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減法文言文
A. 文言文翻譯縮短法的例句
文言文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用了繁筆,翻譯時可將其意思凝縮。如:(秦)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現代漢語中很難找到四種不同說法來譯「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四個短句,在翻譯時可凝縮為「秦有並吞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B. 文言文里的翻譯方法:對、詞、換、留、增、刪。求解釋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必譯或不能譯的詞語以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如人名、官名、地名、物名、國號、年號等等。上面五例中就有一些詞語在翻譯時保留了下來:雞、人、聽、問、來等。
換,就是替換,替換一個意思相同的現代漢語,如阡陌——田間小路,交通——縱橫交錯,犬——狗,聞——聽到,若——好象,悵恨——因失望而嘆恨等。
對,就是對應,一是翻譯時一般要「一一對應」,以上例句多數都是「一一對應」的;二是將已由單音節發展為雙音節的詞語對譯出來,如茶——茶水,驚——驚訝,久——很久,市——集市,買——購買等。
補,就是補充,一是將句子中省略的詞語補上;二是將省略的句子補上,使句子更連貫順暢一些,如「雞犬相聞」是主謂句,主語是偏正短語「雞狗鳴叫的聲音」,翻譯時應補出中心語「鳴叫的聲音」;謂語是個主謂短語「人們相互聽得很清楚」,翻譯時應補出主語「人們」,否則就做不到「信」——忠實於原文。省略成分補出時,用括弧括起。
刪,就是刪除,刪除那些無實在意義的表語氣、停頓和湊足音節的虛詞以及偏義復詞(不宜異同)、同義復詞(彷彿若有光)的一半等。如「悵恨久之」的「之」,就是用在形容詞後的詞尾,是音節助詞,無實在意義,翻譯時應刪除;再如例⑤,如果直譯出來,一則啰嗦,二則也不合實際,不如用刪除法化繁為簡,翻譯成「跑了許多集市,購買了出征所必需的物品」,顯得更精練些。
調,就是調換,把某些倒裝的句子成分調換過來,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需要調換順序的文言句式有主謂倒置(主語後置)、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介賓結構後置)等。像例③中的「問所從來」中的「所從」就是賓語前置,翻譯時應按「從所」的順序翻譯。
以上「留、換、對、刪」是針對詞彙的翻譯而言的,「補、調」是針對句子的翻譯而言的,至於具體採用那種方法要依據具體的語言環境。文言文的翻譯是文言文閱讀中的重點,更是閱讀中的難點。將文言文譯成的現代漢語,往往是不夠准確,也只是譯出文言文語句的「大意」,可以說不是譯文,而是語句的「意思」。
C. 文言文《修改一法》的原文;譯文
文章大致譯為:今天我聽到(這么一件事):家鄉的朱梅崖先生,每次寫成一篇文章,一定先把草稿帖回在牆上,每天答仔細閱讀,隨即去掉十多個字.十日以後,知道文章沒有再可以去掉的字,而後才去掉草稿拿給別人看,這種(方法就是)後來學習(的人)都應當採取的方法 .(括弧中文字為為了使文章連貫加的句子,古文中沒有對應文字)
D.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古文直譯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對譯、移位、增補、刪除、保留等。
1、對譯
對譯是按原文詞序,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漢語某些詞序與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不同,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移動詞語位置。
3、增補
增補是指古代漢語省略或表達過於簡古的地方,今譯時要作必要的增補。
4、刪減
與「增補」相反,刪減是指原文中個別詞語可以刪掉不譯。文言文中某些表達方式和某些虛詞,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構和相應的虛詞,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譯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個別詞語可以不譯。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詞語可以不譯而直接保留在譯文中。凡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特別是許多基本詞彙,如人、牛、山、草等,當然可以保留不譯。
