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兒童美術構成

兒童美術構成

發布時間: 2020-11-22 13:22:16

美術三大構成

首先我不是老師哦,我也是剛學完這門課程的學生而已,一下是我個人對這門課程的一些粗淺認識,只代表我個人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吧:
三大構成是專業設計的一門基礎課,大多數專業的設計者都要經過這個課程的訓練。
通過這一課程的學習來鍛煉我們今後在設計工作中必須具有的抽象思維能力、空間立體思維能力、色彩的構成思維、工藝手工製作能力、對形式美法則的靈活應用能力、色彩綜合運用能力、對點線面的綜合運用能力······
平面構成是三大構成中的基礎,它主要要求我們掌握點線面的構圖問題把具象的東西進行抽象化······如果您扎實地通過了平面構成以後您在色彩構成中的骨格跟立體構成中的構造等問題就容易解決啦。
色彩構成主要研究色彩的基本性質及在設計中的運用,首先要求我們掌握色彩的3大性質,然後就是色彩的各種搭配(如對比搭配、冷暖搭配、鄰近搭配
互補搭配、類似搭配·····)還有色彩的調性(灰、低、中、高、亮等調子問題),還有色彩感情等等問題····
立體構成主要研究點線面在空間中的形態及相互的關系。
總知平面構成是基礎色彩是延續立體是升華。以我過來人的感覺吧,你要系統的學習這門課程你只能多作練習多做嘗試。還有就是要有高手指點點評,這樣才能進步比較快,如果你自己學當然可以,但是可能要走比較多彎路哦。
最後建議你找個老師學學。上海顏氏美術學校祝你早日成功。

㈡ 美術教育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不是很懂,構圖、透視、畫線、整體圖及細節圖、色彩、投影、使用方式、人機結合、輔助文字

㈢ 幼兒美術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一、要看兒童畫的稚氣

現實生活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很多美的形象,形成了他們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他們獲得的是成人所不能體驗的生活情趣。兒童畫總是強烈地透著一股浪漫天真的稚氣,所以評價兒童畫不能以成人的框框和要求去對待,只要理解兒童,懷著一顆童心,才能正確評價兒童畫。

二、是否較好地表現了作品的美感效果

兒童畫出的線條、色彩、形象等繪畫構成因素有著自己的特點。對於繪畫的效果也有著自己的審美態度。不同的兒童畫,畫面的形式語言是否統一,是否表現獨特的視覺效果。可以通過繪畫表現出來的審美規律來看看不同作品的差。比如:色彩的構成、韻律、范畫,有礙兒童獨立觀察和思考,有礙兒童自己的繪畫語言的發展。作品的表現應該是與兒童的年齡相適應的,和諧成長有利於兒童繪畫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兒童的繪畫水平的提高也不止是繪畫技巧的提高。其他方面的整體能力沒有提高,技巧的學習也是會受到限制,特別是創作水平是難以提高的。從兒童繪畫中可以體察到兒童的洞察力、想像力、概括能力、歸納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能力的強弱。兒童繪畫的發展就是自身的整體發展。

三、看兒童畫是否表現出兒童情趣

繪畫對兒童有強烈的吸引力,當學生填寫興趣愛好的時候,很多都填寫畫畫,兒童畫自古以來,就引起了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的濃厚興趣和重視,兒童畫不管在成人眼裡看來多麼滑稽可笑,不合邏輯,但這是兒童心靈的真實寫照。兒童畫作品要單純、稚拙,充滿感情,表現出濃厚有趣的生活氣息和兒童天性,大膽無顧忌,與成人畫截然不同。

兒童繪畫讓我們發現另一個美妙的世界。我們應該始終以欣賞的目光注視著孩子,用積極的態度激勵孩子。正確欣賞、評價兒童繪畫,對孩子繪畫的發展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兒童畫雖然屬於美術的范疇,但它是一種由兒童創造的特殊的繪畫形式,與成人美術有著極大的區別。許多成人並不了解其中的差異,把握不準「兒童畫的評價標准、標高」等。

四、作品是否有明確的主題或情節

很多的兒童畫表現的內容是有一定的主題和情節的。兒童在作畫的時候身心很投入,不斷地去描繪自己的內心世界,繪畫成為兒童心靈的一面鏡子。這樣的繪畫作品在製作過程中能使兒童在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得到鍛煉。有主題或情節,就需要有較強的想像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對生活的感受力,是有較高的創作水平的一種表現。

五、看看是否有豐富的想像力

繪畫學習是兒童素質培養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進兒童的智力發育。其中,想像力的培養又是兒童繪畫學習中的主要方面,是創造型人才必備的能力。在繪畫過程中兒童可以通過這種活動鍛煉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對於兒童學習繪畫過程中的習作也應該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看看是否完成了學習的要求,否大膽地嘗試,是否有求異、求新的好習慣。發現好的地方給予積極的評價,好的部分也應說得具體;不足部分應建議孩子重新觀察、思考和嘗試,而不應籠統地給予消極的批評。

