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文言文
「收納盒」不是文言文詞彙。這個詞來源於考古工作,考古現場需要將文物古董極其碎片編號裝箱,這些小箱子叫「收納盒」,也叫古董盒。現代泛指一切專用於裝小物件的盒子,也就是「雜物箱」。
㈡ 撿到一個盒子 上邊刻有古文看不懂。求大師解讀一下。
可能是建房紀念、祭梁用的,「氣繞山陰必流芳,壬辰年建」,(你的老房子是1952年建的?)右邊兩個字認不準,裡面棉絮一樣的東西,或許是錦帛上寫的祭辭,被小蟲子磕成棉絮了。
㈢ 想找一個文言文的原文
19、關羽刮骨療毒
關羽曾經被亂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癒合了,但是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醫生說:「箭頭有毒,毒已滲入到骨頭里,應當刨開臂膀,刮掉滲入毒葯的骨頭,除掉毒葯,這樣病才能根除。」關羽便伸出臂膀讓醫生刨開。當時關羽恰好邀請各位將領在一起喝酒吃飯,臂膀上的鮮血淋漓,溢出盤子,而關羽卻依然吃烤肉,舉起酒杯喝酒,談笑自若。
20.白毛女
【原文】
佃戶楊白勞,早失偶,育有一女,名曰喜兒,許配同村大春。地主黃世仁,為富不仁,以田賦相逼。楊號呼無路,遂自盡。喜兒頓陷虎口,為黃所污。既而黃又欲售之。喜兒無奈,遂中夜脫逃,走深山而匿,擷(採摘)果自食。為延生報仇,潛入古寺,攫(抓)供品以啖,人皆以為鬼魅。後義軍(指解放軍)至,為大春截獲。大春熟視(仔細看),乃喜兒也。喜兒自述坎坷,二人不勝唏噓(感慨的樣子)。此正可謂:漫漫長夜見旭日,地覆天翻人間易。自此世上無苛政(殘酷的政令),豺狼虎豹成灰燼。
【譯文】
有個佃農名叫楊白勞,早年失偶,養育了一個女兒,名字叫做喜兒,許配給了住同一個村子裡的名叫大春的青年。(村裡有個)地主叫黃世仁,(此人)為富不仁,逼(楊白勞)交租,楊白勞呼喊求助無路可走,於是自殺而死。喜兒立刻陷入虎口,被黃世仁所姦汙了。接著黃世仁又想把喜兒賣掉。喜兒沒有辦法,就在半夜裡逃跑了,跑到深山然後躲藏起來,採摘野果吃。為了報仇而生存,偷偷進入古寺,抓人們供給菩薩的供品吃,人們都以為她是鬼。後來解放軍到來,(喜兒)被大春抓住了。大春仔細看看,正是喜兒啊!喜兒自己說出了(她)的坎坷經歷,兩個人不由得感慨起來。這正是:漫漫長夜後終於看見日出了,地覆天翻(的革命)讓勞動人民都當家作主人了。從此世界上沒有殘酷的政令,豺狼虎豹般的壓迫者都被人民燒成灰燼(打倒了)。
23:邴原泣學,
【原文】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願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譯文】
邴原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去逝了,幾歲時,從書塾經過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什麼哭泣?」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沒有喪父,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傷,因此而哭泣。」 老師憐憫地說:「你想讀書就來吧!」邴原說:「(我)沒有錢讀書。」老師說:「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可以白教你,不用交錢。」於是,邴原進了學堂,學習異常努力。一個冬天,就背誦了《孝經》和《論語》。
