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火候文言文

火候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13:16:33

1. 有什麼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文言文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等等很多很多。
希望幫到你。

2. 我想要范進中舉的文言文(很急)

原文
范進進學回家,母親、妻子俱各歡喜。正待燒鍋做飯,只見他丈人胡屠戶,手裡拿著一副大腸和一瓶酒,走了進來。范進向他作揖,坐下。胡屠戶道:「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歷年以來,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積了甚麼德,帶挈你中了個相公,我所以帶個酒來賀你。」范進唯唯連聲,叫渾家把腸子煮了,燙起酒來,在茅草棚下坐著。母親自和媳婦在廚下造飯。胡屠戶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個體統來。比如我這行事里,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們跟前裝大?若是家門口這些做田的,扒糞的,不過是平頭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這就是壞了學校規矩,連我臉上都無光了。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所以這些話我不得不教導你,免得惹人笑話。」范進道:「岳父見教的是。」胡屠戶又道:「親家母也來這里坐著吃飯。老人家每日小菜飯,想也難過。我女孩兒也吃些。自從進了你家門,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可憐!可憐!」說罷,婆媳兩個都來坐著吃了飯。吃到日西時分,胡屠戶吃的醺醺的。這里母子兩個,千恩萬謝。屠戶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

次日,范進少不得拜拜鄉鄰。魏好古又約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來往。因是鄉試年,做了幾個文會。不覺到了六月盡間,這些同案的人約范進去鄉試。范進因沒有盤費,走去同丈人商議,被胡屠戶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道:「不要失了你的時了!你自己只覺得中了一個相公,就『癩蝦蟆想吃起天鵝肉』來!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見你老,不過意,舍與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爺來!這些中老爺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見城裡張府上那些老爺,都有萬貫家私,一個個方面大耳?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趁早收了這心,明年在我們行事里替你尋一個館,每年尋幾兩銀子,養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經!你問我借盤纏,我一天殺一個豬還賺不得錢把銀子,都把與你去丟在水裡,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風!」

一頓夾七夾八,罵的范進摸門不著。辭了丈人回來,自心裡想:「宗師說我火候已到,自古無場外的舉人,如不進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因向幾個同案商議,瞞著丈人,到城裡鄉試。出了場,即便回家。家裡已是餓了兩三天。被胡屠戶知道,又罵了一頓。

到出榜那日,家裡沒有早飯米,母親吩咐范進道:「我有一隻生蛋的母雞,你快拿集上去賣了,買幾升米來煮餐粥吃,我已是餓的兩眼都看不見了。」范進慌忙抱了雞,走出門去。才去不到兩個時候,只聽得一片聲的鑼響,三匹馬闖將來。那三個人下了馬,把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聲叫道:「快請范老爺出來,恭喜高中了!」母親不知是甚事,嚇得躲在屋裡;聽見中了,方敢伸出頭來,說道:「諸位請坐,小兒方才出去了。」那些報錄人道:「原來是老太太。」大家簇擁著要喜錢。正在吵鬧,又是幾匹馬,二報、三報到了,擠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滿了。鄰居都來了,擠著看。老太太沒奈何,只得央及一個鄰居去尋他兒子。

那鄰居飛奔到集上,一地裡尋不見;直尋到集東頭,見范進抱著雞,手裡插個草標,一步一踱的,東張西望,在那裡尋人買。鄰居道:「范相公,快些回去!你恭喜中了舉人,報喜人擠了一屋裡。」范進道是哄他,只裝不聽見,低著頭往前走。鄰居見他不理,走上來,就要奪他手裡的雞。范進道:「你奪我的雞怎的?你又不買。」鄰居道:「你中了舉了,叫你家去打發報子哩。」范進道:「高鄰,你曉得我今日沒有米,要賣這雞去救命,為甚麼拿這話來混我?我又不同你頑,你自回去罷,莫誤了我賣雞。」鄰居見他不信,劈手把雞奪了,摜在地下,一把拉了回來。報錄人見了道:「好了,新貴人回來了。」正要擁著他說話,范進三兩步走進屋裡來,見中間報帖已經升掛起來,上寫道:「捷報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

范進不看便罷,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兩手拍了一下,笑了一聲,道:「噫!好了!我中了!」說著,往後一交跌倒,牙關咬緊,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將幾口開水灌了過來。他爬將起來,又拍著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著,不由分說,就往門外飛跑,把報錄人和鄰居都嚇了一跳。走出大門不多路,一腳踹在塘里,掙起來,頭發都跌散了,兩手黃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眾人拉他不住,拍著笑著,一直走到集上去了。眾人大眼望小眼,一齊道:「原來新貴人歡喜瘋了。」老太太哭道:「怎生這樣苦命的事!中了一個甚麼舉人,就得了這個拙病!這一瘋了,幾時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這樣的病!卻是如何是好?」眾鄰居勸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們而今且派兩個人跟定了范老爺。這里眾人家裡拿些雞蛋酒米,且管待了報子上的老爹們,再為商酌。」

當下眾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斗米來的,也有捉兩只雞來的。娘子哭哭啼啼,在廚下收拾齊了,拿在草棚下。鄰居又搬些桌凳,請報錄的坐著吃酒,商議他這瘋了,如何是好。報錄的內中有一個人道:「在下倒有一個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眾人問:「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爺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歡喜狠了,痰湧上來,迷了心竅。如今只消他怕的這個人來打他一個嘴巴,說:『這報錄的話都是哄你,你並不曾中。』他吃這一嚇,把痰吐了出來,就明白了。」眾鄰都拍手道:「這個主意好得緊,妙得緊!范老爺怕的,莫過於肉案子上胡老爹。好了!快尋胡老爹來。他想是還不知道,在集上賣肉哩。」又一個人道:「在集上賣肉,他倒好知道了;他從五更鼓就往東頭集上迎豬,還不曾回來。快些迎著去尋他。」

一個人飛奔去迎,走到半路,遇著胡屠戶來,後面跟著一個燒湯的二漢,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錢,正來賀喜。進門見了老太太,老太太大哭著告訴了一番。胡屠戶詫異道:「難道這等沒福?」外邊人一片聲請胡老爹說話。胡屠戶把肉和錢交與女兒,走了出來。眾人如此這般,同他商議。胡屠戶作難道:「雖然是我女婿,如今卻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聽得齋公們說:打了天上的星宿,閻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鐵棍,發在十八層地獄,永不得翻身。我卻是不敢做這樣的事!」鄰居內一個尖酸人說道:「罷么!胡老爹,你每日殺豬的營生,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閻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記了你幾千條鐵棍;就是添上這一百棍,也打甚麼要緊?只恐把鐵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這筆帳上來。或者你救好了女婿的病,閻王敘功,從地獄里把你提上第十七層來,也不可知。」報錄的人道:「不要只管講笑話。胡老爹,這個事須是這般,你沒奈何,權變一權變。」屠戶被眾人局不過,只得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把方才這些小心收起,將平日的凶惡樣子拿出來,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眾鄰居五六個都跟著走。老太太趕出來叫道:「親家,你只可嚇他一嚇,卻不要把他打傷了!」眾鄰居道:「這自然,何消吩咐。」說著,一直去了。

