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全國大學排名及學科匯總

全國大學排名及學科匯總

發布時間: 2020-11-22 04:25:45

❶ 我想要全國所有大學的名單 及其排行不要分學科所有學校,包括本科和專科

中國各省市所有大學名單

北京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航空行天大學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 •外交學院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北京農學院
•北京物資學院
•中國音樂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舞蹈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院
•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
•北京真空電子技術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北京機電研究所
•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中國航天二院 •煤科總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
•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中共中央黨校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
•國貿經濟合作研究院
•北京聯合大學

•文獻情報中心

天津
•天津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天津理工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商學院
•天津外國語學院 •中國民航大學 •天津中醫葯阿學
•天津工程師范學院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 •天津體育學院
•天津音樂學院 •天津美術學院 •核工業理工研究院

上海
•復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大學

•東華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第二軍醫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水產大 •華東政法學院
•上海中醫葯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音樂學院
•上海電力學院
•上海體育學院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上海戲劇學院 •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所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上海市計算技術研究所

•中國航空研究院640所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上海葯物研究所

重慶
•重慶大學
•西南大學
•重慶醫科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
•重慶郵電大學

•重慶師范大學 •重慶工學院
•四川外語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 •四川美術學院 •中共重慶市委黨校

河北
•河北工業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河北) •燕山大學
•河北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河北醫科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 •河北經貿大學

•河北工程大學(河北工程學院) •河北理工大學 •石家莊鐵道學院
•石家莊經濟學院 •華北煤炭醫學院 •承德醫學院
•邯鄲凈化設備研究所(718所) •滲流流體力學研究所

河南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

•河南農業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

•河南工業大學
•信陽師范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河南財經學院 •新鄉醫學院
•河南中醫學院
•航空工業總公司613所 •洛陽船舶材料研究所(725所) •鄭州機電工程研究所
•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山東
•山東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山東農業大學 •青島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濟南大學
•山東理工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

•聊城大學
•煙台大學
•魯東大學

•萊陽農學院
•青島理工大學
•山東建築大學
•山東輕工業學院 •山東中醫葯大學 •山東經濟學院
•山東工商學院 •泰山醫學院 •濰坊醫學院
•濱州醫學院 •山東藝術學院 •海軍潛艇學院

山西
•太原理工大學 •山西大學 •中北大學
•山西醫科大學 •山西農業大學 •山西師范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 •太原科技大學 •山西大同大學
•太原師范學院 •中國日化工業研究院
•山西中醫學院

安徽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 •安徽財經大學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安徽財經大學
•蚌埠醫學院 •皖南醫學院
•馬鞍山礦山研究院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安慶師范學院

江西
•南昌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江西農業大學

•南昌航空工業學院 •江西理工大學
•華東理工學院

•東華交通大學
•南昌大學醫學院 •贛南師范學院

•江西中醫學院 •合肥工業大學

江蘇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蘇州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河海大學
•江南大學 •中國葯科大學 •揚州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江蘇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南通大學 •徐州師范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
•蘇州科技學院

•南京中醫葯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 •南京郵電大學

•徐州醫學院 •江蘇工業學院
•南京審計學院
•南京藝術學院 •南京電子器件研究所 •江蘇省委黨校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浙江
•浙江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寧波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財經學院 •浙江理工大學
•溫州醫學院
•杭州師范學院 •溫州大學
•浙江林學院
•中國計量學院
•浙江中醫葯大學 •浙江省委黨校

•杭州應用聲學研究所

湖北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中南財經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湖北大學 •長江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三峽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科技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 •湖北民族學院 •襄樊學院
•武漢體育學院 •孝感學院 •湖北中醫學院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武漢音樂學院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湖北省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數學研究所

湖南
•中南大學 •湖南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國防科學技大學 •湘潭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長沙理工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 •南華大學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吉首大學
•湖南理工學院
•湖南中醫葯大學 •衡陽師范學院 •湖南工程學院
•長沙礦冶研究院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 •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

廣東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廣州中醫葯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汕頭大學
•深圳大學

•廣州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廣東醫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 •廣州醫學院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廣東葯學院 •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廣州美術學院
•海軍兵種指揮學院
•廣州體育學院 •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南方醫科大學(第一軍醫大學)
•廣東商學院
•深圳大學光電子學研究所

廣西
•廣西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醫科大學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廣西民族大學 •廣西工學院

•廣西工學院
•廣西師范學院 •廣西中醫學院
•廣西藝術學院

雲南
•雲南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
•昆明醫學院 •雲南民族大學 •雲南財經大學
•西南林學院 •雲南中醫學院 •昆明貴金屬研究所

四川
•四川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 •西南石油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西華大學 •西華師范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瀘州醫學院 •四川理工學院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成都體育學院 •成都中醫葯大學 •四川音樂學院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西南通信研究所(30所) •川北醫學院

貴州
•貴州大學
•貴州師范大學 •貴陽醫學院
•遵義醫學院 •貴州民族學院
•貴陽中醫學院

陝西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北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長安大學
•第四軍醫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 •西安理工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西安石油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 •西安工程大學
•西安工業大學
•寶雞文理學院 •西安外國語大學 •西安財經學院
•西北政法學院 •延安大學 •西安郵電學院
•西安體育學院 •西安音樂學院 •西安美術學院
•陝西中醫學院 •中國兵器工業第206研究所 •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204所)
•西北機電工程研究所(202所) •中共陝西省委黨校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工程學院
•西安機電信息技術研究所(212所) •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

