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璋文言文
氣候分明,內行修潔。意思是「神情態度爽朗,操守品行高潔」。
語出《三國志·吳志·朱然傳》,上下文是:「 然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內行修絜,其所文采,惟施軍器,餘皆質素。」譯成現代漢語是:朱然身高不足七尺,神情態度爽朗,操守品行高潔,他的華麗彩飾,只用在軍械武器上,其它的用物都質樸素凈。
B. 給文言文斷句
蒙於是又為擇師,使輔導之,其操心如此。
C. 周魴字子魚,吳郡陽羨人也.文言文閱讀
原文:
周魴字子魚,吳郡陽羨人也。少好學,舉孝廉,為寧國長,轉在懷安。錢唐大帥彭式等蟻聚為寇,以魴為錢唐侯相,旬月之間,斬式首及其支黨,遷丹楊西部都尉。黃武中。鄱陽大帥彭綺作亂,攻沒屬城,乃以魴為鄱陽太守,與胡綜戮力攻討,遂生禽綺,送詣武昌,加昭義校尉。被命密求山中舊族名帥為北敵所聞知者,令譎挑魏大司馬揚州牧曹休。魴答,恐民帥小丑不足仗任,事或漏泄,不能致休,乞遣親人齎箋七條以誘休。
其一曰:"魴以千載饒幸,得備州民,遠隔江川,敬恪未顯,瞻望雲景,天實為之。精誠微薄,名位不昭,雖懷焦渴,曷緣見明?狐死首丘,人情戀本,而逼所制,奉覿禮違。每獨矯首西顧,未嘗不寤寐勞嘆,展轉反側也。今因隙穴之際,得陳宿昔之志,非神啟之,豈能致此!不勝翹企,萬里託命。謹遣親人董岑、邵南等托叛奉箋。時事變故,列於別紙,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遠民之趣,永令歸命者有所戴賴。"
其二曰:"魴遠在邊隅,江汜分絕;恩澤教化,未蒙撫及,而於山谷之間,遙陳所懷,懼以大義,未見信納。夫物有感激,計因變生,古今同揆;魴仕東典郡,始願已獲,銘心立報,永矣無貳。豈圖頃者中被橫譴,禍在漏刻,危於投卵,進有離合去就之宜,退有誣罔枉死之咎,雖志行輕微,存沒一節,顧非其所,能不悵然!敢緣古人,因知所歸,拳拳輸情,陳露肝膈。乞降春天之潤,哀拯其急,不復猜疑,絕其委命。事之宣洩。受罪不測,一則傷慈損計,二則杜絕向化者心,惟明使君遠覽前世,矜而愍之,留神所質,速賜秘報。魴當候望舉動,俟須響應。"
其三曰:"魴所代故太守廣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為變,以見譴責,靖勤自陳釋,而終不解,因立密計,欲北歸命,不幸事露,誅及嬰孩。魴既目見靖事,且觀東主一所非薄,嫿不復厚,雖或暫舍,終見翦除。今又令魴領郡者,是欲責後效,必殺魴之趣也。雖尚視息,憂惕焦灼,未知軀命,竟在何時。人居世間,猶白駒過隙,而常抱危怖,其可言乎!惟當陳愚,重自披盡,懼以卑賤,未能採納。願明使君少垂詳察,忖度其言。今此郡民,雖外名降首,而故在山草,看伺空隙,欲復為亂。為亂之日,魴命訖矣。東主頃者潛部分諸將,圖欲北進。呂范、孫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趨合肥,諸葛瑾、步騭、朱然到襄陽。陸議、潘璋等討梅敷。東主中營自掩石陽,別遣從孫奐治安陸城,修立邸閣,輦貲運糧,以為軍儲,又命諸葛亮進指關西,江邊諸將無復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若明使君以萬兵從皖南首江渚,魴便從此率厲吏民,以為內應。此方諸郡,前後舉事,垂成而敗者,由無外援使其然耳;若北軍臨境,傳檄屬城,思詠之民,誰不企踵?願明使君上觀天時,下察人事,中參蓍龜,則足昭往言之不虛也。"
其四曰:"所遣董岑、邵南少長家門。親之信之,有如兒子。是以特令齎箋,托叛為辭,目語心計,不宣唇齒,骨肉至親,無有知者。又已敕之,到州當言往降,欲北叛來者得傳之也。魴建此計,任之於天,若其濟也,則有生全之福。邂逅泄漏,則受夷滅之禍。常中夜仰天,告誓星辰。精成之微,豈能上感,然事急孤窮,惟天是訴耳。遣使之日,載生載死,形存氣亡,魄爽恍惚。私恐使君未深保明,岑、南二人可留其一,以為後信。一齎教還,教還故當言悔叛還首。東主有常科,悔叛還者,皆自原罪。如是彼此俱塞,永無端原。縣命西望,涕筆俱下。"
