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望洋興嘆文言文

望洋興嘆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03:55:33

『壹』 望洋興嘆文言文中至此意思

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貳』 望洋興嘆 古文翻譯

秋 水

【題解】
《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
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一問一答一氣呵成,構成本篇的主體。這個長長的對話根據所問所答的內容,又可分成七個片斷,至「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是第一個片斷,寫河神的小卻自以為大,對比海神的大卻自以為小,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至「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是第二個片斷,以確知事物和判定其大小極其不易,說明認知常受事物自身的不定性和事物總體的無窮性所影響。至「約分之至也」是第三個片斷,緊承前一對話,進一步說明認知事物之不易,常常是「言」不能「論」,「意」不能「察」。至「小大之家」是第四個片斷,從事物的相對性出發,更深一步地指出大小貴賤都不是絕對的,因而最終是不應加以辨知的。至「夫固將自化」是第五個片斷,從「萬物一齊」、「道無終始」的觀點出發,指出人們認知外物必將無所作為,只能等待它們的「自化」。至「反要而語極」是第六個片斷,透過為什麼要看重「道」的談話,指出懂得了「道」就能通曉事理,就能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至「是謂反其真」是第七個片斷,即河神與海神談話的最後一部分,提出了返歸本真的主張,即不以人為毀滅天然,把「自化」的觀點又推進了一步。
後一部分分別寫了六個寓言故事,每個寓言故事自成一體,各不關聯,跟前一部分海神與河神的對話也沒有任何結構關繫上的聯系,對全篇主題的表達幫助也不甚大,似有游離之嫌。
篇之強調了認識事物的復雜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對性和認知過程的變異性,指出了認知之不易和准確判斷的困難。但篇文過分強調了事物變化的不定因素,未能揭示出認知過程中相對與絕對間的辯證關系,很容易導向不可知論,因而最終仍只能順物自化,返歸無為,這當然又是消極的了。

【原文】
秋水時至(1),百川灌河(2);涇流之大(3),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4)。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6)。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嘆曰(8):「野語有之曰(9),『聞道百(10),以為莫己若』者 (11),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14),拘於虛也(15);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16);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17),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18),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19);尾閭泄之(20),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21)。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23),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24)?計中國之在海內(25),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26)?號物之數謂之萬(27),人處一焉;人卒九州(28),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29);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 (30)?五帝之所連(31),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32),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33),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34)?」

【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海神說:「井裡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大海,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冰凍,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曲之土,不可能跟他們談論大道,是因為教養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論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沒有什麼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泄漏海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乾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遠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量來計算。可是我從不曾因此而自滿,自認為從天地那裡承受到形體並且從陰和陽那裡稟承到元氣,我存在於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於大山之中。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哪裡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呢?想一想,四海存在於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於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於四海之內,不就像細碎和米粒存在於大糧倉里嗎?號稱事物的數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於九州,糧食在這里生長,舟車在這里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一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於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於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它而博取名聲,孔丘談論它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

『叄』 文言文 望洋興嘆 閱讀答案(中學文言文拓展閱讀)【等你來挑戰,嘻嘻!】

辯,分得清,辨別出;
至於北海,來到北海
殆 危險
之相同的是 AC 介詞,的 B一切 D倒裝句標志
於的不同用法 c
啟示 任何事物都是有相對性的,人不能滿足於自己有限的見識。應該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還有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應及時改正,不要有點本事就驕傲自大.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高興地自得其樂,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懂得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有人認為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以為天下美好的東西都在我這里
做人要懂得虛懷若谷

『肆』 望洋興嘆文言文全文意思解釋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譯文
秋水隨著時令到來,千百條川流都奔注入黃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遙望兩岸洲渚崖石之間,辨不清牛馬之形。於是乎,河伯(黃河之神)便欣然自喜,以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這里了。他順著水流向東走,到了北海。他向東遙望,看不見水的盡處。於是,河伯才改變了他的神態,茫然地抬頭對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說:「俗語說:『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沒人能趕上自已了。』這正是說我呀。而且,我還曾經聽說過有人貶低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節義,開始我不相信。現在我看到你的浩瀚無窮,如果我不到你的門下,那是多麼危險,我將會永遠被譏笑於大方之家了。」
北海若說:「井底的蛙,不能跟它談海之大,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局限;夏天的蟲,不能跟它談冬天的冰,因為它受到氣候時令的限制;知識淺陋的曲士,不能跟他談大道理,因為他被拘束於狹隘的教育。現在你走出了水崖河岸,看到了浩大的海,才知道你的鄙陋,你才可以同我談論大道理了。天下所有的水,沒有比海更大的了,千百條川流都歸注到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停止而不溢出;從尾閭流泄,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流盡而又不空;無論春天或秋天,大海總沒有變化;無論乾旱水澇,大海永遠沒有感覺。這就是大海勝過江河水流之處,海水不能以容量來計算,但我從來沒有以此自誇,我自以為形體同於天地,氣魄受於陰陽,我在天地之間,好象太山上的一塊小石,一株小樹,正自感到渺小,又怎麼會因此自大呢。請你想想四海在天地之內,不就象一小塊石頭浸在大湖裡嗎?整個中國在四海之內,不是象太倉中的一粒細米嗎?世上的物類數以萬計,人只是萬物之一。九州之大,住了許多人,生長了許多穀物糧食,通行著許多舟船車馬,人也只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比較起來,不是象馬身上的一根毛嗎?古代三王五帝所要繼承和爭取的,講仁義的儒者所擔憂的,講任勞的墨家所努力的,都是這些東西。可是伯夷卻為了節義之名而辭讓不受,仲尼為了顯示多知博聞而講個不停,這是他們在自我誇耀,不是象你剛才自誇其水之大一樣嗎?」

