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色彩圖
⑴ 有誰可以給我發點關於美術色彩方面的圖片,各種色彩推移,漸變,對比,調和等方面的作業圖片!經典作品!
色彩推移:
自然界的物體五花八門、變化萬千,它們本身雖然大都不會發光,但都具有選擇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性。當然,任何物體對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實際上不存在絕對的黑色或白色。
(1)美術色彩圖擴展閱讀
豐富多樣的顏色可以分成兩個大類無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有彩色系的顏色具有三個基本特性:色相、純度(也稱彩度、飽和度)、明度。
在再現藝術中,色彩真實再現對象,創造幻覺空間的效果。色彩研究以科學事實為基礎,要求精準和明晰的系統性。
⑵ 美術色彩怎麼畫
色彩自身有顏色的深淺的 在畫的時候注意暗灰亮的顏色的區別,比如紅蘋果,暗面是什麼紅,灰面是什麼紅,亮面又是什麼紅。時刻注意素描關系!!我以前的老師就是注意教我的 ,效果很好
⑶ 美術<繪畫 素描 色彩>
手繪表現技法教程(工業設計篇)
⑷ 誰能指點一下美術色彩
一、 色彩與視覺的原理
1.光與色
光色並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覺離不開光。
(1)光與可見光譜。光在物理學上是一種電磁波。從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長之間的電磁波,才能引起人們的色彩視覺感覺受。此范圍稱為可見光譜 。波長大於0.77微米稱紅外線,波長小於0.39稱紫外線。
(2)光的傳播。光是以波動的形式進行直線傳播的,具有波長和振幅兩個因素。不同的波長長短產生色相差別。不同的振幅強弱大小產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別。光在傳播時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種形式。光直射時直接傳入人眼,視覺感受到的是光源色。當光源照射物體時,光從物體表面反射出來,人眼感受到的是物體表面色彩。當光照射時,如遇玻璃之類的透明物體,人眼看到是透過物體的穿透色。光在傳播過程中,受到物體的干涉時,則產生漫射,對物體的表面色有一定影響。如通過不同物體時產生方向變化,稱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與物體色相同。
2.物體色
自然界的物體五花八門、變化萬千,它們本身雖然大都不會發光,但都具有選擇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當然,任何物體對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實際上不存在絕對的黑色或白色。
常見的黑、白、灰物體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體對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體表面肌理狀態的影響,表面光滑、平整、細膩的物體,對色光的反射較強,如鏡子、磨光石面、絲綢織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鬆的物體,易使光線產生漫射現象,故對色光的反射較弱,如毛玻璃、呢絨、海綿等。
但是,物體對色光的吸收與反射能力雖是固定不變的,而物體的表面色卻會隨著光源色的不同而改變,有時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覺。所謂的物體「固有色」,實際上不過是常光下人們對此的習慣而已。如在閃爍、強烈的各色霓虹燈光下,所有建築及人物的服色幾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顯得奇異莫測。
另外,光照的強度及角度對物體色也有影響。
二、 色立體及表色系
1.色立體
色立體是依據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變化關系,藉助三維空間,用旋圍直角坐標的方法,組成一個類似 球體的立體模型。它的結構經了比地球儀的形狀,北極為白色,南極為黑色,連接南北兩極貫穿中心的軸為明度標軸,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環的位置則赤道線上,球面一點到中心軸的重直線,表示純度系列標准,越近中心,純度越低,球中心為正灰。
