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真文言文
『壹』 明史 何真傳的文言文答題答案文言文翻譯
考試課程古典目錄:1。孔子語錄2.孟子3的魚我所欲也。生於憂患,於安樂孟子4.曹佐5爭論。王齊鄒驥諷刺納諫戰國6.諸葛亮出師表7。桃陶潛8.三峽酈道元9.雜說(4)韓愈10陋室銘劉禹錫11.柳,12小石潭記。岳陽樓記扇13醉翁亭秀14愛蓮說周15注16蘇軾承天寺的夜晚。送東陽馬生序(節選)連古典主題的考題
一流的經典術語
考點詳細分析
測試中心,名義
兩種經典,古典虛詞
秘密
的方法,請聯系
兩個上下文,懷疑控制
3,注重積累,要找到一個法律
附錄
常考概念列表 - 附錄II
經常測試功能單詞列表 - 第二類經典考點圈點
詳細分析
測試中心,閱讀節奏
兩種經典,經典方法圈點
揭秘 BR>的整體感知,
兩個自然斷句抓內涵,准確標點
三位,語法,標點和合理的判決
附錄III
古典經典翻譯
考點詳細分析
考點
的重要內容,文字
二實施,把握特點
三句話,理解語句的效果
4顧慮考證秘密
語氣
療法,基本要求經典的翻譯:信,達,雅
二,基本方法的經典翻譯,點擊看詳細第四類經典內容的理解和欣賞中國古典
第五個綜合訓練
『貳』 文言文翻譯,大軍征雲南,命真偕其子兵馬指揮貴往.規畫軍餉,置郵驛
大軍征伐雲南時,(上面)命令何真和他的兒子--時任兵馬指揮的何貴一起去,負責籌措軍餉,並設置用於信息傳遞的驛站
『叄』 何真,字邦佐,東莞人的文言文翻譯
何真,字邦佐,是東莞人,八歲亡父,母親守節不再嫁人.何真年少時就身材魁偉,喜好書法和劍術.至正年間,嶺南強盜四起,在州郡放火搶劫,何真組織起義兵保衛鄉里.後來官至河源務副使、淡水鹽場管勾.中原地區元明交戰,從嶺南到南海都隨之動盪不安,何真棄官回歸鄉里,他滿腹感慨,心裡只有老百姓.
乙未年,鄉民王成、陳仲玉作亂,何真請得行省同意,組織義兵剿滅了他捫.此役,何真親自披掛上陣,把陳仲玉活捉回來.癸卯年,海南三山的邵宗愚攻陷了廣州,廣州守將何深戰死,邵宗愚部在城裡瘋狂燒殺搶掠.何真聽說後,率眾收復了廣州,他的軍隊軍紀嚴明,廣州民眾非常高興.
此時,中原局勢一片混亂,南北變通斷絕,何真更加努力地講練士卒,他們占據關隘,保住了一方的安寧.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任命廖永忠為征南將軍,率水軍直取廣東,廖永忠到了福州了,事先派人送信給何真說:「元朝皇帝已經喪失了駕取政權的能力,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傑趁勢而起,有的假借元朝廷的號令指揮一方,有的乾脆倚仗強大的軍隊,肆意妄為,他們橫征暴斂,割劇稱雄,百姓生靈塗炭,可以說是痛苦到了極點,如今大明皇帝受命於天,正在開創華夏大業,只有兩廣,遙遠荒僻,從未蒙受聖明君主的教化,我奉命南征,歸順者會受到安撫,違逆者將處以極刑.怕先生您尚未省悟,先派個使者報個信,希望先生您注意.」於是從海路直取廣東.三月甲戌,何真登記轄區各郡縣的人口、兵馬,錢糧的數目,派使者捧著降表迎接受降.
