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少兒美術構圖

少兒美術構圖

發布時間: 2020-11-23 02:34:00

『壹』 幼兒園小朋友的繪畫作品從哪些角度評價

幼兒園的活動,既然要發揮其教育功效,就不能缺少了評價這個環節。幼兒繪畫活動的評價活動是幼兒園繪畫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與幼兒園其它任何一種教育教學活動的評價相比較,其應用的程度最高,受到的重視程度卻較低。而在繪畫活動中,老師對作品的評價態度往往直接影響著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重視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繪畫的表現力及審美能力。 關鍵詞:評價觀 評價體系 發展性評價 多元評價 教育評價:《綱要》將幼兒園教育評價的功能界定為:「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沒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 發展性評價: 發展性評價是以人為本,以孩子的最終發展為目標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是當今世界課程與教學改革評價的最新發展的先進成果,也是今後課程與教學評價的主要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與實用性,對於幼兒園的課程改革與評價改革頗有成效且意義深遠。 塗鴉是孩子的天性,當還不太懂事的孩子抓著蠟筆在紙上隨意地塗鴉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孩子滿臉燦爛的笑容,我們看到的是孩子為五彩繽紛的色彩而感動的神情,這一刻,我們相信孩子愛上了塗鴉。而在幼兒園里,我們看到的是有的孩子,漸漸不愛動手畫畫了,而有的畫的總是那麼些,也許原因有很多,但作為我們幼兒園老師應該反省一下,是什麼抹殺了孩子的天性? 我們發現在繪畫活動中,老師對作品的評價態度往往直接影響著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影響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因此作為老師,我們要重視對幼兒作品的評價,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繪畫的表現力及審美能力。 一、確立正確的評價觀,培養和提高幼兒繪畫興趣 教師要明確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淘汰,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我們不能以哪個幼兒畫的好,或哪個幼兒畫的不好為標准來評價幼兒的作品,評價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發展性評價這種以人為本,以孩子的最終發展為目標的評價方式有助於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他能依據幼兒的不同背景和個性特點,准確地判斷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及其發展潛力,為每一個幼兒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 如果沒有正確的評價觀,就有可能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孩子有時候是特別敏感的,一次在繪畫評價活動中,我無意中說了文涇的畫畫的不太好看,顏色圖的有些亂,當時孩子也沒有特別的表現。可是在接下來的一次繪畫活動中,當小朋友們都專注於自己的繪畫時,我卻看到文涇拿著筆愣在哪裡,我問他怎麼了,他說老師我不會畫,這時候我明白,孩子不是不會畫,他是不敢畫,他害怕自己的畫達不到老師的要求,怕老師說他的畫畫的不好看。於是我意識到評價的重要性。又有一次,在《宇宙人游山洞》的美術活動中,佳俊很認真地在山洞裡畫了很多宇宙人,在評價活動中佳俊向同伴們介紹宇宙人在排著隊過山洞,他們要走出山洞回家去,雖然那些宇宙人畫的有些歪扭扭的,但是今天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本來孩子繪畫的時候特別缺乏耐心,總是草草了事,可今天孩子很認真很耐心地完成了作品。於是我在集體面前表揚了他,並把他的作品展示出來了,我發現下課的時候佳俊會去展示區看看自己的作品,還會向同伴介紹,慢慢地孩子喜歡上了繪畫,每次繪畫活動都很認真,每當我們幫他指出一些不足之處時,孩子也會耐心的聽了,孩子的繪畫的興致越來越高了,他的作品也越來越多地贏得小朋友的喜歡了。 