來到集上,見范進正在一個廟門口站著,散著頭發,滿臉污泥,鞋都跑掉了一隻,兀自拍著掌,口裡叫道:「中了!中了!」胡屠戶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說道:「該死的畜生!你中了甚麼?」一個嘴巴打將去。眾人和鄰居見這模樣,忍不住的笑。不想胡屠戶雖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心裡到底還是怕的,那手早顫起來,不敢打到第二下。范進因這一個嘴巴,卻也打暈了,昏倒於地。眾鄰居一齊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漸漸喘息過來,眼睛明亮,不瘋了。眾人扶起,借廟門口一個外科郎中的板凳上坐著。胡屠戶站在一邊,不覺那隻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自己心裡懊惱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連忙問郎中討了個膏葯貼著。
范進看了眾人,說道:「我怎麼坐在這里?」又道:「我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夢里一般。」眾鄰居道:「老爺,恭喜高中了。適才歡喜的有些引動了痰,方才吐出幾口痰來,好了。快請回家去打發報錄人。」范進說道:「是了。我也記得是中的第七名。」范進一面自綰了頭發,一面問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臉。一個鄰居早把那一隻鞋尋了來,替他穿上。見丈人在跟前,恐怕又要來罵。胡屠戶上前道:「賢婿老爺,方才不是我敢大膽,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來勸你的。」鄰居內一個人道:「胡老爹方才這個嘴巴打的親切,少頃范老爺洗臉,還要洗下半盆豬油來!」又一個道:「老爹,你這手明日殺不得豬了。」胡屠戶道:「我那裡還殺豬!有我這賢婿,還怕後半世靠不著也怎的?我每常說,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裡頭那張府、周府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你們不知道,得罪你們說,我小老這一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想著先年,我小女在家裡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和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說罷,哈哈大笑。眾人都笑起來。看著范進洗了臉,郎中又拿茶來吃了,一同回家。范舉人先走,屠戶和鄰居跟在後面。屠戶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到了家門,屠戶高聲叫道:「老爺回府了!」老太太迎著出來,見兒子不瘋,喜從天降。眾人問報錄的,已是家裡把屠戶送來的幾千錢打發他們去了。范進拜了母親,也拜謝丈人。胡屠戶再三不安道:「些須幾個錢,不夠你賞人。」范進又謝了鄰居。正待坐下,早看見一個體面的管家,手裡拿著一個大紅全帖,飛跑了進來:「張老爺來拜新中的范老爺。」說畢,轎子已是到了門口。胡屠戶忙躲進女兒房裡,不敢出來。鄰居各自散了。

范進迎了出去,只見那張鄉紳下了轎進來,頭戴紗帽,身穿葵花色圓領,金帶、皂靴。他是舉人出身,做過一任知縣的,別號靜齋,同范進讓了進來,到堂屋內平磕了頭,分賓主坐下。張鄉紳先攀談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親近。」范進道:「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無緣,不曾拜會。」張鄉紳道:「適才看見題名錄,貴房師高要縣湯公,就是先祖的門生,我和你是親切的世弟兄。」范進道:「晚生僥幸,實是有愧。卻幸得出老先生門下,可為欣喜。」張鄉紳四面將眼睛望了一望,說道:「世先生果是清貧。」隨在跟的家人手裡拿過一封銀子來,說道:「弟卻也無以為敬,謹具賀儀五十兩,世先生權且收著。這華居其實住不得,將來當事拜往,俱不甚便。弟有空房一所,就在東門大街上,三進三間,雖不軒敞,也還干凈,就送與世先生;搬到那裡去住,早晚也好請教些。」范進再三推辭,張鄉紳急了,道:「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若要如此,就是見外了。」范進方才把銀子收下,作揖謝了。又說了一會,打躬作別。胡屠戶直等他上了轎,才敢走出堂屋來。
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細絲錠子,即便包了兩錠,叫胡屠戶進來,遞與他道:「方才費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錢來。這六兩多銀子,老爹拿了去。」屠戶把銀子攥在手裡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著。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進道:「眼見得我這里還有這幾兩銀子,若用完了,再來問老爹討來用。」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裡揣,口裡說道:「也罷,你而今相與了這個張老爺,何愁沒有銀子用?他家裡的銀子,說起來比皇帝家還多些哩!他家就是我賣肉的主顧,一年就是無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銀子何足為奇!」又轉回頭來望著女兒,說道:「我早上拿了錢來,你那該死行瘟的兄弟還不肯,我說:『姑老爺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銀子送上門來給他用,只怕姑老爺還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銀子家去,罵這死砍頭短命的奴才!」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著頭,笑迷迷的去了。

3. 求文言文大神,急需翻譯

白茶,是一種獨特的品種,與一般的茶不同。
枝條鋪開,葉子薄的透亮。在山崖樹林深處,零星的生長~~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雖。現有的,不過四五個家系;實際產茶的,不過一二株;只能產出二三銙茶而已。采出的茶葉尖牙不多,尤尤其難於蒸焙,火候一旦控制不好就會變得跟普通茶葉差不多了。必須精細的控制制茶程序,用最合適的工藝,就能製成內外通透就像未開的璞玉一樣,它是無與倫比的。用淺焙工藝的也有,但品質不如(蒸焙的)。

4. 文言文造白糖中塞的意思

文言文造白糖中塞的意思?
「塞」sāi
堵,填滿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規。
堵住器物口的東西。
【原文】凡閩、廣南方,經冬老蔗,用車同前法。榨汁入缸,看水花為火色。其花煎至細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試,粘手則信來矣。此時尚黃黑色,將桶盛貯,凝成黑沙。然後以瓦溜(教陶家燒造)置缸上。其溜上寬下尖,底有一小孔,將草塞住,傾桶中黑沙於內。待黑沙結定,然後去孔中塞草,用黃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內,溜內盡成白霜。最上一層厚五寸許,潔白異常,名曰洋糖(西洋糖絕白美,故名)。下者稍黃褐。
造冰糖者將洋糖煎化,蛋青澄去浮滓,候視火色。將新青竹破成篾片,寸斬撒入其中。經過一宵,即成天然冰塊。造獅、象、人物等,質料精粗由人。凡白糖②有五品,「石山」為上,「團枝」次之,「瓮鑒」次之,「小顆」又次,「沙腳」為下。
【翻譯】我國南方的福建和廣東一帶有過了冬的成熟老甘蔗,它的壓榨方法與前面所講過的方法一樣。將榨出的糖汁引入糖缸之中,熬糖時要通過注意觀察蔗汁沸騰時的水花來控制火候。當熬到水花呈細珠狀,好像煮開了的羹糊似的時,就用手捻試一下,如果粘手就說明已經熬到火候了。這時的糖漿還是黃黑色,把它盛裝在桶里,讓它凝結成糖膏,然後把瓦溜(請陶工專門燒制而成)放在糖缸上。這種瓦溜上寬下尖,底下留有一個小孔,用草將小孔塞住,把桶里的糖膏倒入瓦溜中。等糖膏凝固以後就除去塞在小孔中的草,用黃泥水從上淋澆下來,其中黑色的糖漿就會淋進缸里,留在瓦溜中的全都變成了白糖。最上面的一層約有五寸多厚,非常潔白,名叫「西洋糖」(西洋糖非常白,因此而得名),下面的一層稍帶黃褐色。
製造冰糖的方法是:將最上層的白糖加熱溶化,用雞蛋清澄清並去除掉面上的浮渣,要注意適當控制火候。將新鮮的青竹破截成一寸長的篾片,撒入糖液之中。經過一夜之後就自然凝結成天然冰塊那樣的冰糖。製作獅糖、象糖及人物等形狀的糖,糖質的精粗就可以隨人們自主選用了。白(冰)糖中分為五等,其中「石山」為最上等,「團枝」稍微差些,「瓮鑒」又差些,「小顆」更差些,「沙腳」則為最差。

