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我對美術的認識

我對美術的認識

發布時間: 2020-11-22 04:36:21

① 對美術的認識限500字。

美術這個詞,是社會文化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非常普遍的一個詞。但如何准確地理解它,卻又是普遍不甚瞭然的。因此,本卷開篇,我們首先就來講講什麼是美術。
美術這個詞,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演變的過程。開始,人們把美化生活的一切技藝都稱之為美術,如美化生活用品生活環境、首飾服裝,以及反映和表現生活諸種表象的技術,都稱之為美術。總而言之,一切表現美的技術都是美術,這時主要突出的是一個作為動詞的「術」字,即美之術。後來,美術一詞逐漸用來專指繪畫、雕塑、文學、音樂,此時美術一詞雖然從動詞轉變為名詞,但和藝術一詞還沒有明確地區別開來。歷史進入現代,美術一詞逐漸從藝術一詞中分離出來,逐漸固定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門類的稱謂,專指靜態造型藝術,把繪畫、雕塑、建築和工藝美術等靜態造型藝術統稱為美術。這就是我們今天對於什麼是美術的基本所指對象的界定。
造型藝術(美術)作為四大藝術形態之一,與語言藝術、音響藝術、表演藝術一樣,都屬於社會意識形態的藝術。它既具有社會意識形態的一般規律和藝術的一般規律,又具有自身造型藝術的特殊規律。美術的特殊性,就在於它是人工塑造的靜態視覺藝術,它是美術家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工具,塑造可視的平面和立體的形象來反映生活和理想的藝術。
繪畫本身的可塑性決定了它具有很大的自由創造度,它既可以表現現實的空間世界,也可以表現超時空的想像世界,畫家可以通過繪畫來表現對生活和理想的各種獨特的情感和理解,團為繪畫是可視的靜態藝術,可以長期對畫中具有美學性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欣賞、玩味、體驗,所以它是人們最容易接受而且最喜愛的一種藝術。

② 談談你對美術的看法

這里有幾篇你看行不行,如果覺得不怎麼樣,你可以去美術論文網看看,裡面篇數很多
http://www.teachercn.com/Jylw/Mslw/
-----------------------------------
「線」在美術作品中的功能與審美特徵

線,或稱線條,是一種存在於現實生活或者美術作品中的視覺形態要素,由於它們往往是和形、體、色、光等視覺翌累同時並存的,所以,造型觀念中的線,往往和視覺上的概括提煉與抽象相聯系,然而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須通過美術欣賞和美術創造的實踐去訓練。如何加深對「線」的概念的認識並在實踐中藝術地去運用,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
一、欣賞以線造型的中外美術作品,提高學生對「線」這一藝術形式的審美能力。
線條是美術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構成視覺藝術形象的一種基本因素,無論平面的還是立體的作品;不論是寫實,還是裝飾;不論是抽象的,還是具象的……在長期的美術發展過程中.「線」作為美術家創造形象和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藝術語言,一直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並越來越顯示出豐富的表現力及藝術美感。中國著名繪畫大師吳冠中的《山水》一畫,皴染不多,主要以毛筆線條勾勒,但其中線條流暢自由,輕重虛實的變化,隨意性較強,具有濃厚的抒情意味和鮮明的時代感。法國後期野獸派大師勻蒂斯的《紅沙發上的注女》(油畫)以簡潔概括、富子感情色而又極富裝飾件的線,極為和諧、簡練地勾畫出一個呼之欲出的少女形象。
二、重點強調中國傳統美術中線的作用。
中國畫的線,可以追溯到仰韶時代的彩繪畫,晚周帛畫,楚器漆畫和漢唐壁畫。仰韶文化的彩陶紋樣。是中國最早用線的作品,鮮明、生動、挺拔的線條,描繪了漩蝸紋、弦紋以及人的面形、蟲魚、鳥獸等形象,體現了原始藝術樸素、稚拙的美。唐宋以來,隨著人物畫創作的興盛,線描藝術發展到廠一個高潮。吳道子是唐代的線描大師,人們稱吳氏的線條為「吳帶當風」,他畫中的人物,衣袖飄動,生動異常,體現了高度的「運動感」和「節奏感」,充分發揮了線描藝術的效果。南宋畫家梁楷的《元祖斫竹圖》是一幅「寫意」線描的人物畫,畫中人物元祖為佛教禪宗六世祖慧能.畫家用寥寥數筆,把一個正在勞動中的老翁刻畫得十分生動,中國畫家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從「文人畫」「院體畫」到民間畫,對線的運用各具風采(在表現物象的同時,還傳達出入的情緒),傳統技法——十八描,即是各種線的生動畫法。
三、東西方繪畫用線的異同。
由於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東西方繪畫的線在形式美感上各不相同:東方繪畫中的線注重表現情感,富於韻律感和裝飾美;西方繪畫中的線具有較強的理性特徵,不能把這兩者對立起來,應該指出線造型在東西方美術作品中是相通的,同樣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多彩的藝術美盛,只是由於欣賞習慣,繪畫造型的傳統觀念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表現方法和民族風格。從具體的作品來分析,東西方繪畫線的表現特點又往往交織在一起,如二十世紀初法國的馬蒂斯的作品就證明了這一點。他的作品既有西方繪畫的優良傳統,又吸收了東方藝術的特點,給人一種新的美感享受。在我國,隨著中西文化的不斷融合,中國傳統美術有廠新的發展和變化,特別是近十幾年來,這一點更加突出,如:吳謚械淖髕吩諳叩運用上有新意,線的節奏和韻律美十分強烈和鮮明。對中外美術作品的優良傳統,都應認真研究繼承,在學好我國傳統繪畫課的基礎上,還需了解西方美術。「西為中用用」,使我們民族的繪畫藝術具有當代性和世界性。