青海
•青海大學 •青海師范大學 •青海民族學院

寧夏
•寧夏大學
•北方民族大學(籌) •寧夏醫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黑龍江大學 •哈爾醫科大學
•哈爾濱師范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
•大慶石油學院
•佳木斯大學 •齊齊哈爾大學
•黑龍江科技學院
•哈爾濱商業大學
•黑龍江中醫葯大學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省科學院 •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

吉林
•吉林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延邊大學
•吉林農業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北華大學
•長春工業大學
•吉林師范大學 •長春大學
•東北電力大學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 •長春師范學院
•長春稅務學院 •吉林藝術學院 •長春中醫葯大學
•吉林省委黨校

遼寧
•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遼寧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沈陽農業大學
•沈陽工業大學 •沈陽葯科大學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鞍山科技大學
•沈陽師范大學 •大連交通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大連大學
•沈陽理工大學
•大連外國語學院
•沈陽化工學院
•渤海大學
•遼寧工學院 •沈陽建築大學 •沈陽航空工業學院
•錦州醫學院 •沈陽音樂學院 •遼寧中醫葯大學

•沈陽體育學院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大連水產學院

•沈陽化工學院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所

•沈陽鑄造研究所 •煤科總院撫順分院
•沈陽大學

西藏
•西藏民族學院 •西藏大學

新疆
•新疆大學 •石河子大學 •新疆農業大學
•新疆師范大學 •新疆醫科大學 •新疆財經學院

•塔里木大學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

內蒙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

海南
華南熱帶農業大學 •海南大學
•海南師范大學

福建
•廈門大學 •福州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福州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
•集美大學 •漳州師范學院
•福建中醫學院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甘肅
•蘭州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蘭州理工大學
•蘭州交通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蘭州商學院
•甘肅中醫學院 •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港澳台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嶺南大學

軍校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軍械工程學院 •解放軍理工大學
•裝甲兵工程學院 •國防科技大學 •第一軍醫大學
•海軍潛艇學院
•海軍兵種指揮學院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

❷ 中國前十位大學排名

北京大學
北大創立於1898年,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第一個以大學命名建立的學校。北京大學起初名為京師大學堂,它的成立代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開始,
是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top100中排名第一的8星級大學,屬於世界級一流大學,同時也是中國最美大學之一。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始建於1911年,前身是清華學堂。最初是清政府設立的設立游美學務處,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在1928年再次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屬於世界一流大學,也是中國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大學。在本次排名評分99.58,位居全國第二。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簡稱「浙大」,坐落於「人間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創建的求是書院,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7個校區,佔地面積約6398.52畝,校舍建築面積約257.6萬㎡,圖書館藏書693.5萬冊。學校有7個學部,36個專業學院(系),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1個。全日制在校學生48762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5092人,博士研究生9537人;留學生6237人,其中學位生3498人
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創建於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創始人為中國知名教育家馬相伯。復旦也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首任校董為國父孫中山。在本次排名中以82.17分位居中國第四,屬於七星級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始建於1937年,前身是陝北公學,1950年正式開學,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該大學佔地面積達到230餘萬平方米, 館藏紙質圖書392萬冊、電子圖書297萬種,並有81個本科專業,專任教師1846人、全日制在校生24778人。
中國人民大學在本次校友會排名中以81.51的分數位居第五,屬於8星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創建於1896年,原名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多個源頭之一,也是中國最早設立電機科系的高等學校。2005年,學校與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並為新的上海交通大學。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簡稱武大,創立歷史可以追述到清朝末期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是近代中國建立最早的國立大學。1928年定名國立武漢大學,是民國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後更名武漢大學並一直沿用至今。
武漢大學不僅教育環境良好,還是一所集中國著名風景旅遊目的地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學校坐擁珞珈山,環繞東湖水,佔地面積5187畝,建築面積262萬平方米。作為中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其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古樸典雅,巍峨壯觀,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被稱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校園。武大櫻花約在每年3月下旬開放。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創辦於1902年,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之一,其學脈可追溯自孫吳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學,近代校史肇始於1902年籌辦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後歷經多次變遷。同時也是哈佛大學白碧德主義影響下的中國「學衡派」的雅集地,被譽為「中國科學社的大本營和科學發展的主要基地」,是「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學中唯一未合並其他院校的高校,堅持「內涵發展」,贏得社會「中國最溫和的大學」之美譽。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在1924年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部省共建,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現由廣州校區、珠海校區、深圳校區三個校區、五個校園及十家附屬醫院組成。中山大學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始建於1946年,是中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簡稱吉大。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校內開設124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學生69196人,其中研究生24202人,留學生1404人。
作為中國目前辦學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吉林大學涵蓋全部13大學科門類,成為在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高質量社會服務、先進文化引領的重要基地。

❸ 全國高校專業排名

2006中國大學哲學專業A++級學校名單

--------------------------------------------------------------------------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武書連、呂嘉、郭石林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用A++、A+、 A、B+、B、C+、C、D+、D、E+、E共5等11級表示中國大學各本科專業的實力,但課題組建議,只要有可能,應盡量報考A等的專業。平時成績優秀者,最好報考A++級專業。這樣,只要你被錄取,你就能得到這個專業最好的教育,哪怕這所學校的名氣並不很大。