5. 古文中的"火候"和現代漢語中的"火候"是相同的意思嗎

明顯不一樣

6. 文言文侯和候的區別

「侯」和「候」是容易被混淆的形近字。
「侯」, 可以指封國的國君,如《周易》:「利建侯.」(有利於建國封侯)秦漢以後,「侯」也指僅次於王的爵位,如《陳涉世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古時士大夫間也常以「侯」作為尊稱,杜甫有詩「李侯有佳句」,「侯」相當於今天的「君」.「侯」可作為聲旁,構成一些形聲字,如「猴」「喉」「瘊」等.
「候」一般指「等候」「等待」,比如「候車、候診、候補」中的「候」.「候」也可指「問好」,如「問候」.還可指隨時變化的情狀,如「時候」「氣候」「火候」等.「候」不充當聲旁構成形聲字.侯(hou第二聲):1、我國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2、泛指達官貴人;3、姓.

7. 請問各位高手下面的一段古文言文怎麼翻譯

老子說:治大國就好像烹調小魚(要恰到好處),世間事物發展的真理也隱藏在這裡面。但凡味道的根源,水是最基本的。甜、酸、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甜、酸、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決定了味道,燒煮九次,味道也會隨之改變九次,火候很關鍵。火候有時快有時慢,(根據火候大小)可以去除腥氣和臊膻之氣,必須要這樣去調理,才不會失去材料原本的精華。調和味道離不開甜、酸、苦、辛、咸,用量的順序和具體用多少,差別雖然細微,但有一定準則。它們在鼎中的變化,可精妙到「微纖」的程度,就算心罩有數,言語無法說明,心思不能曉喻,其精微之處,就好像射箭、駕車一般,也如同陰陽的變化與四時的運行。容湖一號美食店傳承老子所說的烹飪要訣:對食材精挑細選,傾注心血去烹飪製作,讓各位食客在盡情享受視覺和味覺的豐盛宴席之時,也感受到美食養生的根本。只有各位食客對我們容湖一號一直存在雅興,我們才能感到暢快無比。長年為南來北往的的食客服務,我們快樂到一點也不羨慕神仙。謹以此序為店記來與各位食客互相勉勵。

8. 豬肉頌文言文翻譯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翻譯:把鍋子洗得乾乾凈凈,少許放水,燃上柴木、雜草,抑制火勢,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煨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黃州有這樣好的豬肉,價錢賤得像泥土一樣;富貴人家不肯吃,貧困人家又不會煮。我早上起來打上兩碗,自己吃飽了您莫要理會。
一道東坡肉就好了~

9. 誰能幫我完全解釋這篇文言文

我為諸君說端的 命蒂從來在真息
我,曹文逸自稱。諸君指當時並後世修仙學道的人。端的,即是真正而又的確。命蒂,即是吾人生命最關緊要的地方。凡花葉瓜果,和枝莖相連處,都叫作蒂。此處一斷:花葉就立刻枯稿,瓜果就不能生長。真息與凡息不同。凡息粗,真息細。凡息淺,真息深。凡息快,真意慢。真息是凡息的根源。凡息是真息的發泄。真息可以化為凡息。凡息也可以化為真息。譬如山中石頭縫里流出的泉水,就是真息。江河中風翻浪涌的長流水,就是凡息。

照體長生空不空 靈鑒涵天容萬物
照體,是迴光返照自己性體。長生,即是性體永久存在。空,是說性體本空。但因為這個性體無所不包,真空與妙有同時顯露,所以又說不空。鑒,是鏡子。靈鑒,就是指性體而言。涵天容萬物,就是把天地萬物都包合容納在這個靈鑒之中。第二句,說的是命。第三第四句說的是性。

太極布妙人得一 得一善持謹勿失
《易經》上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道德經》上說:"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就是太極布妙的意思。一就是道。得一就是得道。老子說:道生一。周子就說:無極而太極。老子說:一生二。孔子就說:太極生兩儀。因此我們可以明白,道就是無極,一就是太極,二就是兩儀,兩儀就是陰陽,陰陽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氣。道不可說,一不可見。凡可以說可以見的,不是二,便是三。譬如上下、左右、前後、大小、長短、厚薄、多少、輕重.冷熱、剛柔、吉凶、利害、善惡、是非、虛實、有無、性命、神氣.陰陽、這些相對的都是二。在這些二的當中那個就是三。有了三以後,就能演變而成千成萬。所以老子說: "三生萬物。"萬物既然是從道中生出來的,我們人類號稱萬物之靈,自然也是從道中生出來的。離開道就沒有世界,也就沒有人類。人得一,是說每個人都得著大道全體中極小一部分。但可惜微末得很。倘若我們把這點微末東西再弄失掉,恐怕第二世連人也做不成。漸漸要變成下劣的動物。所以作者勸大眾們,幸而生成一個人身,就應該時時刻刻,小心謹慎,護持此道,切勿令他喪失。

宮室虛閑神自居 靈府煎熬枯血液
宮室虛閑,比喻人身沒有惡習和各種不良的嗜好,以及心中沒有妄想和雜念。果能如此,我們的元神自然安安穩穩住在裡面,不至於流離失所,飄盪忘歸。然而世上人們,心中常常被七情六慾攪擾,沒有片刻清涼。情慾一動,陰火跟著就動。陰火一動,周身氣血津液都要受傷。弄得面黃肌瘦,形容枯焦。這個病根,就在於人人心中看不破,放不下。所以說靈府煎熬枯血液。人的意識與思想發源之處,叫作靈府。

一悲一喜一思慮 一縱一勞形蠹弊
凡人當失意的時候,就要悲哀。當得意的時候就要歡喜。遇到困難,不能解決,就要思慮。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更不免時時用盡心思,我們平時所經過的境界,十分之九都是失意,很少有得意的時候。幾十年有限光陰,就在憂患中消磨干凈。身心放鬆是縱。身心緊張是勞。一時放鬆,一時緊張,就是一縱一勞。我們的肉體受不住這許多刺激,自然要變成衰朽不可救葯了。形蠹弊,是說身體裡面腐壞,等於木頭被蟲蛀一樣。

朝傷暮損迷不知 喪亂精神無所據
早也吃虧。晚也吃虧。白己糊胡塗塗不曉得厲害。精神耗喪而昏亂。若問他們,在世做人怎樣可以做得好,出世修道怎樣可以修得成。他們絲毫沒有把握。

細細消磨漸漸衰 耗竭元氣神乃去
因為是細細消磨,所以吾人身體有虧損,尚不至於感受劇烈之痛苦。因為是漸漸衰老,所以人生數十年中,每容易忽略過去。不知不覺的頭發白了,麵皮皺了。不知不覺的血液枯了,筋骨硬了。元氣,就是元始中和之氣。又名為先天氣。實在講起來,就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一種生氣。宇宙間生氣,本是無窮。但每個人身體上由娘肚子里帶來的那點生氣,可憐太少。從小到老,幾十年中,身體裡面所儲蓄的生氣,消耗已盡。我們的靈魂就要和我們的肉體告別了。形神分離,人豈能不死。