『伍』 文言文 望洋興嘆 給我們的啟示

啟示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學會取長補短。

望洋興嘆,漢語成語,拼音是wàng yáng xīng tàn,意思是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量不夠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出處:

《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相關神話: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黃河裡有一位河神,人們叫他河伯。河伯站在黃河岸上。望著滾滾的浪濤由西而來,又奔騰跳躍向東流去,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上沒有哪條河能和它相比。我就是最大的水神啊!

大海告訴他:「你的話不對,在黃河的東面有個地方叫北海,那才真叫大呢。」河伯說:「我不信,北海再大,能大得過黃河嗎?」大海說:「別說一條黃河,就是幾條黃河的水流進北海,也裝不滿它啊!」河伯固執地說:「我沒見過北海,我不信。」

大海無可奈何,告訴他:「有機會你去我的北海,就明白我的話了。」秋天到了,連日的暴雨使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注入黃河,黃河的河面更加寬闊了,隔河望去,對岸的牛馬都分不清。這一下,河伯更得意了,以為天下最壯觀的景色都在自己這里,他在自得之餘,想起了有人跟他提起的北海,於是決定去那裡看看。

河伯順流來到黃河的入海口,突然眼前一亮,海神北海若正笑容滿面地歡迎他的到來,河伯放眼望去,只見北海汪洋一片,無邊無涯,一眼望不到邊,他獃獃地看了一會兒,深有感觸地對北海若說:「俗話說,只懂得一些道理就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呀。

今天要不是我親眼見到這浩瀚無邊的北海,我還會以為黃河是天下無比的呢!那樣,豈不是被有見識的人永遠笑話了,哈哈!」

『陸』 望洋興嘆 文言文

【出處】:《庄抄子·秋水襲》:「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解釋:望洋:仰視的樣子。興:發出。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缺乏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之門,則殆矣,吾吾非至於子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注釋
灌―――-灌溉、注入的意思。
涇――――涇水,這鎦桿

『柒』 望洋興嘆文言文全文意思解釋

望洋興嘆
wàng yáng xīng tàn
〖解釋〗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出處〗《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原文】
秋水時至(1),百川灌河(2);涇流之大(3),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4)。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6)。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嘆曰(8):「野語有之曰(9),『聞道百(10),以為莫己若』者(11),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14),拘於虛也(15);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16);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17),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18),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19);尾閭泄之(20),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21)。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23),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24)?計中國之在海內(25),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26)?號物之數謂之萬(27),人處一焉;人卒九州(28),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29);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30)?五帝之所連(31),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32),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33),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34)?」
【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海神說:「井裡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大海,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冰凍,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曲之土,不可能跟他們談論大道,是因為教養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論大道了。天下的水面,沒有什麼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泄漏海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乾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遠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量來計算。可是我從不曾因此而自滿,自認為從天地那裡承受到形體並且從陰和陽那裡稟承到元氣,我存在於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於大山之中。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哪裡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呢?想一想,四海存在於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於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於四海之內,不就像細碎和米粒存在於大糧倉里嗎?號稱事物的數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於九州,糧食在這里生長,舟車在這里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一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於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於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它而博取名聲,孔丘談論它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

『捌』 望洋興嘆的意思(古文)

望洋興嘆
汪洋杏壇

東望洋〗〖解釋:抬頭看看。看著波塞冬和嘆息。原指在他們的小嘆前的偉大的事情。現在,當為不稱職或因比喻事情並沒有感到無助狀態更多的力量。

〖出處〗「莊子·秋水」:「於是焉,河伯開始轉動它的臉,如果東望洋而嘆為[原文]

秋天的下午(1),海灌河(2) ;大徑流量(3),兩個江岸峭壁之間渚永遠不能戰勝牛(4)因此,高興地從閆波喜(5)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好的自己(6)沿東向流,作為北方。海,東眼的,但不是水側,閆波開始轉動它的臉(7),東望洋說,如果二灘(8):「你們有語言,稱為(9),'聞道百(10 ),那莫己若'者(11),我之謂也。且夫仲尼聞一嘗聞少而輕博的公義(12),之前我以弗所書;現在我兒子的很難看窮人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我笑大方的長家(13)。 「