六、作品表現與兒童年齡是否相符

在眾多兒童繪畫作品中,不同年齡的兒童,繪畫表現也不同。並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畫出成人所畫的形象就是水平高。因為繪畫水平的高低標准並不完全是看誰臨摹得像。兒童一味臨摹成人的准強加於兒童畫上,違反了兒童畫自身的特點,不利於兒童畫教育的發展。 成人評價兒童畫的錯誤標准基本上有以下幾種:

1.以「像不像」來評價兒童畫。

人們贊揚一幅畫時,常常用「畫得真像!」「簡直和真的一樣」之類的話,以為是對畫作者的最高褒獎。許多人在看到兒童繪畫時同樣以「像不像」來評價,畫得比較「像」的自然是好的,不太「像」的自然是不好的了。其實,用像」與「不像」來評價一件作品的好壞是片面的,無法全面、深入地詮釋作品的含義,如西方的「立體主義」「達達派」的作品,顯然無法用「像不像」來評價。

2.以「合理不合理」評價兒童畫。

「合理不合理」是指兒童畫中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觀現實和客觀規律。兒童由於自身知識、經驗不足,認識水平不高,他們描繪的事物往往與客觀現實並不相符。他們會把人的頭畫得很大,手卻畫得很小;上山的人的身體垂直於山的坡面;人在太空與外星人游戲;在森林裡與動物們聯歡……如果要找一找兒童畫中不合理的地方,幾乎是俯拾即是。於是大人們「熱心」地為兒童尋找畫中的錯誤,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深入淺出地解釋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直到兒童的畫符合自己的意願。

3.片面以「拙」來評價兒童畫。

兒童畫中的「拙」是在無意中產生的,是因為兒童的生理、心理還沒有發育成熟時無意識的行為,或者受自身技能的限制,還不能如實再現客觀事物的緣故,並非是其有意追求的結果。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拙」的味道也將慢慢消失。而藝術家的「拙」是歷經數十年的追求和艱苦練習才達到的境界,是大巧若拙,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如果因此欣賞兒童畫,其實不得要領,就算你給小孩評了個金獎,可能連他自己也莫名其妙。這樣的評價,仍舊脫不了技法的框框。

目前,美術教育流派眾多,兒童畫評價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管怎樣評價兒童畫,首先應該明確評價的目的,明確兒童美術教育的目標,現代教育應該培養適應未來社會、改造未來社會的人才。美育本著育人的原則,才能從更高的層次上俯視兒童畫的教育,才能正確對待蹣跚學步的兒童美術教育。

兒童學畫不是一定要將其培養成大畫家、大師、對於大多數學畫的孩子來說,其成為專業畫家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學畫對於開發孩子智力的意義要遠遠大於學畫本身。科學資料表明,兒童早期繪畫教育可將孩子的智商提高30%,兒童學畫重在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美化人格,塑造一個具有創造性思維,創造性品格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兒童畫教育不是培養專業畫家的教育,而是全面開發孩子想像力、創造力、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表達力的教育。重在啟迪智慧,而非傳授技能。

㈣ 兒童美術繪畫有哪些種類

家長們常常發現孩子喜歡把傢具、地板、牆壁當紙,把各種能畫出痕跡的東西當筆,種類包括:線描、水粉、拼貼、版畫、水墨畫、寫生、剪紙、藝術創想。凡是能塗到的地方都塗上各種點、線、圈等組成的可笑幼稚的「圖案」,繪畫是幼兒表達自己美好願望的語言和符號,這一時期的幼兒雖然語言和動作還不很協調、完善,但是他們對繪畫卻情有獨鍾。十歲以前孩子的繪畫,都叫兒童畫。孩子的畫表達了什麼?教幼兒學習裝飾畫,隨著幼兒繪畫經驗的不斷增長,他們已經能夠通過看、學、畫的過程來掌握繪畫的技能技巧; 幼兒的塗塗畫畫實際上包含著積極的視覺形象思維。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靈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心靈感受生命的陽光,捧一泓詩意的清泉,讓您的孩子學會去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內容包含有:塗鴉、拼貼、手工、游戲、繪畫等形式,又分為個人和集體創作。兒童繪畫的發展劃分四個階段最符合實際情況、概括兒童繪畫發展特點的階段。他們認為能畫的紙、書、牆、桌面等材料上任意塗畫。知道的、看到的、想到的東西或彼此無關的東西都拼湊羅列到畫面上,兒童繪畫教程直到畫滿為止哦!殘缺也是一種美; 幼稚也是一種美。通過把繪畫的內容編成故事,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指導幼兒繪畫。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繪畫興趣,在易於理解、樂於接受,兒童美術繪畫創作的高峰期和思維創造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兒童繪畫不受客觀真實影響,能充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孩子藝術潛能主要在這個時期里重點培養,對於同伴間的繪畫作品,幼兒學會欣賞和借鑒,在會看、會評價的基礎上,兒童的心純真無邪、自由浪漫、幼稚可愛,充滿了想像和創造。繪畫是兒童心靈的寫照,兒童通過繪畫表現出誠實、坦率和天真的特點,通過各種不同種類形式的繪畫,不僅能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他們的繪畫技能,還能豐實幼兒的繪畫經驗, 在培養幼兒自信中開啟創造的空間。這一時期幼兒已經能自由地選擇繪畫工具來表現不同的題材和內容,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畫出生動有趣的形象來,可系統的學習繪畫技能與技巧。逐漸培養孩子自由作畫和創作主題畫的意識,發展他們快樂認知的個性,發揮孩子們的想像力及創造情趣!

