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生物學科論文

生物學科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17:15:36

『壹』 生物論文2000字速求

基因與環境

——調查探究生物基因是否會因環境而改變

基因是在生物體內細胞核中染色體上DNA的片段,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也是上一代給子代留下的遺傳物質。

轉基因技術就是通過科學科技的人工方法改變某一生物的基因,使之的基因發生改變,性狀也隨之而改變,從而達到改良品種的目的。

可以說任何生物所有的狀態都與基因有關。所以說,要了解生物首先要了解基因。基因可以通過人工技術發生改變,除此之外,生物的基因是否還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變化呢?

首先我們從最簡單的開始。

一、

在同一地點挖出泥土,挑選飽滿又大致一樣的綠豆30顆,兩個一樣的花盆。接著種下綠豆,每天澆等量的水,把a盆放在陽光明媚處,b盆放在陰暗處;

二、

在同一地點挖出泥土,挑選飽滿又大致一樣的綠豆30顆,兩個一樣的花盆。接著種下綠豆,c、d兩盆都放在陽光明媚處,每天給c澆大量的水,給d澆小量的水;

三、

在不同地點挖出泥土,挑選飽滿又大致一樣的綠豆30顆,兩個一樣的花盆。接著種下綠豆,每天澆等量的水,把e、f都放在陽光明媚處;

四、

挑選飽滿又大致一樣的綠豆30顆,兩個一樣的花盆。接著用泥土種下綠豆盆H,用水種下綠豆盆I,每天澆等量的水,都放在陽光明媚處;

長大後發現,各盆的情況均不相同。所以我們初步認為生物基因會因環境而改變。

後來我們又發現一些實例。

以人類為例來說,人體內的基因會因為環境而發生改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會有許多知道或還不知道的因素,對我們體內數萬億個細胞的代謝產生影響。 這些有害因素可能體細胞的DNA發生作用,導致DNA的破壞,相應的基因的功能發生異常變化,影響到生命的安全和健康,當然細胞內還存在著相當完善的機制能夠修復這些損害。但當DNA的破壞程度超過修復機制的修復能力時,就在細胞水平發生了問題,從少量細胞發生問題發展到臨床可能表現為疾病並被檢出的階段所經歷的時期可能是比較漫長的,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藉助基因檢測技術,那麼早期發現某些疾病完全是可能的,這將大大降低醫療費用,大大減少患者的痛苦。

其他生物也是如此嗎?

許多實驗表明,確實如此。

一項針對多種擬南芥的基因研究表明,環境因素對物種遺傳多樣性和基因組的影響很大。除了實驗室中科學家的「最愛」,世界各地還分布著多種野生擬南芥。它們的生長速度、葉子顏色以及發枝方式都是不同的。在最新的研究中,由德國馬普發育生物學研究所Detlef Weigel領導的國際科學家小組,從美洲、非洲和亞洲以及其他極地和亞熱帶區域搜集了19種擬南芥,並將它們的基因序列(約1.2億個鹼基對)與實驗室用擬南芥基因組進行了對比研究,從而確定了相關的遺傳差異。

所得到的結果令人吃驚:它們遺傳差異的廣度遠遠超過了所謂的「改進基因組」。研究人員發現,平均每180個鹼基對中就有一個是可變的。同時研究表明,大約4%的實驗室用擬南芥基因組要麼與野生種類差異很大,要麼完全不存在於野生種類的擬南芥中。此外,大約十分之一的野生擬南芥基因是有缺陷的,無法完成正常的功能。

新的研究結論為科學家提出了許多新的基礎性問題。Weigel表示,「或許並不存在所謂的一個物種的基因組。迄今為止,對個體DNA序列的認識並不能使科學家充分理解一個物種的遺傳潛能。」此外,擬南芥基因組的可塑性也令人驚訝。盡管擬南芥的基因組中的基因數量與人類和一些作物相當,但它整個基因組的大小不及後兩者的十二分之一。同時,擬南芥基因組中幾乎沒有重復序列和無關聯的「垃圾」序列。

進一步研究表明,擬南芥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相關(比如抵禦病原體和感染)的基因,其可變性大大超過其他功能基因。Weigel認為,這一遺傳特性反映出擬南芥對當地生存環境的適應性,正是這些易變基因使得擬南芥能夠經受乾燥和潮濕,炎熱和寒冷,並調節自身的生長季節。

還有另一個關於動物基因和環境的事例。

美國國家科學院對轉基因動物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的問題高度重視。
美國食物和葯品管理局(FDA)要求該委員會專家組列出與動物生物技術相關的科學熱點問題。在2002年8月12日公布的報告中,該委員會將轉基因動物對自然生態系統環境的影響擺在所有熱點問題的首位。
一家美國公司(麻薩諸塞州的ABFW公司)生產了一種轉基因大馬哈魚。該魚生長速度非常快,長至成魚的速度是普通大馬哈魚的三倍。一些科學家和環境組織對該魚表示出強烈擔憂。他們認為,轉基因魚會在與野生大馬哈魚的生存競爭中處於優勢,並可能將一些有害的基因帶給環境中的其他動物。但這家公司聲稱已經收集到有關該報告關心的熱點問題的一系列資料。「我們將要投放市場的只是不能繁殖的雌性大馬哈魚,並不存在這樣的環境問題。」

雖然這一事例,沒有直接說明,環境對基因的改變,但是轉基因會對環境造成危害這一觀點也間接說出確切的答案。

也就是說生物基因會因環境而改變。

基因和環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表現離不開內在的和外在的環境的影響。在具有特定基因的一群個體中,表現該基因性狀的個體的百分數稱為外顯率;在具有特定基因而又表現該一性狀的個體中,對於該一性狀的表現程度稱為表現度。外顯率和表現度都受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的影響。