專業後面含「W」的是本科目錄外專業。

2006中國大學哲學專業A++級學校名單

(以上摘自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06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如需轉載請與作者武書連直接聯系。)

2006中國大學醫學專業A++級學校名單

--------------------------------------------------------------------------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武書連、呂嘉、郭石林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用A++、A+、 A、B+、B、C+、C、D+、D、E+、E共5等11級表示中國大學各本科專業的實力,但課題組建議,只要有可能,應盡量報考A等的專業。平時成績優秀者,最好報考A++級專業。這樣,只要你被錄取,你就能得到這個專業最好的教育,哪怕這所學校的名氣並不很大。

專業後面含「W」的是本科目錄外專業。

2006中國大學醫學專業A++級學校名單

(以上摘自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06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如需轉載請與作者武書連直接聯系。)

2005年中國大學理學100強排行出爐(附名單)

-----------------------------------------------------------------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武書連、呂嘉、郭石林

2005年1月,由武書連領銜的《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發表了2005年度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及入選標准。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認為:中國一流大學是中國的頂尖大學,代表中國大學各學科門類最高學術水平。對於應屆高中畢業生來說,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希望進入國內最好的大學接受最好的專業教育,將來成為中國社會的精英。可報考中國一流大學最好的專業。

理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理科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力學、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心理學、統計學等16個學科類,共有31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理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9.94%,在1999-2003年授予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中,理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10.12%,理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20.42%。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21406名博士生導師中,有3952名是理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18.46%,僅次於工學而居第二位。2004年,開設理學專業的大學共499所。

在本科專業分類中,心理學屬於理學,而在研究生專業分類中,心理學屬於教育學。為了使兩者統一,本書將心理學類的各本科專業的得分統計到教育學排名中。

理學是基礎科學,基礎科學原創成果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學水平;因此,理學是中國科學的生命。

排名 等級 校名
1 A++ 北京大學
2 A++ 南京大學
3 A++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4 A++ 清華大學
5 A+ 浙江大學
6 A+ 復旦大學
7 A+ 中山大學
8 A+ 吉林大學
9 A 南開大學
10 A 山東大學
11 A 武漢大學
12 A 北京師范大學
13 A 廈門大學
14 A 四川大學
15 A 蘭州大學
16 A 上海交通大學
17 A 華東師范大學
18 A 西北大學
19 B+ 中國地質大學
20 B+ 華中科技大學
21 B+ 中國海洋大學
22 B+ 東北師范大學
23 B+ 哈爾濱工業大學
24 B+ 大連理工大學
25 B+ 西安交通大學
26 B+ 中國農業大學
27 B+ 雲南大學
28 B+ 南京師范大學
29 B+ 同濟大學
30 B+ 中南大學
31 B+ 湖南師范大學
32 B+ 華南師范大學
33 B+ 山西大學
34 B+ 華中師范大學
35 B+ 西南師范大學
36 B+ 蘇州大學
37 B+ 陝西師范大學
38 B+ 湖南大學
39 B 上海大學
40 B 華東理工大學
41 B 鄭州大學
42 B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43 B 西北師范大學
44 B 東南大學
45 B 河南師范大學
46 B 內蒙古大學
47 B 河北師范大學
48 B 山東師范大學
49 B 福州大學
50 B 河北大學
51 B 電子科技大學
52 B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53 B 福建師范大學
54 B 南京農業大學
55 B 首都師范大學
56 B 成都理工大學
57 B 華南農業大學
58 B 石油大學
59 B 北京理工大學
60 B 曲阜師范大學
61 B 湘潭大學
62 B 華中農業大學
63 B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64 B 西北工業大學
65 B 天津大學
66 B 東北大學
67 C+ 北京工業大學
68 C+ 湖北大學
69 C+ 上海師范大學
70 C+ 暨南大學
71 C+ 新疆大學
72 C+ 北京林業大學
73 C+ 聊城大學
74 C+ 北京化工大學
75 C+ 寧波大學
76 C+ 遼寧師范大學
77 C+ 華南理工大學
78 C+ 安徽師范大學
79 C+ 北京科技大學
80 C+ 河南大學
81 C+ 福建農林大學
82 C+ 山東農業大學
83 C+ 揚州大學
84 C+ 浙江師范大學
85 C+ 重慶大學
86 C+ 南京理工大學
87 C+ 汕頭大學
88 C+ 山西師范大學
89 C+ 東北林業大學
90 C+ 廣西師范大學
91 C+ 安徽大學
92 C+ 廣州大學
93 C+ 天津師范大學
94 C+ 中國礦業大學
95 C+ 青島大學
96 C+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7 C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98 C 南京林業大學
99 C 江西師范大學
100 C 四川師范大學

(以上摘自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0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如需轉載請與作者武書連直接聯系。)
2005年中國大學工學100強排行出爐(附名單)

-----------------------------------------------------------------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武書連、呂嘉、郭石林

2005年1月,由武書連領銜的《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發表了2005年度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及入選標准。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認為:中國一流大學是中國的頂尖大學,代表中國大學各學科門類最高學術水平。對於應屆高中畢業生來說,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希望進入國內最好的大學接受最好的專業教育,將來成為中國社會的精英。可報考中國一流大學最好的專業。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制葯、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工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4.95%,在1999-2003年授予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中,工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37.70%,工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39.92%。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21406名博士生導師中,有8614名是工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24%,位居各學科第一位。2004年,開設工學專業的大學共527所。