-----------------------------------

對於傳統色彩學的新認識

繪畫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但色彩藝術同其它藝術種類一樣,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經過歷代藝術家的努力和探索,其觀念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如今,逼真地再現物象的色彩,表達物象的質感,已不是繪畫中色彩的最終目的,色彩自身應具有充分的表現力和相對的獨立性。
從早期文藝復興至今,繪畫中色彩的表現方法豐富多彩,一代代藝術大師們耕耘不止,給後人們留下了無數的藝術財富。
十五世紀上半葉,凡·愛克兄弟在再現人體和物體的固有色彩方面開始形成了藝術風格。他們的作品,在堅實的造型基礎上,加以逼真細膩的色彩表現。作品中的色彩主要是表現物象的固有顏色,這些色彩,通過模糊與鮮明、明亮與陰暗的調子,創造出了令人信服的自然形象。弗朗切斯卡在色彩繪畫中則強調鮮明的輪廓線和富有表現力的大色塊來進行創作,其色彩已具有一定的主觀因素;達·芬奇則採用極單純而又豐富的色調創造出了不朽的藝術形象;西班牙畫家格列柯用一種奇特的、只有他才具有的色彩來進行創作,其色調已經超越了物象本身的色彩范疇,達到了一種色彩的抽象概括,其色彩運用,更多的是為適應精神上富有表現力的主題的要求,不受物象色彩的制約,他根椐畫面上節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組合色調,作品富有現代精神;倫勃朗利用強烈的明暗對照,單純而強烈的色彩來突出主題,人物在幽暗模糊的環境中閃閃發光,作品充滿了深度。
十九世紀,由於科學的發展,一些有關色彩理論的論述在歐洲問世,這為藝術家們進一步研究色彩的規律奠定了理論基矗由於印象派畫家對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和描繪,使其達到了一個全新的色彩世界。印象派畫家大膽地拋棄了傳統的色彩觀念,採用鮮明的色彩來描繪天空、田野,畫家們致力於風景畫中環境與光線的研究,莫奈所作教堂系列充分體現了這一切。
藝術探索是無止境的,康定斯基則比印象派畫家更大膽地反叛了傳統。在印象派畫家那裡,色彩還是依附於形體之上,色彩所呈現出來的是具象的物體。而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已見不到傳統繪畫中的具象物體,色彩已不再依附於任何具體的物象而存在,他使色彩從繪畫中獨立出來並具有其價值。藝術貴在創新,而每一次創新,都需要勇氣打破條條框框,用全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和感應世界,推動藝術的發展。綜上所述,不難看出,色彩藝術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則,我們理應對色彩有一個廣泛的、全方位的認識,而不應將目光局限在某一點上。如何在色彩教學中汲取多種營養成份,全面推進學生的色彩感應力,應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當前在色彩教學中採用的理論依據,是在印象派前後時期的色彩理論加之俄羅斯畫派的色彩理論綜合而成。其核心內容是強調條件色,認為色彩的產生要依靠光源色、環境色及物體自身的顏色綜合而成。在色彩的對比上也有一定有規則,亮部冷,暗部就要暖;在色彩的訓練上比較強調作畫過程的程序性,即通常的畫大關系,然後深入,再回到大的關繫上來。這樣的訓練方法及色彩理論固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過多地重視科學規則和相應的客觀因素,忽略了做畫者對於色彩的直接感應。但在做畫過程中這種感應又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它,藝術作品就會缺乏生氣,枯燥無味。所以,在色彩訓練中,從一開始就要重視對色彩的直接感應,不要讓過多的理論縛住做畫者的手腳。
傳統的色彩理論對於畫面的色彩構成更多的是依靠色彩的空間關系去表達(物體離觀者近則色彩鮮明突出,退遠則變淡變冷)。但在現代的許多繪畫大師的作品中,這種理論已被打破,藝術家們根椐自己對世界的認識和感應,重新組合、安排色彩來構成畫面。空間關系,應理解為色彩結構上的位置關系,色彩的強與弱應根椐畫面的需要來分配。
法國藝術大師巴爾蒂斯對於東方繪畫非常崇尚;梵谷的作品中也充滿著東方情趣;米羅的作品更是如此。為什麼東方繪畫有如此之大的魅力,使這些藝術家頂膜禮拜呢?關鍵就是在東方作品中所蘊含的精神因素。東方的作品,如中國畫不受客觀條件的制約,而強調藝術家的主觀精神,使藝術中具有更多的抽象因素。如能較好地將東方繪畫中的精華運用到色彩實踐中的話,將會創造出更廣大的藝術天地。
-----------------------------------
美術課在美育中的作用