24、小兒飼鵲
【原文】
庭有樹,其上一巢,鵲育二子,日呱呱自鳴。後值狂風,樹折巢毀,二雛墜地。一兒見之,不勝喜,懷而歸,旦夕喂之,愛甚,稍長而飛。一貓襲來,攫而去,兒亟逐之,不及,蹬足而泣。兒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間,且不為貓所食也。此及吾之過也。」
【譯文】
院子里有棵樹,樹上有一個鳥巢,喜鵲在巢中喂養兩個孩子,每天它自己在那裡呱呱地叫著。後來遇到狂風,樹枝折斷了,鵲巢毀壞了,兩個小鳥掉在地上了。一個小孩看見了,不禁歡喜,把小鳥抱了回去,每天早晚喂養它們,非常喜歡,等它們漸漸長大才能飛。一隻貓過來襲擊,叼走了小鳥,孩子立刻去追貓,未趕上,頓時停下來哭泣。小孩說:「早知道這樣,我把你們放回林間,(你們)就不會被貓吃了。這是我的過錯啊!」
25、劉氏善舉
【原文】
劉氏者某鄉寡婦也,育一兒,晝則耕作於田間,夜則紡織於燭下,竟年如是。鄰有貧乏者,劉氏輒以斗升相濟。偶有無衣者,劉氏以己之衣遺之。鄉里咸稱其善。然兒不解,心有怨言。母誡之,曰:「與人為善,乃為人之本,誰無緩急之事?」母喪三年,劉家大火,屋舍衣物殆盡(幾乎全部燒光),鄉鄰給衣物,且為之伐木建屋,皆念劉氏之情也。時劉兒方悟母之善舉也。
【譯文】
劉某某是某一個鄉里的寡婦,生養有一個兒子。她白天在田間耕作,晚上點著蠟燭在織機上紡織,一年到頭都是這樣。鄰居中有窮困的,她總是能夠拿一升一斗的糧食周濟他們。偶爾有沒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給他們,鄉里的人都說她太好了。然而她的兒子不理解,心裡很有怨言。母親就告戒他,說:「對別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個人沒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親死後三年,劉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燒毀,鄉鄰們都主動地給予他們衣物,並且為他們砍樹建造房屋,這都是念劉寡婦的情呀。到這時劉寡婦的兒子才明白善舉的作用。
26、梟逢鳩
貓頭鷹遇見了斑鳩,斑鳩說:「你要到哪裡去?」貓頭鷹說: 「我要搬到東面去。」.斑鳩說: 「為甚麽緣故呢?」 貓頭鷹說: 「村裏的人都討厭我叫的聲音,為了這個緣故,我要搬到東面去。」斑鳩說:「你要是能改變了叫的聲音,那就好了; 要是不能改變叫的聲音,就是搬到東面去,人還是討厭你的聲音的。」
27、鹿亦有知
博山有個姓李的人,以砍柴為生。一天,他在山坳里撿到一隻鹿仔,就帶回家喂養。鹿長大一點後,十分馴服,見到人就呦呦叫。他們家周圍都是大山,鹿出去,到晚上必然回來。到了秋祭的時候,照常例要用鹿祭祀,官府監督打獵的人很著急,限期要送上,但是獵戶十幾天都沒有打到鹿,就向這個姓李的人請求把鹿給他,姓李的人不給。獵戶一個勁地哀求。姓李的人遲疑道:"等我考慮考慮。"當夜鹿就逃走了,不再回來。姓李的人十分後悔。
28、二鴻
有一個獵人得到了一隻天鵝,其中雄的那隻跟著獵人飛到了他家,悲傷地鳴叫著,徘徊著,到了黃昏才走。第二天來了,獵人捉住了他,看見他伸出頭頸俯仰著,吐出半塊黃金。獵人明白了他的意思,這是用來贖妻子的。獵人放了兩只天鵝,兩只天鵝雙飛而去。獵人稱了一下金子,有二兩六錢多。唉!禽獸知道這樣,深情能夠這樣!悲痛不過悲在生死別離時,難道動物也是這樣的嗎?
