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素文言文
Ⅰ 侯白與楊素劇談戲弄...文言文翻譯...
侯白機靈敏捷,一次與楊素並馬而行,路旁有棵槐樹,憔悴欲死,楊素說:「侯老兄,你有辦法使此樹活嗎?」侯白說:「取槐子懸樹枝上即活.」揚素問:「為什麼?」侯白答:「《論語》中說:『子在,回(槐)何敢死.」』(「子」指孔子,「回」指弟子顏回.)
Ⅱ 翻譯文言文《紅拂》
翻譯文言文《紅拂》
隋朝時,隋煬帝要到江都去巡視,臨行前,他命司空楊素留守西京。楊素這個人位尊而驕橫,又認為時局混亂,天下掌握大權、有重望的人,沒有誰比得上自己,因而生活奢侈驕貴,禮節排場也超出臣子所應有的。每次公卿前來進言,楊素都兩腳岔開坐在床榻上接見,態度傲慢無禮,又令美女簇擁而出,侍婢排列兩旁,排場享用超越本分仿效皇帝。晚年這種情景更加厲害,不再知道自己擔負的責任,不再有拯救艱危局勢的用心。
一日,衛公李靖以布衣的身份來上見,獻上奇策。楊素也是盤坐在床上與他見面。李靖上前進言:「當今天下大亂,英雄並起。公為帝王手下重臣,必須胸懷寬廣,好收羅天下豪傑。不宜踞見賓客。」楊素收斂笑容,從床上爬了起來,感謝李靖出此良策,並好好誇獎了李靖一番。李靖告退。
當李靖在和楊素交談時,有一個歌伎,拿著紅拂,站在他的不遠處,獨自看著李靖。李靖要離開時,她也跟著出去,在車旁告別,她對一個官吏說:「那個告別而去的先生是誰啊?住在哪兒?」那個官吏都一一告訴了他,那個歌伎就走了。李靖回到旅館時,已是當晚五更時分,忽聽到有叩門的聲音,而且聲音極低,李靖連忙起床開門,只見門外站著一個紫衣戴帽人,手中杖上有一個錦囊。李靖不禁問道:「你是何人?」那人說:
「我是楊家一個紅拂歌伎。」李靖就把她請入房內。那人脫去衣帽,卻是個十八歲的美妙的女子,看得李靖呆了!出乎意料的是,她竟跪在李靖的面前。李靖大驚,急把她扶起。那女子說:「我侍奉楊司空一段時間了,看到天下的人才很多,但都不如先生。我是前來投靠先生的。」李靖說:「楊司空在京城權力很大,你覺得他怎麼樣?」那女子恨恨地說:「他的屍體只剩下一些氣體,不足以令人害怕。眾多歌伎知道他日後沒有什麼成就,離開的人很多,他也不太在意。我對他了解很詳細,沒有什麼好說的了。」李靖問她的姓,她說:「小女子姓張。」李靖接著問她在家中的長幼。那女子答道:「我在家中最大。」李靖看她肌膚儀表,說話語態,真是天人下凡一般。
李靖在無意中得到這等女子,半喜半憂,一瞬間,感到萬慮不安。而偷看那女子的人總在房間的附近徘徊。幾日後,常常聽到旅館外追喊的聲音,李靖知道情況不妙,於是讓張氏變換成男子裝束,縱馬離開了。
