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語文文言文
文言文做題技巧
一、首先要掌握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
眾所周知,由於考試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具有不準藉助任何工具書,只能獨立解題的特殊性,因此不少學生心理上比較緊張,拿到文言文材料,常常是讀完一遍就去選擇答案。其實這種作法是很不正確的,作為文言應試的閱讀應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初讀全文。
指的是集中心思穩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最近幾年高考都有一篇考人物傳記的,看這樣的文章要知道記載幾個人,有的人物關系簡明,有的人物關系復雜。一般有主人公,主人公有正反好壞之分,在人物身上,表現一種特殊的品格和性格。這要求考生解讀人物關系,體味出人物的特有的品格和性格。作者寫人物傳記 ,或出於某種政治需要,或出於個人目的,通過人物傳記,表現作者的觀點和態度,要求考生能分析傳記的基本內容,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
內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與事或相夫教子、事親至孝,弘揚民族傳統美德;或古代賢臣良吏,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剛直抗上、執法如山等既符合於傳統的道德規范,又不失現實教育意義。
第一遍能懂六七成即可。往屆有些考生在讀文言語段時,對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沒讀懂就心急火燎,在個別語句上糾纏,非要字字句句弄個水落石出不可,結果反而難以明其大意。應該說,學生當中這種情況存在還是非常普遍的,其實你應該明白,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它所選的文言語段一定不會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大可不必因此而緊張。
第二步:細讀題目
在這一步驟當中,須一一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在材料中的對應位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題可以在這一步基本完成。(充分利用所給選項,運用比較法、排除法根據是非准偏,選出正確項)同時這一步中特別要強調的是利用好幾道題目,如實詞解釋,句子翻譯,分析概括題等,因為在它們身上,你可以獲得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選擇題(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或者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此題信息量非常大,雖然其中肯定有一項或幾項不符題意,但錯誤的也往往只是些小問題。因此通過看最後一題,你對文意的把握必將會在第一步的基礎上有個很大的提高。 第三步:重讀全文
這一步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全文。大致相當於精讀研讀的水平;既加深了對文意的理解,又能對前兩步出現的偏誤作糾正,因此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 。通過這一步閱讀之後解答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也就駕輕就熟了。
應該說文言應試的三步閱讀法是經過許多學子高考實戰檢驗而總結出來的一條科學有效的應試方法,復習當中學生須加以掌握和運用。這樣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二、文言文閱讀做題技巧
1、要善於藉助。例如,善於藉助字形分析和鄰里相推,來正確判定實詞詞義,觀照語言環境掌握虛詞用法。這一階段要有排除干擾的意識,例如古今異義的干擾,防止望文生義,以今釋古。
2、代入法----知識遷移。高考文言段不會脫離課本知識另起爐灶,所以要善於知識遷移,聯系已有知識尤其是常用詞的常用義項和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來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篩選題根據陳述對象可以排除干擾項,確定答案范圍 。 4 、析結構。推斷它在文章中的結構來推斷它的詞性,進而推斷它的詞義。
⑵ 高考文言文出自哪裡
一般是課文的延伸,比如史記,三國志等,課文學過了其中的一些篇章,高考的時候會選另外的一些篇章。
⑶ 高考的「文言文」在哪寫課本里出
所有。
語 文
考試范圍與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確定高考語文科考試范圍與要求。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規定的必修課程中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目標的
「語文 1」至「語文 5」五個模塊,選修課程中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 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組成考試內容。考試內容分為閱讀和表達兩個部分。
閱讀部分包括現代文閱讀和古詩文閱讀,表達部分包括語言文字應用和寫作。考試的各部分內容均可有難易不同的考查。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和鑒賞中外文學作品。了解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鑒賞文學作品,應注重價值判斷和審美體驗,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內涵,分析藝術表現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⑴ 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⑵ 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徵和表現手法
3.鑒賞評價 D
⑴ 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
⑵ 鑒賞作品的文學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
⑶ 評價作品表現出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
4.探究 F
⑴ 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 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⑶ 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和評價中外實用類文本。了解新聞、傳記、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閱讀實用類文本,應注重真實性和實用性,准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的社會功用,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1.理解 B