色立體有多種,主要有美國蒙賽爾色立體、德國奧斯特瓦爾德色立體、日本色研色立體等。
2.蒙賽爾表色系
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對比
<一>.色相對比的基本類型
兩種以上色彩組合後,由於色相差別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稱為色相對比。它是色彩對比的一個根本方面,其對比強弱程度取決於色相之間在色相環上的距離(角度),距離(角度)越小對比越強,反之則對比越強。
1.零度對比
(1)無彩色對比 無彩色對比雖然無色相,但它們的組合在實用方同很有價值。如黑與白 、黑與灰、中灰與淺灰,或黑與白與灰、黑與深灰與淺灰等。對比效果感覺大方、莊重、高雅而富有現代感,但也易產生過於素凈的單調感。
(2)無彩色與有彩色對比 如黑與紅、灰與紫,或黑與白與黃、白與灰與藍等。對比效果感覺既大方 又活潑,無彩色面積大時,偏於高雅、莊重,有彩色面積大時活潑感加強。
(3)同種色相對比 一種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純度變化的對比,俗稱姐妹色組合。如藍與淺藍(藍+白)色對比,橙與咖啡(橙+灰)或綠與粉綠(綠+白)與墨綠(綠+黑)色等對比。對比效果感覺統一、文靜、雅緻、含蓄、穩重,但也易產生單調、呆板的弊病。
(4)無彩色與同種色相比 如白與深藍與淺藍、黑與桔與咖啡色等對比,其效果綜合了(2)和(3)類型的優點。感覺既有一定層次,又顯大方、活潑、穩定。
2.調和對比
(1)鄰接色相對比 色相環上相鄰的二至三色對比,色相距離大約30度左右,為弱對比類型。如紅橙與橙與黃橙色對比等。效果感覺柔和、和諧、雅緻、文靜,但也感覺單調、模糊、乏味、無力,必須調節明度差來加強效果。
(2)類似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約60度左右,為較弱對比類型,如紅與黃橙色對比等。效果較豐富、活潑,但又不失統一、雅緻、和諧的感覺。
(3)中差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約90度左右,為中對比類型,如黃與綠色對比等,效果明快、活潑、飽滿、使人興奮,感覺有興趣,對比既有相當力度,但又不失調和之感。
3.強烈對比
(1)對比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約120度左右,為強對比類型,如黃綠與紅紫色對比等。效果強烈、醒目、有力、活潑、豐富,但也不易統一而感雜亂、刺激、造成視覺疲勞。一般需要採用多種調和手段來改善對比效果。
(2)補色對比 色相對比距離180度,為極端對比類型,如紅與藍綠、黃與藍紫色對比等。效果強烈、眩目、響亮、極有力,但若處理不當,易產生幼稚 、原始、粗俗、不安定、不協調等不良感覺。
<二>明度對比的基本類型
兩種以上色相組合後,由於明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稱為明度 對比。它是色彩對比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決定色彩方案感覺明快、清晰、沉悶、柔和、強烈、朦朧與否的關鍵。
其對比強決於色彩在明度等差色級數,通常把1——3劃為低明度區,8——10劃為高明度區,4——7劃為中明度區。(圖)在選擇色彩進行組合時,當基調色與對比色間隔距離在5級以上時,稱為長(強)對比,3——5級時稱為中對比,1——2級時稱為短(弱)對比。據此可劃分為九種明度對比基本類型。(圖)
(1)高長調 如10:8:1等,其中10為淺基調色,面積應大,8為淺配合色,面積也較大,1 為深對比色,面積應小。該調明暗反差大,感覺刺激、明快、積極、活潑、強烈。
(2)高中調 如10:8:5等,該調明暗反差適中,感覺明亮、愉快、清晰、鮮明、安定。
(3)高短調 如10:8:7等,該調明暗反差微弱,形象不分辯,感覺優雅、少淡、柔和、高貴、軟弱、朦朧、女性化。
(4)中長調 如4:6:10或7:6:1等,該調以中明度色作基調、配合色,用淺色或深色進行對比,感覺強 硬 、穩重中顯生動、男性化。
(5)中中調 如4:6:8或7:6:3等,該調為中對比,感覺較豐富。
(6)中短調 如4:5:6等,該調為中明度弱對比,感覺含蓄、平板、模糊。
(7)低長調 如1:3:10等,該調深暗而對比強烈,感覺雄偉、深沉、警惕、有爆發力。
(8)低中調 如1:3:6等,該調深暗而對比適中,感覺保守、厚重、朴實、男性化。