早先,在明將湯和等人平定福建的時候,何真就派使者從海路捧著降表准備向元朝廷投降,正好遇到湯和的軍隊,於是使者改動了降表,請求向明軍投降,並且派人回去向何真匯報.此時,征南將軍廖永忠派專人護送何真的使者帶著降表到京城.皇上下詔褒獎他,詔書說:「天下動盪的時候,所謂的豪傑有兩種人:變動亂為安定的屬上等,保護百姓直到天下安定,並且知道應當歸順誰的屬次一等.至於據險苟活,殘害人民.死不悔改的,就不值—提了.當初,我大軍兵臨閩越之時,你就誠心歸順,沒讓我費鞍馬之勞,沒有流血犧牲,使民眾得以安居,你真可謂是識時務者啊.」何真叩頭謝恩,說:「當年周武王討伐殘暴,救民於水火,沒有預約就前來會盟的諸侯有八百.現如今,皇上平息動亂以使天下安定,此舉上應天命下順民意,天下百姓如影隨形.臣本蠻荒之人.近來恰逢動亂,武聚集鄉里,只為保命,並無其它意思.現在有幸生逢大明的朗乾坤,皇上的光輝無處不在;臣是再駑鈍,又怎敢違背天意.」皇上說:「手握兵權而不禍害百姓的人,他的後人一定能夠享受他的忠誠,朕欣賞你的忠誠,考慮到江西地鄰廣東,因此特授你江西行省參政一職,以表彰你掃順的誠心,古語說:好名聲,是用來承載美德的.你的好名聲已經夠大的了,還需努力提升品德,以利輔佐國家.」
『肆』 求翻譯文言文(翻不好沒關系,樣子像就對)
是紅樓吧?這種東西要參照原文翻,單拿出來是翻不了的
『伍』 李安明,蘭陵承人也.大明中文言文翻譯
在文言文中,「李安明,蘭陵承人也」是一個介紹人物的姓名和出生地的判斷句。「李安明,蘭陵承人也」應該這樣翻譯:姓李名安明,他是蘭陵地區承縣的人。
『陸』 古文翻譯
廖永忠,楚國公永安弟也。從永安迎太祖於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貴乎?」永忠曰:「獲事明主,掃除寇亂,垂名竹帛,是所願耳。」太祖嘉焉。永安陷於吳,以永忠襲兄職,為樞密僉院,總其軍。從攻江州,州城臨江,守備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橋於船尾,名曰天橋,以船乘風倒行,橋傅於城,遂克之。進中書省右丞。 從下從下南昌,援安豐,戰鄱陽湖,決圍殊死戰。敵將張定邊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飛舸追且射,定邊被百餘矢,漢卒多死傷。明日,復與俞通海等以七舟載葦荻,乘風縱火,焚敵樓船數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戰,敵驚為神。還京,太祖以漆牌書「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賜之,懸於門。洪武元年兼同知詹事院事。郡,至延平,尋拜征南將軍,由海道取廣東。永忠先發書諭元左丞何真,曉譬利害。真即奉表請降。進取廣西,克南寧,降象州。兩廣悉平。永忠善撫綏,民懷其惠,為之立祠。明年九月還京師,帝命太子帥百官迎勞於龍江。入見,仍命太子送還第。三年從大將軍徐達北征,克察罕腦兒。還,封德慶侯,食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明年,以征西副將軍從湯和帥舟師伐蜀。進至瞿塘關,山峻水急,蜀人設鐵鎖橋,橫據關口,舟不得進。永忠密遣數百人持糗糧水筒,舁小舟逾山渡關,出其上流。上下夾攻,大破之。永忠帥舟師直搗重慶,次銅鑼峽。蜀主請降,下令禁侵掠。卒取民七茄,立斬之。帝制《平蜀文》旌其功,褒賚甚厚。初,韓林兒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歸應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諭諸將曰:「永忠戰鄱陽時,忘軀拒敵,可謂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窺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八年三月坐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賜死,年五十三
『柒』 高二文言文
5.【答案】B。解析:諭:文中為動詞,告訴。
6.【答案】C
解析:C項,兩個「於」都是介詞.向。A項,兩個「以」前為連詞,前後動作的連接,順承,可不譯;後者為介詞,譯為「把」。B項,兩個「而」都為連詞,前者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後者表轉折,譯為「卻」。D項,前「者」為代詞,譯為「……的人」;後者為音節助詞,用在表時間酌詞語後補充音節,無實義。
7.【答案】B
解折:①說何真曾任官職;③說何真的外貌和愛好;④說的是廖永忠。
8.【答案】C
解析:C項,「何真不得已」一說誤。對何真而言,只要是正統的政權即可,在這個前提下,投降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安居、安寧.(這也正是朱元璋最看重他的地方)正因為如此.所以何真是—個小小使者就可以改動降表,就可以決定向誰投降。
9.翻譯:
(1)【譯文】怕先生您尚未省悟,就先派個使者報個信,希望先生您注意.
