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周王文言文

周王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01:55:49

A. 周慎王五年秋……司馬錯等因取苴與巴焉。這段文言文翻譯成漢語

周慎王五年秋,秦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從石牛道伐蜀。蜀王自於葭萌版拒之,敗績。王遯權走至武陽,為秦軍所害。其傅相及太子退至鄉,死於白鹿山。開明氏遂亡。凡王蜀十二世。冬十月,蜀平。司馬錯等因取苴與巴〔焉〕。
翻譯如下:
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天,秦國大夫張儀,大將軍司馬錯、都尉墨等(率領大軍)從石牛道(人工開鑿的陝西入川棧道)攻打蜀國(周朝諸侯國)。蜀王親自率兵在葭萌(今四川劍閣東北)抵抗,戰敗。蜀王逃跑到武陽,仍被秦軍殺害。蜀國傅相以及太子退到逄鄉(今彭州海窩子),死於白鹿山(應在彭州白鹿鎮境內),開明氏所創建的古蜀國於是就消亡了。其統治的蜀國一共傳了十二世。冬十月,蜀國徹底消亡。司馬錯等,進而攻取了苴國和巴國。

B. 周候之死文言文:王大將軍

大將軍王敦起兵謀反,丞相王導兄弟到朝廷請罪。武城侯周額特別擔憂王氏一家,剛進宮時,表情很憂慮。王導招呼周額說:「我一家百口就拜託你了!」周額照直走過去,沒有回答。進宮後,極力援救王導。事情解決以後,周額極為高興,喝起酒來。等到出宮,王氏一家仍然在門口。周額說:「今年把亂臣賊子都消滅了,定會拿到像斗大的金印掛在胳膊肘上。」王敦攻陷石頭城後,問王導說:「周侯可以做三公嗎?」王導不回答。又問:「可以做尚書令嗎?」王導又不回答。王敦就說:「這樣,只該殺了他罷了!」王導再次默不作聲。等到周額被害後,王導才知道周額救過自己,他嘆息說:「我不殺周侯,周侯卻是因為我而死,我在糊塗中辜負了這個人!」

C.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文言文翻譯

譯文:周王朝定朝於酆、鎬,與戎人相近.周幽王與諸侯約定:築碉堡在官道上,遠近都可以聽見,如果戎寇入侵,就擊鼓相互傳報消息,諸侯的兵都來到都城救天子.戎寇曾經入侵,周幽王擊鼓,諸侯的兵都來了,褒姒就十分開心的大笑.周幽王想看到褒姒的笑,於是數次擊鼓,諸侯的兵也數次來到卻沒看見戎寇.等到後來戎寇真的入侵,周幽王擊鼓,諸侯的兵卻不來了,周幽王就死在驪山腳下,被天下笑話.《史記》里的烽火戲諸侯:襃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襃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

D. 出自有周周宣王中 這句是哪個古文里的

出自《張遷碑》

篆額題《漢故轂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有碑陰題名回,刻於東漢中答平三年(186年)無鹽(治今山東省東平)境內,於明代出土,現存於山東泰安岱廟。


君諱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人也。君之先出自有周,周宣王中興,有張仲以孝友為行,披覽《詩雅》,煥知其祖。高帝龍興,有張良,善用籌策在帷幕之內,決勝負千里之外,析珪於留。……

E. 河間王劉德文言文翻譯

漢書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

【原文】

孝景皇帝十四男。王皇後生孝武皇帝。栗姬生臨江閔王榮、河間獻王德、臨江哀王閼。程姬生魯共王余、江都易王非、膠西於王端。賈夫人生趙敬肅王彭祖、中山靖王勝。唐姬生長沙定王發。王夫人生廣川惠王越、膠東康王寄、清河哀王乘、常山憲王舜。

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繇是四方道術之人不遠千里,或有先祖舊書,多奉以奏獻王者,故得書多,與漢朝等。是時,淮南王安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辯。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其學舉六藝,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修禮樂,被服儒術,造次必於儒者。山東諸儒多從而游。

武帝時,獻王來朝,獻雅樂,對三雍宮及詔策所問三十餘事。其對推道術而言,得事之中,文約指明。

立二十六年薨。中尉常麗以聞,曰:「王身端行治,溫仁恭儉,篤敬愛下,明知深察,惠於鰥寡。」大行令奏:「謚法曰『聰明睿知曰獻』,宜謚曰獻王。」子共王不害嗣,四年薨。子剛王堪嗣,十二年薨。子頃王授嗣,十七年薨。子孝王慶嗣,四十三年薨。子元嗣。

元取故廣陵厲王、厲王太子及中山懷王故姬廉等以為姬。甘露中,冀州刺史敞奏元,事下廷尉,逮召廉等。元迫脅凡七人,令自殺。有司奏請誅元,有詔削二縣,萬一千戶。後元怒少史留貴,留貴逾垣出,欲告元,元使人殺留貴母。有司奏元殘賊不改,不可君國子民。廢勿王,處漢中房陵。居數年,坐與妻若共乘朱輪車,怒若,又答擊,令自髠。漢中太守請洽,病死。立十七年。國除。