(9)低短調 如1:3:4等,該調深暗而對比微弱,感覺沉悶、憂郁、神秘、孤寂、恐怖。
另外,還有一種最強對比的1:10最長調,感覺強烈、單純、生硬、銳利、眩目等。
<三>純度對比的基本類型
兩種以上色彩組合後,由於純度不同而形成的色彩對比效果稱為純度對比。它是色彩對比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但因其較為隱蔽、內在,故易被。在色彩設計中,純度對比是決定色調感覺華麗、高雅、古樸、粗俗、含蓄與否的關鍵。
其對比強弱程度取決於色彩在純度等差色標上的距離,距離越長對比越強,反之則對比越弱。
如將灰色至純鮮色分成10個等差級數,通常把1——3劃為低純度區,8——10劃為高純度區,4——7劃為中純度區(圖)。在選擇色彩組合時,當基調色與對比色間隔距離在5級以上時,稱為強對比;3——5級時稱為中對比;1——2級時稱為弱對比。據此可劃分出九種純度對比基本類型。(圖)
(1)鮮強調 如10:8:1等,感覺鮮艷、生動、活潑、華麗、強烈。
(2)鮮中調 如10:8:5等,感覺較刺激,較生動。
(3)鮮弱調 如10:8:7等,由於色彩純度都高,組合對比後互相起著抵制、碰撞的作用,故感覺刺目、俗氣、幼稚、原始、火爆。如果彼此相距離離大,這種效果將更為明顯、強烈。
(4)中強調 如4:6:10或7:5:1等,感覺適當、大眾化。
(5)中中調 如4:6:8或7:6:3等,感覺溫和、靜態、舒適。
(6)中弱調 如4:5:6等,感覺平板、含混、單調。
(7)灰強調 如1:3:10等,感覺大方、高雅而又活潑。
(8)灰中調 如1:3:6等,感覺相互、沉靜、較大方。
(9)灰弱調 如1:3:4等,感覺雅緻、細膩、耐看、含蓄、朦朧、較弱。
另外,還有一種最弱的無彩色對比,如白:黑、深灰:淺灰等,由於對比各色純度均為零 ,故感覺非常大方,莊重,高雅,樸素。
<四>色彩的面積與位置對比
形態作為視覺色彩的載體,總有其一定的面積,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面積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藝術設計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雖然色彩選擇比較適合,但由於面積、位置控制不當而導致失誤的情況 。
1.色彩對比與面積的關系
(1)色調組合,只有相同面積的色彩才能比較出實際的差別,互相之間產生抗衡,對比效果相對強烈。
(2)對比雙方的屬性不變,一方增大面積,取得面積優勢,而另一方縮小面積,將會削弱色彩的對比。
(3)色彩屬性不變,隨著面積的增大,對視覺的刺激力量加強,反之則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積對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一般建築外牆、室內牆壁等都選用高明度、低純度的色彩,以減低對比的強度,造成明快、舒適的效果。
(4)大面積色穩定性較高,在對比中,對它色的錯視影響大;相反,受它色的錯視影響小。
(5)相同性質與面積的色彩,與形的聚、散狀態關系很大的是其穩定性,形狀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響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則相反。如戶外廣告及宣傳畫等,一般色彩都較集中,以達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2.色彩對比與位置的關系
(1)對比雙方的色彩距離越近,對比效果越雖,反之則越弱。
(2)雙方互相呈接觸、切入狀態時,對比效果更強。
(3)一色包圍另一色時,對比的效果最強。
(4)在作品中,一般是將重點色彩設置在視覺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構圖的4個交叉點。
<五>色彩的肌理對比
色彩與物體的材料性質、形象表面紋理關系很為密切,影響色彩感覺的是其表層觸覺質感及視覺 感受。
(1)對比雙方的色彩,如採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則對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2)同類色或同種色相配,可選用異質的肌理材料變化來彌補單調感。如將同樣的紅玫瑰花印製在薄尼龍沙窗及粗厚的沙發織物上,它們所組成的裝飾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質變化色彩魅力。