其五曰:"鄱陽之民,實多愚勁,帥之赴役。未即應人,倡之為變,聞聲響抃。今雖降首,盤節未解,山棲草藏,亂心猶存。而今東主圖興大眾,舉國悉出。江邊空曠,屯塢虛損,惟有諸刺奸耳。若因是際而騷動此民,一旦可得更會,然要恃外援,表裡機互,不爾以往,無所成也。今使君若從皖道進住江上,魴當從南對岸歷口為應。若未徑到江岸,可住百里上。令此間民知北軍在彼,即自善也。此間民非苦飢寒而甘兵寇,苦於征討,樂得北屬,但窮困舉事,不時見應,尋受其禍耳。如使石陽及青、徐諸軍首尾相銜,牽綴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則善之善也。魴生在江、淮,長於時事,見其便利,百舉百捷,時不再來,敢布腹心。"
其六曰:"東主致恨前者不拔石陽,今此後舉,大合新兵,並使潘浚發夷民,人數甚多,聞豫設科條,當以新羸兵置前,好兵在後,攻城之日。雲欲以羸兵填塹,使即時破,雖未能然,是事大趣也。私恐石陽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濟,試宜疾密。王靖之變,其鑒不遠。今魴歸命,非復在天,正在明使君耳。若見救以往,則功可必成,如見救不時,則與靖等同禍。前彭綺時,聞旗麾在逢龍,此郡民大小歡喜,並思立效,若留一月日間,事當大成,恨去電速,東得增眾專力討綺,綺始敗耳。願使君深察此言。"
其七曰:"今舉大事,自非爵號無以勸之,乞請將軍、侯印各五十紐,郎將印百紐,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紐,得以假授諸魁帥,獎厲其志,並乞請幢麾數十,以為表幟,使山兵吏民,目瞻見之,知去就之分己決,承引所救畫定。又彼此降叛,日月有人,闊狹之間,輒得聞知。今之大事,事宜神密,若省魴箋,乞加隱秘。伏知智度有常,防慮必深,魴懷憂震灼,啟事蒸仍,乞未罪怪。"
魴因別為密表曰:"方北有逋寇,固阻河洛,久稽王誅,自擅朔土,臣曾不能吐奇舉善。上以光贊洪化,下以輸展萬一,憂心如搗,假寐忘寢。聖朝天覆,含臣無效,猥發優命。敕臣以前誘致賊休,恨不如計,令於郡界求山谷魁帥為北賊所聞知者。令與北通。臣伏思惟,喜怖交集。竊恐此人不可卒得,假使得之,懼不可信,不如令臣譎休,於計為便。此臣得以經年之冀願。逢值千載之一會,輒自督竭,竭盡頑蔽,撰立箋草以誑誘休者,如別紙。臣知無古人單復之術,加卒奉大略,伀蒙狼狽,懼以輕愚,忝負特施。豫懷憂灼。臣聞唐堯先天而天弗違,博詢芻蕘,以成盛勛。朝廷神謨,欲必致休於步度之中,靈贊聖規,休必自送,使六軍囊括,虜無孑遺,威風電邁,天下幸甚。謹拜表以聞,並呈箋草,懼於淺局,追用悚息。"被報施行。休果信魴,帥步騎十萬,輜重滿道,徑來入皖。魴亦合眾,隨陸遜橫截休,休幅裂瓦解,斬獲萬計。
魴初建密計時,頻有郎官奉詔詰問諸事,魴乃詣部郡門下,因下發謝,故休聞之,不復疑慮。事捷軍旋,權大會諸將歡宴,酒酣。謂魴曰:"君下發載義,成孤大事,君之功名,當書之竹帛。"加裨將軍,賜爵關內侯。賊帥董嗣負阻劫鈔,豫章、臨川並受其害。吾粲、唐咨嘗以三千兵攻守,連月不能拔。魴表乞罷兵,得以便宜從事。魴遣間諜,授以方策,誘狙殺嗣。嗣弟怖懼,詣武昌降於陸遜,乞出平地,自改為善,由是數郡無復憂惕。
魴在郡十三年卒,賞善罰惡。威恩並行。子處,亦有文武材幹,天紀中為東觀今、無難督。
【譯文】
周魴,字子魚,吳郡陽羨縣人。他年少好學,被舉薦為孝廉,任寧國縣長,又轉任懷安縣長。錢塘盜寇大頭領彭式等聚眾為寇作亂,朝廷任命周魷為錢塘侯相,一個月之內,便斬殺彭式及其黨羽,周魴由是被升為丹楊西部都尉。黃武年間,鄱陽盜寇大頭領彭綺叛亂,攻陷鄱陽所屬城池,朝廷任命周魴為鄱陽太守,與胡綜協力攻討,於是活捉彭綺,將其押送武昌,周魴被加任昭義校尉。周魴受命暗中尋找山裡以前各聚落的有名頭日並為魏國知曉的人,讓他們前去欺騙挑唆魏國大司馬、揚州牧曹休。周魴回答說,恐怕這些低賤的小頭日不足以依靠他們來擔當此事,假若事情泄露出去,不能誘使曹休前來,請求派自己的親信者送箋書七條招誘曹休。
第一條說:周魴我以千載難逢的機會,有幸作您的州民,遠隔江河,所以我的敬意未能顯示,只能瞻望雲霓,實在是上天所造成。我心懷精誠而身份低微,名位不顯,雖然懷有焦灼的渴望心情,又能借什麼來表明?狐死頭朝自己洞穴的山丘,人的感情總是眷戀本上,而我卻被迫受人控制,前往拜渴又與禮制相違。每每獨自翹首西望,未嘗不日夜勞神哀嘆,輾轉反側不能人眠。如今借空隙時機,得以陳述自己向來的志向,如果不是神靈啟示,豈能表達此番心意?我極為翹首仰慕,不辭萬里相托歸附。謹派我的親信董岑、邵南等託附叛降之心,奉上我的箋書。至於時事變故,我另紙陳述。希望明公您降下日月般的光輝,照耀遠方士民的方向,永遠使歸順者有所愛戴依賴。
