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科學評估
『壹』 請問,高中化學的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該怎麼准備呀尤其是教學能力,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
您好
可以去圖書館參考一下教案設計
最方便的方法是找到以前高中輔導的書
你可以發現輔導書的設計就是和老師的教學過程一樣的
我就是用的這個方法
還有追問的話 可以網路HI我 或者網路
武漢耳朵心理工作室 查看相關文章
希望可以幫助你
『貳』 全國師范大學哪所化學專業最好
根據2012年教育部高校化學學科評估結果,化學專業排名為
北京師范大學(15) 東北師范大學(20) , 華東師范大學 (20)
華中師范大學(23) 陝西師范大學(23)
南京師范大學(29) 安徽師范大學(29) 山東師范大學(29)
『叄』 如何看待南京大學本次學科評估化學和福州大學,湖南
2017年第四輪學科評估,南京大學的化學得分A–,和湖南大學福州大學得分相同,單純看這個成績本身似乎還不錯,但是對於南京大學來說,這個成績的確不理想。要知道 2012年第三輪學科評估 南京大學可是全國第二的,第四輪學科評估成績連全國前七都沒進去,滑坡有點大
『肆』 如何評價化學就是試驗這句話
如何評價化學就是試驗這句話?實際上這句話想表達的是化學不做實驗就什麼都不知道,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理論化學和實驗化學本身就是辯證關系。在近代化學史階段,化學以實驗為主,是一門實驗科學。波義耳認為人之所能效力於世界,莫過於勤在試驗上作功夫。所以他在大量化學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元素這個定義,為研究物質的組成指明方向,從而使化學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化學由此被確立為科學。從波義耳、道爾頓等近代化學奠基人的試驗工作中可以看出,在化學發展的近代史階段,化學理論是對大量化學實驗工作的不斷總結和概括,其理論對新的實驗給予了有力指導。
『伍』 可以開展哪些基於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與評價
不可或缺的;能力;品格與"核心素養是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所養成的相對穩定的;必備"關鍵"
『陸』 高校有機化學系排名
高校有機化學系排名:
1 蘭州大學 A+ 2 南開大學 A+ 3 北京大學 A+ 4 浙江大學 A+ 5 四川大學 A+
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7 清華大學 A 8 吉林大學 A 9 山東大學 A 10 南京大學 A 11 中山大學 A 12 復旦大學 A
14 廈門大學 A 15 徐州師范大學 A 16 華中師范大學 A 17 天津大學 A 18 鄭州大學 A 19 蘇州大學 A 13 武漢大學 A 20 湖南師范大學 A 21 雲南大學 A
『柒』 如何根據化學課程的特點選擇有效的評價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學業評價的目標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提倡在科學探究中的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未來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與技能,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並在認識化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具體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構建了學生評價的總目標:
化學學業評價目標分析
一、知識與技能
(略)在體現最基本的化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又體現了聯系實際、聯系技術和社會的思想與要求;同時,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注意"由近及遠",讓學生從熟悉的身邊物質和化學現象開始學習化學,以減少學習難度,增強學習興趣。
二、過程與方法
(略)在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過程中,初步掌握常用的科學方法、形成辯證思想,並在涉及人與自然、社會關系的認知活動中,培養與人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略)培養學生對待自然、科學、物質、社會以及自身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導下規范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行為,體現了新時代下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針對學業評價的總目標,筆者認為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學業評價應注重以下幾點評價策略。