內在環境指生物的性別、年齡等條件以及背景基因型。

外在環境 :

① 溫度。溫度敏感突變型只能在某些溫度中表現出突變型的性狀,對於一般的突變型來說,溫度對於基因的作用也有程度不等的影響。如實驗一,ab兩盆綠豆性狀表現不一,我們大之人為是有溫度影響;

②營養。家兔脂肪的黃色決定於基因y的純合狀態以及食物中的葉黃素的存在。如果食物中不含有葉黃素,那麼yy純合體的脂肪也並不呈黃色。y基因的作用顯然和葉黃素的同化有關。演化就細胞中DNA的含量來看,一般愈是低等的生物含量愈低,愈是高等的生物含量愈高。就基因的數量和種類來講,一般愈是低等的生物愈少,愈是高等的生物愈多。DNA含量和基因數的增加與生理功能的逐漸完備是密切相關的。

等等。

基因最初是一個抽象的符號,後來證實它是在染色體上佔有一定位置的遺傳的功能單位。這次的調查和探究可以從分說明,生物基因會因環境而改變。

另外在給你個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生物燃料大有可為_生物論文

你認為美國過分依賴進口石油嗎?有人認為使用生物燃料的時機如今已經成熟:

●最早從今年5月開始,聖路易斯市的公交乘客可以乘坐用柴油和豆油混合燃料驅動的公交汽車。

●由於去年的玉米產量很高,以玉米為原料的乙醇生產行業今年打算使乙醇產量達到創紀錄的水平。

●還有埃德加·萊特利創造的方法。石油一再漲價使這位賓夕法尼亞農民非常煩惱,他開始用一種非常搶手的新式爐子燃料玉米給自家供暖。

盡管用糧食作燃料不是新鮮事——魯道夫·狄塞耳一個世紀之前就以花生油為燃料驅動汽車——但是這種想法突然之間變得非常實用。石油價格越來越高,而糧食價格卻非常低,以至於政治家們和眾多管理者正在重新考慮這個問題。能夠完全燃料的、可再生的生物燃料在歐洲已經得到廣泛使用。它可以緩解美國的石油供應,並有助於使美國的農業經濟保持穩定。
前景亮麗

生物燃料甚至沒有難聞的氣味。用戶報告說,以大豆作原料的生物柴油燃燒以後排出的廢氣有點像炸薯條的味道。專家們說,即使糧食的價格回升,如果美國為了遏制全球變暖而優先發展生物燃料,神巫燃料可能具有光明的前景。

自從20世紀70年代人們開始使用汽油混合燃料以來,種植玉米的農民就一直敦促人們更多地使用乙醇作汽油燃料。除了用作牲畜飼料和出口之外,生產生物燃料如今已成為玉米的第三大用途。

乙醇生產行業去年用玉米為原料總共生產了16億加侖乙醇,而且生產規模還在擴大。伊利諾伊州的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生產的乙醇約佔美國總產量德一半,該公司打算把乙醇生產能力再擴大20%。

今年最令人驚奇的是生物柴油的問世。實驗結果表明,使用豆油和柴油混合燃料同普通柴油的效果一樣好(特別寒冷的天氣除外),而且比普通柴油干凈得多。但是標準的混合燃料——80%柴油和20%豆油——成本太高了。據全國生物柴油委員會說,部分是由於大豆價格低廉,生物柴油的價格已從每加侖4美元降到1.25至2.25美元。這個價格與普通柴油的價格差不多,足以使許多人考慮使用生物柴油。
政府補貼

政府的補貼也促進了生物燃料的發展。去年11月份,美國農業部決定今後兩年每年拿出1.5億美元補貼乙醇生產廠家,用以增加乙醇和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的使用。至少有5個州正在考慮制訂稅收鼓勵政策,以便進一步鼓勵使用生物柴油。

再上述政策的鼓勵下,生物柴油的產量劇增——由1999年的50萬加侖猛增到2000年的500萬加侖。據估計,僅美國農業部制訂的鼓勵出事就可使生物柴油產量再提高3650萬加侖。

這些數目還是無法同每年560億加侖的柴油產量相比。但是主張生產生物燃料的人士說,如果石油行業像布希政府日前宣布的那樣,再2006年之前被迫轉產低硫柴油,豆油可能會成為與生物燃料配套使用的主要潤滑劑。實際上,潤滑劑為糧食提供了另一個由希望的市場。研究人員已經用糧食為原料開發出同樣廉價而且更有益於環境的替代品,取代石油產品用作半拖車掛鉤、鐵軌和鏈鋸的潤滑劑。

此類項目將有助於給美國長期不振的農業注入資金。據可再生燃料協會說,僅乙醇生產一項每年就能為農民增加45億美元的收入。

『貳』 生物科學小論文

媽媽曾給我出過這樣一個謎語:「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排下八卦陣,單捉飛來將。」這則迷語告訴我們:蜘蛛專吃活的東西,難道它不吃死的東西嗎?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做了實驗。