㈤ 美術作品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構成美術作品抄的三要襲素是:
藝術形象、構成形式、色彩組織
美術作品構成的基本要素是:
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這些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㈥ 兒童繪畫藝術都有哪些形式

年齡從低到高,一般是4個大類,然後N個形式,因為我的孩子在希望美術學習,有關於他們希專望美術課程體系的相關資屬料,所以就抄過來跟你分享下吧。希望美術的兒童繪畫藝術形式主要是有:
啟蒙班:主要以塗鴉、圖形、貼紙、彩面、彩泥創作、彩筆畫、油畫棒創作、剪紙折紙、陶藝手工等課程。
綜合班:種類豐富涵蓋大多數美術體系從低齡段的彩筆畫、水粉畫、吹塑紙畫、初級線描、初級國畫、陶藝、寫生、剪紙等課程到中級班高級班的繪畫基礎課、粉筆畫、水粉課、吹塑紙版畫、線描、國畫、書法寫生陶藝等。
專業班:一般是分為書法班、素描班、色彩班、動漫班、國畫班專業班都是一個系統下來專業學習的美術班。
特色班:特色班更注重的是孩子興趣方向的培養,包括了:陶藝手工、手抄報陶秞課、美術字、花邊、報頭等課程。

如何用美術作品的構成要素來評價幼兒的作品

想要更好的利用美術作品的構成要素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可以從作品構成要素的專業角度和具體要求,對幼兒作品進行,分析