1、堅定不移地考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教學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注意從實際中選取素材,考查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引導教學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試題要在充分體現化學學科的實驗特徵,探究特徵的同時,突出應用,關注社會,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問題在情景中提出,問題在社會實際中提出。
2、繼續加強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
新化學課程強調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內容標准中對各主題的學習提出了探究活動的具體建議,旨在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考查時要引導教學注重探究過程和方法,注重培養科學地認識事物,分析現象和把握規律的能力,可通過學生熟悉的情景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的事例和現象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與提出問題,並通過積極探究解決問題。
3、凸現學科特點,繼續重視實驗能力的考查。
評價化學實驗要注意改進傳統的實驗教學,精心設計適合學生探究的實驗,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逐步學會探究,同時在考查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品質。此類試題應更關注新科技,環境問題(尤其是電子垃圾等新興問題)。能源危機,新材料的使用等,應更多的採集此類信息,並將此類信息活化為實驗試題,將基本實驗信息隱含在試題背景中,而且要有高起點,低落點的特點。
4、注重閱讀、表達能力的考查,試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
閱讀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本素質,學業評價這一能力時要非常重視,每道試題都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新課程背景下要求部分試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由於探究活動的探究過程和結果都具有開放性的特徵,因此探究過程中要加強問題開放性的思考,加深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開放性的問題可以是內容的開放,也可以是解決問題過程和方法的開放,或者是答案的開放,或者是兼而有之。
5、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滲透在科學知識和技能的考查中。
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已滲透了新課程教學當中,考查中培養學生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導下規范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行為,體現新時代下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而這類評價試題如何將學生愛國熱情,凸現民族歷史的輝煌及贊美美麗的生活等情感觀、價觀觀與生活相結合。
6、注重選拔功能與畢業評價功能相結合,注重試題信度與效度的有機結合。
為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性,學業評價試題要原創和改編,去年中考試題做得較好,要保證畢業評價功能,試題仍要遵循高起點,低落點的原則,為保證試卷的選拔功能,難題的設置要避免繁、怪、偏,表述清楚准確,力求考查出學生的綜合能力。
7、學業評價應注重導向功能。
新課程標准更替的過程中,教師最大的困惑是對老教材中有,新教材中無的知識和題型的處理,因此,學業評價要對新教材嚴肅認真的忠實,為一線教師清晰,明確的指明方向。
8、應注重科學規范。
學業評價內容應符合新課程標准要求及化學科學的規范性,試題表述應言簡意賅,嚴謹科學,問題的呈現方式要活潑生動布局合理,美觀協調,探究方式要新穎、多樣,開放途徑要注重思維方式,開放的過程中要力求指向准確,表述的清晰。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化學學業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強調過程與結果評價並重,強化評價的診斷與發展功能,弱化評價的選拔與淘汰功能,強化評價的內在激勵作用,弱在評價的外在誘因和壓力作用。並在評價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