我從牆角處捉來一隻小蜘蛛,把它放進一個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蓋有玻璃,便於觀察)。沒等蜘蛛織網,我又撿來一隻死的小蟲、一隻死蒼蠅,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隨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為了徹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蒼蠅,第二天,我又來到盒子前觀察,看到死昆蟲、死蒼蠅還在原來的地方,可盒子角處多了一個網,蜘蛛在網上安靜地趴著。這時,我想:昨天死蒼蠅、死昆蟲沒被吃掉是不是因為沒有網呢?於是,我又將死蒼蠅拿起來輕輕地放在網上,可蜘蛛還是一動不動,緊接著,我又用筆輕輕地觸動了一下網的邊緣,咦,蜘蛛好像有了反應,開始向顫動的方向爬去,我把筆收回,網停止了顫動,信號斷了,它就停了下來,不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我又用筆尖觸動網上死蒼蠅的身體,網開始顫動,蜘蛛就開始向這邊爬來,我又把筆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樣,過了一會兒,蜘蛛又向網中心爬去。噢!我終於明白了:原來蜘蛛是靠網的顫動來產生感覺的,靠織網而捕食的。於是,我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為了證實蜘蛛靠網的顫動產生感覺,我又做了實驗。將筆尖放在網上死蒼蠅的身上,長時間的顫動,網的震動越來越大,蜘蛛產生的感覺好像也越來越強烈,蜘蛛便匆匆地趕過來,等蜘蛛碰到蒼蠅,我將筆尖收回,只見蜘蛛尾部很快噴出黏乎乎的絲將蒼蠅捆住,接著又看著蜘蛛的背一動一動的,好像在吸食蒼蠅,不一會兒,網上就剩下一個完整的空殼了。這個實驗證明蜘蛛吃動的昆蟲。

我們探密小組又到圖書館、書店查閱了大量有關蜘蛛的書籍。其中《普通動物學》一書中寫道:蜘蛛為食肉性動物,其食物大多數為昆蟲或其他節肢動物。但口無上顎,不直接吞食固體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當昆蟲等動物觸網時,會用力在網上掙扎,使網絲顫動而使蜘蛛很快發覺,蜘蛛便順著縱向絲向獵物爬去,用蛛絲包裹獵物,固定於網上,先用螯肢內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獲獵物體內,將其殺死,再由中腸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獲物的組織中,很快將其分解為液汁,然後吸進消化道內,最後吃剩下的體殼,就被完整的棄留在蛛網上了。這些充分證明:飛來的昆蟲使蜘蛛網顫動,網顫動會使產生感覺,蜘蛛產生感覺就會將獵物捕獲,因此,證實了蜘蛛只吃活動物,而不吃死的昆蟲。

『叄』 求一篇關於生物的論文

生物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實踐和策略
針對探究式學習具有三個基本特性:問題性、過程性和開放性,針對這些特點,在生物課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嘗試,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化生物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生物教學中進行課堂探究式學習要注意以下問題:
1.探討的問題要明確
教師在安排學生分組探討,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做好引導,使學生明白要干什麼怎麼進行,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就不會在交流討論結果時茫然不知所雲、答非所問了,也不會出現在進行探究實驗無從下手的局面,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重視問題的提出
探究學習中「提問題」是個關鍵點,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更好地提出問題。在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對一些現象產生探究的興趣,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進一步探索其本質和原理,去解決問題;同時還要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具有發散思維的能力,主動探究的品質,這樣才能保證探究式學習的效果。
3.合理把握探究與討論的時間
教師要對課堂進行全面掌控,既保證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交流討論,同時還要引導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快速反應能力和進行判斷概括的能力。充足的時間是探究式學習效率和效果的保證,可以使學生真正體會探究問題的過程有效性,保證探究過程不會流於形式。否則,只是走走過場,探究問題的過程過於膚淺,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了。在實驗教學中進行探究也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去體驗探究的過程。但要求充足的時間並不是越多越好,實驗探究中,不能給學太多的活動時間,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可分解成幾個階段進行,把問題也由淺入深分解成幾個小問題,按階段逐步完成探究任務。
4.讓學生充分表達與交流
學生在參與到探究式學習中,要自己提出問題,並自己找到方法進行探究。不同的學生由於基礎和思維方式不同,可能會提出不同的探究問題,這給他們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在探究中得到各自所需的體驗。表達與交流不但可以使學生把探究的問題按照自己的方式說出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全班資源共享,把不同探究的結果整合,從而獲得完整的探究結論,完成知識目標的學習。因而要爭取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自己的探究活動在班中宣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最後還要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總結報告的撰寫和交流。
總之,探究式學習是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獲得科學觀念,掌握科學本領的一種重要途徑和方法。針對高職高專生物教學實際,加大改革的力度,培養出高技能人才。

