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奕文言文朗讀
『壹』 學弈文言文及停頓翻譯
原文
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選自《孟子》)
停頓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一次,弈秋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聚精會神,專心致志地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但是一直想著天上會有天鵝飛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兩人在一起學棋,但後者卻不如前者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注釋
弈:下圍棋。
秋,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通國:全國。
之:的。
善:善於,擅長做…的人。
使:讓。
誨:教導。
其:其中。
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只單獨聽)弈秋(的教導)。
之為:語氣助詞,無意義。
雖聽之:雖然在聽講。
以為:認為,覺得。
鴻鵠:天鵝。
援:引,拉。
將至:將要到來。
思:幻想。
弓繳:弓箭。
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之:代詞,代「那個專心致志的人」
雖與之俱學:雖然這個人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俱,一起
弗若之矣:不如前者。
曰:說。
非然也:不是這樣的。
矣:了。
弗:不。
本文選自《孟子·告子》
啟示
通過講述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故事,說明了在同樣條件下,不同的態度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告訴我們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等。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等七篇。這段古文共有5句,有兩層意思。第一句是一層意思,指出弈秋這個人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這句話為下文做了鋪墊,因為「名師出高徒」,他的學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雲。第二層(第二、三句)卻出現了一種不和諧的現象:弈秋教的兩個學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話完全記在心裡;另一個雖然在聽,心裡卻在想著也許就有天鵝飛來,想著要拿起弓和帶絲繩的箭去把它射下來。結果雖然一同學習,後一個比前一個卻是遠遠比不上了。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戰國時期魯國人(今山東鄒城人),漢族。名軻,字子輿,又字子
孟子像
車、子居。(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父名激,母仉氏。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貳』 文言文學弈中的「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朗讀時停頓正確
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
『叄』 學弈這個文言文的讀音
弈:
讀音:[yì]
部首:廾
五筆:YOAJ
釋義:1.古代稱圍棋。 2.下棋。
『肆』 學奕文言文翻譯
《學奕》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有人)請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伍』 文言文學弈朗讀背景音樂
古箏的曲子吧,朗誦古文大多都用專這個。屬
http://music.guqu.net/guzheng/
『陸』 弈秋文言文示範朗讀視頻一
沒有視頻,音頻網上很容易搜到。這里提供下朗讀斷句供參考: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弈秋是全國棋藝最好的人。有兩個人請他教他們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因為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並不是這樣的。
『柒』 (一 )、《學弈》文言文閱讀
1
結構助詞 的
代詞 老師的話 代詞 鴻鵠
代詞 他 前一人
2
專心致志的聽老師的話 三心二意
學習要專心致志
3難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前一個學生么?我認為:不是這樣的
『捌』 文言文《學奕》《兩小兒辯日》的讀書停頓!
滾
『玖』 《學弈》整篇古文的讀音
弈(yì)(1)秋(qiū)(2),通(tōnɡ)國(ɡuó)(3)之(zhī)(4)善(shàn)(5)弈(yì)者(zhě)也(yě)。使(shǐ)(6)弈秋誨(huì)(7)二(èr)人(rén)弈(yì),其(qí)(8)一(yì)人(rén)專(zhuān)心(xīn)致(zhì)志(zhì),惟(wéi)弈(yì)秋(qiū)之(zhī)為(wéi)(9)聽(tīnɡ)(10);一(yì)人(rén)雖(suī)聽(tīnɡ)之(zhī)(11),一(yì)心(xīn)以(yǐ)為(wéi)(12)有(yǒu)鴻(hónɡ)鵠(ɡǔ)(13)將(jiānɡ)至(zhì)(15),思(16)援(14)弓繳(zhuó)(17)而(ér)射(shè)之(zhī)(18)。雖(suī)與(yǔ)之(zhī)俱(jù)學(xué)(19),弗(fú)若(ruò)之(zhī)矣(yǐ)(20)。為(wéi)是(shì)其(qí)智(zhì)弗(fú)(24)若(ruò)與(yǔ)?曰(yuē)(21):非(fēi)然(rán)也(yě)(22)。
求採納
『拾』 學奕 文言文翻譯(選自《孟子》)
【課文說明】
這篇課文選自《孟子》的《告子篇》,是孟子談到學習態度和聰明不聰明的問題時舉的一個例子。
這則故事說明了學習態度的重要性,專心致志和思想老開小差,學習效果是很不相同的。
【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兩個人學習下棋,其中一個人學下棋時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弈秋的教導,可是他心裡一直認為天鵝會從頭頂飛過,想拿弓箭去射它。雖然他同前一個人在一起學習,學習的效果卻不如前面的人好。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說課稿】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學弈》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八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也是小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並為初中學習文言文打點基礎。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再加上學生又是第一次接觸,因此,我把指導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的難點,把理解每句話的意思作為教學的難點來突破。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生字,正確讀寫:弈秋 教誨 俱學 弗若 曰 矣 。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根據課後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
2、能力目標
通過討論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情感目標
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教法學法
1、教法:范讀領讀、點撥教學
2、學法: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1、警句引路、導入新課
2、范讀激趣、領讀通文
3、熟讀成誦、疏通文意
4、同桌互講、全班交流
5、合作探究、讀書明理
6、遷移訓練、練讀古文
「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准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在進行第一個教學環節時,我先出示以下警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請學生讀一讀,並說出自己的理解,然後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引導學生總結出這些警句的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告訴學生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她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
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古人雲:「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而現代的教育家也在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後,我先范讀課文兩遍,做到抑揚頓挫、有聲有色、流暢自如,感染學生,激發誦讀興趣。然後領讀,指導文言文的朗讀方法:一要把讀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頓得當。在學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確讀法後,讓學生自由練讀,達到熟讀成誦。讓學生自讀自悟,並結合文後的注釋理解每一話,貫通全文。
弄懂每一話的意思是學習文言文的難點,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自悟,藉助注釋揣摩句子的意思,再同桌互講,相互糾正補充,不懂的記下來,留待全班交流時提出與同學研討。在全班交流時,我採用點撥教學法,適時加以點撥,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最後指名說全文大意,我相機指導學生疏通文意。
學史可以明智,而明智的關鍵就是能從古文中明白一個道理,達到以古鑒今的目的,因此,在教學第五個環節時,我先出示兩個問題: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得出一個什麼道理?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
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第一個問題,弄懂兩個人學習效果的不同是因為學習態度不同,得出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達到讀書明理的目的。處理第二個問題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努力實踐新課標「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的要求,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學會用正確的思想指導自己的學習。
為了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我在講完課文後將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給學生,練讀文言文。這些文言成語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又為學生熟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板書說明
我的板書簡單明了,通過兩種不同的學習態度,得出兩個相反的學習結果,對比鮮明,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充分揭示了課文蘊涵的道理。
板書設計
學弈
專心致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