(3)繪畫及色彩表現中,應用各種色料及繪具可產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畫、丙稀等各色顏料及蠟筆、麥當勞、鋼筆、毛筆等各類畫筆。
(4)同樣的顏料採用不同的的手法創造出許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強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調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塗、撒、塗、染、勾、噴、扎、淌、刷、括、點等上色手法。
<六>色彩的連續對比
(1)發生在同一時間、同一視域之內色彩對比稱為色彩的同時對比。這種情況 下,色彩的比較、襯托、排斥與影響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黃色紙張上塗一小塊灰色,這種感覺越強,出現所謂的補色錯視。再如在黑紙上塗一灰色小方塊,白紙上塗一同樣面積及深淺的灰色小方塊,同時對比的視覺感受是黑紙上的灰色更顯明亮,形成所謂的明度錯視。
(2)色彩對比發生在不同的時間、不同視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時間連續性,自然數為色彩的連續對比。
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時,第二色會發生錯視。第一色看的時候越長,影響越大。第二色的錯視傾向於前得的補色。這種現象是視覺殘像及視覺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醫院中手術室環境及開刀醫、護人員工作服都選用藍綠色,顯然是為了「中和」血液 紅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連續對比,使醫生注視了藍綠色後,不但可減少、恢復視覺的疲勞,同時更易看清細小的血管、神經等,從而有利於保證手術進行的准確性和安全性。
三 .色彩推移
<一>色彩推移的特點和種類
色彩推移是將色彩按照一定規律有秩序地排列、組合的一種作品形式。種類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純度推移、互補推移、綜合推移等。其特點是具有強烈的明亮感和閃光感,富有濃厚的現代感和裝飾性,甚至還有幻覺空間感。
1、色相推移 將色彩按色相環的順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為了使畫面豐富多彩、變化有序,色彩可選用色相環(似地球赤道),也可選用含白色或淺灰的色相環(似地球北半球的緯線),亦可選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環(似地球南半 球的緯度)。
2、明度推移 將色彩按明度等差級系列的順序,由淺到深或由深到淺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一般都選用單色系列組合,也可選用兩個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擇用太多,否則易亂易花,效果適得其反。
3、純度推移 將色彩按等差級數系列的順序由鮮到灰或由灰到鮮進行排列組合的一種漸變形式。互補推移是處於色相環通過圓心180度兩端位置上一對色相的純度組合推移形式。
4、綜合推移 將色彩將色相、明度、純度推移進行綜合排列、組合的漸變形式,由於色彩三要素的同時加入,其效果當然要比單項推移復雜、豐富得多。
<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構圖形式
色彩推移是一種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構圖及形象組織亦有相應的特點和基本規律 。
1.平行推移 將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或不規則進行等間隔或不等間隔條紋狀、有秩序地安排、處理。
2.放射推移
(1 )定點放射 又稱日光放射、離心放射、畫面應確定 一個或多個放射點,然後將色彩圍繞入射點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組合。
(2)同心放射 又稱電波放射,畫面有一個或多個放射中心,將色彩從放射中心作同心圓、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邊、同心不規則等形象,向外擴散處理、安排。