快要到太原的時候,李靖和她住進了靈石旅舍。那裡有一張床,爐火正在煮肉,好像已經快熟了。那張姓女子長發有些凌亂,就把它垂了下來,用梳子梳理。而李靖去洗刷馬。忽然有一人,中等身材,赤髯如虯,坐著一匹驢子而來,他徑直走向李靖的房間,把革囊投在爐子前面,取枕頭卧在床上,看著張姓女子梳頭,李靖十分氣憤,不過仍低著頭繼續刷馬。張氏觀看這個客人很久,一手扶住自己的頭發,一手晃了晃身子,暗示李靖叫他不要沖動。她急忙把頭梳理好,上前問那個客人姓什麼。那卧在床上的客人說:「姓張」。張氏微笑說:「我也姓張,應該是你的妹妹。」說完拜倒在地。並問他在家算老幾。他「嘿嘿」一笑,說:「第三,那你呢?」張氏說:「我最大。」於是那客人高興極了,說:「我今天遇到了一個好妹妹了!」張氏對著門外喊道:「李郎!快來見過三兄!!」李靖快步走了進來,以禮拜見。接著就坐在椅子。那客人問他:「你煮的是什麼肉?」李靖說:「羊肉,大概已經熟了!!」那客人大叫:「我餓了!!」李靖就到外面買了些餅干,那人也不客氣,抽起腰間的匕首,切肉和他們一起共食。吃完後,客人把剩下的肉切成碎塊,拿到驢子面前給它吃。
客人說:「看李郎這一行,乃貧士也!跟別人有什麼不同呢?」李靖說:「靖雖然貧窮,但有心志!他人問我,我不答,兄長問我,則不必隱瞞。不知兄長將要去何方?」客人嘆了一口氣,說:「我將在太原避一陣!對了,有酒嗎?」李答道:「有!」於是他取酒一斗,喝完一巡後,客人輕輕一笑,說:「我有一些下酒之物,李郎要和我同食嗎?」李靖搖頭,說:「不敢!」客人打開革囊,取出一個人頭和心肝,把頭入在囊中,用匕首切心肝,與李靖共食。客人臉色一變,說「此人乃天下最可恨之人,我找尋十年,今天才得到他的人頭和心肝,總算了卻一贓心願了!」
接著說道:「看你這個人,儀形器宇,乃真大夫也,你聽過太原有奇人異士嗎?」李靖說:「我認識一人。我稱他為真人。其餘的呢,都是一般人而已!」客人急切地問道:「姓什麼?」李靖說:「與我同姓。」客人又問:「年齡多少?」靖說:「年僅二十!」客人接著問:「現在他在做什麼?」李靖說:「他乃城中太守之子。』客人說:「是嗎?我必須與他見一面。你能幫我引見嗎?」李靖說:「我的朋友劉文靜和他很熟,我去和他說一下。但兄長為何要見他呢?」客人微笑道:「望氣數的人說太原在奇氣,派我來探訪,李郎,我們明日出發,不知何日可到太原?」李靖計算了一下,告訴了他,客人說:「明日盡快趕到,好了,明日天亮時,在汾陽橋等我。」說完,騎著驢兒離去了,走時象飛一般,一會兒功夫就不見了影蹤。
李靖與張氏又驚又喜,過了很久,說:「俠士不騙人。本來就不用怕。」第二天,他們趕快到了太原。真是運氣好,他們很快就找到劉文靜。李靖對劉文靜的說:「有個善相的人想見你家主人,請迎之。」他看到那客人後,暗暗稱奇!一聽說有善相的人,就令使者去請主人來見。使者請來主人,只見那人神氣飛揚而來,外貌與眾不同。就坐後,那客人坐在末位,看到主人他很高興。喝完幾杯後,對李靖說:「真乃天子也!」李靖轉告劉文靜。 劉文靜也很高興。告別後,那客人說:「現在我已經把事情了解得差不多了,不過我必須與一道兄見面。李郎應與妹回到京城,某日下午時,在馬行車酒樓尋訪我。樓下有這只驢兒和一隻瘦驢。就是說明我與道兄都在上面。那時你們再去。」說完,又告辭而去。李靖與張氏答應了他。到了那一天,他們來到馬行車酒樓,果然看到了兩只驢子,就整理好衣服上樓,只見那客人與一個道士正在對飲,他們見到李靖二人後十分驚喜,召他們過來一起喝酒。十數巡過後,客人對李靖說:「樓下的櫃子內,有幾十萬兩銀子,你可找一個隱蔽之處藏起來,並安頓好妹妹,某日再來汾陽橋與我相會。」