只道行禪坐亦禪 聖可如斯凡不然
禪字可以作定字解。一般唱高調的人,都曉得說:行也在定,坐也在定,甚至於睡卧也在定,不必要做什麼工夫。倘若早早晚晚,刻苦用功,反嫌他過於執著,缺乏活潑天機。或者笑他是磨磚作鏡。然而這種活只能對程度很高的人說,不能對普通人說。聖人可以這樣做。凡夫方萬辦不到。

萌芽脆嫩須含蓄 根識昏迷易變遷
草木最初從土裡長出的小體,叫作萌芽。因為他的體質脆弱而嬌嫩,經不起損傷。須要培養有法,保護得宜,他日方有成材的希望。這就是比喻人身中一點生氣,根基不牢,最容易喪失。須要設法把他含蓄在身內,不讓他常常向外面發瀉。然後吾人壽命方可延長。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六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識。根與識被塵境所擾亂,陷入昏迷狀態。容易由善變惡,由正變邪。若不徹底下一番苦功,恐怕沒有什麼好結果。

磋跎不解去荊棘 未聞美稼出荒田
荒田之中,多生荊棘。倘若懶惰懈怠,游手好閑,不把田中荊棘斬除干凈,好的稻穀決不會生長出來。這兩句話,比喻人心中妄想,以及惡劣的習慣,若不去盡,工夫很難有進步,好的效驗不易於發現。

九年功滿火候足 應物無心神化速
九是陽數中的極數。九年,表示純陽之意。不是必定要九個年頭。功滿,是說工夫圓滿。火候足,是說用功到了這個時候,可以告一段落。應物,就是在世間做利物濟人的事業。無心,就是隨緣去做,不是有心要做功德。神化速,就是用自己全神來行教化,功效自然很快。孟子書上說:"所過者化。所存者神。"與此處意思相同。

無心心即是真心 動靜兩忘為離欲
無心心,就是無念頭的心體。普通人心中沒有一分鍾不起念頭。他們認為這個念頭是心的本體,其實錯了。諸君要曉得,那個無念的心方是真心,有念的心卻是假心。人能認識真心,自然一動一靜全是天機,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這個就叫做離欲。

神是性兮氣是命 神不外馳氣自定
古丹經常說:"是性命。非神氣。"是對工夫深程度高的人說法。此處說,"神是性、氣是命。°是對普通人說法。各有用意,並非矛盾。因為普通人只認得他們自己肉體。除了肉體以外,從來不注意到神氣上去。如果教他們認得神氣兩個字的作用,比較普通人,已算是大有進步。性命二字的真相,只好留待日後他們自己去參悟了。修煉家初等工夫,離不掉神氣。須要把自己的神收在肉體裡面,然後氣方能走得下。

本來兩物更誰親 失去將何為本柄
二物,就是神與氣。這兩樣東西,本來最親密不過。神離開氣,神無所養。氣離開神,氣無所馭。沒有氣來養神,神就要逃亡。沒有神來馭氣,氣就要耗散。失掉一項,即等於失掉兩項。請問還有什麼東西作我們身體的根本。作我們自己的把柄呢。

混合為一復忘一 可與元化同出沒
混合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氣合一的工夫。復忘一,就是工夫做到神氣合一之後,不要死死的執著捨不得放鬆。須要把這個合一的景象忘記方好。既能合一。復能忘一。那時身中氣候,自然與元始造化機關同出同沒。出是顯露。沒是隱藏。化機應該顯露時就顯露。化機應該隱藏時就隱藏。自己絲毫不作主張。

透金貫石不為難 坐脫立亡猶倏忽
尋常人精神被肉體限制住了,不能直接的達到身外物質上去。修煉成功的人,精神可以離開肉體,而能支配肉體以外的別種物質。所以說透金貫石不為難。倏忽,是頃刻之間。坐脫立之,是坐著或是立著的時候,我們的神倘若要離開肉體,頃刻就可以離開,不至於被肉體所拘束。

此道易知不易行 行忘所行道乃畢
這個道理,雖容易明白,卻不易於實行。縱能勉強去行持,也難以畢業。必須由勉強而進於自然。由自然而造於渾然,由渾然而至於釋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畢。

莫將閉息為真務 數息按圖俱未是
息是鼻中呼吸。閉息,是把呼吸暫時閉住。數息,是數自己的呼吸。從一二三四,數到幾十幾百。按圖,是按照圖樣做工夫,或用全副精神死守身中某一竅,或動手動腳做各種姿式。這些法子,都不是大道。因為閉息病在勉強,數息未免勞心,按圖又嫌執著。對於自然大道相差太遠。

比來放下外塵勞 內有縈心兩何異
比來,等於近來。曹真人意思說:修道的人們,在近來這個時候,既然能把身外的一切塵勞都放下了。為什麼身內的塵勞卻放不下,仍舊有許多東西掛在心頭。請問身內百事縈心,比較身外一切塵勞,有何分別呢。

但看嬰兒處胎時 豈解有心潛算計
諸君請看嬰兒尚未出胎在娘肚子里那十個月的時候,嬰兒心中可曾經在暗地裡算計什麼。諸君既要學道,何不先學嬰兒。

專氣致柔神久留 往來真息自悠悠
老子道德經第十章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專氣,就是專心一志在氣上面做工夫。致柔,就是工夫柔和到了極處,沒有絲毫剛強急迫的樣子。果能如此,神就可以久留於身中,而不向外馳。神不外馳氣自定。氣定之後,真息自有發動之時。悠悠二宇,是形容真息的樣子,深長而久遠,和緩而幽閑。

綿綿迤邐歸元命 不汲靈泉常自流
綿綿,微細不絕之意。迤邐,旁行連延之意。元命即人身生命根源。這句是形容真意在身內行動的狀態。雖說四肢百骸無處不到,然自有他的歸根復合之處。靈泉,在後文又叫作神水。地面上泉水總是往下流,不會往上流。人要用水,非拿器物汲取不可。人身上的靈泉,卻無須汲取,自然會在身中周身循環。真息所到之處,即是靈泉所到之處。因為津能化氣,氣能化津,充滿一身,所以有如此妙用。

三萬六千為大功 陰陽節候在其中
今歷法一晝夜共九十六刻。古歷法一晝夜共百刻。張紫陽《金丹四百宇》序上說:"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總計三千刻,十月總計三萬刻。行住坐卧,綿綿若存。胎氣既凝,嬰兒顯相。玄珠成象,太乙合真。三萬刻之中,可以奪天上三萬年之數,何也。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節候。所以三萬刻能奪三萬年之數也,故一年十二月,總有三萬六千之數。雖愚昧小人,行之立躋聖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段文章,說得很明白,可以作此處註解。曹文逸是宋徽宗宣和年間人,在民國紀元前的七百九十年。張紫陽是宋神宗熙寧年間人,在民國紀元前約八百四十年。兩人前後距離不過五十年。所以他們的論調頗有幾分相近。

蒸融關脈變筋骨 處處光明無不通
此二句是說工夫的效驗。蒸是蒸發。融是融化。關是關節。脈是血脈。變是變換。先蒸發而後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讓他堅硬,而後方能慢慢地變換。這個工夫,就叫做金丹換骨。處處光明,即是《孫不二女丹經》中所說,"元神來往處,萬竅發光明"的意思。無不通,即是周身全部通暢,沒有一處閉塞。