『捌』 北京化工大學分析化學(師范類)與西北大學哪個更好
就化學類學科的水平而言,明顯就是北京化工大學好。
這個問題你可以參考「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的《2012年 學科評估結果》。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開展的學科評估,是按照《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的學科劃分,對具有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資格的一級學科進行的整體水平評估。
《2012年 學科評估結果》,理學門類中的0703化學,這個一級學科的全國院校排名及其得分如下:
0703化學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一級」授權的高校共64所,本次有51所參評;還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級」授權和碩士授權的高校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82所。 註:以下相同得分按學校代碼順序排列。
資料來源: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2年 學科評估結果》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
『玖』 關於化學評價的論文
今日化學何去何從?對於這個問題有兩種回答:第一種回答:化學已有200餘年的歷史,是一門成熟的老科學,現在發展的前途不大了;21世紀的化學沒有什麼可搞了,將在物理學與生物學的夾縫中逐漸消亡。第二種回答:20世紀的化學取得了輝煌的成就,21世紀的化學將在與物理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能源、環境、海洋、空間科學的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中共同大發展。本文主張第二種回答。
一、20世紀化學取得的空前輝煌成就並未獲得社會應有的認同
在20世紀的100年中,化學與化工取得了空前輝煌的成就。這個「空前輝煌」可以用一個數字來表達,就是2 285萬。1900年在Chemical Abstracts(CA)上登錄的從天然產物中分離出來的和人工合成的已知化合物只有55萬種。經過45年翻了一番,到1945年達到110萬種。再經過25年,又翻一番,到1970年為236.7萬種。以後新化合物增長的速度大大加快,每隔10年翻一番,到1999年12月31日已達2 340萬種。所以在這100年中,化學合成和分離了2 285萬種新化合物、新葯物、新材料、新分子來滿足人類生活和高新技術發展的需要,而在1900年前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只知道55萬種。從上面的數字還可以看出,化學是以指數函數的形式向前發展的。沒有一門其他科學能像化學那樣在過去的100年中創造出如此眾多的新化合物。這個成就用「空前輝煌」來描述並不過分。但「化學家太謙虛」(這句話是Nature雜志在2001年的評論中說的,參見文獻〔1〕),不會向社會宣傳化學與化工對社會的重要貢獻。因此20世紀化學取得的輝煌成就,並未獲得社會應有的認可。
二、20世紀發明的七大技術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技術、化學合成技術和生物技術
報刊上常說20世紀發明了六大技術:
1.包括無線電、半導體、晶元、集成電路、計算機、通訊和網路等的信息技術;
2.基因重組、克隆和生物晶元等生物技術;
3.核科學和核武器技術;
4.航空航天和導彈技術;
5.激光技術;
6.納米技術。
但卻很少有人提到包括新葯物、新材料、高分子、化肥和農葯的化學合成(包括分離)技術。上述六大技術如果缺少一兩個,人類照樣生存。但如沒有發明合成氨、合成尿素和第一、第二、第三代新農葯的技術,世界糧食產量至少要減半,60億人口中的30億就會餓死。沒有發明合成各種抗生素和大量新葯物的技術,人類平均壽命要縮短25年。沒有發明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的技術,人類生活要受到很大影響。沒有合成大量新分子和新材料的化學工業技術,上述六大技術根本無法實現。這些都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但化學和化工界非常謙虛,從來不提抗議。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大力宣傳20世紀發明了七大技術,即化學合成(包括分離)技術和上述六大技術。這七大技術發明可以按照人類需要的迫切性和由它們衍生的產業規模的大小來排序:
(1)從人類對七大技術發明的需要迫切性來看,化學合成和分離技術應當排名第一,已如前述,因為它是人類生存的絕對需要,沒有它,全世界一半人口要餓死。它還為其餘六大技術發明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國外傳媒把哈勃(Haber)的合成氨技術(Haber process)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發明,是很有道理的。
排名第二的是信息技術,第三是生物技術,以下依次是航空航天技術,核技術,納米技術和激光技術。也許有人會問汽車產業不是比飛機還重要嗎?但第一輛內燃機汽車是德國人在1886年發明的,所以汽車、火車、煉鋼等都是19世紀發明的重大技術。而合成氨技術是哈勃在1909年發明,在1918年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高分子合成技術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葯物、新材料的合成更是近50年的事。因此合成化學技術是20世紀的重大發明。
(2)從20世紀的七大技術發明衍生的產業規模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來看,排名次序如下:第一是信息產業,第二是由化學合成(包括分離)技術衍生的石油化工、精細化工、高分子化工和葯物、農葯工業等產業,以及從空氣中分離出氧氣和氮氣,從電解水中分離出氫氣,作為電動汽車的燃料,為解決將來水資源缺少的海水淡化產業等。
第三是飛機、航天、人造衛星及導彈產業,第四是核電站和核工業。這4個產業都是非常大的產業。其中在核產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化工產業,如核燃料的前處理和後處理工業,重氫、重水工業、稀有元素冶煉工業等,又如信息產業和航空航天導彈衛星產業中,都依靠冶金、稀有元素冶煉和高分子等化學合成產業。
相對於前述4個產業而言,排在第五的生物技術產業、排在第六的納米技術產業和排在第七的激光技術產業這3個現在還是小產業。其中納米產業實際上是化學家發明C60等巴基球和碳納米管等衍生出來的合成化學產業,以及用各種方法把化學物質製成納米尺度的合成產業。
所以20世紀和21世紀上半葉理應稱為信息和化學合成時代,要到21世紀下半葉才能稱為生物技術時代,因為目前生物技術的實際應用和產業規模還很小,遠遠不及信息產業和合成化工產業。
三、化學是一門中心科學
化學是一門中心科學,化學與生命、材料等八大朝陽科學有非常密切的聯系,產生了許多重要的交叉學科,但化學作為中心學科的形象反而被其交叉學科的巨大成就所埋沒。
1.化學是一門承上啟下的中心科學。科學可按照它的研究對象由簡單到復雜的程度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數學、物理學是上游,化學是中游,生命、材料、環境等朝陽科學是下游。上游科學研究的對象比較簡單,但研究的深度很深。下游科學的研究對象比較復雜,除了用本門科學的方法以外,如果借用上游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往往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化學是中心科學,是從上游到下游的必經之地,永遠不會像有些人估計的那樣將要在物理學與生物學的夾縫中逐漸消亡。
2.化學又是一門社會迫切需要的中心科學,與我們的衣、食、住(建材、傢具)、行(汽車、道路)都有非常緊密的聯系。我國高分子化學家胡亞東教授最近發表文章指出:高分子化學的發展使我們的生活基本被高分子產品所包圍。化學又為前述六大技術提供了必需的物質基礎。
3.化學是與信息、生命、材料、環境、能源、地球、空間和核科學等八大朝陽科學(sun-rise sciences)都有緊密的聯系、交叉和滲透的中心科學。
化學與八大朝陽科學之間產生了許多重要的交叉學科,但化學家非常謙虛,在交叉學科中放棄冠名權。例如「生物化學」被稱為「分子生物學」,「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化學」被稱為「結構生物學」,「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學」被稱為「生物物理學」,「固體化學」被稱為「凝聚態物理學」,溶液理論、膠體化學被稱為「軟物質物理學」,量子化學被稱為「原子分子物理學」等。
又如人類基因計劃的主要內容之一實際上是基因測序的分析化學和凝膠色層等分離化學,但社會上只知道基因學,看不到化學家在其中有什麼作用。再如分子晶體管、分子晶元、分子馬達、分子導線、分子計算機等都是化學家開始研究的,但開創這方面研究的化學家卻不提出「化學器件學」這一新名詞,而微電子學專家馬上看出這些研究的發展遠景,並稱之為「分子電子學」。
又如化學家合成了巴基球C60,於1996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後來化學家又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合成了碳納米管。但是許多由這一發明所帶來的研究被人們當作應用物理學或納米科學的貢獻。
內行人知道分子生物學正是生物化學的發展。在這個交叉領域里化學家與生物學家共同奮斗,把科學推向前進。但在中學生或外行看來,「分子生物學」中「化學」一詞消失了,覺得化學的領域越來越小,幾乎要在生物學與物理學的夾縫中消亡。