29、朝三暮四
宋國有一個很喜歡飼養猴子的人,人們叫他狙公。他家養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寧可減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滿足猴子的要求。然而過了不久,家裡越來越窮困了,打算減少猴子吃橡子的數量,但又怕猴子不順從自己,就先欺騙猴子說:「給你們的橡子,早上三個晚上四個,夠了嗎?」猴子一聽,都站了起來,十分惱怒。過了一會兒,他又說:「給你們橡子,早上四個,晚上三個,這該夠吃了吧?」猴子一聽,一個個都趴在地上,非常高興。
30、殺駝破瓮
【原文】昔有一人,先瓮②中盛谷。駱駝入頭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為憂③。有一老人來語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當斬頭,自能出之。」即用④其語,以刀斬頭。既殺駝,而復破瓮,如此痴人,為世人所笑。
【譯文】從前有一個人,一開始把糧食存放到了瓮中。一頭駱駝偷吃糧食把頭伸到了這瓮中,結果頭被卡在裡面出不來了。因為駱駝的頭出不來,這個人就為此事發愁。有一個老人來到見了就說:「你不要發愁,我教你一個能讓駱駝頭出來的方法。你把駱駝的頭斬斷,自然就能夠出來了。」這個人聽了隨即就採納了老人的意見,用刀把駱駝頭斬斷了。已經殺死了駱駝,進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糧食。這樣行事的人,被後人所恥笑。
【注釋】①選自《百喻經》。《百喻經》的全部名稱為《百句譬喻經》。天竺僧人伽司膃肭從修羅藏十二部經中抄錄出譬喻,集為一部,共一百個故事。②瓮:一種口小腹大的陶器。③以為憂:以之為憂,為此事發愁。④用:採納。
31、雁冢
【原文】無錫(今江蘇無錫市)盪口鎮,有人得一雁,將殺而烹之。有書生見而憫焉,買以歸,畜之以為玩。懼其逸(逃)去,以線聯其兩翅,使不得飛。雁雜處雞鶩(鴨子)間,亦頗馴(溫順),惟聞長空雁唳(鳴叫),輒昂首而鳴。一日,有群雁過其上,此雁大鳴。忽有一雁自空而下,集於屋檐,二雁相顧,引吭奮翅(伸長脖子鳴叫,努力展翅欲飛),若相識者:一欲招之下,一欲引之上。書生悟此二雁必舊偶也。乃斷其線,使飛。然此雁久系,不能奮飛,屢飛屢墮。竟(終)不得去。檐上之雁,守之終日,忽自屋飛下,相對哀鳴。越日,則俱斃矣。書生感其義,合而葬之,名曰「雁冢」。
【譯文】無錫縣盪口鎮有一個老百姓得到一隻大雁,准備殺了燒著吃,有一個書生看見覺得很可憐,就買下它回家後養著玩。但是怕它飛走用繩子縛住大雁的兩翅膀,使它不能飛。大雁和雞鴨同關在籠中,也很溫順,只有聽得空中大雁叫時就抬頭叫喊回應。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飛過,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隻大雁從空中飛下來棲在屋檐上,兩大雁相互看著,伸長脖子鳴叫,努力展翅欲飛,象認識的一樣:一隻要請它下來,另一隻請它上去。書生看了後悟出兩大雁必定舊相識,就剪斷了繩子讓它飛走。但是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飛翔了,每次飛起又掉下來,竟然不能飛走。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從屋檐上飛下來,兩大雁相對悲哀地鳴叫。過了一天,書生來察看,兩只大雁都死了。書生被大雁的情義所感動,合起來葬了它們,取墓名為「雁冢」。
32、小人
【原文】清康熙年間,有藝人攜一瓮,瓮藏小人,長約尺許。投以錢,則啟蓋令小人出,唱曲而退。至掖(古縣名,今山東境內),掖令索瓮入署,細審小人出處。初不敢言。令固詰之,方自述其鄉與族。蓋讀書童子,一日自塾中歸,路遇藝人,為其迷,復投以葯,四肢遂暴(突然)縮。彼遂攜之,以為戲具。令怒,杖殺藝人。
