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科學研究院
Ⅰ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學校隸屬關系:國家教育部
學校所在地: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電話:系辦公室020-84113619,84112390,84112171系主任:020-84111068
郵政編碼:510275傳真:020-84112390
網址:http://gs.zsu.e/
一、地質類本科專業設置
地質學專業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結構、物質成分、運動和演化歷史及相關科學技術問題的學科,與人類生存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承擔著支持、維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系統的任務。
根據學科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求,現在重點培養如下方向的人才:①基礎地質、地球化學方向,面向地質地球化學理論,為國內外碩士、博士點提供優質生源;②地球科學信息化技術方向,面向信息時代,培養地球科學與計算機應用結合的人才;③岩土工程方向,面向城市建設和各類基礎工程,培養從事岩土工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地基基礎處理和施工監督管理方面的人才;④礦物材料與寶玉石方向,面向建材、冶金、化工、寶玉石(含金銀貴金屬)等行業,培養礦物材料研究與開發利用、寶玉石資質鑒定與商貿方面的人才。此外,系裡鼓勵部分優秀學生輔修其他專業。畢業生主要去向有科研、教育、國土資源規劃與管理、路橋規劃設計、城市建築工程、地質資源調查與管理、環境保護、寶玉石貴重金屬質檢、經濟實業等部門。一部分繼續攻讀更高學位或出國留學。
主幹課程包括: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普通化學、地球科學概論、環境科學概論、古生物與地史學、礦物學、岩石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岩體力學、水文地質學、城市地質與環境地質、寶玉石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圖示化技術、資料庫、計算機網路技術等。
二、研究生學科專業設置
1.碩士研究生專業設置
(1)礦物、岩石、礦床學
方向1:寶玉石學(含礦物材料)
方向2:礦床地球化學
方向3:環境地球化學
方向4:旅遊地質資源學與生態地質
方向5:地球信息工程
方向6:珠寶市場評估與營銷
方向7:非金屬礦物材料
(2)構造地質學
方向1:大陸過程及其信息處理
方向2:活動構造與基礎工程
(3)第四紀地質學
方向1:地球表層與環境
方向2:海岸帶沉積與古環境
方向3:湖相沉積與環境演化
方向4:生態環境演化
方向5:環境考古
(4)岩土工程
方向1:岩土力學及工程應用
方向2:軟土工程
方向3:地基處理
方向4:環境岩土工程
方向5:現代岩土工程檢測與分析
方向6:建築地基基礎優化設計
2.博士研究生專業設置
礦物、岩石、礦床學
研究方向有:成礦流體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特殊地質環境與巨量成礦物;環境地質、生態地質與區域;構造與花崗岩成因學。
三、教師隊伍現狀
中大地球科學系是中國綜合性大學中最早創辦的地質學教學和研究機構之一。許多院士和知名學者曾在我系執掌教鞭,為社會各界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現有教職工3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講師6人,助教2人,實驗室人員中,高工1人,工程師4人,技術工人1人,黨政人員5人。其中,45歲以下的教授5人,具博士學位的中青年教師16人,許多中青年教師是由法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留學回國的博士。
本系下設5個學科組:地球信息工程學科組;地球化學學科組;寶玉石與礦物材料學科組;陸地與海岸帶環境變化學科組;岩土工程學科組。一個實驗室中心:地球科學實驗教學與測試中心。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創建於1924年。朱家驊院士、謝家榮院士、馮景蘭院士、斯行健院士、樂森院士、孫雲濤院士、楊遵儀院士、陳國達院士以及O.Jackel,A.Heim,P.Misch等許多國內外知名學者都曾在此執掌教鞭或學習,為我國地球科學事業輸送了大批人才。
系內現設有寶石礦物材料研究所、寶玉石研究鑒定中心、岩土工程研究所、地球環境與地球資源研究中心、大地構造與花崗岩成因學研究所、第四紀古環境研究中心、嶺南考古研究中心及地質陳列館等機構。擁有岩礦綜合實驗室、成礦流體實驗室、高溫高壓實驗室、岩土工程實驗室、考古和地質年代實驗室、微體古生物實驗室、第四紀環境實驗室、工程防震實驗室、放射性環境測試等教學和研究實驗室。本系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環境的改善,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除專業實驗室外,建設有現代化水平的計算機工作室,供學生使用,並正在建設地球信息系統實驗室。在國內同行中較早建立了獨立的地球科學系網站(網址:http://gs.zsu.e/)。本系學生除了可以享受學校的各類獎學金外,本系內還設有Diffendal獎學金、謝家榮獎學金、陳其瑞獎研金和高盛獎學金。
四、「九五」以來科學研究簡況
近十年來,承擔和完成了國家級、省部級和地方委託科研項目100多項,科研經費1000多萬元。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科技攻關、科技部973項目、國家攀登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46項。涉及礦床成因、資源與環境評價、礦產資源規劃、花崗岩成因、礦物物理、礦物材料、寶石學、環境與災害地質、水文地質、新構造分析、大型工程地殼穩定性和地基穩定性評價研究等一大批科研項目,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十餘項。
五、國際交流與合作