(4)刪減法文言文擴展閱讀:
古文今譯常見的錯誤有以下幾種:
一、因不了解字詞含義造成的誤譯
由於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詞的本義和引申義、古義與今義、單音詞與復音詞等字詞問題而造成的誤譯,在文言文今譯的錯誤中占很大比重。
二、因不了解語法修辭造成的誤譯
例如: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孟子·盡心上》)
2、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例1「小」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果不理解,就會譯為無法理解的「小了魯國」。這句應譯為「孔子登上東山而覺得魯國變小了」。
例2的「犬」是名詞用作狀語,不理解就會誤譯為「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
三、因不了解古代生活與典章制度而誤譯
缺乏古代文化常識,不了解古代社會生活,也會造成誤譯。
例如:
1、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袁枚《黃生借書說》)
2、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韓愈《送董邵南序》)
參考資料:網路-古文翻譯
E. 文言文翻譯方法 添刪理釋錄 詳盡解釋
古文翻譯的六種手段:錄、釋、理、添、刪、縮
錄: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號、官名、書名等專有名詞,都可照原文抄錄。此外,古今詞義一致,人們熟知的詞,如「山」、「火」、「車」、「問」、「逃」等,也無需翻譯。
釋:這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手段;運用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語來解釋古文中的單音節詞語。對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的活用,用法多樣的一些虛詞等要特別注意,一定要聯繫上下文,選准它的確切解釋。
理:調整、理順譯文的詞序。大多數文言詞句的詞語排列次序和現代漢語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捕蛇者說》),原次序譯作「苛酷的統治兇狠比老虎」,這不符合現代語習慣,應把「比老虎」調整到「兇狠」之前。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內容,使譯文通順、明確。如「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口技》),其中「撫尺」和「一下」之間缺一個動詞「響」,翻譯應加上。又如「嘗貽余核舟一,……」(《核舟記》),譯文時,句前應加主語「王叔遠」,「一」字之後應加量詞「枚」。
刪:有些詞語僅有語法作用而無法譯出的,可刪去不譯。如「夫大國,難測也」(《曹劌論戰》)中的「夫」,「何陋之有」(《陋室銘》)中的「之」,「學而時習之」(《論語》六則)中的「而」都屬於這一類。
縮:文言文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用了繁筆,翻譯時可將其意思凝縮。如:(秦)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現代漢語中很難找到四種不同說法來譯「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四個短句,在翻譯時可凝縮為「秦有並吞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F. 求文言文閱讀選自《明史·史可法傳》,有刪改的答案
史可法,字憲之,大興籍,祥符人。世錦衣百戶。祖應元舉於鄉,官黃平知州,有惠政。語其子從質曰:「我家必昌。」從質妻尹氏有身,夢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聞。舉崇禎元年進士,授西安府推官,稍遷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
八年,遷右參議,分守池州、太平。其秋,總理侍郎盧象升大舉討賊。改可法副使,分巡安慶、池州,監江北諸軍。黃梅賊掠宿松、潛山、太湖,將犯安慶,可法追擊之潛山天堂寨。明年,祖寬破賊滁州,賊走河南。十二月,賊馬守應合羅汝才、李萬慶自鄖陽東下。可法馳駐太湖,扼其沖。十年正月,賊從間道突安慶石牌,尋移桐城。參將潘可大擊走賊,賊復為廬、風軍所扼,回桐城,掠四境。知縣陳爾銘嬰城守,可法與可大剿捕。賊走廬江,犯潛山,可法與左良玉敗之楓香驛,賊乃竄潛山、太湖山中。三月,可大及副將程龍敗歿於宿松。賊分其黨搖天動別為一營,而合八營二十餘萬眾,分屯桐城之練潭、石井、陶沖。總兵官牟文綬、劉良佐擊敗之掛車河。