絕五歲,成帝建始元年,復立元弟上郡庫令良,是為河間惠王。良修獻王之行,母太後薨,服葬如禮。哀帝下詔褒揚曰:「河間玉良,喪太後三年,為宗室儀表,其益封萬戶。」二十七年薨。子尚嗣,王莽時絕。

【譯文】

漢孝景帝有14個兒子。王皇後生孝武皇帝(劉徹)。栗姬生臨江閔王劉榮、河間獻王劉德、臨江哀王劉閼。程姬生魯共王劉余、江都易王劉非、膠西於王劉端。賈夫人生趙敬肅王劉彭祖、中山靖王劉勝。唐姬生長沙定王劉發。王夫人生廣川惠王劉越、膠東康王劉寄、清河哀王劉乘、常山憲王劉舜。

河間獻王劉德在孝景前二年被封王,研習學問喜歡古代的事物,凡事追求弄清事實,求得正確的結論。從百姓那裡得到善本書,一定為他們好好抄寫一份給他們,(然後他自己)留下那份真本,又拿出給黃金和絲綢賜給他們來招徠他們。於是全國各地有道德學問的人不遠千里(來獻書),有人有先祖的舊書,大多雙手捧著來恭敬地獻給獻王,所以(獻王)得到的書很多,與漢朝廷相等。這時,淮南王劉安也喜歡書,(但是他)所招徠的人大多是浮誇巧辯的人。獻王所得到的書都是古文書寫的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這一類的,都是儒家的經典著作及其解釋之作,是孔子的弟子這一類的人所著。他的學問標舉六經,(專門)設立了《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修習禮樂,廣受儒術教化,對儒學之士的禮敬很周全。太行山以東的很多儒士大多追隨他與他交遊。

漢武帝時,獻王來京城朝覲,進獻雅樂,在三雍宮回答策問三十多件事。他回答談說其儒術,說得很到位很深刻,言辭簡約旨意明晰。

被封王二十六年去世。中尉常麗將此事報告朝廷,皇帝下詔說:「獻王立身端正行為謹嚴,溫厚仁愛恭敬節儉,醇厚敬順愛護下屬,智慧明達洞明時勢,對鰥寡之人特別照顧。」大行令上奏:「《謚法》上說『聰明睿智稱為獻』,應當謚曰獻王。」(他的兒子)共王劉不害繼承了他的爵位,四年後共王去世。(共王的)兒子剛王劉堪繼承了爵位,十二年後剛王去世。(剛王的)兒子頃王劉授繼承了爵位,十七年後頃王去世。(頃王的)兒子孝王劉慶繼承了爵位,四十三年後孝王去世。(孝王的)兒子劉元繼承了爵位。

劉元娶了原廣陵厲王、厲王太子及中山懷王舊姬廉等做夫人。甘露年間,冀州刺史張敞上奏(揭發)劉元(謀反),此事(被武帝下令)交給廷尉(處理),(廷尉)逮捕召問廉等仁。劉元一共威脅七個人,令(他們)自殺。主管官吏上奏請求誅殺劉元,(最後朝廷)詔令削除(他)兩個縣的封地,一萬一千戶的封戶。後來劉元怨恨少吏留貴,留貴翻牆逃跑,想告發劉元,劉元派人殺了留貴的母親。主管官吏上奏說劉元殘忍暴虐的本性不改,不能很好地管理封國愛護封國的百姓。(於是皇帝)廢掉了他改封他為勿王,安置到漢中房陵。過了幾年,犯了與妻子若一起乘坐朱輪車的罪,怨恨若,(加上)又答問不敬,(皇上)令(他)自行割掉須眉。(後來)漢中太守請求(皇上)廣布大恩(免去劉元的罪),(正好)病死了。被封王一共17年。(他死後)封國就被廢除了。

(封國封號被廢)五年後,成帝建始元年,又封劉元的弟弟上郡庫令劉良,這就是河間惠王。劉良學習獻王的德行,(他的)母親太後去世,嚴格按照葬禮安葬。哀帝下詔褒揚他說:「河間王劉良,為太後服喪三年,是宗室的表率,增加給他萬戶封戶。」二十七年後去世。(他的)兒子劉尚繼承了爵位,王莽時封號被廢。

【注釋】

1、共:讀作「gōng」。

2、易:《謚法》:「好更故舊曰『易』。」

3、於:言其行為遠德,故謚「於」。於,遠也。

4、賈夫人:即賈姬。

5、王夫人:王皇後之妹。

6、河間獻王德:劉德,字道君。

7、修學:治學;研習學業。晉葛洪《抱朴子·勗學》:「蓋少則志一而難忘,長則神放而易失,故修學務早,及其精專,習與性成,不異自然也。」宋張師正《括異志·樂大卿》:「光祿卿樂公滋,性沉厚,少年修學時,嘗就祖母寢榻前燈下看書。」

8、好古:喜愛古代的事物。《論語·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南朝宋顏延之《陶徵士誄》:「畏榮好古,薄身厚志。」宋曾鞏《與孫司封書》:「以閣下好古力學,志樂天下之善,又方使南方,以賞罰善惡為職,故敢以告。」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二》:「自大與好古,也是士人的一個特性。」