工學是我國大學最大的學科,各類工學人才直接推動著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工程技術領域的發展。

排名 等級 校名
1 A++ 清華大學
2 A++ 上海交通大學
3 A++ 浙江大學
4 A++ 哈爾濱工業大學
5 A++ 華中科技大學
6 A+ 天津大學
7 A+ 西安交通大學
8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 A+ 華南理工大學
10 A+ 西北工業大學
11 A 東南大學
12 A 同濟大學
13 A 武漢大學
14 A 大連理工大學
15 A 東北大學
16 A 吉林大學
17 A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8 A 華東理工大學
19 A 北京科技大學
20 A 山東大學
21 A 北京理工大學
22 A 重慶大學
23 A 中南大學
24 A 中國礦業大學
25 A 石油大學
26 B+ 四川大學
27 B+ 北京大學
28 B+ 南京理工大學
29 B+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0 B+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31 B+ 電子科技大學
32 B+ 南京大學
33 B+ 武漢理工大學
34 B+ 復旦大學
35 B+ 西南交通大學
36 B+ 湖南大學
37 B+ 中國地質大學
38 B+ 北京化工大學
39 B+ 北京工業大學
40 B+ 北京交通大學
41 B+ 北京郵電大學
42 B+ 上海大學
43 B+ 南開大學
44 B 東華大學
45 B 河海大學
46 B 燕山大學
47 B 哈爾濱工程大學
48 B 太原理工大學
49 B 南京工業大學
50 B 中國農業大學
51 B 中山大學
52 B 昆明理工大學
53 B 河北工業大學
54 B 江蘇大學
55 B 福州大學
56 B 廣東工業大學
57 B 合肥工業大學
58 B 浙江工業大學
59 B 西南石油學院
60 B 華北電力大學
61 B 廈門大學
62 B 江南大學
63 B 山東科技大學
64 B 西北大學
65 B 鄭州大學
66 B 中國海洋大學
67 C+ 南昌大學
68 C+ 蘭州大學
69 C+ 青島科技大學
70 C+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71 C+ 蘇州大學
72 C+ 成都理工大學
73 C+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74 C+ 西安理工大學
75 C+ 南京林業大學
76 C+ 沈陽工業大學
77 C+ 廣西大學
78 C+ 暨南大學
79 C+ 上海理工大學
80 C+ 中北大學
81 C+ 蘭州理工大學
82 C+ 寧波大學
83 C+ 大慶石油學院
84 C+ 華僑大學
85 C+ 湖南科技大學
86 C+ 北京師范大學
87 C+ 長安大學
88 C+ 濟南大學
89 C+ 天津工業大學
90 C+ 福建農林大學
91 C+ 大連海事大學
92 C+ 華南農業大學
93 C+ 汕頭大學
94 C+ 北京工商大學
95 C+ 湘潭大學
96 C+ 揚州大學
97 C+ 安徽大學
98 C+ 大連交通大學
99 C+ 山西大學
100 C+ 長江大學

(以上摘自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0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如需轉載請與作者武書連直接聯系。)
2005年中國大學工學100強排行出爐(附名單)

-----------------------------------------------------------------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武書連、呂嘉、郭石林

2005年1月,由武書連領銜的《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發表了2005年度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及入選標准。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認為:中國一流大學是中國的頂尖大學,代表中國大學各學科門類最高學術水平。對於應屆高中畢業生來說,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希望進入國內最好的大學接受最好的專業教育,將來成為中國社會的精英。可報考中國一流大學最好的專業。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制葯、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工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4.95%,在1999-2003年授予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中,工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37.70%,工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39.92%。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21406名博士生導師中,有8614名是工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24%,位居各學科第一位。2004年,開設工學專業的大學共527所。

工學是我國大學最大的學科,各類工學人才直接推動著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工程技術領域的發展。