這樣,化學這門重要的中心科學(central science)反而被社會看作是伴娘科學(bridesmaid science)而不受重視。世界著名的Nature雜志也為化學家鳴不平,在2001年 發表了社論說:「化學的形象被其交叉學科的成功所埋沒」。但化學家仍然很謙虛,居然不喊不叫也不抱怨。化學家的謙虛本是美德,但因此而在社會上造成化學是落日科學(sunset science)的印象,吸引不到優秀的年輕學生,這個問題就大了。
四、化學有沒有理論
有人說:「化學沒有理論,只是一堆白菜,21世紀的化學沒有什麼可搞的了」。這也是化學不被認同的理由之一。對於這個問題,我國著名化學家唐敖慶院士有很好的回答,他指出19世紀的化學有三大理論成就:
1.經典原子分子論,包括建築在定比、倍比和當量定律基礎上的道爾頓原子論,以及包括碳4價及開庫勒提出的苯分子結構等工作為中心內容的分子結構和原子價理論。
2.門捷列夫的化學元素周期律。
3.C.M.古爾德貝格和P.瓦格提出的質量作用定律是宏觀化學反應動力學的基礎。
道爾頓的原子論和門捷列夫的化學元素周期律對於20世紀玻爾建立原子的殼層結構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所以化學和物理學這兩個姐妹學科是互相促進的。
20世紀的化學也有三大理論成就:
1.化學熱力學,可以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提出化學平衡和相平衡理論。
2.量子化學和化學鍵理論,量子化學家鮑林提出的氫鍵理論和蛋白質分子的螺旋結構模型,為1953年沃生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雙螺旋模型奠定了基礎,後者又為破解遺傳密碼奠定基礎。所以化學與生物學也是互相促進的。
3.20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分子反應動態學。
沒有這三大理論,要取得合成2 285萬種化合物的輝煌成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化學沒有理論,只是一堆白菜」的說法,是不公正的。
到了21世紀,世界數學家協會提出七大數學難題,籌集了700萬美元,懸賞100萬美元給每一個難題的解決者。
物理學提出了五大理論難題:
1.4種作用力場的統一問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統一問題。
2.對稱性破缺問題。
3.占宇宙總質量90%的暗物質是什麼的問題。
4.黑洞和類星體問題。
5.誇克禁閉問題等。
21世紀的生物學也有重大難題和奮斗目標:
1.後基因組學和人類疾病的消除。
2.蛋白質組學。
3.腦科學。
4.生物如何進化?生命如何起源等。
但化學家又比較謙虛,好像沒有人明確提出哪些是化學要解決的世紀難題。這樣與物理學和生物學相比,就會顯得化學沒有什麼偉大的目標了。其實化學家心目中是有自己的奮斗目標的,只是不願多說。但這又造成「化學無理論」的錯誤印象。這是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出現的淡化化學的思潮的主觀原因之一。那麼化學果真提不出重大難題嗎?作者曾經初步提出21世紀化學有四大難題。
五、21世紀化學的四大難題
1.化學的第一根本規律(第一個世紀難題):建立精確有效而又普遍適用的化學反應的含時多體量子理論和統計理論。
化學是研究化學變化的科學,所以化學反應理論和定律是化學的第一根本規律。19世紀C.M.古爾德貝格和P.瓦格提出的質量作用定律,是最重要的化學定律之一,但它是經驗的、宏觀的定律。
H.艾林的絕對反應速度理論是建築在過渡態、活化能和統計力學基礎上的半經驗理論。過渡態、活化能和勢能面等都是根據不含時間的薛定諤第一方程來計算的。所謂反應途徑是按照勢能面的最低點來描繪的。這一理論和提出的新概念雖然非常有用,但卻是不徹底的半經驗理論。
近年來發展了含時Hartree-Fock方法,含時密度泛函理論方法,以酉群相干態為基礎的電子-原子核運動方程理論,波包動力學理論等。但目前這些理論方法對描述復雜化學體系還有困難。
所以建立嚴格徹底的微觀化學反應理論,既要從初始原理出發,又要巧妙地採取近似方法,使之能解決實際問題,包括決定某兩個或幾個分子之間能否發生化學反應?能否生成預期的分子?需要什麼催化劑才能在溫和條件下進行反應?如何在理論指導下控制化學反應?如何計算化學反應的速率?如何確定化學反應的途徑?等等,是21世紀化學應該解決的第一個難題。
2.化學的第二個世紀難題:分子結構及其和性能的定量關系。
這里「結構」和「性能」是廣義的,前者包含構型、構象、手性、粒度、形狀和形貌等,後者包含物理、化學和功能性質以及生物和生理活性等。雖然W.Kohn從理論上證明一個分子的電子雲密度可以決定它的所有性質,但實際計算困難很多,現在對結構和性能的定量關系的了解,還遠遠不夠。要大力發展密度泛函理論和其他計算方法。這是21世紀化學的第二個重大難題。例如:
① 如何設計合成具有人們期望的某種性能的材料?
② 如何使宏觀材料達到微觀化學鍵的強度?例如「金屬胡須」的抗拉強度比通常的金屬絲大一個數量級,但還遠未達到金屬-金屬鍵的強度,所以增加金屬材料強度的潛力是很大的。又如目前高分子纖維達到的強度要比高分子中的共價鍵的強度小兩個數量級。這就向人們提出如何挑戰材料強度極限的大難題。
③ 溶液結構和溶劑效應對於性能的影響。