㈧ 兒童美術中的藝術教育,何為藝術

在審美以及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活動中,情感不僅與形象聯系在一起,也同認知聯系在一起,是隨著審美認知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其基礎是審美認知。經過審美認知,及其復雜的思想活動,生活中的美才能被發現、被。 一個思想,缺乏對社會與人生具有深刻認識的人是難以產生豐富、強烈的審美情感的,因而也就不會成為優秀的藝術家和出色的欣賞者。在藝術活動中,情感與思想認知是交融在一起的。沒有情感的不是藝術,沒有思想的情感也不能產生藝術。真正的藝術活動是情感體驗與邏輯認知的統一。
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區別於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標志。所謂審美特性,是指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美學品質和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審美理想的結晶,是美的創造的結果。它不僅以情動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種上的愉悅享受。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由於集中、濃縮了生活中的形象美,因此比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事物的形象更具有形而上的審美特性。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梅花形象,往往老乾虯枝,橫斜逸出,凌寒傲霜、迎春怒放,體現了一種老樹新花、青春勃發的審美內涵,使人產生比觀賞生活中的梅花更豐富的美感。藝術作品表現生活中美的形象,使之更加突出順暢,表現生活中的丑,同樣可以化生活丑為藝術美。藝術家在作品中,通過對生活丑的和鞭笞,充分出其丑惡的本質,引起人們對丑的厭惡與,從而去消滅丑、根除丑用以激發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嚮往,此時的生活丑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美學意義與價值。譬如,以反腐倡廉為題材的藝術作品,通過對現象的和,充分了社會現象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危害性、並給以警示,同樣達到了化為神奇的震撼力,使欣賞者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美感。 藝術不僅是一種審美的活動,具有審美特性,而且藝術仍屬於上層建築中的意識形態,具有意識形態性質。歸根結底,藝術是人對世界的一種把握的方式,人們通過藝術達到對世界的認識,也包含著人對自己的認識。而且,藝術中的審美性是其最根本的本質屬性,其意識形態特徵則是隱藏在審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藝術的審美世界具有了更為廣闊和深邃的內涵,因此,我們說藝術活動是審美活動與意識形態的統一。
藝術形象貫穿於藝術活動的全過程。藝術家在創造的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具體的形象。正如鄭板橋畫竹子,他觀察、體驗竹子的形象始於「園中之竹」、「眼中之竹」,藝術構思孕育了「胸中之竹」,而磨硯展紙倏作變相最後完成了「手中之竹」,可見竹子的形象自始至終伴隨了畫竹的全過程。藝術家不僅在創作過程中從不脫離生動具體的形象,其創造的藝術品, 更須展現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並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去打動每一個欣賞者。因此,藝術欣賞的過程也要通過對藝術形象的感情來引發對作品中情境、意境的體味。這足以說明形象貫穿了藝術活動的每個環節, 形象性成為藝術區別於其它社會意識形態的最基本的特徵,也是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是創作主
術創作的整個心理過程之中。藝術活動中的「感覺」,受到「享受」的的支配,總是被對象的能引起自己愉快的色彩、聲音所吸引; 藝術活動中的「知覺」往往按照情感的需要去選擇並加工對象,按照情感圖式去選擇與「判斷」對象;藝術活動中的「想像」按照主體的情感要求的去創造合乎自己情感和目的的形象。藝術活動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種個性化的體認與,通過獲得對生命與人生意義的深切理解,它無疑是一種飽含著情感的活動。 藝術家的情感往往通過藝術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現,藝術家反映生活,描繪藝術形象,絕不是冷漠的、的,而是凝聚著他的思想情感、愛憎褒貶,滲透著他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1937 年4 月,發動了40 多架飛機對西班牙巴斯克文化名城格爾尼卡進行狂轟濫炸,激起了繪畫大師畢加索的強烈,他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就完成了那幅名垂畫史的, 與的力作《格爾尼卡》。
藝術體現和物化著人的一定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無論藝術的審美創造抑或審美接受,都需要通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經驗。對藝術的審美分類,主要應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知覺方式來進行。依據這個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四大類。
體對於客體對象瞬間式的審美創造。它是感性的不是推理的,是體驗的,而不是分析的。 同時,藝術形象的創造又不能離開,藝術中的形象是有意味的形象,是滲透了藝術家深刻思考的形象。它不是客觀生活圖景隨意照搬,而是藝術家經過選擇、加工並融入藝術家對人生理解,對社會事物的態度和認識的外化和彰顯。魯迅先生就曾說過:畫家所畫的,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張畫、一個雕像 ,其實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現。另外,藝術家從事創作活動中的思維,在把握時代氛圍,遴選素材和題材,構思主題和情節,選擇表現形式等方面均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活動是形象把握與把握的有機統一。
形象,即審美形象。在廣義上包含審美的情境和意境,主要是指藝術活動中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情感活動的生動、具體、可感的人物和事物形象。形象是藝術活動特有的存在方式,藝術作品作為人的生產的產品,依存於一定的物質載體,它必須是直觀的、具體的,能為人的感官直接的感性存在。形象是構成藝術作品的基本要素,所以每個藝術形象都必須以個別具體的感性形式出現,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態和內在特徵真實地表現出來,有血有肉,有聲有色,使人產生一種活靈活現的真實感。藝術形象又是藝術家認識體驗生活的結果,是藝術家審美意識的結晶,因此藝術形象又具有藝術家審視、體驗生活時把握到的鮮活性和具體性,通過人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能夠感受、把握到藝術形象的色彩、線條、聲音、動作,給人以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的審美感受。
藝術中的情感即審美的情感,是一種無功利的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藝術活動動機的生成,創造與接受過程中均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情感又是藝術創作的基本的元素。藝術活動總是伴隨著情感,這是、興趣、個性的具體的心理表現,也是對對象能否滿足自身的價值評判。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就曾在他的《論藝術》中指出:文藝創作是藝術家「 在自己的心裡曾一度體驗過的感情並且在這種感情之後,用動作、線條、色彩、聲音及言詞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出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情感著藝術活動的整個過程,貫串在藝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㈨ 構成美術作品的四大元素分別是什麼

構成美術作品來的三要素自是:
藝術形象、構成形式、色彩組織
美術作品構成的基本要素是:
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這些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熱點內容
南陵縣教育信息網 發布:2025-07-13 18:21:05 瀏覽:638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 發布:2025-07-13 14:42:16 瀏覽:896
對教育的 發布:2025-07-13 14:06:14 瀏覽:28
綠色的金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12:15:47 瀏覽:779
宮頸多久查一次 發布:2025-07-13 09:36:59 瀏覽:682
逆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09:16:35 瀏覽:476
幼兒英語口語培訓 發布:2025-07-13 08:37:47 瀏覽:292
2017全國數學文科二卷 發布:2025-07-13 07:49:17 瀏覽:155
水泥多久干 發布:2025-07-13 07:12:13 瀏覽:105
中考語文要點 發布:2025-07-13 06:16:00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