第二條說:周魴我遠在邊遠角落,江河分斷,沒有蒙受皇恩澤被教化的撫育,而在山谷之間,隔著遙遠的路程陳述自己心中所思,擔心因為自己與吳國的君臣大義,未能受到信任接納。人有感激情感,計策根據事勢變化而生,這是古今相同的道理。我為官東吳掌管一郡政務,初願得到實現,銘心戴德立志報答,永無二心。豈料不久前我橫遭譴責,災禍頃刻而至,危如雞蛋碰石頭,向前則有分合去留的選擇,向後則有遭受誣陷屈死的災禍,雖說自己志向操守低微,但生死都應保持同一節操,看到自己蒙受不白之冤,豈能不惆悵!我冒昧比附古人,因此才明白自己的歸宿,輸獻拳拳之心情,坦露地說出肺腑之言,請求您降下春天的甘霖,哀憐拯救我的危急,不再對我有所猜疑,拒絕我委身相托。此事若被宣露,我將受到無法預料的罪罰,一則傷損您的仁慈名譽,損害我的整個計劃,二則杜絕了歸向教化者的用心。希望明君您遠鑒前人,憐憫同情我的心意,留神我的信箋,迅速賜我秘密的迴音。我自當候望您的舉動,等待機會作出響應。
第三條說:周魴我所接替的原太守廣陵人王靖,先前也因郡內百姓作亂,而遭到譴責,王靖竭力自我表白辯解,但最終未能解脫。因而立下秘密計劃,打算歸附北方,不幸事情敗露,累帶家中嬰孩都被殺害。周魷我既目睹王靖事件,又看到東吳國君一旦菲薄某人,其人再不會得到厚待,雖說可能會暫時留用,最終要被剪除。現在又令我統管郡中政務,這是想責難我以後的成效,必定要殺我的趨勢。雖然尚能苟活,但心中憂慮恐懼焦灼不安,不知身家性命,究竟何時了結。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而常常心懷危險恐怖,這種滋味還能言說嗎?只能陳述自己的愚見,竭力表白心意,又擔心自己身卑位賤,未能被您採納。希望明使君您稍加詳察,思忖我所說的話。如今此郡的百姓,雖說表面上名為降服,實際卻在山林草野之間,窺伺時機,准備再次作亂,他們作亂之日,即是我的性命了結之時。東吳國君不久前暗遣眾將,企圖進軍北方。呂范、孫韶等進人淮河地區,全琮、朱桓奔赴合肥,諸葛瑾、步騭、朱然前至襄陽,陸議、潘璋等討伐梅敷。東吳國主自己率領中軍殺至石陽,另遣堂弟孫奐管理安陸城,修建糧倉,運送糧草物資,作為軍事儲備,又令諸葛亮進軍關西,長江沿岸諸將再也沒有留下的,只留有三千左右兵卒駐守武昌。如果明使君您以一萬人馬自皖南進軍江諸,周魴我便在這里率領激勵官兵民眾,作為您的內應。這一帶各州郡,相繼舉兵反叛,但都功敗垂成,其原因是沒有外部援軍。如果北軍親臨邊境,傳送檄文到各城邑,那些思念北方的人民,誰不企踵盼望呢?希望您上觀天時,下察民情,中驗卜笠之兆,則足以證明我前面所說並非虛辭。
第四條說:我所派遣的董岑、邵南從小在我家長大,我親信他們,就像自己的兒子,故此特地派他們前來送上箋書,托他們表明我的歸順心意。意會心傳,不便口述,我自己的骨肉至親也無人知曉。我又命令他們,到了州府一定說明前來歸順投降,企求北來叛逃者藉以傳告。我設下如此計策,全由上天安排,如若成功,則有保全性命之福;消息不意外泄,則受滅族之禍。常常半夜仰望天空,向星辰告誓。我的精誠微不足道,豈能感動上天,然而事情急迫個人力窮無助,只有向上天訴說了。派人前往之日,我像活著又像死去,形存氣亡,神情恍惚。私下擔心使君您不能完全相信我的表白,董岑、邵南二人您可留下一個,作為以後的憑信。一待箋書送來您便遣他們回來,遣他們回來就一定會被說成他們因後悔背叛而回來自首。東吳國主有既定的法律,悔叛回來者,都按原罪處理。如此則我進退兩路全被堵死,永無出頭之日。我懸著性命西望仰托於您,眼淚隨著筆墨一起落下。
第五條說:鄱陽的百姓,其實大多為愚昧而強悍之人,帶領他們作戰,他們不會隨即響應,鼓動他們作亂,他們就會聞風而動。現在他們雖然已經降服,但盤根錯節的關系並未消解,棲身深山草野,作亂之心依然存在,而現在東吳國主企圖大規模興兵,出動全國兵馬,江邊防守空虛,軍營船塢兵員大為減少,只有那些刺探軍情的奸細而已。如果藉此機會來騷動此地百姓,一下子即可得手,不過需要依靠外援,內外配合互助,否則就不可能成功。現在明君您從皖道進軍駐扎江邊,我當從南面對岸的歷口作內應。如果沒有直接到達江邊,可駐扎在百里洲上,使這里的百姓知道北軍就在彼地,就會自己行動。這里的百姓並非苦於飢寒而甘願軍隊人侵,而是苦於征討,樂於北歸魏國,只是在窮困時節舉事,不能及時得到北方的呼應,很快就受到災禍而已。如果讓石陽和青州、徐州各軍首尾相連,牽制住東吳派往的部隊,使其不能迅速返回,則好上加好了。我生在江、淮,在動盪的時局中長大,深知其地的便利之處,百戰百勝,時不再來,故此冒昧地表述心腹之言。
