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科學
❶ 南京理工大學取消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個我也聽說了,也就是前不久的事,名義上的說法是由於「存在一定問題,需經整改才能合格」,所以被取消了,至於具體原因就不清楚了;聽說出了這事以後經管院好像還把一些學生幹部叫去開會,說什麼總結原因什麼的,搞的好像全是學生的責任一樣,其實這件事本身就是學校自身的問題,跟學生沒什麼關系,經管院不認真思考一下問題的根本所在就直接把責任歸咎到學生身上,這種行為本身可能也正恰好說明了博士點被取消的原因吧 ^_^
❷ 南京理工大學的科學研究
截止2014年,學校設有50餘個研究機構,擁有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研究推廣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1個國家級質檢中心,6個部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研究機構 重點實驗室級別名稱國家級 瞬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原國防科工委 近程高速目標探測技術國防學科重點實驗室 智能彈葯技術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功能納米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軟化學與功能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高維信息智能感知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江蘇省化工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高校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光譜成像與智能感知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公安廳社會公共安全重點實驗室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 國家特種超細粉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兵器工業彈葯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國家民用爆破器材質量檢測中心 國家微多蛋白素技術研究與推廣中心 原國防科工委 國防科技工業民爆制備工藝技術研究應用中心 國防科技工業大構件焊接技術研究應用中心 國防科技工業彈葯自動裝葯技術研究應用中心 教育部 材料評價與優選設計教育部工程中心 化工污染與控制教育部工程中心 江蘇省 江蘇省片式元件與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軌道交通電氣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軌道交通電氣牽引模擬設計公共技術服務中心江蘇省葯物中間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表面活性劑及助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電廠廢氣污染治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改性塑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心腦血管葯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高分子聚合發泡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代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現代飼料加工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鍛壓機械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高性能棉紡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混凝土砌塊成型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稀貴金屬爆炸復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驅動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際/地區合作 中日合作SMC氣動研究中心科技開發與技術轉移支援中心(香港)中德軌道交通研究院合作共建實驗室實驗室名稱 聯合單位 中國-白俄羅斯「真空等離子體技術」國際科學實驗室 白俄羅斯戈梅利國立大學 中-法「自動化與信號」國際科學實驗室 里爾第一大學 金屬納米材料與技術聯合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天文光學超分辨探測聯合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 微納含能器件聯合實驗室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嵌入式智能信息系統聯合實驗室 加拿大QNX軟體系統公司、美國TI德克薩斯州儀器公司 力學聯合實驗室 瑞士W+B公司 先進製造自動化聯合實驗室 研華科技 企業創新服務聯合實驗室 萬方數據 體感創新實驗室 華碩電腦 智能電網技術與控制聯合研究中心 香港城市大學中德金屬增材製造技術聯合實驗室 德國CONCEPT Laser有限公司、上海福斐科技發展有限公創新引智基地高維信息智能感知與系統創新引智基地 微納米材料與裝備引智基地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江蘇省 江蘇省產業集群研究基地 江蘇省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基地 江蘇省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 江蘇省科技思想庫 格萊特納米科技研究所
作為學校巨資打造的人才特區,南京理工大學格萊特納米科技研究所,於2012年12月揭牌成立。格萊特納米科技研究所將以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為目標,在追尋創新性成果的科研實踐中,打造世界頂級納米技術研究團隊和研究基地。
該所由國際納米晶材料權威、德國科學院副院長,身兼德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印度科學院院士的赫伯特 ·格萊特教授領銜擔任所長。格萊特教授於1980年首次提出納米晶固體的構想,開創了全球納米材料研究新方向,引發並推進了納米科技的發展。
德國伊爾默瑙工業大學教授雷勇擔任常務副所長,德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霍斯特·哈恩教授,德國科學院院士、德國工程學院院士哈拉爾德·福克斯教授,世界上第一個單原子晶體管發明者托馬斯·希梅爾教授為高級研究人員,默罕默德·加法里博士等為骨幹研究人員。 學術組織 學會名稱學校聯系單位參加學會情況聯系人任職情況中國兵工學會彈道專業委員會 動力學院掛靠張小兵總幹事長中國兵工學會彈葯專業委員會機械學院掛靠何勇
黃正祥 主任委員
總幹事長 中國兵工學會自動控制與工程專業委員會自動化學院掛靠薄煜明
戚國慶 主任委員
總幹事長 中國兵工學會民用爆破器材專業委員會化工學院掛靠呂春緒
陸明 主任委員
總幹事長 中國兵工學會應用數學專業委員會理學院掛靠楊孝平