『肆』 生物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怎麼寫

我最近剛好寫過一篇這樣的文章,不過字數沒那麼多,希望可以讓過關! 生物與軟體 關鍵詞 :先進、互補性、前景、綜合國力、造福人類 摘要 :生物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的融合是時代的趨勢,將開創光明的未來,造福人類。 正文 : 事物正確的發展趨勢是與當代最主流的先進事物相融合,從而達到普及,使整個人類向前跨步。 自從比爾·蓋茨建立了微軟帝國,開創了個人電腦的時代,世界的全面信息化就變的不可避免。而生物學作為現今最熱門及將來最有前途的科學,將不可避免的與電子計算機科學相互融合,互取其長。 於1984年7月在聯邦德國西柏林召開的第14屆國際植物學大會總結了植物學總的三點發展趨勢,其中就有「以電子計算機為手段的數學模擬方面的研究和系統分析方面的研究」。生物軟體初現雛形。 兩者的互補性 : 現在計算機操作系統及各種軟體的運行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的,而人體的各種新陳代謝也是按照既定的各種程序進行的。而且,就現在來說,人類體內的調控系統,即人類自身具有的在億萬年進化中逐漸接近完美的程序,比起現在的計算機內的程序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它具有更大的可調控性等優勢。人類以後計算機的研製要借鑒生物自身具有的各種調控程序,而這種方面的研究也已經開始,如生物計算機,及對人體大腦的解密而正在研製的智能計算機。 相比之下,人類生物學的研究也離不開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例如現在生物學的發展已經進入分子生物學時代,而由於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很多生物科學研究方面的軟體也應運而生,它極大地減少了科學家及生物公司技術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收益。例如在基因工程中就會常用到很多生物軟體,現簡介一種: Omiga 2.0:主要功能:編輯、瀏覽、蛋白質或核酸序列,分析序列組成。用Clustal. W進行同源序列比較,發現同源區。實現了核酸序列與其互補鏈之間的轉化,序列的拷貝、刪 找核酸限制性酶切位點、基元(Motif)及開放閱讀框(ORF),設計並評估PCR、測序引物。查找蛋白質解蛋白位點(Proteolytic Sites)、基元、二級結構等。查尋結果可以以圖譜及表格的顯示,表格設有多種分類顯示形式。利用Mange快捷鍵,用戶可以向限制性內切酶、蛋白質或核酸基元、開放閱讀框及蛋白位點等資料庫中添加或移去某些信息。每一資料庫中都設有多種查尋參數,可供選擇使用。用戶也可以添加、編輯或自定義某些查尋參數。可從MacVectorTM、Wisconsin PackageTM等資料庫中輸入或輸出序列。另外,該軟體還提供了一個很有特色的類似於核酸限制酶分析的蛋白分析,對蛋白進行有關的多肽酶處理後產生多肽片段。 實際上,大部分對核酸蛋白的序列分析功能,在Omiga 2.0中都能找到;而且界面非常友好。Omiga作為強大的蛋白質、核酸分析軟體,它還兼有引物設計的功能。 當然,Omiga還有很多同類軟體。如日立軟體公司(Hitachi Sofeware Engineering Co.,Ltd.)97年推出的DNASIS 2.5,加拿大的Premier公司開發的Primer Premier 5.0等。 發展前景 : 生物軟體具有很有的兼容性,可以支持現在的操作系統。 生物軟體、晶元具有專利性,是典型的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具有專利性的物品,出賣的是智力,是現在具有知識武裝的大學生創業的重要方面。 我們來看一組關於生物軟體產品的售價: 基因晶元綜合分析軟體ArrayVision 7.0 :售價6900美元 供應BI-2000醫學圖像分析系統 48000元(人民幣)/套 顯微鏡自動平台系統 5800元(人民幣)/套 Paup 一種功能強大的商業版系統進化分析軟體,價值數千美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生物軟體是一個相當大的產業,新的產業造就新的財富,新的財富將由新人來獲得,而具有生物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新一代大學生,無疑將充當這群去創造新財富的新人。 意義及作用 :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僅是軍事實力的競爭,更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科學技術的競爭在當今日益知識化信息化的世界顯得尤為重要,因而也就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極其重要的方面。生物科學作為現今最熱門及將來最有前途的科學,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再有,現代社會中,電子計算機已經逐漸占據了主流地位。所以,生物與計算機的融合是時代的必然。而生物軟體就是這兩者最直接的結合。所以,生物軟體的發展程度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誰如果在這方面領先於世界,那必將引領時代的潮流。反之,誰如果在這方面掉以輕心,將來必受制於人。 在當今世界日益重視身體健康的情景下,生物與計算機的結合必將造福人類。 由此觀之,生物軟體的發展是時代的趨勢,而我們這一代,將是這趨勢的創造者。我們大有前途。

『伍』 生物方面論文!

1、 在中小學課外科技活動,對生物學科的某一專題是某一現象進行探索研究,把研究過程中樞觀察紀錄的資料,加工整理,綜合分析,去會有共,並指出自己的觀點。把上述的工作用文字系統全面的表達出來,這就是生物科學小論文。
2、 學生論文的特點 課題應具體,題目不應過大。因為基礎知識薄弱,研究深度淺。生物科技小論文是學生進行生物科技活動的總結,這對擴大學生知識領域、培養能力、發展創造力,都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完成生物小論文課題的方法
小論文課題確定後,怎樣去完成研究課題呢?下面分別作些介紹。
(一) 考察法 即調查某一區域內的某些生物種類組成、數目和分布的規性等。如某的去昆蟲種類及數目變化;環境寶物種的各種動物吹氣候變化的調變,等等。
這種研究犯法化錢少,不需要復雜的儀器和設備一般的中小學都可進行。但指導教師事前應適當撲導,讓學生與縣長掌握一定的動物分類知識,並且事先訂好固定的考察計劃。
(二) 觀察法:就是對某種動植物的個體進行仔細的觀察,以了解掌握其生活習性和生長發育的規定性。佩觀察的對象必須要有一定的數目,因為只對一個個體進行觀察,其必然性的因素太大,回引響研究的結論。觀察的同時,應隨時注意收集實物資料,使證據更完全,效果更好。
(三) 實驗法 在人物改變某個環境因素條件下(如營養、溫度、光照等),觀察在某一特定環境下,環境對生物產生的引響,找出其中的規定性的研究方法。注意點:1:要有對照組 2:研究的對象要有一定的數目。
例:"營養對青蛙蝌蚪發育的影響"。
實驗時,分天然水和坦然誰加少是農家肥,兩族作對照。試驗過程中,除了營養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如蝌蚪的來源、大小、水溫、光照等都要盡權,一免其他因素影響了實驗。 以上三種方法在實驗研究中常有的,以那一中為止,以課題內容、性質而定。但不要用那種方法,都要引導學生進行仔細的觀察,特別是在變化過程,要做好計數和測量,記錄下來,然後用統計學得出正確的結論

『陸』 如何撰寫生物學論文

:論文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提綱);論文計劃進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內容是"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在撰寫時可以先寫這一部分,以此為基礎撰寫其他部分.具體要求如下:
1.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 
明確提出論文所要解決的具體學術問題,也就是論文擬定的創新點.  明確指出國內外文獻就這一問題已經提出的觀點,結論,解決方法,階段性成果,…….   評述上述文獻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論文准備論證的觀點或解決方法,簡述初步理由. 
你的觀點或方法正是需要通過論文研究撰寫所要論證的核心內容,提出和論證它是論文的目的和任務,因而並不是定論,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結果.開題報告的目的就是要請專家幫助判斷你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備論證的觀點方法是否能夠研究出來. 
一般提出3或4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大問題下的幾個子問題,也可以是幾個並行的相關問題. 
2.國內外研究現狀 
只簡單評述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其他相關文獻評述則在文獻綜述中評述.基於"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部分內容重復. 
3.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簡單明了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 
簡單闡述如果解決上述問題在學術上的推進或作用. 
基於"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所重復. 
4.論文研究主要內容
初步提出整個論文的寫作大綱或內容結構.由此更能理解"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不同於論文主要內容,而是論文的目的與核心.