第六條說:東吳國主痛恨以往沒有拔取石陽,現在作事後行動,大聚新兵,並使潘璿征發夷人,人數甚多。聽說預先設下方案,將以體弱的新兵打頭陣,精兵放在後面,攻城之日,說要以弱兵來填塞濠溝,使城池及時攻破,雖說未必真是這樣,但事情大致不差。我私下擔心石陽城小,不能長時間阻止進攻的軍隊,您應當迅速前去救援,千萬要快速機密。王靖的變故,借鑒不遠。如今我的歸順,不再取決於天,而正決定於您了。如果救援及時,則大功定可告成;如果不及時援救,則與王靖等人一樣橫遭禍患。從前彭綺舉事時,聽說您的軍隊在逢龍駐扎,此郡百姓老少皆大歡喜,並想馬上效力。如果多拖延一月時間,其事一定大成,遺憾您像閃電般的離去,使東吳得以增援兵力專門征討彭綺,彭綺才遭到失敗。希望使君您深察我的話語。
第七條說:如今想成大事,沒有爵位稱號無法鼓動人家,懇切請求您賜以將軍、侯爵印璽各五十紐,郎將印五十紐,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紐,使我能用來授予各頭領,獎賞並鼓勵他們的士氣,並懇切請求您賜予貴軍旗蓋數十副,作為標幟,使山越的官兵百姓,都能觀見,知道去留何方的選擇已經定下,接應的救援部隊已經布置妥當。又雙方投降叛逃的人,每天每月都有,遲早之間,即會知道此事。今日所計劃的大事,處理應當神密,如果您看過我的箋書,懇求倍加隱秘。我知您智慮有定數,防範的考慮必定深遠,我由於心懷憂慮而十分焦灼,票陳事情繁雜啰嗦,懇求不要怪罪。
周魴又另寫了一份秘密奏章說:「如今北方有竄逃的賊寇,頑固地拒守黃河、洛水,長期阻止大軍前往誅伐。擅自盤踞北方國上,為臣尚不曾拿出奇計作出良舉,在上光大輔佐宏大的教化,對下輸獻施展萬分之一的功績,故此憂心如受捶擊,夜裡躺著不能人睡。我朝聖明如天蓋大地,含育為臣而臣無什麼效力,辱沒朝廷優厚的任命,讓我在前線將曹休老賊誘來,深恨不能按計劃辦事。令我在本郡地方內尋找山林中為北賊所熟知的頭日,讓他們與北方聯絡。為臣潛心思考,高興與不安相加,私下擔心此類人物不可能較快地尋到,即使得到,只怕也不可信,不如讓臣親自誘騙曹休,這樣能更為妥當地實現計劃。這就使為臣能實現多年的心願,正好用於這千載難得的一次機會上,因此為臣自督盡力,竭盡愚頑的心智,撰寫了箋書來騙誘曹休,內容另附於紙。為臣深知沒有古人那種獨行復雜之計,加之倉促奉獻重大方略,惶恐狼狽,害怕自己輕率魯莽,泰負朝廷特恩,故事先即憂慮焦灼。為臣聽說唐堯總是先請示上天,而上天不違他的意旨,廣泛征詢下層社會意見,故能成就偉大的功勛。如今朝廷神明的謀略,意在一定把曹休引人我們設置的圈套,神靈贊助聖賢籌劃,曹休必定自己送上門來,使六軍囊括以盡,一個也不得漏網,我朝威勢如同閃電傳照四海,天下之人慶為幸運。為臣謹拜表以示,並呈上箋書草稿,擔心自己淺見狹識,一想起來即惶恐喘息。」周魷的奏章被批准施行。曹休果然相信周魴,統率步、騎兵十萬之眾,輜重車輛沿路都是,徑直前人皖城。周魴也集中部隊,隨陸遜截斷曹休隊伍,曹休的軍隊幅裂瓦解,一敗塗地,被吳軍斬殺俘獲者數以萬計。
周魴當初設立秘密計劃時,不斷有郎官奉詔前來諳間各種事情,周魴於是前往部郡門前,藉此剃去頭發以示認罪,故此曹休聽說後,就不再對他有什麼懷疑。戰爭結束軍隊凱旋,孫權召集各位將領大擺酒宴。酒興正酣,孫權對周魷說:「您落發載義,成就孤家大事,您的功名,一定記人史冊。」他加授周魴裨將軍,賜予爵位「關內侯」。
盜賊首領董嗣憑借險阻搶劫抄掠,豫章、臨川二郡都受到他的危害。吾桀、唐咨曾用三千兵馬攻打他的防地,一連幾個月都不能攻破。周魴上表請求停止進兵,以便尋找機會再行事。周魴派出間諜,授給他們具體的計策,誘謳董嗣並將其殺死。董嗣的弟弟十分害怕,前到武昌向陸遜投降,乞求出山到平原地區生活,自我改惡從善,自是幾個郡不再有所憂懼擔心了。
周魴在郡守職位上十三年去世,他獎善懲惡,恩威並用。他的兒子周處,也有文武才幹,天紀年間,任東觀令,無難督。
D. 三國志文言文中寫潘璋的
潘璋字文珪,東郡發幹人也。孫權為陽羨長,始往隨權。性博盪嗜酒,居貧,好賒酤,債家至門,輒言後豪富相還。權奇愛之,因使召募,得百餘人,遂以為將。討山賊有功,署別部司馬。後為吳大巿刺奸,盜賊斷絕,由是知名,遷豫章西安長。劉表在荊州,民數被寇,自璋在事,寇不入境。比縣建昌起為賊亂,轉領建昌,加武猛校尉,討治惡民,旬月盡平,召合遺散,得八百人,將還建業。
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後,便馳進,橫馬斬謙、盛兵走者二人,兵皆還戰。權甚壯之,拜偏將軍,遂領百校,屯半州。
權征關羽,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權即分宜都巫、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甘寧卒,又並其軍。劉備出夷陵,璋與陸遜並力拒之,璋部下斬備護軍馮習等,所殺傷甚眾,拜平北將軍、襄陽太守。
