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家貧文言文

家貧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3 02:56:41

『壹』 家貧夢買書文言文翻譯

家裡貧窮,喜歡看書,所以做夢都想著去買書看
清人袁枚少年時家貧,無力購書,每過鋪,垂涎翻閱,久久不願離去。其詩:「塾遠愁過市,家貧夢買書。」是這種生活的記實.

『貳』 莊周家貧的文言文出處

《莊子》
要點:
這個故事源於莊周借糧,但是監河侯卻開出了一張空頭支票,版要等到拿到金錢權之後。莊子『忿然作色』,立刻講述了一個寓言故事來反擊監河侯。這個寓言故事後來轉化成一個成語:涸轍之鮒。莊子善於通過寓言故事來說理,這個故事是用來說明求助於人是困難的,統治者是虛偽的。
引導:
這個寓言故事後來轉化一個成語:涸(hé第二聲)轍(zhé第二聲)之(zhī第一聲)鮒(fù第四聲)。
寓意:在乾涸了的車轍溝里的鯽魚,現在多比喻處於極度窘困境地、等待救援的人。 涸:干 轍:車輪輾過的痕跡 鮒:鯽魚.

『叄』 文言文家貧夢買書的解釋,詳細一點

清代才子袁枚酷愛讀書,但因家貧卻常常不能如願。每當經過書鋪,看到價錢貴買不起的好書,夜裡就會形諸夢寐。對此他曾作詩紀之:「塾遠愁過市,家貧夢買書。」

『肆』 翻譯文言文《商於子家貧》

商於子家很貧窮,又沒有牛耕田,他就牽一頭大豬自西向東耕田。大豬不肯被套上軛,一套上又被掙脫,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塊田。寧毋先生經過時責備他說:「你錯啦!耕地應當用牛,憑借牛巨大的力氣能夠使土塊耕起,憑借牛堅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於泥淖之中。豬再大,怎麼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視但沒搭理他。寧毋子先生說:「如今您用豬來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顛倒了嗎?我同情你才告訴你,您卻發怒還不搭理我,是為什麼啊?」商於子說:「您認為我顛倒是非,我還認為您顛倒是非呢。我難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須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須用賢人一樣。不用牛,雖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處小;不用賢人,那麼天下遭受禍害,它的害處大。您怎麼不用責備我的話去責備治理百姓的人啊?」寧毋先生回頭對弟子說:「這原來是對現實有不平之氣的人。」
主題思想:
商於子對國家現狀很不滿,認為國君不能任用賢人來治理國家,於是想辦法要奉勸國君和寧毋子。
這是一篇諷喻性小品文。作者借古喻今,把朝廷任用無德無才的用人充當地方官吏比作是駕馭豬耕田,形象生動地抨擊了統治者不用賢人這一社會問題

『伍』 文言文糟餅中一人家貧而不善飲中的善是什麼意思

一人家貧而不善飲,每出,止啖①糟餅二枚,即有酣意。適遇友人問曰:「爾晨飲那?」答曰:「非也,吃糟餅耳。」歸以語妻,妻曰:「便說飲酒,也妝些體面。」夫頷②之。及出,仍遇此友,問如前,以吃酒對友詰之:「酒熱吃乎?冷吃乎?」答曰:「是熯③的。」友笑曰:「仍是糟餅。」既歸,而妻知之,咎④曰:「汝如何說熯,須雲熱飲。」夫曰:「知道了。」再遇此友,不待問,即誇雲:「我今番的酒,是熱的?」友問曰:「你吃幾何?」其人伸手曰:「兩個。」
註解:①啖(dàn):吃。②頷(hàn):點頭。③熯(hàn):用極少的油煎。④咎(jiù):責怪。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4分)
①止啖糟餅二枚 ②適遇友人問曰 ③歸以語妻 ④不待問,即誇雲
【小題2】翻譯下面句子。(2分)
汝如何說熯,須雲熱飲。

『陸』 文言文"超家貧,嘗為官佣書以供養....."中包含的成語是什麼,還有意思

抄《後漢書·班超傳》:「超家貧,嘗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班超因為家庭貧窮,曾經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長期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其他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怎麼可以現在一樣碌碌無為呢?」後來在西域立功,被封為定遠侯。
這一段文字所包含的成語是「投筆從戎」。意思是指文人棄文從軍。

