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完璧歸趙文言文加翻譯

完璧歸趙文言文加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3 00:58:57

① 完璧歸趙文言文翻譯趙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

完璧歸趙文言文翻譯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邯鄲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您根據什麼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麼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裡。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交。現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他的要求。」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麼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負理虧的責任。」趙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願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王坐在章台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歡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於是,藺相如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邯鄲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該。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麼?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現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里接見我,禮節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後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快要撞擊在柱子上。
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並召喚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裡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我才敢獻上和氏璧。」秦王估計這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里。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打發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邯鄲城。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從小路到達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現在憑借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侍從中有的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讓他回邯鄲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於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送他回邯鄲去了。
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後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3]
深層解讀
「完璧歸趙」的真正贏家是秦國
藺相如智斗秦王,和氏璧有驚無傷。這段故事就是我們常說的「完璧歸趙」。
很長時間以來,大家一直在贊揚藺相如的外交成果,但對於秦昭王為什麼要和氏璧這個問題卻有所忽略。秦昭王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國王,在位半個多世紀,開疆拓土,銳意進取,一直致力於擴大秦國的版圖,從來都是他佔領別人的城池,從來沒有過他將自己的城池拱手相送的先例。同時,秦昭王幾乎沒有聲色犬馬的愛好,對於所謂的玉器古玩也從來沒有表現出多大的興趣。這次他為什麼一反常態,要用15座貨真價實的城池來換取一塊無用的和氏璧呢?
顯然,這是秦王給趙王出的一道政治思考題,明眼人一看就應該知道這其實是在挑逗趙國,為的就是考驗一下趙國對於秦國的政治態度。如果你趙國不予理睬,說明趙國底氣比較足,實力比較強,領導人斗爭意志比較堅定,那秦國就應該對趙國避讓三分了。反之,如果我這道思考題給你趙國帶來了困擾,那就說明趙國對於秦國心存畏懼,趙國的領導人已經未戰先怯,這將成為秦國制訂未來外交政策的重要參考。
那麼,秦昭王測試的結果如何呢?
那就是,你趙國對於我秦國的要求,根本沒有拒絕的勇氣。我想要和氏璧,你趙國不是乖乖地送來了嗎?並且,藺相如所謂的一番痛斥,更是給秦王提供了明確的印證。
藺相如在不經意中泄露了什麼秘密呢?
藺相如曾經義正詞嚴地痛斥秦昭王,你的使者到了趙國,傳達了你想以城池換和氏璧,這個信息在趙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之後,趙國內部如何恐懼,趙王如何低姿態等,都被藺相如一五一十地透露了出來。這些對於秦昭王來說已經足夠,測試的目的也已達到。由此,他已能充分斷定,趙國內心對於秦國充滿了恐懼。沒有了趙武靈王的趙國已經是紙老虎。
這番測試,表面上看秦昭王被藺相如搶白了一番,特別沒有面子,但事實上,秦昭王才是真正的贏家,因為他通過趙國的反應,已經巧妙地測試出趙國對於秦國的態度。與此相比,藺相如所謂的怒發沖冠,所謂的慷慨激昂,簡直不值一提。
所以,第二年,在趙國還陶醉在藺相如完璧歸趙的虛幻勝利之中時,秦國的軍隊就過來了。公元前281年,秦攻趙,拿下了石城(今河南林州東南);公元前280年,秦再攻趙,殺兩萬人,攻陷代郡(今河北張家口蔚縣)。這些都是發生在完璧歸趙之後不久的事情,而在完璧歸趙之前,秦趙之間基本上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更不用說秦國攻取趙國城池的重大事件了。

② 完璧歸趙文言文翻譯,只翻譯這段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見藺相如,相如捧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著給妻妾和左右侍從看,左右都高呼萬歲。相如看出秦王沒有用城邑抵償趙國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說:「璧上有個小斑點,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給他,相如於是手持璧玉退後幾步靠在柱子上,怒發沖冠,對秦王說:「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全體大臣商議,大家都說:『秦國貪得無厭,倚仗它的強大,想用空話得到寶璧,說給我們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議的結果是不想把和氏璧給秦國。但是我認為平民百姓之間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騙,更何況是大國之間呢!況且為了一塊璧玉的緣故就使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也是不應該的。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國書。為什麼要這樣呢?是尊重大國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來到貴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台觀上接見我,禮節十分傲慢;得到和氏璧後,傳給姬妾們觀看,這樣來戲弄我。我觀察大王沒有給趙王十五城的誠意,所以我又取回和氏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頭今天就同和氏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視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和氏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如此,並召來有司查看地圖,指明從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給趙國。

③ 課外文言文完璧歸趙的翻譯 很急很急!