魏將夏侯尚等圍南郡,分前部三萬人作浮橋,渡百里洲上,諸葛瑾、楊粲並會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絕。璋曰:「魏勢始盛,江水又淺,未可與戰。」便將所領,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葦數百萬束,縛作大筏,欲順流放火,燒敗浮橋。作筏適畢,伺水長當下,尚便引退。璋下備陸口。權稱尊號,拜右將軍。
璋為人粗猛,禁令肅然,好立功業,所領兵馬不過數千,而其所在常如萬人。征伐止頓,便立軍巿,他軍所無,皆仰取足。然性奢泰,末年彌甚,服物僣擬。吏兵富者,或殺取其財物,數不奉法。監司舉奏,權惜其功而輒原不問。嘉禾三年卒。子平,以無行徙會稽。璋妻居建業,賜田宅,復客五十家。
E. 急求2008第七屆中學生古詩文閱讀大賽專輯初中文言文翻譯30~70
辛辛苦苦弄來的哦!!!
30溫彥博擔任吏部侍郎的時候,候選官員裴略沒有得到任命。於是他向彥博自薦,說自己善於以俗語諷刺戲謔。彥博就讓他嘲廳前叢竹,裴略說:「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熱,肚裡不能容國士,皮外何勞生枝節。」又讓他嘲屏牆,裴略說:「高下八九尺,東西六七步,突兀當廳坐,幾許遮賢路。」彥博說:「你說的嘲語好像在針對我嗎。」裴略說:「已經在動你的肋部了,何止是傷到胳膊啊(博膊諧音)。」溫彥博感到羞愧,給了裴略官位。
31荀巨伯到遠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來攻城。友人對巨伯說:「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趕快走吧!」荀巨伯說:「我遠道而來探望你,你卻要我離開;這種為了貪生怕死而敗壞道義的行徑,難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來的嗎?」等到賊兵來了,問荀巨伯說:「大軍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麼人,竟敢獨自停留在這里?」荀巨伯回答說:「友人有病,不忍心拋下他,寧願用我的身體來換取朋友的生命!」賊兵聽了相互說道:「我們這些無義的人,竟然攻入這個講究道義的國家!」於是整個軍隊撤離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32蔡洪來到洛陽,洛陽當地的人對他說:「官署剛剛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屬,在出身卑微中求英才,於山野隱士中征俊傑。你是吳楚之地的讀書人,亡國之人,有什麼特殊才華來參加徵召呢?」蔡洪回答:「夜明珠不一定出產在孟津河裡;滿握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侖山中。大禹生在東夷,文王生在西羌。聖賢的誕生地,不必是一個固定的地方。從前武王討伐紂王,把商朝愚頑的百姓遷到了洛陽,難道諸位就是那些百姓的後代嗎?」
33石崇和王愷爭比闊綽,兩人都用盡最鮮艷華麗的東西來裝飾車馬、服裝。晉武帝是王愷的外甥,常常幫助王愷。他曾經把一棵二尺來高的珊瑚樹送給王愷,這棵珊瑚樹枝條繁茂,世上很少有和它相當的。王愷拿來給石崇看,石崇看後,拿鐵如意敲它,隨手就打碎了。王愷既惋惜,又認為石崇是妒忌自己的寶物,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非常嚴厲。石崇說:「不值得遺憾,現在就賠給你。」於是就叫手下的人把家裡的珊瑚樹全都拿出來,有三尺、四尺高的,樹干、枝條舉世無雙而且光彩奪目的有六七棵,像王愷那樣的就更多了。王愷看了,惘然若失。
34王羲之10歲的時候,大將軍十分喜愛他。常讓他在帳中睡覺。王敦曾經先起身出帳,王羲之還沒有起來。一會兒,錢鳳進來了,商量大事,都忘了王羲之還在帳中,就談背叛朝廷的計劃。王羲之醒來後,聽到他們談話的內容,驚駭之餘,知道自己沒有性命了,於是吐口水污穢自己頭臉和被褥,假裝睡著。王敦他們剛剛密謀到一半,才想起了王羲之還沒有起,兩人十分驚慌,生怕小孩泄露出去,都說:「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揭開帳子,卻見王羲之吐的唾沫滿臉,相信他確實是睡著,於是得以保全。在當時稱贊他聰明。