排名 等級 校名
1 A++ 清華大學
2 A++ 上海交通大學
3 A++ 浙江大學
4 A++ 哈爾濱工業大學
5 A++ 華中科技大學
6 A+ 天津大學
7 A+ 西安交通大學
8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 A+ 華南理工大學
10 A+ 西北工業大學
11 A 東南大學
12 A 同濟大學
13 A 武漢大學
14 A 大連理工大學
15 A 東北大學
16 A 吉林大學
17 A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8 A 華東理工大學
19 A 北京科技大學
20 A 山東大學
21 A 北京理工大學
22 A 重慶大學
23 A 中南大學
24 A 中國礦業大學
25 A 石油大學
26 B+ 四川大學
27 B+ 北京大學
28 B+ 南京理工大學
29 B+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0 B+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31 B+ 電子科技大學
32 B+ 南京大學
33 B+ 武漢理工大學
34 B+ 復旦大學
35 B+ 西南交通大學
36 B+ 湖南大學
37 B+ 中國地質大學
38 B+ 北京化工大學
39 B+ 北京工業大學
40 B+ 北京交通大學
41 B+ 北京郵電大學
42 B+ 上海大學
43 B+ 南開大學
44 B 東華大學
45 B 河海大學
46 B 燕山大學
47 B 哈爾濱工程大學
48 B 太原理工大學
49 B 南京工業大學
50 B 中國農業大學
51 B 中山大學
52 B 昆明理工大學
53 B 河北工業大學
54 B 江蘇大學
55 B 福州大學
56 B 廣東工業大學
57 B 合肥工業大學
58 B 浙江工業大學
59 B 西南石油學院
60 B 華北電力大學
61 B 廈門大學
62 B 江南大學
63 B 山東科技大學
64 B 西北大學
65 B 鄭州大學
66 B 中國海洋大學
67 C+ 南昌大學
68 C+ 蘭州大學
69 C+ 青島科技大學
70 C+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71 C+ 蘇州大學
72 C+ 成都理工大學
73 C+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74 C+ 西安理工大學
75 C+ 南京林業大學
76 C+ 沈陽工業大學
77 C+ 廣西大學
78 C+ 暨南大學
79 C+ 上海理工大學
80 C+ 中北大學
81 C+ 蘭州理工大學
82 C+ 寧波大學
83 C+ 大慶石油學院
84 C+ 華僑大學
85 C+ 湖南科技大學
86 C+ 北京師范大學
87 C+ 長安大學
88 C+ 濟南大學
89 C+ 天津工業大學
90 C+ 福建農林大學
91 C+ 大連海事大學
92 C+ 華南農業大學
93 C+ 汕頭大學
94 C+ 北京工商大學
95 C+ 湘潭大學
96 C+ 揚州大學
97 C+ 安徽大學
98 C+ 大連交通大學
99 C+ 山西大學
100 C+ 長江大學

(以上摘自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0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如需轉載請與作者武書連直接聯系。)
2005年中國大學工學100強排行出爐(附名單)

-----------------------------------------------------------------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武書連、呂嘉、郭石林

2005年1月,由武書連領銜的《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發表了2005年度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及入選標准。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認為:中國一流大學是中國的頂尖大學,代表中國大學各學科門類最高學術水平。對於應屆高中畢業生來說,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希望進入國內最好的大學接受最好的專業教育,將來成為中國社會的精英。可報考中國一流大學最好的專業。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制葯、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工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4.95%,在1999-2003年授予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中,工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37.70%,工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39.92%。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21406名博士生導師中,有8614名是工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24%,位居各學科第一位。2004年,開設工學專業的大學共527所。

工學是我國大學最大的學科,各類工學人才直接推動著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工程技術領域的發展。

排名 等級 校名
1 A++ 清華大學
2 A++ 上海交通大學
3 A++ 浙江大學
4 A++ 哈爾濱工業大學
5 A++ 華中科技大學
6 A+ 天津大學
7 A+ 西安交通大學
8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 A+ 華南理工大學
10 A+ 西北工業大學
11 A 東南大學
12 A 同濟大學
13 A 武漢大學
14 A 大連理工大學
15 A 東北大學
16 A 吉林大學
17 A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8 A 華東理工大學
19 A 北京科技大學
20 A 山東大學
21 A 北京理工大學
22 A 重慶大學
23 A 中南大學
24 A 中國礦業大學
25 A 石油大學
26 B+ 四川大學
27 B+ 北京大學
28 B+ 南京理工大學
29 B+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0 B+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31 B+ 電子科技大學
32 B+ 南京大學
33 B+ 武漢理工大學
34 B+ 復旦大學
35 B+ 西南交通大學
36 B+ 湖南大學
37 B+ 中國地質大學
38 B+ 北京化工大學
39 B+ 北京工業大學
40 B+ 北京交通大學
41 B+ 北京郵電大學
42 B+ 上海大學
43 B+ 南開大學
44 B 東華大學
45 B 河海大學
46 B 燕山大學
47 B 哈爾濱工程大學
48 B 太原理工大學
49 B 南京工業大學
50 B 中國農業大學
51 B 中山大學
52 B 昆明理工大學
53 B 河北工業大學
54 B 江蘇大學
55 B 福州大學
56 B 廣東工業大學
57 B 合肥工業大學
58 B 浙江工業大學
59 B 西南石油學院
60 B 華北電力大學
61 B 廈門大學
62 B 江南大學
63 B 山東科技大學
64 B 西北大學
65 B 鄭州大學
66 B 中國海洋大學
67 C+ 南昌大學
68 C+ 蘭州大學
69 C+ 青島科技大學
70 C+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71 C+ 蘇州大學
72 C+ 成都理工大學
73 C+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74 C+ 西安理工大學
75 C+ 南京林業大學
76 C+ 沈陽工業大學
77 C+ 廣西大學
78 C+ 暨南大學
79 C+ 上海理工大學
80 C+ 中北大學
81 C+ 蘭州理工大學
82 C+ 寧波大學
83 C+ 大慶石油學院
84 C+ 華僑大學
85 C+ 湖南科技大學
86 C+ 北京師范大學
87 C+ 長安大學
88 C+ 濟南大學
89 C+ 天津工業大學
90 C+ 福建農林大學
91 C+ 大連海事大學
92 C+ 華南農業大學
93 C+ 汕頭大學
94 C+ 北京工商大學
95 C+ 湘潭大學
96 C+ 揚州大學
97 C+ 安徽大學
98 C+ 大連交通大學
99 C+ 山西大學
100 C+ 長江大學

(以上摘自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0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如需轉載請與作者武書連直接聯系。)
2005年中國大學工學100強排行出爐(附名單)