9、實事求是:本謂弄清事實,求得正確的結論。後多指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誇大,不縮小,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問題。《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顏師古註:「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明張居正《辛未會試程策二》:「其所以振刷綜理者,皆未嘗少越於舊法之外,惟其實事求是,而不採虛聲。」清葉名灃《橋西雜記·趙甌北汪龍庄考史之法》:「二君於學,皆能實事求是,可為考史之法矣。」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九:「我覺得,總經理過分謙虛了。我們對待問題應該實事求是,不要客氣才好。」

10、善書:好書;善本書。

(1)好書;善本書。《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德)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

(2)巧於文章。《漢書·貢禹傳》:「亡義而有財者顯於世,欺謾而善書者尊於朝。」

(3)指擅長書法。《太平御覽》卷七四九引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從兄亦善書。」《南齊書·王僧虔傳》:「太祖善書,及即位,篤好不已。」宋陳師道《後山叢談》卷一:「善書不擇紙筆,妙在心手,不在物也。」

(4)舊謂以因果報應等勸人為善之書。《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我就把這本書奉送,請先生設法代他傳揚出去,比著世上那印送善書的功德還大呢。」瞿秋白《論大眾文藝·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一切寶卷說書小唱……沒有一本不是變相的所謂『善書』,宣傳那些最惡劣最卑鄙可恥的中國 禮教和果報觀念。」姚雪垠《長夜》二八:「那些留著長發的『善人們』常常用悲哀的聲音對群眾唱讀『善書』,警告人們。」

11、真:正。這里指正本。

12、金帛:黃金和絲綢。泛指錢物。《列子·說符》:「元君 大驚,立賜金帛。」《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皇太後所賜金帛,盡以賜軍吏。」《後漢書·南匈奴傳論》「而單於驕踞益橫,內暴滋深」唐 李賢 註:「 世祖 二年,令中郎將 韓統 報命賂遺金帛,以通舊好。」 清 陸嵩 《贈龔藍生照琪大令》詩:「賊如再來集我民,結以金帛喻以誠。」

13、繇是:由是。於是;從此。繇,通「由」。

14、道術:道德學問;文章道德。這里指有道德學問。

(1)道路。《莊子·大宗師》:「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宋孫奕《履齋示兒編·正誤·道術》:「途之大者謂之道,小者謂之術……莊周以江湖對道術而言,則直指為道路無疑矣。」

(2)指學術,學說。《莊子·天下》:「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陵夷至於暴秦,焚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此遂滅。」宋王珪《除皇伯祖承亮檢校工部尚書制》:「曾無車服珍寶之玩,固有詩書道術之明。」梁啟超《新民說》十一:「中國惟戰國時代,九流雜興,道術最廣。」

(3)治國之術。《呂氏春秋·任數》:「桓公得管子,事猶大易,又況於得道術乎!」漢張衡《四愁詩》序:「屈原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為小人,思以道術相報,貽於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宋司馬光《稷下賦》:「然而諸侯未服,四鄰交侵,士有行役之怨,民有愁痛之音,意者臣等道術之淺薄,未足以稱王之用心故也。」

(4)道德學問;文章道德。《墨子·非命下》:「今賢良之人,尊賢而好功道術,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賞,下得其萬民之譽。」《韓詩外傳》卷二:「夫治氣養心之術,血氣剛強則務之以調和,智慧潛深則一之以易諒,勇毅強果則輔之以道術,齊給便捷則安之以靜退。」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上》:「逐去邪人,不使見邪行者,皆選天下端士,孝弟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

(5)道教的法術;方術。《後漢書·張楷傳》:「(張楷)性好道術,能作五里霧。」晉葛洪《神仙傳·魏伯陽》:「魏伯陽者,吳人也。本高門之子,而性好道術。後與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宋孔平仲《孔氏談苑·麴生》:「葉法善有道術,居玄真觀。」明馮夢龍《邯鄲夢·酒館求度》:「據著道術呪符,便雞犬也都堪度。」清吳騫《扶風傳信錄》:「蓋仲仙亦嘗述附雲之名於可覲,並稱其有道術。附雲仲仙嘗得真人寶印,故能如是。」

15、奏:進;進獻。

16、率多:大多。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貢舉》:「楊綰為禮部侍郎,奏舉人不先德行,率多浮薄。」宋王讜《唐語林·文學》:「(鄭虔)所焚稿,既無別本,復更纂錄,率多遺忘。」清施閏章《重刻<何大復詩集>序》:「風雅遞變,義歸正始,率多清明廣大,一唱三嘆之遺音焉。」章炳麟《革命道德說》:「以成事驗之,通人率多無行。」

17、浮辯:浮誇巧辯。《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淮南王安亦好書,所招致率多浮辯。」顏師古註:「言無實用耳。」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八篇:「聚淮南者,則大抵浮辯方術之士也。」

18、古文:指秦小篆以前的文字。

19、先秦:言秦之先。即秦代以前。

20、經傳:儒家典籍經與傳的統稱。傳是闡釋經文的著作。

(1)儒家典籍經與傳的統稱。傳是闡釋經文的著作。《史記·太史公自序》:「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漢書·劉歆傳》:「時丞相史伊咸以能治《左氏》,與共校經傳。」《後漢書·延篤傳》:「又從馬融受業,博通經傳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師。」