肖偉 主任委員
總幹事長 中國兵工學會機械加工專業委員會機械學院掛靠錢林方
汪惠芬 主任委員
總幹事長 中國光學學會光學測試專業委員會電光學院掛靠高志山秘書長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體育數學專業委員會理學院掛靠朱順榮秘書長中國宇航學會機械學院常務理事單位廖文和理事全國高校科協工作研究會(籌)校科協副理事長單位廖文和
沈家聰 副理事長
副秘書長 江蘇省軍工學會校科協副理事長單位徐復銘理事長江蘇省工業設計學會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掛靠楊敢新
陳同綱 理事長
秘書長 江蘇省現場統計學會經管學院掛靠韓子俊
程龍生 理事長
秘書長 江蘇省系統工程學會自動化學院掛靠王曉鋒
戴躍偉 副理事長
秘書長 江蘇省顆粒學會環生學院掛靠王連軍
楊毅 理事長
秘書長 江蘇省系統工程學會可靠性專業委員會機械學院掛靠黃文良主任江蘇省激光與光學工程學會理學院理事長單位賀安之理事長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化工學院副理事長單位呂春緒副理事長江蘇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會校科協副理事長單位廖文和
沈家聰 副理事長
副秘書長 南京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協會學術中心副理事長單位廖文和
王小緒 副理事長
副秘書長 南京市現場統計學會理學院掛靠米少君南京市創造學會人文學院掛靠邱鳳昌理事長 學術期刊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中文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俄羅斯《文摘雜志》(AJ),英國《物理學、電技術、計算機及控制信息社資料庫》(INSPEC),荷蘭《文摘與引文資料庫》(Scopus),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擴展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分析資料庫(CSTP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收錄期刊。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全國高校優秀社科學報、江蘇省一級期刊、上海圖書館核心期刊、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 彈道學報》: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兵工學會主辦、南京理工大學承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創刊於1989年,為中國彈道學領域唯一的學術期刊,是美國工程索引(EiPageone)收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軍工高教研究》
《高教文摘》 館藏資源 截止2014年,學校圖書館館藏中外文紙本圖書文獻240餘萬冊;截止2012年底,圖書館擁有中外文電子文獻651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2.7萬余種,中外文電子資料庫119個。
兵器博物館
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作為國內高校唯一的種類齊全、專業性強的兵器博物館,經過數十年的廣泛收集,珍藏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各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各類武器裝備,囊括了火炮類、輕武器類、彈葯類、引言類、軍事通訊和光學器材類等諸多門類計6000餘件珍貴的藏品。
這個集文物收藏、教學科研、陳列展覽於一身的兵器博物館,旨在以珍貴的展品和豐富內容幫助世人了解兵器發展的歷史軌跡,普及軍事知識,增強國防意識,促進我國兵器研究和國防人才培養,使之成為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❸ 南京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有的,你指的是研究生專業吧,可以放心報考的,不過在經管院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偏向於管理方向的,施工和監理方向不是在經管院。建議你報名的時候選擇項目管理,跟導師出去實踐的機會較多一些。附:2015年招生目錄(截圖)
❹ 南京理工大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怎麼樣
還行吧,湘潭大學的也很好。湘潭大學是老牌全國重點大學,有新能源材料與回器件專業很牛答,比較熱門,也有能源工程學院。
湘潭大學「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三大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
ESI前1%學科個數,中南7個,湖大6個,湘潭大學3個,湖南師大2個,湖南農大1個,湖南其他省屬大學沒有。
❺ 南京理工大學有哪些專業
60多個:
統計學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日 語
納米材料與技術
材料物理專業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
真空電子技術專業
信息對抗技術專業
微電子學專業
通信工程專業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專業
光電信息工程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制葯工程專業
應用化學專業
特種能源工程與煙火技術專業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高分子材料及工程專業
材料化學專業
安全工程專業
生物工程專業
環境工程專業
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專業
武器系統工程專業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
工業工程專業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
車輛工程專業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網路工程專業
軟體工程專業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
市場營銷專業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經濟學專業
金融學專業
會計學專業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工商管理專業
電子商務專業
財務管理專業
應用物理學專業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土木工程專業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
工程力學專業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專業
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