這些讓我清楚的明白了評價對孩子的影響,更清楚了確立正確的評價觀的重要性。作為老師不能以片面的眼光來評價孩子的繪畫作品,用畫的好或不好來評價,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也許只會造成部分幼兒只能聽表揚,不能聽批評,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盲目樂觀。因此教師要用發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逐步培養其正確認識自己,提高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懷疑自我價值。這樣,即使教師指出幼兒的不足甚至提出批評,幼兒所感受到的也仍然是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期望,並會由此產生進步的動力。 二、建立多元的評價體系,促進幼兒多元發展 1、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性,讓每個幼兒獲得富有個性特色的發展。 在幼兒園里,老師和孩子是形影不離的,所以相對中小學來說,幼兒園老師和孩子的距離更近些,老師對孩子的各方面了解也更深些。在評價中,不僅要突出「為了孩子的一切」,還要突出「為了一切的孩子」,努力做到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提高不同個性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從而達到促進全體孩子共同進步的目的。 例如:在《森林裡的動物園》這一繪畫活動中,我們對於那些愛繪畫,繪畫線條有力、連貫,圖形、形象清晰完整的孩子來說,在評價中我們應本著「高起點、嚴要求」的原則,為他們的進一步成長留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在觀察他們畫面是否完整,小動物們形象是否清晰的基礎上,我們還要考慮畫面是否具有孩子自己的想像,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富有童趣,我們鼓勵他們發揮想像里,讓畫面里的動物活起來,給動物們提供一個活起來的背景或舞台。對對那些喜歡繪畫,但繪畫線條不流暢、形象不完整的幼兒來說,應本著「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評價宗旨,我們更關注的是動物形象是否清晰,孩子有沒有抓住動物的特徵,我們鼓勵他們在活動結束後進入美工區多加練習。對於那些不愛繪畫,繪畫習慣不好的幼兒來說,應從逐步培養喜愛繪畫的情感入手,加強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教師還應當是一個細心的觀察家,要敏銳地捕捉他們的點滴進步與閃光點,並及時予以獎勵和表揚,使他們不斷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2、評價活動由靜態評價變為動態評價,注重活動的過程性。 在以往的繪畫評價活動中,我們往往偏重於作品結果的優劣,靜態的對孩子的繪畫作品實體作出評價。新綱要理念指出我們的評價要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應動態的對幼兒的整個繪畫過程作出評價。所以在美術活動中,我們要關注孩子在活動中的興趣性、主動性、持久性、繪畫習慣等。如觀察孩子是否主動參與美術活動,對美術活動傾注極大的熱情,完全沉浸其中,還是對美術活動遲疑不前,活動中企圖停止或張望別人做什麼等;觀察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注意集中與持久程度;觀察其作品是自己決定完成的,還是模仿他人完成的。 如:我們班的小妹妹(鄒琦玥),一開始每次繪畫活動時都不肯動筆,軟硬兼施都無濟於事,後來,我觀察到繪畫活動時她雖然自己不畫,但是她會對邊上的小朋友指手畫腳「你畫的不對」、「不是這樣畫的」、「哎,你畫的太難看了」,通過這些行為,我猜測可能小妹妹其實她並非真的不想畫畫,也許是她對自己缺乏信心,她怕自己畫的不好,所以不敢畫,於是繪畫活動時,我就輕輕的對她說「琦玥是不是怕自己畫的不好?」她點點頭,於是我就繼續鼓勵「沒關系的,老師小時候一開始也畫得不好,多花幾次就能畫得漂亮了,但是如果不練習的話就一直畫不好的哦!」在不斷的鼓勵下,琦玥終於第一次自己動筆畫畫了,在活動評價時我把琦玥的進步告訴了大家,並在集體面前給予了肯定,琦玥靦腆的笑了,接著在以後的繪畫活動中,她開始能獨立完成作品了。可見繪畫活動中的評價要注重活動的過程性,變靜態為動態。 3、增強幼兒與評價活動的互動性 在繪畫活動中,我們往往在無意中就會以教師自己的意願為主,自己決定作品的好壞優劣。教師要扮演的是:「裁判者」的角色,雖然也有個別幼兒參與評價,教師總結,但由於教師平時缺乏對幼兒該方面的引導和培養,幼兒缺少該方面的能力,這一切形同虛設。所以