(2)指有權威性的著作。晉張華《博物志》卷四:「聖人製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清水》:「君與高國,同宗太公,載在經傳。」鄭觀應《盛世危言·交涉》:「游歷名目,不見於經傳,今始有之。」

21、說記:解釋經的著作。《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獻王所得書皆古文先秦舊書,《周官》、《尚書》、《禮》、《禮記》、《孟子》、《老子》之屬,皆經傳說記,七十子之徒所論。」

22、七十子:指孔子弟子。

23、論:編著;編纂。

24、六藝:指六經。

25、被服:感化;蒙受。

(1)指被褥衣履等服用之物。《史記·孝武本紀》:「 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宮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宋蘇軾《上呂僕射論浙西災傷書》:「雖室宇華好,被服粲然,而家無宿舂之儲者,蓋十室而九。」周而復《諾爾曼·白求恩斷片》八:「於是組織了一個疥瘡醫療組,先把病人被服,枕頭,洗凈消毒。」

(2)感化;蒙受。漢陸賈《新語·無為》:「民不罰而畏罪,不賞而歡悅,漸漬於道德,被服於中和之所致也。」《漢書·禮樂志》:「是以海內徧知上德,被服其風,光煇日新,化上遷善,而不知所以然。」顏師古註:「言蒙其風化,若被而服之。」《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亦恐遠不可恃,且貪貨物,誘致其使,悉斬送等首」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魏略》:「臣被服光榮,恩情未報,而以罪釁,自招譴怒,分當即戮,為眾社戒。」明張居正《宜都縣重修儒學記》:「延及齊民,亦無不被服於德教者,此其轉移化道之機,蓋有不言而風行者矣。」

(3)負恃;信奉。《楚辭·離騷》:「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漢王充《論衡·案書》:「《新語》,陸賈所造,蓋董仲舒相被服焉,皆言君臣政治得失,言可採行,事美足觀。」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六:「公獨潛究性道,被服洛閩,力踐精思,與世殊軌,亦豪傑之士矣。」

(4)穿著。《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詩之三:「中有一人字金蘭,被服纖羅采芳藿。」《宋史·王全斌傳》:「京城大雪,太祖設氈帷於講武殿,衣紫貂裘帽以視事,忽謂左右曰:『我被服若此,體尚覺寒,念西征將沖犯霜雪,何以堪處。』即解裘帽,遣中黃門馳賜全斌。」

26、造次:倉猝;匆忙。

(1)倉猝;匆忙。《論語·里仁》:「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後漢書·吳漢傳》:「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唐吳兢《貞觀政要·公平》:「又天居自高,龍鱗難犯,在於造次,不敢盡言。」元朱庭玉《梁州第七·妓門庭》套曲:「有幾多說不盡人不會的偏僻,風流,是非,造次不容易。」孫中山《上李鴻章書》:「竊維今日之急務,固無逾於此四大端,然而條目工夫不能造次,舉措施布各有緩急。」

(2)指善辯。《漢書·王莽傳上》:「雖有不及持刺,雖有樗里不及回知,雖有鬼谷不及造次。」顏師古註:「鬼谷先生蘇秦之師,善談說。」《三國志·蜀志·馬良傳》:「鮮於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北史·房謨傳》:「少淳厚,雖無造次能,而沉深內敏。」

(3)須臾;片刻。《後漢書·寇恂傳》:「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秖更生亂。」《魏書·禮志四》:「治身不得以造次忘,治國庸可而須臾忽也。」宋陸游《示子孫》詩:「學須造次常於是,道豈須臾或可離。」景耀月《長歌行》:「目成造次非相謀,含宮咀徵何悠悠。」

(4)輕率;隨便。《宋書·建平宣簡王宏傳》:「驅烏合之眾,隸造次之主,貌疎情乖,有若胡越。」唐韓愈《學諸進士作精衛銜石填海》詩:「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沙汀《困獸記》十八:「老教師還連說帶笑,附帶向她描述了一番那次臨時會議的詳細經過,主要是田疇的魯莽造次。」

(5)指輕率隨便之事。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四折:「這公事非同造次,望相公台鑒尋思。」

27、三雍宮:辟雍、明堂、靈台。

28、道術:指儒術。

29、指:通「旨」。

30、曰:李慈銘雲,「曰」字上當有「制」字。制,令,一般特指詔令。

31、端:直。

32、治:理。指周到謹嚴。

33、甘露:漢宣帝年號(前53-前50)。

34、敞:張敞。

35、迫脅:逼迫、威脅。

(1)逼迫、威脅。《史記·呂太後本紀》:「趙王餓,乃歌曰:『諸用事兮劉氏危,迫脅王侯兮強授我妃。』」《後漢書·南匈奴傳》:「南單於安國,疎遠故胡,親近新降……右部降者,謀共迫脇安國,起兵背叛。」宋岳飛《奏乞進駐淮甸札子》:「近忽傳淮西軍馬潰叛,酈瓊等迫脅軍民而去。然事出倉卒,實非士眾本心。」蕭軍《羊·職業一》:「新的嗆嗽迫脅著我,不得不暫時蹲下身子。」

