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沮文言文

沮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18:15:26

『壹』 且以一介脫身還朝,陛對無一毫沮懾,是必能事者文言文翻譯

且以一介脫身還朝。陛對無一毫沮懾(恐懼,害怕),是必能事者。
【況且他一個人從金營逃脫,回到朝廷。殿上答話一點也不害怕,這一定是個能成就大事的人】

『貳』 《至忠》文言文翻譯

至忠逆於耳,倒於心,非賢主其孰能聽之?故賢主之所說,不肖主之所誅也。人主無不惡暴劫者,而日致之,惡之何益?今有樹於此,而欲其美也,人時灌之,則惡之,而日伐其根,則必無活樹矣。夫惡聞忠言,乃自伐之精(1)者也。荊庄哀王獵於雲夢,射隨兕(2),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奪之。王曰:「何其暴(3)而不敬也?」命吏誅之。左右大夫皆進諫曰:「子培,賢者也,又為王百倍之臣,此必有故,願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荊興師,戰於兩棠,大勝晉,歸而賞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進請賞於吏曰:「人之有功也於軍旅,臣兄之有功也於車下。」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觸死亡之罪於王之側,其愚心將以忠於君王之身,而持千歲之壽也。臣之兄嘗讀故記(4)曰:『殺隨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驚懼而爭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發平府(5)而視之,於故記果有,乃厚賞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謂「穆(6)行」矣。「穆行」之意:人知之不為勸,人不知不為沮,行無高乎此矣。齊王疾痏,使人之宋迎文摯,文摯至,視王之疾,謂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雖然,王之疾已,則必殺摯也。」太子曰:「何故?」文摯對曰:「非怒王則疾不可治,怒王則摯必死。」太子頓首強請曰:「苟已王之疾,臣與臣之母以死爭之於王。王必幸臣與臣之母,願先生之勿患也。」文摯曰:「諾。請以死為王。」與太子期,而將往不當者三(7),齊王固已怒矣。文摯至,不解屨登床,履王衣,問王之疾,王怒而不與言。文摯因出辭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說,將生烹文摯。太子與王後急爭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摯。爨(8)之三日三夜,顏色不變。文摯曰:「誠欲殺我,則胡不覆之,以絕陰陽之氣?」王使覆之,文摯乃死。夫忠於治世易,忠於濁世難。文摯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獲死也,為太子行難,以成其義也。

注釋
(1)精:這里是尤甚的意思。(2)隨兕:惡獸名。(3)暴:臣下侵凌君主稱為暴。(4)故記:古書。(5)發:打開。平府:府名,當是楚國收藏古籍文書的地方。(6)穆:美。(7)不當者三:三次不如期前往。(8)爨(cuàn):燒,煮。