(2)【譯文】現如今,皇上平息動亂以使天下安定,此舉上應天命下順民意,天下百姓如影隨形.
(3)【譯文】好名聲,是用來承載美德的。你的好名聲已經夠大的了,還需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以便輔佐國家。
『捌』 文言文翻譯急,給好評 1.易亂為治者,上也;保民達變,知所歸者,次也。 2.卿輸誠納土,不逆顏行,
變動亂為安定的屬上等,保護百姓直到天下安定,並且知道應當歸順誰的屬次一等。
『玖』 明史 何真傳的文言文答題答案文言文翻譯
何真,東莞員岡人,八歲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奪。少英偉好書劍。至正間,嶺南盜起,焚掠州郡,真集義兵保鄉里,仕為河源務副使、淡水盜場管勾。中原兵起,嶺海騷動,棄官歸鄉里,慨然以生民為念。
歲乙未,邑民王成、陳仲玉構亂,真請於行省舉義兵除之.真躬環甲胄,往擒仲玉以歸.歲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廣州,守將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聞之,率眾復廣州,號令明肅,廣人大悅。
時中原大亂,南北阻絕,真益練兵據險,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為征南將軍,率舟師取廣東。時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書諭真,曰:「元君失馭,天下土崩,豪傑之士,乘時而起,或假元之號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橫斂,蠶食一方,生民塗炭,可謂極矣。今天予受天明命,肇造區夏,惟兩廣僻在遐荒,未沾聖化。予受命南征,順者撫,逆者誅。恐足下未悟,輒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趨廣東。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縣戶口,兵馬、錢糧,遣使奉表迎降。
初,湯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於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請降,且遣人回報真。至是,征南將軍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詣京師。上賜詔褒之,曰:「天下分爭,所謂豪傑有二:易亂為治者上也,保民達變,識所歸者次也。負固偷安,荼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論矣。頃者,師臨閩、越,卿即輸誠來歸,不煩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堵,可謂識時達變者矣。」真叩頭謝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今主上除亂以安天下,天命人歸,四海景從。臣本蠻邦之人,邇者逢亂,不過結聚鄉民,為保生之計,實無他志,今幸遇大明麗天,無幽不燭,臣愚豈敢上違天命。」上曰:「夫能不賈禍於生靈者,必世享其澤。朕嘉卿忠誠,念江西地近廣東,是以特授爾江西行省參政, 以表來歸之誠。古雲: 令名,德之輿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輔我國家。」
七月乙巳日,封何真為東莞伯。
(節選自《國初群雄事略》)
參考譯文:
何真,是東莞員岡人,八歲亡父,母親守節不再嫁人。何真年少時就身材魁偉,喜好書法和劍術。至正年間,嶺南強盜四起,在州郡放火搶劫,何真組織起義兵保衛鄉里。後來官至河源務副使、淡水鹽場管勾。中原地區元明交戰,從嶺南到南海都隨之動盪不安,何真棄官回歸鄉里,他滿腹感慨,心裡只有老百姓。
乙未年,鄉民王成、陳仲玉作亂,何真請得行省同意,組織義兵剿滅了他捫。此役,何真親自披掛上陣,把陳仲玉活捉回來。癸卯年,海南三山的邵宗愚攻陷了廣州,廣州守將何深戰死,邵宗愚部在城裡瘋狂燒殺搶掠。何真聽說後,率眾收復了廣州,他的軍隊軍紀嚴明,廣州民眾非常高興。
此時,中原局勢一片混亂,南北變通斷絕,何真更加努力地講練士卒,他們占據關隘,保住了一方的安寧。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任命廖永忠為征南將軍,率水軍直取廣東,廖永忠到了福州了,事先派人送信給何真說:「元朝皇帝已經喪失了駕取政權的能力,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傑趁勢而起,有的假借元朝廷的號令指揮一方,有的乾脆倚仗強大的軍隊,肆意妄為,他們橫征暴斂,割劇稱雄,百姓生靈塗炭,可以說是痛苦到了極點,如今大明皇帝受命於天,正在開創華夏大業,只有兩廣,遙遠荒僻,從未蒙受聖明君主的教化,我奉命南征,歸順者會受到安撫,違逆者將處以極刑。怕先生您尚未省悟,先派個使者報個信,希望先生您注意。」於是從海路直取廣東。三月甲戌,何真登記轄區各郡縣的人口、兵馬,錢糧的數目,派使者捧著降表迎接受降。
