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商鞅治秦文言文

商鞅治秦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19:40:51

㈠ 商鞅治秦 古文 翻譯

一、譯文:商鞅逃出魏國進入秦國,秦孝公讓他當丞相,並把商地分封給他,號稱商君。商君治理秦國,法令一到就要執行,而且公平無私。處罰時,不迴避有權勢的人;論功行賞時,不偏袒自己的親信。太子犯法,就在他的老師臉上刺字並割掉鼻子。一年之後,沒人拾取別人丟在路上的東西,也無人敢(隨意)謀取非分的財物。武器裝備大大增強,其他國家都害怕(它了)。但是對百姓刻薄恩惠少,只是用強硬的辦法來使人順服他罷了。

二、原文:西漢 劉向《戰國策》

公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

(1)商鞅治秦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人物介紹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衛國頓丘(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庄鎮)人。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 。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後,商鞅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屍身車裂,全族被殺。

二、《戰國策》

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㈡ 商鞅治泰的文言文翻譯

商鞅治秦①抄

衛鞅②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③其傅。期年④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⑤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⑥,特以強服之耳。

【字詞注釋】

①選自《戰國策》。②衛鞅:商鞅,姓公孫,戰國時期衛國人,因此叫衛鞅,因秦國曾封他於商(今陝西商縣),所以史書上稱他為商鞅。③黥(q0ng)劓(y@):古代的酷刑。黥,在罪人臉上刺字;劓,割掉鼻子。④期(j9)年:周年。⑤兵革:兵器衣甲的總稱。革,用皮革制的甲。⑥刻深寡恩:為人刻薄少仁慈。

【詩文翻譯】

衛鞅從魏國逃亡到秦國,秦孝公拜他為相,並把商地分封給他,號稱商君。商君治理秦國,法令得到最有效的執行,而且公平無私。有權勢的人犯了法,照樣懲罰;論功行賞,不偏袒自己的親信。連太子犯了法,雖不好施刑,也得把他的老師刺面割鼻,作為儆戒。一年之後,沒有人拾取別人丟在路上的東西,也無人敢謀取非分的財物。這樣,秦國兵力強盛,諸侯都害怕它了。但是商鞅為人刻薄少仁慈,只是用強力的辦法來壓服人罷了。

㈢ 商鞅治泰,古文翻譯

商鞅治秦① 衛鞅②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③其傅。期年④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⑤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⑥,特以強服之耳。 【字詞注釋】 ①選自《戰國策》。②衛鞅:商鞅,姓公孫,戰國時期衛國人,因此叫衛鞅,因秦國曾封他於商(今陝西商縣),所以史書上稱他為商鞅。③黥(q0ng)劓(y@):古代的酷刑。黥,在罪人臉上刺字;劓,割掉鼻子。④期(j9)年:周年。⑤兵革:兵器衣甲的總稱。革,用皮革制的甲。⑥刻深寡恩:為人刻薄少仁慈。 【詩文翻譯】 衛鞅從魏國逃亡到秦國,秦孝公拜他為相,並把商地分封給他,號稱商君。商君治理秦國,法令得到最有效的執行,而且公平無私。有權勢的人犯了法,照樣懲罰;論功行賞,不偏袒自己的親信。連太子犯了法,雖不好施刑,也得把他的老師刺面割鼻,作為儆戒。一年之後,沒有人拾取別人丟在路上的東西,也無人敢謀取非分的財物。這樣,秦國兵力強盛,諸侯都害怕它了。但是商鞅為人刻薄少仁慈,只是用強力的辦法來壓服人罷了。

㈣ 商鞅治秦 的 翻譯

商鞅治秦①

衛鞅②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③其傅。期年④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⑤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⑥,特以強服之耳。

【字詞注釋】

①選自《戰國策》。②衛鞅:商鞅,姓公孫,戰國時期衛國人,因此叫衛鞅,因秦國曾封他於商(今陝西商縣),所以史書上稱他為商鞅。③黥(q0ng)劓(y@):古代的酷刑。黥,在罪人臉上刺字;劓,割掉鼻子。④期(j9)年:周年。⑤兵革:兵器衣甲的總稱。革,用皮革制的甲。⑥刻深寡恩:為人刻薄少仁慈。

【詩文翻譯】

衛鞅從魏國逃亡到秦國,秦孝公拜他為相,並把商地分封給他,號稱商君。商君治理秦國,法令得到最有效的執行,而且公平無私。有權勢的人犯了法,照樣懲罰;論功行賞,不偏袒自己的親信。連太子犯了法,雖不好施刑,也得把他的老師刺面割鼻,作為儆戒。一年之後,沒有人拾取別人丟在路上的東西,也無人敢謀取非分的財物。這樣,秦國兵力強盛,諸侯都害怕它了。但是商鞅為人刻薄少仁慈,只是用強力的辦法來壓服人罷了。

熱點內容
田靜老師 發布:2025-07-11 22:21:52 瀏覽:758
文科生物會考知識點 發布:2025-07-11 21:32:18 瀏覽: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學 發布:2025-07-11 21:21:02 瀏覽:729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