美育一般通過藝術審美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美育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是直觀性,包括對自然美的直觀,社會美的直觀,藝術美的直觀。而美術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欣賞、繪畫、工藝三大類課業非常直接地體現著這種直觀性。

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藝術技巧來撥動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奮發,與之共鳴,從而產生強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賞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過構思,構圖和色彩,表現了中華民族永遠起來了的信心和氣魄。欣賞白石老人的國畫《卻教蜂蝶為花忙》,透過蜜蜂在艷麗的鳳仙花旁飛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頌揚了勤奮勞動的精神。作者從普通的生活景緻中表達出高雅的審美情趣,學生通過對作品的品味、鑒賞激起了對普通勞動者的敬慕。

美術繪畫課的教學除了學習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色彩和構圖等藝術、語言」之外,還要學習臨摹,寫生和創作等藝術的表現手法。例如靜物寫生課,不管是一瓶沐浴著陽光、擺在窗前的鮮花,還是隨意堆在桌上的肥碩水果;不管是一組閃耀著光澤的玻璃器皿,還是剛買回來的新鮮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橫生的形態,都能人學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頭像繪畫課,不僅使學生明白頭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還要懂得「形神兼備」的意義。人像的美,並不是「濃眉大眼」或「櫻桃小嘴」等概念,關鍵是創造生活中有個性特徵的感人形象。例如周思聰先生的肖像畫《老礦工》,極為生動地刻畫了一位從舊社會生活過來的老礦工的形象。在老礦工布滿班痕的臉上,可以看到這位煤礦工人的艱苦勞動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樣善良,淳樸和敦厚。美術作品並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為評價標准。教師應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對形象的感受、想像與思考,認識肖像畫的藝術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工藝課是一種帶有設計意識的藝術實踐活動。在美術課上學過色彩知識和造型規律,學生掌握這些形、色的審美常識,有助於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觀點,對於學生盲目追求流行時裝、奇怪發式的現象,有正確引導的作用,同時也有助於他們思想品德的提高。

另外,美術在開發學生智力發展中起著突出作用。根據科學研究,人腦的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維,右半球分管形象思維,許多復雜的精神活動是由大腦兩半球協同完成的。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一般多用左腦思維,而美術課則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美術課的任務正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想像、創造等形象思維能力,特別是觀察能力。在繪畫課上,教師總是強調學生觀察、觀察、再觀察,由表及裡的觀察,由近及遠的觀察,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觀察。只有正確的觀察,才有正確的感知,也才能形成積極的形象思維,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概念的東西形象化,進而是邏輯思維的發展。這樣也就有利於多方面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發揮人腦的潛力。
美育被明確地列入教育大綱,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教育思想的重大發展和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美術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藝術創作家,但是對於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發展創造性思維,陶治其情操,起著積極的作用

