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軒美術
1. 合肥比較好的成人畫室
三里庵和信大廈3樓,文軒美術,從少兒到高中都有,也有大人學素描的,我家小孩就在那學的,學費也不貴
2. 請問,哪裡可以找到雲南美術出版社的初中美術教材
各地的大型新華書店才能買到!過去的老新華書店有的已經改名叫新華文軒!
3. 梁谷音的藝術特點
梁谷音的表演細膩優美,早在學生時代,就顯露出她的藝術才華。1959年一出《刺梁》獲上海青年會演一等獎。1961年畢業時,她已成為給昆劇班中的佼佼者。表演藝術家言慧珠曾在解放日報撰文,題為《表情細膩,戲路寬廣》,指出梁谷音的表演能力已超出一般青年演員體現的范疇。 梁谷音是位性格演員,她能調動各種手段,刻劃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如《思凡》中的小尼姑、《爛柯山》中的崔氏、《潘金蓮》中的潘金蓮、《婉容》中的婉容、《描容》中的趙五娘,都各具鮮明的性格特點,而且人物復雜的思想感情,都能細膩的表達出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香港著名作家施叔青在民報撰文,評梁谷音的潘金蓮:「把媚、恨、愛以及一絲風騷都結合一起,塑造出一個活生生的潘金蓮」。
梁谷音的表演講究身段的優美、講究創新,但又不失規矩。著名畫家程十發評梁谷音的《爛柯山》說:「一顰一笑,都翩翩入畫。」著名畫家謝稚柳、陳佩秋在《藝術世界》撰文說:「梁谷音的戲是千百張仕女圖」。
京劇表演藝術家趙燕俠在《北京日報》撰文說:「梁谷音的身段,軟中有硬,沖破了程式化,但又絕對是戲曲化。」 梁谷音身上縫了一塊布條,上寫道「我叫梁谷音,先坐汽車到杭州,然後轉乘火車到上海,上海站有人接」,就這樣,同車的一位好心叔叔一路盡義務把梁谷音帶到了大上海,送到了在上海站迎接梁谷音的媽媽面前,順利地考進了崑曲訓練班,決定了梁谷音的命運,也減輕了她母親沉重的經濟負擔。
梁谷音終究是在農村長大,土裡土氣,家裡又窮,身上穿的是土布破舊長袍,而周圍的同學有的都穿的是皮大衣,錦鍛襖,梁谷音臉色飢黃,神色呆滯,因此考試時差一點不取,最後一位考官(後來上海昆劇團的團長--李文軒)講「這孩子眼睛會講話」,決定先作備取生,試學一年。梁谷音自知是備取生,不能和同學們相比,需加倍努力,不然一年被淘汰,誰來養活自己呢?因此學習很用功,天不亮就起床練功,別人練一遍,梁谷音練數遍。但梁谷音還是經常坐冷板凳,因梁谷音在一群亮麗活潑的女孩中顯得黯淡,引不起老師的注視,突然有一日,主教老師朱傳茗講「離下課還有十分鍾,梁谷音,你來一遍『定情賜盒』中的出場」,梁谷音想一定要給老師一個好印象,用足了吃奶的功夫放開了嗓子,扭呀扭的出了場,拚命瞪大了眼睛,拚命地笑,逗得朱老師哈哈大笑,「好了!好了!你雖然不像楊貴妃,但看出了你的靈氣,你的藝術天分。」就此開始,梁谷音再不坐冷板凳,一學期結束,梁谷音就成為班裡的尖子。
《思凡·下山》 《思凡·下山》是梁谷音的成名作,也是學生時代的代表作,梨園界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一句行話,因為這二個都是獨角戲,一個人在舞台上三十分鍾,連唱帶做,載歌載舞,一氣呵成,而不能讓觀眾感到瘟,這需要演員有一定的功力。這個戲的成功來自於老師的辛勞,自己的努力,更來自於梁谷音在「萬福庵」四年的生活,梁谷音想起朝夕鍾鼓沉沉,死氣沉沉,梁谷音憶起小尼姑們麻木的神態,寂寞的黃昏,梁谷音想起沒完沒了的念經聲,敲不完的木魚聲,最讓梁谷音難以忘懷是逃出庵去的小尼姑們過了一年抱著孩子喜氣洋洋來看望師父們的情景,這一切的一切均在梁谷音腦中旋轉,在梁谷音心中湧出,與戲中的內容唱詞吻合,梁谷音忘了台上台下,忘了是梁谷音還是小尼姑,每當梁谷音演到「但願生下一個小孩兒,可不快活煞了梁谷音」跳跳蹦蹦地下場而再回頭一笑時,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才使梁谷音又回到現實中的梁谷音。