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國時,趙惠文王得到了世間罕見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聽說後,想把美玉占為己有,便派人送信給趙王,騙他說秦國願以十五座城池換取這塊寶玉。
趙王想將寶玉送給秦國,卻擔心秦國不履行諾言;想不給,又怕得罪秦國。同大臣們也商量不出一個結果來,想找一個適當的人出使秦國,一時又找不到。這時,一個叫繆賢的大臣推薦自己的門客,說他可以擔當出使秦國的任務。這個門客就是藺相如。他見到趙王後,主動提出拿著寶玉出使秦國,並表示:秦國把城池割讓給趙國,我就把玉留在秦國;秦若不給城,我一定把寶玉完整無缺地帶回趙國。「臣請完璧歸趙。」趙王點頭同意了。
藺相如來到秦國謁見了秦王,並獻上和氏璧。秦王手捧美玉,滿心歡喜,愛不釋手,傳給大臣和妃嬪們觀看,壓根兒不提劃給趙國十五座城池的事。
藺相如等了很久,看出秦王並無誠意,便心生一計,上前說道:「這塊美玉有點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信以為真,便命侍臣將璧傳給藺相如。藺相如拿到和氏璧,後退幾步,背靠柱子,憤怒使得他的頭發豎起將帽子頂起。他說:「大王只顧觀賞寶玉,根本不提交城之事,可見您並無誠意,所以我將璧收回。大王要是逼迫我,我就撞死在這根柱子上,這塊寶玉也一塊兒撞碎。」秦王怕寶玉真的撞碎,趕緊道歉,並派人將地圖拿來,裝模作樣地將准備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池的位置指給藺相如看,還答應過幾日舉行盛典,正式迎接藺相如。
藺相如知道,秦王又在設騙局了。當天夜裡,便叫手下人穿著破衣服,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後,在正殿里隆重地接待了藺相如。藺相如對秦王說:「我看大王並無誠意,因此早將和氏璧送回趙國了。我並不是想違約,秦國比趙國強大,如果大王您做出高姿態,先交出十五座城池,趙國一定不敢不將寶玉拱手相送。我知道這樣做是欺騙了您,請您把我煮死吧!不過,也請您先好好考慮一下該怎麼做。」
秦王惱怒萬分,但又無可奈何,心想,殺了他不但得不到寶玉,還把秦、趙的關系弄僵了。只得放他回去了。
「完璧歸趙」比喻把原物完好無損地歸還原主。

④ 完璧歸趙文言文翻譯 字翻譯

戰國的時候,趙惠文王有一塊叫做「楚和氏璧」的寶玉,被秦國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趙國來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們秦國願意以十五個城池,和趙國換取這塊「楚和氏璧」的寶玉。」

惠文王一聽:「這該如何是好呀?秦國這么強大,如果把寶玉交給秦昭王,他要是耍賴,不把十五個城池給我們;如果不給,秦昭王會不會一氣之下派兵來打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大家看到惠文王這么煩惱,就有人提議:「我們去請智勇雙全的藺相如來,他一定會想到好辦法的。」

藺相如來了之後,惠文王第一句話就問他:「秦國要用十五個城來交換我的楚和氏璧,你看我應不應該答應他呢?」藺相如毫不遲疑的說:「秦國強,趙國弱,我認為您不答應也不行呀!」「可是,假如秦國拿了我的璧玉,卻不把城池給我,那我該怎麼辦?」惠文王憂心地問。藺相如馬上介面說:「秦國要拿十五個城池來交換趙國的楚和氏璧,假如趙國不答應,那當然是趙國的錯;反過來,若秦國得到了璧玉,卻不把城池給趙國,那錯就在於秦國了。因此,照我的看法,還是派人將璧玉送到秦國去比較好。」

