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句子
⑴ 文言文句子翻譯器在線翻譯
「去,拜辭墮地」這句文言文的意思是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豈非命也歟。
⑵ 文言文句子翻譯
譯文:
太祖的正妻是劉氏,代北人;次妃曹氏,太原人。
太祖封為晉王時,劉氏被封為秦國夫人。
自從太祖在代北起兵,劉氏常常跟隨太祖征戰各地。
她為人聰明機敏,足智多謀,很熟悉兵法。
常常教侍妾騎馬射箭,以助太祖一臂之力。
太祖向東追擊黃巢,回師經過梁國,在封禪寺駐扎。
梁王邀請太祖進城,在上源驛擺酒設宴,半夜率兵攻擊他。
太祖手下先逃脫返回的人,將太祖遭難之事告訴夫人,夫人面不改色,立即殺掉報告的人,暗中召見大將,商議保全軍馬而返回。
快天亮時,太祖回來,和夫人面對面痛哭,於是准備起兵攻梁國。
夫人說:「大王本來是為國家征討賊寇,如今梁國的罪行並未暴露,卻匆忙倒戈相攻,天下人知道了,沒有誰能分辨是非曲直。
不如收兵返回駐地,親自向朝廷申訴。」太祖同意了。
後來,太祖攻擊劉仁恭,失敗而歸。
梁國派遣氏叔琮、康懷英等連年進攻晉國,包圍太原,晉軍多次被打敗,太祖憂愁窘迫,不知所措。
大將李存信等人勸說太祖逃到北方邊遠地區,收拾殘兵,以期重振旗鼓,太祖同意這樣做。
進屋把這個打算告訴夫人,夫人間是誰出的這個主意,太祖回答:「是李存信。」夫人罵道:「李存信不過是代北的放羊娃罷了,哪裡配參與商量成敗興亡的大計!何況大王曾經嘲笑王行瑜放棄邰州逃跑,最後被人捕獲,如今難道自己也做這種傻事嗎?從前大王在達靼流亡,幾乎不能脫身自拔,幸虧天下多事,纔得以南歸。
而今多次失敗的軍隊,潰散逃亡後剩下的已不多,一旦放棄固守之地,誰還願意跟隨大王呢?北方邊遠地區是可以去得的地方嗎?」太祖如夢初醒,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久,逃散的士兵漸漸重新聚攏。
夫人沒有兒子,性情賢惠,不妒忌別人,常常對太祖說:「曹氏的相貌一定會生貴子,應當好好待她。」而曹氏自己也很謙恭退讓,因此兩人相處得很融洽。
曹氏被封為晉國夫人,後來生下兒子,這就是唐庄宗,太祖極看重他,曹氏因此特別受寵。
太祖性情暴烈,發怒時常常殺人,手下人沒有敢站出來說話的,只有曹氏輕言細語,規勸曉諭,往往被採納聽取。
到唐庄宗立為太子,事奉曹氏特別周到,他援救趙、攻破燕、奪取魏博。
,同梁在黃河邊交戰十多年,每年數次驅馬急歸,探望他的母親,人們都稱揚他的孝順。
唐庄宗即位後,冊封曹氏為皇太後,而以嫡母劉氏為皇太妃。
太妃去謝太後,太後面有愧色。
太妃說:「但願我兒子能夠萬世為國君,假如我死後能在黃泉陪伴先王,就很幸運了,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唐庄宗滅梁後進入汴州,派人接太後回到洛州,住茌長壽宮,而太妃獨自留在晉陽。
同光三年五月,太妃去世。
七月,太後去世,謐號稱貞簡,安葬在坤陵。
而太妃沒有謐號,安葬在魏縣。
太妃和太後相互都很體貼尊重,太妃送太後到洛州,哭泣相別,回來後思念太後,以至於身亡。
太後聽說太妃病重,想要趕到晉陽探望病情,到太妃死時,又想要親自去安葬她,唐庄宗哭泣勸阻,眾臣紛紛上書請求太後不要前往,方纔作罷。
然而太後自從太妃死後,悲哀得不吃不喝,過了一個月也去世了。
⑶ 文言文句子翻譯
這兩句引文有誤。第一句出自《宋史》,記載的是北宋光化知縣葉康直的事跡,不是內「(柳)儉教以陶瓦容」。第二句出自《北史》,記載的才是柳儉,隋朝官員。
1、縣多竹,民皆編為屋,康直教用陶瓦,以寧火患。
翻譯:
(光華)縣盛產竹子,老百姓都(將竹子)搭成房屋,(經常發生火災),(知縣)葉康直教(大家)用陶瓦(蓋房),以消除火患。
2、及還鄉,妻子衣食不贍,見者咸嘆伏焉。
翻譯:
(柳儉因受牽連被免職,)等到他回到家鄉,老婆孩子的吃穿都不能滿足,見到的人都為此深感嘆服。
⑷ 古文句子翻譯
「楚抄國因為這個原因不能襲越過滎陽向西進發」——《史記 項羽本紀》
「賢人治國應該和老百姓一道耕種而食,一道親自做飯」——《