三彭走出陰屍宅 萬國來朝赤帝宮
三彭,即是三屍。道書常說,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令人愚痴沒有智能。中屍名彭質,在人胸中,令人煩惱不能清靜。下屍名彭矯,在人腹中,令人貪飲食男女之欲。或名三屍神。又名三屍蟲。《太清中黃真經》上有兩句,"可惜玄宮十二樓,那知反作三蟲宅"。這個意思,就是說吾人潔凈美好的身體被許多三屍蟲盤據在裡面,弄得穢惡不堪,是很可惜的。道家斬三屍法子,有用符咒的,有守庚中的,有服丹葯的,都不算徹底解決。此處用內煉工夫,運元和之氣,充滿臟腑,蒸融關脈,變換筋骨,逼令三屍無處藏身,非拋棄他們的老巢子逃走不可。壞東西一去,好東西就來了。萬國來朝,比喻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精氣神,都聚會在絳宮一處。絳宮屬於心的部位,心屬火。其色赤,醫家稱為君主之宮,所以叫作赤帝宮。

借問真人何處來 從前元只在靈台
真人,即是真我。吾人肉體有生有死,不能算是真我,只可以叫作假我。除掉有形質的肉體,尚剩下那個無形質的念頭。是否可以叫作真我?然而也不是真我。因為那個念頭,也是忽起忽滅,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再除掉忽起忽滅的念頭,另外尋出一個無生無死萬劫長存的實體,這個方是真我,又名為真人。這個真人,從前未曾見過面,此刻第一次認識他,究竟他由何處而來呢,其實他從前就住在我們靈台之中,未嘗瞬息離開,並非由外面進來的。

昔年雲霧深遮蔽 今日相逢道眼開
因為歷年以來,被雲霧遮蔽,把真人的面目隱藏。雖說他從前就住在靈台之中,我們卻認識不出。今日工夫做到相當的程度,道眼遂開。道眼既開,如撥雲霧而見青天,真人因此露面。雲霧二宇,比喻我們的七情六慾妄想雜念。

此非一朝與一夕 是我本真不是術。
這個工夫,不是一朝一夕做得成。須要經過若干歲月。並且不是用什麼取巧的法術,討什麼意外的便宜,僅此尋得吾人本來真面目而已。

歲寒堅確如金石 戰退陰魔加慧力
《論語》上有一句話:"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歲寒,是每年天氣最寒冷的時候。凋,是樹木落葉子。松柏後凋,是說別種樹木到這個時候,都已枯槁零落。獨有松柏仍舊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堅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磨折,而不至於改變初心。確字,同堅字一樣解釋。松柏不凋已經稱得起堅確。金石比松柏更要堅確。所以此處拿金石比喻修道人的志氣。有金石般的志氣,自然能夠戰退陰魔。陰魔既已去盡,慧力即同時增加。慧是智能,力是毅力。只有智能而無毅力,雖可以見道,而不能成道。只有毅力,而無智能,又恐怕認不清大道,誤入旁門。必須智能與毅力二者俱足,方免遺憾。

皆由虛淡復精專 便是華胥清靜國
心中沒有妄想和慾念就是虛。不染一切嗜好並惡習,就是淡,仔細研究,徹底明白,就是精。信受奉行,始終如一,就是專。《列子》書上說:"黃帝晝寢,而夢游於華胥氏之國。其國無師長。其民無嗜欲。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其實是一種寓言,等於今人所謂烏托邦之類。人們心中果能十分清靜,也同到了華胥國一樣。

初將何事立根基 到無為處無不為
世間無論做什麼事,起初總要立一個根基,以後方能有所成就。修道是大事業,更要把根基立穩,方能步步前進。等到工夫純熟,程度高深,自然顯得頭頭是道。表面上很像無所作為。實際上已是精全氣全神全,沒有絲毫缺陷。老子《道德經》第三章說: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又第三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此篇"到無為處無不為"句,也是根據老子的意思。

念中境象須除拔 夢里精神勞執持
這兩句,就是立根基的辦法。吾人當靜坐的時候,須要把心中雜念打掃干凈。等到坐功純熟之後,雜念可以完全消滅。然後在睡夢之中,也不忘記修道之事,也同平常靜坐的時候一樣,自己很有主宰。

不動不靜為大要 不方不圓為至道
工夫偏於動,嫌太浮躁。工夫偏於靜,嫌太枯寂。性情偏於方,嫌太板滯。性情偏於圓,嫌太巧滑。能不落於兩邊,而得其中和,才是大道。

元和內煉即成真 呼吸外求終未了
吾人果能在身內運用元始中和之氣,流行不息,就可以成道;倘若在外面呼吸上永久執著,不肯放鬆,到底未有了脫之日。

元氣不住神不安 蠹木無根枝葉干
元氣,即是上文所說無始中和之氣。不住,即是不能長住於身內,而向外面發泄。發泄太多,身體裡面的元氣,漸漸虧損。元神因為沒有元氣來培養,遂不能在身中安居,而要逃亡,譬如樹木被蠹蟲所蝕,根本受傷,枝葉自然就乾枯。人身中元氣,被七情六慾飢飽寒暑勞心苦力所傷。身體自然也不能長久。

休論涕唾與精血 達本窮源總一般
鼻中生出的流質叫作涕。口中生出的流質叫作唾。心中生出的流質叫作血。外腎生出的流質叫作精。雖有四種名稱不同,但是這些東西本源卻是一樣。達本,是看透他們的根本。窮源,是追究他們的來源。

此物何曾有定位 隨時變化因心意
人身上各種流質,不是分疆劃界固定在一處而不許移動的。都是臨時因外界的感觸,和內心的激刺,而後生的。

在體感熱即為汗 在眼感悲即為淚
皮膚裡面的流質,外感於天氣溫度太高,就變化為汗,從毛孔中出來。眼睛裡面的流質,內感於情意過分悲哀,就變化為淚,從淚腺中出來。

在腎感念即為精 在鼻感風即為涕
外腎裡面的流質,內感於心中淫慾之念,就變化為精,從尿管中出來。鼻粘膜裡面的流質,外感於空氣寒冷之風,就變化為涕,從鼻孔中出來。

縱橫流轉潤一身 到頭不出於神水
縱,指人身上下。橫,指人身前後左右。流轉,是說在身體裡面周流循環。潤一身,是說身中無一處不走到,無一處不滋潤。所以能有這種變化和這種功效,總不離乎神水的作用。

神水難言識者稀 資生一切由真氣
神水這件寶物,他本身的道理太玄妙,頗難以言語形容。而且世間有學問的人雖多,識得神水的人卻很少。須知汗淚涕唾精血等等,都是神水所生,神水又是真氣所生。人身若沒有真氣,神水就不免要乾枯。神水既然乾枯,於是乎有眼不能視,有耳不能聽,有鼻不能嗅,有舌不能嘗,有生殖器不能生育,有四肢百節不能活動。到了這個地步,去死也不遠了。

但知恬淡無思慮 齋戒寧心節言語
"但知"二字的意思,就是只曉得照以下所說的方法做去,其它一切都不去管。恬,是心中安靜,淡,是把世問虛榮看得很淡。思,是思想。慮,是憂慮齋戒,是古人在將要祭祖天地鬼神之前一種預備的行為。如沐浴,更衣,不飲酒,不茹葷,不作樂之類。寧心,是心不妄想。節言語,是口不亂說。