『柒』 文言文《余家貧,......》 陶淵明是個怎樣的人

一般人多看重他的「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和「採菊東籬下」的悠然心境。「仁義之人,其言藹如」,是對此最好的評價。而辛棄疾卻說「看淵明,風流酷似卧龍諸葛」,龔自珍說「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所謂菩薩低眉,金剛怒目。大概後世中「猛士型」的文人多注意其剛烈的一面,類似者還有顧炎武和魯迅。文學作品本因見仁見智之不同而更具價值,見解不必強求統一。

顏延之《陶徵士誄》:居備勤儉,躬兼貧病。人否其憂,孑然其命。隱約就閑,遷延辭聘。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糾纏斡流,冥漠報施。孰雲與仁?實疑明智。謂天蓋高,胡愆斯義?履信曷憑?思順何置?年在中身,疢維痁疾。視死如歸,臨凶若吉。葯劑弗嘗,禱祀非恤。傃幽告終,懷和長畢.
沈約《宋書·隱逸傳》: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雲甲子而已。
蕭統《陶淵明傳》: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
《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雲而直上。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鍾嶸《詩品》: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世嘆其質直。至如「歡顏酌春酒」,「日暮天無雲」,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楊休之《陶集序錄》:余覽陶潛之文,辭采雖未優,而往往有奇絕異語,放逸之致,棲托仍高。
王通《文中子中說·立命篇》:或問陶元亮,子曰:「放人也。《歸去來》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傳》則幾於閉關也。」
《晉書·隱逸傳》:厚秩招累,修名順欲。確乎群士,超然絕俗。養粹岩阿,銷聲林曲。激貪止競,永垂高躅。
孟浩然《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賞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王維 《偶然作》: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
《與魏居士書》:近有陶潛,不肯把板屈腰見督郵,解印綬棄官去。後貧,《乞食》詩曰「叩門拙言辭」,是屢乞而慚也……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後之累也。
李白《九日登山》: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韓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時讀《醉鄉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於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於味邪?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於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白居易《訪陶公舊宅》: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連征竟不起,斯可謂真賢……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
宋代
林逋《省心錄》: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與功臣、義士等,何耶?蓋顏子以退為進,寧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歟。