③ 對美術這門課程的認識兩百字

我有幸接受了美術課改的新理念,感受了課改的新思維。
在新世紀這場聲勢浩大的改革中,盡管各國的國情不同、文化互異、具體課程改革的實踐情況紛繁復雜 ,但為了培養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所需求的新型人才,各國都對高中教育階段的課程設置,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整和改革.
普通高中美術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體制中有著獨特的地位和價值。是國家整個教育系統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教育環節,作為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既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又對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下聯義務教育,上接高等教育。同時,它還是人的終身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承擔著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功能和責任。美術課程改革既是一項教育改革工作,更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社會系統工程,其復雜性、艱巨性和意義的重大性將伴隨我們整個教育改革進程。
通過培訓,我的教學觀念、教學策略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將新課程的理念實實在在地滲透到了日常教育教學中去,是我實踐的重點.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培養學生健全的心理素質和道德情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備靈活處理各種信息、人際交往能力、競爭意識、接受新知的能力、善於發現、探求和使用新知識,能批判性地思考,會檢驗事實及其相互關系,善於在學習中更多地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為學生進一步獲取知識才能,為日後步入成人社會,承擔起個人的生活責任,能積極參與奉獻於職業和公民生活的有責任感的人.適應急劇變化的社會環境並創造性進行工作的能力.將是我努力的方向.正是基於這種認識,如何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實現整個教育系統以及人的雙重科學發展。如何遵循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原則,重建美術學科高中課程內容,使其與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學生經驗有機聯系起來,增設適應時代需要的新的美術課程領域,構建重基礎、多樣化、有層次、綜合性的美術課程結構,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了理想的課程環境,是我實踐的難點.
新的美術高中課程改革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我深知,實施美術教育任重而道遠.面對新一輪的美術新課程改革工作,我殷切地希望全社會的參與.在學習中改變、在實踐中反思、在調整中提升、在提升中飛躍……讓我們揣著教育改革的熱情,帶著不斷探究的心理,去放飛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去迎接教育改革成功的曙光!以上是我在新課程改革培訓學習中的一些初淺體會.
讓我們與新的美術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著.

④ 對美術有什麼認識與感想

美術~其樂無窮o(∩_∩)o... 美術是個及其廣意的概念通常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空間開展的、表態的、訴之於人們視覺的一種藝術。十七世紀歐洲開始使用這一名稱時,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繪畫、雕刻、文學、音樂等。我國「五四」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時,也具有相當於整個藝術的涵義。例如魯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釋「美術」一詞時寫道:「美術為詞……譯自英之愛忒。愛忒雲者,原出希臘,其誼為藝。隨後不久,我國另以「藝術」,一詞翻譯「愛忒」,「美術」一詞便成為專指繪畫等視覺藝術的名稱了。

⑤ 談談我對美術的認識

美術單從字義上來講上來講,它是一種的藝術,是什麼藝術? 是美的藝術 。 藝術層次上包括審美,創造美,感受美等。情感上用具普通的說就是某時某刻能讓人感覺很美好的事物。它可以是人,比如人長相能讓你感受到他她的美;也可以是物,物美價廉之美;也可以是抽象的,心靈之美。。。。。 一提到美術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畫畫啊,畫家啊,還有美術作品啊之類的,其實美術涉及范圍是很廣的,它是一種藝術,或許也只能用藝術來定義它,如果強加給他某種定義他就成為死的了,就不叫藝術了 。總之他是與藝術緊密聯系起來的 ,是不可分割的。 美術當然顯而易見的就是美了,就如某幅畫為什麼說它美啊。不學美術的人他也懂點美術 ,為什麼呢,原因就是他能看到MM說,他長的真漂亮啊!說個笑話。雖是笑話,也是百話。 意思是美的事物。那麼丑是美吧?丑也是一種美,它可以襯托美。大概這就是廣義上的美術吧!