本系國際科研合作與交往頻繁,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芬蘭等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的大學和科研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合作。與美國地球科學信息中心聯合創辦的中國第一個電子學術刊物《Journal of Geoscience of China》(計算機網路版,http://www.geosciences.net),並建立了相應的專業網站《中國地學信息網》,促進了我國地球科學領域科研成果與國際間的交流。
(撰稿:鄭卓)
Ⅱ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的院系設置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的院系有人文科學學院、亞太研究院、國際商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傳播與設計學院、國際漢語學院等。
中山大學是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親手創辦的,原名廣東大學,1926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大學。建校八十年來,先生的精神激勵了一代代中大學子登攀不息。今天的中山大學是全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2000年9月10日,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在珠海市唐家灣落成,並投入使用,大大拓展了中山大學的辦學空間,為中山大學在新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1年10月26日,中山大學與中山醫科大學合並,組成新的中山大學。
學校共有四個校區,總面積達6.17平方公里,分別座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廣州南校區佔地1.17平方公里,北校區佔地0.39平方公里,廣州東校區佔地1.13平方公里,珠海校區佔地3.48平方公里。各校區樹木蔥籠,綠草如茵,景色秀麗,各具風格,是陶冶情操、讀書治學的勝境。
Ⅲ 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的科學研究
學院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低碳化學與過程節能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光伏技術重點實驗室),1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生物分解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校級研究所/中心。
學院教師主持了如國家科技部「973」計劃項目、國家「十五」「863」計劃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廣東省「十五」科技攻關重大專項項目等各類科研項目,在研項目近150項。
近10年,學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作為首席承擔國家「973」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7項,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國家973、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
李志兵楊國偉王雪華鄧少芝王雪華許寧生餘思遠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功能定向生長和催化機理研究 主要完成人:沈培康得獎年份:2013
亞穩納米材料生長的基礎研究 主要完成人:楊國偉得獎年份:2011
納米冷陰極及其器件研製 主要完成人:許寧生得獎年份:2007
金剛石及其相關薄膜的場致電子發射特徵和機制 主要完成人:許寧生得獎年份:2001
Ⅳ 請問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專業一般多少分才能考上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就業前景不好。
因為這個學科太冷門了,招收這個內專業學生的公司機構容很少。
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專業隸屬於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山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2002年10月由原中山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學院的環境科學研究所、環境科學系、大氣科學系、季風與環境研究中心等單位組建而成的學院。
Ⅳ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科學研究
學院充來分利用熱帶、亞熱帶生物源資源的優勢,在水產養殖、農業、生物醫葯、生態環境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理論與應用成果。近五年主持國家級各類科研項目721項,立項經費達2億多元,其中「863」和「973」項目5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0項(其中重點項目4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4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20餘項,申請專利180項,授權專利58項。出版專著(包括教材)40多部,發表論文2000多篇,收錄的SCI論文逐年上升,質量明顯提高。2005年,學院發表SCI論文已達158篇,影響因子總數達382.76、平均2.42,位居全國高校同類院系前列。
Ⅵ 中山大學研究生院的學科設置