當是時,陝寇聚漳、寧,分犯岷、洮、秦、楚、應、皖,群盜遍野。總理盧象升既改督宣、大,代以王家禎,祖寬關外兵亦北歸。未幾,上復以熊文燦代家禎,專撫賊。賊益狂逞,盤牙江北,南都震驚。七月擢可法右僉都御史,巡撫安慶、廬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之光州、光山、固始、羅田,湖廣之蘄州、廣濟、黃梅,江西之德化、湖口諸縣,提督軍務,設額兵萬人。賊已東陷和州、含山、定遠、六合,犯天長、盱眙,趨河南。可法奏免被災田租。冬,部將汪雲鳳敗賊潛山,京軍復連破老回回舒城、廬江,賊遁入山。時監軍僉事湯開遠善擊賊,可法東西馳御,賊稍稍避其鋒。十一年夏,以平賊逾期,戴罪立功。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爍爍有光。廉信,與下均勞苦。軍行,士不飽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連敗賊英山、六合,順天王乞降。十二年夏,丁外艱去。服闋,起戶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代朱大典總督漕運,巡撫鳳陽、淮安、揚州,劾罷督糧道三人,增設漕儲道一人,大浚南河,漕政大厘。拜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因武備久弛,奏行更新八事。
十七年四月朔,聞賊犯闕,誓師勤王。渡江抵浦口,聞北都既陷,縞衣發喪。會南都議立君,張慎言、呂大器、姜曰廣等曰:「福王由崧,神宗孫也,倫序當立,而有七不可: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有司也。潞王常訁芳,神宗侄也,賢明當立。」移牒可法,可法亦以為然。鳳陽總督馬士英潛與阮大鋮計議,主立福王,咨可法,可法以七不可告之。而士英已與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高傑發兵送福王至儀真,於是可法等迎王。五月朔,王謁孝陵、奉先殿,出居內守備府。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議戰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發師北征,示天下以必報仇之義。」王唯唯。明日再朝,出議監國事。張慎言曰:「國虛無人,可遂即大位。」可法曰:「太子存亡未卜,倘南來若何?」誠意伯劉孔昭曰:「今日既定,誰敢復更?」可法曰:「徐之。」乃退。又明日,王監國,廷推閣臣,眾舉可法、高弘圖、姜曰廣。孔昭攘臂欲並列,眾以本朝無勛臣入閣例,遏之。孔昭勃然曰:「即我不可,馬士英何不可?」乃並推士英。又議起廢,推鄭三俊、劉宗周、徐石麒。孔昭舉大鋮,可法曰:「先帝欽定逆案,毋復言。」越二日,拜可法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士英、弘圖並命。可法仍掌兵部事,士英仍督師鳳陽。乃定京營制,如北都故事,侍衛及錦衣衛諸軍,悉入伍操練。錦衣東西兩司房,及南北兩鎮撫司官,不備設,以杜告密,安人心。
當是時,士英旦夕冀入相。及命下,大怒,以可法七不可書奏之王。而擁兵入覲,拜表即行。可法遂請督師,出鎮淮、揚。十五日,王即位。明日,可法陛辭,加太子太保,改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士英即以是日入直,議分江北為四鎮。東平伯劉澤清轄淮、海,駐淮北,經理山東一路。總兵官高傑轄徐、泗,駐泗水,經理開、歸一路。總兵官劉良佐轄鳳、壽,駐臨淮,經理陳、杞一路。靖南伯黃得功轄滁、和,駐廬州,經理光、固一路。可法啟行,即遣使訪大行帝後梓宮及太子二王所在,奉命祭告鳳、泗二陵。
G. 文言文——修改一法的翻譯答案
最近我聽說(這么一件事):家鄉的朱梅崖先生,每次寫好一篇文章,一定先把草稿貼在專牆上,每天仔細屬看,去掉十多個字。十天後,覺得文章沒有再可以去掉的字了,之後完稿給人看,這個(就是)後來學習(的人)都應當採取的方法。
H. 翻譯文言文句子的具體用法:留、補、調、換、刪、組
1、留——保留。1)古今同義詞。2)表時間、年號、人名、字型大小、官名、地名、國號等的詞。
2、補——增補。1)原文省略部分 。2)代詞所指的內容或使上下文銜接連貫的內容等。
3、調——調整。把倒裝句的句子成分調整過來,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習慣。
4、換——替換。 遇到古今異義詞,要用古義替換今義,要注意詞類活用現象。
5、刪——刪除。重復多餘部分。1)一些沒有實在意義的虛詞。2)同義詞,保留一個。
6、組——組詞,把單音節詞變成雙音節詞、多音節詞。
I. 英語翻譯方法如增添法,刪減法怎麼翻譯,要專業點 如直譯翻成literal translation意譯翻成free translation
刪減法(rection)
增添法(ad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