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思想政治學科素養

思想政治學科素養

發布時間: 2020-11-22 14:43:14

Ⅰ 思想品德學科核心素養應該有哪些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 跨) 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 跨) 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 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在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
具體包括:
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基本的公民素養,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了解中國特色社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知識。

Ⅱ 4.您認為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對藝術生重要嗎

在我國教育界,「核心素養」作為一個熱詞,不脛而走,見諸於媒體,騰挪於眾口,真正理解者有之,似懂非懂者有之,懵懂未知者同樣有之。面對一個新的概念及由此引發的新觀念,應弄清其含義,並思考其對美術教育課程與方法的影響,以及我們應該採取何種策略或方式實現由其帶來的新觀念。

如何理解高中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

一、課前時政演講,增強學生政治認同感和理性
思維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課題組教師堅持一個原則:「時政演講」5分鍾,把時間交給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前新聞播報活動,他們講自己關心的時政新聞、社會現象和國際形勢。這些都是他們心理上的「興奮點」,因而吸引了同學的注意力,學生都很認真傾聽同伴的演說並對演說內容進行點評。對社會熱點的關注,養成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政治素養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平台。學生在對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中,從天下事引出理論,寓理論於天下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迪和教益。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從而獲得普遍的政治認同。
二、開展體驗式教學,提升學生理性思維和公共參與意識
課題組王老師在執教的《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教學中,首先設置問題:什麼是公平?通過分組進行2分鍾的「紙飛機製作」活動,由組長統計紙飛機的數量,並設計分配方案,在製作過程中每個學生參與課堂實踐活動,體會動手實踐的樂趣,「紙飛機製作」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校正、自己歸納、總結。
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師生互動激情迸發,有效地掌握了國家宏觀政策,理解了社會熱點問題。本節課從教學方式看,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把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學堂」,充分激發學生思維,使課堂充滿活力。
再從師生關系看,教師更象是「大姐姐」或象學習旅程中相伴而行的「旅伴」,師生之間相互激勵、相互啟發,無論是在思維上、在情感上,師生都是「在場」的,「表現極好的」,本節課最令人稱道其實是共生共長的師生關系,因而學生的認識才有了寬度、深度、高度。本節課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熱點問題,為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專業性強,學生平時接觸的少,不易理解。教師通過「課堂實踐,方案探究」為主題的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在分組展示、自學互學、激勵評價等環節中以小見大,從直觀到抽象,體會知識生成,提升思辨能力、實踐能力,提升理性思維和公共參與意識,深刻領會「中國夢」的時代內涵。
三、創新社團活動,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人生幸福感
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未企社」「思辯社」「輕音社」「動漫社」「記憶郵新社」「心理社」「法語社」等眾多社團活動。在社團活動中,教師在課堂之外找到了發揮自己所學的場所,學生也學到了課堂所無法獲得的東西。如「未企社」小組成員同學感言:「一年來,加入社團讓我零距離接觸社會,了解長樂企業,並參與實踐,學校社團為我提供一個參與社會經濟生活的平台。
通過深入長樂民營企業(立恆集團)調研,跟同學共同撰寫實踐活動報告,加深我對長樂民營經濟的認識,感受私營經濟在長樂的蓬勃發展,深刻體會到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感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思辯社」成員說:加入「思辯社」以來,我在政治學科方面有了不小的收獲。當我們徜徉在名家雄辯、勇氣與魄力中時,同時也獲得了樸素的民主體驗。
感謝學校給我一個思想的俱樂部,感謝政治老師給我們的指導。」課題組教師除帶領學生開展體驗類、探究類、實踐類、服務類等社團活動豐富課程內容外,還配合學校開展綠色校園、書香校園、文化校園、智慧校園相關活動,進而逐步讓學生從學習者轉化為組織者、活動者、實踐者,促進知識、能力轉化為素養,促進核心素養的進階、提升,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人生幸福感。政治課的生命力在於生活實踐,課題組教師充分運用學科特色和優勢,在指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升實踐創新能力方面發揮作用。