孟子·滕文公》
「現在假如想要並吞天下,奪取王位,征服敵國,轄制海內,治理百姓,號令諸侯,實在是非用武力不行」——
《戰國策》
「然而捕捉到這種蛇,把它曬干用作葯餌,可以用來治癒麻瘋、手腳拳曲、脖腫、惡瘡,消除壞死的肌肉,殺死人體內的寄生蟲」——《捕蛇者說》
「我今天拜見了申叔夫子,他的一番話真好比是可以使死人復生,白骨長肉的(形容恩惠極大)」——《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雲以風為友,以雨為子。」——《荀子·賦》
「順著水向東行,到達北海。向東邊望去,看不到水的盡頭」——《莊子》
「憑秦王那樣的威風,我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們」——《史記 藺相如傳》
自己翻譯的,有些可能不大准,多包涵!
⑸ 文言文在線翻譯句子
麻涌飛人的自傳
在下麻涌飛人,是廣東東莞麻涌人,字飛人。從小喜歡灌水,喜歡游泳,又喜歡籃球。又因為家在河邊,於是以「河」為號。我(雖然生性)好動,嫻於語言,能說會道,(但是)不羨慕名利。喜歡吹水,雖然技巧並不高超;但是每當有會心得意之處,就高興得忘了吃飯。生性喜歡旅遊,但是因為家裡貧困,不能夠常常成行。友人知道我有這樣的愛好,就介紹我「往班裡路」(不知仙人所雲何謂,未敢妄揣),(此項工作)非常神秘,做的是豬狗一樣的事啊,牛馬一樣的事啊,幹得比一般的苦力還辛苦哪!每天起得比雞還早,睡得比狗還晚,吃得比豬還差,住得比老鼠洞還差,跳得比猴子還快,走得冤枉路比馬還多,爬得比氂牛還高,曬得比藏族同胞還黑。但即使如此,我還是沉醉其中。我讀書少,走路多;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視野,每當有機會,就不惜逃課而去。祖國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盡收眼底;各地的風味小吃,盡在其中。旅程輕松隨意,讓人留連忘返。後來友人見我沉醉其中,以為我發痴,(竟然)對我說要擺脫這種狀況。嘿,不在其中,如何品得個中滋味?世態炎涼,冷嘲熱諷,(越發)讓我覺得「行萬里路」勝過「讀萬卷書」。(在旅遊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各個小城市的經濟文化,領略八地的鄉土人情;結交好友,遇到知己,桃李遍及天下;談論國事,述說理想,暢所欲言。認識在實踐中不斷加深,實踐促進認識越加開闊,怎麼能說這是發痴呢?「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還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人生在世,難得糊塗,是不是呢?
⑹ 文言文帶(其)的句子及翻譯
一、「其」作第三人稱代詞,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在句中作主語或與其他詞語構成主謂短語作該短語中的小主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他(他們)」「它(它們)」.如:
①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②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③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④古之人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①句,「其」作「乃華山之陽」的主語,相當於「它」,代指「華山洞」.②句,「其」與「為文」構成主謂短語,相當於「它」,代指「仆碑」.③句,兩個「其」分別作分句主語,前一個相當於「它」,代指上文的「山洞」;第二個「其」相當於「他們」,代指上文的「遊人」.④句,「其」與「求思」構成主謂片語,相當於「他們」,代指「古之人.