北海若說:」好了佤語不是在海邊(14),涉嫌虛假也(15);夏蟲冰不語,還當本篤(16);曲士不可以在陶語(17),在教學中也出橫梁。對於這個秋天河岸崖,觀海,我意識到,首爾丑(18),首爾將能夠進行大理和語言。水世界,大海,萬川的回報,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停止無干擾(19);尾部排氣孔(20),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不虛;彈簧常數洪水,我不知道。這條河有其之流,不能數(21)量。我也沒有希望有更多仍處於石木山(22),因為在世界上比形狀和欺負的陰陽(23),吾在於天地之間,太。存乎見小廣場,和熙的自我和更多!米大海在天地之間也不像礨幾乎是空的大澤(24)?中國累計在全國(25),似乎並不如原子米,幾乎大倉(26)?不管是一萬(27)的數量,誰在一個艷;人亡九州(28日),出生吃穀物,通之旅,一人焉(29);比這一切也似乎不是霍華德在馬的結尾確實,幾乎(30)?五帝連接(31),爭議的三王,憂的仁人,任何人(32)的勞動,雖然這吧!這個名字(33)博辭職,思想博仲尼語言,這也是自多;似乎沒有首爾,因為幾乎比水(34)更多? 「

課秋季季節性山洪肆虐根據許多大川流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甚至牛和雙方之間的水沙洲不能看出其中的差別,所以欣然從河神喜,認為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在這里在自己的聚集。河神向東沿著水走,來到了北部海岸,面向東方,一看,看到海的盡頭。所以河神只是改變面部先前在海神面前沾沾自喜最親愛的朋友感嘆:「有一種說法這樣的說法,'聽到數以百計的真理,他們認為世界不再是任何人比得上自己',並說,我喜歡這個人。我也聽說過孔子知道的太少,博是不值得的高義詞,一開始我簡直不敢相信的價值;今天我看到你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廣度,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口,可以說是危險的,我一定會永遠是調侃的非常優秀的人才。 「
海神說:」青蛙的很好,海能不能與他們交談,因為有限的生活空間;夏蟲,不可能談論與他們凍結,因為生命是由時間限制;鄉曲土壤,就不可能談論的道路和他們在一起,因為受過教育的束縛。現在你從河岸出來,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淺薄,你就可以參加一個談話大道。世界上的水,沒有什麼比海,千萬河流流入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它永遠不會停止,不會溢出的海;海底尾漏水,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停止海從來就不曾減少;無論是春季或秋季,但不會改變,無論乾旱或水澇不具備的意識。這表明海水遠遠超過了河流流動,沒有足夠的計算的數量。但我從來沒有因此而自滿,因為這是熊的身體從地上,從那裡堅持實力的陰陽,我存在在地球上,就像一個小的一塊石頭,一小塊木頭目前在大山。我是真的小,他們自身的存在,以及它能夠滿足並認為他們擁有它?認為天地之間普遍存在,不喜歡小石頭在毛孔大澤地之間存在嗎?再想想,中原四海之內存在,不只是在晶粒破碎和大型谷倉它存在嗎?著名人物叫萬的東西,但萬物人類的;人們聚集在九州,其中晶粒成長的旅途路過這里,每個人都只是在人群中多一個;一切的人不是他,不喜歡頭發的末端都存在於整個馬呢?五帝繼續連,三王是兵家必爭之地,人居為困難人性,更有能力的體力消耗,整個世界就是這個毫末就好了!博辭職並贏得名聲,孔子顯示它深刻的談話,這可能是他們的自滿和驕傲;不喜歡你在河暴漲之前沾沾自喜呢? 「

『玖』 望洋興嘆文言文

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翻譯:
秋天的洪水隨著季節漲起來了,千百條江河注入黃河,水流巨大,兩岸的水邊、洲島之間,不能辨別牛馬。於是乎黃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這里了。順著流水往東走,到了渤海,臉朝東望去,看不到水邊。於是乎河伯才收起(改變)了欣喜的臉色,抬頭看著渤海神若嘆息道:「有句俗話說,『聽到了許多道理,就以為沒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說的我呀。並且我曾經聽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見聞、輕視伯夷的義行,開始我還不相信;如今我看見您的大海難以窮盡,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來,那就危險了,我會永遠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譏笑。」

『拾』 文言文望洋興嘆

望洋興嘆,現常用來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從心或條件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

熱點內容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15 05:31:34 瀏覽:668
共生物流平台 發布:2025-07-15 05:10:48 瀏覽:869
流瑜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04:56:12 瀏覽:340
尿路感染怎麼辦 發布:2025-07-15 04:25:38 瀏覽:39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5 03:56:32 瀏覽:173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5 03:48:10 瀏覽:826
愛爾蘭咖啡怎麼做 發布:2025-07-15 03:14:45 瀏覽:753
2015師德師風講話 發布:2025-07-15 03:05:10 瀏覽:597
abc教育資源網 發布:2025-07-15 03:03:47 瀏覽:233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方案 發布:2025-07-15 02:44:17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