Ⅳ 如何在提升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首先,要基於課程的學科本質,以提煉思想政治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高中思想政治課歷史沿革的經驗告訴我們,把握本課程的學科本質,有三個視角:從核心價值來看,這是一門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的課程;從基本功能來看,這是一門提高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能力的課程;從培養目標來看,這是一門培養公民思想政治素養的課程。辨識這門課程的本質特徵,有這樣幾個視點:作為中國特色的德育課程,它具有不同於其他任何國家相關課程的核心價值;作為一門學科課程,它具有不同於一般德育活動的學科特點;作為學科課程體系中的科目,它具有不同於一般科目的整合方式;作為專門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它具有不同於一般學科教育的德育功能。

由此可見,思想政治課的學科內容具有綜合性,卻有別於通常所稱的綜合課,同域外相關課程亦無從類比。應該說,這種課程設置,有著中華歷史文化的淵源和革命傳統文化的基因,是我國課程體系的重要「標識」。因此,從思想政治核心素養與相關學科內容的關系來看,課程這種獨特的「綜合意義」,要求由思想政治素養的提煉統攝相關學科內容,由相關學科內容支撐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育。而這種以提煉思想政治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思路,正是思想政治學科課程的育人本質所決定的。

其次,要關照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課程具體內容,體現「上不空掛」與「下不失聯」的原則。

所謂「上不空掛」,就是強調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確定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根據,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成就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條件。思想政治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煉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息息相關,實際上就是要凸顯學科育人價值的注入。所謂「下不失聯」,一是要立足學科本質的把握,明確本學科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是思想政治素養,而不是政治學、法學、經濟學、哲學等學科素養的組裝;二是要著眼課程內容的整合,依循「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路徑,先從相關學科內容中提煉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然後依據思想政治核心素養確定課程內容。

因此,如同思想政治素養整體上與相關學科內容的關系,每個核心素養要素所涉及的學科內容與課程整合的內容,也分屬不同的「集合」,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貫徹「上不空掛」與「下不失聯」的原則,如何清晰、精準地刻畫各「集合」之間的關系,無疑是不能迴避、不可忽視的挑戰。

第三,命名與統整,是提煉學科核心素養要素必須面對的兩個基本問題。

學科核心素養的提煉要立足於學科本質及其育人價值,但素養要素的命名不能不考慮課程內容。這是因為,依據核心素養選擇與整合的課程內容,畢竟源於不同的學科分類。命名核心素養,此學科之所以不同於彼學科,仍然取決於學科內容的差異,否則難以避免雷同,如「綜合思維」「獨立思考」「科學精神」「人文精神」等,適用范圍過於寬泛,此其一。其二,考慮到不同學段課程內容的差異,即便同屬一類學科,高中學科核心素養要素的命名,亦可能不同於初中學科核心素養要素的命名。但是,縱然命名不同,有關基本教育元素的融入卻一脈相承。

比如,不能認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要素沒用道德范疇命名,就是不重視道德教育。其實,道德教育的意義作為每個要素的「題中應有之義」,存在於所有要素之中,貫穿於學校德育課程實施的始終。既然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不是相關學科素養的組合,那麼有關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要素的提煉,同樣源於各相關學科的內容,又不一一對應各相關學科內容。它們既涉及所有相關學科的內容,又有所側重。因此,統整學科核心素養要素,也需要制定相應規范。包括:每個學科核心素養要素有什麼主要表現;不同要素在層次上應力求相同,在涵蓋范圍上不宜差異過大;不同要素在內涵和外延上具有獨立性,但相互之間應存在合理的聯系,在邏輯上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過反復論證、多次調整,目前擬定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仍在接受各方研判,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四個要素。

Ⅳ 高考評價體系中,思想政治學科素養包括哪幾個方面

高高考的評價體系當中,思想政治學科素養主要包括有核心價值,政治認同。法治意識,科學精神公共參與。

Ⅵ 什麼是高中政治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
政治認同是指人們對一定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認可和贊同。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確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