【譯文】朝康熙年間,有個玩摩術的人,帶著一個盒子,盒子里藏著個小人,這個小人高有一尺左右。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錢,玩魔術人就打開盒子讓小人出來唱曲。唱完以後,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玩魔術的人到了宮掖時,管理宮掖的負責人把盒子給搞魔術的人要過來,拿到辦公的地方,仔細查問盒子中小人來自哪裡。小人開始的時候不敢說。這個負責人一再追問,小人才自己說出了他是哪裡的屬於哪個家族。原來,這個小人是讀書童子,從私塾老師那裡回來的時候,被玩魔術的人麻醉了。玩魔術的人接著讓他吃了葯,使他四肢極度縮小;會魔術的人於是就拾帶著他到處走,當作戲耍的工具。知道這些情況後,宮掖的負責人大怒,用棍棒打殺了這個玩魔術的人。
33、義士趙良
【原文】趙良者,燕人(河北一帶的人)也。漂泊江湖,疾惡如仇。一日,途經謝庄,聞有哭聲,遂疾步入茅舍,見一少女蓬頭垢面,哀甚。義士詢之,乃知為某村惡少所凌辱(欺侮與污辱)也,痛不欲生。義土怒不可遏(控制),徑自詣某村,索二惡少,責之曰:」汝等何故凌辱無辜少女?」一惡少虎視眈眈曰:「何預爾事?」義土嗔目(瞪大眼睛)斥之:「汝非人也,但(只是)禽獸耳!」未及惡少出劍,義士之白刃已入其胸,立仆。一惡少伏地求恕。義土斬其耳以示眾,儆(警告)其不得為非作歹也。
【譯文】趙良這個人,祖籍燕趙(今河北一帶)。漂泊江湖之中,疾惡如仇。一天路過謝庄,聽到有哭的聲音,就快步進入茅草屋裡,見到一個少女面目臟亂,表情非常悲傷,趙良問她怎麼了,這才得知是被某村兩個惡少欺凌,痛苦的不想活了。趙良憤怒的不可忍耐,徑直到了那個村莊,找尋到了兩個惡少,責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欺凌無辜的小女駭?」一個惡少虎視耽耽的說:「關你什麼事?」趙良用眼瞪他並說道:」你不是人啊~是個禽獸。」還沒等惡少拔出劍來,趙良的劍已經插進了他的心臟,立刻就倒地了。另一個惡少跪地求饒,趙良割下他的耳朵以示眾人,告訴他們不能再做壞事了!
34.魯人鋸竿入城
【原文】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一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譯文】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但是我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聽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35.熊與坎中人
【原文】有人入山射鹿,忽墮一坎(坑)內,見熊子數頭。須臾,有大熊入,以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與諸子。末後作—份與此人。此人餒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憐之。每旦,熊母覓食還,輒分果與之,此人賴以支命(活命)。後熊子大,其母一一負而出。子既出盡,此人自分(估計)必死坎中,而熊母復還,入坐人邊。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躍出,遂不得死。嗚呼,人言禽獸無義,然顧此熊,安得言無情哉!
【譯文】有一個人到山裡射鹿,忽然掉進一個坑裡,看到有幾頭小熊。一會兒,有隻大熊進入坑裡,那人以為它要傷害自己。一會兒,大熊把食物分給幾個孩子,最後給了那人一份。那人餓了很久,冒著生命危險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次母熊覓食回來,都會分給他一份,這個人就這樣活了下來。後來,後來小熊長大了,母熊把它們一一背出坑。小熊全走了,那人估計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來了,坐在人身邊。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著熊的腿,熊立即跳出,就死不了了。唉,都說禽獸沒有情義,但看這熊,怎麼能說它沒有情義呢?
36、陳萬年教子諂諛
【原文】陳萬年為朝中顯官,嘗病,召子陳咸教戒於床下,語至夜半,咸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咸諂也。」萬年乃不復言。選自《漢書•陳萬年傳》