(3)綜合放射 將定點放射和同心放射綜合在一個畫面中進行組織、處理。
3.綜合推移 將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時出現、安排在一個畫面中,使作品的形態形成曲、直、寬、窄、粗、細等對比,構圖復雜、多變、效果更為豐富、有趣。但為防止產生散、亂、花、雜的弊病,畫面一般只應有一個中心或主體,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體。
4.錯位、透疊及變形
(1)錯位 有整體錯位和局部錯位兩種情況 。整體錯位是為了進行色相的冷暖對比、明度的明暗對比、純度的鮮灰對比,將底、圖的色彩作整體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則圖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則圖色暗到明,底色鮮 到灰,圖色灰到鮮。
局部錯位是處理有規則塊狀色綵排列時採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號色,第二排用2、3、4、5號色,第三排用3、4、5、6號色等,每排錯開一級或多級。有時,為了某種光感及立體感處理需要,也可同時向左右兩邊錯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號色,左右第二排同時都用2、3、4、5號色作對稱式錯位。
(2)透疊 是一種當兩個形體相重疊時,處理成兩者都能顯現形體、輪廓的表現手法。色彩透疊可產和透明、輕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現代感很強。當底形和面形重疊時,如果設色相差級數小,則兩者小有緊貼感。當色彩級數差增大時,則兩者的空間感也隨之增大而有遠離感。
(3)變形 色彩推移的可變性及創造性開發餘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構圖形式、鳳色規律後進行種種變化,充分發揮個人的構思想像,將會產生無窮無盡的佳作。
變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點放射的放射線一般都處理成直線,可作弧線變形處理,成有單向轉動感的風車狀,也可作雙向交叉處理,則效果更復雜豐富等等。
四、綜合對比及色調變化
<一>綜合對比
多種色彩組合後,由於色相、明度、純度等不同差別,所產生的總體效果稱為綜合對比。這種多屬性、多差別對比的效果,顯然要比單項對比豐富、復雜得多。事實上,色彩單項對比的情況 很難成立,它們不過是色彩對比中一個側面,因此,在創作和設計實踐中都較少應用。設計師在進行多種色彩綜合對比時要強調、突出色調的傾向,或以色相為主,或以明度為主,或以純度為主,使某一主面處於主要地位,強調對比的某一側面。從色相角度可分為淺、、深等色調傾向。從明度角度可分淺、 中、灰等色調傾向。從感情角度可分冷、暖、華麗、古樸、高雅、輕快等色調傾向。
<二>色調傾向的種類及處理
綜上所述,色調傾向大致可歸納成鮮色調、灰色調、淺色調、深色調、中色調等。
1.鮮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後,尤其是中差(90度)以上的對比時,必須與無彩色的黑、白、灰及金、銀等光澤色相配,在高純度、強對比的各色相之間起到間隔、緩沖、調節的作用,以達到既鮮艷又直轄市、既變化又統一的積極效果。感覺生動、華麗、興奮、自由、積極、健康等。
2.灰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後,於各色相之中調入不同程度、不等數量的灰色,使大面積的總體色彩向低純度方向發展,為了加強這種灰色調傾向,最好與無彩色特別是灰色組配作用。感覺高雅、大方、沉著、古樸、柔弱等。
3、深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時,首先考慮多選用些低明度色相,如藍、紫、藍綠、藍紫、紅紫等,然後在各色相之中調入不等數量的黑色或深白色,同時為了加強這種深色傾向,最好與無彩色中的黑色組配使用感覺老練、充實、古雅、朴實、強硬、穩重、男性化等。
4、淺色調
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時,首無考慮多選用些高明度色相,如黃、桔、桔黃、黃綠等,然後在各色相之中調入不等數量的白色或淺灰色,同時為了加強這種粉色調傾向,最好與無彩色中的白色組配使用。
5、中色調