在學校的八年學藝生涯中,梁谷音主要是學老師,模彷老師,勤學苦練基本功,畢業以後,就進入創造角色,研究角色;開拓思路,把握人物,看書,看別人演戲,看前輩的精彩表演來豐富自己,提高自己。 通過多年的舞台生涯,梁谷音覺得昆劇藝術的表演,既要古典美又要現代美,要把古典的傳統形式牢牢掌握住,又要與現代文化的審美觀融合,統一起來,既要讓人感到你是個古代的人,又要能體現出現代意識,讓現代人理解,這也是慢慢地悟出來的。因此在梁谷音近廿年的表演中,梁谷音試圖融現代意識於傳統形式之中,譬如梁谷音經常演的《爛柯山》,這是一個很出名的、內容完整的傳統戲。朱買臣砍柴為生,廿年夫妻生活很清貧,妻子難耐飢寒,逼他寫下休書,改嫁張木匠,結果也難稱心,又離了木匠,而恰恰此時朱買臣中了高官,她悔恨交加以至神經失常,半瘋半癲去找前夫,朱買臣痛罵她一場,馬前潑水以示覆水難收,崔氏羞愧跳河自盡。照過去傳統崔氏是掃帚星,她嫁朱買臣,朱買臣中不了官,她一離開朱買臣,朱買臣就中了官,她嫁張木匠,張木匠新婚之夜就跌斷了腿,因此把一切責任就推倒在崔氏的身上。
梁谷音想,從故事內容講,在古代這樣的女子大逆不道,不能從一而終,但從現代人的角度梁谷音又真的很同情她,她並非水性楊花或嫌貧愛富,而只是為了溫飽,朱買臣要她粒米煮粥,還要自得其樂,一般女子怎能忍受。當然她與王寶釧相比是低了,但她沒有文化,目光短淺,跟了朱買臣廿年,吃不飽,穿不暖,很難為她了,就為了要活下去,為這點要求造成她那麼大的悲劇,好象不平衡,應該給她一點同情,不要把她完全作為反面人物來處理,劇中梁谷音們不作原結構改動,重在變其立意與情感。在《潑水》一場里,崔氏逼朱買臣寫了休書,又改嫁張木匠;朱買臣雖然對崔氏還有夫妻之情,幾次欲收難收,在眾目睽睽下,他何以拉下臉皮破鏡重圓,只得將水潑地,以示覆水難收,梁谷音也難以收你回去,這也是無奈之舉,完全可以理解,因此朱買臣所為也不能去指責他。而崔氏此時已失去常態,她盲目地產生希望,一廂情願,頭頂紅花,身披紅襖,興高采烈地去找前夫,滿懷信心地以為丈夫會收留於她,她可以穩穩當當作夫人,這就是一個不正常的人的自說自話,但也處在一個正常人的矛盾之中,她想到田家農戶多收了十斗米還要娶一妾,何況朱買臣做了官,肯定娶新夫人,不由悔愧萬分,但又想梁谷音終究是他舊時妻,論夫人梁谷音該第一位,於是莫名其妙地又狂笑起來,這段戲要演出崔氏的復雜心態,要演出她半瘋半癲的狀態,要誇張,要美,要尊重傳統的表演手法,但又要打破程式,要給觀眾一點刺激,要讓觀眾對崔氏的命運結局全身心地關注,梁谷音在《潑水》中加大動作幅度,吸收了一點印度舞蹈,和現代人對事物的看法,把它統一在一起,渾然一體,使人看不出痕跡。
4. 合肥哪個小孩美術培訓學校最好啊,幫我推薦一下。
上次聽朋友說三里庵文軒美術培訓機構還不錯,帶孩子去試聽了一下,感覺老師確實很專業
5. 你一直在的演職員表
職員表
出品人:趙雨潤
導演:秦君
運營統籌:張文軒
推廣:張浩
宣傳:馬媛媛
製片:王家榮
編劇:羅旻
攝影:柴然
美術:歐陽文睿
道具:楊珂
化妝:東河
錄音:高陽
6. 合肥哪裡有學畫畫的比較好的地方
合肥哪裡賣畫筆的文藝/體育肥西農興紫蓬山風景區安徽文達工程學院/字畫/紫蓬山合肥最便宜的學畫地方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