告辭後,李靖安頓好張氏,並把銀子藏好後,如期到達汾陽橋,那道士和那客人都已經到了。於是,他們一起去見劉文靜。兩人坐下來下棋,劉文靜飛書迎主人前來看棋。道士和劉文靜對弈,客人與李靖在一旁觀看。一會兒,主人到來,卻見他精采驚人,長揖而坐,神氣清朗,滿坐風生,象顧盼煒一般。道士一看,大驚失色,下棋時說:「此局我全輸了!在這兒失去此局,沒有救葯了!「說完,就轉身離開了。出門後,他對客人說:」這個天下不是你的天下,應該是這個人的天下!他可以做皇帝,你要勉勵他,請他不要掛念。「說完,和客人一起進京了。臨走時,客人對李靖說:「算一下李郎走的程,某日才能到達,到了第二天,你可和妹妹一起到某坊小宅相訪。」說完,就和道士走了。
再說李靖騎馬而回。到了京城後,就立刻和張氏前往。到了那兒,只見有一個小板門,李靖上前拍了幾下,有人答應出來說:「三郎讓我等候李郎多時了。」於是,他帶著二人進了大門,門內房屋極為壯麗,婢女四十餘人,站在庭前。有使三十人引二人進入東廳,東廳上的陳設,極其珍異,巾箱,妝奩,冠鏡,首飾,應有盡有,凡世間所能擁有的珍奇異寶全都有!使女請兩人去妝飾一下,並換了一身漂亮,奇異的衣服,換好後,有人傳話:「三郎來了!!」於是,虯髯客紗帽,裼裘而來,大有龍虎之威,歡然與他們相見。不一會,他讓自己的妻子出來與他們見面,他的妻子也是個美貌女子。接著他一起步入中堂,陳設的寶珠玉器不是王公家族所能擁有的。四人坐定後,讓樂女二十人,彈奏譜曲讓他們欣賞。此曲之悅耳,絕非人間的曲目。最後,虯髯客又擺下宴席,宴請兩人,開懷痛飲。家人從堂東抬出二十張床,各以錦銹帕覆蓋著。他令家人把錦銹拿掉,原來卻是文簿,鑰匙等東西。虯髯客說:「這些都是寶物和各種兵書,我把我所擁有的,願都一起贈送給你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因為要在世間做出一番事業來,須開創三,二十年,才能建立一些功業。
今即有明主,這些東西我留著還有什麼用呢?太原李氏,真是英明君主!三,五年內,即當登上王位,使亂世得以太平,李郎以你的才華,輔佐這位清平之主,竭力而為,必能成為位高權重之人。妹妹你以美妙的貌容,蘊含不世的才藝,一起和丈夫共創事業。非妹妹配不上李郎,非李郎配不上妹妹!此時虎嘯風生,龍騰雲萃,正是闖出一番事業的好時機,希望李郎能以我所贈的物品,輔佐真主,建立無朽功勛。我心足矣,此後十年,當東南數千里外將出現奇怪的事,那是我做出功業之時!妹妹可與李郎瀝酒東南相賀!」於是,他令家奴說:「李郎與妹妹將是你們新的主人了!」說完,和他的妻子帶一個家奴,乘馬而去,李靖和張氏挽留不住。當他們走了幾步,就再也不見了。李靖居住的住宅,一夜間成為當世豪家。他大力資助李世民,平定天下。
貞觀十年,李靖當上了左僕射平章事,那時,有一個東南人入奏說:「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侵我們的國家!並殺了我們的國王而自立!現在國家已經平定了!」李靖知道是虯髯客得以成事了。回家後告訴了張氏,張氏非常高興,兩人一起拜賀,瀝酒東南祝賀!