原文翻譯
忠言逆耳,逆人心,如果不是賢明的君王,誰能聽取它?因此,賢明君主喜歡的正是不肖君主要懲罰的。君主沒有一個不痛恨侵略暴劫的行為,但是自己的所作所為卻天天招致這種行為,痛恨又有什麼用呢?假如這里有棵樹,希望它生長茂盛,可是別人按時澆灌它,自己卻討厭別人的行為,並且每天砍伐樹根,照這樣做,肯定不會有活樹了。厭惡聽取忠言,正是最嚴重的一種自我毀滅的行為。楚莊王在雲夢澤打獵,射中了一隻惡獸隨兕,申公子培搶在庄王之前把隨兕奪走了。楚莊王說:「怎麼這樣犯上不敬啊!」於是命令官吏殺掉子培。左右的大夫都勸諫說:「子培是賢德之人,又是您最有才能的臣子,這裡面一定有緣故,希望您能仔細了解這件事情。」不到三個月,子培生病死了。後來楚國起兵,與晉國軍隊在兩棠交戰,大勝晉軍,回國後賞賜有功將士。申公子培的兄弟上前向主管官吏請賞說:「別人在行軍打仗中有功,我的兄長在大王的車下有功。」庄王說:「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對方回答說:「我的兄長在大王您身邊冒著犯上不敬的惡名,遭獲死罪,但他的本心是要效忠君王,讓您享有千歲之壽啊!我的兄長曾讀過古書,古書記載說:『殺死隨兕的人不出三月必死。』我的兄長見到您射殺隨兕,十分驚恐,所以才搶在您之前奪走它,後來遭遇禍殃而死啊。」庄王命人打開平府查閱古籍,在古書上果然有這樣的記載,於是厚賞了子培的兄弟。申公子培的忠誠可以稱得上是「穆行」了。「穆行」的含義是:不因為別人了解自己就受到鼓勵,也不因為別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喪,德行沒有比這更高尚的了。齊王身上長了惡瘡,於是派人到宋國接文摯去治病。文摯到了後,察看了齊王的病,對太子說:「大王的病肯定可以治好。雖然這樣,大王的病一旦治好,一定會殺死我。」太子問:「為什麼呢?」文摯說:「如果不激怒大王,大王的病就治不好,但如果大王真的被激怒,我就必死無疑了。」太子叩頭下跪,極力請求說:「如果治好父王的病而父王真的要殺先生的話,我和我的母親一定以死向父王為您爭辯,父王一定哀憐我跟我的母親,希望先生不要擔憂。」文摯說:「好吧,我願意拚死為大王治病。」文摯跟太子約定了看病的日期,三次都不如期前來。齊王本來已經生氣了。文摯來了之後,不脫鞋就登上了齊王的床,踩著齊王的衣服,詢問齊王的病情,齊王惱怒,不跟他說話。文摯便口出不遜來激怒齊王,齊王大聲呵斥著站了起來,病於是就好了。齊王盛怒難消,要把文摯活活煮死。太子和王後為文摯激烈地跟齊王爭辯,但沒能改變齊王的決定。齊王最後用鼎把文摯活煮了。文摯被煮了三天三夜,容貌不毀。文摯說:「真要殺我,為什麼不蓋上蓋子,隔斷陰陽之氣?」齊王讓人把鼎蓋上,文摯才死去。由此可見,在太平盛世做到忠容易,在亂世做到忠很難。文摯不是不知道治癒齊王那自己就得被殺,他是為了太子去做招致殺身的事,以便成全太子的孝義啊。

『叄』 「卿在關中、懷孟,兩著治效,而毀言日至,豈同寅有沮,文言文翻譯

你在關中、懷孟,兩個顯著治療效果,而毀謗天到,難道同寅有沮

『肆』 忠謀則多方沮之,諛讒則曲意引之出自什麼文言文

景升父子皆豕犬,嚴嵩父子皆狗彘:「大學士嵩,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頑如鐵石,忠謀則多方沮之,諛讒則曲意引之。」他那「眇了一目的」獨眼龍兒子嚴世藩呢,尤其卑惡,其「熟諳中外官吏饒瘠險要,責賄多寡,毫發不能匿。」過的是奢侈無比的混賬生活,比如每要吐痰,必叫丫鬟張口接之,謂為「肉唾盂」,便器馬桶都製作為女性形態;對待忠良,則「妒賢忌能,一忤其意,必致之死。」如時人所言:「嵩位極人臣,貪得無厭,世藩狡鷙,擅執父政。天下之人,視嚴嵩父子如鬼如蜮。」可謂是惡貫滿盈,壞事做盡。