二、「其」作第三人稱代詞,用在名詞或方位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他的(他們的)」「它的(他們的」).如:
①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
②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
③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④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⑤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譯成第三人稱代詞「它的」.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面.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兩旁」.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處」.⑤句,「其傳」指「古書的傳說(文字)」.
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稱代詞,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相當於「我(自己)」、「我們」或「我的(我們的)」.如:
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①句,「其」指代上文的「余與四人」,只能譯成「我們」.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
四、「其」作指示代詞,可以指代個別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數,一般都是遠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那、那個、那些、那裡」.如: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
②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
③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④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①句,「其址」指那個地方,「其後」指從那以後.②句,「其院」指那個禪院.③句,「其好游者」指那些愛好游賞的人.④句,「其欲出者」指那個要求出來的人.
五、「其」作副詞,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表示反詰的語氣,可譯為 「難道」.如:其孰能譏之乎?
「其」表示反詰語氣,相當於「豈」,可譯為「難道」.
六、「其」作助詞,用來湊足音節,舒緩語氣.如: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其」是助詞,無實在意義,可不翻譯;「既其出」可譯為「出洞以後」.
「其」字除了上述本文的用法外,另外還有一些用法,下面補充說明:
(一)「其」活用作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你」、「你的」.如: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觸龍說趙太後》)
該句譯為:我認為太後替長安君考慮的短近了,所以認為你的疼愛(長安君)不如(疼愛)燕後.「其」作第二人稱代詞來解.
(二)「其」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個,有「其中」的意思.如:少時,一狼逕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該句譯為:過了一會兒,一隻狼乾脆走開了,其中的另一隻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其」作「其中」來解.
(三)「其」作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還可以表示疑問、測度、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視情況可譯為「大概」、「還是」、「可要」等.如: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皆出於此乎? (《師說》)
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伶官傳序》)
④吾其還也. (《崤之戰》)
①句,「其」用在「如……何」的前面,有加強疑問語氣的作用,可譯為「又」.②句,「其」表示測度的委婉語氣,可譯成「大概」、「或許」.③句,「其」表示告誡、期望的語氣,可譯為「可要」.④句,「其」表示商量的語氣,可譯為「還是」.
(四)「其」作副詞,表時間,有「將」、「將要」的意思.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詩經·七月》)
該句譯為:趕緊修理好房子,將要開始播種各種穀物了.「其」解釋為「將要」.
(五)「其」作連詞,表假設,做「假如」、「如果」來解;表選擇,做「是……還是」來解.如:
①其極刑,曰:「順我,即先刺心;否則,四肢解盡,心猶不死.」(《獄中雜記》)
②子以秦為將救韓乎,其不乎?(《戰國策·韓策》)
①句大意是:如果遇到執行凌遲這種刑罰,劊子手便對犯人說:「你依我,給我若干錢,我就先刺心,叫你一下子便死;不然的話,我把你四肢剮盡,你心一下子死不了,叫你受罪.「其」相當於「如果」.②句意思是:你認為秦國是將要救韓國,還是不救呢?「其」相當於「是……還是」.
⑺ 文言文翻譯句子
1 鵷芻鳥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2 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雛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鵷芻鳥,發出 『 嚇 』 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梁國宰相的身份來嚇我吧 ?
3 他的兒子很擔心,對他父親說:"為什麼不把貓趕走呢?他父親說:"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沒有雞。
4 沒有雞,只不過不吃雞罷了,離開飢寒交迫還很遠,為什麼要把那貓趕走呢
5 王家祖上富裕,給他留下了數以萬計的家產。維寧性格豪放,喜歡喝酒接交朋友。每天都在家裡擺下宴席,款待朋友。客人往來絡繹不絕,常常要加上好幾桌才行。
6 有人勸王維寧為將來做些打算,他回答說:「大丈夫活在世上應當做錢財的主人,怎麼能做錢財的奴隸呢?」
7 家產耗盡之後,王維寧已經沒有辦法自己養活自己,可是他仍然每天飲酒不止。
8 竹子,冬天不會凋謝,夏天不會感到熱,竹子肚中既然不能容納好東西,那麼外面又何必生枝葉呢
9 牆壁,高8,9尺,寬6,7步,在廳堂中豎立,擋住了求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