『貳』 簡述學前兒童象徵期的繪畫特點

幼兒繪畫構圖能力的發展及指導 摘要]在形象分布方面,幼兒繪畫構圖的水平由低到高分為零亂式、並列式、散點式、遮擋式;在處理形象主次關系方面,幼兒繪畫構圖的水平由低到高分為羅列形象、以空間關系安排形象、形成主題與背景。依據幼兒繪畫構圖能力的發展,對小班幼兒繪畫的指導應側重於鼓勵幼兒大膽地作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對中班幼兒繪畫的指導應重點強調通過多種形式觀察物體、進行簡單的構圖練習、通過情感體驗來表現空間關系;對大班幼兒繪畫的指導應重點強調進行情節畫的創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構圖練習、通過欣賞感受大師作品中的構圖形式。

[關鍵詞]幼兒;繪畫;構圖;能力發展;指導 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認為:「技巧是個人使用材料來表現的方法……技巧的發展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需要,它是極端個人化的,因此技巧不能加以解釋或傳授,每一位兒童都得發展自己的技巧。」(羅恩菲爾德.創造與心智的成長。王德育譯.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27)然而,我們認為,兒童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某種技巧的觀點是非常理想化的,兒童要發展其個別的技巧必須得有教師的指導,當然這種指導要基於教師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水平與特點的了解。 構圖能力指繪畫者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系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一個整體的能力。構圖是繪畫語言要素之一,在兒童的繪畫中,有著與線條、色彩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時,構圖也反映了兒童認知發展的水平和特徵。 Claire Colomb在分析了197名兒童的繪畫作品後發現,年齡越小的兒童,其繪畫作品越不能清楚表現出各形象之間的聯系,即形象之間相互獨立,毫無聯系,畫面整體感覺偏向畫紙的邊緣,或是毫無目的一味將空間填滿。年幼的兒童常用,一種水平式的構圖方式進行繪畫,作品形象往往忽略了空間安排及事物的比例關系,隨著兒童認知水平的提高,其繪畫作品開始有了一定的空間感覺,並能表達一定的主題。從這種分析可以看出幼兒繪畫構圖的一個大致發展趨勢:由無表現意圖轉向有表現意圖,能把圖形和線條簡單組合並表現出來,而後轉向有目的有意識的美術創作,繪畫形象由最初的相互對立、無聯系向著統一、有聯系轉變。 本文通過對3.5歲±3個月、4.5歲±3個月、5.5歲±3個月、6.5歲±3月四個年齡段共80個幼兒所畫共240幅命題作品《人、樹、房子》的分析,希望了解各年齡階段幼兒構圖能力發展的水平和特點,為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繪畫經驗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正確而簡單的構圖方式、形成自己的構圖技巧提供可茲借鑒的依據。

一、幼兒繪畫構圖能力的發展

(一)形象分布能力的發展 調查表明,幼兒的年齡對畫面的形象分布有著極其顯著的影響。形象分布是繪畫構圖的重要元素。形象分布反映形象在畫面上的位置關系和形象相互之間的關系。不同的分布方式有著鮮明的直觀特徵,反映了幼兒空間概念的不同水平。按形象之間的關系可把幼兒繪畫中的形象分布由低到高分為以下幾種水平:

1.零亂式。 零亂式構圖是指幼兒畫中的形象不做空間安排,只是隨機地把物體分布在畫面上,畫面沒有上下之分,更無前後之別。 這一時期幼兒在作畫時,常常將畫紙轉來轉去,哪裡有空就在哪裡畫,而不像成人或年長的孩子那樣把畫紙固定住;按統一的方向去畫。因此,在他們的畫面中我們常常看到所有的物體都是橫七豎八的,失去了原來生活中的方向和秩序,有的頭朝上有的頭朝下,還有的歪躺著。 這時的幼兒還沒有空間方向上的概念,繪畫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游戲,他們更多地是滿足於繪畫的過程,畫面的結果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想畫的東西都畫上,把畫紙都填滿。3.5歲左右的幼兒其構圖方式便具有這些特點。

2.並列式。 幼兒在4.5歲左右出現並列式的構圖方式,它是幼兒構圖能力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轉折點。 並列式的構圖,由一個我們稱之為「基底線」的記號表現出來。從這時起,兒童用一種普通的空間關系來包含各種事物,把所有的東西(物體和人物)都放置在基底線上來表現。畫面中的各種形象都與基底線垂直,頭腳一致地豎立著,形象之間開始有了上下一致的方向。 這種構圖方式意味著兒童開始有了一種自己是環境中的一部分的意識,同時也標志著兒童有了把物體加以相互關聯的能力,具有了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方向性。在這種構圖中,幼兒將物體並排擺在一起,代表生活中處於同一水平高度的物體。這時的幼兒在作品中已表現出一定的空間關系意識,我們看到,他們常把太陽、鳥、氣球畫在紙的上方,把小草、小魚、小河、小花畫在紙的下邊。 但是這種構圖還不能很好地區別出物體的遠近、前後,因此有的學者把這種沒有層次感和深度關系的構圖方式稱之為「垂直式」或是「豎式空間」的構圖方式。 並列式構圖是幼兒期的主要構圖方式,調查發現,直到6歲左右還有三分之—左右的兒童採用這種構圖方式。