社會工作專業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❻ 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怎麼樣
一、專業特色
根據「寬專業、厚基礎、重能力、高素質」的培養原則,按照專業大類的招生、培養方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和網路工程三個專業前一年半開設相同課程,共同培養,使學生扎實、系統掌握計算機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知識,一年半後再選擇不同專業和不同學科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江蘇省品牌專業,現有兩個專業方向。專業的培養方針是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隊伍建設為核心,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構建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相結合,研究型和工程型培養相結合的教學培養體系以使學生能掌握計算機軟體與硬體的理論和方法,具備基本實踐技能與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面向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培養具有基礎寬厚,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國際交流能力,德才兼備、身心健康、求真務實、敢於創新、勇於實踐,能在科研院所、教育、企事業和行政管理等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科研和應用的高素質研究應用型人才。
三、培養要求
本專業是軟、硬體結合,面向系統、面向應用的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計算機系統軟、硬體的基礎理論及計算機系統設計、研究、開發及綜合應用的知識,接受從事研究與應用計算機的基本訓練,了解計算機專用晶元設計技術,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並有應用的能力,有系統軟體、應用軟體的設計開發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計算機系統的分析與設計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開發計算機軟、硬體的基本能力;
4.了解與計算機有關的法規;
5.具有跟蹤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發展動態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
四、學制與學位
標准學制:四年
修業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五、主幹學科、交叉學科
主幹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交叉學科:電子科學與技術
六、主要課程
JAVA程序設計、TCP/IP原理與應用、編譯原理、操作系統、電路、概率與統計、匯編語言、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離散數學、模擬電子線路、軟體工程與方法學、數據結構、資料庫系統[英]、數字邏輯電路、演算法設計與分析、微機系統與介面技術、嵌入式系統原理、人工智慧與機器人、人機交互技術[英]、圖形學和可視化計算、XML編程技術、操作系統核心技術、面向對象建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及應用、.NET編程技術、J2EE實用基礎、多媒體技術、分布式系統[英]、計算機模擬、軟體測試技術、數字圖像處理、網格計算技術、網路編程技術、移動自組織網路等
七、集中實踐教學環節
軍事訓練、VC++課程設計、計算機硬體課程設計、計算機軟體課程設計、計算機網路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八、其他
本學科專業教師總數50名,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10人,碩士生導師21人。
本學科專業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設有博士後流動站;本專業所涉及學科「模式識別」為國家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❼ 南京理工大學的兵器科學與技術專業適不適合女生學還有這個專業和這個學校的武器系統與工程,武器發射工
你要選工復科類的嗎?
女生可制以選電光院的電子信息工程,還推薦自動化的自動化,兵器還是很好玩的嘛,就當增長個見識,至於技術活,以後還是很有用的。
No1.現在兩個專業合稱為武器類專業,彈葯工程與爆炸技術偏向於彈丸戰斗部的總體設計,特能主要是研究含能材料。No2.女生有,但是很少,一個班就那麼幾個吧,女生在的話會有被眾星捧月的感覺哦。No3.女生還是學點金融啊之類的非吧,打打殺殺的工作不太適合。
不要覺得這些只能女生學啊,你看我們院里拿獎學金的女生比男生多啊
❽ 南京理工大學兵器科學與技術專業怎麼樣
非常好,是南理工的國家一級學科,實力很強,可以報這個專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生 。沒有最好的,每個有軍工特色的院校側重的方向不同,有地面的,海軍的,空軍的
❾ 南京理工大學專業哪個最好
南京理工大學的兵器科學與技術在國內學科評估中第一,光學工程第8,化學工程第10,控制科學、儀器科學和電子科技、力學國內前20,材料、機械、計算機科技國內前40位。
錄取分數線相對較高的專業有材料類、兵器、電子類、自動化、電氣、計算機類、機械工程、化工與制葯類等。
❿ 南京理工大學有哪些特色專業
南京理工大學特色專業有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截至2019年4月,學校有工程學、化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4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領域全球排名前1%。
學校由創建於1953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經歷了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華東工學院等發展階段,1993年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
(10)南京理工大學科學擴展閱讀
南京理工大學的師資力量:
截至2019年4月,南京理工大學有教職工3200餘人,專任教師1900餘人,教授、副教授1200餘人,其中,兩院院士17人,外國院士3人,「長江學者」18人,「萬人計劃」專家2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
「國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其中召集人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4人。
國家級、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4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江蘇雙創計劃」「江蘇特聘教授」等省部級以上人才計劃4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