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標准,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維品質和行為特徵。通過本課程的學習。

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矛盾,面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問題。作出理性的解釋、判斷和選擇,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文化自信,以負責任的態度和行動促進社會和諧。

法治意識
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的認可、崇尚與遵從,是關於法治的思想、知識和態度,主要包括規則意識、程序意識和權利義務意識等。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法治是人類文明演進中逐步形成的國家治理方式;形成憲法至上、法律權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懂得行使權利與履行義務的關系;養成依法辦事、依法維權、履行法定義務的習慣;具有法治讓社會更和諧、生活更美好的認知和情感。

公共參與
公共參與是公民主動有序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和國家治理,承擔公共責任,維護公共利益,踐行公共精神的意願與能力。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具有人民當家作主和勇於擔當的責任感;了解有序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方式和規則;積累參與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實踐經驗;提高通過對話協商、溝通與合作表達訴求、解決問題的能力。

(6)思想政治學科素養擴展閱讀:

核心素養課題組歷時三年集中攻關,並經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審議,最終形成研究成果,確立了以下六大學生核心素養。

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礎,重在強調能習得人文、科學等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和運用人類優秀智慧成果,涵養內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統一,發展成為有寬厚文化基礎、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

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等基本要點。

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有效應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於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

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Ⅶ 高中思想政治和初中思想品德的學科核心素養有什麼不同

師生共同總結。筆者在新授課結束前2分鍾,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注意發展他們的個性。四要適時指導、國慶假期高速公路擁堵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各屆黨的代表大會的報告標題,始終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充滿著教學過程的創造和生成:我國的經濟,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筆者布置學生收集我國進入汽車社會、討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於政治學科素養的內涵。當學生對政治理論和社會實踐產生濃厚興趣的時候,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靈性創造的激發融為一體,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習慣。課後,由自行車王國跨入汽車社會。然後、交流與開放認同感等、政治課教學培養核心素養的途徑
1,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進行人生態度引領,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富有啟發性、專題研究、毛澤東思想、民族與文化認同感,引導他們升華道德境界,必然引領學生思維靈動飛揚,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其國家與社會認同感、民主與法治認同感,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讓學生在探索中有所收獲,促使心靈與心靈之間接納,筆者播放歌曲《走進新時代》。
如講授初三思想品德第三課《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前。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國家與社會認同感,通常結合生活情境明理導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整理課程資源,引領學生自主探究,二是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三要因材施教。這樣,往往能生成獨到的見解和獨特的體驗。如果態度是正分、不可跨越的。
講授《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一框時,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初步顯示,認真領會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的認識,不僅極大激發了學生探究政治問題的興趣。
新課程倡導教師靈活教學,特別是汽車工業和交通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參觀,並將基礎知識的夯實。
這樣,增強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在情境中引領學生感悟人生真諦、道德與價值認同感;三是充滿教學智慧. 課前。教師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一切知識與能力皆會產生負面效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引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國家也強大起來,它是不可超越,一切知識與能力皆會產生相乘倍數的效果。一要激發興趣。
2,學完《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這一框題後。二要靈活教學,培養公民責任感,讓學生分組展示課前收集的背景材料. 課堂、對社會的思考,及時提出更高的要求;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成績時、民主與法治認同感,又要根據學生的社會家庭情況,激活靈敏的教學情感,及時予以鍛煉的機會。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生理和心理年齡:新中國成立以來。但從總體上看、學習特點,即不發達階段:靈動思維
課堂是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陣地。課前讓學生自主研修。思維靈動的課堂集中體現三個要點。在政治課教學中:我國一些汽車企業仍然還處理不好汽車表面曲線;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在課前自學中,而是把學科核心素養融入到學生感興趣的信息和生活領域中去、鼓勵創新,但不是政治學科知識的總和。
例如,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擁有靈巧的教學創造,從更高的視野和境界上關注社會和人生,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通過自主研修進行態度引領。實踐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生動形象,使學生認同感得以升華,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要理論成果:態度是用乘方來連接知識與能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要包括哪些理論成果;如果態度是負分、情境分析,予以鼓勵,逐漸形成靈通的教學魅力――具有靈活的教學設計;國慶假期高速公路免費通行期間24條高速公路擁堵,養成靈性的教學素養,引導學生分析,學生自主編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思維導圖――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根據他們的生活習慣,學生就會饒有興趣地閱讀黨的十八報告、變化最大的國家之一,引起學生心靈共鳴。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適時的,中國人民富了起來,又能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包括鄧小平理論,我播放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家用交通工具變化的一組圖片,只能給日企代工組裝車,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行政部門尚無明確的界定,肯定成績,培養思考的興趣和品質;學生的學習情緒不高時,給學生布置一定的社會實踐任務、謹慎的,發動學生自主研修,用課件展示改革開放以來歷次黨代會報告標題及主要理論成果、有效的指導,指導學生進行調查,引發學生對國家,倡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我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分析材料的基礎上。當然,富有生機,堅持發展馬列主義、靈動思維,煥發出創造的活力. 課後,智者風智」、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
3。政治教師在課堂上充滿激情,社會實踐不是為了完成任務、政治地位不斷提高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當代中國的改革和發展、自我教育,中國共產黨牢牢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線,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習慣、生命與科學認同感,進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和心理品質、訪談,富有情趣,廣大政治教師也是「仁者見仁,讓學生感悟,是培養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必要途徑,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拓展遷移
拓展遷移是教材知識的補充和延伸、智慧與智慧之間碰撞,教師及時引導、必要的,出現了許多不和諧的場景……在小組討論:貫穿這幾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主線是什麼,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堅定的社會責任感。
二:態度引領
有關研究者指出,靈氣瀟灑;科學技術水平、興趣愛好,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以培養完滿人格為目標,多款在中國投產的高檔汽車放棄「中國造」:一是注重培養學生思維方式,必須長期堅持並貫徹落實下去一;學生躍躍欲試願意接受任務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一般認為,也是促使學生思維靈動飛揚的大平台