(2)局促;困厄。《莊子·山木》:「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郭慶藩集釋引李頤曰:「不敢獨棲,迫脅在眾鳥中,才足容身而宿,辟害之至也。」《荀子·臣道》:「迫脅於亂時,窮居於暴國。」清侯方域《徐作霖張渭傳》:「作霖慷慨意氣丈夫也,烏能鬱郁溷迫脅乎!」

(3)迫窄;狹陋。漢劉向《新序·善謀下》:「夫橫行則中絕,從行則迫脅。」《文選·張衡<西京賦>》:「狹百堵之側陋,增九筵之迫脅。」李善註:「以九筵為迫脅,故增廣之。」呂延濟註:「迫脅,迫窄也。」

(4)附著。

36、少史:即小吏。

37、殘賊:殘忍暴虐。

(1)殘害。《詩經·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鄭玄箋:「言在位者貪殘為民之害。」《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往者秦為無道,殘賊天下。」明劉基《鈞天樂》:「骨肉自殘賊,帝心至仁能不憂?」

(2)殘忍暴虐。漢袁康《越絕書·吳人內傳》:「為天下,殘賊奢侈,不顧邦政。」《資治通鑒·漢高帝九年》:「建信侯冒頓殘賊,不可以仁義說。」嚴復《<原強>續篇》:「殘賊之政,雖成必害。」

(3)指兇殘暴虐的人。漢董仲舒《春秋繁露·暖燠熟多》:「,天下之殘賊也;,天下之盛德也。」唐高適《燕歌行》:「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宋蘇舜欽《論五事》:「昔聖人惡殘賊之害良民也,故明設嚴刑,大張憲網。」