⑴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⑵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⑴ 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
⑵ 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3.鑒賞評價 D
⑴ 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⑵ 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
⑶ 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4.探究 F
⑴ 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
⑵ 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
⑶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二、古詩文閱讀
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
1.識記 A
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2.理解 B
⑴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⑵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⑶ 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
⑷ 了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
⑸ 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
3.分析綜合 C
⑴ 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
⑵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⑶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4.鑒賞評價 D
⑴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⑵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三、語言文字應用
正確、熟練、有效地使用語言文字。
1.識記 A
⑴ 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⑵ 識記並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
2.表達應用 E
⑴ 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
⑵ 辨析並修改病句
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
⑶ 選用、仿用、變換句式,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⑷ 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常見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
⑸ 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准確、鮮明、生動
⑹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⑷ 高考語文都考什麼文言文還考初中的是嗎
全國卷高考語文一共有四道大題,第一道大題是現代文閱讀,滿分35分;第二道大題是古文閱讀,滿分同樣是35分;第三道大題是基礎知識部分,滿分20分;第四道大題是作文,滿分是60分。
高考文言文除了考綱確定的64篇,還要考其他的課外文言文,而且文言文閱讀一項中的文言文都是來自課外的,涉及人物傳記的尤其多。
對於這樣一個概括的題型分析,大家可能還存在疑惑,不知道具體每道大題裡面考什麼內容。作文,毫無疑問,一般是根據材料進行擬題,一般寫成議論文比較好寫。
而現代文部分分為文學類、實用類、論述類等幾種文體,古文題型則包括文言文、古詩詞以及默寫。基礎題部分題型有成語、病句及語言運用等。
高中的語文學習,擴大閱讀量,強化閱讀能力,注重積累,注重實際運用。
在閱讀中,提高對信息篩選加工能力和認識水平
如今年的北京卷,多文本閱讀(科技文閱讀)第4題要求考生推斷時間,需要從兩則材料中篩選出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得出結論。
(4)今年高考語文文言文擴展閱讀
高考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1、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
2、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
3、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4、掌握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准。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通常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忠實於原文。原文講的是什麼意思,譯成現代漢語後應能如實傳達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隨意增減文意,更不能曲解。
5、所謂達,指的是譯成的話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規范,要文通字順,不能夠雖然忠實原文,卻譯得句子拗口,令人難讀或難懂。
⑸ 高考必考文言文
1、孔子語錄(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2、魚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3、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4、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⑹ 高考語文文言文常選至哪些書
是這樣,課內的文言文不考,但是考點都在課內。首先把課內的文言文每一個專字都摳熟了,這部屬分高考得分就不會太差。
第二,推薦一本書《高中文言文助讀》其中每一篇文章要能夠全文翻譯,有再小的疑惑一定要問老師問清楚。
第三,再推薦一本書,名字我忘記了,是高中文言文競賽的練習,外面沒有賣的(即使有也很快脫銷了),你可以網上查一查,直接向主辦單位定。這比上一本難,這一本全部沒有問題了,就看第四。
第四,做歷年的真題,真題的訓練效果極佳。有一本書,不但囊括了歷年的高考真題,而且有模模擬題選文言文的手法,選相似的篇目。《20XX高考必備-最新五年高考真題匯編詳解》買最新的,你去書店裡面問,他們會告訴你的。
第五,猜題是不可能的,押題的人年年有,也有人號稱自己押中了,但是你見過有人年年押中嗎?可能嗎?出高考題的人出白飯的嗎?中國古文有多少?凡是古人寫的都是的,全部看一遍嗎?還是認真准備,不停地練習、提問比較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