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合形文言文

合形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3 00:26:04

⑴ 古文翻譯(1) 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篇。(2)文患其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

1、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篇。
——其中那些切中時弊的文字,往往不遜色於賈誼的《過秦論》。

2、文患其事盡於形,情急於藻,義牽其旨,韻移其意。
——一般的文章常耽心或只求形似而缺少內涵,或急於言情而忽略文彩,或辭不達意而影響主題的表達,或過份注重音律而妨礙了文意。

參考:http://ke..com/view/2985021.htm?fr=ala0_1_1

文言文"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岈然窪然,若垤若穴."的意思是什麼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岈然窪然,若垤若穴
等到心神凝聚安定,軀體得到解脫,跟萬物的變化暗暗相合.高處像深山一樣深邃,低處像深池一樣低陷,山就像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山谷就像小土洞

⑶ 結合古文字字形,談談你對華夏始祖黃帝和炎帝的認識

古文字如果造字的真是倉頡,他一定是個有靈魂、有思想的藝者。要不,古文字為何深刻瑰美如許。哲人見理,藝人見美,考據者見春秋史料,好古者見社會變革。不僅僅如此,古文字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消失,但它們的巨大現實意義,不應被淹沒。讀不懂古文字,你就不會知道,識字是一種理性邏輯字從何來,變成怎樣,又有何真意。

毫無疑問,造字本身就是一項高智慧的哲學和藝術.

"文字始祖」甲骨文的書法藝術

甲骨文奠定了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形式,是書法藝術邁出的第一。因為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三個基本要素:用筆,結字,章法。而此前的圖畫符步號並不全有這三種要素。如《祭祀狩獵塗朱牛骨刻辭》,商代武丁時期的作品,風格豪放,字形大小錯落,生動有致,各盡其態,富有變化而又自然瀟灑。不愧為甲骨文書法中的傑作。

⑷ 下面四個字是由象形字「人」( )變化組合而成的會意字。請根據給出的古文字義,仿照「比」、「化」兩

示例:從:一人前行一人後北:二人站立背靠背
後人跟隨前人走字義相背版可意會

⑸ 求一些文言文句子,最好是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形式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
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有所思《漢樂府》

有所思,
乃在大海南。
何用問遺君?
雙珠玳瑁簪,
用玉紹繚之。
聞君有他心,
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
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
勿復相思。
相思與君絕!
雞鳴販停?
兄嫂當知之。
妃呼豨!
秋風肅肅晨風,
東方須臾高知之

⑹ 表示禮儀的古文有哪些

表示禮儀的古文如下:

1、《儀禮》。儒家十三經之一。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匯編。共十七篇。內容記載周代的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各種禮儀,以記載士大夫的禮儀為主。

2、《禮記》。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

3、《周禮》。是儒家經典,相傳為西周時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但是實際上是西漢末王莽時期大儒劉向和其子劉歆的偽作。

(6)合形文言文擴展閱讀:

古代生活禮儀中的成年禮也叫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男女青年發育成熟時參加的成丁禮演變而來。漢代沿襲周代冠禮制度。

在魏晉的時候,加冠開始用音樂伴奏。唐宋元明都實行冠禮,清代廢止。中國少數民族不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成年禮,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褲、盤發髻等儀式。

⑺ 考釋古文字是靠已有字形綜合分析得出結果,機器人能代替古文字專家考釋古文字嗎

機器不能代替專家考釋古文學的,第一個方面,是古文字自身的特性,有三個關鍵詞:古老、歧異、斷鏈。

首先,古老。漢字的古老毋庸置疑,能確定的可以上溯到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下限一般是指秦始皇統一六國。時間越久遠就越陌生,這是必然。

第二,歧異。不去糾纏「古文字」的概念,就從最廣義的范圍來說,把先秦文字都包括在內。這里要強調的是戰國時期的文字,由於各諸侯國之間政治的分裂導致地域文化發展迅速,文字也隨之各自演變,分歧程度十分明顯

第三,斷鏈。漢字比較於其他文字的一個特點,就是其傳承性,從三千多年以前的甲骨文到今天的簡體字是一脈相承的。這也是國內學者比國外學者占優勢的地方,因為我們一直在使用這種文字,但並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傳下來了。秦始皇採取的「書同文」政策,就是用秦文字統一了六國文字,因此而造成的結果就是,時至漢代,被統一的六國文字便成了「古文字」。

與我們今人所理解的古文字一樣,漢代的絕大多數人因為不使用也不認識了,只限於少數學者能夠識讀這些古文字。秦始皇「書同文」政策在國家統一上的重大意義和長遠影響我們不能否認,但是給文化造成的損失也不能否認。直接影響就是漢代人不能順利識讀古文字。

《說文解字》這部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時至今天,大量的先秦文獻出土,大量的古文字出現。這些材料甚至是司馬遷等漢代學者都沒見過的,例如甲骨文、楚簡的許多逸書等等。所以,面對這類前人學者都未曾見過、在歷史上出現了斷鏈的材料,今人想要解讀,其難度可以想像!

