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作品賞析
外觀還是老美術館的感覺,但是外立牆面換成了花崗岩,窗戶是深色鋁合金的,門換成了大銅門,東西兩側長廊也恢復了,三面竹林環抱。
館內部完全煥然一新。展館空間通透、燈光設計獨具匠心,內部濕度、溫度都清爽宜
人。尤其是一樓東南西北四個角廳都去掉了立柱,並採用智能化遮陽採光天窗。
硬體裝修國際標准
據介紹,這次館內裝修硬體設施都採用國際標准:所有柱、梁、樓板都抗震加固;展廳內採用全空氣空調系統,並可靈活調節送風量,保證實現不同功能展廳對不同溫度和濕度的要求;部分展廳設置名貴藝術品專用的通體玻璃櫃;還有火災自動報警噴灑系統,防盜報警系統,智能樓宇自控系統等等。
坐椅臨摹以人為本
除了這些軟硬體設施,美術館的大氣和舒適還體現在以人為本上。展廳里增加了座椅,隨時可以坐下臨摹。衛生間增加了數個,展廳間新設計了通道,省了許多冤枉路。增設了接待室、存衣間、咨詢處以及殘疾人專用設施。
二期擴建4萬平方米
除了把內部重新裝修改造得舒適和環境達到國際展覽標准外,美術館這次改造的另一個主要目的是擴建,在保留原建築風格的基礎上,主樓擴建了5328平方米,美術館總建築群面積達到27622.5平方米,大大豐富了陳列、展覽美術作品的空間。
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避免發展滯後問題,美術館二期工程也正在審批當中,預計不久後上馬。該工程將在美術館原址西側征地1.8公頃,建築4萬平方米的新館,新館地上3層地下3層,在規劃布局上東面與老館相呼應,西面與黃城根遺址公園融合。
⑵ 中國美術館里最有名的畫作是什麼,對比西方水平如何
我認為中國美術館中最有名的畫作是《清明上河圖》。對比西方水平,我認為中國與西方的畫作水平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美。
我覺得中方和西方的畫作各有各的美,兩者不分高低。
⑶ 這個是中國美術館中的一個雕塑,請問它的作品分析,歷史評價,作者意圖是什麼
作者肯定想讓更多的人知道,但是你不發出來圖片,誰也看不到
⑷ 中國美術館的館藏作品
中國美術館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0萬余件,以新中國成立前後時期的作品為主,兼有明末、清代、民國初期藝術家的傑作。藏品主要為近現代美術精品,中國當代著名美術家的代表作品和重大美術展覽獲獎作品,以及民間美術作品。藏品中有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蔣兆和、司徒喬、李可染、吳作人、葉淺予、羅工柳、吳冠中等藝術家的作品。收藏品類有繪畫、雕塑、陶藝民間美術等數十個品類。其中包括年畫、剪紙、玩具、皮影、彩塑、演具、木偶、風箏、民間繪畫、刺綉等民間美術品。在館藏品中德國收藏家路德維希夫婦捐贈歐美國際藝術品117件,其中有畢加索作品4幅,這是中國首次大量收藏的西方藝術品,此外還有非洲木雕及其它外國美術作品數百件。
美術作品作品:煙阿克街、格雷斯海姆街一角
作者:貝爾特萊姆·耶思丁斯基
創作年代:1987
規格:150×250cm
材質:畫布油畫 作品:煙雨灕江
作者:白雪石
創作年代:1983
規格:95×176cm
材質:紙本水墨設色中國畫 作品:紀念N·N·Ge(十字架絞刑)
作者:安德烈·圖圖諾夫
創作年代:1978年
規格:140×150cm
材質:畫布油畫 作品:作品:花瓶邊的男人和女人,半身像
作者:巴伯洛·畢加索
創作年代:不詳
規格:116×89cm
材質:畫布油畫 作品:母親
作者:愛德華·克·格魯伯
創作年代:1981
規格:l16×89cm
材質:畫布油畫 作品:偉大的母親
作者:貝爾納德·舒爾茨
創作年代:1993
規格:240×220cm
材質:畫布油畫 作品:通往烏魯木齊
作者:艾中信
創作年代:1954
規格:100×400cm
材質:布面油畫
⑸ 中國美術館是以什麼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
中國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1963年6月,毛澤東主席題寫「中國美術館」館額,明確了中國美術館的國家美術館地位及辦館性質。
⑹ 中國美術館名畫對比西方水平如何
只能說兩種畫作各有千秋,在文化方面不分高低。
1、國畫總是顯得素凈簡約,有一種文化氣息冉冉升起。水墨畫往往不需要濃妝淡抹,水墨畫只需要一根毛筆和一碟清水,即可作出來,看起來特別的有美感線條異常的飽滿。中國的水墨畫與西方的畫作相比起來中國更注重主觀,而西方則更重客觀,他們對於畫作的色彩往往會大加渲染,而水墨畫不注重色彩也,不注重於什麼樣的形狀,只注重於線條具有美感。而且水墨畫上往往會提上一首詩,這樣詩景相結合更能夠突出中華文化的魅力。
綜上所述,兩種畫作各有千秋,各有各的美感,同時也各有各的文化色彩和背景。
⑺ 中國美術館的著名作品和它的來歷
靳尚宜的塔吉克新娘,李可染的萬山紅遍,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蔣兆和的流民圖。
⑻ 中國美術館的建築風格
造型上仿敦煌莫高窟,中間採取的是莫高窟九層塔的造型。兩邊也近似莫高窟的石窟,兩邊對稱。
⑼ 中國美術館的藏品
中國美術館官方網站--藏品區
http://www.namoc.org/was40/outline?channelid=3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