趙惠文王覺得藺相如說的很有道理:「依你看,派什麼人去好呢?」藺相如自告奮勇的說:「假如大王實在找不出合適的人,臣倒願意前往一試。秦國如果守信把城給我們趙國,我就把璧玉留在秦國;如果秦國食言,不把城給趙國,我一定負責將原璧歸還趙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以後,見到了秦昭王,便把璧玉奉上。秦昭王一見到璧玉後,高興地不得了。不斷地把璧玉捧在手上仔細欣賞,又把它傳給左右的侍臣和嬪妃們看,卻都不提起十五個城池交換的事。藺相如一看情形不對,馬上向前對秦王說:「大王,這塊璧玉雖然是稀世珍寶,但仍有些微的瑕玭,請讓我指引給大王看看!」

秦王一聽:「有瑕玭?快指給我看!」藺相如從秦王手中把璧玉接過來以後,馬上向後退了好幾步,背靠著大柱子,瞪著秦王大聲說:「這塊璧玉根本沒有瑕玼,是我看到大王拿了寶玉以後,根本就沒有把十五個城池給趙國的意思。所以我說了個謊話把璧玉騙回來,如果大王要強迫我交出璧玉的話,我就把楚和氏璧和我自己的頭,一起去撞柱子,砸個粉碎。」藺相如說完,就擺出一付要撞牆的樣子。秦昭王害怕藺相如真的會把璧玉撞破,連忙笑著說:「你先別生氣,來人呀!去把地圖拿過來,劃出十五個城市給趙國。現在你可以放心把璧玉給我了吧!」

藺相如知道秦王不安好心,就騙秦王說:「這塊楚和氏璧,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稀世珍寶,趙王在交給我送到秦國來之前,曾經香湯沐浴,齋戒了五天,所以大王在接取的時候,也同樣應該齋戒五天,然後舉行大禮,以示慎重呀!」。秦王為了得到璧玉,只得按照藺相如所說的去做。藺相如趁著秦王齋戒沐浴的這五天內,叫人將那塊璧玉從小路送回趙國。

五天過去了,秦王果真以很隆重的禮節接待藺相如。藺相如一見秦王便說:「大王,秦國自秦繆公以來,二十多位君王,很少有遵守信約的人,所以我害怕受騙,已差人將璧玉送回趙國!如果大王真的要用城池來交換楚和氏璧,就請先割讓十五個城池給趙國,趙王一當遵守誓約將玉璧奉上。現在,就請大王處置我吧!」

秦昭王一聽璧玉已經被送回趙國,心裡雖然很生氣,卻也佩服藺相如的英勇,不但沒有殺他,還以禮相待,送他回趙國。

後來,大家就用「完璧歸趙」來形容將別人的東西完整的歸還給別人的意思。

⑤ 課外文言文完璧歸趙的翻譯和答案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到了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版封信,願意用十五權座城池換取這塊寶玉。趙王跟大將軍廉頗一班大臣商議:想把這塊寶玉讓給秦國吧,恐怕秦國的那些城池得不到手,白白地受欺騙;想不讓給秦國吧,又擔心秦國的大軍馬上打過來。(因此)商量不出結果來,想找個可以出使去回復秦國的人,也沒有找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下客藺相如可以擔任這個差使。」趙王問:「怎麼知道他可以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了罪,私下打算逃跑到燕國去。我的門下客藺相如攔阻我說:『您怎麼了解燕王?』我告訴他說,我曾跟著大王到邊境上與燕王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交個朋友』,因此我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去。相如對我說:『趙國強而燕國弱,而您又受到趙王重用,所以燕王想和您交朋友。現在您卻是從趙國逃跑去投靠燕國,燕國害怕趙國,他們勢必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解衣露體伏在刑具上請求大王處罰,或許僥幸能得到赦免。』我按照他的辦法去做,(果然)大王恩赦了我的罪。我看他這個人是個勇士,又有智謀,應該可以擔當這個差使。」