一昧醍醐甘露漿 飢渴消除見真素
牛奶第一轉叫作酪。第二轉叫作生酥。第三轉叫作熟酥。第四轉叫作醍醐。醍醐可以算得牛奶中精華所結成的。芭蕉有一種,名叫甘露蕉。花苞中有露水,味甚甘,就是甘露漿。可以算得芭蕉中精華所結成的。一味,是說沒有第二樣。因為上面所做的工夫,純潔而安靜。所以身中發生的效驗,也是甜美而清涼。飢則思食,渴則思飲,都是表示吾人身體裡面有所欠缺,需要補足,方好維持。假使身體內部無所欠缺,自然就不飢渴,能入大定。自然就能看見本來面目。凡絲類沒有染顏色的叫作素。吾人真面目,本是白凈無疵,一塵不染,所以叫作真素。

他時動滿自逍遙 初日煉烹實勤苦
到了將來工夫圓滿之後,自然逍遙快樂。但在當初下功的時候,實未免勤勞而辛苦。用武火時叫作煉。用文火時叫作烹。如何是武火,打起精神,掃除雜念,端身正坐,心息相依。如何是文火,全休放鬆,含光內守,綿綿似有,默默如無。

勤苦之中又不勤 閑閑只要養元神
雖說下手做工夫要耐得勤苦,然又不是勞心勞力動手動腳的事。所以老子《道德經》上有一句口訣,教人"用之不勤,"既說要勤,又說要不勤,豈非自相矛盾嗎。須知所說"不勤"的意思,就是不勞動,不執著。不揠苗助長。所說"勤"的意思,就是不虛度,不懈怠,不一暴十寒。閑閑,就是表示不勤。能閑閑,方能保得住元氣,能保元氣,方能養得住元神。

奈何心使閑不得 到此縱擒全在人
奈何世上的人心,總是要休息而不可得。雖說因為環境所困,不能完全放下。然而有一半也是歷劫以來的習慣,難以改變。做工夫的人,常常被這個念頭所累。到了此種地步,或任他放縱,或設法擒拿,全在各人自己做主。

我昔苦中苦更苦 木食草衣孤又靜
曹真人言她自己當日做工夫時期,很受過許多困苦。吃的穿的,都是別人家不要的東西。所處的境遇,既孤寂而又冷靜。

心知大道不能行 名跡與身為大病
心中分明認得大道是好,無奈不能實行。所以不能實行的緣故,因為受三種之累。一種虛名,二種事跡,三種身體。虛名之累,就是能者多勞。事跡之累,就是權利義務。身體之累,就是衣食住行。

比如閑處用功夫 爭似泰然坐大定
修道的人,就怕不得閑。幸而得閑,又被許多有作為的旁門小法所累。比如我們身心,已經得到了清閑境界。與其再要用各種旁門小法工夫,倒不如一切放下,專坐大定的工夫為妙。"爭"字與"怎"相同,"爭似"猶言"怎若。"

按張紫陽真人《悟真篇》七言律詩第二首雲:大葯不求爭得遇。第十三首雲:爭如火里好栽蓮。七言絕句第一首雲:爭得金丹不解生。第八首雲:爭似真鉛合聖機。第四十首雲:爭得金烏搦兔兒。第六十四首雲;教人爭得見行藏。凡所有的"爭"字,都作"怎"字解。宋朝人文章上面所慣用的字眼,和現在人所用的兩樣。為諸君讀道書便利計,特附註於此。

形神雖曰兩難全 了命未能先了性
大道之要,在全神而又全形。全神,普通叫作性功。全形,普通叫作命功。修道的人,能得形神兩全最上。如其不能,先做性功以全神。等到有機會時,再做命功以全形,亦無不可。下文所說:就是了性全神的辦法。

不去奔名與逐利 絕了人情總無事
不去同人家爭名奪利。謝絕人情上的往來應酬。就能夠達到清閑無事的境界。

決烈在人何住滯 在我更教誰制御
不食名利,與謝絕應酬,這兩件事,看起來很不容易做到。但是事在人為。倘若真肯下決烈的心,未必一定就有什麼障礙。在我自己本身,更是要做就做,教誰來干涉我呢。住滯,即障礙之意。制御,即干涉之意。

掀天聲價又如何 倚馬文章未足貴
掀天,形容其人聲價之高。倚馬,形容文章下筆之快。但是對於修道上都無用處。

榮華衣食總無心 積玉堆金復何濟
上句說一心向道,不注意於榮華衣食。下句說:有錢的人,若不肯修道,等到老病死的時候,雖有錢又何濟於事呢。

工巧文章與詞賦 多能礙卻修行路
此言成功一個文學家,也無大用,反而為修行的障礙。

恰如薄霧與輕煙 閑傍落花隨柳絮
此言文人不能成大事業,就像那些薄霧輕煙,和落花飛絮為伴,總覺得飄盪無根,虛而不實。

縹渺幽閑天地間 到了不能成雨露
上句說:薄霧輕煙的形狀。下句說:薄霧輕煙,比較雨露不同,雨露有益於人世,煙霧無益於人世,而煙霧終久是煙霧,不能變成雨露。飄渺,形容其飄盪無極,幽閑,形容其虛而不實。

名與身兮竟孰親 半生歲月大因循
世上沒有一個人不喜歡名譽。更沒有一個人不愛惜身體,名譽和身體比較起來,那一樣同我最親切呢,自然是身體最親切了。可惜世上人半生歲月,就此因循過去。因循二字的意思,就是遵守舊章。我們抱定人類始祖,所遺傳的飲食男女習慣,永遠不肯改變。服從造化小兒所支配的生老病死定律,絕對不敢違抗。這些,都叫作因循。

比來修煉賴神氣 神氣不安空苦辛
比來,就是近來,大概指中年以後而言。因為凡人到了這個時候,身體已漸漸衰朽,全靠在神氣上面用工夫,才能有少許補救。神氣若不能安居在身內,所做的工夫都是白吃辛苦。

可憐一個好基址 金殿玉堂無主人
好基址,金殿玉堂,皆指人的身體而言。主人,指人的元神而言。身體譬如一所房屋。元神譬如這房屋的主人。倘若時時刻刻讓他在外面游盪,不肯回到腔子里。就像一所好房屋,無人居住,無人打掃,無人修理,漸漸的這個房子要變壞了。

勸得主人長久住 置在虛閑無用處
我們應該用種種方法,把房屋的主人勸回來,長久住在家中,不要野心勃勃,常想跑到外面去。並且要把他放在空虛閑靜的地方,使他心無所用。然後他的舊習慣始能慢慢的改變。

無中妙有執持難 解養嬰兒須藉母
我們的元神,當其寂然不動的時候,不可以說他是有。當其感而遂通的時候,又不可以說他是無。只好說是無中妙有。凡世間道理,不可拿言語形容,不可用心思推測的,都叫作妙。妙有也是這種道理。既不偏於無,亦不偏於有,因此就難於執持。所謂難於執持,就是說把握不牢,捉摸不定。照這樣看來,工夫究竟如何下手呢。但諸君要懂得,世人養育嬰兒,全靠母親力量。我們元神譬喻嬰兒。試問元神之母是什麼。老子《道德經》第一章雲:"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第二十章雲:"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於母。"第二十五章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母就是道。若要養育元神,必須憑借道力。道是什麼。道就是陰陽。陰陽就是性命。性命就是神氣。初下手工夫,就是以神馭氣,以氣養神。神氣合一,就是修道。

緘藏俊辯黜聰明 收卷精神作愚魯
精神發於耳目,叫作聰明。發於言論文章,叫作俊辯。緘,是封閉。藏,收藏。黜,是廢棄。收卷,等於收卷。這兩句大意,是勸人把自己精神收藏在身體裡面,不要發瀉在身體外面,要學老子《道德經》上所說:"大辯若訥,大巧若拙"的樣子,是為修道初步下手的辦法。

堅心一志任前程 大道於人終不負
必要堅定,志要專一,任我們向前途走去,終可以達到目的,那時才曉得大道不負於人。所怕的就是人們自己不肯走這條大道,偏喜歡走邪路旁門,非但今生落一場空,並且來生尚要招得種種惡報,何苦乃爾。

10. 文言文翻譯

《天工開物》《陶埏第七》

陶埏:磚、瓦、陶瓷的製作。

【原文】
宋子曰:水火既濟而土合。萬室之國,日勤千人而不足,民用亦繁矣哉。上棟下室以避風雨,而瓴建焉。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而城垣雉堞,寇來不可上矣。泥瓮堅而醴酒欲清,瓦登潔而醯醢以薦。商周之際俎豆以木為之,毋亦質重之思耶。後世方土效靈,人工表異,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幾筵,文明可掬,豈終固哉?