首先,我們從學科的分類來說,古文字研究不是一個演繹性質的學科。這里解釋一下演繹性質的學科是什麼樣的,它需要構建一套理論,建立一系列概念,講述一些是非道理,不可證偽也不可證實,更不需要考據。例如,哲學、文學、美學等等,這類學科自有其另外的價值。

讀古書是慢功夫。先師姚孝遂先生上課時可以信手拈來,寫出《左傳》的內容,他和我說四書五經小時候全都背過,現在大都記得。那一代學者的文獻功夫我們這代人望塵莫及,但是,我們也沒必要恐慌,找一部自己喜歡的先秦著作仔細讀,慢慢培養語感。不過要提醒一句,別上來就讀《尚書》,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

⑻ 古文《口技》原文及翻譯

《口技》-林嗣環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翻譯:

京城裡有個擅長表演口技的人。正趕上有戶人家宴請賓客,在大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眾多賓客圍繞著屏風而坐。一會兒,只聽見屏風裡面醒木一拍,全場馬上靜悄悄的,沒有人敢大聲說話。

遠遠地聽到幽深的巷子中有狗叫聲,就有婦女驚醒後打呵欠和伸懶腰的聲音,她的丈夫在說夢話。過了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慰孩子餵奶,孩子含著乳頭哭,婦女又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又有一個大兒子醒了,絮絮叨叨地說個不停。

在這時候,婦女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口裡哼著哄孩子的聲音,孩子邊含乳頭邊哭的聲音,大孩子剛醒過來的聲音,丈夫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響起,各種聲音都模仿得極像。滿座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偏著頭看,微笑,心中默默贊嘆,認為奇妙極了。

過了一會兒,丈夫打起了呼嚕聲,婦女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消失。隱隱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活動的聲音,盆子翻倒傾斜,婦女在夢中發出了咳嗽聲。賓客們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端正了坐姿。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

其中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物品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發出;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眾人拉塌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救火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

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清其中一個地方。在這種情況下,賓客們沒有一個不變了臉色,離開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兩腿打著哆嗦,差一點爭先恐後地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風一看裡面,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8)合形文言文擴展閱讀

口技的發展及代表人物

1、唐宋時期

唐朝時期就有了專門培養口技人才的社會組織叫「學像聲社」。在《東京夢華錄》和《武林舊事》中都有「學像聲社」的描述。

宋朝是口技藝術的興盛時期,而《東京夢華錄》一書最完整、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時期都城東京的社會生活。南宋孝宗年間(1163—1189 年)的杭州就已經有了口技演出團體,口技以一種藝術表演形式開始在社會上流傳。

2、明清時期

明朝時期,虞初續志·郭貓兒,他主要表演的口技是隔壁戲《殺豬》、《豬爭食》。

明末清初年間,著名口技藝人「畫眉楊」善學畫眉鳥叫,能與樹間鳥兒對答。他表演的《二鳥爭食》將兩只畫眉鳥人物化,編成故事表演,其技藝高超,驚現京城,傳承至今。

清代,口技從單純模擬某一種聲音,發展到能同時用各種聲音,串組成一個故事,被列為「百戲」之一,即「口戲」,俗稱「隔壁戲」。它表演「軍旅狩獵」、「群豬爭食」,無不惟妙惟肖。

3、民國時期

百鳥張,原名張崑山,1903年——不詳,北京人。北京天橋「八大怪」之一,他善學《百鳥爭鳴》,因此被稱為「百鳥張」。在《清補類詠》中就有記載他所表演口技的詩詞。

尹士林,藝名「開口笑」,他繼承傳統,大膽改革,將口技「隔壁戲」的表演形式進行改革,使口技藝人從八尺屏障幕後走向舞台;他讓口技配合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成為聲情並茂的口技表演藝術,賦予口技新的生命。

4、近現代

孫泰,本名周志良,著名口技表演大師,生於 1907 年,1924 年拜尹士 林為師學習口技,1951 年參加上海人民雜技團,1956 年榮獲「華沙 國際雜技比賽金獎」,2003 年辭世。

周志成,著名口技表演大師、教育家,生於 1904 年。孫泰三哥,1930 年與其弟孫泰一起學習口技,後拜尹士林為師。1939 年與其弟孫泰去東南亞、澳大利亞演出,1951 年參加上海人民雜技團。他桃李滿天下,1979 年辭世。

牛玉亮,著名口技表演藝術家。1956 年拜口技大師周志成為師學習口技,並深得師叔孫泰的培養,繼承傳統,不斷發展,形成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在口技運氣發聲方法上有獨特見解和創新,口技「循環運氣法」和「循環發聲法」是口技發展史上的突破。

牛玉明,著名口技表演藝術家,1960年跟從哥哥牛玉亮學習表演口技,1984 年拜大師孫泰為師學習口技。他的表演幽默、內涵,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

方浩然,牛玉亮之徒。多年來對口技擺著學習與實踐的態度,探索研究中堅持繼承傳統,嚴謹創作出新。首次將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口技》一文復原表演。國內為國家領導人及來訪的30多個國家大使表演,國際上多次赴東南亞、歐洲等地表演口技,受到各界的高度評價與贊譽。

熱點內容
活性炭化學式 發布:2025-07-10 16:30:45 瀏覽:437
怎麼雙眼皮 發布:2025-07-10 14:11:37 瀏覽:591
教師師德演講稿集錦 發布:2025-07-10 13:52:59 瀏覽:701
英語培訓翻譯 發布:2025-07-10 10:05:31 瀏覽:823
2014暑期實踐 發布:2025-07-10 09:19:41 瀏覽:982
老師批改作業的圖片 發布:2025-07-10 07:56:40 瀏覽:819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
歷史民權 發布:2025-07-10 03:34:51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