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交叉學科
① 舉例說明傳播學是一門交叉性學科
傳播學是與國家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甚至是每個人的社會生活都密切相關,與新聞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傳播學就像公共汽車,任何學科都可以上車,也可以隨時下站。
與生物交叉的學科有哪些
首先說如果對做植物感興趣,中科院植物所有專門的光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光合作用的。但估計你不想太偏到生物上去……
生物醫學工程是很普遍的專業,這裡面有很多老師做光學成像。
去年諾貝爾化學獎給了超分辨光學顯微鏡,科研上尤其是科研應用上還會熱一陣子,以後去實驗室做技術員或者去顯微鏡廠家做工程師還挺好的吧……
因為微生物學在現代生命科學研究中一直處於前沿地位。
首先,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大多數是在研究微生物的過程中首先被闡明的。例如,利用酵母菌的無細胞制劑進行酒精發酵的研究,闡明了生物體內糖酵解的途徑。
其次,微生物學為分子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創立、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依據,而且是它們進一步發展的必要工具。舉例來說,
DNA雙螺旋結構的確定,遺傳密碼的揭露,中心法則的建立,RNA逆轉錄酶的發現,以及基因工程的誕生,都是用微生物做實驗材料的,其實驗方法和指導思想也都與微生物學密切相關。再如,基因工程中的第一個限制性內切酶是從大腸桿菌中發現的,人們獲得的第一個基因——乳糖操縱子的部分DNA,是從大腸桿菌中分離出來的……如今,微生物學已成為分子生物學的三大支柱(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之一,可以說沒有對微生物的深入研究也就沒有今天的分子生物學。
第三,微生物學是基因工程乃至生物工程的主角。基因工程實質上是體外切割和重組DNA片段的過程,而其中所需的供體、受體、載體及工具酶,大都要由微生物來承擔和完成。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等四大工程,要使生物工程轉化為生產力,發揮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微生物是主角。這主要是因為微生物不僅可以在工廠化的條件下進行大規模生產,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還具有節約能源和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等優越性。
第四,微生物的多樣性為人類了解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提供了依據。微生物的多樣性,歸根到底是基因的多樣性,它為研究生命科學提供了豐富的基因庫。通過比較研究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線粒體DNA,人們意外發現它們的遺傳密碼不同,從而對生物進化的共生學說提出了挑戰。通過對16SrRNA的研究,人們發現了古細菌,並提出了生命起源的三原界系統,即古細菌原界、真細菌原界和真核生物原界。這說明微生物在生物的界級分類研究中佔有特殊地位。
第五,微生物學是整個生物學科中第一門具有自己獨特實驗技術的學科,如無菌操作技術、消毒滅菌技術、純種分離和克隆化技術、原生質體制備和融合技術及深層液體培養技術等。這些技術已逐步擴散到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研究中,成為研究生命科學的必要手段,從而為整個生命科學的發展,做出了方法學上的貢獻。
微生物學對生命科學的貢獻將會不斷延續。例如,1982年,美國微生物學家普魯西納發現了一種病原體,是一種毒蛋白,有人稱之為朊病毒。雖然朊病毒只有蛋白質而無核酸,但由它引起的疾病可以遺傳、傳染。這一發現震動了生物學界,因為它與中心法則是相違背的。普魯西納因此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可以預料,關於許多生命之謎的探索很可能在微生物的研究中獲得突破。
③ 為什麼說交叉學科往往會是科學的生長點,並通過舉例說明
學科交叉是「跨學科」研究活動,其結果導致的知識體系構成了交叉科學。內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之容間本來就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人類社會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人類對於自然界的認識所形成的科學知識體系也必然就具有整體化的特徵。
科學史表明,科學經歷了綜合、分化、再綜合的過程。現代科學則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而交叉科學又集分化與綜合於一體,實現了科學的整體化。
學科交叉點往往就是科學新的生長點、新的科學前沿,這是最有可能產生重大的科學突破,使科學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交叉科學是綜合性、跨學科的產物,因而有利於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復雜科學問題、社會問題和全球性問題。
④ 舉例說明電化學是一門交叉學科
電化學是物理化學裡麵包含的,屬於物理化學,所以它是一門物理和化學交叉的學科。
⑤ 舉例各行業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應用實例 並分析各產品中相關技術的應用情況
機電一體化的特點:
1、具有綜合性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由機械技術、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有機結合形成的一門跨學科的邊緣科學。各種相關技術被綜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在這一系統中,它們彼此相互苛刻要求,彼此又取長補短,從而不斷地向著理想化的技術發展。因此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具有綜合性的高水平技術。