35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36漢朝末年間時候,有個姓陸名績的,表字公紀,是吳郡地方的人。他的父親名叫陸康,曾經做過廬江地方的知府,和袁術很要好。
陸績年紀還只有六歲的時候,便會到九江地方去拜見袁術。袁術就拿出許多橘子來,給陸績吃。陸績暗地裡把三個橘子裝在袖子里,等到告別的時候,就向著袁術拜謝了一回。不料這三個橘子,撲陸的從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術笑著說,陸郎呀,你來做了小客人,竟暗地裡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來偷橘子么。陸績便雙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親的性子,很喜歡吃這些東西。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想起帶幾只回去,給母親吃。袁術聽了這一番話,覺得大大的希奇。
37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日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38楚襄王問宋玉:「先生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什麼士人百姓都不稱贊你呢?」宋玉回答:「是的,是這樣,有這情況。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允許我把話說完。有客人在都城裡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城裡跟他唱的有幾千人;他唱《陽阿》《薤露》,城裡跟他唱的有幾百人;他唱《陽春》《白雪》,城裡跟他唱的不過幾十人;引用商聲,刻畫羽聲,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城裡跟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高雅,和唱的人越少。
39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40壬未年14時束發拜師,不害怕艱難險阻。常常說道,人如果不學習,有什麼可以成功的呢?於是經常依在樹下,編茅作庵,削荊當筆,擠出樹汁當作墨汁。晚上借星光讀書,如果太黑就用用麻蒿來照明。看書有心得的地方就順手寫在衣服上,以便很好的記住。同學看他勤奮的學習,於是常借給他干凈的衣服穿。臨終的時候說:人好學,即使死也如活著一般;不好學的人,即使是活著,也如同行屍走肉一樣啊。
41從前有人從楚國的都城郢寫信給燕國的相國。寫時是夜晚,光線不夠明亮,就對舉著蠟燭的僕人說:「舉燭。」結果無意識地在信里寫上了「舉燭」兩個字。燕相看到信中「舉燭」二字,很高興,說「『舉燭』,就是崇尚清明廉潔。要施行清明政策,則應舉薦賢才擔任重任」。燕相把這個意思告訴燕王,燕王很高興,並予以施行。結果燕治理得很好。國家倒是治理好了,卻不是寫書人的本意。現在求學的人大多都是這樣。
42東方有一個人,名字叫爰旌目,准備到遠地去,但在半路上已經餓得奄奄一息。狐父地方有個叫丘的強盜,見他餓倒在地上,便拿來一些湯水喂給他吃。爰旌目吃了三口以後,眼睛能看得見東西了,一看到丘,就問:「你是干什麼的呢?」丘回答說:「我是孤你人,名字叫丘。」爰旌目說:「呀,你不就是那個強盜嗎?為什麼還喂我飯食呢?我是一個講仁義的人,不吃你們強盜送來的飯!」說罷,他便兩手趴在地上用力嘔吐,嘔吐不出來,喉嚨里格格作聲地趴在地上死去了。
43庚寅年冬天,我從小路想要進入蛟州城,讓小奴僕(書童)用木簡捆著書跟著。這個時候夕陽下山,傍晚的煙靄繚繞著樹木,謠望蛟州城還有兩里多路。於是問渡船人:「(現在從這里過去)還能趕上南門開著嗎?」渡船人仔細看看小奴僕,回答說:「慢慢走,還開著;快走,那麼就關了。」我不高興(他)拿這個開玩笑。快步而行才走到一半,小奴僕摔倒了,捆書的繩子斷了,書倒塌下來,小奴僕哭著沒有立刻起來(這句不知翻譯對否)。整理並捆紮好書籍,然而南門已上鎖了。我豁然開朗,想著渡船人淺近的道理。