早先,在明將湯和等人平定福建的時候,何真就派使者從海路捧著降表准備向元朝廷投降,正好遇到湯和的軍隊,於是使者改動了降表,請求向明軍投降,並且派人回去向何真匯報。此時,征南將軍廖永忠派專人護送何真的使者帶著降表到京城。皇上下詔褒獎他,詔書說:「天下動盪的時候,所謂的豪傑有兩種人:變動亂為安定的屬上等,保護百姓直到天下安定,並且知道應當歸順誰的屬次一等。至於據險苟活,殘害人民。死不悔改的,就不值—提了。當初,我大軍兵臨閩越之時,你就誠心歸順,沒讓我費鞍馬之勞,沒有流血犧牲,使民眾得以安居,你真可謂是識時務者啊。」何真叩頭謝恩,說:「當年周武王討伐殘暴,救民於水火,沒有預約就前來會盟的諸侯有八百。現如今,皇上平息動亂以使天下安定,此舉上應天命下順民意,天下百姓如影隨形。臣本蠻荒之人。近來恰逢動亂,武聚集鄉里,只為保命,並無其它意思。現在有幸生逢大明的朗乾坤,皇上的光輝無處不在;臣是再駑鈍,又怎敢違背天意。」皇上說:「手握兵權而不禍害百姓的人,他的後人一定能夠享受他的忠誠,朕欣賞你的忠誠,考慮到江西地鄰廣東,因此特授你江西行省參政一職,以表彰你掃順的誠心,古語說:好名聲,是用來承載美德的。你的好名聲已經夠大的了,還需努力提升品德,以利輔佐國家。」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3分)
A.邑民王成、陳仲玉構亂 構:圖謀
B.先遣人以書諭真 諭:上對下的文告
C. 何真籍所部郡縣戶口、兵馬、錢糧 籍:登記
D.征南將軍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詣京師 詣:前往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3分)
A.真躬環甲胄,往擒仲玉以歸 慨然以生民為念
B.豪傑之士,乘時而起 諸侯不期而會者八百
C.真請於行省舉義兵除之 真遣使由海道奉表於元
D.易亂為治者上也 頃者,師臨閩、越,卿即輸誠來歸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何真「保民達變」的一組是( ) (3分)
①仕為河源務副使、淡水鹽場管勾 ②練兵據險,保障一隅
③少英偉好書劍 ④受命南征,順者撫綏,逆者誅殛
⑤遣使由海道奉表於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請降 ⑥率眾復廣州,號令明肅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何真年少不幸,八歲便死了父親,母親含辛茹苦撫育孤兒,始終沒有改嫁。
B.何真曾率兵收復廣州。他的隊伍軍紀嚴明,深得廣州百姓歡迎。
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後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辭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軍投降。
D.明太祖褒獎了何真,對其在動亂時節組織武裝保境安民的舉動給予了充分肯定。
9.翻譯下面的句子。(10分)
(1)恐足下未悟,輒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3分)
(2)今主上除亂以安天下,天命人歸,四海景從。(3分)
(3)令名,德之輿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輔我國家。(4分)
5.【答案】B
【解析】諭:文中為動詞,告訴。
6.【答案】C
【解析】C項,兩個「於」都是介詞.向。A項,兩個「以」前為連詞,前後動作的連接,順承,可不譯;後者為介詞,譯為「把」。B項,兩個「而」都為連詞,前者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後者表轉折,譯為「卻」。D項,前「者」為代詞,譯為「……的人」;後者為音節助詞,用在表時間酌詞語後補充音節,無實義。
7.【答案】B
【解折】①說何真曾任官職;③說何真的外貌和愛好;④說的是廖永忠。
8.【答案】C
【解析】C項,「何真不得已」一說誤。對何真而言,只要是正統的政權即可,在這個前提下,投降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安居、安寧.(這也正是朱元璋最看重他的地方)正因為如此.所以何真是—個小小使者就可以改動降表,就可以決定向誰投降。
9.翻譯:(10分)
(1)【譯文】怕先生您尚未省悟,就先派個使者報個信,希望先生您注意.