④ 具有單分子和多分子層的膜結構和性能的關系。以上各方面是化學的第二個根本問題,其迫切性可能比第一個問題更大,因為它是解決分子設計和實用問題的關鍵。
3.化學的第三個世紀難題:生命現象中的化學機理問題。
充分認識和徹底了解人類和生物體內分子的運動規律,無疑是21世紀化學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之一。例如:
① 研究配體小分子和受體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機理,這是葯物設計的基礎。
② 化學遺傳學為哈佛大學化學教授Schreiber所創建。他的小組合成某些小分子,使之與蛋白質結合,並改變蛋白質的功能,例如使某些蛋白酶的功能關閉。這些方法使得研究者們不通過改變產生某一蛋白質的基因密碼就可以研究它們的功能,為開創化學蛋白質組學,化學基因組學(與生物學家以改變基因密碼來研究的方法不同)奠定基礎。因此小分子配體與生物大分子受體的相互作用的機理,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化學問題,值得人們關注。
③ 光合作用的機理——活分子催化劑葉綠素如何利用太陽能把很穩定的CO2和H2O分子的化學鍵打開,合成碳水化合物〔CH2O]n,並放出氧氣,供人類和其他動物使用。
④ 生物固氮作用的機理。
⑤ 搞清楚牛、羊等食草動物胃內酶分子如何把植物纖維分解為小分子的反應機理,為充分利用自然界豐富的植物纖維資源打下基礎。
⑥ 人類的大腦是用「泛分子」組裝成的最精巧的計算機。如何徹底了解大腦的結構和功能將是21世紀的腦科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信息和認知科學等交叉學科共同來解決的難題。
⑦ 了解活體內信息分子的運動規律和生理調控的化學機理。
⑧ 了解從化學進化到手性和生命起源的飛躍過程。
⑨ 如何實現從生物分子(biomolecules)到分子生命(molecular life)的飛躍?如何製造活的分子(make life),跨越從化學進化到生物進化的鴻溝。
⑩ 蛋白質和DNA的理論研究。
4.化學的第四個世紀難題:納米尺度的基本規律。
當尺度在十分之幾到10 nm的量級,正處於量子尺度和經典尺度的模糊邊界(fuzzy boundary)中,有許多新的奇異特性和新的效應,新的規律和重要應用,值得理論化學家去探索研究。下面舉例說明納米效應:
① 如以銀的熔點和銀粒子的尺度作圖,則當粒子尺度在150 nm以上時,熔點不變,為960.3 ℃,即通常的熔點。以後熔點隨尺度變小而下降,到5 nm時為100 ℃。又如金的熔點為1 063 ℃,納米金的熔化溫度卻降至330 ℃。在納米尺度,熱運動的漲落和布朗運動將起重要的作用。因此許多熱力學性質,包括相變和「集體現象」(collective phenomena)如鐵磁性、鐵電性、超導性和熔點等都與粒子尺度有重要的關系。
② 納米粒子的比表面很大,由此引起性質的不同。例如納米鉑黑催化劑可使乙烯催化反應的溫度從600 ℃降至室溫。這一現象為新型常溫催化劑的研製提供了基礎,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前景。納米催化劑能否降低反應活化能?這是值得研究的一個理論問題。
③ 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納米尺度磁性(nanoscale magnetism)的研究。
④ 電子或聲子的特徵散射長度,即平均自由程,在納米量級。當納米微粒的尺度小於此平均自由途徑時,電流或熱的傳遞方式就發生質的改變。
⑤ 與微粒運動的動量p=mV相對應的de Broglie波長l=h/p,通常也在納米量級,由此產生許多所謂「量子點」(quantum dots)的新現象。所以納米分子和材料的結構與性能關系的基本規律是21世紀的化學和物理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之一。
六、化學家缺少品牌意識,沒有在社會上樹立化學的美好品牌
化學沒有樹立品牌,化學與化工被認為是污染源,這也是缺少生源的原因之一。其實,造成環境污染的不僅僅是化學,更重要的是森林破壞,水土流失,沙漠化和沙塵暴,汽車尾氣排放,煤燃燒等。而分析、監測、治理環境污染的正是化學家。化學家已提出綠色化學的奮斗目標。化學家不但要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還要保護世界。在於增強自身對化學污染的防護意識
在於習得應對化學品傷害的急救措施
更在於提高自身在極端惡劣環境下的存活能力……
據上海某著名高校F化學系一位搞有機化學的老教授Y自稱
一次生病住醫院,開刀,要全身麻醉
醫師們按常規量開出的麻醉處方竟然毫無效果
double之後他還意識清醒,沒有暈過去
楞是加到三倍劑量才把他擺平
教授Y最後總結道,「老子玩了一輩子乙醚,還怕那些個?」
『拾』 如何評價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一般是4-6人間的宿舍:至於4人還是6人,看到時候分配
4人宿舍有獨立衛生間,下面書桌,上面床鋪
6人宿舍是公共衛生間,一邊書桌,一邊床鋪
空調可以申請安裝,有些可能以前會留下
可以上網,去移動或聯通營業廳辦理一下就可以
床上用品都要自己買,最好是到校外的小店買,會便宜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