歐陽修: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蘇軾: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黃庭堅《宿舊彭澤懷陶令》:潛魚願深渺,淵明無由逃。彭澤當此時,沉冥一世豪。司馬寒如灰,禮樂卯金刀。歲晚以字行,更始號元亮。凄其望諸葛,骯臟猶漢相。時無益州牧,指揮用諸將。平生本朝心,歲月閱江浪。空餘時語工,落筆九天上。向來非無人,此友獨可尚。屬予剛制酒,無用酌杯盎。欲招千載魂,斯文或宜當。
陳師道《後山詩話》:陶淵明之詩,切於事情,但不文耳。……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耳。……右丞、蘇州,皆學於陶,正得其自在。
王安石(陳正敏《遯齋閑覽》載):(王安石)言其(淵明)詩有奇絕不可及之語,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由詩人以來無此句也。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人而已。
楊時《龜山先生語錄》:陶淵明詩所不可及者,沖澹深粹,出於自然。若曾用力學,然後知淵明詩非著力之所能成。
晁說之《晁氏客語》:淵明如:「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深得固窮節」,不與物競,不強所不能,自然守節。
蔡啟《蔡寬夫詩話》:觀其(淵明)《貧士》、《責子》與其他所作,當憂則憂,遇喜則喜,忽然憂樂兩忘,則隨所遇而皆適,未嘗有擇於其間,所謂超世遺物者,要當如是而後可也。
曾紘(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載):余嘗評陶公詩語造平淡而寓意深遠,外若枯槁,中實敷腴,真詩人之冠冕也。
蔡絛《西清詩話》:淵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詩家視淵明,猶孔門之視伯夷也。
陶淵明像
許顗《彥周詩話》:陶彭澤詩,顏、謝、潘、陸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附之於詩,無一點愧詞,所以能爾。
楊萬里《西溪先生和陶詩序》:淵明之詩,春之蘭,秋之菊,松上之風,澗下之水也。
《誠齋詩話》:五言古詩句雅淡而味深長者,陶淵明、柳子厚也。
朱熹《朱子語類》:淵明所說者庄、老,然辭卻簡古。……陶淵明詩,人皆說是平淡,據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
敖器之:陶彭澤如絳雲在霄,舒捲自如。
辛棄疾《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姜夔《白石道人詩說》:陶淵明天資既高,趣詣又遠,故其詩散而庄,澹而腴,斷不容作邯鄲步也。
真德秀《跋黃瀛甫擬陶詩》:以余觀之,淵明之學,正自經術中來,故形之於詩,有不可掩。《榮木》之憂,逝川之嘆也;《貧士》之詠,簞瓢之樂也。《飲酒》末章有曰:「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淵明之智及此,是豈玄虛之士所可望耶?雖其遺寵辱,一得喪,其有曠達之風,細玩其詞,時亦悲涼感慨,非無意世事者,或者徒知義熙以後不著年號,為恥事二姓之驗,而不知其眷眷王室,蓋有乃祖長沙公之心,獨以力不得為,故肥遯以自絕,食薇飲水之言,銜木填海之喻,至深痛切,顧讀者弗之察耳。淵明之志若是,又豈毀彝倫、外名教者可同日語乎!
嚴羽《滄浪詩話》: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晉以還方有佳句,如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謝靈運「池塘生春草」之類。謝所以不及陶者,康樂之詩精工,淵明之詩質而自然耳。
劉克庄《後村詩話》:陶公如天地間之有醴泉慶雲,是惟無出,出則為祥瑞,且饒坡公一人和陶可也。
《水龍吟》:平生酷愛淵明,偶然一出歸來早。題詩信意,也書甲子,也書年號。陶侃孫兒,孟嘉甥子,疑狂疑傲。與柴桑樵牧,斜川魚鳥,同盟後、歸於好。除了登臨吟嘯。事如天、莫相咨報。田園閑靜,市朝翻覆,回頭堪笑。節序催人,東籬把菊,西風吹帽。做先生處士,一生一世,不論資考。
湯漢《陶靖節詩集注自序》:陶公詩精深高妙,測之愈遠,不可漫觀也。不事異代之節,與子房五世相韓之義同。
黃震《張史院詩跋》:陶淵明無志於世,其寄於世也,悠然而澹。
陳模《懷古錄》:陶淵明窮而至於乞食,其視樂天富貴聲色之樂,豈可同年而語?然淵明陶然自得,未嘗數數留意於外物,蓋真實有得於心者,與徒事虛言者不同。