是一種使用最普遍、數量最眾多的配色傾向,在確定色相對比的角度、距離後,於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數量黑、白、灰色,使大面積的總體色彩呈現不太淺也不太深,不太鮮也不太灰的中間狀態。感覺隨和、朴實、大方、穩定等。
在優化或變化整體色調時,最主要的是先確立基調色的面積統治優勢。一幅多色組合的作品,大面積、多數量使用鮮色,熱必成為鮮調,大面積、多數量使用灰色,勢必成為灰調,其他色調依此類推。這種優勢在整體的變化中能使色調產生明顯的統一感,但是,如果只有基調色而沒有感到單調、乏味。如果設置了小面積對比強烈的點綴色、強調色、醒目色,由於其不同色感和色質的作用,會使整個色彩氣氛豐富。活躍起來。但是整體與對比是矛盾的統一體,如果對比、變化過多或面積過大,易破壞整體,失去統一效果而顯得雜亂無章。反之,若面積太小則易被四周包圍的色彩同化、融合而失去預期的作用。
<三>色調變化及類型
變調即色調的轉換,是藝術設計中色彩選擇多方案考慮及同品種多花色系列設計的重要課題,變調的形式一般有定形變調、定色變調、定形定色變調等。
1、定形變調
實質為保持形態(圖案、花形、款式等)不變的前提下,只變化色彩而達到改變色調傾向的目的,是紡織、服裝、裝潢、包裝、裝幀、環藝等多種實用美術中,經常採用的產品同品種、同花形、多色調的設計構思方法。
定形變調主要有兩種形式。
(1)同明度、同純度、異色相變調 即根據原有設計色調,保持明度、純度不彎,只變化色相(原有色相對比距離不變)而改變色調的傾向。其色彩選擇與組合的關鍵實質,在於要將原有整組色彩的結構保持不變,然後在色立體中圍繞中心N軸,沿色相環作水平移動,基調色移到某一色相區,就形成某一色調。如移至紅色相區組成紅色調,移至藍色相區且成藍色調等。
(2)異色相、異明度、異純度變調 根據原有色調將色相、明度、純度做全面改變,使其完全不同的色調類型。如鮮調…灰調(…表示左右箭頭)、淺調…深調、中調…鮮調、中調…淺調、深調…中調、灰調…中調、灰調…淺調、淺調…鮮調、深調…灰調、鮮調…深調等。
2、定色變調
定色變調實質是保持色彩不變,變化圖案、花形、款式等,即變化色彩的面積、形態、位置、肌理等因素,達到改變總體色調傾向之目的,是實用美術中產品、作品同色彩多方案多品種的系列設計構思方法
色調轉變的關鍵最 要在於大面積基調色的變化,其次是將色彩作小面積點、線、面形態的交叉、穿插、並置組合,利用色彩的空間混合效應,少色產生多色的效果,鮮色產生含灰色的感覺 ,使色彩之間互相呼應、取代、置換、反轉與交織,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色調既有變化又很統一,既有整體性又有獨立性,從而增強系列配套之感。
3、定形定色變調
在各色調的花形與色彩都相同的前提下,可考慮大小、位置、布局進行適當變化的系列設計構思方法。
五、色彩混合
將兩種或多種色彩互相進行混合,造成與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稱為色彩的混合。它們可歸納成加色法混合、減色法混合、空間混合、空間混合等三種類型。
< 一>、加色法混合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也稱第一混合,當不同的色光同時照射在一起時,能產生另外一種新的色光,並隨著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會逐漸提高將紅(橙)、綠、藍(紫)三種色光分別作適當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無法混出這三種色光來,故稱為色光的三原色,它們相加後可得白光。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視覺器官來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種視覺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結果是色相的改變、明度的提高、而純度不並不下降。
加色法混合被廣泛 應用於舞台燈光照明及影視、電腦設計等領域。
<二>減色法混合
減色法混合即色料混合,也稱第二混合。在光源不變的情況下,兩種或多種色料混合後所產生 新色料,其反射光相當於白光減去各種色料的吸收光,反射能力會降低。故與加色法混合相反,混合後的色料色彩不但色相發生變化,而且明度和純度都會降低。所以混合的顏色種類越多,色彩就越暗越濁,最後近似於黑灰的狀態。
人們平時在繪畫、設計、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調合,都屬減色法應用。
<三>空間混合