【參考譯文】
宋子說:水和火、土結合起來以後,(就可以造成陶器了)。有一萬家人口的國家,每天用一千人來做陶器都不夠用,老百姓所用的陶器也夠多的了。上面用房粱建成房屋來躲避風雨,在屋頂加上瓦片。王公大臣設置險要地勢、形勢來固守自己的國家,建成的城牆,敵人來侵犯的時候不能容易地上來。泥制的瓮堅固,而醴酒以清澈為美;瓦當潔凈,而把醯醢作為素祭(無酒肉作貢品的祭祀)。商周之際的時候俎豆等盛器都用木做成,莫非也是看重質重的想法嗎?後世則用土造物來仿效神靈,人工製作器物的表現不同,陶器漸漸成為人們看重的高雅之器玩,(是因為)在陶器裡面有素肌玉骨的形象。這樣的器玩掩映在幾案上或筵席上,文明之象可以掬玩把玩,難道不能這樣到最終境界嗎?
○瓦

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擇取無沙粘土而為之。百里之內必產合用土色,供人居室之用。凡民居瓦形皆四合分片,先以圓桶為模骨,外畫四條界。調踐熟泥,疊成高長方條。然後用鐵線弦弓,線上空三分,以尺限定,向泥{一個}平戛一片,似揭紙而起,周包圓桶之上。待其稍干,脫模而出,自然裂為四片。凡瓦大小古無定式,大者縱橫八九寸,小者縮十之三。室宇合溝中,則必需其最大者,名曰溝瓦,能承受淫雨不溢漏也。

凡坯既成,乾燥之後,則堆積窯中燃薪舉火,或一晝夜或二晝夜,視窯中多少為熄火久暫。澆水轉泑(音右)與造磚同法。其垂於檐端者有滴水,不於脊沿者有雲瓦,瓦掩覆脊者有抱同,鎮脊兩頭者有鳥獸諸形象,皆人工逐一做成,載於窯內受水火而成器則一也。

若皇家宮殿所用,大異於是。其制為琉璃瓦者,或為板片,或為宛筒。以圓竹與斫木為模逐片成造,其土必取於太平府(舟運三千里方達京師,參沙之偽,雇役擄舡之擾,害不可極。即承天皇陵亦取於此,無人議正)造成。先裝入琉璃窯內,每柴五千斤澆瓦百片。取出,成色以無名異、棕櫚毛等煎汁塗染成綠,黛赭石、松香、蒲草等塗染成黃。再入別窯,減殺薪火,逼成琉璃寶色。外省親王殿與仙佛宮觀間亦為之,但色料各有配合,採取不必盡同,民居則有禁也。

○磚

凡埏泥造磚,亦掘地驗辨土色,或藍或白,或紅或黃,(閩、廣多紅泥,藍者名善泥,江、浙居多。)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為上。汲水滋土,人逐數牛錯趾,踏成稠泥,然後填滿木匡之中,鐵線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凡郡邑城雉民居垣牆所用者,有眠磚、側磚兩色。眠磚方長條,砌城郭與民人饒富家,不惜工費直壘而上。民居算計者則一眠之上施側磚一路,填土礫其中以實之,蓋省嗇之義也。凡牆磚而外甃地者名曰方墁磚。榱桷上用以承瓦者曰楻板磚。圓鞠小橋梁與圭門與窀穸墓穴者曰刀磚,又曰鞠磚。凡刀磚削狹一偏面,相靠擠緊,上砌成圓,車馬踐壓不能損陷。

造方墁磚,泥入方匡中,平板蓋面,兩人足立其上,研轉而堅固之,澆成效用。石工磨斫四沿,然後甃地。刀磚之直視牆磚稍溢一分,楻板磚則積十以當牆磚之一,方墁磚則一以敵牆磚之十也。

凡磚成坯之後,裝入窯中,所裝百鈞則火力一晝夜,二百鈞則倍時而足。凡燒磚有柴薪窯,有煤炭窯。用薪者出火成青黑色,用煤者出火成白色。凡柴薪窯巔上偏側鑿三孔以出煙,火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後使水轉泑。凡火候少一兩則泑色不光,少三兩則名嫩火磚。本色雜現,他日經霜冒雪,則立成解散,仍還土質。火候多一兩則磚面有裂紋,多三兩則磚形縮小拆裂,屈曲不伸,擊之如碎鐵然,不適於用。巧用者以之埋藏土內為牆腳,則亦有磚之用也。凡觀火候,從窯門透視內壁,土受火精,形神搖盪,若金銀熔化之極然,陶長辨之。

凡轉泑之法,窯巔作一平田樣,四圍稍弦起,灌水其上。磚瓦百鈞用水四十石。水神透入土膜之下,與火意相感而成。水火既濟,其質千秋矣。若煤炭窯視柴窯深欲倍之,其上圓鞠漸小,並不封頂。其內以煤造成尺五徑闊餅,每煤一層隔磚一層,葦薪墊地發火。

若皇居所用磚,其大者廠在臨清,工部分司主之。初名色有副磚、券磚、平身磚、望板磚、斧刃磚、方磚之類,後革去半。運至京師,每漕舫搭四十塊,民舟半之。又細料方磚以甃正殿者,則由蘇州造解。其琉璃磚色料已載《瓦》款。取薪台基廠,燒由黑窯雲。

○罌瓮

凡陶家為缶屬,其類百千。大者缸瓮,中者缽孟,小者瓶罐,款制各從方土,悉數之不能。造此者必為圓而不方之器。試土尋泥之後,仍制陶車旋盤。工夫精熟者視器大小掐泥,不甚增多少,兩人扶泥旋轉,一捏而就。其朝遷所用龍鳳缸(窯在真定曲陽與揚州儀真)與南直花缸,則厚積其泥,以俟雕鏤,作法全不相同,故其直或百倍或五十倍也。

凡罌缶有耳嘴者皆另為合,上以泑水塗粘。陶器皆有底,無底者則陝以西炊甑用瓦不用木也。凡諸陶器精者中外皆過釉,粗者或釉其半體。惟沙盆齒缽之類其中不釉,存其粗澀,以受研擂之功。沙鍋沙罐不釉,利於透火性以熟烹也。