『柒』 生物論文

1、世間有許許多多的生物體,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物形態各異,很有趣,比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討厭的蒼蠅,可愛而會唱歌的小鳥,還有6500萬年前滅絕的恐龍,它們的種種生命跡象都吸引了我的視線,讓我對生物有了好奇心。以前,我對「生物」的理解只是單純的「動物」,上中學學習了生物後,我知道生物的范圍很廣,不止動物,植物、微生物都在其之內。地球上的植物大約有30多萬種,動物約有150多萬種。從生物書上,我知道了桫欏、蕨、蘇鐵等不常見的植物,還解決了小時候一些弄不懂的問題。有一次,我在比較乾的泥土裡挖蚯蚓,卻怎麼也挖不著,現在才知道蚯蚓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乾地里當然挖不著了。為什麼仙人掌的葉子會退化成刺呢?因為它需要適應環境,為了減少水分的喪失,儲存更多的水分,仙人掌的莖部也變得肥厚而多汁。生物這門學科幫助我 了解了疑難的問題,這是我喜歡生物的原因之一。走進第二單元,我認識了顯微鏡。在我心目中,顯微鏡是那樣地奇妙,一直都想用它觀察東西,小學時從來也沒碰過它。記得第一次進生物實驗室,看見桌上的顯微鏡,有一種難以抑制的喜悅。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湊到目鏡前看了看,可看到的只是一片黑暗。上課時,老師說,用顯微鏡觀察東西並不是想像得那麼簡單,要經過對光、選擇物鏡、製作臨時玻片標本、調整清晰度等幾個環節。我仔細地聽著,努力熟記其結構的每一個名稱。在老師的幫助下,我終於通過顯微鏡看到了細胞。當時就有一種巨大的成就感,彷彿自己也成了一個科學家,會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了!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在顯微鏡下呈的是倒像。現在,使用顯微鏡已成了家常便飯,幾乎每節課都要做實驗。用顯微鏡觀察肉眼看不到的東西能使我快樂,這也激發我學習生物的興趣。此外,我還對生物體有了新的認識。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細胞是一個個排列在一起的。植物細胞由細胞壁、細胞膜、液泡、細胞核、線粒體、細胞質、葉綠體構成,動物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線粒體構成,它們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細胞核由染色體構成,染色體由DNA構成……別小看一個小生命,它的結構復雜得很呢!以前,我不知道水果中的水分是從哪兒來的,原來是來自液泡中的細液泡。我總是生病,學習了生物後我知道是病毒在我身體里搗鬼!連病毒都是生物體,真是不可思議啊!我對生物越來越有好奇心了。生物學把我帶進了一個奇妙的世界,解決了疑難的問題使我豁達,使用顯微鏡讓我感到快樂,微生物使我有了好奇心,因此,我對生物這回答人的補充 2010-08-29 09:40 一、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
樹立正確的生物學觀點是學習生物的重要目標之一,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又是學習、研究生物學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確地學到生物學知識。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樹立生命物質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生物的整體性、生命活動對立統一、可持續高效發展、生物進化和生態學等觀點。
1.生命物質性觀點
生物是由物質組成,一切生命活動都有其物質基礎。從萬物之靈的人類到單細胞的細菌,以及無細胞結構的病毒等,所有生物都是由碳、氫、氧、氮、硫、磷、鈣、鐵、銅等幾十種化學元素組成的,並且這幾十種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是可以找到的。生物體能夠完成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而一切生命活動都是通過一定的生命物質來實現的,如果沒有生命物質也就沒有生命活動。
2.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包括兩層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結構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例如葉的表皮是五色透明的,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向外一面的細胞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質層。表皮的這種結構的存在,就既利於陽光透過,又能防止葉內水分過多地散失,還能保護葉內部不受外來的傷害;而陽光透入,防止水分散失,保護葉內組織,又需要一定的結構來完成,這就是表皮。
3.生物的整體性觀點
系統論有一個重要的思想,就是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這一思想也完全適合生物領域。不論是細胞水平、組織水平、器官水平,還是個體水平,甚至包括種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體現出整體性的特點。例如,細胞膜、線粒體、內質網、核糖體、高爾基體、中心體、質體、液泡等細胞器都有其特有的功能,但是只有在它們組成一個整體--細胞的時候才能完成新陳代謝的功能,如果離開了細胞的整體,單獨的一個細胞器是無法完成它的功能的。
4.生命活動對立統一的觀點
生物的諸多生命活動之間,都有一定的關系,有的甚至具有對立統-的關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對立統一的一對生命活動。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很明顯,兩者之間是相互對立的。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機物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可以說,如果沒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無法進行;另一方面,光合作用過程中,原料和產物的運輸所需要的能量,也正是呼吸作用釋放出來的,如果沒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無法進行。因此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存在,才能使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正常進行。
5.生物進化的觀點
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地運動變化之中,任何事物都有-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生物界也不例外,也有一個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所謂產生就是生命的起源,所謂發展就是生物的進化。生命的起源經歷了從無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再形成有機高分子物質,進而組成多分子體系,最後演變為原始生命的變化過程;生物的進化遵循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的規律。
6.生態學觀點
生態學觀點的基本內容是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生物與環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產生了環境問題,人類與環境的矛盾,處於不斷變化之中,永無止境。人類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逐步更新人口觀念,提高人口素質,合理開發資源,高效利用資源,保護生態,治理環境,走生存與發展的新路。
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生物學關系比較密切的學習方法有觀察方法、做筆記的方法、思維方法和記憶方法等。
1.觀察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 順序觀察
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鏡,後高倍鏡。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出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根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嵴,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例如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結構時,就要邊觀察、邊思考下列問題:①表皮細胞的顏色和排列狀況是怎樣的?②葉肉中接近上表皮的細胞與接近下表皮的細胞在形狀、排列狀況和內部綠色顆粒多少等方面有什麼不同?③葉脈細胞是什麼顏色和形狀?這些細胞是怎樣排列的?
2.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
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
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
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
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後比較和過程變化,並要抓住特徵。
3.思維方法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佔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後綜合,也可先綜合後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准,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後,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
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系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為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
4.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正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用的幾種。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裡的食品聯系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復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系,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系這些實際。聯系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1.聯系自然實際
居住地附近的農田、草地、樹林、公園、花園、動物園、庭院、路旁都會有許多動植物在那裡生活,學習有關知識時,到這些地方去參觀考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處。當學到生物與環境的知識時,更要想到保護當地的動植物資源和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
2.聯系生產實際
生物學中的許多原理都和工農業生產有密切的關系,學習這些原理時,就要考慮它能幫助解決生產上的什麼問題。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原理的掌握,而且還能為當地的經濟建設服務。例如有位中學生學習了嫁接的原理後,課下不斷實踐,很快提高了技術,一個秋天就與家長一起嫁接了近萬枝桃、梨苗,為當地的庭院種植業作出了貢獻。
3.聯系生活實際
生物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關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學學習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就更為重要。生活實際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識和未來的生活行為兩類。生活常識可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知識也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行為。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捌』 關於學生生物論文(一篇).......