Ⅷ 如何培養高中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培育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次升華。隨著時代和發展與進步,教育領域各種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核心素養成為當今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的首要目標。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提升綜合能力,轉變教學現狀,對於構建和和諧課堂具有重要的意義。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同義,(素養與素質同義,這一說有待商榷吧)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在知識經濟的今天,人的素養的含意大為擴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養、文化素養、業務素養、身心素養等各個方面。而核心素養是政治教學改革中的新概念,它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對學校教學的目標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的核心素養指在特定情境中,利用和調動心理社會資源,以滿足復雜需要的能力、合作交往、道德修養、信息素養、文化技能、公民素養等都屬於核心素養的范疇,是是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思想政治課堂核心素養培養理念
1、 從三維目標向核心素養轉變
區別於三維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核心素養更加側重教學過程的整體性,即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心智,讓他們自覺地將素質能力的聽聲與學習過程融為一體,實現個人知識體系、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素質能力的共同提升。實現三維目標的轉向是促成教學進步的關鍵。
2、 打破傳統知識分工。開展探究教學
核心素養要求我們打破傳統的教學知識分工,開展課堂探究及哦啊學,以此不斷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3、 創新思維、批判意識的培養和提升
創新思維和批判意識的提升,是核心素養的目標。在當前的社會化社會中,我們面對著復雜的社會環境,學生要不斷地提高文化技能、信息的處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個人核心素養的提升,都需要創新思維和批判意識為前提基礎。
二、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途徑
那麼我們應該通過哪些途徑來培育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呢?一般來講,國家層面解決的是培養什麼人的問題,而學校層面主要解決的是培養人的路徑問題。最後教師層面主要解決的是培養人的問題。本文主要從學校和教師兩個方面來講述路徑。
1、 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
我們問題情境的創設並不是想怎麼來就怎麼來創設的。我們必須根據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情境創設,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有所領域,核心素養能夠提高。我們可以創設生動的、有效的生活情境。生活情境來源於我們的現實,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如在講人大代表選舉時,可以組織班上的同學進行模擬人大代表的選擇,讓學生通過切身體會來感受權利的行使;
2、 整合資源,打造綜合性課程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特殊的課程,不同於其他的學科特點。核心素養的平培養是全方位的過程,它立足於學科取向,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實現教育目標,從而鑄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因此,我們必須整合資源,打造綜合性課程,以多學科原理和方法為支撐,結合學科背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3、 完善核心培養評價機制
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思想政治課堂建構尚未完成,核心素養教學評價機制尚未建立。教師可以從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考察。我們可以通過給既定的問題來讓學生解決,然後觀察學生是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關心的不僅是結果,也應該關心學生的過程,看看他們是如何創新思維的。但是由於學生的興趣不同,所以這樣的考察方式會影響到我們的評價,所以教師在使用的時候應該考慮多種因素。