凡釉質料隨地而生,江、浙、閩、廣用者蕨藍草一味。其草乃居民供灶之薪,長不過三尺,枝葉似杉木,勒而不棘人。(其名數十,各地不同。)陶家取來燃灰,布袋灌水澄濾,去其粗者,取其絕細。每灰二碗參以紅土泥水一碗,攪令極勻,蘸塗坯上,燒出自成光色。北方未詳用何物。蘇州黃罐釉亦別有料。惟上用龍鳳器則仍用松香與無名異也。

凡瓶窯燒小器,缸窯燒大器。山西、浙江省分缸窯、瓶窯,余省則合一處為之。凡造敞口缸,旋成兩截,接合處以木椎內外打緊,匝口、壇瓮亦兩截,接合不便用椎,預於別窯燒成瓦圈如金剛圈形,托印其內,外以木椎打緊,土性自合。

凡缸、瓶窯不於平地,必於斜阜山岡之上,延長者或二三十丈,短者亦十餘丈,連接為數十窯,皆一窯高一級。蓋依傍山勢,所以驅流水濕滋之患,而火氣又循級透上。其數十方成窯者,其中苦無重值物,合並眾力眾資而為之也。其窯鞠成之後,上鋪覆以絕細土,厚三寸許。窯隔五尺許則透煙窗,窯門兩邊相向而開。裝物以至小器,裝載頭一低窯,絕大缸瓮裝在最末尾高窯。發火先從頭一低窯起,兩人對面交看火色。大抵陶器一百三十費薪百斤。火候足時,掩閉其門,然後次發第二火。以次結竟至尾雲。

○白瓷 (附:青瓷)

凡白土曰堊土,為陶家精美器用。中國出惟五六處,北則真定定州、平涼華亭、太原平定、開封禹州,南則泉郡德化、(土出永定,窯在德化。)徽郡婺源、祁門。(他處白土陶范不粘,或以掃壁為墁。)德化窯惟以燒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適實用;真、開等郡瓷窯所出,色或黃滯無寶光,合並數郡不敵江西饒郡產。浙省處州麗水、龍泉兩邑,燒造過釉杯碗,青黑如漆,名曰處窯,宋、元時龍泉琉山下,有章氏造窯出款貴重,古董行所謂哥窯器者即此。

若夫中華四裔馳名獵取者,皆饒郡浮梁景德鎮之產也。此鎮從古及今為燒器地,然不產白土。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軟。兩土和合,瓷器方成。其土作成方塊,小舟運至鎮。造器者將兩土等分入臼舂一日,然後入缸水澄,其上浮者為細料,傾跌過一缸,其下沉底者為粗料。細料缸中再取上浮者,傾過為最細料,沉底者為中料。既澄之後,以磚砌方長塘,逼靠火窯以借火力。傾所澄之泥於中,吸干然後重用清水調和造坯。

凡造瓷坯有兩種,一曰印器,如方圓不等瓶瓮爐合之類,御器則有瓷屏風、燭台之類。先以黃泥塑成模印,或兩破或兩截,亦或囫圇。然後埏白泥印成,以釉水塗合其縫,澆出時自圓成無隙。一曰圓器,凡大小億萬杯盤之類乃生人日用必需,造者居十九,而印器則十一。造此器坯先制陶車。車豎直木一根,埋三尺入土內使之安穩,上高二尺許,上下列圓盤,盤沿以短竹棍撥運旋轉,盤頂正中用檀木刻成盔頭冒其上。

凡造杯盤無有定形模式,以兩手棒泥盔冒之上,旋盤使轉,拇指剪去甲,按定泥底,就大指薄旋而上,即成一杯碗之形。(初學者任從作廢,破坯取泥再造。)功多業熟,即千萬如出一范。凡盔冒上造小杯者不必加泥,造中盤、大碗則增泥大其冒,使乾燥而後受功。凡手指旋成坯後,覆轉用盔冒一印,微曬留滋潤,又一印,曬成極白乾,入水一汶,漉上盔冒,過利刀二次,(過刀時手脈微振,燒出即成雀口。)然後補整碎缺,就車上旋轉打圈。圈後或畫或書字,畫後噴水數口,然後過釉。

凡為碎器與千鍾粟與褐色杯等,不用青料。欲為碎器,利刀過後,日曬極熱。入清水一蘸而起,燒出自成裂紋。千鍾粟則釉漿捷點,褐色則老茶葉煎水一抹也。(古碎器日本國極珍重,真者不惜千金。古香爐碎器不知何代造,底有鐵釘,其釘掩光色不銹。)

凡饒鎮白瓷釉用小港嘴泥漿和桃竹葉灰調成,似清泔汁,(泉郡瓷仙用松毛水調泥漿,處郡青瓷釉未詳所出。)盛於缸內。凡諸器過釉,先盪其內,外邊用指一蘸塗弦,自然流遍。凡畫碗青料總一味無名異。(漆匠煎油,亦用以收火色。)此物不生深土,浮生地面,深者掘下三尺即止,各省直皆有之。亦辨認上料、中料、下料,用時先將炭火叢紅煅過。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上者每斤煅出只得七兩,中下者以次縮減。如上品細料器及御器龍鳳等,皆以上料畫成,故其價每石值銀二十四兩,中者半之,下者則十之三而已。

凡饒鎮所用,以衢、信兩郡山中者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諸邑者為中,豐城諸處者為下也。凡使料煅過之後,以乳缽極研,(其缽底留粗,不轉釉。)然後調畫水。調研時色如皂,入火則成青碧色。凡將碎器為紫霞色杯者,用胭脂打濕,將鐵線紐一兜絡,盛碎器其中,炭火炙熱,然後以濕胭脂一抹即成。凡宣紅器乃燒成之後出火,另施工巧微炙而成者,非世上殊砂能留紅質於火內也。(宣紅元末已失傳。正德中歷試復造出。)

凡瓷器經畫過釉之後,裝入匣缽。(裝時手拿微重,後日燒出即成坳口,不復周正。)缽以粗泥造,其中一泥餅托一器,底空處以沙實之。大器一匣裝一個,小器十餘共一匣缽。缽佳者裝燒十餘度,劣者一二次即壞。凡匣缽裝器入窯,然後舉火。其窯上空十二圓眼,名曰天窗。火以十二時辰為足。先發門火十個時,火力從下攻上,然後天窗擲柴燒兩時,火力從上透下。器在火中其軟如棉絮,以鐵叉取一以驗火候之足。辨認真足,然後絕薪止火。共計一坯工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
○附:窯變 回青

正德中,內使監造御器。時宣紅失傳不成,身傢俱喪。一人躍入自焚。托夢他人造出,競傳窯變,好異者遂妄傳燒出鹿、象諸異物也。又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上料無名異出火似之,非大青能入洪爐存本色也。

參考:http://www.godist.cn/Book/Detail_7285.html

熱點內容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 發布:2025-07-13 14:42:16 瀏覽:896
對教育的 發布:2025-07-13 14:06:14 瀏覽:28
綠色的金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12:15:47 瀏覽:779
宮頸多久查一次 發布:2025-07-13 09:36:59 瀏覽:682
逆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09:16:35 瀏覽:476
幼兒英語口語培訓 發布:2025-07-13 08:37:47 瀏覽:292
2017全國數學文科二卷 發布:2025-07-13 07:49:17 瀏覽:155
水泥多久干 發布:2025-07-13 07:12:13 瀏覽:105
中考語文要點 發布:2025-07-13 06:16:00 瀏覽:386
教師節送給老師的賀卡 發布:2025-07-13 06:07:45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