『伍』 文言文獾的翻譯

【原文】
湯得伊尹,祓(音弗)之於廟,爝(音決)以爟(音灌),釁以犧猳。明日設朝而見之,說湯以至味。湯曰:「可對而為乎?」對曰:君之國小,不足以具之,為天子然後可具。夫三群之蟲,水居者腥,肉玃(音覺)者臊,草食者膻。惡臭猶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時疾時徐,滅腥去臊除膻,必以其勝,無失其理。調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膩。」
【譯文】
湯得到了伊尹,在宗廟為伊尹舉行除災祛邪的儀式,點燃了葦草以驅除不祥,殺牲塗血以消災辟邪。第二天上朝君臣相見,伊尹與湯說起天下最好的味道。湯說:「可以按照方法來製作嗎?」伊尹回答說:「君的國家小,不可能都具備;如果得到天下當了天子就可以了。說到天下三類動物,水裡的味腥;食肉的動物味臊;吃草的動物味膻。無論惡臭還是美味,都是有來由的。味道的根本在於水。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都決定了味道,味道燒煮九次變九次,火很關鍵。一會兒火大一會兒火小,通過疾徐不同的火勢可以滅腥去臊除膻,只有這樣才能做好,不失去食物的品質。調和味道離不開甘、酸、苦、辛、咸。用多用少用什麼,全根據自己的口味來將這些調料調配在一起。至於說鍋中的變化,那就非常精妙細微,不是三言兩語能表達出來說得明白的了。若要准確地把握食物精微的變化,還要考慮陰陽的轉化和四季的影響。所以久放而不腐敗,煮熟了又不過爛,甘而不過於甜,酸又不太酸,咸又不鹹得發苦,辣又不辣得濃烈,淡卻不寡薄,肥又不太膩,這樣才算達到了美味啊!」
【原文】
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音歡)之炙,雋(音卷)觸之翠,述盪之挈(音萬),旄(音矛)象之約。流沙之西,丹山之南,有鳳之丸,沃民所食。
【譯文】
肉類里最美味的是:猩猩的唇,獾獾的腳掌,燃鳥的尾巴肉,述盪這種野獸的手腕肉,彎曲的旄牛尾巴肉和大象鼻子。流沙的西面,丹山的南面,有鳳凰的蛋,沃民所食。
【原文】
魚之美者:洞庭之鱅(音撲),東海之鮞(音而),醴水之魚,名曰朱鱉,六足,有珠百碧。藿(音貫)水之魚,名曰鰩(音搖),其狀若鯉而有翼,常從西海夜飛,游於東海。
【譯文】
魚最美味的:洞庭的鱅魚,東海的鮞魚,醴水有一種魚,名叫朱鱉,六隻腳,能從口中吐出青色珠子。萑水有一種魚叫鰩,樣子像鯉魚而有翅膀,常在夜間從西海飛游到東海。
【原文】
菜之美者:昆侖之蕷;壽木之華;指姑之東,中容之國,有赤木、玄木之葉焉;余瞀(音冒)之南,南極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樹,其色若碧;陽華之芸;雲夢之芹;具區之菁;浸淵之草,名曰士英。
【譯文】
蔬菜最好的:昆侖山的菰;壽木(傳說中的不死樹)的花;指姑山(傳說中的山)東面的中容(傳說中的國名)國,有仙樹赤木、玄木的葉子;余瞀山的極南面,山崖上有一種菜叫嘉樹,顏色碧綠;華陽山的芸菜;雲夢湖的芹菜;太湖的蔓菁;深淵里叫士英的草,都是菜中的佳品。
【原文】
和之美者:陽朴之姜;招搖之桂;越駱之菌;照(音氈)鮪(音委)之醢(音海);大夏之鹽;宰揭之露,其色如玉;長澤之卵。
【譯文】
調料調合味道好的:四川陽朴的姜;桂陽招搖山的桂;越駱(古國)的香菌;鯉魚和鮪魚肉做的醬;大夏(古國)國的鹽;宰揭山顏色如玉的甘露;長澤的魚子。
【原文】
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陽山之祭,南海之櫃。
【譯文】
糧食最好的:玄山的禾,不周山的粟,陽山的裸,南海的黑黍。
【原文】
水之美者:三危之露;昆侖之井;沮江之丘,名曰搖水;曰山之水;高泉之山,其上有湧泉焉;冀州之原。
【譯文】
水最好的:三危(傳說中的「兩極」山名)山的露水;昆侖山的井水;沮江(古水名)岸邊的搖水;曰山(古山名)的水;高泉山上湧泉的水;冀州一帶的水等。
【原文】
果之美者:沙棠之實;常山之北,投淵之上,有百果焉;群帝所食;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甘櫨焉;江浦之桔;雲夢之柚;漢上石耳。
【譯文】
水果最好的:沙棠的果實;常山(古地名)的北面,投淵(古地名)的上面,有百果,很多帝王都吃過;箕山的東面,傳說中的神鳥青鳥的住所,有甜橙;江浦的橘子;雲夢的柚子。漢上的石耳。
【原文】
所以致之,馬之美者,青龍之匹,遺風之乘。非先為天子,不可得而具。天子不可強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天子成則至味具。故審近所以知遠也,成己所以成人也;聖人之道要矣,豈越越多業哉!
【譯文】
之所以能夠達到目的,是有好馬。馬最好的,是青龍、遺風這樣的千里馬。然而不先佔據天下成為天子,這些好東西都不可能得到。天子不可強為,必先行道義。道者,不在他人而在自己。自己成就了道義也就做成了天子。成了天子世間的美味也就都具備了。所以說審近才能知遠啊,成己所以成人啊;聖人之道是最重要的,豈在於做許許多多瑣事!