-----------------------------------------------------------------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武書連、呂嘉、郭石林

2005年1月,由武書連領銜的《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發表了2005年度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及入選標准。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認為:中國一流大學是中國的頂尖大學,代表中國大學各學科門類最高學術水平。對於應屆高中畢業生來說,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希望進入國內最好的大學接受最好的專業教育,將來成為中國社會的精英。可報考中國一流大學最好的專業。

工學包括地礦、材料、機械、儀器儀表、能源動力、電氣信息、土建、水利、測繪、環境與安全、化工與制葯、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輕工紡織食品、航空航天、武器、工程力學、生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公安技術等21個學科類,共有79個本科專業。

據國務院學位辦公室發表的統計數據,我國大學授予的工學學士占學士總數的44.95%,在1999-2003年授予的碩士和博士學位中,工學碩士占碩士總數的37.70%,工學博士占博士總數的39.92%。另據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發布的博士生導師資料統計,在全國大學21406名博士生導師中,有8614名是工學博導,占博導總數的40.24%,位居各學科第一位。2004年,開設工學專業的大學共527所。

工學是我國大學最大的學科,各類工學人才直接推動著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工程技術領域的發展。

排名 等級 校名
1 A++ 清華大學
2 A++ 上海交通大學
3 A++ 浙江大學
4 A++ 哈爾濱工業大學
5 A++ 華中科技大學
6 A+ 天津大學
7 A+ 西安交通大學
8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 A+ 華南理工大學
10 A+ 西北工業大學
11 A 東南大學
12 A 同濟大學
13 A 武漢大學
14 A 大連理工大學
15 A 東北大學
16 A 吉林大學
17 A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8 A 華東理工大學
19 A 北京科技大學
20 A 山東大學
21 A 北京理工大學
22 A 重慶大學
23 A 中南大學
24 A 中國礦業大學
25 A 石油大學
26 B+ 四川大學
27 B+ 北京大學
28 B+ 南京理工大學
29 B+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30 B+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31 B+ 電子科技大學
32 B+ 南京大學
33 B+ 武漢理工大學
34 B+ 復旦大學
35 B+ 西南交通大學
36 B+ 湖南大學
37 B+ 中國地質大學
38 B+ 北京化工大學
39 B+ 北京工業大學
40 B+ 北京交通大學
41 B+ 北京郵電大學
42 B+ 上海大學
43 B+ 南開大學
44 B 東華大學
45 B 河海大學
46 B 燕山大學
47 B 哈爾濱工程大學
48 B 太原理工大學
49 B 南京工業大學
50 B 中國農業大學
51 B 中山大學
52 B 昆明理工大學
53 B 河北工業大學
54 B 江蘇大學
55 B 福州大學
56 B 廣東工業大學
57 B 合肥工業大學
58 B 浙江工業大學
59 B 西南石油學院
60 B 華北電力大學
61 B 廈門大學
62 B 江南大學
63 B 山東科技大學
64 B 西北大學
65 B 鄭州大學
66 B 中國海洋大學
67 C+ 南昌大學
68 C+ 蘭州大學
69 C+ 青島科技大學
70 C+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71 C+ 蘇州大學
72 C+ 成都理工大學
73 C+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74 C+ 西安理工大學
75 C+ 南京林業大學
76 C+ 沈陽工業大學
77 C+ 廣西大學
78 C+ 暨南大學
79 C+ 上海理工大學
80 C+ 中北大學
81 C+ 蘭州理工大學
82 C+ 寧波大學
83 C+ 大慶石油學院
84 C+ 華僑大學
85 C+ 湖南科技大學
86 C+ 北京師范大學
87 C+ 長安大學
88 C+ 濟南大學
89 C+ 天津工業大學
90 C+ 福建農林大學
91 C+ 大連海事大學
92 C+ 華南農業大學
93 C+ 汕頭大學
94 C+ 北京工商大學
95 C+ 湘潭大學
96 C+ 揚州大學
97 C+ 安徽大學
98 C+ 大連交通大學
99 C+ 山西大學
100 C+ 長江大學

(以上摘自武書連主編、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0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如需轉載請與作者武書連直接聯系。)