大氣污染的概念

大氣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氣和固體雜質微粒組成的混和物。就干潔空氣而言,按體積計算,在標准狀態下,氮氣佔78.08%,氧氣佔20.94%,氬氣佔0.93%,二氧化碳佔0.03%,而其他氣體的體積則是微乎其微的。各種自然變化往往會引起大氣成分的變化。例如,火山爆發時有大量的粉塵和二氧化碳等氣體噴射到大氣中,造成火山噴發地區煙霧彌漫,毒氣熏人;雷電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大面積火災也會增加二氧化碳和煙粒的含量等等。一般來說,這種自然變化是局部的,短時間的。隨著現代工業和交通運輸的發展,向大氣中持續排放的物質數量越來越多,種類越來越復雜,引起大氣成分發生急劇的變化。當大氣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質達到對人類健康、動植物生長以及氣象氣候產生危害的時候,我們就說大氣受了污染。

2.大氣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大氣污染源就是大氣污染物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個:

(1)工業:工業是大氣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工業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種類繁多,性質復雜,有煙塵、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機化合物、鹵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煙塵,有的是氣體。

(2)生活爐灶與採暖鍋爐: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爐灶和採暖鍋爐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燒過程中要釋放大量的灰塵、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污染大氣。特別是在冬季採暖時,往往使污染地區煙霧彌漫,嗆得人咳嗽,這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污染源。

(3)交通運輸:汽車、火車、飛機、輪船是當代的主要運輸工具,它們燒煤或石油產生的廢氣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別是城市中的汽車,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襲人的呼吸器官,對城市的空氣污染很嚴重,成為大城市空氣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車排放的廢氣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等,前三種物質危害性很大。

3.大氣污染的危害

大氣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氣以維持生命。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約2萬多次,吸入空氣達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影響。

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比如,1952年12月5~8日英國倫敦發生的煤煙霧事件死亡4000人。人們把這個災難的煙霧稱為"殺人的煙霧"。據分析,這是因為那幾天倫敦無風有霧,工廠煙囪和居民取暖排出的廢氣煙塵彌漫在倫敦市區經久不散,煙塵最高濃度達4.46毫克/米3,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濃度竟達到3.83毫升/米3。二氧化硫經過某種化學反應,生成硫酸液沫附著在煙塵上或凝聚在霧滴上,隨呼吸進入器官,使人發病或加速慢性病患者的死亡。

由上例可知,大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很高時,會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狀惡化,甚至在幾天內奪去幾千人的生命。其實,即使大氣中污染物濃度不高,但人體成年累月呼吸這種污染了的空氣,也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及肺癌等疾病。

(2)對植物的危害: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麼危害症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3)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大氣污染物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① 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從工廠、發電站、汽車、家庭取暖設備向大氣中排放的大量煙塵微粒,使空氣變得非常渾濁,遮擋了陽光,使得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減少。據觀測統計,在大工業城市煙霧不散的日子裡,太陽光直接照射到地面的量比沒有煙霧的日子減少近40%。大氣污染嚴重的城市,天天如此,就會導致人和動植物因缺乏陽光而生長發育不好。

② 增加大氣降水量:從大工業城市排出來的微粒,其中有很多具有水氣凝結核的作用。因此,當大氣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條件與之配合的時候,就會出現降水天氣。在大工業城市的下風地區,降水量更多。

③ 下酸雨:有時候,從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這種酸雨是大氣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硫經過氧化形成硫酸,隨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農作物毀壞,能使紙品、紡織品、皮革製品等腐蝕破碎,能使金屬的防銹塗料變質而降低保護作用,還會腐蝕、污染建築物。