【譯文】陳萬年是朝中顯赫的大官,有一次陳萬年病了,把兒子陳咸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咸瞌睡,頭碰到了屏風。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斥說:「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去,不聽我講,為什麼?」陳咸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對上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37.「黃耳」傳書
【原文】晉之陸機,畜一犬,曰「黃耳」。機官京師(京城),久無家信,疑有不測。一日,戲語犬曰:「汝能攜書馳取消息否?」犬喜,搖尾。機遂作書,盛以竹筒,系犬頸。犬經驛路,晝夜不息。家人見書,又反書(回信)陸機。犬即上路,越嶺翻山,馳往京師。其間千里之遙,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後犬死,機葬之,名之曰「黃耳冢」。
【譯文】晉初大詩人陸機養了一隻狗,名叫黃耳,甚受主人喜愛。陸機久寓京師洛陽,十分想念江南的家鄉,有一天便對黃耳開玩笑說:我很久不能和家裡通信,你能幫忙傳遞消息嗎?不想這只狗竟搖著尾巴,連連發出聲音,似乎表示答應。陸機大為驚詫,立即寫了一封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頸上,放它出門。黃耳不僅把信送到了陸機的家裡,還把家人的回信帶了回來。家鄉和洛陽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黃耳只用了二十天。後來,黃耳就經常在南北兩地奔跑,為陸機傳遞書信,成了狗信使。為了感謝「黃耳」傳書之功,它死後,陸機把它埋葬在家鄉,村人呼之為「黃耳冢」。
38、報應
【原文】平望(古縣名)人王均,好食蛙,制一鐵針,長二尺許(左右)。每捕得一蛙,則以針穿其頸,針滿,始攜之歸,以充饌(菜餚)焉。如是者多年矣。一日,至親戚家,見盤中無蛙,甚憾。日暮,親戚留其宿。是夜,遠處失火,王均登屋望之,其火熊熊。親戚家臨河而居,懼盜賊由水攀援登屋,故於水邊植鐵條數十,末端皆銳,如鋒刃狀。王均遠望火光,幸災樂禍,失足而墜,鐵條適貫其頸,呼號甚慘,救之者無法可施,後豎一長梯水中,眾人緣梯而上(沿著梯往上爬),始將其解下,而氣已絕矣,其死狀宛然鐵針穿蛙,蓋殺生之報應也。
【譯文】平望人王均,喜歡吃青蛙,製造了一根鐵針,長兩尺左右。每捉到一隻青蛙,就用針穿它的頭頸,針穿滿了,就帶回去,作為菜餚。象這樣好多年。一天,他到親戚家,見到桌上沒有青蛙,十分遺憾。晚上,親戚留他住宿。半夜裡,遠處失火,王均攀到屋頂觀看,見火勢熊熊。親戚家靠河居住,害怕盜賊順著水爬上房屋,所以在河邊插了數十根鐵條,頂端都十分銳利,向鋒利的刀刃一樣。王均在屋頂遠遠地觀望火光,幸災樂禍,失足墜落,鐵條正好穿過他的頭頸,他叫得很慘。來營救他的人沒有辦法可想。後來有人在水中放了一把長長的梯子,大家沿著梯子往上爬,才將他營救下來,但是他已經死了。他的死狀像針穿青蛙,大概是他殺生的報應吧。
39、南岐之人
【原文】南岐在蜀(今四川)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得癭病(即頸瘤病,脖子腫大),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有一外方人至,群小(小孩子)與婦人聚觀而笑之,曰:「異哉,人之頸也!焦(瘦)而不吾類(不像我們)!」外方人曰:「爾之壘然(高起的樣子)凸出於頸者,癭病也。爾等不求善葯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南歧之人曰:」吾鄉之人皆然,焉用去哉!」終莫知其為病。
【譯文】南岐座落在陝西、四川一帶的山谷中。他們很少與外界的人接觸.南岐的水很甜,但是缺碘。常年飲用這種水就會得大脖子病。南岐的居民沒有一個脖子不大的。有一天,從山外來了一個人,這就轟動了南岐。居民們扶老攜幼都來圍觀。他們看著看著,就對外地人的脖子議論開了:「唉他大嬸,你看那個人的脖子。」「他二嫂,真怪呀,他的脖子怎麼那麼細那麼長,難看死了!」「乾乾巴巴的,他的脖子準是得了什麼病。」「這么細的脖子,走到大街上,該多丟丑!怎麼也不用塊圍巾裹起來呢?」外地人聽了,就笑著說:「你們的脖子才有病呢,那叫大脖子病!你們有病不治,反而來譏笑我的脖子,豈不笑死人了!」南岐人說:「我們全村人都是這樣的脖子,肥肥胖胖的,多好看啊!你掏錢請我們治,我們還不幹吶!」