44宋真宗年間,皇宮失火,一夜之間,大片宮室樓台、殿閣亭榭變成了廢墟。宋真宗挑選了大臣丁渭負責修復宮殿。當時,要在短期內完成這項重大而復雜的工程,需要解決一系列相關難題:一是皇宮離郊區遠,取土困難;二是運輸建築材料的工具不好解決;三是竣工後大片廢墟垃圾的處理問題。丁謂運籌規劃,制定了高明的施工方案。首先下令「鑿通衢取土」,從施工現場向外挖了若干條大深溝,挖出的土作為施工用土。這樣一來,取土問題就舍遠求近地就地解決了。第二步,再把宮外的汴水引入新挖的大溝中,「引諸道竹木筏排及船運雜材,盡自塹中入至宮門」。這樣,又解決了大批木材、石料的運輸問題。待建築運輸任務完成之後,再排除塹水,把工地所有垃圾倒入溝內,重新填為平地。這一施工方案,收到了「一舉而三役濟,計省費以億萬計」的最佳效果。
45甘戊出使齊國,要渡過一條大河。船戶說:「河水那麼淺,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又怎麼能做出使齊王高興的事呢?」甘戊說:「不是這樣的,你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老實謹慎地做事,輔助主人不戰而勝;騏驥、騄駬這樣的好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們放在家裡,讓它們去捕老鼠,還不如小貓;干將當官可以聞名天下,工匠伐木不如伐木工人,而現在在河中搖船,進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說那些國君,國王,你就不如我了。」
46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開始想要用「推」字,後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更精美傳神,於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儀衛隊的第三部分。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著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一一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還是用『敲』字更好啊。」於是與賈島並排騎馬而行回到官府。很長時間二人不舍離開,討論詩歌寫作,雖為大官,韓愈卻與賈島這個平民詩人結為好友。
47起初,孫權對大將呂蒙說道:「你現在身當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不進一步去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鑽研經史典籍而成為學問淵博的學者嗎?只是應當廣泛地學習知識,了解以往的事情罷了你說要處理許多事務,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呂蒙於是就開始完成學習。等到魯肅路過尋陽,與呂蒙研討論說天下大事,魯肅非常驚奇地說:「你如今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呂蒙可相比的了!」呂蒙說:「與人分別了數日後,就應當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為什麼看到事物的變化這么晚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好友,然後告別而去。
48聖明的君主不一定要看見所有的事物,要懂得做為君主所應該堅持的事情。有謀略的君主並不是一切事情都得自己去做,要懂得管理百官的關鍵,懂得管理百官的關鍵,所以事情少而國家太平。要懂得做為君主所應該堅持的事情,所以權力集中而奸佞的事就會停止,奸佞的事停止那麼游說的人不來,而事情明白清楚,事情不被偽裝,事情的真相就顯現出來了。這就是所說的最高的治理境界。
49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50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朴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自家的狹小天地里,悲傷嘆息,還有什麼用呢?