⑥ 對美術的看法或態度,小作文

對美術有著吸引力。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星期六,因為星期六一天都是美術課回。那是老師會發油答畫棒給我們。而且我每次作品都能拿「小紅花。」
後來我覺得幼兒園的作品不好看了。我比較喜歡爸爸的速描。特別是那條栩栩如生的龍。我於是要爸爸教我。沒想到爸爸卻說:「做事不能一步登天,要從基本學起!」我只能聽從「師傅」的指導,從基本學起。練了幾天,我有點不耐煩了,還是對那條龍有興趣。我就模仿著畫,都不像。爸爸一見,馬上意味深長地說:「學習不能太急,不然就一事九空了!」爸爸的話挺管用,我的心態一靜下來,畫也好看多了。
後來我想畫一隻恐龍,便用星期六的時間來畫。畫完後,我把它交給老師,這引來許多同學來看,他們的贊美讓我十分高興。爸爸來接我時,我毫不猶豫地拿給爸爸看,說:「畫得有進步,但這幅畫可以看出你的心還沒靜下來,不然肯定會更好!」
這些年來,在爸爸的指導下,我的畫技有很大的進步,這使我想起一句俗話:「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⑦ 談談你對美術的感受

當我們面對一幅美術作品,尤其是一幅經典的繪畫作品,我們怎樣看出畫中的含義並從中得到感受呢?通常的方法是:感受—理解—再感受,這同人的認知過程是相一致的。
第一個感受,要把注意的重點放在對畫面整體效果的觀照上,通過對畫面總體形式的觀察,結合你對生活和藝術的經驗,從中獲得一個新鮮的印象。這種感受可能來自你對作者高超技藝的折服,也可能來自對畫面組織精巧的驚嘆,更重要的應該是體驗到心靈與作品產生共鳴所引發的一種情感的上升。獲得這種感受是藝術欣賞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感受的強度取決於作品的品質和你所投入的審美情感強度,而不一定依賴你對藝術知識的掌握,所以說在欣賞作品的第一個階段,藝術知識不多的人同樣也可以獲得藝術享受。
無疑,你所獲的藝術感受是創作者的期望和他精心准備的,藝術家利用他的技術和激情,通過動作和材料將他的意願和情感表現在畫面上,以期感染觀賞者,這也是藝術家創作的目的。欣賞的第二階段既是尋找和發現藝術家是利用什麼方法實現他的目的的,或者說是畫面中的哪些因素對我們的情感產生了作用。這一階段是欣賞的理解階段。知識和經驗在這一階段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對作品產生的年代和當時社會背景的了解,對藝術家身世和個性的了解,對作品樣式風格、流派的歸類和對作品繪制方法的了解,都會幫助我們理解作品成功的原因和對我們產生影響的因素。對藝術經驗不多的人來說也可利用其它方面的知識幫助理解畫面的內容和含義。一般說來優秀的美術作品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條件: (1)作品結構嚴密、完整,有很強的秩序感,每一個線條和色塊都有明確的含義。
(2)畫面從整體到局部生動、自然,充滿運動的形式。 (3)作品形式強烈,形象特徵突出。 (4)內容深刻,警世輔人。
(5)富有鮮明的時代感。在作品欣賞的這一階段,我們要完成:第一,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達到意圖的手法;第二,要找到作品中使我們產生聯想和共鳴的形式。通過對作品的理解,我們可以認識到,人類文化的延續和發展,藝術家對自然、生命深刻的理解和他豐富的情感以及對社會高度的責任感。

⑧ 大家對美術的看法是怎樣的

學美術可以做很多事,比如設計宣傳圖,畫板報,並且學了美術以後,你的審美觀與觀察能力都會提高.

熱點內容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15 05:31:34 瀏覽:668
共生物流平台 發布:2025-07-15 05:10:48 瀏覽:869
流瑜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04:56:12 瀏覽:340
尿路感染怎麼辦 發布:2025-07-15 04:25:38 瀏覽:39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5 03:56:32 瀏覽:173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5 03:48:10 瀏覽:826
愛爾蘭咖啡怎麼做 發布:2025-07-15 03:14:45 瀏覽:753
2015師德師風講話 發布:2025-07-15 03:05:10 瀏覽:597
abc教育資源網 發布:2025-07-15 03:03:47 瀏覽:233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方案 發布:2025-07-15 02:44:17 瀏覽: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