❹ 中國各個學科的大學排名從哪裡能看

教育部評估中心(http://www.heec.e.cn/)可以有各個學校各個學科的評估情況。

大學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准,以英文發表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針對相關大學在數據、報告、成就、聲望等方面進行數量化評鑒,再通過加權後形成的排序。世界很多教育機構都有針對國內外大學、商學院或MBA的排名,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和商業影響。其中,國內大學排名中,影響力較大的是武書連版中國大學排行榜,校友會版中國大學排行榜和網大版中國大學生源排行榜。
當前幾大主流世界大學排名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QS世界大學排名、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雜志THE世界大學排名、荷蘭萊頓大學世界大學排名。排名對大學科研教學水平提升、形象推廣與其在與國際合作對象的行銷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排行原則:
為了規范大學排名機構的行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華盛頓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於2004 年共同發起成立了大學排名國際專家組。2006 年5 月在柏林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標准和操作範例,即柏林原則。該原則共有16 項,從排名的目的、指標設計與權重、數據收集與處理和結果公布4 個方面進行了規定,以作為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排名需遵守的共同准則。
排名目的:排名是評估高等教育投入、過程與產出質量的方式之一。排名可以提供比較的信息並增進對高等教育的了解,但不能是唯一一種用來評價高等教育應是什麼與應做什麼的方式。排名可以提供一種市場觀點,以作為政府、認證機構以及評價機構有關評估工作的補充。
排名的目的與對象應當非常清晰。排名必須根據其目的來設計。為特定目的或特定對象設計的指標可能並不適合於其他目的或對象。
指標設計與權重:盡可能選擇產出而非投入的指標來評價。投入指標可以反映出一所學校的一般情況,而且也較容易獲得;產出指標則更能提供高等教育機構或專業的聲望和(或)質量更為精確的評價。排名者應確保兩者之間的平衡。
數據收集與處理:排名要注重文中所有原則倡導的倫理標准和好的做法。為確保每項排名的可靠性,負責數據搜集、使用和進行實地訪問的評價者須盡可能客觀、公正。
盡可能地使用審核過的、可以核實的數據。採用這些數據有許多好處,比如高等教育機構認可這些數據,而且在機構之間具有可比性、一致性。
結果的公布:為受眾提供關於排名的全部信息,使他們清楚地了解排名的過程,讓其可以自由選擇排名的呈現方式。這樣,排名的使用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機構或專業排名的指標。另外,他們也應當有機會決定指標權重的分配。
通過恰當的方法減少或消除原始數據中的錯誤,組織、公布的方法要能保證出現的錯誤能及時被改正,高等教育機構和公眾應該被告知排名中曾出現的錯誤。

排名最初是由於本科生和其父母的關心應運而生的,後來延伸應用於大學招收優秀學生和擴大募款來源的用途上。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優秀學生認為大學排名前茅,有益於協助他們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優厚的薪資結構和社會地位。各國排名居前的名牌大學和具有特色的新興大學常獲得政府巨額的教育補助和優秀學生的青睞。定位不明確並排名居末的大學,其學生來源和優秀學生比例則可能逐年下降。今天的排名影響著一大批與利益攸關的選擇;再者由於各校強項不一,有的是由於歷史悠久、校友貢獻良多、國家資源投入、科學研究地位而使其穩定領先;有的則迅速改善自身的缺失,並強化既有的特色,而得以在個類的排行榜上逐年提升。
一般認為,由於全球學習英語的人口最眾、英語對國際的影響力最廣泛,所以英語系國家的大學院校比較注重大學排名。而非英語系國家的眾多歐洲大學,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如法國),學術水平也較為平均(如德國),但英語並非為發表其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的語言,所以將之納入以英語世界大學排名榜內,實未達致客觀標准。此外,大學排名的標准項目內,特別是有關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指標,由於需要本國的語言、文化、歷史、政治、商業、社會等特定背景參考,遂發展出另外以社會科學為主的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等更細膩的評鑒。

❺ 全國a+學科大學排名

全國a加學科大學排名的話,那麼基本上跟大家想像中的大學的排名差不太多。比如清華和北大,肯定是a加學科最多的,其餘的像中國科技大學復旦等。華東五校是緊隨其後。

❻ 全國大學排名

該榜單根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國際化四個維度進行評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位列前3,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依次排在4到10名。地方高校中表現最好的三所大學分別是蘇州大學(29名)、南方科技大學(35名)和上海大學(41名)。

從廣東來看,共有27所廣東高校上榜,中山大學位居第9名,華南理工大學排名20名。此外還有南方科技大學(35名)、暨南大學(51名)、深圳大學(58名)、華南師范大學(85名)、汕頭大學(95名)均位列百強。

今年該榜單還首次發布了中國最好醫科大學排名。2019年入選中國最好醫科大學綜合排名的學校數量共71所,5所廣東醫學高校入選,南方醫科大學排名全國第4名,成績亮眼。同時廣州醫科大學(14名)、廣州中醫葯大學(19名)、廣東醫科大學(34名)、廣東葯科大學(36名)上榜。

(6)全國大學排名及學科匯總擴展閱讀

中國大來學排行榜,是針對中國所自屬各類高等教育院校(含港澳及台灣地區高校)的排名。現階段大學排行榜主要有三種來源:

一是來自某些知高校,如人大版;

二是來自民間組織和網路,如校友會網版、最好大學網版等。

三是國際教育組織機構所做的世道界大學排名中的入榜中國高校排名,如世界公認影響力最大的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及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大學排名沒有絕對的公正與權威,僅能作部分參考。而且每年按國際標准評估都有變動。

❼ 全國大學各專業排名(考研)

教育部高校學科評估排名07~09
http://www.cdgdc.e.cn/xkpg/2009/pgjg07_09.htm

❽ 比較有權威的中國大學排名和專業排名

2010中國大學排名榜

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

一,清華大學

二,北京大學

三,浙江大學

四,上海交通大學

五,復旦大學

六,南京大學

七,武漢大學

八,華中科技大學

九,中山大學

十,四川大學

網大發布

一,清華大學

二,北京大學

三,浙江大學

四,上海交通大學

五,復旦大學

六,南京大學

七,中國科技大學

八,哈爾濱工業大學

九,中國人民大學

十,北京師范大學

名詞解釋

「211」 國家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力爭在21世紀初有一批高等學校和學科、專業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大學的水平的建設工程。