3.散點式。 和並列式那種只有上下高低而沒有遠近前後的構圖方式相比較,散點式構圖已擺脫了地平線,開始表現出物體的離散關系,即物體向著四面八方離散開去。幼兒往往將整張畫紙作為地面來表現作品中的形象,構圖開始具有層次感。 也就是說,在這種畫面上同時存在著豎式空間和水平空間。從作品中我們看到,散點式構圖中形象與形象之間比較鬆散,空間感比較強。這種構圖一般出現在並列式構圖之後,調查中,5.5歲組約有10%的幼兒採用這種構圖方式,6.5歲組約有15%的幼兒採用這種構圖方式,散點式構圖的出現表明幼兒的認知水平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4.遮擋式。 這種形象分布方式是幼兒最高水平的構圖形式。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幼兒能達到這個水平。 在此之前的所有構圖都有扣個特點,就是形象與形象互不遮擋,因為「他們認為,每個圖形都應該有其自己的空間。這樣,在繪畫時,兒童總是有意無意地避免所畫的圖形之間發生相互遮蓋或重疊。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會運用圖形間的相互遮蓋來表示深淺遠近的關系。」(朱家雄,林琳.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47) 另外,幼兒在構圖時,並不是從一個固定的角度去看物體,他們常常把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物體在一張畫中呈現出來,因此我們看到幼兒的畫面中有多個「視點」。運用圖形之間的相互遮蓋或重疊的繪畫表現方式是隨著幼兒空間概念的發展而出現的。遮擋式構圖的出現表明幼兒開始從一個固定角度出發去表現物體的空間關系。我們知道,從一個固定角度看物體就有了前後關系,而前面的物體勢必要遮擋住後面的物體。讓一些形象部分的遮擋住另一些形象,使能表現出物體固定角度上的前後關系。如果說散點式構圖更多體現了兒童畫其所知,那麼遮擋式構圖更多地體現兒童畫其所見。

『叄』 9歲小孩學國畫,入門先學什麼

先給小朋友講國畫與普通硬筆繪畫的區別,需要哪些工具,認識筆墨紙硯,特別是生宣紙的特性,再講國畫顏料的色彩。然後教孩子正確的拿握毛筆的姿勢。少兒國畫的學習內容可先從蔬菜瓜果入手,此類素材行筆運筆變化少,形態簡單,了解國畫,懂得怎樣運筆,再循序漸進。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寫意。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知。

(3)少兒美術構圖擴展閱讀:

國畫構圖:

中國畫講究形式美,構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也不受焦點透視的束縛,畫面空白的運用獨具特色。多採用散點透視法 ( 即可移動的遠近法),使得視野寬廣遼闊,構圖靈活自由,畫中的物象可以隨意列置,沖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

從風格樣式上看,中國畫構圖的基本樣式是「之」字形構圖(又稱「S」形構圖)。所謂「易」者象也,「之」字形運動就是變化,就是延續,就是轉化,就是周而復始。因此,「之」字形構圖是中國畫中最基本的構圖,其他形式都是在此基礎上變化發展而成的。

1、水平線構圖法:

就是將所有形象在水平線上展開。這種構圖給人以莊重、嚴肅之感,易造成單調的感覺,但能給人平靜、穩定以及開闊、寬廣之感。這構圖法與幼兒繪畫表現特點一樣,因而比較符合幼兒的視覺感受,審美習慣。構圖時要注意形象的疏密變化和大小變化。

2、傾斜構圖法:

就是將主要形象置於一條斜線附近,使畫面充滿變化和動感。此種構圖適宜表現體育運動、舞蹈、游戲等題材。

3、「s」線構圖法:

此種構圖屬傳統構圖。它與中國古代美術構圖學中的「之」這構圖法方向正好相反,具有強烈的動感特徵,能創造成出優美而又富於變化的藝術效果。構圖時,形象要大小穿插、前後摭擋、相互響應、協調統一。