『陸』 文言文中沮喪的樣子如何表達

沮喪的樣子
沮者
《網路文言文翻譯》

『柒』 文言文翻譯:匹彈從弟末波納勒厚賂,獨不進,乃沮其計。

翻譯:段匹磾堂弟段末波接受了石勒賄賂,不肯進軍,這樣就破壞了他們(段匹磾、劉琨一起攻打石勒)的計劃。
出處:《晉書 · 列傳》
原文:匹磾從弟末波納勒厚賂,獨不進,乃沮其計。
故事:晉元帝司馬睿建武元年(公元317年),段匹磾與劉琨結盟,之後,段匹磾推舉劉琨為大都督,一起攻打石勒。石勒恐懼,用財物賄賂段末杯,段末磾然後說動段疾陸眷、段涉復辰(段匹磾的叔父)二人退兵。段匹磾後領幽州刺史,受封渤海公,與劉琨等上表司馬睿勸進位。

段匹磾(?-322年),段務目塵之子,段就六眷的弟弟,中國十六國時期段部鮮卑的首領。西晉末年,晉愍帝封他為左賢王、假撫軍大將軍。與西晉並州刺史劉琨結盟,與漢國將領石勒作戰,領幽州刺史,317年,與劉琨勸進琅琊王司馬睿稱帝。太興元年(318年),東晉權臣王敦派人密告段匹磾,讓他殺死了劉琨。二年(319年)六月,石勒派孔萇侵略范陽諸郡,段匹磾兵敗部眾離散且飢,奔於厭次,四年(320年)四月,石勒攻陷厭次,撫軍將軍、幽州刺史段匹磾投降後趙石勒,被任命為冠軍將軍,不久被殺。

段末波(?—325)(又作段末柸、段末杯),簡作段波,遼西鮮卑人,晉代段部鮮卑首領,偽漢石勒署其為北平公、遼西公。段疾陸眷、段匹磾的從弟,前任首領段涉復辰的堂侄。312年,段末波隨段疾陸眷進攻漢趙,與漢國將領石勒戰於襄國。末波素有勇名,卻於此戰為石勒軍所俘,致使段部大敗。石勒以末波為人質,雙方和解。318年,疾陸眷去世,段涉復辰宣布繼位。末波襲殺涉復辰並其子弟黨羽,自稱單於。自此以後,與段匹磾相互攻擊。五月,自稱幽州刺史。325年,段末波去世。 劉琨(270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國西晉末年、十六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軍事家,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他曾經在西晉末年於晉陽(今山西太原)武裝割據了近十年,對抗周圍的游牧民族。
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字世龍,初名㔨,小字匐勒,生於中國上黨武鄉,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為後趙明帝。石勒初期因公師藩而起兵,後投靠漢國君主劉淵,後卻與漢國決裂,由漢國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謀臣,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今河北邢台)為根據地,並陸續消滅了王浚、邵續、段匹磾等西晉於北方的勢力,繼而又消滅曹嶷,進侵東晉以及消滅劉曜領導的前趙,又北征代國,率領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石勒又實行多項措施,推動文教和經濟發展。另外他厚待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佛圖澄,對當時佛教的傳播有一定貢獻。

『捌』 文言文翻譯 !!

