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汗不敢出文言文翻譯

汗不敢出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2 02:25:21

文言文翻譯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翻譯:
鍾毓、鍾會在少年時期就有美名。鍾毓十三歲時,魏文帝曹丕聽說這兩個孩子的聰慧名聲,就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可以叫這兩個孩子來見我。」於是長撫拜幌之呵瓣童抱闊奉旨進見。鍾毓臉上有汗,魏文帝問:「你臉上為什麼有汗?」鍾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鍾會臉上沒出汗,文帝又問:「你為什麼不出汗?」鍾會回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Ⅱ 翻譯古文《世說新語 言語》(鍾毓,鍾會少有令譽。。。。。。)

鍾毓、鍾會少年就有美名。他們十三歲時,曹丕聽說他們,就叫他們來見他。於是奉旨進見。鍾毓臉上有汗,曹丕問:你臉上為什麼有汗?鍾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鍾會臉上沒出汗,文帝又問:你為什麼不出汗?鍾會回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Ⅲ 翻譯古文《世說新語 言語》(鍾毓,鍾會少有令譽。。。。。。)

全文: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翻譯:

鍾毓、鍾會少年就有美名。他們十三歲時,曹丕聽說他們,就叫他們來見他。於是奉旨進見。鍾毓臉上有汗,曹丕問:你臉上為什麼有汗?鍾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鍾會臉上沒出汗,文帝又問:你為什麼不出汗?鍾會回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是《世說新語》的第二門,共108則。作者劉義慶,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言語指會說話,善於言談應對。



(3)汗不敢出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世說新語·言語》所記的是在各種語言環境中,為了各種目的而說的佳句名言,多是一兩句話,非常簡潔,可是一般卻說得很得體、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遠,或機警多鋒,或氣勢磅礴,或善於抓住要害一針見血,很值得回味。

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盡符合史實。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系雜采眾書而成。魯迅先生稱其:「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

Ⅳ 汗不敢出文言文

原文
鍾毓、鍾會稍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譯文
鍾毓、鍾會在少年時期就有美好的聲譽。十三歲時,魏文帝曹丕聽說這兩個孩子的聰慧名聲,就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可以叫這兩個孩子來見我。」於是奉旨進見。鍾毓臉上冒有汗水,魏文帝問:「你臉上為什麼出汗呢?」鍾毓回答:「由於恐懼慌張、害怕得發抖,所以汗水像水漿一樣流出。」文帝又問鍾會:「你臉上為什麼不出汗?」鍾會回答:「由於恐懼戰栗,害怕得發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1.詞語解釋
敕見:皇帝下詔書接見 惶:恐懼 譽:美名、榮譽 戰戰:害怕得發抖的樣子 語:對······說卿:你 何以:為什麼
2.給下列加點的詞語選擇正確的義項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c) 可令二子來(b) A.命令 B.使,讓 C.善,美好 D.縣令
3.翻譯
(1) 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恐懼、害怕得發抖,汗像漿一樣流出來。】 (2)卿何以不汗? 【你為什麼不出汗?】
4.你認為文中的鍾毓是個怎樣的人?
鍾毓是一個誠實的人 。 5. 注釋有兩個令,前者指善,美好;後者為使、讓的意思。

Ⅳ 文言文及其翻譯。

1,《牧童捉小狼》
原文:兩牧童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謀分捉之,各登一樹,相去數十步。少傾,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倉皇。童於樹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聞聲仰視,怒奔樹下,且號且抓。其一童又在彼樹致小狼鳴急。狼聞聲四顧,始望見之;乃舍此趨彼,號抓如前狀。前樹又鳴,又轉奔之。口無停聲,足無停趾,數十往復,奔漸遲,聲漸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動。童下視之,氣已絕矣。

翻譯:
有兩個牧童進山發現狼窩,窩里有兩只小狼。於是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別爬上一棵相距數十步的樹。不一會兒,大狼回來了,進窩發現小狼不見了,非常張皇失措。牧童在樹上扭小狼的蹄、耳,讓它痛嚎。大狼聽到後,抬頭看見這樣,十分憤怒,跑到樹下,狂叫不已,還用爪子抓樹皮。這時候另一個牧童在另一棵樹上如法炮製,令小狼痛嚎。大狼聽見聲音,到處張望,發現小狼;於是不顧這邊的狼崽,轉而奔至另一棵樹下,象剛才那樣狂叫撕抓。第一棵樹上的牧童又讓小狼哀號,大狼又轉身撲過去。從頭到尾,大狼嘴裡沒有停止過嚎叫,腳下沒有停止過奔跑,這樣來回數十次,跑得也慢了,聲音也小了;再過一會,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動彈。牧童於是從樹上爬下來,湊近一看,原來它已經氣絕身亡。
2,《林?(浦)論學問》
學者之問也,不獨欲聞其說,又必欲知其方;不獨欲知其方,又必欲為其事。而以既問於師,又辯諸友,為當時學者之實務。蓋學以學為人也,問以問所學也。既為人則不得不學,既學之則不容不問。