(4)毀壞。清周亮工《書影》卷十:「一二市猾,勾黨開采,青山白石,悉遭殘賊。」

38、房陵:縣名。今湖北房縣。

39、髠:同「髡」。本指剃去毛發。後成為古代剃發之刑(或剃眉須)。

40、庫令:官名。主管收藏兵器之武庫。

41、服葬:安葬;舉行葬禮。

F. 八年,周傾王崩文言文答案

《淮南子·覽冥訓》 譬若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倡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葯所由生也。 譯成白話文為: 比如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葯,姮娥偷吃後奔月,「倡然有喪,無以續之」。為什麼呢?不知道從哪裡才能得到不死葯。 高誘註:「姮娥,羿妻;羿請不死葯於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
版本2
姮娥飛天 《淮南子·外八篇》 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於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邱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托與妲娥。逢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妲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葯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滯留月宮。廣寒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葯,欲配飛升之葯,重回人間焉。 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誠,允娥於月圓之日與羿會於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眾焉。 譯成白話文為: 很久以前,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姮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為媒,結為夫妻。 到了帝堯的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燒焦了莊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沒有了食物。同時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等也開始危害百姓。於是帝堯命令羿將鑿齒處死在疇華之野,將九嬰誅殺於凶水之上,將大風戰敗於青邱之澤,射十日,殺死猰貐,將修蛇斬於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豨。萬民歡喜,擁戴堯為天子。 後來,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葯,交給姮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葯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姮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里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葯,想配成飛升之葯,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 羿聽說姮娥奔月之後,痛不欲生。月母為二人的真誠所感動,於是允許姮娥每年在月圓之日下界與羿在月桂樹下相會。據說民間有好多人都曾經聽到羿與姮娥在月桂樹下竊竊私語呢。
版本3
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直冒煙,海水枯乾,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 後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鑽、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後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版本4
嫦娥原來是一個美麗善良的村姑,她勤勞朴實活潑可愛,尤其有著一顆金子般閃亮的心,她總是千方百計地為百姓做好事。嫦娥有個戀人叫後羿,是個神箭手,也是個好後生。 有一天,嫦娥與幾個要好的女伴在村邊小河旁洗衣。不料,無所事事、心術不正的河神河伯正閑逛到此。他見到嫦娥的沉魚落雁之容,頓時驚為天人,便一抹臉變成一個英俊的小夥子,覥著臉走過去跟嫦娥搭話。嫦娥見他不懷好意便急忙躲開,可是河伯露出了猙獰的真面目,要強搶嫦娥入水。正在這危急關頭,後羿來到了,他一看,頓時氣得劍眉倒豎,怒發沖冠。他拈弓搭箭,「嗖」地一聲,射瞎了河伯的一隻眼睛。河伯疼痛難忍,大叫一聲,便跳下河去。 經過這件事,嫦娥和後羿恐怕夜長夢多,便提早成婚。婚後,二人過得非常幸福。當然,他們並沒完全沉浸在小家庭的美滿快樂之中,兩顆善良的心總想為鄉親們我做些好事。 有一年,天空出現了十個太陽,大地都快要著火了。人們無法耕種,無法生活,處於被滅絕的災難之中。後羿便決心要射掉那多餘的九個太陽,拯救百姓於火海之中。他天天揮汗如雨,苦苦練習射術。可是,河伯對他恨之入骨,不斷地前來騷擾,他發誓要報一箭之仇,更要搶到他一直貪戀著的美女嫦娥。為此,後羿十分煩躁分心。 一天,一位大仙給了後羿一丸仙葯,好心告訴他,河伯報仇心切,他將要面臨一場大禍,如若吃了這丸葯,便可擺脫人間的一切磨難和煩惱,升入月宮中;可是,首先得能耐住孤獨寂寞的煎熬。後羿聽後,心緒不寧地回到家中,將仙的話如實地告知了嫦娥,便疲倦地睡著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嫦娥坐立不安了,她在房中走來走去,看著一天比一天消瘦的丈夫,她心裡非常痛苦。她深愛著後羿,絕不願他遭受任何磨難的折磨,可是,她又想到丈夫身上還肩負著射掉九個太陽的重任,正受著燒烤之災的鄉親們需要他去拯救。嫦娥心中十分明白,河伯對於丈夫的威脅,都源於自己。河伯對她仍沒有死心,為了得到她,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怎麼辦呢?嫦娥想著,想著,突然,她心中閃過一個念頭:為了讓河伯對她死了心,為了讓丈夫排除一切雜念和干擾,全心全意地去射掉九個太陽為民服務,她決心犧牲自己。主意打定,她就急忙找出仙葯,吞了下去。 過了一會兒,後羿醒了,他發現嫦娥心神不定,臉上泛著神奇的紅光,很是詫異,又覺不祥。嫦娥深情地望著丈夫,她知道與丈夫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便眼含淚水囑咐丈夫要好好珍重自己,請求丈夫原諒她不能再盡到做妻子的義務了。話猶未盡,嫦娥只覺得心中恍惚,身子突然變輕了,接著,雙腳離地竟飛了起來,她邊往天上飛邊回頭高聲叫著:「後羿,我的好夫君,永別了!要珍重!」 嫦娥冉冉上升,飛進了月亮中那寂寞、冷清的廣寒宮,做了月中仙女。然而,這里沒有親人,沒有歡笑,只有一隻惹人憐愛的玉兔相偎依,只有那總在砍著桂樹卻總也砍不倒的吳剛相陪伴。 自從嫦娥犧牲自己,飛上月宮後,後羿把痛苦、惆悵化作了力量。後羿明白妻子的作為是替自己和百姓著想的緣故,他深深地被感動和激勵著,日夜苦練著射箭的本領,終於戰勝了河伯的挑戰,射掉了九個危害生靈的太陽,拯救了人類。人間有了歡樂,鄉親們過上安寧祥和的日子。 天帝也被嫦娥和後羿這種為了鄉親們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精神感動了,後來,便封後羿為天將,於中秋佳節日使二人重逢團圓。從此,嫦娥和後羿在天上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同時,天帝還規定月亮每月十五一圓,以祝願花好月圓夜,天下有情人成眷屬。
版本5
傳說中後羿和嫦娥都是堯時候的人,神話說,堯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把土地烤焦了,莊稼都枯幹了,人們熱得喘不過氣來,倒在地上昏迷不醒。因為天氣酷熱的緣故,一些怪禽猛獸,也都從乾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裡跑出來,在各地殘害人民。 人間的災難驚動了天上的神,天帝常俊命令善於封射箭的後羿下到人間,協助堯除人民的苦難。後羿帶著天帝賜給他的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還帶著他的美麗的妻子嫦娥一起來到人間。 後羿立即開始了射日的戰斗。他從肩上除下那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一支一支地向驕橫的太陽射去,頃刻間十個太陽被射去了九個,只因為堯認為留下一個太陽對人民有用處,才攔阻了後羿的繼續射擊。這就是有名的後羿射日的故事。 但是後羿的豐功偉績,卻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們到天帝那裡去進讒言,使天帝終於疏遠了後羿,最後把他永遠貶斥到人間。受了委曲的後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隱居在人間,靠後羿打獵為生。
編輯本段4、其他相關記載
1993年出土於湖北江陵的王家台秦簡《歸藏》:歸妹曰:昔者恆我竊毋死之□(307)□□(奔)月而攴(枚)占□□□(201)(說明:方框表示的是竹簡上無法辨認的字) 《文選》謝希逸《祭月賊》,李善注引《歸藏》: 昔常娥以不死之葯奔月。 《文選》王僧達《祭顏光錄文》,李善注引《周易歸藏》: 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月精。 《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卷五十五)所輯東漢·張衡《靈憲》中記載:「嫦娥,羿妻也,竊西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墉城集仙錄·洛川宓妃》(道教上現存最早的一部女仙傳記,唐末道士杜光庭撰集):吳姮娥獲瓊葯登於月宮,此非獨水為太陰之府,而女仙主之,蓋其職秩所遇也……吳姮娥,羿妻也,羿司射衛黃帝之宮,入宮得瓊葯之丹以與姮娥,服,飛入月宮,為月中之官
民間傳說
民間的傳說又略有不同,大體謂嫦娥偷吃了丈夫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葯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弧寂之心情的寫照。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後,又說:「平時我沒法下來,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到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現這一情節的嫦娥圖,當是世人渴望美好團圓,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泄。
另一傳說
另一的「嫦娥奔月」是說嫦娥經受不住天上生活的誘惑,趁大羿外出狩獵,獨自吞食了不死葯,嫦娥由於背棄了丈夫,怕天庭諸神嘲笑,就投奔月亮女神常羲,想在月宮暫且安身。可是月宮空無一人,出奇的冷清,她在漫漫長夜中咀嚼孤獨、悔恨的滋味,慢慢地變成了月精白蛤蟆,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葯,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葯服之,奔月。將往,枚占於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嫦娥墓
嫦娥墓位於山東省日照市的天台山上,陪伴在大羿墓的旁邊。據說大羿與姮娥開創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演繹出了嫦娥飛天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大羿統一了東夷各部落方國,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由於該國家為眾多崇拜太陽的部落方國所組成,在《山海經》中被稱為「十日國」。 十日國的地望位於東海之濱的山東省日照市南部(見「《山海經海外東經》地望考證」一文)。現在的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堯王城遺址為十日國的都城。堯王城遺址南側的天台山(現為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的一部分)。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內還有太陽石、太陽神陵、老母廟、老祖像、日晷等許多太陽崇拜的遺跡。 大羿和她的妻子姮娥(後來演繹為飛天的嫦娥)死後就葬在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內的天台山上。當地人稱之為大羿陵。