【啟發】這則寓言故事主要是講閉關自守、孤陋寡聞會使人眼光短淺,盲目自大,甚至發展到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40、犬負米救主人
【原文】楊光遠之叛青州(古地名,在今山東境內)也,有孫某居圍城中,其田莊在青州西。城閉既久,內外隔絕,食且盡,舉族愁嘆。有犬傍徨於側,似有憂思。孫某曰:「家無糧,人且死,奈何?爾能為吾至田莊取米耶?」犬搖尾應之。是夜,置一布囊,並簡,系於犬背。犬即由水竇出,至田莊吠。庄人啟門,識其犬,取簡視之,令負米還,未曉入城。如此數月,孫某舉族得不餒。後楊光遠敗,城開。
【譯文】楊光遠反叛青州的時候,有個姓孫的人被圍困在城裡,他的田莊在青州西側。城門關閉了很久,內外隔絕,食物都吃光了,全族都愁苦嘆息。有一隻狗在旁邊走來走去,似乎很憂慮的樣子。孫某說:「家裡沒有糧食,人就要死了,怎麼辦?你能為我去田莊取米嗎?」狗搖搖尾巴回應他。這天夜裡,(孫某)把一個布袋和書信系在狗的背上。狗就從排水溝出去了,到了田莊就叫了起來。莊上的人開了門,認識這只狗,拿下書信看了之後,讓狗背了米回來,天還沒亮就進城了。像這樣幾個月,孫某全家得以不餓死。後來楊光遠敗北,城門大開。
41、迂公修屋
【原文】是人迂氏,世稱迂公,性吝嗇。籬(籬笆)敗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兒女東藏西匿,仍半身淋漓,且號且詬。妻詰曰:「吾適(嫁)爾,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為夫?何以為父?」迂公無奈。旦日,延(請)人治屋。然自後二月,天晴月朗,不見雨兆(徵兆)。迂公嘆曰:「適葺治,即不雨,豈不徒耗資財!」
【譯文】有一個姓迂的人,世人稱他迂公,性格吝嗇。籬笆破了也不修理,屋頂上的瓦片破了也不修理。 一天,半夜下起了暴雨,屋子漏雨漏得象水柱,他的兒女們東躲西藏,還是被雨水打濕了大半身,他們滿身污垢的一邊大叫大罵,妻子質問他說:「我嫁給你,是因為你家中富貴,卻沒想到要受這種苦累,你如何為人夫,如何為人父?」迂公無可奈何。第二天,請來工匠將屋子修好。然而在後來的兩個月中,天氣晴朗無比,看不見將要下雨的徵兆。迂公嘆息道:「剛剛將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這不是白白浪費許多工錢嗎?」
42、買豬千口
【原文】某縣官寫字潦草,欲置酒延(請)賓,批票(寫條子)付隸人買豬舌,「舌」字書之過長,隸人誤為買豬「千口」。遍鄉尋買,但得五百口,赴官哀告,願減其半。縣官笑曰:「吾令爾市豬舌,何以識為市豬千口?」隸人對曰:「今後若市鵞(「鵝」的異體字),千萬書短些,休要寫作買「我鳥」(我的生殖器;民間以「鳥」指男性生殖器)。
【譯文】某縣官寫字太潦草,總是信手舞來。一次准備宴請客人,就寫了清單派吏役去買菜,其中「豬舌」的」舌」字寫得很長,吏役以為是買豬千口.到市場去後,哪裡有這許多?便遍鄉尋買,也只是買到500口,只得硬著頭皮回去稟報。縣官大笑說:「我讓買豬舌,怎麼弄成買豬千口啊?」 吏役回答縣官:「以後若要到市場去買鵝的話,寫字千萬要短些,不要寫作買『我鳥』!」
43、若石之死
【原文】若石居冥山(山名)之陰。有虎恆(常)窺其藩(籬笆)。若石帥(率領)家人晝夜警:日出而殷鉦(敲擊金屬),日入而舉輝(升火),築牆掘坎以守。卒歲虎不能有獲。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為虎死無毒(害)己者矣。於是弛其備,牆壞而不葺。無何,有貙(一種體小而兇猛的野獸)聞其牛羊豕(豬)之聲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為摳也,斥之不走。摳人立而爪之斃。人曰:若石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死也宜。
【譯文】若石隱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經常蹲在他的籬笆外窺視。若石率領他的家人晝夜警惕:日出的時候敲響鉦,日落就點起篝火,夜晚就敲鈴鐺守夜。種荊棘灌木、在山谷築牆來防守。一年過去了老虎沒有得到任何東西。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為老虎死了沒有對自己形成威脅的動物了。於是放鬆了警惕,撤除了防備。牆壞了也不修。沒過多久,有貙聽到他的牛羊豬的聲音就進入並吃它們。若石不知道它是貙,呵叱它它不跑開,貙象人一樣站立起來用爪子抓死了他。人們認為若子是只知一不知二,應有此下場啊。