「985」 中國為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實施的建設工程。

❾ 中國大學各學科排名

2005中國大學管理學前100名

排名
等級
校 名

1
A++
西安交通大學

2
A++
浙江大學

3
A++
清華大學

4
A++
北京大學

5
A++
武漢大學

6
A++
南京大學

7
A++
中國人民大學

8
A+
上海交通大學

9
A+
中山大學

10
A+
復旦大學

11
A+
廈門大學

12
A+
上海財經大學

13
A+
天津大學

14
A+
華中科技大學

16
A
南開大學

15
A
四川大學

17
A
東南大學

18
A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9
A
哈爾濱工業大學

20
A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21
A
吉林大學

22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23
A
南京農業大學

24
A
北京師范大學

25
A
湖南大學

26
A
同濟大學

27
A
武漢理工大學

28
A
中南大學

29
A
中國農業大學

30
A
大連理工大學

31
A
暨南大學

32
A
華中農業大學

33
A
東北財經大學

34
A
山東大學

35
A
華南理工大學

37
A
西南交通大學

36
A
蘇州大學

38
A
東北大學

39
A
華東師范大學

40
A
中國礦業大學

41
B+
重慶大學

42
B+
南京財經大學

43
B+
南京師范大學

44
B+
華中師范大學

45
B+
安徽財經大學

46
B+
上海大學

47
B+
浙江財經學院

48
B+
浙江工商大學

50
B+
北京交通大學

49
B+
陝西師范大學

51
B+
湖北大學

52
B+
西南財經大學

53
B+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54
B+
湖南師范大學

55
B+
山西財經大學

56
B+
山西大學

57
B+
鄭州大學

58
B+
深圳大學

59
B+
雲南大學

60
B+
福州大學

61
B+
山東農業大學

62
B+
合肥工業大學

63
B+
電子科技大學

65
B+
雲南財貿學院

64
B+
江西財經大學

67
B+
南京理工大學

66
B+
華南農業大學

68
B+
河海大學

69
B+
黑龍江大學

70
B+
安徽大學

71
B+
北京工商大學

72
B+
中央財經大學

73
B+
天津財經大學

74
B+
揚州大學

75
B+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76
B+
浙江工業大學

77
B+
西北大學

78
B+
昆明理工大學

80
B+
北京理工大學

79
B+
廣東商學院

81
B
中國海洋大學

82
B
汕頭大學

83
B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84
B
福建農林大學

85
B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87
B
西南農業大學

86
B
河北大學

88
B
上海理工大學

89
B
河北經貿大學

90
B
山東經濟學院

93
B
哈爾濱工程大學

92
B
北京科技大學

91
B
蘭州大學

94
B
長沙理工大學

95
B
廣西大學

97
B
濟南大學

96
B
中國地質大學

98
B
湘潭大學

99
B
北京工業大學

100
B
山東財政學院

❿ 中國大學排名前100名有哪些

這些排行榜全是民間組織組織的,教育部官方從未發布過此類排名。

1、第一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2、第二檔: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

3、第三檔:北京師范大學、四川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大學、東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廈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註:每檔內各大學排名不分先後。)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位於上海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

(10)全國大學排名及學科匯總擴展閱讀:

在中國進入大學的途徑

1、參加普通高考,按分錄取

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高考,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或相關省市自主命題,是我國普通高校招生的主要選拔方式。

除保送生、體育單招等極為特殊的升學路徑外,參加高考是本文所述其他各種升學途徑的前提和基礎。各省市高考政策以各地公布的為准。

2、綜合評價錄取

綜合評價錄取目前在部分高校試行,並逐年擴大范圍。是指在錄取新生時,高校綜合考量考生高考成績、高校考核成績、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以及高校自身培養特色要求等維度內容,對考生綜合評價,擇優錄取。

綜合評價的成績由三部分構成:高考成績+校測成績+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另外還有參考考生高中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通常高考成績佔60%,面試佔30%,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佔10%)

3、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也就是所謂的「偏才怪才」。備戰自主招生考試,一般有四關要過,即報名、初審、高考、筆試及面試(部分高校無筆試)。

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一般需要是高中階段學習成績優秀,在一定領域具有學科特長,在各類比賽及競賽中獲得獎勵的考生以及高中階段在科技創新、發明方面有突出表現並獲得獎勵的考生,具體條件以相關院校自主招生簡章公布為准。

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自主招生收到越來越多的中學老師、家長及考生的重視,2018年自主招生報名人數達83.7萬人次。

4、保送生

保送生無需參加高考,經學校推薦,即可進入大學就讀。

不同類型的保送生政策略有區別,保送生也需要參加測試,高校會對擬錄取的保送生進行文化測試及相關考核,以保證保送生生源質量。

註:保送生具體政策以當年為准。

熱點內容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15 05:31:34 瀏覽:668
共生物流平台 發布:2025-07-15 05:10:48 瀏覽:869
流瑜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04:56:12 瀏覽:340
尿路感染怎麼辦 發布:2025-07-15 04:25:38 瀏覽:39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5 03:56:32 瀏覽:173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5 03:48:10 瀏覽:826
愛爾蘭咖啡怎麼做 發布:2025-07-15 03:14:45 瀏覽:753
2015師德師風講話 發布:2025-07-15 03:05:10 瀏覽:597
abc教育資源網 發布:2025-07-15 03:03:47 瀏覽:233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方案 發布:2025-07-15 02:44:17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