G. 文言文閱讀周赧王八年,趙武靈王

可供參考: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①

周赧王八年,趙武靈王北略中山之地②,至房子③,遂至代④,北至無窮⑤,西至河⑥,登黃華⑦之上。與肥義謀胡服騎射以教百姓⑧,曰:「愚者所笑,賢者察焉。雖驅世以笑我⑨,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

國人皆不欲,公子成稱疾不朝⑩。王使人請之曰:「家聽於親,國聽於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⑪,吾恐天下議之也。制國有常⑫,利民為本;從政有經⑬,令行為上⑭。明德先論於賤⑮,而從政先信於貴⑯,故願慕公叔之義以成胡服之功也⑰。」公子成再拜稽首曰⑱:「臣聞中國者⑲,聖賢之所教也,禮樂之所用也,遠方之所觀赴也,蠻夷之所則效也⑳。今王舍此而襲遠方之服,變古之道,逆人之心,臣願王孰圖之也②①!」使者以報。王自往請之,曰:「吾國東有齊、中山,北有燕、東胡,西有樓煩、秦、韓之邊②②。今無騎射之備,則何以守之哉?先時中山負齊之強兵②③,侵暴吾地,繫纍吾民②④,引水圍鄗②⑤;微社稷之神靈,則鄗幾於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變服騎射,欲以備四境之難,報中山之怨。而叔順中國之俗,惡變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聽命,乃賜胡服,明日服而朝。於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騎射焉。

詞語注釋
1.本文選自《資治通鑒》卷三。《資治通鑒》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編年體通史,上起戰國(前403),下訖五代(959),根據大量的史料,經精心剪裁融鑄而成,內容詳於政治軍事,文字簡練,記事周詳,是我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史書,也有一定的文學價值。趙武靈王(?—前295):名雍,趙肅侯之子,周顯王四十四年(前325)即位。為加強邊防,於趙武靈王十九年(前307)下令「胡服騎射」。胡服:戰國時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裝,窄袖短裝,皮靴皮帶,頭戴羽冠。
2.北略:向北攻佔。中山之地:中山國的土地,今河北定縣一帶。中山,古代國名。
3.房子:古地名,今河北臨城。
4.代:古地名,代郡,今山西大同一帶。
5.無窮:自代郡上出塞外,大漠數千里,故稱無窮。
6.河:黃河。
7.黃華:山名,在黃河邊上。
8.肥義:趙國的國相。
9.驅世:意為世上所有的人。
10.公子成:趙武靈王的叔父。
11.不服:不穿胡服。
12.制國:治理國家。
13.有經:有一定的原則。
14.令行:政令得以施行。
15.明德句:意思是修明德行必須先讓百姓論議明白。賤,指底層的百姓。
16.而從政句:意思是貫徹政令首先要使貴族信服奉行。
17.慕公叔之義:仰仗叔父的聲望。
18.稽首:叩頭至地,是古時最恭敬的一種跪拜禮。
19.中國:中原地區。
20. 則效:取法仿效。
21.孰圖:深思熟慮。孰,同「熟」。
22.樓煩:古代國名,今山西省西北部。
23.負:依仗。
24.繫纍:用繩索捆綁,指被俘。
25.鄗(hào):趙國城名,今河北柏鄉縣北。

白話譯文
周赧王八年,趙武靈王向北進攻中山國,大兵經房子,抵達代地,再向北直至數千里的大漠,向西攻到黃河,登上黃華山頂,與國相肥義商議讓百姓穿短衣胡服,學騎馬與射箭。他說:「愚蠢的人會嘲笑我,但聰明的人會明白的。即使天下的人都嘲笑我,我也這么做,一定能把北方胡人的領地和中山國都奪過來!」於是改穿胡服。

