純模擬某一種聲音,發展到能同時用各種聲音,串組成一個故事,被列為「百戲」之一,即「口戲」,俗稱「隔壁戲」。它表演「軍旅狩獵」、「群豬爭食」,無不惟妙惟肖。
3、民國時期
百鳥張,原名張崑山,1903年——不詳,北京人。北京天橋「八大怪」之一,他善學《百鳥爭鳴》,因此被稱為「百鳥張」。在《清補類詠》中就有記載他所表演口技的詩詞。
尹士林,藝名「開口笑」,他繼承傳統,大膽改革,將口技「隔壁戲」的表演形式進行改革,使口技藝人從八尺屏障幕後走向舞台;他讓口技配合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成為聲情並茂的口技表演藝術,賦予口技新的生命。
4、近現代
孫泰,本名周志良,著名口技表演大師,生於 1907 年,1924 年拜尹士 林為師學習口技,1951 年參加上海人民雜技團,1956 年榮獲「華沙 國際雜技比賽金獎」,2003 年辭世。
周志成,著名口技表演大師、教育家,生於 1904 年。孫泰三哥,1930 年與其弟孫泰一起學習口技,後拜尹士林為師。1939 年與其弟孫泰去東南亞、澳大利亞演出,1951 年參加上海人民雜技團。他桃李滿天下,1979 年辭世。
牛玉亮,著名口技表演藝術家。1956 年拜口技大師周志成為師學習口技,並深得師叔孫泰的培養,繼承傳統,不斷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在口技運氣發聲方法上有獨特見解和創新,口技「循環運氣法」和「循環發聲法」是口技發展史上的突破。
牛玉明,著名口技表演藝術家,1960年跟從哥哥牛玉亮學習表演口技,1984 年拜大師孫泰為師學習口技。他的表演幽默、內涵,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方浩然,牛玉亮之徒。多年來對口技擺著學習與實踐的態度,探索研究中堅持繼承傳統,嚴謹創作出新。首次將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口技》一文復原表演。國內為國家領導人及來訪的30多個國家大使表演,國際上多次赴東南亞、歐洲等地表演口技,受到各界的高度評價與贊譽。
10. 口技文言文翻譯
京城裡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一起圍坐在圍幕前面。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裡面醒木一拍,全場安靜下來,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遠遠地聽到深巷裡的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呵欠,伸著懶腰,她的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了。婦人拍著孩子餵奶,小孩含著奶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輕聲哼著哄他睡覺。又有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嘴裡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發出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維妙維肖。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眯著眼睛,微笑著,暗暗地贊嘆,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沒有過多久,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子等器具傾斜打翻的聲音,婦人在睡夢里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想要搶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圍幕一看裡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