寇準,字平仲,原籍是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他少年時候就氣質英偉,性格豪邁,讀書精通《春秋》三傳。在他十九歲的時候就中舉要考進士。後來考上進士,被授予大理評事的官職,累積升遷到了「殿中丞,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等官職。 淳化二年春,大旱,宋太宗趙光義找來身邊的大臣問時政得失,大家都以天數為借口打皇帝的馬虎眼。寇準回答說:「根據《洪範》的說法應是天人感應,大旱的原因,是因為刑法有不平的地方。」宋太宗很生氣,起身離開去了另外的房間。過了一會兒,皇帝召他問為什麼不公平,他說:「請皇上召兩個人前來,我就說出官宦的執法犯法和營私舞弊的地方。」皇帝發詔書召來二人後,寇準就說了:「祖吉、王淮同時違反法律受了賄,吉贓受賄少但是判了死刑;王淮因為是參政(副丞相)王沔的弟弟,貪污受賄上千萬,只不過得了個杖刑,而且還官復原職,難道這事公平嗎?」宋太宗轉過去問王沔,王沔馬上叩頭認錯,於是責備了王沔(降了官),而褒獎寇淮(升了官而且給予了更多的任用)。很快讓寇準做了左諫議大夫,第二年,皇帝任命他為參知政事(丞相)。
宋太宗在位有些時年的時候,馮拯等人上疏要求策立太子,皇帝很生氣,打罵了一頓後把他們降到了嶺南去做官,朝廷上下就沒有人敢提及這類事了。(有一次,寇準被人陷害,他和張遜在太宗面前激烈爭吵,相互揭短,使得太宗龍顏大怒。當下撤了張遜的職,也把寇準貶到青州當知州。)寇準剛被皇帝從青州召回到身邊重新任職,進到皇宮見到皇帝,寇準說:「因為陛下是在為全天下選儲君啊,不可以用後宮婦人、朝廷宦官的意見;也不可以聽信近臣的;只有陛下你自己親自選擇出來的才能讓江山社稷繼續興旺下去。」皇帝後來冊立襄王為皇太子。
宋真宗即位後,想讓准為宰相,但是有擔心他性格太剛直很難一個人單獨擔任。景德元年,把士安升遷為參知政事,寇準當時是集賢殿大學士,官位是副丞相,在士安(丞相)之下,寇準在當副丞相的時候,用人不以等級官銜高低,同朝為官的很多人對他這樣很不滿。後來,又罷免了一些官員,同朝的大臣因為這個人事變動為原因拿以往的規矩成例去見皇帝說寇準不依規矩成例辦事。他說:「當宰相的就是應該任用賢能罷免一些無能的官員不,如果都用慣例,那隻需要一個官就夠用了。」王欽若很嫉恨他。有一次在上朝後,寇準先退下了,王欽若就告訴皇帝:「陛下敬重寇準,是因為他有政治社稷的功勞嗎?」皇帝回答:「是的。」王欽若又說:「澶淵那件事,陛下不認為很不好,反而說寇準有功,為什麼呢?」皇帝愕然,問:「為什麼?」王欽若說:「城下之盟,《春秋》一書上都認為是不好的。澶淵這件事的處理,其實就是是城下之盟。把萬乘之貴的皇上你去當城下之盟來處理,有多大的不好啊!」皇帝愀然,心情一下就不好了。
宋真宗得了風疾之類的病,劉太後在背後干預朝政,寇準見到了皇帝,說:「皇太子大家都對他有很大的希望,希望陛下考慮一下,為了大宋江山,傳位給太子,選擇賢良的大臣為太子輔佐。」皇帝同意了。寇準秘密命令翰林學士楊億起草昭表,請太子出來監國證,而且想讓翰林學士楊億輔政。不久計謀被泄漏,寇準被劉太後集團罷免了很多官職,只讓他當了太子太傅,後來封他為萊國公。乾興元年,再次被貶官出任雷州(今廣東海康)司戶參軍。 在雷州過了幾年,就逝世了,衡州之命乃至,後來把他的靈柩送回葬在西京。老百姓很多都為了祭奠他,在祭奠他的路上哭泣,在他的墓碑附近,折斷竹子清理出空地,掛上紙錢作為悼念,又過了幾個月去看,他的墓碑旁的枯竹都長出了新的竹筍。大家為這個事覺得是上天的迴音,後來給他立了宗廟,每年都祭拜他。

熱點內容
臨沂市教育局網站 發布:2025-07-12 01:04:56 瀏覽:246
教師節資料50字 發布:2025-07-12 00:58:21 瀏覽:345
老師面試班 發布:2025-07-11 23:57:06 瀏覽:802
如何鋪地磚 發布:2025-07-11 22:46:37 瀏覽:232
田靜老師 發布:2025-07-11 22:21:52 瀏覽:758
文科生物會考知識點 發布:2025-07-11 21:32:18 瀏覽: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學 發布:2025-07-11 21:21:02 瀏覽:729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