亦稱中性混合、第三混合。將兩種或多種顏色穿插、並置在一起,於一定的視覺空間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稱空間混合。其實顏色本身並沒有真正混 合,它們不是發光體,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與減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於參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減也不加。
由於 它實際比減色法混合明度顯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顯得豐富、響亮,有一種空間的顫動感,表現自然、物體的光感,更為閃耀。
空間混合的產生須具備必要的條件。
(1)對比各方的色彩比較鮮艷,對比較強烈。
(2)色彩的面積較小,形態為小色點、小色塊、細色線等,並成密集狀。
(3)色彩的位置關系為並置、穿插、交叉等。
(4)有相當的視覺空間距離。
六、強刺激調及形式美手法
<一>色彩刺激調和
色彩的美感能提供給人精神、心理方面的享受,人們都按照自己的偏好與習慣去選擇樂於接受的色彩。以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從狹義的色彩調和標准而言,是要求提供不帶尖銳的刺激感的色彩組合群體,但這種含義僅提供視覺舒適的一方面。因為過分調和的色彩組配,效果會顯得模糊、平板、乏味、單調,視覺可辯度差,多看容易使人產生厭煩、疲勞的不適應等。
但是色相環上大角度色相對比的配色類型,對人眼的刺激強烈,過分眩目的效果,更易引起視覺疲勞,而產生極不舒服的不適應感,使人心理隨著失去平衡而顯得焦躁、緊張、不安,情緒無法穩定。
因此,在很多場合中,為了改善由於色彩對比過於強烈而造成的不和諧局面,達到一種廣義的色彩調和境界,即色調既鮮艷奪目、強烈對比、生機勃勃、而又不過於刺激、尖銳、眩目,這就必須運用強刺激調和的手法。
1.面積法
將色彩對比特點是色相對比強烈的雙方面積反差拉大,使一方處於絕對優勢的大面積狀態,造成其穩定的主導地位,另一方則為小面積的從屬性質。如中國古詩詞里的「萬綠叢中一點紅」等。
2.阻隔法
又稱色彩間隔法、分離法等。
(1)強對比 阻隔 在組織鮮色調時,將色相對比強烈的各高純度色之間,嵌入金、銀、黑、白、灰等分離色彩的線條或塊面,以調節色彩的強度,使原配色有所緩沖,產生新的優良色彩效果。
(2)弱對比阻隔 為了補救因色彩間色相、明度、純度各要素對比過於類似而產生的軟弱、模糊感覺,也常採用此法。如淺灰綠、淺藍灰、淺咖啡等較接近的色彩組合時,用深灰色線條作勾勒阻隔處理,能求得多方形態清晰、明朗、有生氣,而又不對比色調柔和、優雅
⑸ 美術 色彩
.談談整體的想法:
繪畫,是一種表達。其實是很主觀的東西。但是,你是即將考試的考生,那就得按一般章程走,把畫中該表達的東西都表達出來,盡量表達到位。就像你講一個故事,有出彩的詞彙,有陪襯的句子,有誇張對比的修辭,有語氣粗重,也有輕聲低語,當然一定要有中心主題,如此引人入勝,才讓人聽的津津有味。對吧?
以你這幅畫為例,現在你展現的這個故事,像是一位有些說不清話的老人,在講他十來歲時,沒記住什麼細節,也沒什麼稀奇的一件小事。讀者只能大體知道此事而矣。這個明白了,你就想辦法,怎麼改變吧,看書啊看覺得畫得好的,畫畫不像做數學題,琢磨琢磨。先有個認識了,提高就快了。
2.談談具體的一些方法:
A。空間關系:黃綠色的襯布、靜物,擺在桌子上(水平面),後面你畫的土粉色的背景是牆(垂直面),刀子,水果們,玻璃杯子,黑罐子,是都有次序的,中間有距離得拉開。
B。光影關系:確定光源方向,明確投影,投影很關鍵,該深就深下去,投影也有深淺變化,看你現在的靜物有點飄。對吧?這個掌握好了就能大大的解決你提的第一個問題。在注意光感的問題。看看范畫的投影是怎麼處理的,怎麼表達光感的。
C。色調色彩:用色豐富一點,就你這幾個水果,色彩要有變化,冷暖色,環境色加進去,最前面的果子處理的精彩一些,尤其亮面,後面的可以灰一點。畫玻璃東西,先畫背景,要有深色,才能透明。刀子不銹鋼的質感亮度。黑罐子一定壓住,能黑也別灰了,注意釉面的質感。前面的襯布,褶皺處理下,根據光源,前後有變化。垂直面背景注意明暗冷暖可平塗。
D。用筆筆法:擺色塊,色塊,一筆一筆的,不是平塗。注意收邊,收拾物體的外型,寧方勿圓,可不是溝邊,體會一下。大小型號的筆切換的用。
3.橄欖綠 土黃 檸檬黃 白,自己調,自己感覺。誰都不能具體的告訴你調什麼色,調多少。畫畫從來就不是量著畫的。可以臨摹總結,畢竟為了考試。
整體你這幅畫,比例器型把握的挺好。繼續努力,很快會有提高的。以上是我個人的見解,僅做參考,表達不周的請原諒,祝你學習進步!