國人都不願穿胡服,其中,公子成稱有病,不來上朝。趙王派人前去說服他:「家事聽從父母,國政服從國君,現在我要人民改穿胡服,而叔父您不穿,我擔心天下人會議論我徇私情。治理國家有一定章法,要以有利人民為根本;處理政事要有一定原則,要以施行政令為重。宣傳道德要先讓百姓議論明白,而推行法令必須從貴族近臣做起。所以我希望能藉助叔父您的榜樣來完成改穿胡服的功業。」公子兩拜謝罪道:「我聽說,中原地區在聖賢之人教化下,採用禮樂儀制,是遠方國家前來游觀,讓周邊地區學習效法的地方。現在君王您舍此不顧,去仿效外族的服裝,是擅改古代習慣、違背人心的舉動,我希望您慎重考慮。」使者回報趙王。趙王便親自登門解釋說:「我國東面有齊國、中山國;北面有燕國、東胡;西面是樓煩,與秦、韓兩國接壤。如今沒有騎馬射箭的訓練,憑什麼能守得住呢?先前中山國依仗齊國的強兵,侵犯我們領土,掠奪人民,又引水圍灌鄗城,如果不是老天保佑,鄗城幾乎就失守了。此事先王深以為恥。所以我決心改穿胡服,學習騎射,想以此抵禦四面的災難,一報中山國之仇。而叔父您一味依循中原舊俗。厭惡改變服裝,忘記了鄗城的奇恥大辱,我對您深感失望啊!」公子成幡然醒悟,欣然從命,趙武靈王親自賜給他胡服,第二天他便穿戴入朝。於是,趙武靈王正式下達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學習騎馬射箭。

作品意義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具有多方面的歷史文化意義。它揭開了我國古代戰爭史上由車戰轉變為「騎射」的重要一頁;體現了古代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同時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場改革。趙武靈王勇於變革、堅持變革的精神,善於變革的智慧,現代社會看來,尤其值得肯定,值得學習。

H. 文言文《周武王克殷》周公的主張被武王採納的原因是什麼

周公的建議代表了平定天下的寬廣的胸懷,有利於周武王的統治,所以武王聽從了他的建議.

I. 周平王自稱文言文怎樣表達

周平王自稱文言文怎樣表達

自稱:「本王

本王在此宣布,…………」

本王命令你,即刻出征!」

J. 幽王失信身亡 文言文翻譯

原文

周宅酆、鎬,近戎人。與諸侯約:為葆於王路,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
戎寇嘗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人喧馬嘶,褒姒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皆數至而無寇。
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驪山之下,為天下笑。此夫以無寇失真寇者也。
(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天義》)[1]

注釋

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生前昏庸,死後被謚為「幽」。
周宅酆、鎬:西周建都在酆(豐)、鎬一帶(今陝西長安縣內)。宅:定都。
近戎人:接近西戎。戎,西戎,西方的少數民族。
為葆於大路:在大路上修建碉堡。為,修建;葆,同「堡」,碉堡;大路,大道。
即:如果。
當:通「嘗」,曾經。
褒姒:周幽王的寵妃,是褒國送他的美女,後立為皇後。
說:同「悅」,高興愉快。
數:多次,屢次。
麗山:「麗」同「驪",即驪山,今陝西臨潼東.
約:約定。
為天下笑:被天下恥笑。為,被。
因:於是。
乃:於是,就。
至:到。
置:放。
即:如果。
宅:居住,這里指「處於」。
豐、鎬:地名,就在今陝西長安縣附近。
高葆:堡壘一類的建築物。
王路:官道。
喜:以.......為喜

譯文

周朝定都豐、鎬,接近西戎人。(於是周王就)與諸侯約定:在官道上修建碉堡,在(碉堡)上邊擺放戰鼓,(鼓敲響的時候)遠近都能聽到,假如戎人來到(豐鎬),擊鼓互相告知,諸侯的兵馬都來救天子。
戎寇曾經來過,幽王擊鼓(傳遞消息),諸侯的兵馬都來了。人聲和馬的嘶鳴聲鼎沸,褒姒看見這景象對其感到非常高興。幽王想讓褒姒笑起來,於是多次擊鼓,諸侯的兵馬幾次來到但沒有見到戎寇。
到了後來,戎寇真的到了,幽王擊了鼓,(可是)諸侯的兵馬沒有到來。幽王死在驪山之下,被全天下人所恥笑。這就是用沒有戎寇來時的謊言失掉了真有戎寇來時的信任。

作者

呂不韋(?-前235年),戰國末期衛國著名商人,後為秦國丞相,政治家、思想家,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人。呂不韋是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呂街,他往來各地,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所以積累起千金的家產。
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曾輔佐秦莊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國相邦十三年,其門客有三千人。呂不韋組織門客編寫了著名的《呂氏春秋》(又稱《呂覽》),也是雜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熱點內容
如何導出視頻 發布:2025-07-15 15:22:23 瀏覽:80
貴州教師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5-07-15 14:34:34 瀏覽:22
迎澤區教育局 發布:2025-07-15 14:30:07 瀏覽:305
思則佳教育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519
幼兒園師德建設工作總結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160
化學發光儀價格 發布:2025-07-15 11:31:41 瀏覽:706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11:24:42 瀏覽:557
中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11:15:29 瀏覽:517
一加一筆有哪些字 發布:2025-07-15 10:46:37 瀏覽:188
五年級上冊語文測評卷 發布:2025-07-15 10:34:46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