44、魯恭治中牢
【原文】魯恭為中牢令(中牢縣的縣官),重德化,不任刑罰。袁安(朝中大官)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俗稱野雞)過,止其旁,旁有兒童。其人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雛,不得捕。其人訝而起,與恭決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績也。今蝗不犯境,此一異也;愛及鳥獸,此二異也;童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吾將速反,以狀白安。」
【譯文】魯恭擔任中牟縣令,注重道德教化,不採用刑罰的方式。河南尹袁安聽說這件事,懷疑它不是真的,便讓自己的下屬肥親到中牟縣去視察。肥親走進中牟縣,在視察過程中,來到一棵桑樹下休息。忽然,從遠處飛來一隻野雞,在他們旁邊落下,野雞旁還有一個小孩。肥親問那個小孩:「你為甚麼不把它抓住?」那個小孩說:「這個季節正是野雞培育它們的雞雛的時候,抓了它,小雞們就沒法活了。」肥親聽了,對魯恭說:「我此次前來,是來檢查你的政績的,蝗蟲不犯縣境,這是我看到的第一個現象;教化的恩澤施之於鳥獸,這是第二個現象;小孩也懷有仁愛之心,這是第三個現象。這就夠了,我不在這里久留了,我在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擾賢者的作用。」說完就回去向袁安匯報去了。
45、責人當以其方
【原文】某富翁夜暴疾,命僕人鑽火(擊石取火)。其夜陰暝(暗),不得刀與石。富人催之急。僕人忿然曰:「君貴人亦大無道理,今暗如漆,何不以火照我?我當得覓鑽火具,然後易得耳。」富翁曰:」我有火,何更欲爾照!」人聞之,曰:貴人當以其方(正當的道理)也!
【譯文】有個富人夜晚突然得了重病,叫僕人擊石取火。這天夜裡特別陰暗,找不到刀與石頭。富人催促得很急迫。僕人憤然道:「您責備人也太無理了,現在夜黑如漆,為何不拿火來給我照照?要能夠找到鑽火用的工具,然後就容易得到火了。」富人說:「我有火,還要你照明嗎!」孔文舉所說這件事後說:「責備人應當講究方法才行。」
46、鄭韶大難不死
【原文】隋煬帝時,閩中(今福建境內)太守(郡的長官)鄭韶養一犬,憐愛過子。韶有仇家,曰薛元周。薛怨恨於心,常懷刃欲刃韶,然未得其便。一日,薛俟於巷口,知韶欲出。韶將出,犬曳(拉住)其衣不放。韶怒,令家人縛犬於柱。犬掣絕繩而走奔之,又曳其衣不使去。韶異之。犬忽嗥吠,騰身咬殺元周。韶搜元周衣,果匿匕首。
【譯文】隋煬帝時,閩中(今福建境內)太守(郡的長官)鄭韶養了一條狗,對它的寵愛超過了對自己的兒子。鄭韶有個仇人,叫做薛元周。薛元周懷恨在心,常常懷里藏著匕首打算刺殺鄭韶,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機會。一天,薛元周在巷口等著,知道鄭韶將要出門。鄭韶正要出門,他的狗拉住他的衣服不放。鄭韶大怒,命令家人把狗拴在柱子上。狗咬斷繩子跑上來,又拉著他的衣服不讓他走。鄭韶感到奇怪。那狗突然大叫,跳起來咬死了薛元周。鄭韶搜查了薛元周的衣服,果然發現了他藏的匕首。
㈣ 文言文 <<小人>>的翻譯
朝康熙年間,有個玩摩術的人,帶著一個盒子,盒子里藏著個小人,這個小人高有一尺左右。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錢,玩魔術人就打開盒子讓小人出來唱曲。唱完以後,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玩魔術的人到了宮掖時,管理宮掖的負責人把盒子給搞魔術的人要過來,拿到辦公的地方,仔細查問盒子中小人來自哪裡。小人開始的時候不敢說。這個負責人一再追問,小人才自己說出了他是哪裡的屬於哪個家族。原來,這個小人是讀書童子,從私塾老師那裡回來的時候,被玩魔術的人麻醉了。玩魔術的人接著讓他吃了葯,使他四肢極度縮小;會魔術的人於是就拾帶著他到處走,當作戲耍的工具。知道這些情況後,宮掖的負責人大怒,用棍棒打殺了這個玩魔術的人。
希望採納,謝謝!!!!