⑥ 完璧歸趙譯文

譯文: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王送來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

趙王看了信,心裡想,秦王一向是只想佔便宜,不肯吃虧的人。這一次怎麼這么大方吶?要不答應吧,怕秦國興兵來進攻,要答應吧,又怕上當。

他想來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們商量。大臣們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 有一個大臣的門客藺相如知道了,去見趙王,說:「大王,讓我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到那裡我見機行事。

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來交換,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聽說藺相如是個又勇敢又機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藺相如到了秦國的都城咸陽,秦王在王宮里接見了他。

藺相如雙手把「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接過來左看右看,非常喜愛。他看完了,又傳給大臣們一個一個地看,然後又交給後宮的美女們去看。

藺相如一個人站在旁邊,等了很久,也不見秦王提起割讓十五座城的事兒,知道秦王根本沒有用城換寶玉的誠意。可是寶玉已經到了秦王手裡,怎麼才能拿回來呢?

他於是走上前去,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看著雖然挺好,可是有一點小毛病,請允許我指給大王看。」秦王一聽有毛病,趕緊叫人把寶玉從後宮拿來交給藺相如。

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往後退了幾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氣沖沖地對秦王說:「當初大王差人送信給趙王,說情願拿十五座城來換趙國的『和氏璧』。

趙國大臣都說,千萬別相信秦國騙人的話,我可不這么想,我說老百姓還講信義吶,何況秦國的大王哩!趙王聽了我的勸告,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來。

方才大王把寶玉接了過去,隨便交給下面的人傳看,卻不提起換十五座城的事情來。這樣看來,大王確實沒有用城換璧的真心。

現在寶玉在我的手裡。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願把自己的腦袋跟這塊寶玉一塊兒碰碎在這根柱子上!」說著,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對著柱子,就要摔過去。

秦王本來想叫武士去搶,可是又怕藺相如真的把寶玉摔碎,連忙向藺相如賠不是,說:「藺大夫不要灼急,餓設的話咋能不算數哩!」說著叫人把地圖拿來,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

「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都劃給趙國。」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會耍鬼把戲,可別再上他的當!他就跟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寶貝。

我送它到秦國來的時候,趙王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了隆重的送寶玉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寶玉,也應該齋戒五天,在朝廷上舉行接受寶玉的儀式,我才能把寶玉獻上。」

秦王說:「好!就這么辦吧!」他就派人送藺相如到賓館去休息。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到了公館里。

就叫一個手下人打扮成一個買賣人的樣兒,把那塊寶玉包著,藏在身上,偷偷地從小道跑回到趙國去了。至於秦王會把他怎麼樣,他一點也沒有考慮。

後來秦王發覺這件事,後悔已經來不及了,想發兵攻打趙國吧,趙國在軍事上作了准備,怕打不贏。最後秦王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去。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叫作「完璧歸趙」。

(6)完璧歸趙文言文加翻譯擴展閱讀:

《完璧歸趙》生動刻畫了廉頗、趙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他們或耿直或忠厚,或魯莽或機智,形象鮮明生動,令人嘆服。

抓住人物特徵,人物形象凸現紙上。司馬遷善於抓住人物主要特徵進行極力渲染。如在對事跡頗豐的藺相如這一形象進行處理時,便抓住「智勇」這一特徵為核心展開描述。

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泰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在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等事件進行描述時更是緊緊扣住藺相如的機智勇敢這一特徵,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層層襯染,極力蓄勢,造成人物形象的張勢。司馬遷在文中極盡渲染之能事,層層蓄勢,有如大江截流。如他在文中五次渲染相如操天下大勢為己用之睿智:為國紓難,利用國際輿論,借使秦負曲之勢,奉璧至秦;

秦王得璧不償城,相如以「璧有瑕,請指示王」誆得玉璧後,抓住秦王貪婪的弱點,欲以璧擊柱,借「秦恐璧破」之勢威脅秦王;抓住秦國二十餘君「不堅明約束」之過,借理在我方之勢,使人懷璧歸趙;