F. 文言文翻譯:諸葛瑾、楊粲並會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絕。璋曰:「魏勢始盛,江水又淺,未可與...
諸葛瑾、楊粲一同出兵相救,但不知道(魏軍)的來處,況且魏軍每天渡河的人絡繹不絕。潘璋說:「魏軍的士氣已經上升起來了,何況江水又比較淺,不能夠和他們開戰。」——《三國志·吳書十·潘璋傳》
G. 三國中關於呂蒙打敗關羽的文言文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拜蒙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卒,蒙西屯陸口,肅軍人馬萬余盡以屬蒙。又拜漢昌太守,食下雋、劉陽、漢 昌、州陵。與關羽分土接境,知羽驍雄,有並兼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初,魯肅 等以為曹公尚存,禍難始構,宜相輔協,與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陳計策曰:「今 令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 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復,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 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日僵仆,欲復陳力, 其可得邪?」權深納其策,又聊復與論取徐州意。蒙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 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聘,至 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 形勢益張。」權尤以此言為當。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後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 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 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 陰與圖計。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於禁救樊,羽盡擒禁等,人馬數萬,托以糧 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舳艫中,使白衣 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遂到南 郡,士仁、麋芳皆降。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約令軍中不得干歷人家, 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 不可以鄉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 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葯,飢寒者賜衣糧。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羽還,在道 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 相參訊,咸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斗心。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 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