後來,李靖又平定突厥國,為大唐王朝立下不朽功勛。後人傳言:「李靖所習的兵法,一半以上都是虯髯客傳授給他的。」
Ⅲ 下面幾句文言文翻譯
韋雲直言不便事
[原文]
兵部尚書柳述,慶之孫也,尚蘭陵公主,怙寵使氣,自楊素之屬皆下之。帝問符璽直長萬年韋雲起:「外間有不便事,可言之。」述時侍側,雲起奏曰:「柳述驕豪,未嘗經事,兵機要重,非其所堪,徒以主婿,遂居要職。臣恐物議以為陛下『官不擇賢,專私所愛,』斯亦不便之大者。」帝甚然其言,顧謂述曰:「雲起之言,汝葯石也,可師友之。」秋,七月,丙戌,詔內外官各舉所知。柳述舉雲起,除通事舍人。
【譯文】兵部尚書柳述是柳慶的孫子。他娶了蘭陵公主。柳述依仗著文帝的寵信,飛揚跋扈,連楊素之輩都趨附他。文帝對符璽直長萬年人韋雲起說:「在外面有不便直說的事,在這里可以說。」柳述當時正侍立在文帝身旁。韋雲起奏文帝:「柳述為人驕傲強橫,他沒有經過什麼大事,兵權機要的重任不是他所能擔當得起來的。只是因為他是主上的女婿,才身居要職。我恐怕有人議論陛下『官不選擇賢能之人,專選自己所寵信的人』,這也是不利朝政的事。」文帝認為韋雲起的話很對,回頭對柳述說:「雲起的話是你的治病良葯。你可以把他看作老師和朋友。」秋季,七月,丙戌(初十),文帝下詔讓朝廷內外的官員各自舉薦自己了解的人。柳述就舉薦韋雲起,文帝任命他為通事舍人
1歷史事件
會契丹寇營州,詔雲起護突厥兵討之,啟民可汗以二萬騎受節度。雲起使離為二十屯,屯相聯絡,四道並引,令曰:「鼓而行,角而止,非公使,毋走馬。」三喻五復之。既而紇斤一人犯令,即斬以徇。於是突厥酋長入謁者,皆膝而進,莫敢仰視。始,契丹事突厥無間,且不虞雲起至。既入境,使突厥紿雲詣柳城與高麗市易,敢言有隋使在者斬。契丹不疑。因引而南,過賊營百里,夜還陣,以遲明掩擊之,獲契丹男女四萬,以女子及畜產半賜突厥,男子悉殺之,以余眾還。帝大喜,會百官於廷,曰:「雲起將突厥兵平契丹,以奇用師,有文武才,朕自舉之。」拜治書御史。因劾奏:「內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蘊怙寵妨命,四方有變不以聞,聞不以實。朝議少賊,不多發兵,官兵少,賊眾,數見敗北,賊氣日張。請付有司案罪。」大理卿鄭善果奏:「雲起訾大臣,毀朝政,所言不情。」貶大理司直。帝幸江都,請告歸。
2文獻記載
公元605年(大業元年),因契丹人侵擾營州。隋煬帝詔令通事謁者韋雲起監領突厥兵去討伐契丹。突厥啟民可汗派二萬騎兵,聽命於韋雲起指揮討伐契丹。韋雲起把兩萬突厥騎兵分為二十營,分四道一同進發。每營相距一里,不得交雜。聞鼓聲而行,聞角聲而止。韋雲起命令沒有公事派遣不得馳馬,行軍途中一個突厥紇干違犯了韋雲起的軍令,被韋雲起斬殺並持其首以示眾。從此突厥將帥拜見韋雲起,皆膝行股慄,莫敢仰視。
契丹本是依附突厥的,所以對突厥騎兵並沒有多少猜忌防範之心。韋雲起率軍進入契丹境內後讓突厥兵士詐稱他們是借道去柳城(今遼寧朝陽南)與高麗人做交易,並嚴令有敢泄露營中有隋使者斬。契丹人不加防備,韋雲起率領突厥軍前進到距契丹營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裝轉向南方以蒙蔽契丹人。夜裡又率軍折了回來繼續向契丹營地進發。離契丹營地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韋雲起命令部隊結陣而宿。天剛剛微亮,契丹還處在夢鄉之中。韋雲起命令二萬騎兵一起急馳突然向契丹大營發起進攻。結果可想而之,戰果輝煌。「盡獲其男女四萬口,女子及畜產以半賜突厥,余將入朝,男子皆殺之。」契丹人從此對隋朝服服帖帖,朝貢不斷。
韋雲起把俘獲的契丹女人和畜產的一半賞賜給突厥人,把其餘「勝利品」都帶回隋朝。隋煬帝聞訊後大喜,招集百官高興的說:「雲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師奇譎,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諤,朕今親自(推)舉之。」韋雲起被升任為治書侍御史。