譯文:求學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學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這其中,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是求學的人最實在的事情。這是因為學習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習中的疑難。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習,學習就當然不能不提問。
3,《一軸鼠畫》
一軸鼠畫

東安有一個讀書人擅長做畫,作了一幅題材為老鼠的畫,獻給縣令。縣令開始不知道愛惜它,很隨意地把這幅畫掛在牆壁上。每天早晨走過掛畫的地方,那幅鼠畫總是落在地上,多次掛上去多次落下地。縣令對這種情況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時候縣令起來察看,發現畫落在地上,而有一隻貓蹲在畫的旁邊。等到縣令把畫拿起來,貓就跟著跳起來追趕那幅鼠畫。縣令就用這幅畫來試其他的貓,結果沒有一隻不是這樣的。到這時候,才知道這幅鼠畫是畫得很逼真的,值得愛惜。
4,《勉諭兒輩》
【原文】:由儉〔儉:節儉。〕入奢〔奢:奢侈。〕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時;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飢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著:穿。〕?常將有日思無日,莫等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翻譯:由節儉進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儉(卻)困難(了)。我今天的(高)俸祿哪能長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長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罷官或病死了,情況)與現在不一樣,家裡的人習慣於奢侈生活已經很久,不能立刻節儉,(那時候)一定會(因為揮霍凈盡而)弄到飢寒無依,何如(不論)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著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標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樣)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謀遠慮,哪裡(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5,《柳慶問飲》
這篇沒
6,《勾踐困於會稽》
勾踐固守在會稽的時候,悵然感嘆道:「難道我就這樣固守在這里一輩子嗎?」吳王夫差赦免越國以後,越王勾踐回到越國,於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著苦膽,無論是坐著還是躺著,抬頭就能看見苦膽,吃時也親口嘗嘗苦膽。勾踐還常常自言自語地說:」你忘記了吳越在會稽這一仗的恥辱了嗎?「越王勾踐親自參加田間勞動,他的夫人親自織布,吃飯時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種顏色的華美衣服,屈己禮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來訪的賓客,救濟貧窮的人,慰問死者家屬,與老百姓同甘共苦。

7,《孔子過而不式》
原文:荊伐陳,陳西門壞,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過而不式。子貢執轡而問曰:「禮、過三人則下,二人則式。今陳之修門者眾矣,夫子不為式,何也?」孔子曰:「國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爭,非忠也;亡而不死,非勇也。修門者雖眾,不能行一於此,吾故弗式也。」詩曰:「憂心悄悄,慍於群小。」小人成群,何足禮哉!

譯文:楚國討伐陳國,陳國的西門被打壞,楚人就讓投降的陳國百姓來修繕。孔子經過這里沒有對人們行式禮(軾禮:在車上對車下的人行的一種禮節)。子貢手持轡頭問孔子說:「《禮》上說,遇到三人就應該下車,遇到兩人就應該行式禮。現在陳國修城門的人很多,您卻不行式禮,為什麼呢?」孔子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都不知道,這是不聰明;知道了卻不反抗,這是不忠於國家;國家滅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說明他們沒有勇氣。修城門的人雖然多,卻沒有一個能做到我說的其中一點的,所以我不對他們行式禮。」
8,《汗不敢出》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翻譯: 鍾毓、鍾會在少年時期就有美名。鍾毓十三歲時,魏文帝曹丕聽說這兩個孩子的聰慧名聲,就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可以叫這兩個孩子來見我。」於是奉旨進見。鍾毓臉上有汗,魏文帝問:「你臉上為什麼有汗?」鍾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鍾會臉上沒出汗,文帝又問:「你為什麼不出汗?」鍾會回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9,《吳郡陳遺》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①。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君即日便征②。遺已聚斂得數斗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③。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飢死,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注釋】
①鐺(chēng):一種鐵鍋。貯錄:貯藏。
②孫恩:東晉末,孫恩聚眾數萬,攻陷郡縣。後來攻打臨海郡時被打敗,跳海死。袁府君:即袁山松,任吳國內史(諸侯王封國內掌民政的長官,相當於太守)。
③未展:未及。
【譯文】吳郡人陳遺,在家裡非常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巴,陳遺在郡里做主簿的時候,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逢煮飯,就把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家,就帶給母親。後來遇上孫恩賊兵侵入吳郡,內史袁山松馬上要出兵征討。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斗鍋巴,來不及回家,便帶著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袁山松打敗了,軍隊潰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沒有吃的,多數人餓死了,唯獨陳遺靠鍋巴活了下來。當時人們認為這是對他純厚的孝心的報應。
10,《仲尼相魯》
孔子去魯國當宰相,(齊)景公對此很擔心,對晏子說:「鄰國有聖人,那可是敵國的憂患。如今孔子去魯國當宰相會怎麼樣?」晏子回答說:「陛下您不要擔心。那魯國的國君,是個軟弱的君主;孔子,是聖人。您不如暗地裡給孔子一些好處,暗示他來齊國當宰相。孔子強行進諫魯君必不聽,他肯定會對魯國失望而對齊國有好感,到時候您不要接納他。跟魯國斷絕,在齊國又沒有後台,孔子就會陷入困境。」過了一年,孔子離開魯國去齊國,景公不接納,所以在陳、蔡之間 謝謝採納。 謝謝採納。謝謝採納。謝謝採納。謝謝採納。謝謝採納。謝謝採納。謝謝採納。謝謝採納。謝謝採納。謝謝採納。謝謝採納。