4、自由式構圖法:

自由式構圖法如同中國畫里運用的散點透視構圖法,自由而靈活,豐富且有變化。構圖時,要體現疏密有致,大小錯落和整體協調。要避免形象之間的距離相等。

5、疊層式構圖法:

形象層層相疊而成,沒有遠近之分,大小之別。在視野上無限展開,前景不擋後景,相互連接,互有穿插和對比。

『肆』 如何指導幼兒美術構圖

教師對幼兒構圖的指導
教師在指導幼兒的應根據形象的分布和形象的主次關系專發展的水平和特屬點進行。

(一)對小班幼兒繪畫構圖的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地作畫。

2.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

(二)對中班幼兒繪畫構圖的指導

1.通過多種形式觀察物體。

2.進行簡單的構圖練習。

3.通過情感體驗來表現空間關系。

(三)對大班幼兒繪畫構圖的指導

1.進行情節畫的創作。

2.開展多種形式的構圖練習。

3.通過欣賞感受大師作品中的構圖形式。

『伍』 學前兒童繪畫教育的內容中,形象分布和形象主次關系有哪幾種水平

幼兒繪畫構圖能力的發展及指導
摘要]在形象分布方面,幼兒繪畫構圖的水平由低到高分為零亂式、並列式、散點式、遮擋式;在處理形象主次關系方面,幼兒繪畫構圖的水平由低到高分為羅列形象、以空間關系安排形象、形成主題與背景。依據幼兒繪畫構圖能力的發展,對小班幼兒繪畫的指導應側重於鼓勵幼兒大膽地作畫、有意識地引導幼兒觀察;對中班幼兒繪畫的指導應重點強調通過多種形式觀察物體、進行簡單的構圖練習、通過情感體驗來表現空間關系;對大班幼兒繪畫的指導應重點強調進行情節畫的創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構圖練習、通過欣賞感受大師作品中的構圖形式。
[關鍵詞]幼兒;繪畫;構圖;能力發展;指導
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爾德認為:「技巧是個人使用材料來表現的方法……技巧的發展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需要,它是極端個人化的,因此技巧不能加以解釋或傳授,每一位兒童都得發展自己的技巧。」(羅恩菲爾德.創造與心智的成長。王德育譯.湖南美術出版社,1993:27)然而,我們認為,兒童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某種技巧的觀點是非常理想化的,兒童要發展其個別的技巧必須得有教師的指導,當然這種指導要基於教師對兒童繪畫能力發展的水平與特點的了解。
構圖能力指繪畫者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系和位置,把個別或局部的形象組成一個整體的能力。構圖是繪畫語言要素之一,在兒童的繪畫中,有著與線條、色彩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時,構圖也反映了兒童認知發展的水平和特徵。
Claire Colomb在分析了197名兒童的繪畫作品後發現,年齡越小的兒童,其繪畫作品越不能清楚表現出各形象之間的聯系,即形象之間相互獨立,毫無聯系,畫面整體感覺偏向畫紙的邊緣,或是毫無目的一味將空間填滿。年幼的兒童常用,一種水平式的構圖方式進行繪畫,作品形象往往忽略了空間安排及事物的比例關系,隨著兒童認知水平的提高,其繪畫作品開始有了一定的空間感覺,並能表達一定的主題。從這種分析可以看出幼兒繪畫構圖的一個大致發展趨勢:由無表現意圖轉向有表現意圖,能把圖形和線條簡單組合並表現出來,而後轉向有目的有意識的美術創作,繪畫形象由最初的相互對立、無聯系向著統一、有聯系轉變。 本文通過對3.5歲±3個月、4.5歲±3個月、5.5歲±3個月、6.5歲±3月四個年齡段共80個幼兒所畫共240幅命題作品《人、樹、房子》的分析,希望了解各年齡階段幼兒構圖能力發展的水平和特點,為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的繪畫經驗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正確而簡單的構圖方式、形成自己的構圖技巧提供可茲借鑒的依據。
一、幼兒繪畫構圖能力的發展
(一)形象分布能力的發展
調查表明,幼兒的年齡對畫面的形象分布有著極其顯著的影響。形象分布是繪畫構圖的重要元素。形象分布反映形象在畫面上的位置關系和形象相互之間的關系。不同的分布方式有著鮮明的直觀特徵,反映了幼兒空間概念的不同水平。按形象之間的關系可把幼兒繪畫中的形象分布由低到高分為以下幾種水平:

1.零亂式。
零亂式構圖是指幼兒畫中的形象不做空間安排,只是隨機地把物體分布在畫面上,畫面沒有上下之分,更無前後之別。
這一時期幼兒在作畫時,常常將畫紙轉來轉去,哪裡有空就在哪裡畫,而不像成人或年長的孩子那樣把畫紙固定住;按統一的方向去畫。因此,在他們的畫面中我們常常看到所有的物體都是橫七豎八的,失去了原來生活中的方向和秩序,有的頭朝上有的頭朝下,還有的歪躺著。
這時的幼兒還沒有空間方向上的概念,繪畫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游戲,他們更多地是滿足於繪畫的過程,畫面的結果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想畫的東西都畫上,把畫紙都填滿。3.5歲左右的幼兒其構圖方式便具有這些特點。
2.並列式。
幼兒在4.5歲左右出現並列式的構圖方式,它是幼兒構圖能力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轉折點。 並列式的構圖,由一個我們稱之為「基底線」的記號表現出來。從這時起,兒童用一種普通的空間關系來包含各種事物,把所有的東西(物體和人物)都放置在基底線上來表現。畫面中的各種形象都與基底線垂直,頭腳一致地豎立著,形象之間開始有了上下一致的方向。 這種構圖方式意味著兒童開始有了一種自己是環境中的一部分的意識,同時也標志著兒童有了把物體加以相互關聯的能力,具有了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方向性。在這種構圖中,幼兒將物體並排擺在一起,代表生活中處於同一水平高度的物體。這時的幼兒在作品中已表現出一定的空間關系意識,我們看到,他們常把太陽、鳥、氣球畫在紙的上方,把小草、小魚、小河、小花畫在紙的下邊。
但是這種構圖還不能很好地區別出物體的遠近、前後,因此有的學者把這種沒有層次感和深度關系的構圖方式稱之為「垂直式」或是「豎式空間」的構圖方式。
並列式構圖是幼兒期的主要構圖方式,調查發現,直到6歲左右還有三分之—左右的兒童採用這種構圖方式。
3.散點式。
和並列式那種只有上下高低而沒有遠近前後的構圖方式相比較,散點式構圖已擺脫了地平線,開始表現出物體的離散關系,即物體向著四面八方離散開去。幼兒往往將整張畫紙作為地面來表現作品中的形象,構圖開始具有層次感。
也就是說,在這種畫面上同時存在著豎式空間和水平空間。從作品中我們看到,散點式構圖中形象與形象之間比較鬆散,空間感比較強。這種構圖一般出現在並列式構圖之後,調查中,5.5歲組約有10%的幼兒採用這種構圖方式,6.5歲組約有15%的幼兒採用這種構圖方式,散點式構圖的出現表明幼兒的認知水平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4.遮擋式。
這種形象分布方式是幼兒最高水平的構圖形式。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幼兒能達到這個水平。 在此之前的所有構圖都有扣個特點,就是形象與形象互不遮擋,因為「他們認為,每個圖形都應該有其自己的空間。這樣,在繪畫時,兒童總是有意無意地避免所畫的圖形之間發生相互遮蓋或重疊。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會運用圖形間的相互遮蓋來表示深淺遠近的關系。」(朱家雄,林琳.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47) 另外,幼兒在構圖時,並不是從一個固定的角度去看物體,他們常常把從不同角度看到的物體在一張畫中呈現出來,因此我們看到幼兒的畫面中有多個「視點」。運用圖形之間的相互遮蓋或重疊的繪畫表現方式是隨著幼兒空間概念的發展而出現的。遮擋式構圖的出現表明幼兒開始從一個固定角度出發去表現物體的空間關系。我們知道,從一個固定角度看物體就有了前後關系,而前面的物體勢必要遮擋住後面的物體。讓一些形象部分的遮擋住另一些形象,使能表現出物體固定角度上的前後關系。如果說散點式構圖更多體現了兒童畫其所知,那麼遮擋式構圖更多地體現兒童畫其所見。