文天祥《海上》:王濟非痴叔,陶潛豈醉人。得官須報國,可隱即逃秦。
金元
趙秉文《東籬採菊圖》:淵明初亦仕,跡留心已遠。雅志懷林淵,高情邈雲漢。妖狐同晝昏,獨鶴警夜半。平生忠義心,回作松菊伴。東籬把一枝,意豈在酒盞。不見白衣來,目送南山雁。淡然忘言說,聊付一笑粲。
元好問《論詩》: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劉因《歸去來圖》:淵明豪氣昔未除,翱翔八表凌天衢。歸來荒徑手自鋤,草中恐生劉寄奴。中年欲與夷皓俱,晚節樂地歸唐虞。平生磊磊一物無,《停雲》懷人早所圖。有酒今與龐通沽,眼中之人不可呼,哀歌撫卷聲嗚嗚。
吳澄《詹若麟淵明集補序》:予嘗謂楚之屈大夫,韓之張司徒,漢之諸葛丞相,晉之陶徵士,是四君子者,其制行也不同,其遭時也不同,而其心一也。一者何?明君臣之義而已。……陶子之詩,悟者尤鮮。其泊然沖淡而甘無為者,安命分也;其慨然感發而欲有為者,表志願也。嗚呼!陶子無昭烈之可輔以圖存,無高皇之可倚以復仇,無可以伸其志願,而寓於詩,使後之觀者,又昧昧焉,豈不重可悲也哉!屈子不忍見楚之亡而先死,陶子不幸見晉之亡而後死,死之先後異爾,異地則皆然,其亦重可哀已夫!
趙夢頫《題歸去來圖》:生世各有時,出處非偶然。淵明賦歸來,佳處未易言。後人多慕之,效顰惑蚩妍。終然不能去,俛仰塵埃間。斯人真有道,名與日月懸。青松卓然操,黃華霜中鮮。棄官亦易耳,忍窮北窗眠。撫琴三嘆息,世久無此賢。
《五柳先生傳論》:志功名者,榮祿不足以動其心;重道義者,功名不足以易其慮。何則?紆青懷金,與荷鋤畎畝者殊途;抗志青雲,與徼幸一時者異趣;此伯夷所以餓於首陽,仲連所以欲蹈東海者也。矧名教之樂,加乎軒冕,違己之痛,甚於凍餒,此重彼輕,有由然矣。仲尼有言曰,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未見其人。嗟乎,如先生近之矣!
虞集《跋子昂所畫淵明像》:田園歸來,涼風吹衣。窈窕崎嶇,遐蹤遠微。帝鄉莫期,乘化以歸。哲人之思,千載不違。
明代
宋濂《題張泐和陶詩》:陶靖節詩,如展禽仕魯,三仕三止,處之沖然,出言制行,不求甚異於俗,而動合於道,蓋和而節,質而文,風雅之亞也。
李東陽《懷麓堂詩話》:陶詩質厚近古,愈讀而愈見其妙。
陶淵明把酒南山
李夢陽《刻陶淵明集序》:淵明,高才豪逸人也,而復善知幾,厥遭靡時,潛龍勿用。然予讀其詩,有俯仰悲慨、玩世肆志之心焉,嗚呼惜哉!
朱奠培《松石軒詩評》:陶潛之作,如清瀾白鳥,長林麋鹿,雖弗嬰籠絡,可與其潔,而隱顯未齊,厭欣猶滯,直視乎此而不能忘隘乎彼者耶!
謝榛《四溟詩話》:淵明最有性情,使加藻飾,無異鮑、謝,何以發真趣於偶爾,寄至味於淡然?
歸有光《悠然亭記》:靖節之詩,類非晉、宋雕繪者之所為。而悠然之意,每見於言外,不獨一時之所適,而中無留滯,見天壤間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嘗以為悠然者,實與道俱,謂靖節不知道,不可也。
焦竑《陶靖節先生集序》:靖節先生人品最高,平生任真推發其而似易,譬之嶺玉淵珠,光彩自露,先生不知也。
王世貞《藝苑卮言》:淵明托旨沖淡,其造語有極工者,乃大入思來,琢之使無痕跡耳。後人苦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謂為自然,謬以千里。
何孟春《陶靖節集跋》:陶公自三代而下為第一風流人物,其詩文自兩漢以還為第一等作家。惟其胸次高,故其言語妙,而後世慕彼風流。
王文祿《文脈》:魏、晉以來,詩多矣,獨稱陶詩。陶辭過淡,不及曹、劉之雄,謝、江之麗,然多寓懷之作,故誦者慨然有塵外之思。
安磐《頤山詩話》:予謂漢、魏以來,知遵孔子而有志聖賢之學者,淵明也,故表而出之。
黃文煥《陶詩析義自序》:古今尊陶,統歸平淡;以平淡概陶,陶不得見也。析之以煉字煉章,字字奇奧,分合隱現,險峭多端,斯陶之手眼出矣。鍾嶸品陶,徒曰隱逸之宗;以隱逸蔽陶,陶又不得見也。析之以憂時念亂,思扶晉衰,思抗晉禪,經濟熱腸,語藏本末,涌若海立,屹若劍飛,斯陶之心膽出矣。
許學夷《詩源辯體》:惟靖節不宗古體,不習新語,而真率自然,則自為一源也……靖節詩真率自然,自為一源,雖若小偏,而文體完純,實有可取。……靖節詩,初讀之覺其平易,及其下筆,不得一語彷彿,乃是其才高趣遠使然,初非琢磨所至也。……靖節詩句法天成而語意透徹,有似《孟子》一書。……靖節詩直寫己懷,自然成文。……靖節詩不為冗語,惟意盡便了,故集中長篇甚少;此韋、柳所不及也。
唐順之《答茅鹿門知縣》:陶彭澤未嘗較聲律,雕句文,但信手寫出,便是宇宙間第一等好詩。何則?其本色高也。
胡應麟《詩藪》:……陶之五言,開千古平淡之宗;……陶之意調雖新,源流匪遠;……