④ 增高大氣溫度:在大工業城市上空,由於有大量廢熱排放到空中,因此,近地面空氣的溫度比四周郊區要高一些。這種現象在氣象學中稱做"熱島效應"。

⑤ 對全球氣候的影響:近年來,人們逐漸注意到大氣污染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問題。經過研究,人們認為在有可能引起氣候變化的各種大氣污染物質中,二氧化碳具有重大的作用。從地球上無數煙囪和其他種種廢氣管道排放到大氣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約有50%留在大氣里。二氧化碳能吸收來自地面的長波輻射,使近地面層空氣溫度增高,這叫做"溫室效應"。經粗略估算,如果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25%,近地面氣溫可以增加0.5~2℃。如果增加100%,近地面溫度可以增高1.5~6℃。有的專家認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照現在的速度增加下去,若干年後會使得南北極的冰熔化,導致全球的氣候異常。

4.大氣污染的防治

大氣污染的防治措施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條是減少污染源。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措施:

(1)工業合理布局:這是解決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廠不宜過分集中,以減少一個地區內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還應把有原料供應關系的化工廠放在一起,通過對廢氣的綜合利用,減少廢氣排放量。

(2)區域採暖和集中供熱:分散於千家萬戶的爐灶和市內密如樹林的矮煙囪,是煤煙粉塵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採取區域採暖和集中供熱的方法,即用設立在郊外的幾個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塵設備的熱電廠代替千家萬戶的爐灶,是消除煤煙的一項重要措施。

(3)減少交通廢氣的污染:減少汽車廢氣污染,關鍵在於改進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汽油的燃燒質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燒,從而減少有害廢氣。

(4)改變燃料構成:實行自煤向燃氣的轉換,同時加緊研究和開辟其他新的能源,如太陽能、氫燃料、地熱等。這樣,可以大大減輕煙塵的污染。

(5)綠化造林:茂密的林叢能降低風速,使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絨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飄塵。蒙塵的葉子經雨水沖洗後,能繼續吸附飄塵。如此往復攔阻和吸附塵埃,能使空氣得到凈化。
大氣污染的危害

根據國際標准化組織做出的定義,大氣污染「通常系指由於人類活動和自然過程引起某種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並因此而危害了人體健康、舒適感和環境」。

由地表至1000千米左右的高空的大氣層,一般可認為是由乾燥、清潔的空氣、水蒸氣和各種雜質三部分組成的。乾燥、清潔的空氣的組成是基本不變的,水蒸氣的含量因時因地變化,各種雜質(如粉塵、煙、有害氣體等)則因自然因素或人類活動的影響,無論其種類還是含量,變動都很大,甚至導致大氣污染。

導致大氣污染的自然因素包括火山活動、森林火災、海嘯、土壤和岩石的風化以及大氣圈中空氣運動等自然現象。一般說來,由於自然環境的自凈機能,各種自然現象一般多能自動協調生態系統的動平衡關系。

人類活動包括生活活動和生產活動,而防止大氣污染的主要對象,首先是生產活動。人類活動所造成的空氣污染主要來自三個方面:1.燃料的燃燒過程;2.工業生產過程;3.交通運輸等。其中燃料燃燒(包括煤、汽油、柴油、天然氣等)產生的空氣污染物約佔全部污染物的70%;工業生產產生的空氣污染物約佔20%;機動車產生的空氣污染物約佔10%。

這些空氣污染物按其存在狀態可分為氣溶膠態污染物和氣態污染物。氣溶膠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體粒子、液體粒子或液體粒子在空氣介質中的懸浮體,如粉塵、煙、飛灰、液滴、輕霧、黑煙、霧等。氣態污染物大體有五個方面,以二氧化硫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為主的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及鹵素化合物等。

這些空氣污染物主要通過呼吸道吸入、消化道吞入和皮膚接觸三條途徑侵入人體。其中以呼吸道吸入為最多,最危險。

空氣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大多表現為呼吸道疾病。在高濃度污染物的突然作用下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在短時間內死亡。例如,1952年英國倫敦發生的震驚世界的「煙霧」事件,四天內就死了四千多人。長期接觸低濃度污染物,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甚至會引起肺癌。除此之外,空氣污染物對植物、動物、農作物、器物(建築物、器具等)、氣候等都會產生有害的影響
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疾病;對植物可使其生理機制受抑制,生長不良,抗病抗蟲能力減弱,甚至死亡;大氣污染還能對氣候產生不良影響,如降低能見度,減少太陽的輻射(據資料表明,城市太陽輻射強度和紫外線強度要分別比農村減少10~30%和10~25%)而導致城市佝僂發病率的增加;大氣污染物能腐蝕物品,影響產品質量;近十幾年來,不少國家發現酸雨,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壤酸化、魚類減少甚至滅絕,森林發育受影響,這與大氣污染是有密切關系的。

各種大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影響。

煤煙
引起支氣管炎等。如果煤煙中附有各種工業粉塵(如金屬顆粒),則可引起相應的塵肺等疾病。

硫酸煙霧
對皮膚、眼結膜、鼻粘膜、咽喉等均有強烈刺激和損害。嚴重患者如並發胃穿孔、聲帶水腫、狹窄、心力衷竭或胃臟刺激症狀均有生命危險。


略超大氣污染允許深度以上時,可引起紅血球礙害等慢性中毒症狀,高濃度時可引起強烈的急性中毒症狀。

二氧化硫
濃度為1-5ppm時可聞到嗅味,5ppm長吸入可引起心悸、呼吸困難等心肺疾病。重者可引起反射性聲帶痙攣,喉頭水腫以至窒息。

氧化氮
主要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中毒的特徵是對深部呼吸道的作用,重者可臻肺壞疽;對粘膜、神經系統以及造血系統均有損害,吸入高濃度氧化氮時可出現窒息現象。