『陸』 幼兒繪畫有哪些基本構圖步驟

既然孩子性格文靜,愛干凈、漂亮,那麼給孩子報名參加繪畫培優班無疑是最佳選內擇。那麼,呢?
一、定位—容勾畫主體部分
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在繪畫時,先勾畫物體的主體部分,也就是物體的大致輪廓,簡而言之,就是先畫物體最中間的部分,比如:人與動物的軀幹部分,植物的枝幹部分等,交通工具的車身、機身,水果的外形。
二、完整—添畫邊緣部分
在勾畫完成物體的主體部分之後,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添畫物體的邊緣部分,就是分布在主體四周的部分,也就是物體最邊緣、最外面的部分,比如:人與動物的四肢部分,植物的根與葉,交通工具的前後燈與車輪、機翼與機輪,水果的葉柄。
三、美化—完善細節部分
勾畫完成物體的主體與邊緣部分後,可以說物體的輪廓已經成型了。這時,還需要指導孩子對物體進行美化,也就需要完善細節部分。比如:人與動物的頭面部分需要添畫毛發、眼睛(眉毛)、鼻子與嘴巴(胡須),植物的根須、葉脈(斑點)、枝幹上的紋理、疤痕、空洞,交通工具的車窗、車身裝飾、車輪紋理,水果柄上的葉脈、皮上的紋理與斑點。
只要家長教給孩子基本的構圖步驟與技巧,就可以教會孩子學會獨自構圖,不再依賴於范圖臨摹了。

『柒』 幼兒園常用的兒童繪畫創作內容是哪些

你好~學前兒童繪畫教育活動是教師引導兒童用各種筆、紙等工具和材料,運用線條、造型、色彩、構圖等藝術語言創造出視覺形象,從而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種活動。 其具體內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認識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學習各種繪畫工具和材料的使用。例如,蠟筆、油畫棒、彩色水筆、彩色鉛筆、油畫筆、毛筆、水粉色、水墨、油墨、棉簽、印章、鉛畫紙、宣紙、白報紙等等。(2)學慣用線條、色彩、構圖來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想像。認識和學習繪畫的形式語言: ①線條:線條的形態和線條的變化:線條的形態:直線、曲線、折線;線條的變化:垂直、平行、交叉。 ②形狀:是由線條構成的輪廓和結構。如:基本幾何圖形、組合、自然圖形。 ③色彩:色彩的色相、明度、飽和度的辨認:色彩的色相:相貌、名稱;色彩的明度:明暗;色彩的彩度:含色味(純)。色彩的表現性:創作者的主觀性:象徵性:所賦予的特殊象徵意義;裝飾性:色彩的面積、位置等。色彩的運用:隨類附色、主體色和背景色;色彩的裝飾、色彩的情感。 ④構圖:在一定的空間安排和處理人、物的關系和位置。零亂式構圖:不作安排;並列式構圖:放置在基底線;散點式構圖:四面八方散開;遮擋式構圖:相互重疊;羅列形象構圖:各物體無聯系;形成主題與背景:所有形象與主題有關。例如,命題畫(物體畫、情節畫)、意願畫、命題意願畫(含裝飾畫)。(3)學習正確的繪畫姿態、握筆方法和集中注意完成作品等良好的繪畫習慣。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我是畫啦啦的糖果老師~ 畫啦啦少兒美術課堂——最懂兒童的互聯網藝術課堂, 關注「畫啦啦藝術創想」公眾號,給孩子一份美術的禮物。

『捌』 兒童繪畫時有哪幾種構圖形式

兒童繪畫構圖,由於生理和心理上的差異,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零亂式、垂直式、並列式、離散式和遮擋式等幾種類型。

『玖』 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幼兒的構圖及繪畫線條上的能力

在課堂情境中,重要的事就是以相互信任為基礎的師生關系……與教師的態度和師生關系相比,學校里的一切材料、設備和場地的重要性便居於第二位了。"師生關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與學雙方都會沉浸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之中。教師講解激情滿懷,生動傳神,學生學習全神貫注,興趣盎然。

熱點內容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
歷史民權 發布:2025-07-10 03:34:51 瀏覽:53
tea化學 發布:2025-07-10 03:06:29 瀏覽:355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