薛應旂《方山紀述》:陶靖節之乞食而詠,邵康節之微醺而吟,非有所自得者,能若是乎?過此以往,孔、顏之樂其樂矣。
江盈科《雪濤詩評》:陶淵明超然塵外,獨辟一家,蓋人非六朝之人,故詩亦非六朝之詩。
何湛之《陶韋合集序》:晉處士植節於板盪之秋,游心於名利之外,其詩沖夷清曠,不染塵俗,無為而為,故語皆實際,信《三百篇》之後一人也。
王圻《稗史》:情之所蓄,無不可吐出;景之所觸,無不可寫人;晉惟淵明,唐惟少陵。……陶詩淡,不是無繩削,但繩削到自然處,固見其淡之妙,不見繩削之跡。
鍾惺《古詩歸》:陶詩閑遠,自其本色,一段淵永淹潤之氣,其妙全在不枯。
陸時雍《詩鏡總論》:素而絢、卑而未始不高者,淵明也。
劉朝箴《論陶》:靖節非儒非俗,非狂非狷,非風流非抗執,平淡自得,無事修飾,皆有天然自得之趣;而飢寒困窮,不以累心,但足其酒,百慮皆空矣。及感遇而為文詞,則牽意任真,略無斧鑿痕、煙火氣。
清代
顧炎武《日知錄》:栗里之徵士,淡然若忘於世,而感憤之懷,有時不能自止,而微見其情者,真也,其汲汲於自表暴而為言者,偽也。
《菰中隨筆》:陶徵士、韋蘇州,非直狷介,實有志天下者。
陶淵明像
王夫之《古詩評選》:鍾嶸以陶詩「出於應璩」,「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論者為以為然。然自非沉酣六義,豈不知此語之確也。平淡之於詩,自為一體。平者取勢不雜,淡者遣意不煩之謂也。陶詩於此,固多得之,然亦豈獨陶詩為爾哉?若以近俚為平,無味為淡,唐之元、白,宋之歐、梅,據此以為勝場。而一行欲了,引之使長;精意欲來,去之若鶩,乃以取適於老嫗,見稱蠻夷,自相張大,則亦不知曝背之非暖而欲獻之也。且如《關雎》一篇,實為風始,自其不雜不煩者言之,題以平淡,夫豈不可?乃夫子稱其「不淫不傷」,「為王化之基」。今試思其不淫不傷者何在?正自古人莫喻其際。彼所稱平淡者,淫而不返,傷而無節者也。陶詩恆有率意一往,或篇多數句,句多數字,正唯恐愚蒙者不知其意,故以樂以哀,如聞其哭笑,斯惟隱者弗獲。已而與田舍翁嫗相酬答,故習與性成;因之放不知歸爾。夫乃知鍾嶸之品陶為得陶真也。
馮班《滄浪詩話糾謬》:詩人言飲酒,不以為諱,陶公始之也。
陳祚明《采菽堂詩選》:千秋之詩,謂惟陶與杜可也。……陶靖節詩,如巫峽高秋,白雲舒捲,木落水清,日寒山皎之中,長空曳練,縈郁紓回。
汪琬《陶淵明像贊》:金行既衰,寄奴嗣起。蟻斗蠅營,公實憎恥。欲群鳥獸,無所棲止。桃華之源,特寓言爾。風生北窗,菊抽東籬。何以悅志,拊琴賦詩。遺詩百篇,澹漠沖誇。二蘇之後,其孰能知之?
朱彝尊《題亡兒書陶靖節文》:少陵野老,譏陶公未必能達道,非篤論也。
葉燮《原詩》:陶潛胸次浩然,吐棄人間一切,故其詩俱不從人間得,詩家之方外,別有三昧也。
張謙宜《絸齋詩談》:陶詩句句近人,卻字字高妙,不是工夫,亦不是悟性。只緣胸襟浩盪,所以矢口超絕。
吳菘《論陶》:淵明非隱逸也,其忠君愛國,憂愁感憤,不能自已,間發於詩,而詞句溫厚和平,不激不隨,深得《三百篇》遺意。
賀貽孫《詩筏》:陶元亮詩,淡而不厭。何以不厭?厚為之也。詩固有濃而薄、淡而厚者矣。……晉人詩,能以朴自立門戶者,惟陶元亮一人。
吳瞻泰《陶詩匯注序》:古詩自漢而下,定以靖節為宗,其詞旨沖澹,彌朴彌巧,真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者也。
喬億《劍溪說詩》:陶詩混然元古,在六朝中自為一格。
沈德潛《說詩晬語》:陶公以名臣之後,際易代之時,欲言難言,時時寄託,不獨《詠荊軻》一章也,六朝第一流人物。其詩自能曠世獨立,鍾記室謂其源出於應璩,目為中品,一言不智,難辭厥咎已。
紀昀《雲林詩抄序》:夫陶淵明詩,時有壯論,然不至如明人道學詩之迂拙也。
趙文哲《媕雅堂詩話》:陶公之詩,元氣淋漓,天機瀟灑,純任自然。然細玩其體物抒情,傅色結響,並非率易出之者,世人以白話為陶詩,真堪一哂。學者須從此著神,然亦不宜多學。
李調元《雨村詩話》:淵明詩清遠閑放,是其本色,而其中有一段深古樸茂不可及處。
宋大樽《茗香詩論》:淵明田園詩之佳,佳於其人之有高趣也。使淵明游山賦詩,不知又當何如?至宋之詩人,無逾康樂者,遂與陶並稱,幸矣。
方東樹《昭昧詹言》:惟陶公則全是胸臆自流出,不學人而自成,無意為詩而已至。
潘德輿《養一齋詩話》:陶公詩雖天機和鬯,靜氣流溢,而其中曲折激盪處,實有憂憤陳郁不可一世之慨,不獨於易代之際,奮欲圖報。
龔自珍《雜詩》:陶潛詩喜說荊軻,想見《停雲》發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俠骨恐無多。
陶潛酷似卧龍豪,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
陶潛磊落性情溫,冥報因他一飯恩。頗覺少陵詩吻薄,但言朝叩富兒門。
現代