【踩分點】「足下」(您或你)「一介之使」(一個使者)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譯文】現如今,皇上平息動亂以使天下安定,此舉上應天命下順民意,天下百姓如影隨形.
【踩分點】「安」(使……安定)、「景從」(「像影子那樣跟隨」或「如影隨形」)各1分,句子大意1分。
(3)【譯文】好名聲,是用來承載美德的。你的好名聲已經夠大的了,還需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以便輔佐國家。
【踩分點】「令」好的,美好的。「輿」承載。「懋」努力。各1分,句子大意1分.
『拾』 國初群雄事略古文翻譯
真,姓何,是東莞員岡人,八歲亡父,母親守節不再嫁人.何真年少時就身材魁偉,喜好書法和劍術。至正年間,嶺南強盜四起,在州郡放火搶劫,何真組織起義兵保衛鄉里.後來官至河源務副使、淡水鹽場管勾。中原地區元明交戰,從嶺南到南海都隨之動盪不安,何真棄官回歸鄉里,他滿腹感慨,心裡只有老百姓.
乙未年,鄉民王成、陳仲玉作亂,何真請得行省同意,組織義兵剿滅了他捫。此役,何真索自披掛上陣,耙陳仲玉活捉回來.癸卯年,海南三山的邵宗愚攻陷了廣州,廣州守將何深戰死,邵宗愚部在城裡瘋狂燒殺搶掠.何真聽說後,率眾收復了廣州,他的軍隊軍紀嚴明,廣州民眾非常高興。
此時,中原局勢一片混亂,南北變通斷絕,何真更加努力地講練士卒,他們占據關隘,保住了一方的安寧。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任命廖永忠為征南將軍,帥水軍直取廣東,廖永忠到了福州了,事先派人送信給柯真說:「元朝皇帝已經喪失了駕取政權的能力,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傑趁勢而起,有的假借元朝廷的號令指揮一方,有的乾脆倚仗強大的軍隊,肆意妄為,他們橫征暴斂,割劇稱雄,百姓生靈塗炭,可以說是痛苦到了極點,如今大明皇帝受命於天,正在開創華夏大業,只有兩廣,遙遠荒僻,從未蒙受聖明君主的教化,我奉命南征,歸順者會受到安撫,違逆者將處以極刑。怕先生您尚未省悟,先派個使者報個信,希望先生您注意。」於是從海路直取廣東。三月甲戌,何真登記轄區各郡縣的人口、兵馬,錢糧的數目,派使者捧著降表迎接受降。
早先,在明將湯和等人平定福建的時候,何真就派使者從海路捧著降表准備向元朝廷投降,正好遇到湯和的軍隊,於是使者改動了降表,請求向明軍投降,並且派人回去向何真匯報.此時,征南將軍廖永忠派專人護送何真的使者帶著降表到京城。皇上下詔褒獎他,詔書說:「天下動盪的時候,所謂的豪傑有兩種人:變動亂為安定的屬上等,保護百姓直到天下安定,並且知道應當歸順誰的屬次一等。至於據險苟活,殘害人民。死不悔改的,就不值—提了。當初,我大軍兵臨閩越之時,你就誠心歸順,沒讓我費鞍馬之勞,沒有流血犧牲,使民眾得以安居,你真可謂是識時務者啊。」何真叩頭謝恩,說:「當年周武王討伐殘暴,救民於水火,沒有預約就前來會盟的諸侯有八百。現如今,皇上平息動亂以使天下安定,此舉上應天命下順民意,天下百姓如影隨形。臣本蠻荒之人。近來恰逢動亂,武聚集鄉里,只為保命,並無其它意思。現在有幸生逢大明的朗乾坤,皇上的光輝無處不在;臣是再駑鈍,又怎敢違背天意。」皇上說:「手握兵權而不禍害百姓的人,他的後人一定能夠享受他的忠誠,朕欣賞你的忠誠,考慮到江西地鄰廣東,因此特授你江西行省參政一職,以表彰你掃順的誠心,聯對你的希望是:好名聲,是用來承載美德的.你的好名聲已經夠大的了,還需努力提升品德,以利輔佐國是」。
七月乙巳日,封何真為東莞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