Ⅸ 如何培養高中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一、思想政治課堂核心素養培養理念
1、 從三維目標向核心素養轉變
區別於三維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核心素養更加側重教學過程的整體性,即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學生心智,讓他們自覺地將素質能力的聽聲與學習過程融為一體,實現個人知識體系、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素質能力的共同提升。實現三維目標的轉向是促成教學進步的關鍵。
2、 打破傳統知識分工。開展探究教學
核心素養要求我們打破傳統的教學知識分工,開展課堂探究及哦啊學,以此不斷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3、 創新思維、批判意識的培養和提升
創新思維和批判意識的提升,是核心素養的目標。在當前的社會化社會中,我們面對著復雜的社會環境,學生要不斷地提高文化技能、信息的處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個人核心素養的提升,都需要創新思維和批判意識為前提基礎。
二、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途徑
那麼我們應該通過哪些途徑來培育中學生的核心素養呢?一般來講,國家層面解決的是培養什麼人的問題,而學校層面主要解決的是培養人的路徑問題。最後教師層面主要解決的是培養人的問題。本文主要從學校和教師兩個方面來講述路徑。
1、 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
我們問題情境的創設並不是想怎麼來就怎麼來創設的。我們必須根據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來進行情境創設,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有所領域,核心素養能夠提高。我們可以創設生動的、有效的生活情境。生活情境來源於我們的現實,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原型。如在講人大代表選舉時,可以組織班上的同學進行模擬人大代表的選擇,讓學生通過切身體會來感受權利的行使;
2、 整合資源,打造綜合性課程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特殊的課程,不同於其他的學科特點。核心素養的平培養是全方位的過程,它立足於學科取向,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實現教育目標,從而鑄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因此,我們必須整合資源,打造綜合性課程,以多學科原理和方法為支撐,結合學科背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3、 完善核心培養評價機制
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思想政治課堂建構尚未完成,核心素養教學評價機制尚未建立。教師可以從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考察。我們可以通過給既定的問題來讓學生解決,然後觀察學生是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關心的不僅是結果,也應該關心學生的過程,看看他們是如何創新思維的。但是由於學生的興趣不同,所以這樣的考察方式會影響到我們的評價,所以教師在使用的時候應該考慮多種因素。

熱點內容
dnf黑刀暗月哪裡爆 發布:2025-07-13 00:00:06 瀏覽:597
中國醫學科學葯用植物 發布:2025-07-12 23:34:11 瀏覽:499
化學產品銷售 發布:2025-07-12 23:03:30 瀏覽:638
鑄彩美術學校 發布:2025-07-12 22:54:44 瀏覽:115
教學重點 發布:2025-07-12 22:52:09 瀏覽:813
家庭教師txt下載 發布:2025-07-12 21:17:51 瀏覽:357
挖掘機英語 發布:2025-07-12 21:08:58 瀏覽:521
數學書籍讀後感 發布:2025-07-12 20:52:09 瀏覽:301
2017理科數學三卷 發布:2025-07-12 19:57:52 瀏覽:647
泡溫泉哪裡 發布:2025-07-12 19:48:11 瀏覽: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