中山大學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共有49個博士授予權一級學科、59個碩士學位版授予權權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覆蓋了255個學科專業和領域,碩士學位授權覆蓋了295個學科專業和領域,擁有臨床醫學博士、口腔醫學博士、工程博士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工商管理碩士、法律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工程碩士、公共管理碩士、口腔醫學碩士、公共衛生碩士、會計碩士、教育碩士、翻譯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社會工作碩士、金融碩士、應用統計碩士、稅務碩士、國際商務碩士、保險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碩士、護理碩士、葯學碩士。
旅遊管理碩士、圖書情報碩士、審計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體育碩士、應用心理碩士、藝術碩士等2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專任研究生導師518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271人。
Ⅶ 中山大學研究生初試與復試所佔比例
中山大學中山大學研究生初試與復試所佔比例為:初試佔60%,復試佔40%。
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是指教育主管部門和招生機構為選拔研究生而組織的相關考試的總稱,由國家考試主管部門和招生單位組織的初試和復試組成。
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大學數學等公共科目由全國統一命題,專業課主要由各招生單位自行命題(加入全國統考的學校全國統一命題)。碩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培養模式分為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兩種。
(7)中山大學科學研究院擴展閱讀:
院系設置:
人文科學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 歷史學系 哲學系
國際商學院:國際商務系 經濟管理系 經濟學系 金融系 財政稅務系 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物流工程與管理系
外國語學院:英語系 日語系 德語系 法語系 英培中心 澳大利亞研究中心 外語教學中心大學英語教學部 研究生外語教學部 應用英語教學部 大學外語教育研究所
法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 政治科學系 行政管理學系
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人類學系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
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 會計學系 旅遊酒店管理系 市場學系 財務與投資系 管理科學系
教育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 社會科學教育系(兩課) 心理學系 體育教育系
傳播與設計學院:創意媒體設計系新聞學系公共傳播學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山大學研究生院
Ⅷ 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的科學研究
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擁有「聚合物復合材料及功能材料」和「生物無機與合成化學」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高性能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1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熱敏性精細化學品合成與分離」、「高性能有機聚合物光電功能薄膜」2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新型聚合物材料設計合成與應用」和「環境與能源化學」2個廣東高校重點實驗室。與諾貝爾獎獲得者Jean-Marie Lehn教授共同建立了國際合作科研機構「Lehn功能材料研究所」。
建院以來已榮獲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化學科學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3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突出貢獻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一等獎9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二等獎29項。現有研究團隊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廣東省引進創新創業團隊1個。2013年,學院科研總經費達6968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742萬元;學院教師共發表SCI收錄論文282篇,ESI高引用論文83篇,授權發明專利78件。
根據ESI資料庫2013年12月的數據顯示,中山大學化學學科在論文總引用數上進入ESI資料庫全球前1‰,國內前10位。中山大學共有17個學科領域進入ESI資料庫,其中化學學科在論文總引用數和論文篇均引用率上排名第2。
Ⅸ 請問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的老師一般每月給研究生多少補助謝謝!
是,專碩學費2W每年,比較貴,獎學金比例也低。國家補貼,每月500。導師給補版助差異比較大,有些導權師是一分不給的,有些需要你幫忙做項目就會給的比較多,每個月500~1千吧。這個不一定,看導師性格,也看你自己有沒有項目做。實在不行就讀學碩,學碩便宜很多,或者選擇華工讀專碩。作為中大軟工的畢業生,非常抱歉的告訴你中大軟工的代碼能力挺差的,因為把專碩當做學碩培養,基本天天發論文,而不是做工程,所以選導師的時候務必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