魯迅《題未定草(七)》:陶潛正因為並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朱光潛《詩論》:淵明在情感生活上經過極端底苦悶,達到極端底和諧肅穆。
梁啟超《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

http://ke..com/subview/7622/9177396.htm?wtp=tt#3

僅供參考哦

『捌』 文言文"超家貧,嘗為官佣書以供養."中包含的成語是什麼,還有意思

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投筆從戎
(
tóu

cóng
róng
)
解釋;投筆從戎的
投:扔掉.指棄文從武,投身疆場,為國立功,施展抱負

『玖』 周莊家貧文言文答案

【譯文】莊周家庭窮困,所以就找監河的官去借糧。監河官說:「好,我的封內地要交租了,那時我借給容你三百金,可以嗎?」莊周氣得臉都變了顏色地說:「我昨天來的時候,聽到有人在道路中間呼喚。我到處看,發現車輪印里有條鯽魚在那兒。我問它:『喂,鯽魚!你是在做什麼呀?』鯽魚回答說:『我是東海里的小人物,您有一點水來救活我嗎?』我說:『好,我將往南去拜方吳越的君主,引西江的水來迎接你,怎麼樣?』鯽魚生氣得臉色都變了,說:『我失去了我常呆著的水,沒有地方安身,我只要一點水就能活了,你竟然這樣說,乾脆不如早點到賣干魚的店裡去找我吧。!』」

『拾』 開頭是超家貧的文言文

超家貧,嘗為官佣書以供養……班超家中貧寒,常作為受官府僱傭的抄書人來謀生(供養家庭)。或班超家中貧寒,常被官府僱傭抄書來謀生(供養家庭)。

熱點內容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
歷史民權 發布:2025-07-10 03:34:51 瀏覽:53
tea化學 發布:2025-07-10 03:06:29 瀏覽:355
漫畫題師德 發布:2025-07-09 23:54:29 瀏覽:211
使某人做某事的英語 發布:2025-07-09 23:36:43 瀏覽:82
視頻直播哪個好 發布:2025-07-09 22:55:16 瀏覽:851
生物科幻 發布:2025-07-09 22:20:43 瀏覽:133
英語在線翻譯中文 發布:2025-07-09 20:39:43 瀏覽: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