㈤ 文言文 小人 翻譯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玩穆魔術的人,帶著一個盒子,盒子里藏著個小人,這個小人高有一尺左右。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錢,玩魔術人就打開盒子讓小人出來唱曲。唱完以後,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玩魔術的人到了宮掖時,管理宮掖的負責人把盒子給搞魔術的人要過來,拿到辦公的地方,仔細查問盒子中小人來自哪裡。小人開始的時候不敢說。這個負責人一再追問,小人才自己說出了他是哪裡的屬於哪個家族。原來,這個小人是讀書童子,從私塾老師那裡回來的時候,被玩魔術的人麻醉了。玩魔術的人接著讓他吃了葯,使他四肢極度縮小;會魔術的人於是就拾帶著他到處走,當作戲耍的工具。知道這些情況後,宮掖的負責人大怒,用棍棒打殺了這個玩魔術的人。
㈥ 一些文言文(簡單)
1、《鑿壁借光》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啟示:文言文『鑿壁借光』表現了匡衡人窮志堅,發奮讀書的精神
2、《孟母戒子》
【原文】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輟然中止,乃復進。其母知其 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矢,復得。」其母引刀裂織,以此戒之,自是之後,孟子不復 矣。
【譯文】
孟子小時侯,倍數的時候。她的母親正在織布,孟子背書有時會中斷下來,過一會就又會背誦下去,她的母親知道他是遺忘了,就叫他過來說,:「背書怎麼會停下來呢?」孟子回答說:「有的地方忘記了,過一會又記起來了。」他的母親沒有說什麼,便拿起剪刀八織成的布剪斷了,用這來告戒孟子。從此以後,孟子背書,不再遺忘了。
啟示:學習必須全神貫注,專心致志,不能半途而廢。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適當的方式,言傳身教,事半功倍. 。
3、《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譯文】
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贊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十分堅固,任何東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鋒利,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有人問:「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麼樣呢?」那個人回答不出來了。本來嘛,堅不可破的盾和無堅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時並存的。
啟示:如果不實事求是,過分強調絕對的一面,前後互相抵觸,勢必造成思維混亂,陷入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局面。
啟示:如果不實事求是,過分強調絕對的一面,前後互相抵觸,勢必造成思維混亂,陷入不能自圓其說的尷尬局面。
4、《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譯文】
宋國有個耕田的人,他的田地里有個樹墩子。一隻兔子跑過來,恰巧碰在上面,撞斷脖子死了。他毫不費力地揀到了這只死兔子,於是乾脆放下農具,守候在樹墩子旁邊,希望再揀到一隻。兔子是不會再得到了,自己卻被宋國人所恥笑。
啟示:偶然性不能代替必然性。還是要踏踏實實地做有意義的事。
5、《買櫝還珠》
【原文】
楚人有賣某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緝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譯文】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緻美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裡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裡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啟示:做事要分主次,別丟了真正珍貴的東西,而留下了不珍貴的東西。
㈦ 拜託幫忙用文言文寫出來!~謝謝謝謝!~
櫝中之櫝,卿中有吾,吾中有卿,花中花,吾中有卿,吾乃疊疊勿忘我,卿乃吾永生之玫瑰也,惟願永生愛卿,永生不忘也!
㈧ 那位高手看看這個盒子上寫的什麼古詩文呀,謝謝
盒子上是唐懷素的自敘貼。
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睱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遠睹前人之奇跡。所見甚淺。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編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疑滯。魚牋(即箋)絹素多所塵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顏刑部書家者流。精極筆法。水鏡之辯。許在末行。又以尚書司勛郎盧象。小宗伯張正言曾為歌詩。故敘之曰。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疏。性靈豁暢。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
㈨ 空的匣子 用古文怎麼說
空盒子:空櫝/空匣
空的壺/酒壺/酒壺/盤子:空壺/空觴/空樽/空盤……