2、廣而強的應用性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以機械為母體,以實踐機電產品開發和幾點過程式控制制為基礎的技術,是可以滲透到機械繫統和產品的普遍應用性技術,幾乎不受行業限制。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計算機技術,以信息化為內涵智能化為核心,開發和生、產了性能更好的功能更強的機電一體化系統和產品。
3、多層次的系統化
機電一體化是將工業產品和過程利用各種技術綜合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強調各種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與精密機械技術)的協同和集成,強調層次化和系統化。無論從單參數、單擊控制到多參數、多級控制,還是從單件單品生產工藝到柔性及自動化生產線,直到整個系統工程設計,機電一體化技術都體現在系統各個層次的開發和應用中。
4、整體的最優化
從系統工程觀點出發,充分利用新技術及其相互交叉融合的優勢,實現機電一體化系統(或產品)的高附加值、高效率、高性能、省材料、省能源、低損耗、低污染、省時省力等等。比如採用數控機床、柔性生產線、工業機器人和計算機管理等高科技機電一體化技術和系統以後,各就可以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各生產過程,幾乎不需要重新設計製造工藝設備,大大縮短了整個生產周期。
5、使用簡易化
從開發上來看,機電一體化技術主要包括技術原理和使機電一體化系統和產品得以實現、使用和發展的技術群體這就需要開發人員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具有廣博的技術知識,還要不斷的學習和更新相關知識。從使用上來看一般用戶對機電一體化系統(或產品)不必精通其原理,不必具有豐富的技術知識,用戶需要的是功能強、操作簡便、人機協作關系好的機電一體化系統(或產品)。
6、提高了安全性
機電一體化系統一般都具有自動保護的功能,可避免或減少人身和設備事故發生的可能性,顯著地提高了安全性。有些機電一體化系統甚至可以在惡劣和危險的環境中作無人的自動操作。如機器人可以不顧危險,在海里、在宇宙空間、在核反應堆等一些危險場合工作。
7、具有高可靠性、高穩定性和長壽命
機電一體化系統幾乎沒有機械磨損,因此系統的壽命提高,故障率降低,可靠性和穩定性增強。有些機電一體化系統甚至可以做到不需要維修,具有自動診斷、自動修復的功能。
8、具有柔性
柔性是機電一體化系統的特點。根據需要的變化,用機電一體化技術無需改裝系統就可以及時地對系統的結構和生產過程作必要的從系統的觀點出發,根據系統功能目標和優化組織結構目標,以智能、調整、修改,因此機電一體化技術是解決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重要途徑。
機電一體化的發展狀況及發展趨勢
機電一體化是傳統工業被微電子技術逐步滲透過程所形成的一個新概念,它是微電子技術、機械技術相互交融的產物,是集多種技術為一體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機電一體化不是機械技術與電子技術的簡單疊加,而是為達到取長補短,相互補充的目的而將電子設備的信息處理功能融合到機械裝置中,使裝置更具有系統性、完整性、科學性和先進性,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技術」和「產品」的內容,是機械繫統和微電子系統的有機結合,是賦予了新的功能和性能的新一代產品。
⑥ 設計心理學為什麼具有學科交叉性和邊緣性舉例說明
你的問題太大,不適合在這里回答。我知道一些,簡單的給你吃虧。就心理學,就是多元素的,設計也是多元素的。它們跟其他學科的交叉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密切。所以說,交叉性和邊緣性,是客觀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⑦ 數字媒體藝術的交叉學科特徵
問劉方吧,她很厲害的~
⑧ 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領域之間交叉的學科都有什麼[求助]
經濟學就是這樣一個學科。
⑨ 舉例說明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聯系的,200字以上,急!
近代科學發展特別是科學上的重大發現和國計民生中的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回,常常答涉及不同學科的相互交充滿和相互滲透。學科交叉逐漸形成一批交叉學科,如化學與物理學的交叉形成了物理化學和化學物理學,化學與生物學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物理學與生物學交叉形成了生物物理學等。這些交叉學科的不斷發展大大地推動了科學進步,因此學科交叉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體現了科學向綜合性發展的趨勢。科學上的新理論、新發明的產生,新的工程技術的出現,經常是在學科的邊緣或交叉點上,重視交叉學科將使科學本身向著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這是符合自然界存在的客觀規律的。由於現有的學科是人為劃分的,而科學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根據人們的認識水平,過去只有天文學、地理(地質)、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六個一級學科;而經過20世紀科學的發展和交叉研究,又逐漸形成了新的交叉學科,如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等
⑩ 物理與生命科學交叉產生了哪些新興學科
生命科學是系統地闡述與生命特性有關的重大課題的科學。支配著無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學定律同樣也適用於生命世界,無須賦於生活物質一種神秘的活力。對於生命科學的深入了解,無疑也能促進物理、化學等人類其它知識領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