⑹ 美術色彩怎麼夠圖最經典
我來拿我的實際作品給你做講解。這是我幾年前高中時畫的,我走的是中央美院那種注重顏色的道路,構圖方面我有很多經驗。
我們拿這張畫舉例。在構圖上,我一直忌諱所謂的黃金分割。現在高中的老師們都那麼交,讓本來很不錯的東西變得很麻木生硬。好的東西也不那麼值錢了。
首先,看這張水粉,在考試時構圖上講,豎構圖絕對勝過橫構圖。因為大部分考生不經常練習豎構圖,所以考試時都選擇橫構圖,如果你可以把豎構圖畫好,那麼你在構圖第一步就勝過了其他考生
其次,你要知道所謂近大遠小,並且應該把這個規律發揮到極致。即使遠處那靜物沒那麼小,你也可以盡可能的誇張,來加大你的畫面視覺的延伸線。使你的畫比其他人的畫空間感更強烈。
再次,你的靜物組合不要太偏上,也不要太落到中間,這樣會使畫面沉重。最好選擇偏下略右,這樣是最平衡,也是最美觀,也是最個性,也是最打眼的構圖形式。可以打動考官的眼睛,他們會想:這個考生的構圖很有新意。如此,你更勝一籌。
構圖,沒有再多的要講,考試水粉時間就是3小時,不要指望把畫畫的像我這張一樣精彩,只要做到基本步驟正確,色調統一,突出新意。你就算成功了
希望作為前輩,給你的這番話,讓你有所領悟。
祝你成功吧
⑺ 美術怎麼畫十二色環圖
(一)繪制草圖
畫出同心圓環,每30度分成12格,先定下紅、黃、藍三個顏色,然後每隔3格填充一格。這樣一圈下來三格顏色的位置就是互相對立的了。
(7)美術色彩圖擴展閱讀:
12色相環是由近代著名的色彩學大師美國籍教師約翰斯、伊登(1888~1967)所著"色彩論"一書而來。它的設計特色是以三原色做基礎色相,這色相環中每一個色相的位置都是獨立的,區分的相當清楚,排列順序和彩虹以及光譜的排列方式是一樣的。這十二個顏色間格都一樣,並以6個補色對,分別位於直徑對立的兩端,發展出十二色相環。
⑻ 美術色彩構圖
一個礦泉水瓶站立,偏右,紙盒子把這個瓶擋一小部分,另一礦泉水瓶平放或靠在紙和上,右下放杯子,左下放紙,蘋果放在之上,形成三角構圖
⑼ 求一些美術色彩單個靜物的圖片,急急急
啊?沒時間畫啊!!
⑽ 美術色彩
黑色屬於比較生硬的顏色 畫里用了黑色會使畫面看起來發死 沒有通透感.普蘭色除了襯布不想像不出它還能畫什麼 大概畫普藍色的瓶子能用上 關於影子的畫法 我覺得不必可以強調 通常用燈光打的靜物 影子都不會特別的濃 結合襯布的顏色畫出感覺就好 高光部分呢 我覺得可以忽略光源色 但是反光之類的一定要把握好 比如畫細陶器的時候 高光部分和反光部分可能會受襯布和周圍物體的影響 一定要注意 這個是畫面出彩的地方 你所說的單個物體描繪不夠細致的問題 我要說 考試的時間有限 重要的是把握總體 說實話 那些高分試卷其實都是沒有完成的作品 只是把最初的感覺表現了出來 如果繼續深入的話 還是可以畫的很精緻的 相反 如果你只追求物體的細膩 是會很浪費時間的 也是不太明智的 我本身的色彩也很一般 這些都是我的個人看法 你可以選擇性的聽取 呵呵 祝你進步越來越快 考試順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