Ⅵ 文言文翻譯《呂蒙正不計人過》

一、譯文:呂蒙正宰相不喜歡記著別人的過失。剛擔任副宰相,進入朝堂時,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簾內指著呂蒙正說,「這小子也能參與謀劃政事嗎?」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似的走過去了。與呂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憤怒,並追問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

呂蒙正急忙制止,不讓(那位同僚)查問。退朝以後,那些與呂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徹底追究。呂蒙正則說:「一旦知道那個人的姓名,就終生不能忘記,因此還不如不知道那個人的姓名。(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對我來說有什麼損失嗎?」當時在場的人都佩服呂蒙正的度量(氣量)。

二、原文:宋·司馬光《湅水紀聞》

呂蒙正不喜記人過。初任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 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行列怒之,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忘,固不如無知也,且不問之,何損?」 時皆服其量。

(6)汗不敢出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一、文章中心

文章中呂蒙正不計人過,實在難能可貴。呂蒙正當眾諷刺自己的人,採取置之不理的冷處理的態度,而不是採取爭鋒相對,甚至懷恨在心,打擊報復的態度,避免了激化矛盾。作為宰相的呂蒙正卻有「不記人過」的心胸,這樣的氣度,令人佩服,景仰。我們從呂蒙正身上,可以學到為人處事的智慧,懂得容人之過的道理。

二、人物簡介

呂蒙正(944~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人,祖籍在今萊州市城港路街道軍寨址村 。北宋初年宰相。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狀元後,授將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為許國公,授太子太師。為人寬厚正直,對上遇禮而敢言,對下寬容有雅度。

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去世,終年六十八,追贈中書令,謚號文穆。

Ⅶ 汗不敢出這篇文言文中,從鍾毓,鍾會的答話中,誰的心理素質好請說出原因

個人意見。
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
鍾毓回答:「由於恐懼慌張、害怕得發抖,所以汗水像水漿一樣流出。」 這個回答中規中矩,表示出了對文帝的畏懼之心。
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鍾會沒有流汗, 可如果回答不好, 像是對文帝並無敬畏, 但他很有急智, 回答是因為戰栗的原因,汗都流不出來。 既做出了解釋, 又回答得比自己的兄弟更勝一籌。 從這里看,鍾會的心理素質要強出很多。

Ⅷ 汗不敢出文言文中兩個人你更欣賞哪個為什麼

鍾會,汗不敢出的回答更加機智。原本是不怕或者不愛出汗的體質,事實是沒出汗,這樣回答魏文帝顯然不夠尊敬禮貌。而說「因為見到皇帝而戰戰兢兢,汗不敢出」,既表達對君臣上下的階級感,又體現出少年面君的緊張感,真實而不失禮節。

熱點內容
貴州教師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5-07-15 14:34:34 瀏覽:22
迎澤區教育局 發布:2025-07-15 14:30:07 瀏覽:305
思則佳教育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519
幼兒園師德建設工作總結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160
化學發光儀價格 發布:2025-07-15 11:31:41 瀏覽:706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11:24:42 瀏覽:557
中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11:15:29 瀏覽:517
一加一筆有哪些字 發布:2025-07-15 10:46:37 瀏覽:188
五年級上冊語文測評卷 發布:2025-07-15 10:34:46 瀏覽:419
全國高考數學卷 發布:2025-07-15 10:32:48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