澠池之會,借「五步之內以頸血濺大王」之勢,逼秦王就範,為一擊缶;借「趙亦盛設兵以待秦」之勢,迫使秦不敢動武。相如勇智,已是光彩照人。

行文至此,司馬遷筆勢陡轉:多謀善斷、意氣風發的藺相如竟對無理取鬧的廉頗一再退忍避讓,連門客都感到羞愧。

當門客要離開他時,才袒露他「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的胸懷。相如的絕頂智慧和賢相風采凸現在讀者的眼前。

⑦ 文言文完璧歸趙的翻譯

全文譯文:
廉頗是趙國優秀的將領。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擔任趙國的大將,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被任命為上卿。於是廉頗以他的勇猛善戰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藺相如是趙國人,做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

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說願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趙王問:「您根據什麼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麼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願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裡。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交。現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上請罪,就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

於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他的要求。」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麼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負理虧的責任。」趙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願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王坐在章台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歡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給藺相如。藺相如於是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該。於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麼?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現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里接見我,禮節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後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就要撞擊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並召喚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裡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現在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我才敢獻上和氏璧。」秦王估計這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里。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打發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後,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從小路到達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現在憑借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侍從中有的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於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送他回趙國去了。

藺相如回國以後,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後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後來,秦軍攻打趙國,攻下石城。第二年秦軍又攻打趙國,殺了趙國兩萬人。秦王派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和好,在西河外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趙王於是動身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跟趙王辭別時說:「大王這次出行,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完畢,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沒有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趙王同意廉頗的建議,就和秦王在澠池會見。

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說:「我私下聽說趙王喜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盟飲酒,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走向前去說:「趙王私下聽說秦王善於演奏秦地的樂曲,請允許我獻盆缶給秦王,(請秦王敲一敲),藉此互相娛樂吧!」秦王發怒,不肯敲缶。在這時藺相如走上前去獻上一個瓦缶,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敲擊。秦王不肯敲擊瓦缶。藺相如說:「(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離內,我能夠把自己頸項里的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身邊的侍從要用刀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著眼睛呵斥他們,他們都被嚇退了。於是秦王很不高興,為趙王敲了一下瓦缶。藺相如回頭召喚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秦國的眾大臣說:「請趙王用趙國的十五座城為秦王祝壽。」藺相如也說:「請把秦國的都城咸陽送給趙王祝壽。」

直到酒宴結束,秦王始終未能占趙國的上風。趙國又大量陳兵邊境以防備秦國入侵,秦軍也不敢輕舉妄動。

澠池會結束後,回到趙國,因為藺相如功勞大,趙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做趙國的大將,有攻城野戰的大功勞,而藺相如只不過憑著幾句言辭立了些功勞,他的職位卻在我之上。再說藺相如本來是卑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揚言說:「我碰見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藺相如聽到這些話後,不肯和他會面,每逢上朝時常常托辭有病,不願跟廉頗爭位次的高下。過了些時候,藺相如出門,遠遠看見廉頗,就掉轉車子避開他。

在這種情況下,門客一齊規勸他說:「我們離開父母兄弟而來侍奉您,不過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現在您與廉頗職位相同,廉將軍散布一些惡言惡語,您卻怕他,躲著他,怕得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對這種情況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實在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回答說:「(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說:「憑秦王那樣的威風,我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們。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現在如果兩虎相鬥,勢必不能都活下來。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後啊!」

廉頗聽到這話,解衣赤背,背著荊條,通過門客引導到藺相如家門請罪,說:「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

兩人終於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

熱點內容
活性炭化學式 發布:2025-07-10 16:30:45 瀏覽:437
怎麼雙眼皮 發布:2025-07-10 14:11:37 瀏覽:591
教師師德演講稿集錦 發布:2025-07-10 13:52:59 瀏覽:701
英語培訓翻譯 發布:2025-07-10 10:05:31 瀏覽:823
2014暑期實踐 發布:2025-07-10 09:19:41 瀏覽:982
老師批改作業的圖片 發布:2025-07-10 07:56:40 瀏覽:819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
歷史民權 發布:2025-07-10 03:34:51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