一氧化碳
對血液中的血色素親和能力比氧大210倍,能引起嚴重缺氧症狀即煤氣中毒。約100ppm時就可使人感到頭痛和疲勞。

臭氧
其影響較復雜,輕病表現肺活量少,重病為支氣管炎等。

硫化氫
濃度為100ppm吸入2-15分鍾可使人嗅覺疲勞,高濃度時可引起全身礙害而死亡。

氰化物
輕度中毒有粘膜刺激症狀,重者可使意識逐漸昏,雖直性痙攣,血壓下降,迅速發生呼吸障礙而死亡。氰化物中毒後遺症為頭痛,失語症、癲癇發作等。氰化物蒸汽可引起急性結膜充血、氣喘等。

氟化物
可由呼吸道、胃腸道或皮膚侵入人體,主要使骨骼、造血、神經系統、牙齒以及皮膚粘膜等受到侵害。重者或因呼吸麻痹、虛脫等而死亡。


主要通過呼吸道和皮膚粘膜對人體發生中毒作用。當空氣中氯的濃度達0.04~0.06毫克/升時,30~60分鍾即可致嚴重中毒,如空氣中氯的濃度達3毫克/升時,則可引起肺內化學性燒傷而迅速死亡

長了點。。。。。。。。

『玖』 初中生物論文範文(600字以上)

僅供參考:
提高學習生物興趣的幾點做法
當前在生物學科的教學中,由於在考試的影響和指揮下,教師的教學過程過多的重視課堂教學和知識的傳授,忽略興趣的培養和提高。教師不得不去為傳授知識而教學。雖然新課標和教材都非常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興趣的提高,往往事與願違,學生也不是靠興趣學習,而是為了升學和成績的提高,沒有達到在興趣和愛好的基礎上自主的學習和探究,為了使學生改變被動地,強壓地學習變為主動地,自覺地學習,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
一、營造和諧課堂和平等,民主的學習氣氛。
當前的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則是以一個合作者或組織者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要運用「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應,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送給每一位學生,把激發興趣鼓勵學生學習的語言帶進課堂,營造一種平等,寬容,民主,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興奮狀態下學習,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使課堂氣分活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主動的學習,自覺的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靠教師的調動,興趣調動起來了,主動性提高了,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要有一顆火熱,誠摯的童心,要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體貼學生,要把愛無私的奉獻給他們,和他們交朋友,用友誼去感化他們。還要有一雙公正無私的眼睛,和心口如一的語言。用聖潔的思想去陶冶他們,使學生從心底里感激,從道業上信服,去贏得較高的教學效果。
二、因的制宜激發興趣,鼓勵探究精神。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興趣是指一個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接近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它推動人們去主動觀察。在平時教學中,我們應特別注重,因時,因地向學生提出發人深省的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是對學習過的內容的一種應用或復習。使學生再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內容設計成可玩,或娛樂性的問題或活動。例如:在無性生殖的應用的一節中,我們就可以把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分成幾組,結合學校的環境條件,一部分到學校的綠化帶內對木本植物進行嫁接,可以選用枝或芽,並計算成活率。一部分去探究扦插,用自己喜歡的花卉進行,也計算成活率。並記錄自己的實驗過程。根據中學生的特點可採用組與組評比,組內人與人評比。評比的條件由學生自己制定,教師指導,評出一,二 ,三等獎。培養了學生的實踐精神,競爭能力和科學的探究過程。又如在講述家蠶一節我根據學校的特點,讓學生分組捕獲蝴蝶或各種蛾類進行觀察,分組時 可多可少,也可一人為一組或多人為一組,記錄觀察到的特徵和現象,及捕獲的過程,尤其在捕蝴蝶的活動中,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對所捕獲的標本觀察的非常細致,並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興趣達到了高峰,在捕獲的過程中對觀察細致的同學給予表揚。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抓住時機,利用日常生活或活動中所見到的生物現象隨時隨地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在校園的鋤草活動中,可提出與植物有關的一些問題,什麼是平行脈,網狀脈,,直根系,須根系,植物根,莖,葉的特點等等。邊活動,邊觀察,邊講述,邊提出問題。這樣,會收到 在課堂無法收到的效果。
三、重視實驗,要嚴,細要求。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理論的產生主要來自於實驗,觀察自然現象或事物,探究自然規律,或驗證自然規律,都離不開科學實驗,通過實驗有助於學生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實驗中要尊重事實,依靠證據,要有不厭其煩的精神,嚴謹的學風,實事求是,服從真理的科學態度,務求正確,准確,科學。這些優秀的品質都需要我們實驗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養成,強化。例如,在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事業中,要求學生要嚴格按照步驟仔細的去完成,尤其是在撕取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時,提示學生要注意撕取的大小,薄厚,無論反復多少次,直到合格為止,在製片時要求學生緩緩地放下蓋玻片,做到無氣泡。用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所看到的細胞的形態,大小能區分開每一個細胞,培養嚴謹的學風,和科學的態度。
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和獲取知識的手段比教給學生知識還要重要,掌握學習方法可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和知識爆炸,因此,獲取知識的方法更重要。在課堂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研究討論,養成與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意見,這些是提高科學素質和研究的重要方面。為此教學中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採取多種形式,創造研究討論氛圍,倡導合作學習,在一定范圍內討論,辯論,培養合作精神。

熱點內容
如何愛校 發布:2025-07-12 04:25:07 瀏覽:950
美國研究生數學專業排名 發布:2025-07-12 02:36:31 瀏覽:902
臨沂市教育局網站 發布:2025-07-12 01:04:56 瀏覽:246
教師節資料50字 發布:2025-07-12 00:58:21 瀏覽:345
老師面試班 發布:2025-07-11 23:57:06 瀏覽:802
如何鋪地磚 發布:2025-07-11 22:46:37 瀏覽:232
田靜老師 發布:2025-07-11 22:21:52 瀏覽:758
文科生物會考知識點 發布:2025-07-11 21:32:18 瀏覽: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學 發布:2025-07-11 21:21:02 瀏覽:729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