3歷史評價
韋雲起孤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兩萬並運用計謀擊潰契丹人,堪稱有勇有謀。這樣的將領與事跡在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隋煬帝楊廣只派一人,就取得俘獲敵人四萬人的輝煌戰果。用突厥人打敗契丹人,把中國「以胡制胡」的戰略方針發展到極至。
高祖入關,上謁長樂宮,授司農卿、陽城縣公。武德初,進上開府儀同三司,判農圃監。時議討王世充,雲起上言:「京師初平,人未堅附,百姓流離,仍歲無年。盩厔〗司竹、藍田穀口,盜賊群屯。京都椎剽,乘夜竊發。重以梁師都嫁情北胡,陰計內鈔,為腹心患。釋此不圖,而窺兵函、洛,奸人乘虛,一旦有變,禍且不細。臣愚以為不若戢兵務農,須關中妥安,士氣余飽,然議討伐,一舉可定。」從之。
4其他信息
會突厥入寇,詔總豳、寧以北九州兵御之,得一切便宜。改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書。時僕射竇軌數奏生獠反,冀得集兵以威眾,雲起數持掣,軌宣言雲起通賊營私,由是始隙。雲起弟慶儉、慶嗣事隱太子。太子死,詔軌息馳驛報。軌疑雲起有變,陰設備,乃告之。雲起不信,曰:「詔安在?」軌曰:「公建成黨,今不奉詔,反明矣。」遂殺之。初,雲起師太學博士王頗,每嘆曰:「韋生識悟,富貴可自致;然疾惡甚,恐不得死。」訖如言。
Ⅳ 文言文 敏慧的口吃者 口吃人在回答楊素提問時表現了怎樣的特點
此人雖然口吃,但非常聰慧機敏。
Ⅳ 侯白與楊素劇談戲弄...文言文翻譯。。。
侯白機靈敏捷,一次與楊素並馬而行,路旁有棵槐樹,憔悴欲死,楊素說:「侯老兄,你有辦法使此樹活嗎?」侯白說:「取槐子懸樹枝上即活。」揚素問:「為什麼?」侯白答:「《論語》中說:『子在,回(槐)何敢死。」』(「子」指孔子,「回」指弟子顏回。)
Ⅵ 文言文牛角掛書中楊素父子具有怎樣的特點
善於發現人才
Ⅶ 你好,能不能幫我翻譯下這幾句文言文呢 是《隋書·楊素傳》中的。
我因為這個獲罪,這是我心甘情願的,希望你不要為我擔心。
我誠心誠意的歸附回朝廷,已經16年了,答陛下對我的恩情深入大海,高入山嶽,而我回報陛下的卻微小的不值一提。
蕭撝(音HUI)擅長草書和隸書,名聲排在王褒之後。在計算、數學、醫葯和方術這些方面,蕭撝也都有所涉獵。
Ⅷ 李百草與楊素的文言文
成人之美
李德林之子李百葯,少年倜儻,看上了楊素的一個寵妾。竟夜入楊宅,與楊素的寵妾幽會私通。結果東窗事發,被楊素逮個正著。楊素惱羞成怒,欲治李百葯死罪。當李百葯被推上來時,他發現李百葯是個「年未二十,儀神雋秀」的英俊少年郎,不禁惜才之情頓起,動了惻隱之心說:「聞汝善為文,可作詩自敘,稱吾意當免汝死。」李百葯生死關頭,才思忽至,一氣呵成,當即成文。楊素看完,表情欣然,當場把愛妾賜給李百葯為妻,「並資從數十萬」。後來楊素竟又奏請隋文帝,授李百葯為尚書禮部員外郎。李百葯財色兼收,而且還因此當了官,成為一時佳話。
Ⅸ 求以下文言文翻譯,謝謝大家了。
翻譯:
楊素喜愛侯白健談,每次輪到他值日,都讓侯白來一塊兒戲謔聊天。有時候,從早晨上省衙值班,一直聊到晚上下班,才能回家。一次,侯白剛走出省衙門口,就遇見楊素的兒子揚玄感。楊玄感說:"侯秀才,可以為我講個有趣的故事嗎?"侯白被楊玄感纏住,不得已,就講了一個故事.
Ⅹ 古文《牛角掛書》譯文
(李密)用蒲草作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且走且讀。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項羽傳》。」楊素於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氣度,不是你們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 。此事被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